不同时间给予氨甲环酸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的影响

不同时间给予氨甲环酸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的影响
不同时间给予氨甲环酸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失血的影响

髋关节置换指南

髋关节置换指南 第一章髋关节解剖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它允许股骨(大腿骨)和骨盆(髋骨)之间发生运动。位于骨盆的球窝关节称为髋臼。股骨球形的头部与髋臼相匹配,组成球窝关节。它可以使下肢有广泛的活动。 股骨头的外表面和髋臼的内表面有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坚韧,非常光滑,允许两个关节面之间在活动时轻易的相互活动。 骨盆和股骨之间有坚韧的连接,包括韧带和关节囊覆盖关节,使其稳定。髋关节的活动由周围有力的肌肉引发及控制。 健康的髋关节允许下肢在其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支撑上部肢体,吸收从走路及奔跑活动中产生的冲击力。 第二章需要髋关节置换的疾病 有一些疾病导致病人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必须进行关关节置换手术,最常见的情况可能是骨关节炎,通常指软骨有磨损,破裂表现的关节炎。骨关节炎可以在病人没有先前髋关节损伤的情况下,由髋关节磨损而发病。在某些人身上,可能有某些遗传的倾向,使他们增加了患骨关节炎的可

能性。 缺血性坏死是另一个可能需要髋关节手术的病症。此时股骨头球部丧失了其血供的一部分,相应地组织开始坏死,这导致了股骨头的塌陷及髋关节的退变,缺血性坏死与酗酒,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及其他疾病治疗时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有关。 髋关节功能的异常由髋关节创伤,髋关节骨折和儿童时期出现的髋关节疾病有关,例如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多年后能导致髋关节退变。机械性异常导致过度的磨损和撕裂。 第三章治疗选择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使您的髋关节痛疼缓解,这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服止痛药,另一种选择是手术置换您的髋关节。置换髋关节通常在疼痛变得持久,并影响您的日常生活,且您和您的医生共同认为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才被推荐采用。 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 缓解疼痛 纠正任何畸形,如:下肢不等长 恢复髋关节丧失的功能 改善您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1、首先做好麻醉前的访视:老年人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患 , 常需行髋关节置换术解决站立行走的问题,但该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同时老年患者术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麻醉的承受能力低下,使麻醉的风险增高,因此麻醉前应全面详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对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做出正确评价很关键。 该病人年龄78岁,三天前入院,卧床,存在多年的血压增高病史,入院后血压最高达170/110mmHg(一直未曾使用药物治疗)。入院后ECG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和频发早搏(房早及室早都有),14次/分钟左右,经过心内科会诊诊断为冠心病可能及心功能I级,无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史,自诉平时无明显胸闷气促胸痛等症状,近期也无明显肺部感染症状。 2、病人进入手术室前应该最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机的常规检测,麻醉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抢救药品准备好。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查看氧饱和度、评估、同时建立静脉通液,然后吸氧,穿动静脉(如果能够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可以考虑使用自血回收装置,尽量避免输注异体血,以减少手术风险)。 3、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首选腰麻(或者)及硬膜外麻醉左右,麻醉药物选择低溶度布比卡因或者罗哌卡因,平面应该严格控制在T10以下比较安全,减轻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这个在座的各位老师经验都比我丰富)。(但是根据资料说在施行硬膜外麻醉降压时术中失血量很少会超过300ml)。如果平面过高,会造成交感神经广泛阻滞,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快速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跳骤停。 4、该病人心电图显示有频发早搏,术前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加以纠正,防止术中发生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衰。(在会诊当时没发现有频发早搏,为偶发性,平时也没有发现心功能不全病史表现,说明可能是代偿性的心功能不全,术中应该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患者的表现。) 5、老年病人心室顺应性降低,使其无法耐受过量的容量负荷,所以术中应严格控制输液的种类、速度和剂量,准确估算失液、失血量,量出为入,防止心功能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手术期间输液原则:量出为入 (1)正常维持液量:每小时液体维持量可按体重计算。正常维持量(ml)=每小时需要量(kg/h)×估计手术时间。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术前禁食液体缺失量(ml)=禁食时间×每小时需要量,此部分液体可在第一小时输入1/2,第2、3h各输入1/4。 (3)麻醉丢失量:麻醉后血管的扩张,随麻醉装置不同,吸入冷而干燥的气体,呼吸道液体损失多,吸入加热湿化的气体时,呼吸道液体丧失少。 (4)手术创伤所致液体丢失:一般按小手术补充2ml/kg/h;中等手术4ml/kg/h;大手术6ml/kg/h;腹腔大手术可达15ml/kg/h。 (5)电解质需要量:每100ml水需要量应补充电解质:Na+,K+ ,CL- 。 6、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能会使用到骨水泥,有5%的病人会发生骨水泥综合征,一般于使用骨水泥后1-10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快速的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脏骤停、猝死。其机制可能包括两方面的原因: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直接扩血管作用和心肌抑制作用;空气, 脂肪或骨髓栓子在挤压下进入静脉系统导致肺栓塞(因为长期卧床的病人会造成深静脉血栓)。现在最多的认为主要还是栓塞机制引起。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应当在用骨水泥时:

(完整版)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 处理预案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 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 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如有一标本为阳性则应再行第二次穿刺,以确定诊断。为避免假阴性,穿刺前应停用抗生素4周。 诊断人工关节感染的程序可确定如下: 1.病史(发热、疼痛)。 2.体征(关节渗液、红肿、关节积液等)。 3.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

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解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一.术前 1、 术前评估 ① 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 不良情 绪。 ② 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 睡眠情况 等。 ③ 专科评估:a 、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 力:步行距离、上下楼梯能力、关节主被动活动范围; 动受限程 度;d 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评估; 肤局部感染灶、鼻窦炎、牙龈肿痛、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 ③ 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 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⑤ 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⑥ 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 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 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 感,保持 心情舒畅。 ③ 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 _ 上排便 等。 3、 体位与活动:注意安全,防跌倒坠床。演示术后正确的体位摆放, 会正 确翻身,演示功能锻炼的方法等。 4、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和水 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5、 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 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6、 感染的治疗:及时治疗和处理脚癣、下肢溃疡,体内慢性感染病 b 、患者活动能 c 、疼痛、活 e 、目前有无皮

灶(慢性副鼻窦炎、牙齿慢性炎症),保护好髋部皮, 勿在 其上使用外用治疗法,并保持清洁。 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宣教疼痛的评分方法,疼痛引 起的必然性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药物控制,心理疏导。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术前干预措施处理,预防 DVT 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术后 1、 术后评估 ① 手术情况: ② 一般评估: 体(血)、 ③ 专科评估: 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合情况,患者的活动能力等。 ④ 重点评估:切口敷料干燥及切口愈合情况。 ⑤ 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 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 ⑦ 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⑧ 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⑨ 自理能力评估。 ⑩ 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 术后护理 1、 体位与活动 ① 患肢外展中立位放置,两腿间放置梯形海绵。患肢严禁内收外旋, 防脱位。 ② 术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肌肉收缩锻炼。 ③ 遵医嘱进行适度膝关节屈伸锻炼。 ④ 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可平卧和健侧侧卧交替,防脱位。 ⑤ 根据医嘱决定下床活动时间,协助患者正确使用助步器。 2、 病情观察: ①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按麻醉护理及病情变化要求。 ② 密切观察切口情况等。7、 8 9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 尿量、血糖值、镇痛泵等。 患肢肿胀情况,肢端的血供、感觉运动情况,对活动的

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_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一.术前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恐惧、焦虑等不 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 睡眠情况等。 ③专科评估:a、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b、患者活动能力:步行距离、上下楼梯能力、关节主被动活动围;c、疼痛、活动受限程度;d、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评估;e、目前有无皮肤局部感染灶、鼻窦炎、牙龈肿痛、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⑤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⑥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 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 上排便等。 3、体位与活动:注意安全,防跌倒坠床。演示术后正确的体位摆放, 会正确翻身,演示功能锻炼的方法等。 4、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和水 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5、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 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6、感染的治疗:及时治疗和处理脚癣、下肢溃疡,体慢性感染病灶

(慢性副鼻窦炎、牙齿慢性炎症),保护好髋部皮,勿 在其上使用外用治疗法,并保持清洁。 7、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宣教疼痛的评分方法,疼痛引 起的必然性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药物控制,心理疏导。 8、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术前干预措施处理,预防DVT。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术后 1、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尿量、血糖值、镇痛泵等。 ③专科评估:患肢肿胀情况,肢端的血供、感觉运动情况,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合情况,患者的活动能力等。 ④重点评估:切口敷料干燥及切口愈合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⑧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 、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①患肢外展中立位放置,两腿间放置梯形海绵。患肢严禁收外旋,防 脱位。 ②术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肌肉收缩锻炼。 ③遵医嘱进行适度膝关节屈伸锻炼。 ④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可平卧和健侧侧卧交替,防脱位。 ⑤根据医嘱决定下床活动时间,协助患者正确使用助步器。 2、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按麻醉护理及病情变化要求。 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等。

全髋置换术的麻醉

全髋置换术的麻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了人工股骨头及全髋关节以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越来越广泛,使骨科学的范围和内容有了很大改变,也给麻醉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麻醉医师有更宽的知识面,对病人的病史、合并症要有充分的了解,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和管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一、粘合剂的使用 在全髂关节置换术中运用骨粘合剂(骨水泥),是在骨髓腔内填入骨水泥,再将人工假体插入,可提高人工关节的稳定性,避免松动和松动引起的疼痛,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但在使用过程中,其毒性可被所接触的局部组织、心脏、血管和肺脏吸收引起“骨水泥综合征”。表现为: 1.肺微血栓形成,病人可感胸闷、心悸。 2.心电图显示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包括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 3.低氧血症,心输出量减少 4.肺高压 5.低血压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应当在用骨水泥时 1.严密监测PaO2,PaCO2,ETCO2,SpO2,Bp,HR,ECG等; 2.增加吸氧浓度; 3.停用氧化亚氮; 4.补足血容量; 5.必要时给予升压。 二、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全髋关节置换,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据报道,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有的研究高达80%。肺栓塞发生率为3.2%~9.4%,这些病人中有50%死亡。有报道,全髋置换术后死亡的病人50%与肺栓塞有关。肺栓塞对病人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病人死亡率高,而且容易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相混淆。对麻醉科医师来说,对术中发生的肺栓塞有足够的警惕非常重要。1.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步骤及病人的反应; (2)严密监测HR、Bp、SpO2、PaO2、ETCO2等, 对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进行复苏、支持和纠正呼吸与循环衰竭。主要方法包括 1.吸氧、镇痛,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抗休克。 2.空气栓塞时,应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头低位,使空气滞留于右心房内,防止气栓阻塞肺动脉,再通过心脏机械性活动而逐渐进入肺循环,也可通过经上肢或颈内静脉 插入右心导管来吸引右心内空气。 3.高压氧舱可促进气体尽快吸收并改善症状。 4.术后预防用一些抗凝药物,如阿斯比林,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可用葡聚糖、双香豆素等。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进展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进展 陈刚?杨静 【摘?要】 目的?综述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和综合分析。?结果?新一代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在材料工艺等方面作了很大改进,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青年髋关节疾病,大量近期随访报道显示临床疗效满意,但金属离子在体内蓄积等相关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结论?新一代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疗效尚需长期临床随访。 【关键词】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金属离子 中图分类号:?R687.42?R684 文献标志码:A PROGRESS OF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CHEN Gang, YANG Ji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P.R.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Jing, E-mail: strongsculpture@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6420500.html,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of hi 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Methods Literature concerning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and current achievements was extens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Results The new metal-on-metal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made much progress especially i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and the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for short-term follow-up.This was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especially in treating young patients.But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elevation of metal ions which had already aroused public attention.Conclusion The new metal-on-metal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is an efficient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hip joint disease and has an encouraging future, but long-term follow-up is still needed. 【Key words】Hi 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 Metal-on-metal Metal ion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采用较薄的假体置换股骨头或髋臼的关节表面,保留了较多股骨侧骨量,优化了股骨近端的应力传导性能,术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好。对于年轻且活动量大的患者可作为全髋关节置换前的一种过渡治疗。早期的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在长期随访中发现,假体松动、界面磨损、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高,但随着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发展,沉寂近20年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再次兴起,出现了新一代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 1?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历史演变 Smith-Petersen(1923)采用玻璃制成杯状植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产生了首例髋关节表面成形术[1]。50年代早期Charnley施行了第1例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该假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为关节界面,但具有较高的早期失败率,根本原因为聚四氟乙烯树脂耐磨损性能较差[2]。以后学者们对假体不断改进,尝试不同的材料对关节面进行组合,先后设计出Paltrinieri-Terntani假体、Furuya假体、ICLH假体、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610041) 通讯作者:杨静,副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关节外科,E-mail: strongsculpture@https://www.360docs.net/doc/d916420500.html, Wagner假体以及THARIES假体等,但均因假体松动、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而放弃。 80年代末期,学者们通过随访发现有些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已超过25年,且假体周围骨吸收较少,由Ring设计的假体有95%可使用15~16年,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对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兴趣,从而产生了新一代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Wagner(1991)设计了一种髋臼侧使用非骨水泥固定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髋臼假体由钛合金外壳和Metasul金属内衬组成,但之后无任何改进,最终被淘汰。同年McMinn和Corin?Medical公司合作,研制了一种基于铸造钴-铬合金的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髋臼侧采用高含碳量的钴、铬合金假体,周边有防旋转的翼,压配式固定,股骨侧假体有短柄,该假体经改进后发展为Cormet-2000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Corin?Medical公司,英国)和Birmingham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Midland?Medi-cal?Technologies?Ltd公司,英国)。Amstutz于1996年推出了Conserve?Plus混合固定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Wright?Medical?Technology公司,美国),其双侧假体均为经铸造、热处理、溶液退火的钴-铬合金所制。人们称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为现代全髋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年龄在60岁以上,髋关节有严重疾患,伴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且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症状者,应考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某些全身性切累及多关节疾病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手术年龄可适当放宽,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下: 适应症: 1."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 2.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关节炎 3.类风湿性关节炎 4.强直性脊柱炎 5.股骨颈囊内骨折 6.髋臼骨折,脱位 7.创伤性骨关节炎 8.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9.某些类型的骨肿瘤 1 0."血友病性关节炎 1 1."慢性炎症性髋关节病损 禁忌症: 1."各种急性炎症病变或髋部有感染灶者 2.髋部神经性病变

3.髋部肌力不足 4.骨骼发育未成熟者 5.重要脏器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6.难以配合治疗者 7.病理性肥胖 8.下肢患有严重的血管性疾病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有一定时限性,因此老年人是最佳的治疗群体。老年人群的骨性关节炎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对患骨关节炎,并伴有症状的老年病人,只要不存在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病变(如严重冠心病,未经系统治疗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均可考虑施行关节置换手以缓解症状。 老年人股骨颈囊内骨折是极为常见的损伤,对有明显移位或头下型骨折,建议施行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这是因为: 老年人尤其是伴有明显移位的股骨颈囊内骨折,日后发生骨不连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几率很高,加上长期卧床还会产生诸多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为老年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生活治疗提供了帮助。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不同病症的人工关节有各自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除年迈病人外,人工关节置入后应要求具有20-30年的使用寿命。现在的人工关节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可出现各种并发症,而需再次甚至多次施行翻修手术或遗留严重的病残。因此对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掌握。特别是年轻病人,应持慎重态度。基本原因是应用于其它治疗(包括手术)方法难以解决的病例。 [适应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术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 (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 (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 (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9)髋部周围肿瘤 (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 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 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 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 (一)合并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

围血管损伤。 2.预防: (1)术中小心牵拉; (2)保护坐骨神经; (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 (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 (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 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 2.预防: (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 (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 (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 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 失误等。 2.防治: (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2)股骨骨折: ①术中骨折:多出现在以下情况:取内固定物所遗留的空洞造成应力增 高;骨骼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软组织严重挛缩;插入过大的假体锉或假体;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 ②术后骨折:骨质出现过分应力集中、严重创伤、假体松动、骨质量下 降。采用的原则按术中骨折处理。 (四)感染 1.原因:包括术中污染、体内其它部位存在感染病灶、病人体质差、长期服 用激素、手术期间存在隐匿感染等。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体位架固定。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行右侧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切开阔筋膜,显露大粗隆,于大粗隆后方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保护坐骨神经,牵开臀中肌,显露外旋肌群,于转子间窝处切断外旋肌群(梨状肌、上孑肌、闭孔内肌及下孑肌),用紫线标记。沿股骨骨膜剥离显露小转子,同时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后侧关节囊,用紫线标记。屈曲内旋髋关节暴露股骨头,使股骨头脱位。见股骨头塌陷、变形,失去正常形态。清除股骨颈基底部纤维组织,在小粗隆上1.5cm处垂直于股骨颈用电锯截除股骨头及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板状拉钩显露髋臼。切除髋臼缘增生骨质,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切除髋臼内软组织。依次用44mm-54mm髋臼锉保持外翻45°前倾15°磨削髋臼,达髋臼真臼底,并见软骨下骨广泛渗血,彻底止血冲洗干净髋臼,以髋臼试模测试髋臼大小、方向良好。于外翻45°前倾15°方向打入非骨水泥型56mm(LINK公司人工髋关节)髋臼假体,两枚螺丝钉固定牢固。打入高分子聚乙稀内衬。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周章武 清理梨状窝内软组织,于靠近大粗隆根部之股骨颈横断面中点处,依次以直径8-12mm髓腔锉扩大髓腔,然后以2A之股骨柄试模扩大髓腔,按装直径2A股骨假体试模及标准股骨头假体,复位后松紧度满意,取出试模。按装2A股骨非

骨水泥型假体和直径40mm金属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内旋达45度(并向后推动膝关节,不能造成关节脱位),活动满意。放置自体血回收负压引流管。在大粗隆上用克氏针钻两个小孔分别穿入紫线系牢。清点纱布、器械无缺。缝合阔筋膜、皮下、皮肤。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手术顺利,出血约1000ml,麻醉满意,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本次手术器械及人工髋关节假体由LINK公司提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证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适应证]

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历史发展及经验

【关键词】髋关节发展及经验 长期的临床实践已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于髋关节炎无疑是一种有效而且耐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老年病人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假体10年生存率超过了90%〔1〕。然而对于较年轻患者来说,特别是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全髋置换术存在较明显的长期效果的不足——较高的早期翻修率,其10年假体生存率降至80%,术后16年为33%。对于这一问题,早在50年前就已提出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活动度好、能保留较多股骨侧骨量等独特优势,再次被提倡来治疗某些年轻和运动活跃的髋关节疾病患者。 1 历史 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概念已具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不断完善,才最终获得了理念-设计-制造-固定方式-工具-技术等的一致意见,临床早、中期随访结果优异。目前的设计直接从smith petersen在1948年开始时介绍的铸造假体演化而来。 在1973年于美国,eicher和capello研发了一种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采用金属的股骨头和聚乙烯髋臼。在1982年,对该聚乙烯髋臼假体以附加金属背衬来加强固定。在1975年,amstutz在洛衫矶的加州大学介绍了tharies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tharies,total hip articular replacement using internal eccentric shells,采用内置偏心圆杯设计的全髋关节表面置换)。该系统包含钴-铬合金的股骨假体和全聚乙烯的髋臼假体,均作骨水泥固定。在1982年,引入了骨水泥固定的等离子喷涂的金属背衬聚乙烯髋臼。在1983年,amstutz植入了第1例非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其由钛-6铝-4钒(ti-6al-4v)的股骨假体、组配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内衬和纯钛网状多孔金属臼杯组成。在1988年,amstutz设计了另一种多孔涂层的非骨水泥固定系统,其由钴-铬合金的股骨头、组配式内衬和钛-6铝-4钒(ti-6al-4v)的半球形髋臼假体组成。在1989年,buechel和pappas 介绍了另一种非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其由组配式的髋臼假体和钛氮化物陶瓷涂层的钛合金股骨头组成。 2 早期髓关节表面置换的失败原因 第1代金属-聚乙烯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界面具有快速磨损、股骨假体和髋臼杯松动、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等缺陷,由于那时没有完全认识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的机理,所以当时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其他因素,如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高摩擦性扭矩而导致髋臼、股骨头假体松动等。 mai等〔6〕发表了大直径关节面引起的摩擦性扭矩增加所产生的影响。同变量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关节界面的大小是影响假体生存的唯一显著因素。goldsmith等研究证明随着股骨头直径增大,金属对金属(mom)全髋磨损呈降低趋势。因此新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采用了大直径的mom设计,有很好的抗磨损性能。 回顾现有的临床和实验资料可知,第1代髋关节表面置换中出现非常高的失败率与置换术后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大直径股骨头高摩擦性扭矩无直接关系,主要原因假体材料不过关导致的较高磨损、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和当时倡导的手术技术所致。当时推荐股骨假体外翻植入以降低股骨头颈交界处的张力和剪切应力,但过度外翻放置股骨假体,则常造成术中的股骨颈切迹。为了减小摩擦性扭矩而采用小号的假体也容易导致股骨颈切迹。在以往手术中还常采用大转子截骨术来显露术野,如果截骨范围过大,也会危害股骨颈。 3 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复兴 4 现代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 现在,大多数主要植入物制造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表1)。所有这些系统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包括:(1)关节界面由高碳钴-铬合金制造;(2)髋臼假体非骨水泥固定;(3)股骨侧假体骨水泥固定。然而,在这些系统之间也有些重要的不同特点,尤其在关节界面的冶金工艺和几何形态,以及在髋臼和股骨假体的固定等方面,存在一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诊疗规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诊疗规范 (一) 适用对象。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者。 2.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病变稳定者。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塌陷并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并有明显骨性关节炎,活动受限,疼痛加剧,行走需用双拐者。 5.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6.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特发性、长期服用可的松、酒精中毒、骨腄滑移、减压病、红斑狼疮、镰状细胞贫血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关节成形术失败病例,包括截骨术后、头颈切除术、人工股骨头或双杯关节置换术后病例。 8.骨肿瘤位于股骨头颈部或髋臼的低度恶性肿瘤。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酗酒既往史,肿瘤病史,手术史,及先天性关节疾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股骨头病变终末期,股骨头变形,关节面退变。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M81.51)。 (五)诊疗标准。 1.符合手术适应症。 髋关节炎并股骨头坏死终末期,已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 2.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本病治疗的患者。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髋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手术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肺、肾病和糖尿病不能承受手术者。 2.髋关节化脓性感染,有活动性感染存在及合并窦道者。 3.青少年、儿童不作此术,或80岁以上者要慎重考虑。 4.因其他疾病估计置换术后病人也不可以下地行走者。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手术风险评估表;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 毒、艾滋病); (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5)手术部位X线检查:双髋正位+患髋侧位 (6)相关疾病如心肺等系统疾病,请相关科室会诊;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某些关节疾病已越来越被重视。在骨科人体全身活动的关节均可进行人工置换,但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特别是近几1.2 置换原因 (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颈破坏、疼痛影响功能者);(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股骨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4)退行性关节炎;(5)类风湿关节炎;(6)髋关节僵直;(7)慢性髋关节脱位;(8)关节成形2 术前护理 2.1 术前护理做好各项检查,如髋部、胸部X线检查,化验常规检查,重要脏器如心、肝、肺、肾及手术耐受力检查,老年患者一定要查血糖及电解质。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情况。有高血压病史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其次要纠正营养不良,多吃高蛋白、大量维生素饮食。 2.2 心理护理患者术前会顾虑手术效果,担忧术后能否恢复正常,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的开导,介绍我院的医疗技术和成功率,举出实例介绍一些术后功能恢复正常的或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使患者排除忧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3 预防术后感染(1)术前2~3天使用抗感染药物;(2)常规备皮,应注意全身皮肤及局部皮肤清洁,局部皮肤术前2~3天应反复多次洗刷,手术当日备皮,剃除会阴部及髋部以外15厘米范围的毛发。 2.4 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大小便,以防术后不习惯,术前行留置导尿术。 2.5 常规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毫克,并备血。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搬动应平稳,应将患侧髋部整个托起,防止患侧内收、扭转,保持外展位,以防止脱位。 3.2 卧硬板床,并去枕平卧6小时。 3.3 妥善安置好各管道(氧气管、导尿管、引流管、输液管)并保持各管道之通畅。 3.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注意尿量的变化。 3.5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是否清洁,伤口引流量,同时注意引流通畅(引流袋固定在低于床旁30~45厘米以上),根据引流量的情况第4天可拔管。 3.6 体位患肢保持外展30度的中立位,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两大腿间放软枕,以保持有效牵引和髋关节功能位。 3.7 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若患肢血运障碍,感觉功能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8 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术后1日可做深呼吸,并开始做小腿及踝关节活动,术后2~3日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指导患者运动足趾,做屈伸活动,术后第3~6日继续患肢肌力训练和器械和步行训练。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加强髋部活动度的练习,如在做髋关节外展的同时做屈曲和伸展活动,增加练习强度和活动时间,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2周可坐起,4周可扶拐下地活动,但不可负重及远距离走动,髋部摆动不可过大。 4 术后并发症的预治 术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便秘,肺部感染,肺不张,泌尿系感染,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有:褥疮,伤口感染,关节松动,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陷等并发症。在这些并发症中应特别注意防止褥疮和肺部、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纠正营养不良,注意饮食调配,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指导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咳嗽、咳痰、吸氧,必要时进行超声雾化。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选择硅胶气囊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翻身时注意尿液逆流,会阴部每日2次用0.2%碘伏抹洗;能自解小便,病情允许应早拔除尿管。 5 出院指导 由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需防止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下陷等并发症,为确保疗效,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特作如下指导;

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88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压波动情况、平均动脉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波动幅度小,平均动脉压高,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各有优点,但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快,药物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等更适应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处理;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消除和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纠正下肢不等长,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纠正关节畸形的优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主要用于老年人,老年人因其本身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耐受性有限,因此为手术操作增加难度,且手术过程中常需扩髓、截骨、置入骨水泥等操作,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特点,要求选择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全身影响小的麻醉方式[1]。本研究对本院2012年9月~2014年6日骨伤科44例髋关节置换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4年6月本院骨伤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最大年龄79例,最小60岁,平均年龄69岁。患者身高154.5~177.2 cm,平均身高166.3 cm。 体重50.5~77.5 kg,平均体重66.4 kg。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68岁。身高156.4~181.2 cm,平均身高167.4 cm。体重52.4~78.4 kg,平均体重67.1 kg。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年龄最小60岁,且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者。 1. 3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下肢彩超排除术前静脉血栓,肺部X线,心脏彩超,肺活量监测,有合并症的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如肺部疾患给予积极抗感染,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高血压者术前继续用药,控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0-12-03T16:27:52.3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黄朝会 [导读] 本文总结了5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黄朝会(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外二科贵州兴义 5624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202-01 【摘要】本文总结了5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56例中有54例未发生并发症,髋关节活动良好,无肌肉萎缩现象。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预防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矫形外科中较大的重建手术,它能有效的解除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应尽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01月—2009年12月共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髋关节脱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 预防措施及护理 2.1关节脱位术后关节脱位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翻修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多数脱位发生在术后6个月。易发生脱位的危险体位:(1)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引起后脱位。(2)髋关节后伸、内收、外旋,引起前脱位。 2.1.1正确卧位为了预防脱位,术后病人回病房后护士应正确指导搬运病人。可给患者穿防旋鞋,避免下肢外旋。术后第一天撤除膝下软枕,尽量伸直术侧下肢,以防止屈髋畸形。 2.1.2翻身方法向健侧卧位,禁止患侧卧位。翻身时需由护理人员协助,一手扶住臀部,另一手托住膝下部,将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并在两腿垫上枕头,使髋部处于一定的外展位。 2.1.3适度功能锻炼术后1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臀肌锻炼,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和直腿抬高运动。由于手术损伤了关节囊,使其作用减弱,所设计的假体结构如果超过极限,容易发生脱位。在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屈髋不能超过90°。(2)手术侧膝关节抬高不能超过同侧髋关节,髋关节不能外旋,内收不能超过中线。(3)卧位及翻身时应保持外展位,双腿不能交叉。坐位时不要侧方弯腰,不可盘腿和坐矮板凳及软沙发。 2.2感染术后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常导致手术失败,并造成患者残疾,严重者甚至死亡。预防感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2.1术前预防所有的感染病灶及时诊治,术前3天术区骨科备皮,预防性静脉点滴抗生素,评估全身情况,以减少术后感染几率。 2.2.2术后预防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特征及伤口局部出血情况,观察伤口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给以足够的营养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辅助拍背等,预防肺部感染。留置尿管者嘱其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10天以预防感染。 2.3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1-4天是发生深静脉血拴的高峰期。 2.3.1促进静脉回流术后早期活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方法。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 2.3.2防止静脉内膜受损减少和避免患者双下肢静脉穿刺,长期输液或静脉给药者,尽量采用留置针,减少静脉多次穿刺,输注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稀释。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局部血栓形成。 2.3.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1)术后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出现血液过快凝聚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的倾向。(2)遵医嘱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防止血液浓缩。(3)选择清淡低脂饮食,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4)预防性的抗凝治疗:主要是干扰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因子的产生,对抗血液的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钠对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是首选药。 2.4肺栓塞肺栓塞多发生在久卧开始活动时,因此在血栓形成的1—2周内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按摩、挤压或热敷患肢,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发生肺栓塞应立即让患者平卧,高浓度氧气吸入,避免呼吸、咳嗽和剧烈翻动。 2.4.1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用药前应了解病人有无出血性疾病,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用药后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3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有1例因肥胖发生深静脉血栓,经给以患肢抬高制动,卧床休息、抗凝、溶栓等治疗,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翻身不当,造成髋关节脱位,在电透下手法复位康复,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严重的关节受损、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因此在我们的康复护理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宁宁.外科康复护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3. [2]杨熙创.髋及骨部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28. [3]邱贵兴,戴克戎,杨庆铭,等.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实用骨科杂志,2005,10:637~640. [4]臧学慧,林宏生,吴昊,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