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者:中国测绘学会

提名意见:

地理国情是不可缺少的国家重要战略性信息资源,地理国情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该项目围绕首次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难题,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立了系统化的地理国情内容与指标体系,解决了地理国情内容指标构建、要素信息提取、三维时空数据库构建、时空统计分析等技术难题,研制了地理国情要素提取与解译、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地理国情普查内外业一体化数据处理等软硬件装备,制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信息提取等系列工程化标准规范,建立了国家级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库以及可支持全国与地方开展统计分析业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构建了从遥感影像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外业核查、数据建库、统计分析到服务应用的完整业务链,建成了从技术突破、装备研制、标准制定,到地理国情信息服务的国家级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技术体系,支撑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全面完成,首次摸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等地理国情家底,保障了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顺利开展,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新领域,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监管等提供了决策依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曾获得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依据。全面、客观、准确、高效地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开展了林业、农业、土地等专项调查监测,因受技术限制,统一综合的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一直处于空白,严重制约国家重大战略、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为此,国务院于2013年发文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如何科学准确的摸清家底、发现规律、预测变化、提出决策,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面临内容指标构建、要素信息提取、三维时空数据库构建、时空统计分析4大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可循。自2009年始,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立了系统化的

地理国情内容与指标体系,建立了统一、综合、先进的国家级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了从遥感影像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外业核查、数据建库、统计分析到服务应用的完整业务链,形成了“快、准、新”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能力,支撑完成了耗资87亿元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开辟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新领域,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

研发新技术平台17个,制定标准与规范3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省部级特等奖2项。

1、主要技术内容与指标

(1)首次创立了完整的地理国情内容与指标体系,解决了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从概念到操作无章可循的难题,填补了国际与国内空白,为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

(2)提出“自动分类-智能提取-实时核查-全程控制”一体化地理国情信息提取方法,实现大范围、多要素、全覆盖地理国情信息高精度提取,经工程认证,准确率和可靠性均达99%以上,解决了地理国情信息高精度快速提取难题。

(3)突破面向全空间化数据模型的超大规模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库瓶颈,构建变化信息采集及增量更新方法体系,研制出海量空间数据建库、存储、管理、渲染等核心技术,支撑完成了我国首个地理国情大数据库系统的建设。

(4)突破地理国情要素三维空间地表精准建模、高效密集计算和基于多种地理单元的统计结果交叉校核方法,解决了复杂场景下大范围地表面积精确统计、统计分析并行计算等难题,实现了从地理国情要素向地理国情信息的转化。

验收意见、鉴定意见、评价报告,以及发改、环保、审计等部门的应用证明表明:首创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内容指标体系,填补空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在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支撑下,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圆满完成,首次获取了多要素、无缝隙、高精度、全覆盖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顺利开展,完成了面向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的100余项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等提供决策依据;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开发、国家安全等方面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

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依据;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新模式和新品牌,是我国测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客观评价

(1)首创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内容指标体系,填补了地理国情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提供了根本依据。

(2)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快、准、新”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能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在服务国家重大决策、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开发、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体现了地理国情普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决策管理服务的价值和作用。

(4)项目创新显著,“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设计及构建关键技术研究”获得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级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关键技术和应用”2017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

应用情况

项目取得的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在国土、环保、住建、农业、林业、审计等领域得到应用,显著提升了相关领域科学化决策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1)保障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全国31个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及约450家参与实施单位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任务。首次摸清我国地理国情家底,全面查清了我国陆地国土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等空间分布状况,获取了全覆盖、无缝隙、多要素的全国地理国情数据;搭建了面向服务的虚拟化和弹性伸缩系统架构的地理国情信息平台;建立了汇集全国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表覆盖、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统计分析成果、影像控制点和经济社会专题信息等大型综合性地理国情空间数据库;首次完成了全国陆地范围内的表面面积量算,精确反映了我国地理国情要素随地表起伏的分布和数量;形成以数据库、图件图集、公报、专报、蓝皮书等为载体的丰富多样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2)支撑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基于本项目研究成果,全国31个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及100余个参与实施单位顺利开展了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并取得丰富成果。围绕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城市空间发展变化、区域总体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等,国家组织实

施了20余项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形成了首都经济圈20年城市空间格局、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级新区建设变化、全国省会城市空间扩展、沿海滩涂变化等一批监测成果。地方组织实施了80余项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形成了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监测、青海湖及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监测等监测成果。

(3)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项目成果为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支撑,全面应用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的“多规合一”试点。海南省建成了“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浙江、广西、贵州、福建、湖北等省(区)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生态环境部及各地环保部门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构建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统一地理空间数据基础,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手段,开展红线划定、勘界定标等工作,提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效率。

(4)服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用项目成果,开展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价,客观验证监测预警结果的精准度与稳健性。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利用项目成果,科学评估嫩江、松花江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进行水利分析和灾情损失预测,为汛情分析、领导决策、制定防洪措施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水利部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获取的遥感影像、地表覆盖等成果,支撑完成了小流域下垫面属性数据的提取,为山洪灾害调查与治理提供了依据。

(5)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

基于项目成果,获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境内的生态环境、主要基础设施、地质环境稳定性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和变化信息,监测成果为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分布评估以及重要设施选址等提供决策支撑;获取了京津冀地区多期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城市空间扩展、自然生态空间和地面沉降等的空间分布及变化信息,监测成果直接为发改委、环保、住建、水务等部门的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高效服务;开展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为规划决策、生态建设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及决策依据。

(6)服务自然资源监督管理

利用项目成果,国家统计局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作为统计部门汇总、审核、评估各部门资源资产账户统计数据的数据支撑,发挥第三方验证和校核、协调矛盾的作用;浙江、陕西等省份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确定了领导干部任职先后两个时间节点的土地、森林、水利、矿产等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情况,

为审计疑点排查提供了客观、准确、直观的依据;浙江省开展了国土专项审计工作,根据基本农田“五不准”要求,提取基本农田内非耕地图斑,编制基本农田疑似占用地块分析报告,为“现场审计”提供靶向性目标,极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精准程度。

(7)服务相关行业领域开展调查统计工作

利用项目成果,国家林业局开展了东北国有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监测,减少监测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浙江省林业部门开展省、市、县多级森林覆盖率计算,快速精确提取公益林界线范围内非林区域的空间分布,准确掌握全省公益林的建设成效。国家统计局利用项目成果,有效提升地名、农业、经济、污染源等普查的工作效率,促进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缩短普查作业时间,节省普查经费投入。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不超过10件)

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本项目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9家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获得了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第一完成人:白贵霞,本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总体设计、项目综合管理、技术体系构建、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等工作,指导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对全部创新点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二完成人:张继贤,本项目总体设计组和统计分析组负责人,主持完成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总体设计书编写、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的设计。对全部创新点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国家级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三完成人:李维森,本项目总体设计负责人,主持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总体设计、技术攻关、组织实施等工作,指导全国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工作。对全部创新点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国家级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四完成人:刘若梅,本项目普查总体设计和数据库建设负责人,主持了地理国情监测专项任务的申请立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设计与组织实施工作。对创新点1、3、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共同编制了系列技术规定、培训教材等。

第五完成人:刘纪平,本项目总体设计和统计分析的主要负责人和组织实施者之一,参加了项目立项和总体设计方案的设计工作,组织了统计分析工作的技术论证、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系统设计,并参加应用推广。对创新点1、4、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国家级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共同撰写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中国地理国情蓝皮书(2017版)》。

第六完成人:周旭,本项目研发与技术应用技术骨干,承担了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的研究制定和系列技术规定的编制,对创新点1、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

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七完成人:翟亮,本项目重要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负责人,负责自然生态遥感监测、大气污染源空间分布监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对创新点1、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国家级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八完成人:王瑞幺,本项目骨干人员,组织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总体设计、技术攻关、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普查总体设计、项目计划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多源遥感影像综合获取利用、生产协调、技术转化应用等工作。对创新点1、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九完成人:田海波,本项目骨干人员,组织开展了全国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设计、技术协调、组织实施等工作,指导全国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产品体系、发布机制,推动了创新技术的应用。对创新点1、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国家级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十完成人:董春,本项目统计分析的技术负责人,参与组织了统计分析工作的内容指标构建、技术论证、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体系设计、应用系统设计、应用推广等。对创新点1、4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十一完成人:陈向阳,负责创新技术在本单位所承担普查和监测任务中的工程化应用,以及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对创新点1、2、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十二完成人:徐开明,负责创新技术在本单位所承担普查和监测任务中的工程化应用,以及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协助解决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对创新点1、2、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十三完成人:杨升,负责创新技术在本单位所承担普查和监测任务中的工程化应用,以及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协助解决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对创新点1、2、5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

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十四完成人:张莉,本项目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负责人,提出并构建了普查与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了检查验收技术规定,对创新点1、2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十五完成人:雷兵,本项目技术骨干,负责地理国情普查困难区及标准时点核准影像统筹获取保障等工作。对创新点1、2作出了贡献。与其他所有完成人共同承担该项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 摘要:当前形势下只有在充分利用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成果资料,着力开发品种类型齐全、要素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快捷、有效覆盖全部国土的地形图数字产品及纸质产品的同时不断推出适用、好用的公众版系列地形图以及国家和区域地图集等,才能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公共产品的需要。本文将主要探讨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监测 中图分类号:X924文献标识码: A 依托国家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提供更加丰富的测绘基准信息产品,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精度、全覆盖、三维、动态测绘基准信息的需求。通过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在地理国情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中的基础参考作用[1]。 1地理国情普查的测绘技术 随着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测绘事业面临着技术手段、服务层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向全社会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是近几年测绘学科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测绘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测绘学科发展主要依赖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中的地理空间信息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服务方面的进步。如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海岛礁联测、“天绘”和“资源j号”测绘卫星、国家1:50000基准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西部测图工程、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技术、数字城市、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与天地图等10大工程既推进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测绘学科的发展。 2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意义 2.1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政府、企业、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产品,加快发展车载导航、手机定位、便携式移动导航、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的位置服务产品,不断拓展地理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地理信息产品附加值,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承载地理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创造和培育新的需求、新的市场,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的电子游戏产品、地理信息电视频道或栏目、基于数码相机的位置服务产品以及物联网位置服务产品等,满足各类个性化需求和大众需要,全面拓展地理信息消费市场[2]。 2.2加快技术自主创新步伐 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地理信息产业制高点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尤其要为企业参与科研活动创造经费、政策等支撑条件。 3加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的应用 国土整治是指对国土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进行的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及国土管理工作。譬如国土资源部主页的栏目中既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管理,也有基础测绘、地质调查、国土规划、土地监测等栏目,还有“西部大开发”:“全球资源战略”等宏观信息,这些都属于国土整治工作的范畴。国土整治工作既有全国范围跨区域的,也有区域性的,其目的都是为了

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分析和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分析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8-11-20T16:05:25.1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冯国杰吴晶晶 [导读]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从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 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从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理国情的监测的结果来开展对应工作,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对策 引言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对测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未来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正从定位和制图,走向工程应用、管理与辅助决策、信息服务、控制与管理等社会调控方面。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地理信息的形式、内容、专题层次、尺度等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和深化。地理国情监测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的,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所谓地理国情,是指包括国土疆域面积、地理区域划分、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布局、灾害分布等在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宏观层面的综合表达,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监测就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的测绘、统计和分析研究,及时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提供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以提高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地理国情监测属于国家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基础测绘工作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 2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地理国情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是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基础测绘获取的可量测的、高精度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了地形地貌、水系及附属设施、道路交通、居民地、土地利用等地理要素的分布信息;地理统计信息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如道路长度、地区面积、水库库容等;地理演化信息是在动态测绘的基础上,通过获取不同时间段的地理信息,采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揭示被监测对象的变化演进规律,并对监测对象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所形成的相关信息,如冰川退缩、城市扩张、地表升降等。从地理国情信息所涵盖的基本要素看,监测对象基本上都包含在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要素之中,并与传统地形图表示的基本要素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地理国情监测的一些基本内容。地形图表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筑物、公共设施和独立地物、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线和垣栅、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地形图注记等。 3地理国情监测面临的问题 3.1测绘能力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的测绘能力包括测绘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与分发能力,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表实施持续的动态测绘,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强、准确性高、覆盖范围广、监测频率高以及成果展现方式丰富等特点,因此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对测绘数据获取、处理以及地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的测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资金投入 目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资金获取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家的基础测绘经费,而这些经费还主要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常规4D产品等)的生产、更新和维护,很多省份甚至还没有完成全省范围内1:10000比例尺4D产品的全面覆盖。近年来,通过从传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不断推进,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技术水平、装备设施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前期投入相对较大,且短期内无法及时完成资金的回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现有的基础测绘经费仍不足以维持地理国情监测的长期持续性发展,使得许多工作难以开展。 3.3标准体系 地理国情监测具有涉及行业领域广、学科交叉强、数据获取量大、服务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现有的测绘标准中仅涉及了其中某些环节某些方面,部分标准滞后,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同时还存在部分现有标准之间协调性差、现有标准和地理国情监测要求不一致等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标准体系。为了使地理国情监测能够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要建立和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标准体系,确保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权威性。 3.4成果应用 地理国情涉及到跨地区、跨部门的专题地理信息,各种专题地理信息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将造成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难以利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是这样一个公共的、权威的、标准统一的平台,将地理国情监测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结合,既能满足监测成果应用的需求,又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重点工程建设思路相吻合。 4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对策 4.1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机制,强化测绘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地理国情监测既是测绘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持续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水平,必须建立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明确地理国情数据是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并通过修改《测绘法》调整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发布制度,强化测绘部门相关职能,由测绘部门适时发布地理国情监测报告;二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快调整基础测绘工作内容,把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基础测绘的重点任务,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同时将地理国情信息直接作为基础测绘成果由测绘部门适时发布;三是按照不同周期,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4T09:41:01.9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作者:张艳峰刘现印陈瑞聪 [导读] 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它的开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弄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能促进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发展。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联系;区别 引言: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天地图服务、应急测绘保障、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任务,全面促进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1地理国情监测的特征分析 1.1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区域信息的集成性特征 地理国情监测所涉及与涵盖的信息多为区域性的地理信息。将普通的地理信息同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数据,这便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特征。 1.2时间性与现势性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显著特征之一 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反映的是截至到某个时间点的某个时间段内地理信息发生的变化情况。在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形与地貌发生的变化;在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中,则包含了区域的城镇化变化与国情信息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地理国情监测的时间性特征与现势性特征。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获得了高度的重视。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测绘地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划分,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完成具体的工作,在多方面来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在能够和谐推进,实现互补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相对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存在较大的区别,两项工作虽然具有共同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紧密联系的存在又促使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交集。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者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其所形成的成果数据量大,涉及多个行业,成果的综合分析突出。基础测绘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成果相对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针对性强,涉及行业较少,且未包含统计分析信息。第二,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是相互联系的。基础测绘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更新了国家、地方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都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既有数据基础,又有技术储备,而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成功开展,其成果被多个行业应用并反映良好,又促进了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 3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吸取了传统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的成功经验,有效的促进了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山东省在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新型基础测绘实施方案,即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对传统基础测绘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成果得到多个省级政府部门的应用并受到好评。 3要促进地理国情监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对已有测绘成果予以合理与科学地应用 地理国情监测在数据采集阶段采用的技术手段同基础测绘采集手段区别不大,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有效利用已有的各种测绘成果,包括年度更新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卫星影像资料等。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1:10000基础测绘五年更新三次,每年度对水系、道路等重要要素进行定期更新,这些成果都可以作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数据基础,可以为国情监测工作的内外业数据采集提供参考。另外,2015年以来开展的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部分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国情要素采集,如城市空间格局的专题性监测成果,可以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国情要素中心城区范围采集的依据。 3.2汲取基础测绘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地理国情普查在开展时,成功沿用了传统基础测绘先内后外的作业模式,有效减少了外业采集的工作量;普查阶段应用了开展基础测绘时收集的交通水利民政等多个部门的参考资料,确保了成果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吸取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做到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联动更新,在进行行业部门资料收集和外业数据采集时,分析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区别联系,做到一次资料收集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一次外业调绘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减少内外业工作量,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 3.3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的推广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测绘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近年来不少新技术新装备在开展基础测绘时得到应用。同样,这些新技术和新装备也应用到地理国情监测中,并得到发展。如无人机进行基础测绘时一般用于影像的获取,在地理国情普查开展中,青岛某单位用小型无人机搭载智能手机进行短距离外业调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在山东省推广;传统的基础测绘应用遥感信息提取软件进行植被类型的提取,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7年5月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本要求 (1) 3.1数学基础 (1) 3.2精度要求 (2) 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 3.2.2拓扑要求 (2) 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 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 3.3数据现势性 (3) 3.4数据一致性 (3) 3.5数据接边原则 (3) 3.6元数据 (4) 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 4数据分层组织 (4) 4.1总体说明 (4) 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 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 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 4.3.2水域要素 (9) 4.3.3构筑物要素 (10) 4.3.4地理单元要素 (11) 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 5.1总体说明 (16) 5.1.1通用属性项 (16) 5.1.2专有属性项 (17) 5.1.3属性缺省值 (18) 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 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 5.2.2专有属性说明 (19)

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 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 5.3.2水域要素 (27) 5.3.3构筑物要素 (33) 5.3.4地理单元要素 (35) 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 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 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 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 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 6.4.1铁路与道路 (57) 6.4.2水域 (58) 6.4.3构筑物 (59) 6.4.4地理单元 (59) 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 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 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 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 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 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 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 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 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 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 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 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 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 7.5.1总体要求 (64) 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 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 8汇交要求 (65) 8.1汇交数据内容 (65) 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 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

地理国情监测复习资料(教学课资)

第0章 绪论 1、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研究、描述和反映一个国家自然、经济、人文的国情信息。 3、监测:是对事物动态变化的监管和检测。 4、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理相关的国情进行动态测绘、统计和分析研究。(概念本质:是地理监测在国家尺度上的一种变化监测) 5、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特点:海量性、 多维性、异构性、多源性(位置、属 性和时间) 6、监测的最终目的 :获取事物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分析变化信息的合理性 7、地理国情监测的特点:系统集成性、 动态变化性、主动服务性、准确可靠性、过程完整性。 8、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分析方法、数据 表达方法等发展,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技术集成发展、数据源的多样性、更科学的时效性监测、监测成果的共享服务、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多部门协同监测。 9、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及过程 内容: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调查与监测、农情监测、森林和湿地监测、灾害动态监测、水文监测、海洋监测、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气象监测 10、地理国情监测系统的功能:国情信息普查、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与决策建模。 11、地理国情监测活动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 遥感技术(偏重空间位置的现状、变化数据的获取);GIS 技术(时空数据管理、

数据的分析、信息共享等);地理和社会经济调查与地理编码技术(偏重属性数据的获取、属性数据的空间化技术等) 第1章地理国情普查 1、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2、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地形地貌普查、地表覆盖普查、地理单元普查。 3、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范围): 地表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 人文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 4、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查清我国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5、地理国情普查的任务:查清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查清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开展地理国情信息综合统计分析、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 6、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时点: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需利用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获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前期普查成果进行核准,形成符合标准时点要求的成果。 第2章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获取 1、众源地理数据:是由大量非专业人员志愿获取并通过互联网向大众或相关机构提供的一种开放地理数据,是有别于传统测绘产品的一种新型地理空间数据。 2、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类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变化数据、地理环境实时监测数据。 3、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技术特点:多传感器集成、高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 4、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要求:高可靠性、高时效性、准确性、覆盖范围广、灵活性。 5、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遥感(航天卫星、航空、低空、地面等)、GNSS、数字测图、无线传感器、专业监测站网、地理统计调查、众源地理空间数据。 6、众源式地理国情监测数据(OSM)的应用:道路网变化监测与更新、兴趣点动态更新、应急地图制作。 第3章地理国情监测遥感数据处理 1、影像的几何畸变:原始影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在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2、影像的几何纠正:是指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影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从而建立影像上的像元坐标与目标物的地理坐标间的对应关系,并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 3、几何校正的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4、遥感数据的类型:有两种类型:

地理国情普查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地理国情普查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发表时间:2017-10-13T16:24:29.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俞莉1 张祥2 [导读]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现代测绘、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云计算、通讯等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动态 1.身份证号码:32100219740410xxxx; 2.身份证号码:13112819870610xxxx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现代测绘、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云计算、通讯等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动态、定量监测,分析评估地理国情信息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形成涵盖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环境评估、区域规划、城镇化发展、经济布局、社会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地理国情普查产品,从而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为国家战略规划、政府管理决策、生态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科学支撑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3S技术;关键技术 1.“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统称。 2001年,日本环境省资助亚太地区环境革新战略项目(APEIS),APEIS是亚太地区各国包括中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参加,创立的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负责监测亚太地区的环境破坏、环境退化和生态脆弱区等情况。 2003年,欧盟开始了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GMES),旨在获得影响地球表面以及大气变化的各种生态环境信息。GMES 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海洋监测、陆地监测、大气监测、应急管理和安全五大类。海洋环境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海洋资源、气候和季节性预测、海洋和海岸环境、海洋安全等信息检测;陆地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土壤沙化、水体质量和可用性、空间规划、森林监测和全球粮食安全等信息监测;大气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温室气体影响空气的反射气体、气溶胶、臭氧层空洞和太阳紫外线辐射等信息监测;应急管理服务监测服务主要是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森林火灾、地震、泥石流等信息监测;安全监测服务主要是通过边境和海上监视,为欧盟提供基础数据以支持其制定对外行动的相关政策。 2008年3月,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欧洲航天局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展示了根据当时最新拍摄的卫星图片制作而成的最新的全球土壤覆盖图,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是300m,图中涉及的土地覆盖类型有人工地表、农田、水体、沼泽等22种。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该图的图例采用了联合国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2. 我国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现状 我国地理国情普查较其他发达国家晚,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2013年国务院出台通知,决计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土地和水利信息的调查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相关参考信息[7]。 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国对地理国情数据的一次系统地统计,它为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提供分析数据。陈军从遥感制图学角度介绍了我国30m 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杜金莉等进行了地理国情监测及实践的探讨,指出在地理国情监测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应充分发挥新测绘技术和人才优势,促使测绘由时间点向时间段、由量测地表形态向监测地表演变、由静态统计向动态监测、由供应成果数据向实时发布监测信息的转变;董冬、龚伟等从系统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地理国情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为了研究地理国情监测体系框架,马万钟、杜清运等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法等,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从技术理论体系出发,李德仁院士等论述了新型技术手段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结合;着眼于3S 技术,吕品阐述了其在地理国情普查中从数据获取、分析、存储、成果发布、信息统计等的具体应用;从地图制图角度出发,刘新华等论述了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综合运用[8]。 因此,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结论,在欧美发达国家,地理国情的应用范围尤为广泛,特别是在技术手段和检测内容上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实施难度大。普查地点千变万化,部分高原山区很多年来无人问津,地势险要要,调查环境恶劣,困难重重。因此调查任务繁重和艰辛,为此了解国情地理调查的内容、原则、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进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是国务院一项重要的决策性战略部署,目的是摸清家底,高效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通过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所取得的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和动态、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成果,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武琛.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分类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张明丽,王明亮,殷涛.浅谈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6):222-224. [3]宋晓红.地理国情普查与1∶10000DLG协同更新作业模式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9):140-141. [4]吴帆,杨俊艳.“3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J].经纬天地,2014,(2):41-46,72 [5]张成.地理国情检测对象与技术方法研究[D].甘肃:兰州交通大学,2014. [6]张海博.辽宁省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外业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6):179-181.

浅谈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

浅谈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 发表时间:2019-08-30T08:38:56.7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李传静[导读] 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为主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地域广袤,各类物产资源极为丰富。要想是这些丰富的土地资源能够获得最高的利用率,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要将地理国情检测和测绘基础作为前提。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地理国情检测工作的开展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测绘工作的全面发展,进而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能够有效的保障和提高我国测绘行业整体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为主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地理国情检测;基础测绘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地理国情检测工作逐渐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国家领导提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管理单位应该把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纳入到数字城市和天地图并列的三大平台之一,相关人员应该对此项工作有一个高度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深刻明确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进行有效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下文围绕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 1.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于基础工程测绘工作的联系 就地理国情监测而言,实际上指的是凭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系统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完成相关的监测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各类要素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管理。不仅如此,还需要实现空间化和定量化的施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的地区,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变量的基本特征和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和了解,从而可以充分的应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地区差异的测试工作,如此一来,可以为国情监测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近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基础测绘工作发展速度飞快,从而给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另外,我国相关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进步,同时也能够使其发展环境有一个很大的改善,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差别 2.1组织方式存在差别 在我国基础测绘工作当中,生产组织应用计划的下达,具体的任务组织需要下达给相关的生产单位,而生产单位需要根据测绘工作的方式和经费等情况要求实现和完成相关任务。在这其中,影像资料的获取工作极为关键,应该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和确定相关单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国家的基础测绘生产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保证相关规定与制度能够得到深入的贯彻和落实。 从总体的角度来讲,以监测范围作为根据,地理国情监测的范围通常可以分为国家和地区。以先前的国情普车工作作为基础,确定本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原则,同时也需要在后期的工作当中形成网络化的工作模式,从根本上保证和提高我国地理监测工作的效果。 2.2 功能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基础测绘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正因为如此,基本测绘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可以为很多的行业和领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在国防、交通等行业当中,对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当中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社会各界对于测绘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于基础测绘工作的主要意义 3.1 选择科学合理的基础测绘手段 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地理国情的监测工作和基础测绘工作所提供的基础数据有着很大的关联,所有工作的开展和进行都应该保证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技术类型十分丰富,同时也增加了自身技术体系的丰富性。尽管如此,在实际监测工作的过程当中,依然应该将实际情况作为基本根据,从根本上保证地理测绘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进行基础测绘之时,如果监测目标为山区,会给工作人员增加很大的难度。为了能够有效的提供监测工作的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卫星遥感影像技术。 3.2 掌握工作的核心价值 就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而言,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为核心价值的体现,可以将其在统计与分析环节当中突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不能把工作范围局限在地图的精准度上,也不能局限在信息库类型的丰富方面,而是应该做好工作的全面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点是了解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数据信息类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于具体的监测工作,应该同时保证精准度和效率。正因为如此,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点在于准确和全面,能够很好的满足社会各界所提出的需求。 3.3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测绘工程要想在当今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首先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质量。相关管理人员的鼓励与关注可以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思维。如果管理人员注重质量,会带动所有的工作人员对此有一个高度的重视。正因为如此,管理人员应该对整体的测绘工程有一个密切的关注,对现场进行积极的视察,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的提出,并对其进行指导,使工作人员能够向相关部门提出自身的想法,从而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与效果。另外,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水平,使之能够对自身的工作有所重视,加强工作当中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可以更好的完成相关的测绘工作。 3.4 加强测绘工程的整项控制 如果对整项测绘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需要在验收环节加大工作力度,还应该深入到测绘环节当中。测绘工作应该保持不定期的监测,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监测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数据的记录和输出研究制止,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检查与分析,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反之,测绘工程所获得的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进而会对整体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地理国情的监测工作应该在不断的积累当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质是对相关信息的空间分布进行表述。地理国情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直接或间接获取并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如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海湖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就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如国土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等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化信息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时相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对比和动态监测,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演化趋势,如沙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延伸和扩展。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即可以通过基础测绘直接获取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要素分布及其变化和各种统计分析综合信息,这也是测绘部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另外一类是间接信息,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气象、工农业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

资源三号卫星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的应用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资源三号卫星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的应用 系部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遥感科学与技术09-2班 学生姓名:刘鹏 指导教师:陆宇红 职称:研级高工 黑龙江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

The Graduation Thesis for Bachelor's Degree Application of No. 3 Resources Satellite in the Geographic Conditions Monitoring Project Candidate:Liu Peng Specialty: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ass:09-2 Supervisor:Senior Engineer. Lu Yuho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06·Harbin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要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生产任务,利用国产卫星影像完成正射影像生产并利用其完成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本论文以呼玛县为例,选取1:5万卫星影像作为本论文实验区。首先,探讨通过国产卫星影像与国外卫星影像对比确定国产卫星影像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存在的优势,并确定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其次,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正视及多光谱影像,借助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各种专业的资料制作DOM,利用DOM数据对应相应的项目指标对地理国情项目中的要素进行采集及分析;利用多光谱影像进行地表覆盖分类解译;最后,提交的成果为技术流程图、利用资三卫星制作的正射影像及在此基础上采集的地表覆盖分类及基本要素数据样例。 关键词:地理国情;卫星影像;资源三号;DOM;地表覆盖

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 基础理论

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基础理论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业形势怎么样?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合理、专业特色突出、专业建设规划切实可行、就业前景广阔。下面就给您分析一下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业形势怎么样吧!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战略、突发事件、宏观管理等对地理国情监测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测绘技术、人文社会科学调查技术,具有地理国情动态获取、集成处理、综合分析和评估等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新型专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开设,有力填补了我国地理国情监测领域专门人才培养的空白,必将开启测绘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方面的全新应用,为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做出新的贡献。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传统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情况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依据,也是执行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客观基础。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描述,涵盖了国土疆域概况、地理区域特征、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地表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环境与生态状况、

生产力空间布局等。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利用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自然、人文等地理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图件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地表变化频繁,地理国情复杂。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全面掌握我国的地理国情信息,可以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是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信息基础;是科学管理的必要支撑手段,可以为综合规划、决策、监督等部门提供独立、客观和现势的参考信息和数据,为相关专业部门的监测提供基础;有助于国民准确认识基本国情,提高全社会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非常必要和紧迫。 专业概况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浅谈地理国情监测的创新

浅谈地理国情监测的创新 发表时间:2018-09-10T17:20:18.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焦豫松 [导读]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这一重大测绘工程,在全面摸清我国地理国情的基础上,地理国情监测作为一项常态化任务也已全面展开,本文总结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内容,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技术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重庆市 401120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这一重大测绘工程,在全面摸清我国地理国情的基础上,地理国情监测作为一项常态化任务也已全面展开,本文总结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内容,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技术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 引言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历时三年,全面摸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工设施现状及其空间分布,建立了多种普查成果数据库,并基于普查成果,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各类专题数据,在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等多方面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及科学分析。在国家、区域、省和个别大城市范围内,普查和监测成果已在诸多行业和领域得到应用,为领导决策、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行业调查统计等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如何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用好,地理国情监测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各行业,地理国情监测与传统测绘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时候需要有所创新。 1 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监测是对关注的对象进行监视和测量,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和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科学调查技术,综合各时期档案和调查成果,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植被、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化、定量化、空间化的持续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存、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概括地说,它是以地球表层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这三个方面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为基础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要素进行宏观性、综合性、整体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创新 地理国情监测不同于传统测绘,是传统测绘的延展,具有新的内涵。传统测绘重在提供单一的、静态的自然地理数据获取、管理和利用,注重描述现状信息,提供直接数据服务。而地理国情监测提供自然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文地理数据的综合利用分析和知识发现,注重描述动态变化信息,提供信息服务,是对基础地理数据的增值利用。因此,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时,需在以下方面开展创新。 2.1 内容创新 1)监测内容应更加丰富 相比传统地形图的表达要素,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于规划、建设、交通、安全、生态等各个部门,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其内容除传统地形图的地形地貌地物外,还应包含内容更加丰富的自然、人文地理信息。此外,除了获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国情信息之外,还必须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规律,实现对区域内地理现象的现状和时空演变进行准确的表达和预测分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 2)监测内容和区域应更有代表性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历时三年多,才将我国地理国情情况全面查清,并建立了数据库。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好普查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对频繁发生变化的要素进行更新和监测,监测内容应有所侧重。此外,应针对重大工程所在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经济特区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专题性监测工作,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专题资料,做好统计分析,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服务于政府决策。 2.2 技术创新 1)数据获取方式应多样化 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包括:影像数据、矢量数据、行业专题数据等,而地理国情监测涉及数据类型众多、数据源广泛、数据量巨大,为保证分析和决策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地理国情数据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势性。因此,对于数据的获取方式也应有所创新,数据利用方法也应多样化。 a)地理国情监测可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数据等测绘成果。对于在较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演变的周期较长的要素,如:荒漠、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测绘成果能很好的节省时间。 b)对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变化频率较快的地理国情要素,比如交通网络、人工设施等,则应该作为重点,利用最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辅以外业核查的方式进行获取。 c)在开展地理国情过程中,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从不同于自然地理的角度,反映了一个区域的人文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这部分数据对地理国情专题性监测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该类数据则需要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 2)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 地理国情监测周期短、频率快、范围广,数据类型众多、数据量巨大,因此,数据处理方法也必须有所创新才能满足项目开展的要求。 a)地理国情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发现地表覆盖和国情要素变化。而覆盖全国范围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量巨大,要实现影像的快速处理,就必须采用集群式处理系统、自动匹配同名点、自动匀光匀色等新设备和新技术,并且结合实际需求在数据准备、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整理等各个生产环节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助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b)为保障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地理国情监测矢量数据需每年进行更新,重要区域更新周期甚至不到一年,矢量更新工作量巨大。因此,针对矢量数据的更新也需要有所创新。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应充分利用影像自动解译、变化发现、变化提取等技术手段,提高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