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

使用时间: 2017-9-

[课标要求] 1.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2.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

难点:分析中国古代的绘画与其所产生的时代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人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作品

3.两汉时期:气势宏大,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二魏晋以来的文人画

1.魏晋至唐代的绘画

2.宋代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画

(1)宋代,

原因:重文轻武使不断壮大;________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

特点:画兴起(并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变为更加注重________。

(2)明清时期,由于、,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易混易错]

八大山人并非八个人,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画家——朱耷,八大山人是他的号,明灭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其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深度点拨]中国画的分类

(1)以题材的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等形式。

[知识点拨]

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代表了中国绘画的写意特点,至今仍是中西绘画艺术的区别之一。

三、民间风情画

1.宋代原因:伴随着、和,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____________的作品。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张择端的《______________》。

2.明清时期原因: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民间出现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特点

[关键点拨]

明清时期,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伴随明清小说的发展,

产生了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

[深度点拨]

民间风情画的出现和普及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画世俗化的发展方向。

四、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形成了两种独特的风格: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________;文人画注重,融为一体。

2.中国画讲求,注重______________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师总结】魏晋、唐朝、宋朝、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对绘画特点的影响

(1)魏晋:社会动荡以及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以形写神”。

(2)唐朝: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宋朝:①“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这种时代特点也影响到绘画作品,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②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自己的绘画艺术也发展起来。

(4)明清:①由于专制思想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

②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为小说作插图的木刻版画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

【预习自测】

1.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唐朝一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后世尊其为“画圣”。这位画家是( )

A.马远B.顾恺之 C.吴道子D.张择端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

B.注重写实的宫廷画、民间绘画与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并存,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两大分支C.中国古代绘画以生活化和实用性为主

D.中国绘画有利于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右图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

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

么绘画的特点( )

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

5.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B.理学兴盛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合作探究】

1.魏晋时期的绘画

材料一《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材料体现了顾恺之绘画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明清绘画

材料右图为朱耷的《仿倪云林山水》。

思考分析材料朱耷的画风具有什么独特之处?结

合历史说明其画风形成的原因。

3.文人意趣

材料

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思考从绘画风格看,这幅画属于什么门类?有何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4.民间风情材料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思考从绘画的风格看,这幅画属于什么门类?特点是什么?形成这

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课后巩固】

1.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

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D.作者善画宗教人物

2.北宋时期除了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还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

3.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

A.原始岩画 B.山水画C.文人画D.风俗画

4.绘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为宋代《货郎图》,此图可用于直接研究的主题是( )

A.活跃的商品经济B.风俗画盛行

C.丰富多彩的民俗D.生动的市井生活

5.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的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

B.南宋偏安一隅,文人山水画的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C.明清时期文人画的风格是雍容华贵D.宋代民间风俗画盛行

6.(2016·洛阳高二期中)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

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对此类作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清明上河图》是其佳作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D.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选做:同步练习册p33学业达标检测

1-5ACCCC

1.魏晋时期的绘画

答案作品以形写神,凸显人物的个性。社会背景:①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民不聊生。②士人群体形成,反省社会危机,促成文人觉醒,追求理想个性。

2.明清绘画

答案特点:不拘成法,孤独冷淡。原因: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鄙视清朝统治,表达不满。

1.文人意趣

答案门类:文人山水画。特点:讲求意境,构图不求对称,墨色恬淡,景物放在画面一侧。原因: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南宋偏安。

2.民间风情

答案门类:风俗画(或民间绘画、年画)。特点: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

1-6CCCBCD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案

第8课笔墨丹青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导入: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下面我们伴随音乐来欣赏一组图画。 播放:这条街(前奏加插图) 刚刚我们欣赏的绘画是中国的传统国画,也叫“中国画”名称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通过欣赏之后,你对中国画有何感受? 同学:非常美有种想融入画中的感觉 老师:有种想融入画中的感觉呢?说明意境你非常喜欢。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画”的世界,来体验这种传统东方艺术的魅力,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起源 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集体舞蹈图》《双人图》《东巴舞》 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 同学:陶器地面岩壁上 找同学来说一下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 同学:新石器线条人动地陶器岩壁上 介绍:《集体舞蹈图》 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己氏族特有的图腾装束,用热烈的图腾舞姿和歌声,表达对自己想象中的师祖图腾的亲切认同和殷切祝祷。这种图腾舞蹈绘画,包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和原始宗教的意义。 东巴舞岩画游牧民族的狩猎狩猎场面猎手武器狩猎方式引弓围捕打击过程 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 3、体现这一时期特点 同学: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④历史原因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过着氏族的集体生活,对自然、动物充满着神秘的崇拜心理。

人教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2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二课借物寓意 上课教师:正则中学曾艳 指导教师:张华丽 以及正则中学美术组同仁教材分析:通过本课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借物寓意。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巧描绘物象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了解书画一体,布局设计。本课通过欣赏、实践与评述,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画中的借物寓意,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评价总结几个环节,完成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明白物体的寓意,理解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超越形式的艺术。 教学难点:把借物寓意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运用于生活,同时注意中国画的技法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师作品范例。 学生准备:毛笔(大小各一支)、中国画颜料、墨水、生宣纸、笔洗。

教学设计: 一由吕凤子导入,引学生进入名人会客厅。 我叫曾艳,是你们的燕子姐姐,今天上课,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名人。他,是我国与徐悲鸿、齐白石齐名的画家、书法家、教育家。 他,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办者。 他,是一位把“生死刚正”、循“常理”而求“变则”的“正则魂”融入艺术的艺术家。 他,执教一生,在艺术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培育,播扬芬芳,鞠躬尽瘁,功在国家与人民,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他,与我们璧山有着一段美丽的渊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他带领妻子和儿女及艺专部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重庆,在偏僻的璧山现在的正则中学创办“正则蜀校”。他是谁呢?(吕凤子)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都表现在无私、爱国、忠诚上。他的品质,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还表现在他的画上面。大家看,这三幅画就是吕凤子先生的作品。问题:1同学们看看,这三幅画画的是什么? 2 这三种植物在中国画中称为“岁寒三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属性?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岁寒三友的气节、品质,正是吕凤子先生鞠躬为教育事业的写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课:“借物寓意”。 二教学过程,进入第一欣赏屋。 1问题:我想请同学说说,什么是借物寓意?(让学生随便说说)答案是什么呢?

笔墨丹青教案

第八课笔墨丹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方法】探究、赏析、材料阅读。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体验了解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画史长廊(学生通过事先的课前预习,整理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提问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讲解: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通过学案,基本整理出 二、名家精品(学生通过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古代绘画的特点)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很快的整理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但是,这只是我们走进这条画史长廊的第一步,我们领到了一张引导图罢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走近名家,欣赏名画,感受一些古代中国绘画的魅力。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组合,作品组一: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要求学生总结出特征:注重写实。作品组二: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清八大山人《孤鹰图》,提供苏轼的相关文字材料“能文不求举,善画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要求学生总结出特点: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趣和意志。) 三、大家谈“画”(教师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鉴赏)。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总结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特点。但是,这些是从美术的角度去考究,如果光是从美术的角度,我们是“外行看热闹”,我们还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绘画作品,看出一些历史的门道来。下面,我们就以两幅同是宋代的绘画作品,抛砖引玉,来学习和掌握一下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绘画作品。 教师出示作品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和南宋《山径春行图》局部,来分析问题。设问:这两幅作品分别属于国画的何种画种?它们给我们带来哪些时代信息?如何从宋元的时代特征去体现上述作品的文化特征?(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作为历史课程,我们要学会如何从绘画作品中看历史,发现历史信息。寻找一副绘画作品的历史信息,首先,要知道年代背景,在看创作的内容或者是描绘的对象。 四、民俗趣画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所了解和接触的,多数是专业人士的绘画作品,但是对于社会的普通民众阶层,他们也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艺术爱好,就是民间风情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形式呢?(学生回答) 那么,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故乡潮阳,就有其中一种,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瑰宝——潮阳剪纸。哪个同学能和我们讲讲剪纸的一些知识呢?(学生讲述)教师讲述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历史组孙頔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 《笔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赞扬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艺术情操。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考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 (2)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材料、成果交流、合作探究、名画赏析和分组辩论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突破重点和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的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比较感兴趣,但高二学生对古代艺术的了解仅在于感官,对古代艺术背后所传承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较少,透过学习古代艺术名作,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层层设问、启发引导等方式,及时点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营造:(截取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教师提出问题: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何时,有哪些特点? 【设计思路: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引出新课。】 【新课学习】 一、绘画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的几幅绘画作品,然后设问:(1)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有哪些?(2)造成这种绘画特征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2)记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 (3)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4)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5)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对君主专制而言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 (1)布置学生分组预习:总结本课知识要点,课堂展示评价。 (2)阅读材料和进行中西政治比较,分析英国封建时代议会的特点。 (3)阅读《权利法案》的内容摘录,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权力分配情况和实质。 (4)师生讨论,探究英国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培养教育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及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内阁制中君主、首相、责任制内阁之间的关系。

导入新课 新华网伦敦2007年6月27日电: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现年56岁的布朗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一直担任财政大臣,与布莱尔一起被视为工党的两位“设计师”。 布朗准备在就任后进行199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内阁重组,为工党在下次大选中“应对来自保守党的威胁”做好准备。 新课学习 从上述电文中就英国的政治体制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政治制度及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元首世袭制、君主立宪制等。 英国国王是怎样统而不治的?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王权至上到受到法律限制;君权神授到议会主权。 1.《大宪章》——宪法的雏形 展示《大宪章》纪念亭 1215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来到伦敦西北的温莎堡。他们要向约翰国王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国王保证: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们的权利。贵族们已做好准备,谈判一旦破裂,他们的随从和铁甲骑兵将全军出动,向会场冲锋。出乎意料地,国王浏览了请愿书后竟表示了同意。于是《大宪章》诞生了,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诞生了。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2)内容:学生阅读有关《大宪章》的内容,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3)《大宪章》诞生的意义 这是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规定的封建贵族权利已逐步演化成普遍的宪法权利;它树立了一条光辉的原则,即:法律高于国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 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 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 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 第8课笔墨丹青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 二、人间的世界 三、内心的风景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 随着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以人为本”。汉代以后,中国画逐渐从神灵的居所转向了人间的世界。 (幻灯片显示《女史箴图》。) 她给你什么感觉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 必修三第8课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二)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要围绕本课

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五)知识结构 绘画艺术 的繁荣: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 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体特征。 教师讲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8课教学案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试大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君主立宪制的背景、历程,君主立宪制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区】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一)确立背景 1.历史传统: 13世纪,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以后形成召开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640年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 3.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二)发展历程 1.确立: (1)标志:1689年的《》确立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2)意义:①英国的统治方式从转向,英国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 ②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③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模式,不少国家采用了该模式。2.发展:责任内阁制 (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成为第一任内 阁首相。 (2)特点:①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它名义上对负责,实际上对负责。 (3)发展: 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了的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完善:普选权的扩大——1832年议会改革 随着发展,新兴力量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多数席位,确保了政体的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以为基础,以为核心。 (2)国王“统而不治”:国王是,仅扮演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3)内阁名义上对负责,实际上对负责。首相由担任,掌握行政权 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 (4)议会主权至上,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2.影响: (1)对英国:大大削弱了国王权力,议会和内阁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2)对世界:树立了民主典范。 【课堂展示探究区】 【思维拓展】 英国初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议会制、政党制 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走进高考】 1.(08海南单科)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3.(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20题)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5题)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5.(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8题)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B.专制君主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6.(2011·上海单科·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 板书设计: 1.新石器时代: 2.战国→汉代:帛画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 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 三、文人意趣 1.宋代:写实→意境 2.明清:不拘成法 四、民间风情 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 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 文字版: 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 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 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一幅山峦交错、起伏延绵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 师:请坐! 陈:谢谢! 陈:(思考了片刻).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掌声) 师: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doc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第8课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节课.板书设计: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2.战国→汉代:帛画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三、文人意趣1.宋代:写实→意境2.明清:不拘成法四、民间风情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 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文字版: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

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一幅山峦交错、起伏延绵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中国绘画的起源讲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中国绘画源头可以追到新石器时代.现在谁愿意走上讲台和我一起来探讨下教材这一目的内容?(讲台上已经准备好两把椅子)。在学生注视的目光下,学生陈建帮走上了讲台.台下掌声响起.师:请坐!陈:谢谢!师:人们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而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当时人们如何做画呢? 陈:(思考了片刻).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掌声)师: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陈: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表现在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材料的变化。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掌声)师: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34

2019届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单选题 1.1689年,“民会国会”在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英国王位后,就有意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同呈献给他们。自此,英国历史上出现了“双王共治”的局面。议会此举暗示() A.双王制衡,稳定政局 B.依法行政,议会主权 C.议会扶持,继位合法 D.议会控权,王位虚悬 2.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认为,“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所创造的有力武器,其宗旨是要把封建君主制彻底改造成资产阶级君主制”。关于l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国王服从法律B.议会权力至上 C.依法而治 D.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3.辉格(苏格兰语“马贼”)即英国自由党、托利(爱尔兰语“歹徒”)即保守党;“驴”是美国民主党标志、“象”是美国共和党的标志。本来是政敌咒骂或人们讽刺的言论,结果却变成了各自愉快接受的政党名称或标志。这表明现代代议制体现了() A.宽容的政治理念 B.平等自由的宗旨 C.政治娱乐性 D.民族特色 4.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英国的君主立宪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D.英国资产阶级参政意识有所加强5.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A.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B.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C.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D.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6.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

陕西省蓝田县前卫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教案: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d216500117.html,] 导入:中国书画,堪称民族文化的瑰宝。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今天我们将体验中国绘画的独特风采,感受它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和历史之美。一起走进第8课《笔墨丹青》。 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现在请大家回到童年时代,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幅我们小时候都画过的作品——家!有没有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画?好,XX同学。 生:作画《家》。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幅画? 生:线条稚嫩,构图简单,比较朴实,但是充满了对家的感情。 师:可见绘画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绘画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师: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把画画在岩石上,画在地面上,画在陶器上,你能描述一下这幅陶画上的情景吗? 生:五个人手拉着手在一起跳舞。面部都朝向右前方,动作一致,连头上辫子甩起来的方向也是一样的,好像在踩着节拍翩翩起舞,生动、形象、浪漫。 师:的确。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线条粗犷而又不失浪漫。战国和汉代出现了用毛笔在绢帛上作的画——帛画,左侧的是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右侧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这两幅画都出现了什么?龙凤等珍禽异兽,这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着龙凤升天的愿望,这体现出帛画有什么特点? 生:神秘、浪漫、古拙。 质朴而浪漫是绘画在起源阶段的总体特点。从魏晋开始,中国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 二、绘画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 1、魏晋凸显个性 师:来欣赏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课前要求大家去搜集相关资料,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洛神赋图》创作背景呢? 生:《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被哥哥曹丕夺去。但是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凄惨。曹植在回归封地的路上途径洛水,梦见甄氏来与他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8课教案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3.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4.正确分析英国代议制在其政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由学生回答,再投影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的相片),为什么英国是由女王和首相共同掌权?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英国这种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善的。 (二)讲授新课: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投影:《大宪章》签署的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 让学生阅读课本32页有关《大宪章》片段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教师讲述: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从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 让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53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答: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重要部分。 教师总结讲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确立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政体,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可见,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过渡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进一步从国王向议会转移的历史。 过渡:《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第八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书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以及书画发展背后的社会 原因,理解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 (2)过程与方法:根据书画同源理论,从发展脉络和特征两方面进行类比教学;以时 间为主线索,以写实和写意作为辅线索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美,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美学教育; 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二、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课标解读: 本课课标要求很简单,主要集中在知识层面,重点在于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 历程的梳理,难点在于对书画发展的特征进行解析。 三、 教学分析 绘画艺术欣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是本课潜在的一个教学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因素,所以本课的突破点就着眼于这里。对于美的理解,避开师生都生疏的艺术美,从历史美这个角度去发掘,具体而言就是发掘绘画背后的历史背景,绘画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四、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使用第七课《汉字与书法》中出现的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作为导课的引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刻画符是文字还是绘画? 教师得出结论:书画同源——文字是对绘画的抽象,绘画是文字的基础和前提。 (2)根据书画同源理论,进行结构框架梳理: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岳麓版必修 3 一、教学目标 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三、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1、导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下面我想问同学们汉字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楷)有一句话叫“书画同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绘画,走进历史,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哲学之美。学习新课第八课《笔墨丹青》 2、首先解释一下题目,重点介绍丹青(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王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二)了解中国画:从题目中,我们也能够猜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画,也叫做国画。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关于国画都知道那些知识?(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 (三)中国绘画看样子也挺复杂,它的起源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绘画的起源、早期发展(魏晋以前) 1、我们刚刚说过,“书画同源”所以绘画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没有纸、也没有帛。他们周围常见的岩石、山壁、陶器。所以他们经常在石头、山壁、陶器上作画。我们来看看书中又角的那幅集体舞蹈图(我们看这是在1973年在青海省发现的,他们在手拉着手跳舞,画得很简单、比较粗糙。但却很生动。最有意味的是舞蹈着的两腿中间多了一个小尾巴,这可能是他们的一个化妆舞会,人们正在扮成动物模样在舞蹈和歌唱,而这些舞蹈的人所扮演的是息息相关的动物形象,这就是他们的图腾,以此表达对图腾的崇拜)。 新石器时代绘画特点:线条稚拙色彩简单、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当时生产力相关,平时在一起,集体劳动,集体生活。想奢华也奢华不起来) 2、新石器之后,中国进入了阶级社会(夏商周),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绘画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同学阅读)。战国时期出现了毛笔绘画在绢帛上的作品(《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这两幅作品都是陪葬物,引导死者灵魂升天)。 3、汉代:《马王堆汉墓帛画》(这个可以画出来,并且解释:画面上部绘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象征天上境界,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月下有一乘龙的妇人形象,另有仰

笔墨丹青 教案

教案 单位:通河一中(历史组)姓名:吴红月 日期:2017、5、23

第8课笔墨丹青 通河一中吴红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课堂设计 导入: 08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我们全民族为之振奋的事情,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同见证了在独立、发展、崛起后的巨大变化,在中华大地上一同分享了欢乐、友谊、竞技与健康。是哪一件事啊? 同学:2008年奥运会 教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短片,看看这段内容与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何联系?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画卷》

讲授: 教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绘画的起源、发展、高潮、成熟四个阶段来欣赏一下这种东方艺术特有的韵味与魅力。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1、绘画艺术起源 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集体舞蹈图》《东巴舞》 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 同学:陶器地面岩壁上 找同学来说一下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 同学:新石器线条人动地陶器岩壁上 介绍:《集体舞蹈图》 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五)知识结构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 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体特征。 教师讲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绘画历程,探寻笔墨丹青之趣。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 远古人民生产力低下,其绘画材料及绘画水平都是非常原始的。 课件显示: 请观察:下面二幅图画(集体舞蹈图(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和战国〈人物龙凤图〉),说说他们都是一些怎样的内容,体现了哪个时期的艺术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回答课件显示: 如何去评价这幅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说说你的看法。 本目小结:原始的古拙、神秘有其特别的时代背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画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 板书: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从魏晋时期到唐) 课件显示: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魏晋时期文人画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 二、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 材料:我国古代一位画家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