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预防教案

疟疾预防教案
疟疾预防教案

预防疟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疟疾;

2、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

3、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4、学会预防疟疾的着急措施——防蚊、灭蚊。

二、教学重点

预防疟疾的着急措施——防蚊、灭蚊。

三、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看图讲故事——“这张图画说的是……”

目的:

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疟疾及其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形式:

看图讲故事

具体操作:

(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这张图片,想象一下所画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谁能说说这个同学在做什么?

学生讨论后,互相说一说:被蚊子叮咬以后会带来哪些后果?

指名学生说说:你们听说过疟疾这种疾病吗?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疟疾?关于这种疾病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讨论,互相说说。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疟疾的传播方式、主要症状及治疗时规范用药等相关知识。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疟疾及其流行特点;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对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形式:

出示挂图进行讲解。

具体操作:

(1)疟疾在目前的流行形势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等疟疾流行地区。目前,在我国流行仍较严重的地区局限到安徽、湖北、河南、江苏4省的局部地区以及云南的边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区。

(2)疟疾是由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使人们患上疟疾的凶手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它叫做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卵型疟原虫四种,他们分别能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型疟。间日疟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恶性疟次之。

(3)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那么,疟原虫又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出示挂图)

在天热的时候,我们穿的很少,大部分四肢都暴露在衣服外面,就像图片上的这位同学的样子,很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患疟疾。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被蚊子叮咬过,但并没有患疟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蚊子分为很多种,只有其中带有疟原虫的按蚊才能传播疟疾,当一只受传染的按蚊叮吸人血时,疟原虫就进入了人体,使人发病。

(4)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患了疟疾,人会有哪些症状呢?(出示挂图)疟疾的典型症状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发冷发热又出汗。患者先是感觉全身发冷、颤抖(夏天盖几床棉被也不暖和)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 8℃,同时出现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症状,常常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然后是发热,表现为满脸通红,皮肤灼热,体温高者可超过40℃。患者发热时头痛得厉害。

紧接着患者又表现为大汗淋漓、体温急降,全身乏力,这时体温迅速恢复正常。

(5)疟疾治疗应该规范用药

患了疟疾,应该如何治疗呢?(出示挂图)

患了疟疾,要及时到医院或乡村卫生所云就医,并且要遵照医生的要求,坚持连续服药(氯喹加伯喹)八天,疟疾就会被根治。但是,千万要注意不要感觉身体好转了,就擅自停止服药,这样会导致疟疾复发

最新预防血吸虫病教案

11、预防血吸虫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 3、让学生认识血吸虫病的危害; 4、教育学生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5、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生活的荆州市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教育学生成为血吸虫病知识的宣传者; 6教育学生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血吸虫病的危害 2、懂得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教具和学具: 1、放大的寄生虫生活史挂图; 2、有关血吸虫病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 、放录像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感染了血吸虫毛蚴的钉螺传染给人、畜的传染病。血吸虫卵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长成尾蚴后又离开钉螺回到水中。尾蚴接触到人、畜的皮肤后便会迅速进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感染血吸虫病。人、畜感染后,再通过其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有螺地带水域,造成新的传染性。 3、血吸虫的种类:血吸虫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4、血吸虫病的危害:急性血吸虫病是人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慢性血吸虫病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5、我国血吸虫病形势严峻 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估计有1.9亿感染者。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血吸虫病人约80多万。目前血吸虫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疫区的人口约6000万。重疫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 6、荆州市是血吸虫的重疫区之一。 7.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指出,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

22疟疾教案-针灸治疗学

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年级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大、小)大学时1授课题目(章、节)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针灸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病例导入——3分钟 2.概述(概念、病因病机、西医知识)——5分钟 3.辨证要点(主症+证型)——5分钟 4.治疗 (基本治疗)——10分钟 (其他治疗)——5分钟 5.按语及文献摘要——5分钟。 6.病案分析(提问学生)——5分钟。 7.小结及思考题——2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病的基本治疗。 难点:本病的辨证要点。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病案导入: 【病案内容】 患者刘某,男,29岁。 于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伴头痛、呕吐胃内容物,体温40℃左右,在村诊所给予输液治疗(青霉素等),症状缓解。隔日患者因发热、体温39℃左右,又在当地诊所给予输液治疗(先锋霉素等),连续治疗4日,症状缓解后停止治疗。就诊前3天患者出现畏寒发热,输液及退热治疗后热退。5月1日患者再次出现畏寒、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急诊xx中心医院诊治。 【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二、概述【熟悉】 概念 疟疾是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又称“打摆子“,“冷热病”,“脾寒“。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根据休作时间可分为每日疟、间日疟、三日疟等。 病因病机 疟疾主要为感受疟邪所致。本病的病位为半表半里,与少阳经、督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邪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正邪交争。邪入与阴相争则寒,邪出与阳相争则热,疟邪伏藏则寒热休止。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的疟疾属本病范畴。 三、辨证要点【熟悉】 主症 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 证型 正疟:常先有哈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温疟:热多寒少,汗出不畅,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寒疟:寒多热少,口不干渴,胸闷腕痞,时有呕恶,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迟。 劳疟:疟疾迁延日久,遇劳累辄易发作,寒热不甚,面色萎黄,倦怠无力,纳少自汗。舌质淡,脉细弱。 疟母:左胁下有痞块,隐隐作痛,或寒热时作,肌肉瘦削,神疲倦怠,甚则唇甲色白。舌质淡,脉弦细。 四、治疗 1.基本治疗【掌握】一、PPT展示。就病例内容提问学生,给出初出答案,老师结合学生予点评,引入本节内容。约3分钟。 二、概述(PPT展示)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约10分钟。 三、辨证要点(PPT 展示) 结合过去经络腧穴学知识予启发性教学。约20分钟。

六年级传染病预防教案

六年级传染病预防教案 大桥小学:马燕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教师讲解,学生交流,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一认识常见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 虽然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各种传染病的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按时完成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了解和掌握

一下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教室、电脑房等; 3、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商场、浴室等; 4、勤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应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培养健身兴趣,加强体能锻炼,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11、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积极预防、正确对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将它们拒之门外。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陆燕凤牛艳丽 教材分析 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教学建议 建议在上课的前几天,布置学生收集他们所知道的疾病名称,并提出以下问题,以供思考: 1.在你们所知道的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病?哪些并不是传染病?并说明理由。 2.哪些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3.你能根据这些传染病发病的原因而它们分为几种类型吗?

二、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 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资料分析: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上两段关于流感、肝炎两种传染病的资料,结合后面的讨论题,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这两种疾病在流行过程中是怎样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的?(建议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加以说明。) 2.请同学们交流所查的有关艾滋病的资料,细心观看老师播放的有关艾滋病的视频资料,然后分析:(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2)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 (3)你们认为应如何预防艾滋病? 3.你总结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方面了吗?仔细分析课本图“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说一说这些预防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 (二)知识运用实践创新 1.暑假期间,张文和李涛去郊游,中午,两人席地而坐,吃了顿丰盛的野餐。晚上回家后,两位同学都出现了腹痛、严重腹泻等症状,医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请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两位同学所患细菌性痢疾是通过传播的。 (2)根据他们的症状,你认为除了给他们用药物治疗外,还应该在饮食中多补 充。 (3)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避免这类疾病应该做 到。

预防传染病教案教学内容

预防秋冬季传染病教案 ——肠道传染病预防与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九年级五班赵士杰课时:1 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介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工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介绍“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传染病的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春季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臵,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春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春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同时由于学生是以集体生活为主,接触密切,一旦学生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秋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一)、春季易发传染病 一般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2、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3、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症状 1、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

疟疾教案

预防疟疾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疟疾; 2、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 3、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4、学会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二、教学重点: 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听说过疟疾吗?关于疟疾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呢?谁能说一说? (二)新授: 1、疟疾的流行状况: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三份之一的人口目前居住在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男美北部等疟疾流行地区。据2003年WHO统计,全球每年有多达3、5—5亿疟疾临床病例,导致100多万人死亡,且绝大多数是非洲5岁以下儿童。 目前,在我国流行区90﹪以上的县(市、区)的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其中半数以上在1/10万以下,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流行仍较严重的地区已局限到安徽、湖北、河南、江苏4剩的局部地区以及云南的边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区。 2、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使人们患上疟疾的凶手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寄生虫。它叫做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只有在显微镜下被放大后才能看见。寄生于人体的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型疟原虫四种,他们分别能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型疟。间日疟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安徽、湖北、河南和江苏等省。恶性疟次之,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海南省。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型疟已无病例报告。 3、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1)传播的媒介----按蚊 那么,疟原虫由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在天热的时候,我们穿的衣服很少,大部分四肢都暴露在衣服外面,这时很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患疟疾。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被蚊子叮咬过,但并没有患疟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蚊子分为很多种,疟原虫寄生在按蚊的胃中,当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吸人血时,疟原虫就进入了人体,才能传播疟疾。 (2)传播的过程:在人体内,疟原虫首先侵犯肝脏,以后又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它可以成倍地增殖,将红细胞胀破。大量的红细胞残渣和疟原虫进入血液,使人发病。 4、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期: 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 发冷期或寒战期:常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此时患者感觉全身发冷、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精编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疟疾教学设计

中国世界基金预防疟疾教育项目 预防疟疾教学设计 【课题】疟疾的相关知识与预防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启示法 【教学目的】 1了解疟疾的概念,流行情况及病因病机。 2 了解疟疾的发病特征。 3 掌握疟疾的治疗药物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疟疾的概念,症候②疟疾的病机;③疟疾的治疗药物④预防措施 2难点:①疟疾的病因病机;②疟疾的流行趋势;③疟疾期间的调护【教学过程】 一、介绍疟疾的概念与范围,疟疾的源流,其流行情况(10分钟) 1、疟疾概念、源流 疟疾,民间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yao)子”,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内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吸血时传播,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三种, 2、疟疾流行趋势 ①世界形势 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约为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300万人。 ②我国形势 我国发病率较高地区:海南、云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苏6省;发病不稳定地区: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8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病率较低地区:上海、浙江、山东、辽宁4省(直辖市)。 ③我省疟疾情况

2000年以来,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疟疾疫情出现回升,2006年发病率17917 例居全国之首。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主要分布在亳州、淮北、宿州、蚌埠、阜阳等市,占全省报告发病总数的92.67%。所辖涡阳(6000多例)、濉溪、蒙城(1600多例)、谯城(790多例)、埇桥、利辛(2000多例)、固镇、怀远、萧县、颍上和灵璧等县(区)占全省报告发病总数的83.04%。仅2007年4月又新增疟疾病例392例。我省防疟形势十分严峻。 二、介绍疟疾的症候特征(约5分钟) 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种左右就开始发高烧,热度能够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寒冷、高烧、出汗”是疟疾发作症状的“三步曲”。除了发冷、发烧、出汗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痛。儿童很可能出现抽风。重症病人可见昏迷、谵语甚至危及生命。 三、病因病机及治疗药物(约7分钟) 病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这种寄生虫它先存有于蚊子的胃内。在那儿繁殖后,这的幼虫侵入蚊子的唾液腺内。当蚊子叮人时,唾液中的寄生虫随之进入人体的血液中。几周之后,被感染的人就会出现疟疾特有的发热和寒战而病倒。当蚊子叮咬患疟疾病人时又把这种病毒到处传播。 疟疾的治疗药物:治疗疟疾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四、疟疾期间的调护(约7分钟) ①疟疾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即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即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五、介绍疟疾的预防.(约8分钟). 预防疟疾最好的方法是防止蚊子叮咬。另外还可通过服预防药实行预防,药物预防是有效的,流行地区的婴儿和孕妇及新进入流行地区的易感者都应采用适当药物预防。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消除蚊子孳生地。居室、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灭蚊剂或用蚊香驱杀蚊虫。另外,傍晚时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蚊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等都可有效防蚊。 【课堂小结】(3分钟) 【习题训练】(5分钟) :①什么叫疟疾?疟疾根据发病情况分为几种? ②疟疾的症候特征是什么?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doc

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第一课青少年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 2、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为预防 传染病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 三个环节 【教学用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上海有过一次人们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的“甲肝”流行。请问毛蚶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应属哪个环节?为什么? 由复习引入新课,传染病流行时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控制?怎样控制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 1.控制传染源: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一般我们对传染病人如何护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对病人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定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宠物但也不能留。 2.切断传播途径: 有个肝炎病人,在饭店吃过饭后在他的碗下压了一个字条:“我是肝炎病人,请把用过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显然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其实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也是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传染病预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是要找出它的薄弱环节,要因病制宜。 人类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传染病: 提供思考提纲,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小结。 (1)你认为哪些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2)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什么季节? (3)主要传染源是什么?(注意带菌者虽然本人不发病,没有症状,但也是传染源。) (4)病原体的主要寄生部位在哪里? (5)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6)禁止随地吐痰和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在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上有何意义?

预 防 疟 疾 知 识 教 案

预防疟疾知识教案 预防疟疾知识教案 班级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疟疾,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 2、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学会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二、教学重点: 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听说过疟疾吗?关于疟疾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呢?谁能说一说 (二)新授: 1、疟疾的流行状况: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三份之一的人口目前居住在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等疟疾流行地区。 目前,在我国流行区90﹪以上的县(市、区)的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其中半数以上在1/10万以下,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流行仍较严重的地区已局限到安徽、湖北、河南、江苏4省的局部地区以及云南的边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区。 2、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使人们患上疟疾的凶手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寄生虫。它叫做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只有在显微镜下被放大后才能看见。寄生于人体的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型疟原虫四种,他们分别能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型疟。间日疟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安徽、湖北、河南和江苏等省。恶性疟次之,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海南省。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型疟已无病例报告。 3、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1)传播的媒介——按蚊 那么,疟原虫又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出示挂图1]?在天热的时候,我们穿的衣服很少,大部分四肢都暴露在衣服外面,这时很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患疟疾。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被蚊子叮咬过,但并没有患疟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蚊子分为很多种,疟原虫寄生在按蚊的胃中,当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吸人血时,疟原虫就进入了人体,才能传播疟疾。 (2)传播的过程:在人体内,疟原虫首先侵犯肝脏,以后又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它可以成倍地增殖,将红细胞胀破。大量的红细胞残渣和疟原虫进入血液,使人发病。 4、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患了疟疾,人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期: 前驱期: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

预防疟疾疾病教案

预防疟疾疾病教案 疟疾(malaria)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间日疟及卵形疟常出现复发,恶性疟发热不规则,但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极少数病例可因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在丘陵地区则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在海南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多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症状可较轻,甚至无症状。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症状较重。 (4)流行特征: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这主要因为本病流行与生态环境及媒介因素关系密切。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亦最严重。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较少见。我国除云南和海南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发病以夏秋季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则不受季节限制。

2.临床表现 潜伏期间日疟及卵形疟为13~15d,三日疟24~30d,恶性疟7~12d。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寒战高热。寒战持续10min到2h。同时伴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以上,全身酸痛乏力,但神智清楚,无明显中毒症状。发热持续2~6h后,开始大汗,体温骤降,自觉明显缓解,仍感明显乏力。持续1~2h后进入间歇期。间日疟和卵形疟间歇期为48h,三日疟为72h。恶性疟发热无规律。一般无明显间隙。应注意在疟疾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则。一般发作数次以后,才呈周期性发作。反复发作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脾脏轻重肿大。 脑型疟为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亦偶见于间日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发生除与受染的红细胞堵塞微血管有关外,低血糖及细胞因子亦有一定作用。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为患者进食不足,大量疟原虫发育时消耗能量,以及治疗患者时应用奎宁等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有关。低血糖较易于纠正,但常被忽视。脑型疟病情险恶,病死率高。 恶性疟高原虫血症造成微血管堵塞,加上溶血对肾的损害,可引起肾功衰竭。患者可有暗色尿与少尿。上述改变如发生于肺部,亦可导致肺部病变,如非心源性肺水肿。肠道微血管为疟原虫堵塞,可出现腹痛症状,极易引起误诊。 输血后疟疾常发生于输入含疟原虫血后7~10d,国内主要为间日疟,临床表现与蚊传疟疾相同,但无肝内繁殖阶段,不产生迟发型裂殖体,

(完整版)《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教学重难点: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于学生是以集体生活为主,接触密切,一旦学生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传染病的防治,对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一)秋冬季易发传染病 一般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2、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3、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症状 1、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3、流行性腮腺炎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教案

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教案 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1 一、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 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随着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务工、经商等人数增加,疟疾输入风险加大。各地卫生计生部门要在开展“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期间,与当地检验检疫、商务、旅游等部门加强合作,围绕宣传主题,制定详细宣传方案,统筹安排资源,共同开展宣传活动,及时互通境外感染和输入性病例等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与方式宣传疟疾防治核心信息(附件1),尤其要加强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等重点人群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谨防境外感染,增强患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意识,使每一例患者都得到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二、组织处置演练,提高输入性疟疾防控能力。 及时有效处置输入性疟疾疫情,防止出现二代病例是消除疟疾关键环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在“全国疟疾日”前后,参照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附件2),结合本省实际,制

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组织疫情处置演练,提高防控处置能力,做到输入性疟疾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疟疾诊治能力和防控水平。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防治宣传活动,组织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技术人员开展消除疟疾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巩固提高疾控技术人员疟疾实验室复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快速处置能力。在输入性病例较多地区,卫生计生部门应建立重症疟疾救治专家库,指定定点医院诊治重症疟疾病例,组织临床医生开展疟疾诊治知识培训和考核。 请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本地区“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于20XX年5月底前将书面材料报送我委疾控局,电子版材料(含视频、照片、宣传画等)发送至___,我委将适时开展宣传活动和演练情况的总结交流。 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2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力度,降低流行程度和发病率,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全民防虐意识,落实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及时发现疟疾病人,规范治虐工作。 二、目标指标

传染病及其预防优质课教案

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型:新授课八年级生物学科 教材分析: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类型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教学难点: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探究 媒体使用:电子白板 课前准备: 学生调查常见的传染病名录,发病症状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德育教育:尊重知识,了解疾病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所有同学完成课时练第一部分的内容,部分同学完成第二部分的内容 课内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流行性感冒传播的途径是:() A.水传播 B.饮食传播 C.空气传播 D.接触传播 2.进行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 B.控制传播媒介 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者 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病原体 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D.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 4.不要随地吐痰是为了预防() A.呼吸道传染病 B.血液传染病 C.体表传染病 D.消化道传染病 5.一切人员入境时,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计划免疫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者 6.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A.发病前的潜伏期B.发病的任何时期 C.恢复期 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7.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A.近视 B.心脏病 C.沙眼 D.龋齿 8.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特点的是:() A.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B.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C.由病原体引起 D.由营养不良引起 9.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积极治疗患者

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1 一、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 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随着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务工、经商等人数增加,疟疾输入风险加大。各地卫生计生部门要在开展“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期间,与当地检验检疫、商务、旅游等部门加强合作,围绕宣传主题,制定详细宣传方案,统筹安排资源,共同开展宣传活动,及时互通境外感染和输入性病例等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与方式宣传疟疾防治核心信息(附件1),尤其要加强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等重点人群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谨防境外感染,增强患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意识,使每一例患者都得到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二、组织处置演练,提高输入性疟疾防控能力。 及时有效处置输入性疟疾疫情,防止出现二代病例是消除疟疾关键环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在“全国疟疾日”前后,参照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演练方案(附件2),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组织疫情处置演练,提高防控处置能力,做到输入性疟疾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疟疾诊治能力和防控水平。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防治宣传活动,组织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技术人员开展消除疟疾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巩固提高疾控

技术人员疟疾实验室复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快速处置能力。在输入性病例较多地区,卫生计生部门应建立重症疟疾救治专家库,指定定点医院诊治重症疟疾病例,组织临床医生开展疟疾诊治知识培训和考核。 请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本地区“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于2016年5月底前将书面材料报送我委疾控局,电子版材料(含视频、照片、宣传画等)发送至___,我委将适时开展宣传活动和演练情况的总结交流。 2020年疟疾主题班会2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加强综合防治和监测力度,降低流行程度和发病率,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全民防虐意识,落实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及时发现疟疾病人,规范治虐工作。 二、目标指标 1、到20__年无本地无感染疟疾病例;20__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2、2020年前通过消除疟疾国家认证。 3、按照疟疾项目工作规划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三、技术措施 我真的疟疾防治采取以消除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和规范抗疟治疗为重点,巩固抗虐成果,增强全民防虐意识,从控制疟疾向消除疟疾迈进。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病治防的种类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