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2004~2008)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2004~2008)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2004~2008)

天津市总体规划(近期2004-2008)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

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调控空间资源与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关系;

1.5.2 加快天津区域都市化发展进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京津大都市圈中,对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要素市场进行全面接轨与整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1.5.3 突出"海河"和"海岸带"综合开发的龙头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注重城市特色和文化品位,整体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1.5.4 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合理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统筹安排重大项目用地,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发挥重大项目的拉动和乘数效应;

1.5.5 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强制性规划措施,切实保护天津市现存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章近期建设规划目标与策略

紧紧抓住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近五年的建设,提升天津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功能,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近期采取"优先主轴、拓展外围、扩充两翼、突出区县、有序保护"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海、山、水、田、城"生态城市格局,建设布局合理、交通便捷、洁净舒适的街区环境,构筑"走廊型"都市整体框架,形成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绿色家园。

2.1 近期城市发展目标

2.1.1 全面实施天津市发展的五大战略举措,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

2.1.2 充分发挥天津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潜力,基本建立与现代化大城

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2.1.3 优化整合城市布局结构,近期优先建设津滨带状走廊,基本建成大天津空间格局;

2.1.4 初步形成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基本功能和风貌,发挥"五举之首"的作用;

2.1.5 基本建成以"三港、两高、两快"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1.6 切实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建设最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文化型城市;2.1.7 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与产业接轨,基本建成市域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体系;

2.1.8 实现"环保创模"和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

2.2 近期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注:数字后标注"*"为2002年底统计数据。

注:数字后标注"*"为2002年底统计数据。

第三章近期建设用地布局与建设时序

第一节重点发展地区的确定与建设时序

3.1.1 天津城市轴向空间布局结构

3.1.1.1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布局呈轴向、多边网络型结构;

3.1.1.2 构建京津走廊为核心的发展轴;

3.1.1.3 天津空间布局结构:以京津发展轴为主轴的"一带两核三轴"、倒"天"字型轴向组团型结构。其中:"一带"指沿武清、北辰、中心城区、东丽、塘沽方向发展的"走廊型"都市带;"两核"指中心城区与塘沽城区两个核心城区;"三轴"是指沿宁河、汉沽、塘沽、大港即海

岸方向的发展次轴,以及沿蓟县、宝坻、北辰、中心城区、西青、静海沿市域南北方向和中心城区、西青沿津保高速公路方向的两条发展辅轴。

3.1.2 城市重点地区包括:"一带、两翼、三城、四区"

3.1.2.1 "一带"指包括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地区、海河下游两岸地区、塘沽城区、天津港以及西北部武清区城区在内的京津发展轴的核心区域;

3.1.2.2 "两翼"指以塘沽城区为轴心的南北沿海两翼。南翼指塘沽南部地区、大港以及大港油区的管理基地;北翼指汉沽、宁河芦台镇及其沿岸地区;

3.1.2.3 "三城"指宝坻、静海和蓟县三城区;

3.1.2.4 "四区"指四个重点保护和整治的生态区。一是指天津市蓟县北部京津"后花园"保护区;二是指永潮湿地生态保护区(即永定新河与潮白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包括七里海、东丽湖、黄港水库一库和黄港水库二库、北塘水库等地区);三是指大团湿地生态保护区(指北大港水库和团泊洼水库等地区);四是指滨海度假与海岸湿地生态保护区。

3.1.3 空间发展策略与建设时序

3.1.3.1 优先主轴:北接东移,轴带发展。

优先发展包括武清城区、中心城区及紧邻组团、海河两岸地区、

塘沽城区、天津港等以海河为主轴的"走廊型"中心城市。

3.1.3.2 拓展外围:依托主城,推进组团。

近期重点发展武清、杨柳青、大港、东丽湖、银河风景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开发区西区等城市组团,积极发展王庆坨、双口、张窝与辛口等城镇。

3.1.3.3 扩充两翼:提升核心,策动两翼。

以天津港建设为核心,建设港口物流、港口贸易经济区,并使加工制造、旅游度假和滩涂湿地保护等协调发展。北翼重点发展芦台、汉沽经济开发区和北洋舰船军事主题公园,南翼重点发展散货物流中心、临港工业区、大港石化基地和海上新城等地区。

3.1.3.4 突出区县:发展城区,完善体系。

宝坻、静海、蓟县城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中等城市,加大地区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宝坻温泉城、团泊洼生态风景区、大邱庄镇等重点地区以及各区县重点城镇,完善城镇体系布局。

3.1.3.5 有序保护:制定法规,注重措施。

重点保护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蓟县北部京津"后花园"、永潮湿地生态保护区、大团湿地生态保护区和海岸湿地型保护区等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完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第二节近期建设用地规划与布局

3.2.1 总体原则与思路

根据近期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保障和提供市政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并通过对这类用地的开发建设,起到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对于市场引导型的设施用地项目,通过对用地供应总量与布局的宏观调控,规范开发行为。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和废弃地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土地利用的适应性。

3.2.2 建设用地总量预测与分布

3.2.2.1 中心城区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00-3300公顷。3.2.2.2 外围组团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250-15400公顷。

3.2.2.3 滨海新区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240-18720公顷。

3.2.2.4 五区县近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10-17180公顷。3.2.3 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

3.2.3.1 中心城区至塘沽城区:重点建设中心城区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综合基础设施工程、公益性设施、生态型居住区、都市型工业园、四大风景区和植物园等;塘沽城区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港口贸易经济区、森林公园、海水淡化基地等。规划用地规模13800-18020公顷。

3.2.3.2 外围地区:重点建设八个外围组团、武清城区、西部双口镇

和张家窝及王庆坨镇;东部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海河下游工业区、华明镇、东丽湖及开发区西区;南部的小站镇和八里台镇以及大港城区和油田基地、汉沽和宁河芦台镇为重点建设区。规划用地规模19450-27750公顷。

3.2.3.3 其它地区:主要包括静海、宝坻、蓟县三城区以及大邱庄镇和团泊洼风景区南部、宝坻温泉花园城、知识森林岛等重点地区。规划用地规模8250-11330公顷。

3.2.4 近期建设用地规划导则

3.2.

4.1 基础设施及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1.道路交通设施用地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对外交通设施用地及公路交通设施和公交设施用地、公路货运、长途客运、汽车维修等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用地控制在1390--199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50-200公顷,塘沽城区150-200公顷;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80-100公顷,汉沽和宁河地区60-8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120-150公顷,双街组团30-50公顷和小淀组团30-50公顷;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杨柳青40-60公顷,辛口40-60公顷,中北镇30-50公顷,张窝40-60公顷,王庆坨30-5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的土地利用规模400-500公顷(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

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等地区);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80-100公顷,宝坻130-150公顷,蓟县100-140公顷。主要建设京津第二高速公路、丹拉支线、津蓟、津晋、京沪、国道112线天津段等高速公路,建设中心城区外围公路环外环和高速公路环线、黄万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中心城区南站异地兴建、机场扩建、天津港、塘沽中环路和外环路等一批重点工程。

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设施、邮政设施、通信设施、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等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用地控制在770-107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40-60公顷,塘沽城区100-160公顷;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70-100公顷,汉沽和宁河地区50-8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60-80公顷,双街组团10-15公顷以及小淀组团10-15公顷;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20-3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用地规模200-330公顷;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30-40公顷,宝坻40-60公顷和蓟县80-100公顷。主要建设引水工程、海水淡化处理厂、崔家码头水厂、大港水厂、北仓污水处理厂、临港工业区水厂、东郊污泥处置厂、双林污水处理厂、北仓污水处理厂及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站等重点工程。

3.文教体卫设施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公益性公共设施规划用地规模为1880--227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含第三高教区)500-600公顷,塘沽城区200-24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200-25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为180-20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40-60公顷、双街组团5-10公顷,小淀组团5-10公顷;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60-8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新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土地利用规模380-420公顷;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120-150公顷,宝坻180-250公顷,蓟县160-200公顷。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音乐厅、博物馆、第三高教区、塘沽高教区、大港教育园区、全市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各区县体育、文化、卫生、教育和福利设施等重点项目。

4.公共绿地及城市广场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绿化规划用地总量控制在6600--781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2350-2420公顷,塘沽城区1400-160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600-70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为500-70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400-500公顷,双街组团30-50公顷,小淀组团40-60公顷;西部地区杨柳青土地利用规模200-30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新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

工业区,总用地规模500-600公顷;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80-120公顷,宝坻100-180公顷,蓟县400-500公顷。建设中心城区内梅江南风景区,侯台风景区,柳林风景区,植物园,靶档公园和友谊广场等,继续建设外环线内外侧绿化带,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启动外围风景区的前期,东部地区东丽湖风景区,塘沽森林公园和海河公园,汉沽舰船军事主题公园,泰达体育场,武清城市广场以及城市道路、桥梁、河流、铁路两侧绿化等重大建设工程。

3.2.

4.2 商业类型建设用地

1.商品住宅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居住用地规划规模控制在5000--631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500-1800公顷,塘沽城区500-70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为300-36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为200-32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200-260公顷,双街组团40-60公顷,小淀组团40-60公顷;杨柳青用地规模80-15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保税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土地利用规模1100-1500公顷;其它地区别为静海60-80公顷,宝坻80-100公顷,蓟县160-200公顷。中心城区主要建设梅江南居住区、双林居住区、西横堤居住区,铁东居住区、北运河两岸地区、宜兴埠地区、改造老城厢、小王庄、尖山等地区,建设空港物流区、东丽湖地区、外围组团内的居住小区等。

危旧房改造在结合我市提前完成危陋平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拆除城区内危旧房屋,同时加大对成片危旧房以及城中村的改造力度。目前中心城区待改造用地为800-100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拟每年选择250-350公顷用地进行改造。部分作为安居工程。

2.商务办公、商业贸易用地

规划布局:以建设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为契机,发挥商业设施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的作用。拉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构建六大商品集散中心。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商务办公、会展业、商业城、旅馆业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3250--450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250-1800公顷,塘沽城区160-20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100-14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60-80公顷;北部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武清城区160-180公顷,北辰地区100-150公顷;西部杨柳青30-4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保税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土地利用规模1150-1700公顷;其它地区土地利用规模分别为静海40-50公顷,宝坻40-60公顷,蓟县80-100公顷。近期商务办公、商业、旅馆业用地的利用以海河两岸地区为主发展服务业,在全市建设专业性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对外交通的出入口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西站物流中心、唐口物流中心、天津市会展中心、开发区会展中心、北辰物流中心和北辰家世界物流中心等项目。

3.其它招标拍卖用地

根据市场需要,除上述招标拍卖用地以外,近期需要招标拍卖的其它用地主要包括加油站用地和城区的停车场用地。用地规模200-300公顷。

4.产业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大型产业(主要指工业)规划用地规模控制在25200--3320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200-1300公顷,塘沽城区5500-680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400-600公顷,北翼汉沽和宁河地区为1500-1700公顷,北部武清城区1800-2000公顷,北辰地区900-1300公顷;西部地区包括杨柳青、辛口镇、中北镇、张窝和王庆坨等为1000-1200公顷;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主要包括空港物流加工区、东丽开发区、东丽湖、开发区西区、华明镇和海河下游工业区,用地规模9000-13000公顷;其它地区主要包括静海1500-1800公顷,宝坻2000-2700公顷,蓟县600-800公顷。主要包括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园区、外围组团、外围高新技术产业区、天津港、空港物流加工区、开发区西区、临港工业区、港口贸易经济区和重点中心城镇的建设项目用地。按照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统一规划布局,适当控制乡、镇、村分散工业开发小区的建设,集中于乡镇工业园区。

3.2.

4.3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建设用地

规模与布局方向:近期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建设规划用地规模控制

在280--35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80-100公顷,塘沽城区40-50公顷;南翼大港城区及油田基地、北翼汉沽和宁河芦台地区、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心城区到塘沽城区之间海河两岸地区,用地规模80-100公顷;其它地区包括静海、宝坻和蓟县城区,用地控制80-100公顷。

第四章近期建设专项规划

第一节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4.1.1 道路交通建设目标

4.1.1.1 基本建成以京津"双中心"交通枢纽为布局结构的综合运输体系。

4.1.1.2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速建设轨道交通和快速通道,构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城市客运体系。

4.1.2 对外交通建设规划

4.1.2.1 港口。到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到

1.95亿吨和650万标准箱。建设重点主要包括东突堤北侧改扩建集装箱码头工程、20万吨级航道工程、大型原油码头、南疆20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北大防波堤工程、南疆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北疆港池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南疆12号20万吨级专业化散货泊位、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二期和外海20-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十大工程。除此以外,还必须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建成与天津港现代化国际大港相适应的、完备的集疏运体系。

4.1.2.2 铁路重点工程项目包括建设京津塘城际客运专线、津秦城际客运专线、黄万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地方铁路改扩建工程项目、津霸线至周芦线联络线项目、蓟港铁路扩能工程和京沪线电气化改造以及京山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研究天津港通往西部的通道建设。

4.1.2.3 公路建设"高速公路骨架、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个层次的路网,初步实现"15,60,90"的时空通达目标。重点工程包括建设京津第二高速公路、丹拉支线、津蓟、津晋、京沪、国道112线天津段等高速公路,建设中心城区外围公路环外环和高速公路环线等。

4.1.2.4 继续实施天津市政府和交通部联合批准的天津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中的项目,实现和全国公路运输联网。

4.1.2.5 建设国际旅客辅助枢纽和货运中枢相结合的大型国际机场。2005年新建10万平方米侯机楼,新建一条跑道,年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人次,货邮量吞吐能力达到65万吨。机场用地面积将从目前6.5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

4.1.3 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4.1.3.1地铁一号线、津滨快轨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预计2005年底1号线建成通车,2006年津滨快轨延伸至中心广场,形成中心城区南北客运主干线和连接津滨间的快速通道。2007年前全线建设2号线、3号线,建成中心城区内轨道系统主骨架,并进行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4.1.3.2 2007年基本建成"两环、两横、两纵、两条连络线"的快速路系统,快速路总规模216公里(包括外环线)。快速路的建设从新快速环作为起步工程,到2007年完成145公里快速路网建设。

4.1.3.3 2007年前全面完成海河两岸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1.3.4 整合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道路交通联系,改造津塘公路、津汉公路、津沽公路等道路为市区道路。

4.1.3.5 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桥梁包括打通新通道43处;疏通咽喉路段12处;交叉口渠化、横断面改造28项;人行过街通道8处;社会停车场13处(各类建设项目均需按新制定的《天津市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标准》配套建设停车场)。

4.1.3.6 塘沽城区完成环线、滨海大道以及轻轨建设项目。

4.1.3.7 理顺公交线网结构,为全面实施线网优化打下基础,配套建设公交枢纽,继续结合道路改造实施干道沿线非港湾式公交车站改造工程等。

2011年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庆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庆阳市统计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防通胀、稳物价、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十八字方针,强化发展基础,加快项目建设,加强价格调控,努力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经济社会保持了增速加快、效益提升、价格趋稳、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4.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00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87.95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108.13亿元,增长12.4%。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8%。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7.4%,二季度上涨6.5%,三季度上涨5.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0.3%,烟酒及用品上涨1.0%,衣着类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6.7%,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1%。 2011年, 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5.67亿元,比上年增长79.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34亿元,增长47.7%。各项税收完成86.57亿元,增长100.0%,占财政收入的81.9%。其中国税收入完成59.87亿元,增长100.4%;地税收入完成26.71亿元,增长99.0%。全年财政支出13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要解决的十个重点问题

!""#$%city 探讨与研究 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正在对天津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如何编制好这个规划,使之真正成为今后天津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天津的城市总体规划,一定要紧紧围绕天津未来的城市定位,把规划的着力点放在为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天津长远的发展目标作好服务这个问题上。在这次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十大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一、适应天津新的变化和要求,对城市定位进行调整天津现在的城市定位是: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新的城市定位应该体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目标,是对“现代化港口城市”目标的提升。将“现代化港口城市”提升为“国际港口大都市”,有利于天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参与国际分工,增强辐射能力,提高天津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符合天津的实际发展需要。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有对本区域发展起着巨大带动作用的经济中心城市。我国北方地区也需要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从城市职能看,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规划看,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城市规模,天津都具备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从城市空间 资源上看,天津有更为广阔的土地资源和港口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国际港口城市和流通、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建议将原定位中“重要”两个字删除,把“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作为天津城市定位的内容之一。 天津未来的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天津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河、湖、海、湿地、平原等地形地貌兼备(尤其是湿地资源丰富)的大都市,具备建设生态城市的良好条件。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都市,天津应与国际社会的发展目标接轨,把建立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作为目标追求。天津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海河、海洋孕育和发展了天津文化,构成了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显著特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创造天津特色文化的源泉和根基。 这样考虑的城市定位,符合国家对天津发展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有利于我们自身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天津在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有利于天津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但这只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从定量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提法是否正确,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尹海林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要解决的十个重点问题 &

2019年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4页精选文档

2012年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在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持续增长的经济大区和科学发展的模范新区两大目标,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全区上下精诚团结,企业政府携手奋进,努力建设经济充满活力、城市面貌靓丽、社会人文和谐、文化氛围浓郁、生态环境宜居、民主法制健全的开放区域。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2012年,保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8.4亿元,可比增长2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4亿元,可比增长2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3.0亿元,可比增长18.1%;工业总产值完成1427.9亿元,增长30.1%;财政收入完成148.6亿元,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57.4亿元,增长15.6%;进出口总额完成207.7亿美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亿元,增长5.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保税区在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区域二三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29.8:70.2调整为30.5:69.5。第二产业中,保税区优势产业如航空航天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等实现较快增长,在工业中的占比明显提高。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完成工商税收总额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增值税34.6亿元、增长28.3%,营业税24.2亿元、下降3.3%,企业

所得税41.9亿元、下降1.5%,个人所得税10.4亿元、下降0.6%。区级工商税收完成46.0亿元,增长13.9%。全年财政支出60.7亿元,下降13.5%。 区域规划建设再上新水平。城市规划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完成空港二期金融商务区、科技研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心商务区E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空港绿化设计导则》、《空港绿色建设导则》、《空港内部交通提升规划》、《空港绿化建设导则》等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规划提升研究,启动实施绿化提升、夜景灯光、文化公园等“八大亮点”方案,推动“两湖一路”地块建设,区域形象实现新提升。完成地铁二号线接驳道路建设,推动南通道建设,区域交通能力显著提升。全年26个项目开工,86个项目在建,40个项目竣工,联合利华、道达尔、麦格纳、SK润滑油、久益、金发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功能开发进一步深化。强化市场风险防范,加大市场企业服务力度,促进各类交易场所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市场集群电子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纳税2.5亿元。飞机单机租赁业务获海关总署批准,可在综合保税区设立单机公司并开展业务。天津进口汽车展览会(半年展)获市商务委批准并于当年开展。依托综合保税区内的平台企业,霍尼韦尔亚太物流中心和三星通信原材料分拨中心启动运作,航空物流功能初步体现。空港国际物流区引进顺丰、圆通、中通、韵达等多家快递项目,促进空港快件产业园初步形成;中外运生物医药监管库、公共拼装区、华宇快件中心等投入运营;国航开通天津至荷兰和西班牙的全货机航线,中远空运开通天津至香港全货机航线,新加坡酷航开通天津至新加坡客运航线。 投资环境提升显著。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00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息来源:天津统计局文章作者: 佚名上传时间:2006-12-28 11:38:54 【字体:小大】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国民经济在高增长平台上稳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 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2.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速连续第二年位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20154 元增加到22068 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2666 美元,比上年增长12.1%。 三次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3.85 亿元,增长 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78.75 亿元,增长14.3%,比上年加快1.5 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4%,其中工业增加值885.52 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60 亿元,增长1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75.81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4%,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收入171.78 亿元,增长19.8%;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38.73 亿元、51.65 亿元、26.19 亿元,分别增长11.1%、20.1%、9.6% 。全年财政支出300.07 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市的3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占47.8%,股份制工业企业占22.4%。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截止200 2 年底,全市私营企业4.68 万户,个体经济18.66 万户;私营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分别为51.07 万人和25.88 万人;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405.17 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8% 提高到20%;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1.2%。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80% 以上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企业联合重组取得进展,市重点支持的大中型企业集团达21 家。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196.2 万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91.36 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社会发放率保持100%。顺利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共计250.2 万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达196.3 万人。 就业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安置就业人员17 万人,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489.29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1.22 万人,占16.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12.84 万人,占4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95.23 万人,占39.9%。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345.71 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70.03 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为下岗职工拓宽了再就业渠道,当年有10.05 万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91%。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很重;市场物价持续走低,供

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0年,沿海各地区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不断推进海洋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海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 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2 370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6 069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 0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 1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 258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据测算,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 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 图 1 2001年-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三、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15 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6 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图 2 2010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 ——海洋油气业我国继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多个油气田陆续投产,海洋石油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5 000万吨。海洋油气业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 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9%。 ——海洋电力业海洋风电陆续进入规模开发阶段,海洋电力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海洋生物医药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海洋船舶工业我国造船完工量及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 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海水利用业我国海水淡化能力不断增强,海水直接利用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海水利用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海洋交通运输业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趋好和航运价格恢复性增长,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回暖。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 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海洋盐业受不利天气以及盐田面积减小等因素影响,海盐产量有所下降,但由于价格持续上行,海洋盐业仍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天津市总体规划分析

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城市性质: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 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城市主导产业:目前天津市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第二、三产业“3 +2”的5大板块:以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以石油、化工、冶金等装置型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板块,以汽车、造船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板块,以物流、社会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为主的先进服务业板块,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板块。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于他们都是反映城市为外部服务的作用,在国家或区域中

总体规划将确定天津市发展定位

总体规划将确定天津市发展定位 规划未来修编圈定四大重点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理念王月 新报讯【记者王月】从本市昨天召开的规划工作会议上获悉,2005年本市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批事关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陆续编制完成。目前,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已通过建设部组织召开的部际联席会的审查,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可望于近期批复。 在本次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修编中,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跳出天津看天津”,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此次修编圈定四大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即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分析天津在东北亚、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确定未来天津的城市定位;2、调整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即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市区域地位,发挥滨海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3、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即立足环渤海区域协调,以天津港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加强城市对外交通联系,与北京共同构筑区域一体的双核心交通枢纽,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4、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即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科学划定各类发展和保护区域,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据悉,在本市此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中,更加突出以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交通、环境建设、城市安全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为重点,合理安排和预留各项设施用地,充分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通过合理确定规划指标,有力地推动海河综合开发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新的道路定线、快速路、地铁及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的实施;更加突出公益性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和调整了社区卫生服务、体育活动场地、公共绿地等用地指标;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更加具体,如五大道地区和14个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控规编制都有新的变化,城市特色更加鲜明。目前规划修编方案已基本完成。

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各地区、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三件大事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三件事的工作力度,在外需减弱的不利条件下,积极扩大内需,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回升,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7993元增加到19986元,增长11.6%。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基础上,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三次产业全面提速。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8.56亿元,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第二业仍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891.51亿元,增长12.7%,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8%,其中工业增加值807.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56.6亿元,增长11.7%,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已达20户。现代企业制度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工业系统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完成公司制改造的有152户,占82.2%;商业系统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已有66家完成股份制改造。顺利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就业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安置就业人员16.5万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92.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1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0%;集体单位23.1万人,比上年减少10.5%;其他所有制单位57.1万人,比上年增长12.2%。全市拥有职业介绍与人才交流机构239个,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304.74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61.73万人达成初步意向。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为下岗职工拓宽了再就业渠道,当年有5.43万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截止2001年底,全市私营企业4.05万户,个体经济19.3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分别为46.36万人和26.49 万人;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324.81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7%提高到17.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外需减弱的影响,外贸出口增幅回落,服务业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就业压力还比较大。 二、农业

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

附件 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 (2015~2020年) 一、线网规划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度1380公里。预测2020年,天津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36%,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达到40%。 二、本期建设规划 (一)建设方案 2015~2020年,建设M3线二期(南延)、M7线一期、M8线一期、M10线一期、M11线一期、Z2线一期、Z4线一期和B1线一期等8个项目,总长约228.1公里。到2020年,形成14条运营线路、总长513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M3线二期(南延)工程自高新区至天津南站,线路长 3.9公里,设站3座,投资17.04亿元,已配合天津南站建成。 M7线一期工程自芦北路至普济河道站,线路长26.9公里,设站24座,投资257.0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M8线一期工程自资阳路至淇水道站,线路长20公里,设站18座,投资200.5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M10线一期工程自梨园头至南淀站,线路长24公里,设站

23座,投资232.0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M11线一期工程自晋宁道至七经路站,线路长25.4公里,设站25座,投资236.0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B1线一期工程自欣嘉园车辆段至新城四站,线路长31.3公里,设站22座,投资264.8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Z2线一期工程自金钟河大街至北塘站,线路长52.8公里,设站15座,投资299.75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Z4线一期工程自汉蔡路至中部新城站,线路长43.7公里,设站20座,投资286.9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 M7、M8、B1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M10、M11线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80公里;Z2线采用A型车8辆编组,Z4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120公里。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 项目总投资为1794.33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717.73亿元,由天津市区两级及滨海新区财政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 (四)实施保障 本期建设规划项目由天津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M3、

天津市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导言《天津市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依据《中共天津市和平区委关于制定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的。集中体现了全区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全区各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五年,是干事创业、成就辉煌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重大风险挑战,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在全市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中,抢抓新机遇,抢占制高点,加快实施“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76.6%,年均增长12.1%;区级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年均增长24.1%,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0亿元,是“十五”末的 2.3倍,年均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5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实际利用内外资到位额累计分别为286亿元和11.8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4.2和6.8倍。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端高质高新化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国企改革稳步推进。 城市建设加速发展。南市地区最大的危改拆迁项目胜利完成。一批重点项目和地区拆迁取得新进展,累计完成危陋房拆迁面积78.81万平方米,15633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区建设全面展开,累计完成开工面积836.68万平方米,竣工420.88万平方米,2010年在建规模和投资总额均超过“十五”期间的总和。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建成,完成津门、津塔、津湾广场(一期)等一批城市新地标项目建设,金融城建设初具规模,完成一批社会事业和现代宜居住宅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完成65条道路改造,新建变电站5处,改造居民自来水管网260处,改造燃气管网69千米,新增供热面积189.78万平方米,完成节水222万立方米。 市容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连续三年奋战600天,打造了一批特色景观,形成清新靓丽、大气洋气的城区风貌,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安静”、“绿色创建”等环保工程,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保持在81%以上,污染减排任务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生活垃圾实现袋装密闭直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初步建立区城管数字化平台。建成滨江道等3个灯光组团和海河沿线等18条夜景灯光通道,综合整修旧楼区266个,累计192.2万平方米,整修道路107.8万平方米,新建和提升绿地230.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1.5%。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眼下咱能摸着嘛 时间:2006年08月27日08:50 搜索我来说两句 【来源:天津日报网-城市快报】 2010 中心城区建14处商业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铁路京津多几条通道中心城区完成四条地铁轻轨建立起快速路骨架路网系统建一批医疗文化体育设施记者吴森/城市快报 记者从昨天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展上获悉,围绕总体规划,本市规划部门还制定了本市2005年—2010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市民对本市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交通和公共设施更加明了。 公共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建新天津医院扩建精神 卫生中心商业设施:中心城区建设14处区级商业中心,其中主要有佟楼、大沽南路、体育中心、水上公园、西站、丁字沽、大直沽、华昌大街、中山门、中山路、新开北路、胜利路、北运河、建设路等商业中心。 文化设施:重点建设海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展览馆、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和申办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标准,以建设奥林匹克中心为龙头,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完善及扩建原有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扩建全国一流的蓟县体育训练基地和韩家墅体育训练基地。

医疗卫生设施:新建新天津医院、改扩建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儿童医院、医大总医院二期项目、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中医一附院医疗综合楼和医大二院二期等重点项目。 绿化建设 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 中心城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重点建设侯台、梅江、柳林、南淀、银河五大风景区和植物园、桥园等大型公园。继续建设外环线绿化带以及沿快速路、铁路(6条)、河流(12条)两侧绿化。滨海新区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构筑南北向的生态绿地,沿海河构筑东西向的生态走廊,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体系。 对外交通 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 港口: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合理调整天津港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实施“一港多区”布局,建设北疆集装箱港区、南疆能源和散货港区、临港工业区、北塘港区、海河内河港区、天津中心渔港区等港区。重点建设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LNG接卸码头、北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东疆港区(含东疆保税港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除此之外,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与现代化国际大港相适应的完备的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机场:到2010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国内主要干线机场、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及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完成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在位于城市发展主轴的武清河西务一带预留首都第二机场用地。 铁路:建设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津秦高速铁路天津段、黄万铁路、津霸线至周芦线联络线(汉周铁路联络线),改扩建地方铁路。

2004年天津市统计公报

2004年天津市统计公报 2005年02月28日13时34分 2004年是全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起始之年。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主动适应新形势,按照市委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的力度,全面推进五大战略举措。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93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元人民币,为31550元,折合美元为3812美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3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02吨标准煤。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2.2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是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560.16亿元,增长19.8%,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69.43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5%、53.2%和43.3%,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6.3%和32.5%。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502.1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7%,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有11个区县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主体税种增势强劲。完成增值税和消费税162亿元,增长17.8%;企业所得税80.2亿元,增长34.8%;营业税78.4亿元,增长21.9%;个人所得税40亿元,增长27.5%。全年财政支出4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基本建设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增长40.1%;支农支出增长35.6%,社会保障和优抚救济支出增长19.0%。 劳动与就业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1.45万个,比上年增加3.33万个,增长18.4%,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7万人,增长13.4%,特别是大力开发社区治安联防、交通协勤管理、旧楼区改造物业管理、劳动保障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年内有3万余“4050”人员得到安置。实现了新增就业人数大于新生劳动力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量之和的目标。社会从业人员稳定增加。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530.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85.3万人,第二产业223万人,第三产业221.9万人;城镇社会从业人员302.3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329.57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90.43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组图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以下简称《规划》, 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 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 ( 1) 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 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 2) 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区域性综合交通 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 华北、东北、西北、华东) 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 优化物流基地布局, 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 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 承担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 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 各类传媒业发达, 商贸兴旺, 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 3) 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 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 4) 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 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建立生态型城市, 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 提供良好的人

居环境,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 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 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根据以上城市性质及职能, 制定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

城市总体规划(doc 44页)

城市总体规划(doc 44页)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 2.1.2 充分发挥天津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潜力,基本建立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2.1.3 优化整合城市布局结构,近期优先建设津滨带状走廊,基本建成大天津空间格局; 2.1.4 初步形成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基本功能和风貌,发挥"五举之首"的作用; 2.1.5 基本建成以"三港、两高、两快"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1.6 切实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建设最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文化型城市; 2.1.7 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与产业接轨,基本建成市域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体系; 2.1.8 实现"环保创模"和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 2.2 近期建设规划指标体系

山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图

提要]全年全省22个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2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区内生产总值833.1亿元,增长22.7%;税收收入86.8亿元,增长17.9%;进出口总额24.5亿美元,增长36.0%;引进国内资金471.8亿元,增长141.9%。 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 2011年2月24日 2010年,是山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困扰,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全年全省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相关新闻: 贵州:2015年基本完成病险水库加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 平安县干沟水库春耕时节供水充足 焦作下达抗旱应急饮水解困工程项目资金170万元 天津市冬春农田水利基建任务完成七成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0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5161.2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363.4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48.3亿元,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54.1亿元,增长7.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75.5亿元,增长18.4%;房地产业增加值192.0亿元,增长5.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385元,按2010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900美元。 图1 “十一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 (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