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基础

数论基础
数论基础

数 论 基 础

一、知识点介绍 一、整除

1.整除的定义 两个整数a 和b(b ≠0),若存在整数k ,使得a=bk ,我们称a 能被b 整除,记作b|a . 2.数的整除特征 (1)1与0的特性: 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即对于任何整数a ,总有1|a . 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a ≠0,a 为整数,则a|0. (2)能被2,5;4,25;8,125;3,9;11,7,13整除的数的特征: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为0,2,4,6,8的整数能被2整除,我们记为2k(k 为整数).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数为0或5的整数必被5整除,我们记为5k(k 为整数). 能被4、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能被4(25)整除的整数必能被4(25)整除. 能被8,1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三位数字组成的三位数能被8(125)整除的整数必能被8(125)整除. 能被3,9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能被3或9整除的整数必能被3或9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整数的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如果是11的倍数,则这个数就能被11整除. 能被7,11,1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三位以上的整数能否被7(11或13)整除,只须看这个数的末三位数字表示的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组成的数的差(以大减小)能否被7(11或13)整除. 二、同余

1.同余的定义 给定一个正整数m(?2),如果两个整数a, b 除以m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与b 对模m 同余,记作a ≡b(modm);如果余数不相同,则称a 与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a ≡b(modm) 2.同余的性质 (1)自反性:a ≡a(modm)(a 为任意自然数) (2)对称性:若a ≡b(modm),则b ≡a(modm) (3)传递性:若a ≡b(modm), b ≡c(modm),则a ≡c(modm) (4)可加减性:若a ≡b(modm), c ≡d(modm),则a ±c ≡b ±d(modm) (5)可乘性:若a ≡b(modm), c ≡d(modm),则ac=bd(modm) (6)可乘方性:若a ≡b(modm), n ∈N +,则a n =b n (modm) 注意:一般地同余没有“可除性”,但是

(7)如果:ac ≡bc(modm)且(c, m)=1,则a ≡b(modm)

如果ac ≡bc(modm), (c, m)=d ,则a ≡b(mod d

m

)

(8)如果a ≡b(modm), a ≡b(modn)且[m, n]=k ,则a ≡b(modk)([m, n]表示m, n 的最小公倍数) (9)设p ∈N +, p ?2,则任何一个p 进制自然数与其数码和(p 进制下各数码之和)对模p-1同余;特别地,p=10时,是我们熟知的“弃九法”的理论依据. 三.数论中的几个常用结论 (1)若a ≡b(modm),则m|(a-b)

(2)任意连续n 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n!的倍数

(3)整数A 的正约数个数与正约数和的计算公式:如果A 分解因式为:A=12

n r r r 12n p p p ???

则A 的全体正约数的个数为:(r 1+1)3(r 2+1)3…3(r n +1)

A 的全体正约数的和为:(1+p 1+…+p 1r

1)(1+p 2+…+2r 2p )…(1+p n +…+n r n p ) (4)对于整数a, b, q, r ,若a=bq+r ,则(a, b)=(b, r)

(5)关于x, y 的不定方程ax+by=c ,当且仅当(a, b)|c 时,方程有整数解 (6)(a, b)[a, b]=ab

(7)b d (b,d)b d [b,d]

(,);[,]a c [a,c]a c (a,c)

==

(8)ax ≡b(modm)有解的充要条件为:(a, m)|b

四、几个著名数论定理

1.费马小定理 设p 是素数,a 是与p 互素的任一整数,则a p-1≡1(modp).

费马小定理有一个变异的形式,这有时更为适用:对任意整数a 有 a p ≡a(modp).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是整数,证明:至少有一条直角边的边长是3的倍数. 分析:由条件中的直角三角形想到勾股定理,进一步由都是整数,想到利用勾股来完成. 证:设x, y 是两直角边长,z 是斜边长.

则x 2+y 2=z 2,若(x, y, z)=k ,则x=ka, y=kb, z=kc ,

则a 2+b 2=c 2且(a, b, c)=1,故m, n ∈N +,使a=m 2-n 2, b=2mn, c=m 2+n 2 ①若m, n 中有一个能被3整除,则3|b, ∴3|y ;

②若m, n 中没有被3整除的,令m=3s+p, n=3t+q(p, q=1或2) 由a=(m+n)(m-n)知,当p=q 时,3|m-n ;当p ≠q 时,3|m+n , 都有3|a, ∴3|x ,故x, y 中至少有一个是3的倍数. 例2:试求使2m +3n 为完全平方数的所有正整数m, n .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数及整数的性质,分析式子,讨论奇偶性.

解:设2m +3n =x 2,显然2 x, 3 x ,由3 ,则x 2≡1(mod3),∴2m ≡1(mod3),故2|m ,令m=2s ,由22s =x 2-3n 知x 2-3n ≡0(mod4), 即x 2-(-1)n ≡0(mod4),而2 x ,∴x 2≡1(mod4),故n 为偶数,令n=2t ,得22s =x 2-32t =(x-3t )(x+3t ),∵x 是奇数,故x ±3t 均为偶数.可设 x-3t =2α, x+3t =2β(β>α?1且α+β=2s).若α?2, 则β?3,有

4|2α+2β,而2α+2β=(x-3t )+(x+3t )=2x, ∴2|x 与2 x 矛盾.故α=1,从而β=2s-1?2,

s ?32由t

t 2s 1

x 32x 32

-?-=??+=??得3t =22s-2-1,即3t +1=22s-2, ∵s ?2,∴3t +1≡0(mod4),即(-1)t +1≡0(mod4),∴t 为奇数.由22s-2=3t +1=(3+1)(3t-1-3t-2+…+-3+1).第二个因式是t 个奇数的代数和,而t 为奇数,故此和为奇数,故t=1,于是s=2, m=4, n=2.此时24+32=52,故(m, n)=(4, 2)为所求. 例4:已知正整数 x=19

113315

17 ,求x 的末二位数.

分析:100=4325,观察更小的模. 解: 设x=19a , a 为奇数, (1)∵19≡3≡-1(mod4), ∴x=19a ≡(-1)a =-1≡3(mod4) ①

(2)∵19≡-6(mod25), 192≡36≡11(mod25), 193≡113(-6)=-66≡9(mod25), 194≡-54≡-4(mod25), 195≡(-4)(-6) ≡-1(mod25), 1910≡1(mod25)

记a=17k , k 为奇数,∵17≡-3(mod10), 172≡9≡-1(mod10), 173≡(-3)(-1) ≡3(mod10), 174≡1(mod10),又∵15≡-1(mod4),而k=15b , b 为奇数,故k ≡(-1)b =-1≡3(mod4),令k=4q+3,∴a=174q+3=174q 2173≡173≡3(mod10),令a=10m+3, ∴x=19q =1910m 2193≡193≡9(mod25) ②

由①②及孙子定理,可得x ≡59(mod100).故x 的末二位数是59. 例6:设n ∈N +,整数k 与n 互质,且0

(1)对M 中每个i ,i 与n-i 同色;

(2)对M 中每个i(i ≠k),i 与|k-i|同色. 求证:M 中所有的数必为同色. 分析:由(k, n)=1,可构造模n 的完系,再利用两个条件及同余知识给予证明.

证明:∵(k, n)=1, 又0,1,2,…,n-1是模n 的一个完系,∴0, k, 2k, …,(n-1)k 也是模n 的一个完系.设j k =r j (modn),其中1?r j ?n-1, j=1, 2, …,n-1,故M={r 1, r 2, …,r n-1}.

下证:r j+1与r j 同色(1?j ?n-2)

(∵若如此,当r 1的颜色确定后,M 中所有数都与r 1同色). 事实上,由于(j+1)k ≡r j+1(modn),∴r j +k ≡r j+1(modn)

①若r j +kn 时,则r j+1=r j +k-n ,由(1)知,k-r j+1=n-r j 与n-(n-r j )=r j 同色. 由(2)知,k-r j+1与|k-(k-r j+1)|=r j+1同色. 故r j+1与r j 同色.

由①②知,r j+1与r j 同色,故命题得证.

立 体 几 何

一、 知识点介绍 一、空间中的角

求二面角,一般要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作法一般有:1)在棱上取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2)利用三垂线及三垂线逆定理;3)作棱的垂面;4)利用射影面积公式cos S θ

=

射影S

.还有一些特殊方法,如向量法以及下面(四)的结论2,3,4等.

二、 空间中的距离

空间中的距离指的是空间点、线、面之间的距离.一般是作出垂线,求出垂线段的长度即为所求的距离.垂线段不易直接求解的话,也可用向量法或体积法求距离.

三、 多面体与球 1、多面体

多面体特别是四面体体积的计算是常见的题目,常见的方法有①直接法;②换底法;③割补法;④等积变化法;⑤比例法;⑥向量法等。

常见的一些结论:①(欧拉定理)简单多面体的顶点V 、棱数E 、面数F 满足V-E+F=2。

②直角四面体(有三个面是共一个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第四个面称为斜面)的内切球半径r 及外接球半径R

分别为12343;S S S S V r R S a b c ++-=

=++③等腰四面体(以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的三条面对角线的端点为顶点的四面体)的内切球半径

r 及外接球半径R

分别为R r (其中22211(),()22

p a b c k a b c =++=++)。

2、球

由于球的任一截面为圆,所以圆的许多性质,如切线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对球仍然成立。注意过球心的截面即球的大圆的特殊性。很多球内接或外接球的问题要想办法抛开圆,利用一点球心在多面体内进行相关的量的求解。

.

例6(1999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已知三棱锥S -AB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A 点在侧面SBC 上

的射影H 是△SBC 的垂心,二面角H -AB -C 的平面角等于30?,SA =23.那么三棱锥S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__.

分析:透彻理解垂心的意义,熟练运用线与线之间的垂直条件。

解:如图10所示,由题设,AH ⊥平面SBC ,连接BH 并延长,与SC 交于点E ,则BH ⊥SC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SC ⊥AE ,SC ⊥AB ,故SC ⊥平面ABE .设S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O ,则SO ⊥平面ABC .由三垂线定理之逆定理可知,CO ⊥AB ,BO ⊥AC ,故O 为△ABC 的垂心.又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故O 为△ABC 的中心,从而SA=SB=SC=32.设

CO 的延长线与AB 交于点F ,因为CF ⊥AB ,SC ⊥AB ,由三垂线定理知

EF ⊥AB ,所以∠EFC 是二面角H-AB-C 的平面角,故∠EFC=30°,∠FCE=60°,所以

OC=SC 2cos60°=32

1

32=?,SO=SC 2sin60°=3

2

=.又OC=33

AB ,故AB=3OC=33?=3.

所以V S-ABC =34

933433

12=???

. 评注 求解过程中,证明“S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O 为底面△ABC 的垂心”是关键,事实上,

可以证明下面的结论:若四面体的一个顶点在其对面三角形上的射影为其垂心,则四面体的任一顶点在其对面三角形上的射影均为其垂心.

评注 本题采用了补形的办法,把棱台问题转化为四面体问题,给求解带来了简便.

例(1996年全国联赛试题)高为8的圆台内有一个半径1的球O 1,球心O 1在圆台的轴上,球O 1与圆台上底面、侧面都相切,圆台内可再放入一个半径为3的球O 2,使得球O 2与O 1,圆台的下底面及侧面都只有一个公共点,除球O 2,圆台内最多还能放入半径为3的球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分析:球内的问题要想办法画出截面图,尽量在平面图形上完成问题。

解:作过O 2的圆台的轴截面,如图4-17。再作过O 2与圆台的轴垂直的截面,过截面与圆台的轴并于圆O 1由图a ,易求得O 1O 2=4。

这个问题等价于:在以O 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除O 2外最多还可放几个点,使以这些点及O 2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彼此至多有一个公共点,由图4-18:

sin45°

4

-1=3-1=2个点,

满足上述要求。

即圆台内最多还可以放入半径为3的球2个。故选B 。

变式1(1995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10届冬令营)空间四个球,它们的半径分别为2、2、3、3。每个球都与其他三个球外切,另有一个球与这四个球都外切,求这个小球的半径。

解:设半径为3的球心为A 、B ,半径为2的球的球心为C 、D 。考虑四面体ABCD ,易知AB=6,

CD=4,AC=AD=BC=BD=5。设小球球心为O ,半径为r ,则O 点在四面体ABCD 内,且AO=BO=3+r 。取AB 的中点E ,连CE 、DE ,则AB ⊥EC 、AB ⊥CD ,因此平面CDE 是AB 垂直平分面α,故0∈α。又CO=DO=2+r ,故O 点在CD 的垂直平分面β内,而因ED=EC ,故O 在ΔECD 边CD 的高EF 上。易得:ED=EC=4,故ΔECD 为等边三角形,

EF=。

又OF 2=OC 2-CF 2(2+r)2-22=r(4+r)

OE 2=AO 2-AE 2=(3+r)2-32=r(6+r)

三、练习题

1. (第10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在正四棱锥O-ABCD 中,∠AOB =30°,面OAB 和面OBC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θ

,且cos c θ=,其中,,a b c N ∈,且b 不被任何质数平方整除,则

a b c ++=____.

2.一个球的内接圆锥的最大体积与这个球的体积之比为 。 3.(1997年全国联赛试题) 如图13,正四面体ABCD 中,E 在棱AB 上,F 在棱CD 上,使得(0)AE CF

EB FD

λλ==<<+∞,记()f λλλαβ=+,其中λα表示EF 与AC 所成的角,λβ表示EF 与BD 所成的角.则 . (A)()f λ在(0,)+∞单调增加. (B)()f λ在(0,)+∞单调减少.

(C)()f λ在(0,1)单调增加.在(1,)+∞单调减少.

(D)()f λ在(0,)+∞为常数.

4.三棱锥V-ABC 的三个侧面及底面ABC 的面积分别为3,4,5,6,三个侧面的斜高相等,则V 到底面的距离为

___________.

(A

(B

(C

(D 5.(2004年全国联赛试题)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二面角11A BD A --的度数是 . 6.(1997年全国联赛试题)已知三棱锥S-ABC 的底面是以A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SA=SB=SC=2,AB=2,设S,A,B,C 四点均在以O 为球心的某个球面上,则点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7. P 到二面角l αβ--的棱l 的距离为2,点P 到两平面,αβ

角l αβ--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8.(第二届美国数学竞赛题)设P,Q 是正四面体ABCD 内的二点,求证:60PAQ ∠

A B

D E

C

F

图13

(1)求三棱锥P-DMN 的体积; (2)求二面角M-DN-C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0.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侧棱1AA 和底面两边都成45?的角,求

1AA 与侧面11BCC B 的距离.

11.在直角四面体中,以V ,l ,S ,R ,r ,h 分别表示其体积,六条棱长之和、表面积、外接球半径、内切球半径及斜面上的高,则有

(1)l ≤2R

(2)S≤22(33

R

(3)l ≥ (4)S≥1(32

(5)V≥3(9r +

(5)r≥11)2h

所有不等式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互相垂直的三条棱长相等。

12.已知棱锥S-ABCD 的底面是凸四边形ABCD ,其中对角线AC 与BD 互相垂直,由顶点S 向底面所作的垂线的垂足恰好是底面对角线的交点O 。求证:由点O 向各侧面所作的垂线的垂足共圆。

13.如图,棱锥S-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ABCD ,通过棱SC 的中点K 作一平面,交棱SB 和SD 分别于点M 和N 。试证:113

38

V V ≤

≤,其中V 是棱锥S-ABCD 的体积,V 1是棱锥S-AMKN 的体积。

14.(1981年第22届IMO 预选题)一球与四面体ABCD 的棱AB ,BC ,CD ,DA 分别切于E ,F ,G ,H ,并且E ,F ,G ,H 是一个正方形的顶点,如果这球与棱AC 相切,证明它必与BD 相切。

四 面 体

连接四面体对棱中点的线段交于一点且互相平分;连接四面体任一顶点与它对面三角形重心的线段交于一点G ,且这点将所在线段分成的比为3:1,这个点G 称为四面体的重心;四面体都有外接球和内切球;等等.等腰四面体(对棱均相等的四面体)、直角四面体(有一组共顶点的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的四面体)和正四面体是三种特殊的四面体,在竞赛中经常涉及到.较复杂的多面体问题常转化为四面体问题加以解决,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变换法、类比和转化、体积法、展开与对折等.

例1 (1999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已知三棱锥S -ABC 的底面是正三

角形,A 点在侧面SBC 上的射影H 是△SBC 的垂心,二面角H -AB -C 的平面角等于30?,SA =23.那么三棱锥S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__. 讲解 如图1所示,由题设,AH ⊥平面SBC ,连接BH 并延长,与SC 交于点E ,则BH ⊥SC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SC ⊥AE ,SC ⊥AB ,故SC ⊥平面ABE .设S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O ,则SO ⊥平面ABC .由三垂线定理之逆定理可知,CO ⊥AB ,BO ⊥AC ,故O 为△ABC 的垂心.又因为

△ABC 是等边三角形,故O 为△ABC 的中心,从而SA=SB=SC=32.设CO 的延长线与AB 交于点F ,因为CF ⊥AB ,SC ⊥AB ,由三垂线定理知EF ⊥AB ,所以∠EFC 是二面角H-AB-C 的平面角,

故∠EFC=30°,∠FCE=60°,所以OC=SC 2cos60°=32

1

32=?,SO=SC 2sin60°=3=.

OC=

3

3

AB ,故AB=3OC=33?=3. 所以V S-ABC =34

9

3343312=???. 评注 求解过程中,证明“S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O 为底面△ABC 的垂心”是关键,事实上,

可以证明下面的结论:若四面体的一个顶点在其对面三角形上的射影为其垂心,则四面体的任一顶点在其对面三角形上的射影均为其垂心.

例2 (2000年协作体数学竞赛试题)如图2,若棱台ABC-A 1B 1C 1的任意两个侧面所成二面角都是直二面角,高为17

34

4,且底面ABC 中AB=AC=5,

BC=24.求棱台的体积V 111C B A ABC -.

讲解 将棱台还原成棱锥,如图2所示,依题设知侧棱PA ,PB ,PC 相互垂直.因为AB=AC ,PA ⊥面PBC ,故PB=PC .又BC=24,所以PB=PC=4,

从而PA

3,故V P-ABC = V A-PBC =

3

1

PA 2

S △PBC 2113432=???=8.

设棱锥P-ABC 的高为h ,则V P-ABC =31

h 2S △

ABC 11h 8323=??==,解得

h =

注意到棱台ABC-A 1B 1C 1与棱锥P-ABC 的高的比为2∶3,故

27

208

V 2726]V )31([1V A BC P A BC P 3C B A A BC 111=

=-=---. 评注 本题采用了补形的办法,把棱台问题转化为四面体问题,给求解带来了简便.

三角形的“五心”

一、基本概念

1、内心:与三角形所有边相切的圆叫做此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叫做此三角形的内心.内心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内部.

内心有以下常用的性质:

性质1:设I 是⊿ABC 内一点,I 为⊿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是:I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性质2:设I 是⊿ABC 内一点,AI 所在直线交⊿ABC 的外接圆于D ,

I 为⊿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是:ID=DB=DC.

性质3:设I 是⊿ABC 内一点,I 为⊿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是: ∠BIC=900+21∠A ,∠AIC=900+2

1∠B ,∠AIB=900+2

1∠C.

性质4:设I 是⊿ABC 内一点,I 为⊿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是: ⊿IBC 、⊿IAC 、⊿IAB 的外心均在⊿ABC 的外接圆上.

性质5:设I 为⊿ABC 内心,BC=a ,AC=b ,AB=c ,I 在BC 、AC 、AB

边上的射影分别为D、E、F,内切圆的半径为r,令p=

2

1(a+b+c),则

(1)ID=IE=IF=r,S

⊿ABC

=pr=)

)(

)(

(c

p

b

p

a

p

p-

-

-=xyz

z

y

x)

(+

+;

(2)r=

c

b

a

S

ABC

+

+

?

2;

(3)abc2r=p2AI2BI2CI.

性质6:设I为⊿ABC内心,BC=a,AC=b,AB=c,∠A的平分线交BC于K,交⊿ABC 的外接圆于D,

IK

AI=

DI

AD=

DK

DI=

a

c

b+.

2、外心: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此三角形的外心.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部.

外心有以下常用的性质:

性质1:⊿ABC所在平面上一点是其外心的充要条件是:该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性质2:设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则O为⊿ABC的外心的充要条件是:

(1)∠BOC=2∠A,∠ACC=2∠B,∠AOB=2∠C.

(2)OB=OC, 且∠BOC=2∠A.

性质3:R=

ABC

S

abc

?

4

或S

⊿ABC

=

R

abc

4

.

3、重心:三角形三条边中线的交点叫做此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在三角形内部.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即:重心将每条中线分成1:2两部分).

重心有以下常用的性质:

性质1:设G是⊿ABC的重心,连AG并延长交BC于D,则D为BC的中点,

AD2=

2

1(AB2+AC2)-BC2,且AG:GD=2:1.

性质2:设G是⊿ABC的重心,P为⊿ABC内任意一点,则

(1)AP2+BP2+CP2=AG2+BG2+CG2+3PG2;

(2)AG2+BG2+CG2=

3

1(AB2+BC2+CA2).

性质3:设G是⊿ABC内一点,G是⊿ABC的重心的充要条件是下列条件之一:

(1)S

⊿GBC

=S

⊿GCA

=S

⊿GAB

=

3

1S

⊿ABC

(2)当AG、BG、CG的延长线交三边于D、E、F时,S

⊿AFG

=S

⊿BDG

=S

⊿CEG

.

(3)当点G在三边BC、CA、AB上的射影分别为D、E、F时,GD2GE2GF值最大;

(4)过G的直线交AB于P,交AC于Q时,

AP

AB+

AQ

AC=3;

PA ?PB=PC ?PD

PA ?PB=PC ?PD

∠ADB=∠ACB

∠D=∠CBE

或∠D+∠ABC=180

(5)BC 2+3AG 2=CA 2+3GB 2

=AB 2+3GC 2.

4、垂心:三角形三条边高线的交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

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部.

C

垂心有以下常用的性质:

性质1:设H 是⊿ABC 的垂心,则∠BHC=∠B+∠C=1800-∠A ,∠CHA=∠C+∠A=1800-∠B ,∠AHB=∠A+∠B=1800-∠C.

性质2:设H 是⊿ABC 的垂心,则H 、A 、B 、C 四点中任意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组为一垂心组,且一垂心组的四个外接圆的圆心是另一垂心组,与原垂心组全等)。 性质3:设⊿ABC 有三条高线为AD 、BE 、CF 。其中D 、E 、F 分别为垂足,垂心为H , 则对于A 、B 、C 、H 、D 、E 、F 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三角形, 且AH 2HD=BH 2HE=CH 2HF.

性质4:H 是⊿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H 是其垂心的充要条件是下列条件之一: (1)H 关于三边的对称点都在⊿ABC 的外接圆上;

(2)⊿ABC 、⊿ABH 、⊿BCH 、⊿ACH 的外接圆是等圆; OB=OC, 且∠BOC=2∠A. (3)H 关于三边中点的对称点都在⊿ABC 的外接圆上; (4)∠HAB=∠HCB ,∠HBC=∠HAC ;

(5)∠BAO=∠HAC ,∠ABO=∠HBC 其中O 是⊿ABC 外心.

性质5: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性质6: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

性质6: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内心;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顶点在原三角形的边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

平面几何竞赛讲座 几个典型的问题

一、共圆点问题→四点共圆

在同一圆周上的若干个点称为共圆点...,或称这些点共圆....共圆点问题一般都转化为四点共圆问题.在数学竞赛中,不仅出现单纯的证明点共圆的问题,还常常以点共圆问题(尤其是四点共圆)作为基础,解决其它比较复杂的问题.

证明四点共圆的基本方法:

(1)利用圆的定义——到同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2)利用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对角互补或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3)利用圆周角定理的逆定理——线段的同侧张角相等; (4)利用圆幂定理的逆定理——相交弦、切割线; (5)利用托勒米定理的逆定理或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

A 、

B 、

C 共线的充要条件sin(α+β)PB =sin αPC +sin β

PA

∠BAD+∠DAC=1800

∠BCM=

∠DCN 且MCN 共线→BCD 共线

二、共线点问题→三点共线

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若干个点称为共线点...,或称这些点共线....共线点问题一般都转化为三点共线问题.

证明三点共线的基本方法:

(1)利用“邻角互补”或对顶角定理的逆定理; (2)利用同一法;

(3)利用特殊点、线的性质——如西姆松线; (4)利用梅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 (5)利用张角关系定理

——由P 点出发的三条射线PA 、PB 、PC,∠APB=α,∠BPC=β, ∠APC=α+β<1800.则A 、B 、C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sin()PB αβ+=sin sin PC PA

αβ

三、共点线问题→三线共点

通过同一点的若干条直线称为共点线,或称这些直线共点.共点线问题一般都转化为三线共点问题.

证明三线共点的基本方法: (1)证明三条直线通过某个特殊点; (2)证明某条直线通过另两条直线的交点;

(3)转化为三点共线证明;

(4)利用塞瓦定理的逆定理或西姆松定理. 四、与圆有关的问题

与圆有关的问题形式多样,综合性强,解法灵活,所以数学竞赛的平面几何问题常与圆有关.解决这类问题,常借助全等、相似、比例线段以及与圆有关的性质——圆周角、圆心角、弦切角、切线长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 五、定值问题

如图形或其部分可以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变动,但图形中的某些几何量却不因图形的变动而变动,总恒等于某一常量,这样的问题称为定值问题.对定值问题,可以先就特殊位置关系探求定值,再对图形的一般位置加以证明.

解几问题

小结升华

结论1 所有的顶角中,顶点在短轴端点处取最大值;且角的范围是(0,2arctan ]c

b

或者(0,.

结论2 焦点三角形的面积是2tan (2

S b α

α=为焦点三角形的顶角).

结论3 焦点三角形顶角正弦满足

当e <时,max 22(sin )bc a θ=;

当e ≥

时,max (sin )1θ=. 结论4 当椭圆的离心率e 满足条件sin 12e θ

≤<时,椭圆22

22y 10)x a b a b

+=>>(上存在点P ,使∠F 1PF 2=

θ.

椭圆焦点三角形顶角问题的研究

结论1:所有的顶角中,顶点在短轴端点处取最大值;且角的范围是(0,2arctan ]c

b

或者(0,.

结论2:焦点三角形的面积是2tan (2

S b α

α=为焦点三角形的顶角).

结论3:焦点三角形顶角正弦满足

当e <时,max 22(sin )bc a θ=;

当e ≥

时,max (sin )1θ=. 结论4:当椭圆的离心率e 满足条件sin 12e θ

≤<时,椭圆22

22y 10)x a b a b

+=>>(上存在点P ,

使∠F 1PF 2=θ. 右边:问题“若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存在一点P 使得∠F 1PF 2=120°,求b 的范围。”的学生演板。

延伸:介绍费马点

问题:在最大内角不大于120°的三角形内,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点P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和最短?

分析:存在。

分别以三角形的三边为一边向三角形的形外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在顺次连结等边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对的任意两对顶点,这两条线段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三角形内满足要求的点。该点称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

费马点具有以下两条基本性质:

(1)在三角形内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和最小; (2)AE 、DC 、BF 三线共点。

数 列

1给递推式求通项公式

12max c F PF 120arctan 60.20 5.

b b π∠≥?>≥?<<解:利用前面的结论可知:()即

由a=10,可得

(1)常见形式即一般求解方法

注:以下各种情况只需掌握方法即可,没有必要记住结果,否则数学就变成无意义的机械劳动了。 ①q pa a n n +=+1

若p=1,则显然是以a 1为首项,q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若p ≠1,则两边同时加上

1-p q ,变为???

?

??-+=-++11

1p q a p p q a n n 显然是以1

1-+

p q

a 为首项,p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②()n f pa a n n +=+1,其中f(n)不是常数 若p=1,则显然a n =a 1+

()∑-=1

1

n i i f ,n ?2

若p ≠1,则两边同时除以p n+1,变形为

()111++++=n n n n n p

n f p a p a 利用叠加法易得()∑-=++=1111n i i n n p i f p a p a ,从而()?????

?+=∑-=-1

111n i i n n p i f a p a

注:还有一些递推公式也可以用一般方法解决,但是其他情况我们一般使用其他更方便的方法,下面我们再介绍

一些属于数学竞赛中的“高级方法”。 (2)不动点法

当f(x)=x 时,x 的取值称为不动点,不动点是我们在竞赛中解决递推式的基本方法。 典型例子:d

a c b

a a a n n n +?+?=

+1

注:我感觉一般非用不动点不可的也就这个了,所以记住它的解法就足够了。

我们如果用一般方法解决此题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又要待定系数,又要求倒数之类的,太复杂,如果用不动点的方法,此题就很容易了 令d

x c b x a x +?+?=

,即()02

=--+b x a d cx ,令此方程的两个根为x 1,x 2,

若x 1=x 2 则有

p x a x a n n +-=-+1

111

1

其中k 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解。 注:如果有能力,可以将p 的表达式记住,p=

d

a c

+2 若x 1≠x 2则有

2

1

2111x a x a q x a x a n n

n n --?=--++ 其中k 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然后再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解。 注:如果有能力,可以将q 的表达式记住,q=

2

1

cx a cx a --

(3)特征根法

特征根法是专用来求线性递推式的好方法。

先来了解特征方程的一般例子,通过这个来学会使用特征方程。 ①n n n qa pa a +=++12

特征方程为x 2=px+q ,令其两根为x 1,x 2

则其通项公式为n

n n x B x A a 2

1?+?=,A 、B 用待定系数法求得。 ②n n n n ra qa pa a ++=+++123

特征方程为x 3=px 2+qx+r ,令其三根为x 1,x 2,x 3

则其通项公式为n n n n x C x B x A a 3

21?+?+?=,A 、B 、C 用待定系数法求得。 注: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应当能够得到特征方程解线性递归式的一般方法,可以试着写出对于一般线性递归式的特征方程和通项公式,鉴于3次以上的方程求解比较困难,且竞赛中也不多见,我们仅需掌握这两种就够了。 (4)数学归纳法

简单说就是根据前几项的规律猜出一个结果然后用数学归纳法去证。这样的题虽说有不少但是要提高不完全归纳的水平实在不易。大家应当都会用数学归纳法,因此这里不详细说了。但需要记得有这样一个方法,适当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 (5)联系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看看下面的例子

2

112n

n

n a a a -=

+ 看起来似乎摸不着头脑,只需联系正切二倍角公式,马上就迎刃而解。

注:这需要我们对三角函数中的各种公式用得很熟,这样的题目竞赛书中能见到很多。 例

数列{}n a 定义如下:21=

a ,2

142n

n a a --=+,求{}n a 通项 注:这个不太好看出来,试试大胆的猜想,然后去验证。

(6)迭代法

先了解迭代的含义

()()()()()()()()()() ,,,,x f f f x f x f f x f x f x f x x f ====3210

f 右上角的数字叫做迭代指数,其中()x f n

-是表示()x f n 的反函数

再来了解复合的表示

()()()x g f x g f = ,()()()()x h g f x h g f =

如果设()()x g f g

x F 1

-=,则()()x g f g x F n n 1-=,就可以将求F(x)的迭代转变为求f(x)的迭代。这个公

式很容易证明。使用迭代法求值的基础。

而在数列中我们可以将递推式看成()n n a F a =+1,因此求通项和求函数迭代就是一样的了。

我们尽量找到好的g(x),以便让f(x)变得足够简单,这样求f(x)的n 次迭代就很容易得到了。从而再得到F(x)的n 次迭代式即为通项公式。 2数列求和

求和的方法很多,像裂项求和,错位相减等等,这些知识就算单纯应付高考也应该都掌握了,这里不再赘述。主要写竞赛中应当掌握的方法——阿贝尔恒等式。 阿贝尔(Abel )恒等式 有多种形式,最一般的是

()∑∑-=+=+-=1

1

11

n k n n k k

k

n k k

k b S b b

S b a 其中∑==k

i k k a S 1

注:个人认为,掌握这一个就够了,当然还有更为一般的形式,但是不容易记,也不常用。Abel 恒等式就是给出了一个新的求和方法。很多时候能简化不少。例:假设021≥≥≥≥n a a a ,且

∑==n

i i

a

1

21,求证:

=≥-+n

i i i i a 1

11

有关数学期望问题

小学数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小学数论基础知识

数论基础知识 一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除0和1外,按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 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要特别记住:0和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最小的质数是2 ,2是唯一的偶质数,其他质数都为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4)质数是一个数,是含有两个约数的自然数。 互质数是指两个数,是公约数只有一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可能是两个质数(3和5),可能是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3和4),可能是两个合数(4和9)或1与另一个自然数。 (5)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6)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 2、3、5、7、 11、13、17、19、 23、29、31、37、 41、43、47、

53、59、 61、67、 71、73、79、 83、89、 97 二整除性 (1)概念 一般地,如a、b、c为整数,b≠0,且a÷b=c,即整数a除以整除b(b不等于0),除得的商c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或者说余数是0),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记作b|a.否则,称为a不能被b整除,(或b不能整除a),记作b a。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2)性质 性质1:(整除的加减性)如果a、b都能被c整除,那么它们的和与差也能被c整除。 即:如果c|a,c|b,那么c|(a±b)。 例如:如果2|10,2|6,那么2|(10+6),并且2|(10—6)。 也就是说,被除数加上或减去一些除数的倍数不影响除数对它的整除性。 性质2:如果b与c的积能整除a,那么b与c都能整除a. 即:如果bc|a,那么b|a,c|a。 性质3:(整除的互质可积性)如果b、c都能整除a,且b和c互质,那么b 与c的积能整除a。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1001(及其因数7、11、13、77、91、14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差

小学数论基础知识

数论基础知识 一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除0和1外,按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 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要特别记住:0和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最小的质数是2 ,2是唯一的偶质数,其他质数都为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4)质数是一个数,是含有两个约数的自然数。 互质数是指两个数,是公约数只有一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可能是两个质数(3和5),可能是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3和4),可能是两个合数(4和9)或1与另一个自然数。 (5)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6)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 2、3、5、7、 11、13、17、19、 23、29、31、37、 41、43、47、 53、59、

61、67、 71、73、79、 83、89、 97 二整除性 (1)概念 一般地,如a、b、c为整数,b≠0,且a÷b=c,即整数a除以整除b(b不等于0),除得的商c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或者说余数是0),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记作b|a.否则,称为a不能被b整除,(或b 不能整除a),记作b a。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2)性质 性质1:(整除的加减性)如果a、b都能被c整除,那么它们的和与差也能被c 整除。 即:如果c|a,c|b,那么c|(a±b)。 例如:如果2|10,2|6,那么2|(10+6),并且2|(10—6)。 也就是说,被除数加上或减去一些除数的倍数不影响除数对它的整除性。 性质2:如果b与c的积能整除a,那么b与c都能整除a. 即:如果bc|a,那么b|a,c|a。 性质3:(整除的互质可积性)如果b、c都能整除a,且b和c互质,那么b与c 的积能整除a。 即: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奥数数论基础知识

奥数数论基础知识 一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除0和1外,按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 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要特别记住:0和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3)最小的质数是2 ,2是唯一的偶质数,其他质数都为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4)质数是一个数,是含有两个约数的自然数。 互质数是指两个数,是公约数只有一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可能是两个质数(3和5),可能是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3和4),可能是两个合数(4和9)或1与

另一个自然数。

(5)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6)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二整除性 (1)概念 一般地,如a、b、c为整数,b≠0,且a÷b=c,即整数a除以整除b(b不等于0),除得的商c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或者说余数是0),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记作b|a.否则,称为a不能被b整除,(或b不能整除a),记作b a。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2)性质 性质1:(整除的加减性)如果a、b都能被c整除,那么它们的和与差也能被c整除。 即:如果c|a,c|b,那么c|(a±b)。 例如:如果2|10,2|6,那么2|(10+6),并且2|(10—6)。 也就是说,被除数加上或减去一些除数的倍数不影响除数对它的整除性。 性质2:如果b与c的积能整除a,那么b 与c都能整除a. 即:如果bc|a,那么b|a,c|a。性质3:(整除的互质可积性)如果b、c都能整除a,且b和c互质,那么b与c的积能整除a。

(完整版)小学奥数中的数论问题

小学奥数中的数论问题 在奥数竞赛中有一类题目叫做数论题,这一部分的题目具有抽象,思维难度大,综合运用知识点多的特点,基本上出现数论题目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做得都不好。 一、小学数论究包括的主要内容 我们小学所学习到的数论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整除问题:(1)整除的性质;(2)数的整除特征(小升初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1)带余除式的运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总比除数小) (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 奇偶问题:(1)奇偶与加减运算;(2)奇偶与乘除运算质数合数:重点是质因数的分解(也称唯一分解定理)约数倍数:(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两大定理 一、两个自然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互质。 二、两个数的最大公约和最小公倍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小升初常考内容) 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这一部分在难度较高竞赛中常

出现,属于较难的题型。二、数论部分在考试题型中的地位 在整个数学领域,数论被当之无愧的誉为“数学皇后”。翻开任何一本数学辅导书,数论的题型都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在小学各类数学竞赛和小升初考试中,系统研究发现,直接运用数论知识解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占据整张试卷总分的30%左右,而在竞赛的决赛试题和小升初一类中学的分班测试题中,这一分值比例还将更高。 出题老师喜欢将数论题作为区分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依据,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你是否可以在选拔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三、孩子在学习数论部分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数学课本上的数论简单,竞赛和小升初考试的数论不简单。 有些孩子错误地认为数论的题目很简单,因为他们习惯了数学课本上的简单数论题,比如:例1:求36有多少个约数? 这道题就经常在孩子们平时的作业里和单元测试里出现。可是小升初考题里则是:例2:求3600有多少个约数? 很多孩子就懵了,因为“平时考试里没有出过这么大的数!”(孩子语)于是乎也硬着头皮用课堂上求约数的方法去求,白白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即使最后求出结果也并不划

数论入门

欧几里得算法 欧几里德算法又称辗转相除法,用于计算两个正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其计算原理依赖于下面的定理: 定理:gcd(a,b) = gcd(b,a mod b) (a>b 且a mod b 不为0) 证明:a可以表示成a = kb + r,则r = a mod b 假设d是a,b的一个公约数,则有 d|a,d|b,而r = a - kb,因此d|r 因此d也是(b,a mod b)的公约数 因此(a,b)和(b,a mod b)的公约数是一样的,其最大公约数也必然相等,得证欧几里得算法模板 int gcd(int n,int m) { int t,r; if(n0) { n=m; m=r; } return m; } 题目:HDU 1108 HDU 1576 扩展欧几里得 定理 对于不完全为0 的非负整数a,b,gcd(a,b)表示a,b 的最大公约数,必然存在整 数对x,y ,使得gcd(a,b)=ax+by。 求解x,y的方法的理解 设a>b。 1,显然当b=0,gcd(a,b)=a。此时x=1,y=0; 2,ab!=0 时 设ax1+by1=gcd(a,b); bx2+(a mod b)y2=gcd(b,a mod b); 根据朴素的欧几里德原理有gcd(a,b)=gcd(b,a mod b); 则:ax1+by1=bx2+(a mod b)y2; 即:ax1+by1=bx2+(a-[a/b]*b)y2=ay2+bx2-(a/b)*by2; 根据恒等定理得:x1=y2; y1=x2-[a/b]*y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求解x1,y1 的方法:x1,y1 的值基于x2,y2. 上面的思想是以递归定义的,因为gcd 不断的递归求解一定会有个时候b=0,所以递归可以

小学奥数数论知识点总结

小学奥数数论知识点总结 1.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abc=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末尾是0、2、4、6、8 3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末尾是0或5 9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4和25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①如果c|a、c|b,那么c|(a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0≤r 6.唯一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n=p1×p2×...×pk 7.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 设自然数n的质因子分解式如n=p1×p2×...×pk那么:n的约数个数: d(n)=(a1+1)(a2+1)....(ak+1) n的所有约数和:(1+P1+P1+…p1)(1+P2+P2+…p2)… (1+Pk+Pk+…pk) 8.同余定理 ①同余定义:若两个整数a,b被自然数m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b 对于模m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b(modm) ②若两个数a,b除以同一个数c得到的余数相同,则a,b的差一定能被c整除。③两数的和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和。 ④两数的差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差。 ⑤两数的积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积。 9.完全平方数性质 ①平方差:A-B=(A+B)(A-B),其中我们还得注意A+B,A-B同奇偶性。

{小学数学}小六数学第21讲:数论综合教师版-——李寒松[仅供参考]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第二十一讲数论综合 数论是历年小升初的考试难点,各学校都把数论当压轴题处理。由于行程题的类型较多,题型多样,变化众多,所以对学生来说处理起来很头疼。数论内容包括:整数的整除性,同余,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约数与倍数,整数的分解与分拆等。作为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专题,数论在各种杯赛中都会占不小的比重,而且数论还和数字谜,不定方程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基本公式 1.已知b|c,a|c,则[a,b]|c,特别地,若(a,b)=1,则有ab|c。 2.已知c|ab,(b,c)=1,则c|a。 3.唯一分解定理: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n= p11a× p22a×...×p k k a(#) 其中p1

6.自然数是否能被3,4,25,8,125,5,7,9,11,13等数整除的判别方法。 7.平方数的总结: ①平方差:A2-B2=(A+B)(A-B),其中我们还得注意A+B, A-B同奇偶性。 ②约数:约数个数为奇数个的是完全平方数。约数个数为3的是质数的平方。 ③质因数分答案:把数字分答案,使他满足积是平方数。 ④立方和:A3+B3=(A+B)(A2-AB+B2)。 8.十进制自然数表示法,十进制和二进制,八进制,五进制等的相互转化。 9.周期性数字:abab=ab×101 1.全面掌握数论的几大知识点,能否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解出数论的压轴大题是关键。 2.牢记基本公式,并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公式。 例1:将4个不同的数字排在一起,可以组成24个不同的四位数(4×3×2×1=24)。将这24个四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话,第二个是5的倍数;按从大到小排列的话,第二个是不能被4整除的偶数;按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五个与第二十个的差在3000-4000之间。请求出这24个四位数中最大的一个。 答案:不妨设这4个数字分别是a>b>c>d 那么从小到大的第5个就是dacb,它是5的倍数,因此b=0或5,注意到b>c>d,所以b=5; 从大到小排列的第2个是abdc,它是不能被4整除的偶数;所以c是偶数,c<b=5,c=4或2 从小到大的第二十个是adbc,第五个是dacb,它们的差在3000-4000之间,所以a=d+4; 因为a>b,所以a至少是6,那么d最小是2,所以c就只能是4。而如果d=2,那么abdc的末2位是24,它是4的倍数,和条件矛盾。因此d=3,从而a=d+4=3+4=7。 这24个四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显然是abcd,我们求得了a=7,b=5,c=4,d=3 所以这24个四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是7543。 例2:一个5位数,它的各个位数字和为43,且能被11整除,求所有满足条件的5位数? 答案:现在我们有两个入手的选择,可以选择数字和,也可以选择被11整除,但我们发现被11整除性质的运用要具体的数字,而现在没有,所以我们选择先从数字和入手。 5位数数字和最大的为9×5=45,这样43的可能性只有9,9,9,9,7或9,9,9,8,8。这样我们接着用11的整除特征,发现符合条件的有99979,97999,98989符合条件。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 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数论基础知识

1. 倍数规律 末位系:2的倍数规律是末位数是偶数(即末位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规律是末位数是0或5(也即末位数是5的倍数);4的倍数规律是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例如:28是4的倍数,则128、1128、23574335435328都是4的倍数),同样,25的倍数规律也是末两位是25的倍数;8的倍数规律是末三位是8的倍数,125的倍数规律是末三位是125的倍数。 练习:23400是上面提到的哪些数的倍数?(提示:0是任何数的倍数。) 数位和系:3或9的倍数规律是各个数位相加之和是3或9的倍数(例如:1+2+3=6是3的倍数但不是9的倍数,则123、321、213等等都是3的倍数而不是9的倍数;3+6=9既是3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所以36、63也既是3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练习:[ ]里能填哪些数可以使12[ ]34是3的倍数?9的倍数呢? 数位差系:11的倍数规律是从后往前数奇数位上的数之和减去偶数位上的数之和是11的倍数。(若不够减则可通过加上11的倍数使其够减。)例:231,从后往前数,第1位是1,第2位3,第3位是2,所以奇数位的和是1+2=3,偶数位的和是3,所以奇数位和减偶数位和等于3-3=0是11的倍数,因此231就是11的倍数。6160,奇数位和等于1+0=1,偶数位和等于6+6=12,奇数位和减偶数位和不够减,但加上一个11以后就够减了,变成了1+11-12=0是11的倍数,所以6160是11的倍数。 7、11、13的倍数有个公共的规律,即将末3位与之前断开,形成两个新的数之差是7、11、13的倍数。例如:1012,把末三位断开后刚好变成了1与014(也就是12),于是这两数的差是11,因此是13的倍数,因此1014就是13的倍数。 练习:判断下列各数是不是7、11或13的倍数。 1131、25795、34177、12345 2. 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整数拆成成若干个质数(质数即只有1和本身作为因数的大于一的整数,如2、3、5、7……)相乘的形式。例:“1002255=???”就叫做把100分解质因数,而不能是1002105=??,因为10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25?。 练习:把下列各数分解质因数。 36= 24= 81= 96= 3. 质因数与整除的关系 例:12223=??,则12的倍数分解质因数后都得包含至少两个2和一个3(看上道题36和24的分解结果。);12的因数分解质因数以后则必须包含了两个2和一个3之内,比如623=?、422=?、2、3都包含在12分解质因数的“组成”里。 练习:例如上面告诉的方法,以及36分解质因数的结果(上道题),写出36所有的因数。

小学数学《数论初步》练习题

小学数学《数论初步》练习题 1.计算:(1)[24,315]=________;(1188,726)=________; (2)[364,198,429]=________;(3213,6732)=________; 2.64的约数共有_________个;所有约数的总和是________; 3.七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能分别被1、2、3、4、5、6、7整除,求出满足此条件的最小的一组数,其中最 小的那个数为________; 4.工厂里的某道工序由甲、乙、丙三人负责,已知甲每5分钟生产18个零件,乙每7分钟生产12个零 件,丙每11分钟生产30个零件,今天早上8:00它们同时开始做第一个零件,那么到________点________分________秒时三个人又一次同时开始做下一个零件;(假设他们做零件的速度均匀,且中途不休息) 5.一个数能被42整除,且恰好有42个约数,那么符合条件的情况共有________种; 6.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2520,且两数之差为12,那么两数之和是________; 7.“1949?2007”的计算结果除以13的余数为________; 8.“20082008+20072007”计算结果的个位数字是________,除以3的余数是________;

9.已知1×2×3×…×n+4等于两个相邻自然数的乘积,则n ________; 10.小于2000又与2000互质的数有800个,这800个数相加的和是________; 11.某自然数除以9余7,除以13余1,除以19余17,那么此数最小值是________; 12.(1)83、167、377被某个正整数M除时,余数相同,那么M的最大值是________; (2)83、167、377被某个正整数N除时,余数相加和为57,那么N的最大值是_______;

小学1到6年级各科目学习方法和重点全览

小学1到6年级各科目学习方法和重点全览 一年级:习惯全新的学习生活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告别幼儿园的轻松课程,一下子进入小学后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那孩子们应该怎么度过这个关键期呢?老师提了四点建议: 一、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读小学了。 二、允许孩子们在刚升上小学时,自然地表达自己哪些地方觉得不习惯,不让孩子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很丢脸。 三、多交一些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生活圈。 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二年级:开始阅读与积累 一年级升二年级之后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因为接下来的三年级是小学课程转化的重要年级,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再加上学习习惯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语文方面: 语文学习的重点不仅仅在于生字、词语的训练,还要引

起对学生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兴趣。老师认为,孩子要积累材 料,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阅读书籍的能力,并且初步有 了评判一本书、一个故事是否适合自己的判断力。 所以,家长在这个阶段就要特别注意多给孩子创造阅读 的空间和氛围。在给孩子选取阅读的书目时,不要只局限于 某一类图书,只要是积极正面健康的书籍,都可以给孩子看。 另外,不要认为积累只能限于文字积累,在生活中家长 可以带着孩子口头积累。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还属 于起步阶段,家长在注重学生书面的字词句时,也要注意学 生在生活中说一句话时是否完整,经常有意识的训练,会起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级:开始大量知识系统性的学习 二年级升三年级后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课程内容从 培养学习兴趣转向大量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孩子往往不能及 时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加上训练的不足,会出现遗忘, 理解混乱等现象,所以提前让孩子适应中年级的学习尤为重 要。 语文方面: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语文课文由原 来的文字简单、情节单纯转向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字词

小学奥数专题之数论

1 (人大附中考题) 有____个四位数满足下列条件:它的各位数字都是奇数;它的各位数字互不相同;它的每个数字都能整除它本身。1359 ,1935,3195,3915,9135,9315 2 (101中学考题) 如果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添写一个零,那么所得的三位数是原来的数的9倍,问这个两位数45 是__。 3(人大附中考题) 甲、乙、丙代表互不相同的3个正整数,并且满足:甲×甲=乙+乙=丙×135.那么甲最小是____。 可以分析出甲甲是偶数,是135的倍数,且是完全平方数 而135=5*3*3*3,最小再乘以15即为完全平方数,若要为偶数则需再乘4 于是丙为60,甲为90,乙为4050 4 (人大附中考题) 下列数不是八进制数的是( D) A、125 B、126 C、127 D、128 预测 1.在1~100这100个自然数中,所有不能被9整除的数的和是多少?4456 预测 2.有甲、乙、丙三个网站,甲网站每3天更新一次,乙网站每五5天更新一次,丙网站每7天更新一次。2004年元旦三个网站同时更新,下一次同时更新是在____月____日?4.14 预测 3、从左向右编号为1至1991号的1991名同学排成一行.从左向右1至11报数,报数为11的同学原地不动,其余同学出列;然后留下的同学再从左向右1至11报数,报数为11的同学留下,其余的同学出列;留下的同学第三次从左向右1至1l报数,报到11的同学留下,其余同学出列.那么最后留下的同学中,从左边数第一个人的最初编号是____.1331 数论篇二 1 (清华附中考题) 有3个吉利数888,518,666,用它们分别除以同一个自然数,所得的余数依次为a,a+7,a+10,则这个自然数是_____.518=7=511 666-10=656 888,511,656除以这个数,余数相同 888-511=377 888-656=232 这个数为377与232的公因数,且大于10 377=13×29 232=8×29 所以这个自然数为29 2 (三帆中学考题)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基础知识——数论

行程问题 基本行程问题平均速度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接送问题电梯行程 数论问题 奇偶分析数的整除约数倍数进位制余数问题完全平方数 几何问题 小学几何五大模型勾股定理与弦图巧求周长立体图形的体积 计数问题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容斥原理排列组合枚举法归纳法 应用题 鸡兔同笼问题年龄问题盈亏问题牛吃草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 计算问题 分数列项与整数列项繁分数的计算数学计算公式换元法找规律 其他 数阵图与数字谜操作与策略抽屉原理逻辑推理不定方程染色问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基础知识——数论一 一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除0和1外,按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 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要特别记住:0和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最小的质数是2 ,2是唯一的偶质数,其他质数都为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4)质数是一个数,是含有两个约数的自然数。 互质 是指两个数,是公约数只有一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可能是两个质数(3和5),可能是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3和4),可能是两个合数(4和9)或1与另一个自然数。 (5)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6)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注意:两个质数中差为1的只有3-2 ;除2外,任何两个质数的差都是偶数。 二整除性 (1)概念 一般地,如a、b、c为整数,b≠0,且a÷b=c,即整数a除以整除b(b不等于0),除得

小学奥数讲解 关于数论的问题

奥数题讲解数论问题 所用知识不超过小学5年级,题目难度5颗星。 a,b,c,d都是个位数,由它们组成的四位数abcd和两位数ab、cd满.足(ab+cd) *(ab+cd)=abcd。请问满.足条件的四位数abcd共有多少个? 答案: 3个。 辅导办法:将题目写给小朋友,让他自行思考解答,若20分钟还不能解答,由家长进行讲解。 讲解思路:这种类型的题目,关键是要寻找ab和cd的关系,再根据关系寻找满足条件的数。 步骤1:先思考第一个问题,ab+cd的范围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 由于ab+cd的平方是四位数,而32*32=1024 ,99*99=9801, 因此ab+cd在32到99之间。 步骤2:再思考第二个问题,db和cd满足什么关系? 由题意,(ab+cd) *(ab+cd) =100*ab+cd,化简有(ab+cd)*(ab+cd-l)=99*ab 因此,(ab+cd) *(ab+cd-1)是99的倍数。 步骤3:再思考第二个问题,ab+cd可能的取值是多少? 由于99=3*3*11,而(ab+cd)和(ab+cd-1)不可能同时是9的倍数, 因此只可能有3种情况, 结合步骤1中ab+cd的范围讨论。 情况一:ab+cd是9的倍数,ab+cd-1是11的倍数,此时只有ab+cd 是45才满足条件;

情况二:ab+cd是11的倍数,ab+cd-1是9的倍数,此时只有ab+cd是55才满足条件; 情况三:ab+cd或ab+cd-1是99的倍数,此时只有xb+cd是99才满足条件。 步骤4:综合上述几个问题,代入验证, 45*45=2025=(20+25)*(20+25) 55*55=3025= (30+25)*(30+25) 99*99=9801= (98+1) *(98+1),都满足条件, 所以满足条件的数是3个。

(完整版)小学奥数知识点大全数论

小学奥数知识点大全:数论问题 1.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奇×偶=偶 偶+偶=偶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abc=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特征 2末尾是0、2、4、6、8 3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5末尾是0或5 9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11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7、11、13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①如果c|a、c|b,那么c|(ab)。 ②如果bc|a,那么b|a,c|a。 ③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④如果c|b,b|a,那么c|a. ⑤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b,使得a=b×q+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0≤r<ba=b×q+r 6.唯一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n=p1×p2×...×pk 7.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 设自然数n的质因子分解式如n=p1×p2×...×pk那么: n的约数个数:d(n)=(a1+1)(a2+1)....(ak+1) n的所有约数和:(1+P1+P1+…p1)(1+P2+P2+…p2)…(1+Pk+Pk+…pk) 8.同余定理 ①同余定义:若两个整数a,b被自然数m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b对于模m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b(modm) ②若两个数a,b除以同一个数c得到的余数相同,则a,b的差一定能被c整除。 ③两数的和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和。 ④两数的差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差。 ⑤两数的积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积。 9.完全平方数性质 ①平方差:A-B=(A+B)(A-B),其中我们还得注意A+B,A-B同奇偶性。 ②约数:约数个数为奇数个的是完全平方数。 约数个数为3的是质数的平方。 ③质因数分解:把数字分解,使他满足积是平方数。 ④平方和。 10.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11.辗转相除法 12.数论解题的常用方法: 枚举、归纳、反证、构造、配对、估计

奥数数论基础知识

奥数数论基础知识 一质数与合数 (1)一个数除了1与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1与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除0与1外,按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与合数两类。 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要特别记住:0与1不就是质数,也不就是合数。 (3)最小的质数就是2 ,2就是唯一的偶质数,其她质数都为奇数; 最小的合数就是4。 (4)质数就是一个数,就是含有两个约数的自然数。 互质数就是指两个数,就是公约数只有一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可能就是两个质数(3与5),可能就是一个质数与一个合数(3与4),可能就是两个合数(4与9)或1与另一个自然数。

(5)如果一个质数就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6)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 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二整除性 (1)概念 一般地,如a、b、c为整数,b≠0,且a÷b=c,即整数a除以整除b(b不等于0),除得的商c正好就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或者说余数就是0),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记作b|a、否则,称为a不能被b 整除,(或b不能整除a),记作b a。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2)性质 性质1:(整除的加减性)如果a、b都能被c整除,那么它们的与与差也能被c整除。

即:如果c|a,c|b,那么c|(a±b)。 例如:如果2|10,2|6,那么2|(10+6),并且2|(10—6)。 也就就是说,被除数加上或减去一些除数的倍数不影响除数对它的整除性。 性质2:如果b与c的积能整除a,那么b与c 都能整除a、 即:如果bc|a,那么b|a,c|a。 性质3:(整除的互质可积性)如果b、c都能整除a,且b与c互质,那么b与c的积能整除a。 即: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例如:如果2|28,7|28,且(2,7)=1, 那么(2×7)|28。 性质4:(整除的传递性)如果c能整除b,b能整除a,那么c能整除a。 即:如果c|b,b|a,那么c|a。 例如:如果3|9,9|27,那么3|27。(3)数的整除特征 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数字就是0、2、4、6、8的整数、 ②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就是0

小学奥数中的数论问题

小学奥数中的数论问 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奥数中的数论问题 在奥数竞赛中有一类题目叫做数论题,这一部分的题目具有抽象,思维难度大,综合运用知识点多的特点,基本上出现数论题目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做得都不好。 一、小学数论究包括的主要内容 我们小学所学习到的数论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整除问题:(1)整除的性质;(2)数的整除特征(小升初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1)带余除式的运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总比除数小) (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 奇偶问题:(1)奇偶与加减运算;(2)奇偶与乘除运算质数合数:重点是质因数的分解(也称唯一分解定理) 约数倍数:(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两大定理 一、两个自然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互质。 二、两个数的最大公约和最小公倍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小升初常考内容) 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这一部分在难度较高竞赛中常出现,属于较难的题型。二、数论部分在考试题型中的地位

在整个数学领域,数论被当之无愧的誉为“数学皇后”。翻开任何一本数学辅导书,数论的题型都占据了显着的位置。在小学各类数学竞赛和小升初考试中,系统研究发现,直接运用数论知识解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占据整张试卷总分的30%左右,而在竞赛的决赛试题和小升初一类中学的分班测试题中,这一分值比例还将更高。 出题老师喜欢将数论题作为区分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依据,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你是否可以在选拔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三、孩子在学习数论部分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数学课本上的数论简单,竞赛和小升初考试的数论不简单。 有些孩子错误地认为数论的题目很简单,因为他们习惯了数学课本上的简单数论题,比如:例1:求36有多少个约数 这道题就经常在孩子们平时的作业里和单元测试里出现。可是小升初考题里则是:例2:求3600有多少个约数 很多孩子就懵了,因为“平时考试里没有出过这么大的数!”(孩子语)于是乎也硬着头皮用课堂上求约数的方法去求,白白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即使最后求出结果也并不划算。

2019初中奥数数论基础知识归纳

2019初中奥数数论基础知识归纳 一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 做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2)自然数除0和1外,按约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两类。 任何一个合数都能够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要特别记住:0和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最小的质数是2 ,2是的偶质数,其他质数都为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4)质数是一个数,是含有两个约数的自然数。 互质数是指两个数,是公约数只有一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 可能是两个质数(3和5),可能是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3和4),可能 是两个合数(4和9)或1与另一个自然数。 (5)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6)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 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 83、89、97 . 二整除性 (1)概念 一般地,如a、b、c为整数,b≠0,且a÷b=c,即整数a除以整除 b(b不等于0),除得的商c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或者说余数是0),

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记作b|a.否则,称为a 不能被b整除,(或b不能整除a),记作b a。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2)性质性质1:(整除的加减性)如果a、b都能被c整除,那么它们的和与差也能被c整除。 即:如果c|a,c|b,那么c|(a±b)。 例如:如果2|10,2|6,那么2|(10+6),并且2|(10—6)。也就是说,被除数加上或减去一些除数的倍数不影响除数对它的整除性。性质2:如果b与c的积能整除a,那么b与c都能整除a. 即:如果bc|a,那么b|a,c|a。 性质3:(整除的互质可积性)如果b、c都能整除a,且b和c互质, 那么b与c的积能整除a。 即: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例如:如果2|28,7|28,且(2,7)=1, 那么(2×7)|28。 性质4:(整除的传递性)如果c能整除b,b能整除a,那么c能整除a。即:如果c|b,b|a,那么c|a。 例如:如果3|9,9|27,那么3|27。 (3)数的整除特征 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整数. ②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突破口 ③能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个数位数字之和能被3(或9)整除。判断能被3(或9)整除的数还能够用“弃3(或9)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