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精彩热点

宗庆后:买套房产权才70年代代做房奴太不合理

昨晚,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在北京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向50多家媒体亮相了自己的提案。这场媒体见面会,更像开一次家庭会议,十几号小辈围着一张圆桌,和这位长辈聊天,少了争锋,多了些交流和探讨。会场上,每人都领到了一本很厚实的材料,21页,包含了1条建议和16条提案,涉及了分配、教育、房产、三农等多个热点问题。有人好奇,问他这些议案都是怎么来的?宗庆后脱口而出:“这些都是我一天到晚到处跑,累积下来的,平时都在心里琢磨。”

关键词:土地使用权70年

难不成要我们世世代代做房奴

记者注意到,在宗庆后的提案中,有关房地产的内容比重较大,房价也理所当然成为见面会上的焦点话题之一。宗庆后说,房地产的价格,已经成了影响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我觉得限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会上,有记者问,目前买套房产权才70年,你怎么看?“我觉得这不太合理。”宗庆后很快就作出了反应。

随后,他解释说,“我们现在很多人一生只有一套房子,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贷款,有的还贷要到退休,如果只有70年,等于我们还完贷房子就不是自己的了,难不成从头再来,让下一代继续还贷?那不是世世代代做房奴?”

他说,“况且,70年后把老百姓的房子无偿收回也做不到,怎么收?所以,我觉得与其让老百姓为此事烦恼,还不如干脆把它定下来,让大家吃颗定心丸。”

关键词:用工荒

为留员工我办了8处年夜饭

每年春节过后,“用工荒”、“民工荒”等字眼都会见诸报端。记者问宗庆后:你们公司的员工节后都回来了吗?

他的回答出乎在场记者的意外:“我的员工根本没有回家!”宗庆后说:“在公司,我始终倡导的是家的文化,所有的员工都是家中的一员。举例说吧,我平时吃饭就在单位食堂,和员工一起,大家都是平等的。而过年期间,只要愿意加班,按法定三倍工资,除此之外,每人每天还有100元补助。今年除夕,我为留杭员工拜年,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拜到下午2点,因为我在杭州8处都办了年夜饭。”

关键词:物价上涨

去年给员工加薪20%

刚刚过去的2010年,“涨”被评为了年度汉字:尤其是2010年11月,CPI直线上升,冲至5.1%的新高,就在很多企业大喊生产成本上涨的同时,娃哈哈却“背道而驰”,给员工加薪20%。

“男人们在娃哈哈工作了几年,却买不起房子,不能讨老婆生儿子,那他们不是要逃回老家去了?我们要留住人才,房子当然要提供。”宗庆后的幽默让记者笑了起来。

相关新闻:

70年产权到期无偿收回让拼命买房成博傻游戏

2011年上海土地交易市场首拍在上周落幕,但预申请须知中“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这一“史无前例”的规定,在业内掀起了继《物权法》之后新一轮关于土地使用权到期后该如何处置的争论。更有甚者,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预申请须知》中显示,土地期满后的处理方法为“出让人无偿收回”。(1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无论是“出让人无偿收回”,还是“出让人收回并补偿相应残余价值”,与现有国家法规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无偿自动续期”的规定,显然完全不同。若上海这个规定得到承认并落实,那将意味着,卖完地的地方政府在70年后又可以将所有土地收回来,重新再卖一次。

70年后,我们的房子会不会成为没有土地使用权的“空中楼阁”?这一直是横亘在公众心头的不动产忧虑。这个最受关注的核心问题至今也未得到明确。“出让人收回”甚至是“无偿收回”的上海新规,让人顿感振聋发聩。试想,土地70年后将被政府收回,房子成为“空中楼阁”,现在的房价岂不是被严重高估了,买房炒房岂不就是股市中的博傻游戏?“无偿收回”让人无法再选择性忽视土地租期的风险因素,同时也彻底打破了买房人对于必定获得政府保护的乐观和幻想。因为,房子建在出让人将到期收回的土地之上,是和汽车一样的“消耗品”、“贬值品”,而且贬值速度更快。

毋庸置疑,上海的新规定,肯定涉嫌违反《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问题是,70年后续期是有偿还是无偿,有偿金额又会是多少,法律从未明确。落实到地方操作层面,是完全有可能将“自动续期”操作成“无偿收回”的。就说现在,那么多刚建成没几年的房子不是马上就以“危旧房改造”的名义强拆了吗?更何况,《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替换了原来表述明确的“无偿自动续期”;“出让人收回”甚至“无偿收回”,未必不能成为那个“有关规定”。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上海首次规定土地出让期满无偿收回,让那些拼了几代人老命供养一套房子的房奴们惊出一身冷汗,同时也给那些发愁于土地财政无以为继的地方做了一个恶劣示范。

面对土地出让期满后无偿收回的上海新规,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警觉并尽快做出表态,否则,“无偿收回”可能很快成为一种普遍的游戏规则。

崔永元:医药内幕不亚于大片调研后再说实话2011年是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四年,因其“实话实说”的风格,曾被广大网民们评价为“最受欢迎的政协委员”。但昨日小崔在政协委员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是打起了太极,对今年的提案闭口不谈,仅仅透露三个提案都是关于文化精神建设的。

正当记者对其穷追不舍的提问时,崔永元却将话题转向一个计划在明年两会中提交的提案,而在介绍这份关于医改药价的提案时,小崔才展现出其直言本色。

看病难、看病贵似乎永远是老百姓“心头之痛”。早在2009年4月6日,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建立健全实话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期目标。也推出了在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出“零差率”药品,对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基本药品,实行按药品进价销售,不再加价,让利给社区居民,利润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我一直在关注药价的问题,为什么药价会这么高”

“现在一些社区虽然已经执行药品零差率,表示药品进价多少就卖给老百姓多少,但是进价就是对的吗肯定不对!这些都只是表面文章,意义不大,”

“例如我发现一些药,是同一种药,但名字却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医生选药时,就成了选名字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我不能不负责任地说,要减掉50%的药,这个我需要和专门的药学专家去探讨,才可以把这个提案写清楚。

“我已经花了一年的精力去弄这个事情,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非常痛苦,发现的内幕比想像中还复杂,不亚于一部奥斯卡大片,希望在明年两会前搞清楚。今年放弃这个提案也是对政协委员这个身份负责任的态度,不能弄那些稀松、二五眼的提案。”

在采访结束后,崔永元还与这些崇拜和喜爱他的年轻同行们一一合影。

“您能不能谈谈您今年的提案”一个不死心的记者再一次追问。

“都说了不说,还问”崔永元又露出了他那招牌式的微笑。

政府可为开发商输道德血液

提要: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海霞(左)在人民大会堂为阿坝羌族鞋垫“做广告”(3月3日摄)。温家宝总理提到开发商应该有道德血液,崔永元表示,每个人其实都应有道德血液,如果开发商实在道德血液不够,政府不妨帮着给他们输血。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海霞(左)在人民大会堂为阿坝羌族鞋垫“做广告”(3月3日摄)。身边的王福耀委员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身着一身羌绣服饰。“今年,我带了羌族的鞋垫送委员,表达灾区人民对全国人民的谢意。汶川大地震震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农田,但震不垮重建家园的精神。”

微观两会

近日,央视名嘴、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两会上一露面,就被数十名记者层层围住。崔委员两会版“实话实说”颇为犀利。此前温家宝总理提到开发商应该有道德血液,崔永元表示,每个人其实都应有道德血液,如果开发商实在道德血液不够,政府不妨帮着给他们输血。

关键词:保障房

记者:保障房是否该考虑扩大到夹心层?

崔永元:申请不到就说明盖得还不够,应该扩大覆盖面。我想要这个数字:中国有多少户家庭在什么样的收入情况下可享用经适房,在这个总体数字前提下谈速度,你是5年完成还是10年完成。

关键词:道德血液

记者:温总理说,开发商也应具备道德的血液。您觉得现在开发商身上有道德的血液吗?

崔永元:我觉得每个人血管里都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政府也是如此。如果开发商道德血液不够,政府应该帮他们输血!房价高,政府有没有原因呢?你的土地出让金高不高?如果高,也得查查道德的血液够不够。

微愿景

呼吁为孩子着想恢复繁体字

全国政协委员、海外华侨华人代表潘庆林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原因为: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造成“无心之爱”;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繁体字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来文化的传脉,不能丢失。有人说简单,其实我们引进这么多东西,什么简单?可口可乐简单、汉堡包简单、肯德基简单,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做中华民族的煲汤呢?”

微解读

两会热词:幸福感

经济学家、委员迟福林认为,“十二五”的转型就是向“幸福感”转。“十二五”经济发展转型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国富优先我们做大经济总量,民富优先才能给老百姓幸福感提供最重要基础,这体现在提高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表达利益诉求等多个方面。”他也希望,政府拿出更实实在在的行动,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从个税改革、社会保障完善,包括心理幸福感,比如消除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消除‘购房恐慌’等方面,政府都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南师大副校长陈凌孚说,“幸福中国”是“五有”中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热情很高,但许多自以为是为百姓办的事并非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如热衷于建景观大道,其实百姓更关心出行通畅;热衷于建豪华楼堂馆所,但百姓更关心的却可能是多建养老院、多办幼儿园等。

微观点

莫让废电池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长期从事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盛亚飞说,“‘一节废电池坏了一亩地’,这个说法并不夸张,千万别让废电池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公众对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的危害不甚清楚,回收市场也较为混乱,虽然废旧电池和节能灯管体积小,回收处理利益也小,但其含有多种重金属,危害性极大。这些重金属一般不能通过自然降解的方式转变为无害物质,一旦进入土壤和水源中,将产生长远而严重的环境污染。

建议给农民算“农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建议,政府给农民计算“农龄”,在一定年限后政府给予相应补助。“工人有工龄,干部有干龄,演员有艺龄。农民耕地种粮食,也是劳动,也要有农龄。”刘兰芳说提案已提交本次政协大会。

成都副市长:个人的财产权个人说了算他人不能干预

成都城乡统筹试水工作被当地官员称为“千头万绪”。七年改革探索中,成都提供了哪些经验?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本报记者专访了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平。

“缩小城乡差距就两条路,都不好走”

中国青年报:如果让您扼要地说,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孙平:改革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成都从2003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到2007年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目标指向一直是很明确的。

不管在中国东部还是西部,城乡差距是每个地方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冲突和矛盾的重要根源。要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青年报:缩小城乡差距有哪些困难?

孙平: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几十年的制度造成两者完全被分割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发了11个一号文件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指向缩小城乡差距,但事实上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收入上差距大。

直观来看,收入差距是两个原因导致的:一是农业产出太低,二是农业人口太多。所以只有在两条路上想办法:一是让农村人口减少,实现城市化;二是让农业产出大幅度提升。

但这两条路都不好走,都建立在大量投入的基础之上。

首先,农民进城需要有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各种保障,这是城市化的成本。成都市统计局曾测算过,一个农民进城的成本大约是20万元,300万农民进城就需要6000亿元,这是不菲的代价。现在通过征地拆迁实现的农转非,数量是很有限的。

其次,通过农业现代化来提高农业的产出,同样需要大量资金。假如每亩地投入1万元能使产出翻番,700万亩耕地就需要投入700亿元,全国18亿亩耕地就需要投入18万亿元。

朱清时两会论教改盖豪华别墅不必先盖“猪圈”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在经费筹集、办学理念、招生模式等方面一直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更是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他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妙语喻教改——盖豪华别墅不必先盖“猪圈”。

建言教改:盖豪华别墅不必先盖“猪圈”

朱清时透露,今年两会他的提案是建议修改不合时宜的教育法律法规,建议进一步放宽博士学位点的授权与评审。朱清时表示,按照现有规定,中国高校只能渐进发展,想建一个大学,要先办成专科院校或者初级学院,等人和设施都配齐了再进行评审,合格后才能升格为大学,然后再申请硕士研究生(论坛) 招生资格,最后再申请博士点。每个申请都要好几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说到激动处,他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说:“如果你想建一个世界一流的豪华别墅,不能先建猪圈啊,从第一块砖开始,你就要按照豪华别墅的要求去做。办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一样,从招第一个人起,就要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去招,如果先招三四流的教师,在他们的基础上再招一流人才,很难。世界上很多诞生优秀学生的大学,都是一步到位建设成研究型大学的,因为他们是用最新的思路,没有包袱,所以办得好,但在中国,这条路似乎已经被堵死了。”朱清时有些痛心地说。

那么在朱清时心中,理想的高校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他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愿景,即“学校应该像梅兰芳剧团一样,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梅兰芳能够唱好戏来运作,所有干部都是为梅兰芳搭戏台的人。只有这样建学校才是根本性的变革,把学校的文化转到崇尚知识和作为上,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

寄语学生:希望这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4年

朱清时表示,南科大目前已通过募捐方式筹得资金200万元,校方计划拿出其中一部分,每年给每个学生生活补贴1万元。“学生交付给南科大的是一生的前途,因此所有南科大的学生都在分担着学校改革的风险,每个学生每年1万元的生活补贴算是风险补偿吧,不是奖学金,不管学得好不好,我们就有这个牛劲!但是如果学生连续两年成绩不合格的话,可能会被退学或是留级。”

与此同时,为了对得起这些冒险读书的学生,朱清时不惜重金从全球请来最好的老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陈应天、中科院院士张景中等都榜上有名。“现在收了学生,就要背负起这45人的命运,我希望这是孩子们最值得骄傲的4年。”朱清时动情地说。

对于外界担心的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今后没有国家承认的学位,如何找工作的问题,朱清时笑言,相信学生毕业时,全世界都会抢着要。

于炼:高房价说不定是好事

“保障房和房地产不是一码事,我要把他们彻底分开。”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中国城建集团董事长于炼一直如此强调。让保障房满足居民基本需求,将房地产转变为改善型需求,到那时,高房价说不定是好事了,于炼如是说。

中国城建作为保障房的建设者,一直在执行政府下达的任务。常年接触保障房产业的于炼对此次国家调控,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十二五”建设3600万保障房,足以解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于炼甚至建议,取消购买保障房的收入限制门槛,但同时必须规定只要享受保障房的购买就严禁购买商品房。

以下为专访实录:

《中国企业家》:你怎么看待“高房价”问题?

于炼:无须质疑,“高房价”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出台“医治”政策最多的一个问题。政策出台的频率之快,数量之多实属罕见。但“高房价”问题解决的效果并不乐观,并大有“政策越紧,房价越升”之势。

我认为单纯地去解决“高房价”使我们走进了一个误区。我们真正要解决的不是“高房价”问题,而是“高房价”背后的“民生”问题,也就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居住需求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高房价”问题才能不攻自破。

《中国企业家》:怎么做才能真正解决群众居住需求问题?

于炼:当然是依靠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健康打造。问题是各级政府仅仅把保障房建设当作一项任务。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将保障房建设科学地打造成一个产业,一个持久、稳定而又阳光的产业,一个与房地产产业完全不同的崭新的产业。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保障房产业的产业规则、产业政策及产业标准。这个产业必须定性为政府主导企业模式的基本公共服务行业。

《中国企业家》:现行的保障房不是这样做的吗?

于炼:现在保障房建设只是政府的一项任务,尽管实行问责制,而且层层立下“军令状”,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实在太多。比如资金从何而来?建成后如何管理?服务资源如何

配套?今年政府的任务是1000万套,需要资金1.3万亿,可看得见的资金来源为:一、中央财政拨款1300亿元。二、地方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假如足额到位最多也就1350亿(去年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最多的一年,按去年2.7万亿净收益为50%的标准计算)。三、动用有限的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其余大部分缺口仍将依靠存在很大不定因素的金融及发债来完成。

另外,1.3亿元建设资金并不包含1000万套保障房的附属配套资源建设。假定每套建筑面积在60-90平方米范围,平均按每套70平方米计算,1000万套的总建筑面积为7亿平方米,投入1.3万亿折合每平方米的造价约为1860元,已捉襟见肘。其它包括教育、医疗等小区服务配套资源的投入资金怎么解决?

为此我建议保障房建设必须走产业化之路,用产业立法确立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同时使每个城市将交通、教育、就医等资源最为便利的用地优先满足保障房建设,以解决资源配套投入问题。满足保障房之后的建设用地方可通过现行的“招拍挂”(或其它更佳方式)出让给房地产产业用于商品房的开发。而现实往往是最好的地优先用于房地产开发出让,政府从中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时保障房的分配机制也极其糟糕。

《中国企业家》:怎么分配才算不“糟糕”?

于炼:我的观点是无需在分配条件上绞尽脑汁。只要现在没有购买过商品房,没有享受过保障房的所有户籍市民,无论贫富均有资格每户购买一套保障性住房。但同时必须规定只要享受保障房的购买就严禁购买商品房。

保障房坚持质量、安全、适用的标准,严禁奢侈豪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均面积标准建设户型。对于享有保障房的住户几年后拥有了一定的积蓄达到了购买商品房的经济能力,并且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但在购买商品房前必须将居住的保障房以不低于原购价格交由政府回购。政府再出售给其它有需求的市民。

《中国企业家》:保障房如何定价?

于炼:土地属国有即全体公民所有,不是政府所有,所以保障房建设用地,政府不应收取任何出让金。政府可以以略高出成本5%的价格出售。刚才谈到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平均每平方米成本为1860元。高出5%为1950元,这样的价格不但市民能够承受(可借助

按揭、分期付款方式),而且政府财政也不会像公交产业一样贴钱,还有5%的盈利用于房屋修缮等。

《中国企业家》:即便是成本价,对于一些市民还是买不起,这怎么办?

于炼:保障房体系中还要设立“廉租房”。对于收入过低暂时不能购买保障房的市民以及非户籍的就业者可用于过渡。这部分数量不会太大。而且通过产业模式运作也不会给政府财政形成负担。以北京为例一套40平方米住宅以每月400元租给毕业大学生计算,其年回收率为6%,利用金融或债券很容易解决资金来源。对一些极少数特困群众我早就提出建“零租房”,即零房租。

《中国企业家》:按你说的保障房购买不受限制,政府能拿出那么多土地吗?

于炼:其实像北京、上海这些居住需求比较突出的大中城市,已经购买商品房和享受到保障房的市民已达到了50%,现拥有住宅没有居住需求但有改善居住需求的公务员及企事业人士占了近25%,事实上没房及居住危房的真正居住需求者只占四分之一左右。

从全国看,我们去年向全社会提供的住宅建设用地为18万公顷,剔除违规处罚,收回二年以上闲置等2.5万公顷外,实际供应15.5万公顷。而今年建1000套保障房的实际用地3.5万公顷就够了。不到去年总住宅用地的1/4,所以保障房用地不会给城市带来压力。

《中国企业家》:这样做对房地产行业是不是有负面影响?

于炼:绝对不会。只有把保障房与房地产当作两个不同的产业来打造,才是中国房地产产业的唯一出路。我建议各级政府要正确看清和处理好“三个需求”,一是解决人民群众基本居住需求;二是解决人们居住改善和提高的需求;三是解决人们的住房投资的需求。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重点要当务之急解决的仍是民生问题,即第一种需求,也就是人民群众的基本居住需求问题。第一种需求只能通过保障房产业得以解决。第二、第三种需求要通过房地产产业解决。

一方面我们不能以毁掉房地产产业为代价去禁止第二种和第三种需求,另一方面更不应该不顾民生问题的急迫性,去优先、提前甚至重点去解决第二、第三种需求。那样无疑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悲剧。保障房产业与房地产产业作为两个不同的产业,必须顺其自然,同步发展。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功不可没,应该让它真正回归市场,还商品房真正的商品属性。一切强加在房地产身上的非市场规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房地产产业健康发展了,第二种需求和第三种需求才能真正得以满足。同时也能帮助第一种需求实现产业化。

全国政协委员陈竺:医改三大不满意

“我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一个是农村医疗机构欠债太多,一个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路线图还不是很清晰,第三个是面对基层的公立医院的能力不足。”

每逢“两会”,关系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医疗体制改革都成为热点话题。昨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媒体群访时,对医改的成绩直言不讳,但也表达了几点担忧。

债务沉重

200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而五项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已经进行了2年,目前成绩和问题并存。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协同生殖医学研究所所长董协良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不少基层卫生院都在业务用房、人才配备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欠下了巨额债务,后来由于卫生院不景气,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这部分债务,如今已成为乡镇卫生院的沉重包袱。

他说,乡镇卫生院是公共事业,历史债务政府应当想办法帮助解决。历史债务的问题不能拖,不能老是欠着,否则乡镇卫生院连个医生都招不来。改革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中国政府财力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得到的。

“财政投入是非常重要,但是医改又不是一个简单的财政投入问题,比方说整个医疗服务系统,有个人力资源问题,我们国家医疗资源总体是比较短缺的,特别是优质的医疗资源。我们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务人员不是那么好培养的。”陈竺表示。

董协良表示,建议经费强制配套,在政府行政事业费、土地出让金、房产税等地方政府收入或支出中,强制提取基层医疗费用。目前,村卫生室普遍青黄不接,建议年轻医生、护士强制进社区、进村卫生室锻炼一定年限。

人才匮乏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兼党委副书记吴明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医疗服务人才是医改进展到今天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他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培养基层医疗服务人才。

2010年,国家六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规划,到2020年争取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

“这个事情是很有意义,但是培养的全科医生的人数远远不够,而且时间太长。”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学院副院长戴秀英对本报表示。

当前,国内实行的各自独立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还没能与国家卫生人才管理制度很好地衔接。“行业内社会人”身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虽为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到大医院接受规范培训的机会,为基层医疗机构招收到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高素质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是医生就业的必要条件,这严重影响着参加培训医生的稳定性,特别是全科医师的培训。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保障,各城市乃至医院培训的经费和参加培训医师的补贴与待遇各不相同,对住院医师(全科医师)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必将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为此,各省市地区已经从财政拨款中给予了部分支持,但是没有形成统一持续的制度性保证。

董协良表示,在大力加强全科医生培养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用人机制的创新和建设,通过制定全科医生首诊制、签约制等政策,明确全科医生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全科医生薪酬、社会保障、职称评定、岗位编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和岗位吸引力,如保证全科医生收入水平不低于大医院专科医生,将基层全科医生岗位纳入事业编制等,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全科医生岗位上来。

医改难题

“公立医院改革的事情实在是太复杂了,有些工作路线目前来说还不是那么清晰,这是世界难题。公立医院改革在我们国家,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像四个分开、治理结构等,这些问题都不是非常简单的,另外公立医院特别是面向基层的医院,像县级医院,它的能力还是不够。”陈竺表示。

陈竺介绍说,对于像癌症、尿毒症,妇女的宫颈癌、乳腺癌等大病的救治保障,如免费救治要做试点。另外,关于尿毒症,全国还有8000多个县医院,血库都不能开展。

“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我希望每年只要说能够为群众解决几个大病的问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去年免费救治试点,今年将全面推开。现在我们有这个能力,需要成熟的治疗机构、大医院支持基层医疗机构。”陈竺表示。

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快慢。

陈竺表示:“改革到今天,目前最为关键的是老百姓看病还是不方便,大医院人满为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的联合体,上下联动。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探索,不管走哪一种路径,现代医院管理都要走向理事会监事会这样的体制,大医院和基层一定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最好是利益捆绑的关系,最好是人员能上能下的关系。”

另外,能够让大医院人才流动的医生多点执业,陈竺表示,这项探索目前已经在试点,今年会有大突破。

当了人大代表,我仍是农民工

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

本报特派记者吉祥

她是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但如今,她解决了城市户口,当上了企业中层,有人质疑,她还能否代表这一群体?中国有2.4亿农民工,但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只有3位,对此,她又有何期许?4日,在广东代表团住地,本报记者专访全国首位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过年回家买票难、孩子一度是留守儿童……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光环背后,胡小燕身上有农民工群体的普遍现实困境。

我是最典型的农民工

4日下午,记者见到身着黑色西服、高领毛衫的胡小燕时,首先抛出了她经常被问及的那个问题:“您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还算农民工吗?”

“当然算!我老家在四川武胜县的大山里,我是从农民工群体里走出来的,我永远都是

这个群体的一分子,老公在老家还有土地。”胡小燕肯定地说,她是最典型的农民工。

在广东代表团代表名册上,胡小燕的职位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广东新明珠集团冠珠外墙砖销售总经理助理”。“加这个头衔只是为了出去和客户好说话,我和老公都是一线职工。”

2008年10月16日,胡小燕当选全国1000名优秀农民工,之后根据红头文件,她把户口从老家迁到佛山。胡小燕说,解决城市户口主要是为了双胞胎女儿能在身边上学,但她的亲戚朋友还都在农村。“我周围的很多同事都是农民工,我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农民工的困难我都经历过”

“现在很多农民工经历过的困难,我都经历过,他们没经历过的困难,我也经历过。”1998年,24岁的胡小燕无奈地撇下只有1岁多的双胞胎女儿,走出大山,坐了38个小时的火车,到广东省佛山市打工。

“我在一家陶瓷厂做品质验收工作,之后只在2001年和2006年过年回过两次家。”胡小燕说。

“小孩今年已经14岁多了,现在在身边上初中,之前在家留守了11年,长期不和我待在一起,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胡小燕说,2005年小女儿住院,从凌晨四点到下午四点都没苏醒过来,但接到电话后她没请假,胡小燕说,一共5天假,坐火车来回就要3天,坐飞机得花几千块钱,“对我们打工的人来说,这些钱都得盘算啊。”

胡小燕说,在佛山打拼十几年,现在想的是先供小孩读书,“还是租房子住。”在城市安家乐业不是很容易的事,“生活压力大。”

用工荒,并不是真很荒

“用工荒年年都有,其实并不是真的很荒。”胡小燕说,欠缺的还是技能人才。“农民工应该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胡小燕说,一个人不能原地踏步,这样终究会被淘汰,得跟上时代步伐。

胡小燕回忆说,2005年底,厂里提倡电脑化办公,“可我连开机和关机都不懂,我就去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天从晚上九十点钟学到凌晨一两点钟,20天后,我都可以自己用电脑写总结了。”经过3年的自学,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胡小燕,去年已经从中央党校函授大专班毕业。

农民工代表要更多些

“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代表,可农民工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代表只有3个。”胡小燕说,今年两会期间,她准备了两个建议,其中一个就是希望能多增加一些农民工人大代表,“让这个群体发出的声音更响亮一些,虽然其他阶层也在为农民工呼吁,但如果由农民工代表自己来说,可能更真实。”

记者追问李毅中:今年能不能稳物价?“李部长”笑答:虽有难度,但有希望

李毅中被记者围追,他说,企业也应该为稳定物价出点力。

新华社发

全国人大代表、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

稳物价

两会热词

2011年,稳定物价成为上至政府下至每个普通百姓都关心的话题。昨天上午,在政协小组讨论间隙,本报记者在走廊上发现了全国政协委员、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李部长对稳定物价有什么看法?”记者们一下子拥了上去,大家还习惯地喊出“李部长”的称谓。李毅中耐心地与记者们交流了10分钟,他表示对稳定物价有信心,并建议企业从节能降耗上做“省钱”的文章,节约成本,降低消费品价格。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朴石小磊谷岳飞

对今年稳定物价有信心

李毅中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政策十分看好。他说,从全球来说,农产品数量质量的保供都是一个大问题,而国家储备的建立可以适当的时候拿出来平抑物价。“去年下半年棉花价格飞涨,我们就把储备棉拿出来抛售,”李毅中认为这些措施很得力。

对于2011年中国能否较好地控制物价涨幅,李毅中认为有希望,有信心,亦有难度,他建言政府需要把发展速度、调整结构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三者结合起来。他也认为,政府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测监控,防止违规的非法行为。

消费品涨价也有降成本空间

去年底以来,伴随着国家、省、市一系列平抑物价措施的出台,南京的市民明显感受到了菜价降了,因为许多措施都着重放在了农产品供应上,然而,工业品的涨价越来越威胁到百姓荷包:衣服、塑料制品、建筑材料……昨天,李毅中对记者表示,从工业品来说,也有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成本涨价传导给消费品的努力空间。

“你看价格链条,最上游是燃料动力化工原材料,燃料动力原材料去年涨了0.96%,制造业用这些原材料生产出产品,PPI涨了5.5%,传导到消费品全年是3.3%,11月涨到5.1%了,这个形势很严峻。”他分析,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当然也有国际原因,输入性问题,比如北非局势动荡带来油价现在高到每桶超100美金,等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工业企业不能为稳定物价作贡献。

他说,企业应该主动节能减排降耗治污,把落后的产能淘汰掉,这样就可以控制过剩的产能盲目扩张,“市场不需要你也盲目扩张,是不是就把物价给抬上去了?”然后从生产环节,制造环节,要千方百计地节能降耗、减排降污,加上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抓住生产力的要素做文章,这样可以把你的成本降下来,可以消化一部分原材料成本涨价的因素,不要把这种因素一股脑都推到PPI上去,这样PPI就可以降下来,继而消费品价格也是这个道理,企业要自己抓节能降耗,减轻上游对下游末端消费品的价格传导。

赞成“十二五”GDP增速慢点

“我很赞成把…十二五?这个GDP的速度放慢一点,这样,对能源的需求,对原材料的需求就可以减弱一点,我们没有那么多能源,那么多原材料,在目前这种粗放的情况下,不可持续,不可支撑,这个速度可以慢一点。但慢一点也不是很慢,7到8已经是个很好的速度。”

李毅中坦言,一方面要增长,一方面又要调结构,又要抑制通胀,应该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控制通货膨胀,不单单是政府的事,也不单单是农业的事,也不单单是流通的事,是全体13亿人民都要作贡献的事。”

代表问政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

其实菜价就涨在“最后一公里”

一斤冬瓜在批发市场2毛钱,到了农贸市场卖给市民就翻到1块钱了,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代表、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是搞农业的,在他看来,菜价在进入流通市场后的“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涨幅高者超过50%,治理和打通“最后一公里”,几乎成为平抑菜价的关键,同时也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难点。

祝义材认为,造成“最后一公里”菜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流通体系落后:首先,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导致一根黄瓜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四个环节,田头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终端,中间会发生包装费、燃油费、市场管理费、运费、进场费、摊位费等各类费用,而且物流水平低下,导致100公斤青菜运出去,有用的最后只剩下最多七八十斤。其次,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增值税抵扣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各地农产品收购发票不统一,无法实现跨区抵扣,增加了销售终端特别是连锁企业的税收负担,致使超市的蔬菜价格始终比农贸市场高,这是造成城市菜价高政策层面的原因。

要从根本上解决“卖菜难、买菜贵”的难题,祝义材建议国家应当像“关心粮食安全一样重视农产品流通”,用3至5年时间建立起高效、畅通、安全的农副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祝义材建议在大型城市建立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实现跨时间交易,跨地区配送,把城市农产品消费半径从百公里提高到千公里,同时各地政府降低外地农副产品交易的门槛,实行税费减免,对大型物流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除了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超对接外,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建立全国性的农产品供销信息平台,为流通企业提供商机,同时严格监控投机炒作行为,保障终端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祝义材认为,政府可以与大型企业合作,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在经营上提供指导,在人才上给予扶助,打造令国人放心的绿色的“菜篮子”、“果盘子”和“米袋子”。

本报特派记者刘朴石小磊谷岳飞

连线南京

物价高涨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怎么尽政府所能让老百姓少花点冤枉钱,政府部门也动足了脑筋。记者昨日采访南京市物价局了解到,从昨天开始,南京的“价比三家”又增加了20多个品种,苹果、香蕉、生姜、大蒜、绿豆、薏米仁……这些价格变化快的品种,现在都可以通过南京市物价局的“价比三家”轻松地知道在哪里能淘到便宜货。

一斤薏米仁价差11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