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百分比的应用之统计图【教案】

第6讲:百分比的应用之统计图【教案】
第6讲:百分比的应用之统计图【教案】

第6讲:百分比的应用之统计图问题【教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百分比的应用,主要学习涉及到统计图的问题:

一:扇形统计图问题

扇形统计图是统计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类型,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各种量的关系。看下面的例题:例题1:如下图所示是对228名学生来校方式进行的调查:

问:(1)乘公共汽车来校的学生占来校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2)乘地铁来校的学生占来校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3)步行来校的学生占来校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4)骑自行车来校的学生占来校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解析:本题提供的是一个饼形统计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来校方式:乘公共汽车、骑自行车、乘地铁、步行,并且还给出了采用每种方式的人数分别为57人、56人、76人和39人。

要求采用每种方式的学生占来校学生人数的百分率,就是要求采用每种方式的学生人数在228名学生中所占的百分比。

解:

答:乘公共汽车、乘地铁、步行、骑自行车来校的学生占来校学生人数的百分率分别约是25%、33.3%、17.1%、24.6%。

练习1:在下图中“?”处填上适当的百分比。

练习1图练习2(1)图练习2(2)图

练习2:观察上面两图,求:

(1)遗传病总数占人类疾病总数的百分比;

(2)遗传病患者占全球人口的百分比;

练习3:右图是对某校部分学生的来校方式进行的调查,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乘地铁的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__________;

(2)若被调查的学生有160人,则不行的学生有________人;

(3)若被调查的学生有160人,则乘公交车和地铁的学生共有

_______人;

(4)若骑车的学生有60人,则被调查的学生共有________人;

练习4:如图所示是一所中学对学生来校方式进行的调查。已知乘公共汽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2%。

求:(1)该校一共有多少人?

(2)步行上学的有多少人?

(3)步行来校的学生人数占来校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4)在乘公共汽车来校的学生中,有25%住在浦东,求这

些学生共有多少人?

二:条形统计图

与扇形统计图类似,条形统计图也是常用到的一种统计方式,它能够一目了然地表现出各种数据之间的变化关系。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1:下图是某学校六年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图。如果该年级学生的总人数是308名,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出分数再81—85,86—90,91—95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解析:本题提供的是条形统计图,其中横轴表示的是分数,纵轴表示的是人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信息:

要求三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只需要用各个分数段的学生总数去除总人数即可。 解:分数在81—85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4.36%100308

112

≈? 分数在86—90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9.27%100308

86

≈? 分数在91—95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1.22%100308

68

≈? 答:分数在81—86、86—90、91—95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约为36.4%,27.9%,22.1%。 练习1:某学校对部分拓展课程进行人数统计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求:(1)茶艺队的学生占全体被调查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2)合唱队的学生占全体被调查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3)篮球队的学生占全体被调查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4)篮球队和羽毛球队的学生共占全体被调查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练习2:某校对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从阅读、运动、娱乐三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了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将表格补充完整,并写出求解过程。

练习3:甲乙丙丁四人参加班长竞选,得票最多者当选。他们的得票数如图所示,看图回答问题:

求:(1)当选者的得票率是多少?(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当选者的得票率比三位落选者的总得票率多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三:表格统计图

表格统计图也是数据统计中常用的一种统计方式,它通过列表格的形式,将各种数据一一呈现出来,方便直观。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1:下表是某班学生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表,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将表格补充完整并写出求解

练习1:下图是某班学生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请计算下列问题:(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60—79分;不及格:0—59分)

求:(1)这个班级学生共有多少人?

(2)良好的学生占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率是多少?

(3)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是多少人?

随堂训练

1、如图所示,某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中成绩优秀的有11人,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求该班的学生总人数是多少?

(1)跳高成绩为1.65米的学生有________人;

(2)跳高成绩超过1.65米的学生有______人,占被调查学生的百分率是________;

(3)跳高成绩最好的学生有_______人;

(4)这次参加跳高的学生共有______人;

求:(1)用电量最多月份的用电量占第三季度用电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2)第三季度用电总量占下半年用电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4、下图是某校六年级学生在一次智力竞赛中四个班获奖的情况: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六(1)班获奖人数占全年级的________%;

(2)图中六(2)班比六(4)班的获奖人数多______%;

5、如图所示是六(3)班学生星期日某个时段的活动情况:

求:(1)看电视的女生比看电视的男生多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2)看小说的学生是上网的学生的百分之几?

6、某校对学生每周看课外读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如下图所示:

求:(1)每周看2本课外读物的学生占全效学生的几分之几?

(2)每周看3本课外读物的学生有240名,那么全校共有多少名学生?

说课稿_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说课稿 华严小学李少红 一、说教材: 我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按比分配的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平均分”是这类问题的特例。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一份数的方法来解答;2、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3、利用比例知识解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现行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层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这种特征,能正确、灵活地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是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因此我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作为本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主要借助多媒体,采用“演示——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并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推进,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特别注意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欣赏引入,感受联系。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来自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等方面,以启发诱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与生活的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本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辅助教学。 二、教中孕法、学中得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

《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应该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看似新知,实际上是用比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只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继而形成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种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的理解。

2、通过解决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来解决。 教具准备:幻灯片电视 三、教学设想: 本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这一理念,对比新旧教材对该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的需求,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环节:热身练习,复习铺垫;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导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体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力求达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知步步为营。在每个环节中也只是预设了有层次性和目的性较强的问题,而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以问题为引路,在学习活动中活跃思维、畅所欲言,使所学的知识自然生成,使学生既对只是有较深的体验和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法泗桥头小学:王小珍)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拟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设定为: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学习难点设定为: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一定比分配的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不论是复习题还是练习题我都想方设法设计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数学素材,如复习题设计了金山小学男女生人数的比是8:7,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练习题也是以我校的师生人数为素材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课前调查,感受联系。(前置学习有问)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我通过网络资源搜寻到一组图片,这些图片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优秀说课 稿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

比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单元第四第54页例2《比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按比分配的问题。这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平均分”是这类问题的特例。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一份数的方法来解答;2、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3、利用比例知识解答。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比例,现行教材避开了比例方法。一般以第二种方法为主,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比例和比例尺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方法,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按比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探索并掌握其解决策略,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问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这种特征,能正确、灵活地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是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因此我将其列为教学重点。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作为本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主要借助多媒体,采用“演示——分析——讨论——总结”的方式,并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推进,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

《比的应用》说课稿

《按比例分配》说课稿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 题方法。 2、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1. 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2. 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 3. 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 5,梨树有多少棵? 4. 根据“糖和水的比是1∶9”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5. 揭示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一个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课件)出示教材例2图及相关文字。 师:谁知道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 师:1:1的稀释液是怎么配出的?(请看大屏。课件)演示稀释液的配制过程 师:在1:1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和水各占多少?(各占稀释液总体积的一半或二分之一) 引导学生理解浓缩液、稀释液,目的是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掌握按比分配的问题的结构特点,以便分散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原来学习的平均分其实就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 师:那么,阿姨要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一线教师纯手写)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分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乘除应用题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意义和性质做准备。比的 应用一课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 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思想,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

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1.只列式,不计算。 (1)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梨有多少箱?(2)男生人数是全班的,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 2.创设情境,进行填空。 (我演示把20g糖加入80g水中。)学生思考:(1)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的比 是():()(2)糖的质量是糖水的(3)水的重量糖水的,在完成成上述思考的基础上,引入今天的新课《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将复习引入题目丰富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这杯糖水重350g,其中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比是1:4,糖和水的质量各 是多少g? 1.阅读与理解。 我设置这样的问题:(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 (2)350g是什么?1︰4表示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先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再同桌讨论,最后学生汇报交流。 2.分析与解答。 我继续问学生:(1)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说一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两篇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两篇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例4~例6,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 1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米=()厘米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12:8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3米:15千米16厘米:90千米 二、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Xkb1.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实际距离也知道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10米 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能直接化简 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应用说课稿

《按比分配》说课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比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 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导入 1.课前调查,上课汇报。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某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以及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 例如:妈妈洗衣服时,30克洗涤剂要兑5千克水。(投影出示) 提问:从这个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洗涤剂与水的比是3∶500。 (2)把洗衣液的总量平均分成503份,洗涤剂占3份,水占500份。 2.揭示课题。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按比分配》。首先,是我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 一、说教材 《按比分配》是人教版6年级上册4单元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相关知识的应用。教材按问题解决的三个步骤编排,旨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尤其是养成审题和反思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

《比的应用》说课稿

《比的应用》说课稿 秦维红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技能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会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

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从而解决了课本例题的枯燥无味。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2、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

2020秋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 双下小学陈科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比例知识埋下伏笔。 2、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一个数量。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

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新知识。 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这个环节让学生说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数来分),进而引出课题——《比的应用》。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应用》,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科书创设蕴含着按一定比例交换的数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3.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比例的应用定为本次内容的重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定为本次内容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无制定了相应的教法学法: 1. 引导法,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已经趋向于成熟,多多利用引导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谈话法,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新课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直观法,通过课件的形式能更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内容,加深印象,更容易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设定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提出,用什么方式得到想要的物品?远古时代没有货币怎么办?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蕴含着一定比例关系教学的情境,揭示课题《比例的应用》。这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1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52页例2和例3——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之所以将例2和例3放在一节课,主要是为了形成知识的层次和渐进,以利于通过知识点的对比,让学生坚定对知识的感知结果。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二、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我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是比的应用,又是“平均分”的发展,明确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并能应用这一直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以及自学能力,促进能力的发展。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为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四、说重难点重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难点:让学生知道“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自学——比较——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操作实践,复习引入,指导自学,分析比较,实际应用等教学法。推广素质教育的主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说教材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说教学理念 借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利用比例尺可以把一些实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美学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课程理念。 (五)说教学具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把实际距离按一定得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的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得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应用》,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科书创设蕴含着按一定比例交换的数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 2.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3.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以上目标我把比例的应用定为本次内容的重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定为本次内容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无制定了相应的教法学法: 1. 引导法,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已经趋向于成熟,多多利用引导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谈话法,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新课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直观法,通过课件的形式能更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内容,加深印象,更容易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设定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提出,用什么方式得到想要的物品?远古时代没有货币怎么办?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蕴含着一定比例关系教学的情境,揭示课题《比例的应用》。这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 酒泉市东苑学校秦春玲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第一课时,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比例知识埋下伏笔。 2、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一个数量。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

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讨新知识。 本课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学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贴近学生的思维调动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这个环节让学生说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数来分),进而引出课题——《比的应用》。这样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含试卷)

《比例的应用》说课稿 小学数学十二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数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生点、难点 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等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有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 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 三、新课小结 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 四、练习提高 1、基础练习 2、判断说理不解答 由学生打手势表示,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增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 3、变成练习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讨论我们学过的归一、归总应用题分别是哪种比例的应用题。 七、效果预测 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