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论200609-200712

人民日报社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7年12月23日23:56 来源:人民网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了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指向明确、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必将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过去的5年,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战略部署。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粮食连续4年增产,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多年期盼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农业农村形势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心愿,是完全正确的。

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振奋人心,但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全党必须深刻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国人口众多,农产品消费需求大,农业劳动力数量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切实保持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基础脆弱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我们必须下大决心、下真功夫把农业的基础夯实做强,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要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强农惠农政策要向重点产区倾斜,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倾斜。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尽快改善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切实加大对公益性服务的支持力度,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多地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加快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差距。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适当集中。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妥善处置乡村债务,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

做好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力争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赵鸿帆)

开创多党合作事业光辉未来(社论)

――热烈祝贺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2007年12月22日04: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之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最近相继召开了各自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制定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通过各自新的章程(修正案)。这是团结、民主、务实、鼓劲的大会。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的圆满成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坚定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更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人民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昂扬奋进、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五年,也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是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共商国是、共建大业的五年。五年来,各民主党派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人才密集和智力密集的优势,大力开展智力支边、温暖工程等活动,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动员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不懈努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政治交接教育活动,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这项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道,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点,从不同方面为我国民主政治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这项制度坚持尊重多数与照顾少数的统一,坚持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有利于进一步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各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得到更充分的反映和实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多党合作这个鲜明特色,充分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独特优势。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巩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发展我国各政党之间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关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任务新要求,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希望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各自代表大会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聚着中国人民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紧密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动员和支持广大成员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深入开展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全面加强参政党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来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薪火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来传承。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中共十七大指引的方向,同心同德,开拓奋进,共同创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光辉未来,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苏楠)

人民日报社论: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

2007年12月06日02: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七大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对于全党统一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全党全国上下一心,团结奋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宏观调控成效继续显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少,但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老问题与值得注意的新情况交织并存,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很突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及时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并举办北京奥运会。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这个总体要求,就要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在好字优先、科学发展上狠下功夫。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和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切实加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的调控,保障重要商品的有效供给,避免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实施有保有压的产业政策,不断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明年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工程实践机会,全面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现优势领域的战略突破;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明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加大力度、迎难而上,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务求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抓住有利时机,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攻坚克难,从解决当前矛盾入手,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政府机构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引

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区别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逐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和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明年我国大事喜事多,保持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祥和的良好局面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胸怀大局,统筹兼顾,密切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苏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07年10月23日05: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胡锦涛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兴旺发达,朝气蓬勃,富有活力。选举结果体现了全党的意志,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我们党有了能够担当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的坚强团结的领导集体,必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党内外、国内外郑重宣示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履行好党的执政使命,必须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集体。党的十七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必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为了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一批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同志,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党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和高风亮节,全党同志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坚定成熟、团结和谐、永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党一定能够更好地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同心同德,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奋勇前进(社论)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2007年10月22日06: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肩负的崇高使命,胜利闭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上了新的征程。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大会高度评价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

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各方共识、反映人民心声,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大会高度评价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5年的伟大实践,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5年的辉煌成就,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篇章。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对我们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大会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就一定能够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七大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今后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要站

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前,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要深刻领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部署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同心同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灿烂辉煌,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蓝图激荡人心。幸福的明天,属于人民;美好的未来,要靠奋斗。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姚晓晨)

海外版望海楼:和谐世界理念将造福世界

吴建民2007年10月19日07: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1月25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有一场讨论会,其题目是:“中国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我曾参加过众多的国际研讨会,这样题目的研讨会,还是第一次看到。在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没有人问过中国人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因为当时的世界,是几个大国的世界,当时的中国,是被大国宰割的对象,建立什么样的世界,不需要征求中国的意见。而今天则不然,世界变了,中国变了,世界想要知道中国的意见,也需要知道中国的意见。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郑重地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对这一理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是中国外交理论上的创新,也是对“中国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回答。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首先是因为时代的变化。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谈不上和谐世界。只有在今天,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与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的情况下,才有建设和谐世界的可能。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也是中国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延伸。今天的中国,举国上下正在全力以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是希望中国好;我们在国际上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是希望世界好。和谐世界的理念,正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响应。

和谐世界,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指导中国外交的方针。几年来,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外交的成就是显著的。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已经不合时宜了,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战争爆发前,不少国家曾经私下劝美国人不要打:“发动战争容易,结束战争难。”这不幸被言中。伊拉克战争解决了什么问题?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这场战争给美国制造了一大堆难题,这些难题将长期困扰美国。

世界关注的朝核六方会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六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国人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尽了自己的责任,也得到了其他五方的响应。六方会谈所取得的进展表明,通过谈判来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和谐世界,作为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理念,提出来的时间还不长。然而,中国外交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所取得的众多成果表明,这个理论创新是很有生命力的,它会推动中国外交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造福于中国,也造福于世界。

(作者为外交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李灿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社论)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2007年10月15日04: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掀开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新的前景。

党的十七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29年来,我们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转变,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的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的5年,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至关重要,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至关重要。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打开新的局面、夺取新的胜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肩负着人民的期望,人民寄希望于我们党。我们深信,来自各条战线的2200多名代表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党的十七大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以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载入党的光辉史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2007年09月30日16: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社论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

2007年9月29日晚,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灯光璀璨,夜色醉人。龙邦摄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专电

人民日报10月1日将发表社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争创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我们的祖国迎来了第五十八个华诞。

五十八年波澜壮阔的奋斗,五十八年沧海桑田的巨变。我们伟大的祖国,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以成功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在世界的东方展现出绚丽夺目的风采。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勤劳智慧的民族品格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以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伟大祖国的光辉历程和崭新风貌充分表明,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而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要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要坚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全面规划,作出战略部署,继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充满信心,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加充满信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加强团结、齐心协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辉煌的成就鼓舞人心,崇高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民日报社论: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

2007年08月30日02: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十七大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大型专题:迎十七大网上成就展览馆

·大型专题: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喜迎党的十七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将向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将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团结奋斗。大会将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党的十七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开好党的十七大,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更好地规划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好党的十七大,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定

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全面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两个多月来,全党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更加统一,认识更加清醒,作风更加务实,行动更加自觉,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开好党的十七大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迎接党的十七大,最重要就是要努力做好工作,创造优异成绩。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勤奋工作,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

满怀豪情迎盛会,共创伟业开新篇。我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我们正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开好党的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2007年08月08日02: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道路阔步前进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8月的草原,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迎接党的十七大的日子里,各族人民迎来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们向内蒙古各族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内蒙古部队指战员、武警内蒙古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内蒙古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生活在这里的内蒙古各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为缔造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自1947年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谱写了内蒙古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放眼今日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益完善,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700多亿元,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196倍,草原上千百年来由锄头和牧羊鞭主导经济增长的历史,正在由现代农牧业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所取代;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多数群众摆脱了贫困开始迈入小康;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正信心百倍地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内蒙古自治区60年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结果,是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创造性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手足情深、鼎力相助的结果。60年来内蒙古的历史性巨变充分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内蒙古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我们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倍加珍惜荣誉,倍加奋发进取,确保内蒙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作出的历史选择,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真正

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内蒙古自治区6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完全符合内蒙古的实际,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抓紧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和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内蒙古各族人民利益、巩固民族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凝聚发展力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做大做强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切实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造福全国人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教育、医疗、扶贫、就业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真正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团结,是把内蒙古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曾被誉为模范自治区。今后要继续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切实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努力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来,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时代展现了新的风貌。衷心祝愿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祖国的北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更加繁荣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民日报社论: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

2007年08月01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建军80周年。我们向全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预备役军人和广大民兵,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转业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和烈军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的各位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

80年前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情深。80年来,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戍边御敌还是抗洪救灾,无论是练兵习武还是参加建设,人民解放军都以自己的赤胆忠诚和英勇无畏,建立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的历史功勋。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历经80年的艰苦奋斗,人民解放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民军队建设道路,创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军治军原则和战略战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历经80年的不懈实践,人民解放军培育和形成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历经80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党在指导军事实践、领导军队建设中形成了三大军事理论成果,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结晶,是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指南。

人民的军队,英雄辈出,群星璀璨;革命的武装,士气振奋,斗志昂扬。80年来,人民解放军涌现出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在各项工作中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在为人民服务中无私无畏、甘于奉献,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用自己的智慧力量乃至热血和生命,造就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增添了中华民族的荣光。出席这次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的代表,就是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弘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投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先进典型。

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同样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民解放军肩负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人民解放军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军,教育广大官兵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确保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要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坚持科技强军和军事理论创新,不断提高战斗力。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配合军队搞好兵役制度改革、军人转业退伍安置改革、后勤保障社会化以及各项优抚工作,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军民融合。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一定能为捍卫党和人民利益、保卫和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新的功勋、夺取新的胜利!

(责任编辑:闫妍)

伟大的构想成功的实践(社论)

——祝贺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

2007年07月01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是2007年7月1日。10年前的今天,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中,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胜利。

香港回归10年,是“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的10年,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10年,也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10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沉着应对、妥善处理了香港回归前后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复杂问题,确保了香港平稳过渡,实现了香港顺利交接,为在香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在香港的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0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全力支持香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变化、非典疫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保持了香港繁荣稳定。今天的香港,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民主进步,民众安居乐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的。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一主权下,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没有改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外来投资者在香港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一直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短短10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2006世界电信展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充分显示了国际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发展进步的认同和信心。

回归祖国后的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一方面,香港继续作为内地联系国际市场的桥梁和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窗口,为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香港以内地广阔的腹地为依托,从内地的快速发展中获取了更多发展机遇和不竭发展动力。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与内地有关省市先后建立了粤港、沪港、京港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两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更标志着两地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仅以两地贸易额为例,从1997年的1.1万亿港元增加到去年的2.3万亿港元,短短10年间翻了一番。香港同胞与内地人民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内地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展。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正面临着实现更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毫不动摇地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毫不动摇地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巩固和发展香港政通人和、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是中央政府和祖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香港同胞的共同利益。现在,求发展、求稳

定、求和谐已越来越成为香港社会的共识。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和衷共济,发挥各阶层之智慧,凝聚全社会之力量,一定能够开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齐贺)

以党的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七大(社论)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六周年

2007年07月01日08: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6周年纪念日,我们向全国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表示节日的祝贺。

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总是首先动员和组织党自身的力量,进而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夺取胜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环境,我们党明确提出并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党的建设上创造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伟大成就。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党,伟大的党才能担当起伟大的使命。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归根到底看我们的党建设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党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加强。今天我们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坚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活力不断发挥。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反对奢侈浪费,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党的各级组织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党的传统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发扬,党的形象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展示,党的事业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奋斗。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出色业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2007-07-01) (责任编辑:齐贺)

人民日报社论强调: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007年06月30日22:48 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7月1日将发表题为《以党的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七大――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六周年》的社论。社论强调,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论指出,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社论说,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环境,我们党明确提出并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党的建设上创造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伟大成就。

社论指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论指出,党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加强。今天我们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坚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活力不断发挥。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反对奢侈浪费,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社论强调,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党的各级组织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社论指出,党的传统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发扬,党的形象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展示,党的事业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奋斗。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出色业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社论:以党的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十七大

2007年06月30日21:54 来源:人民网

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社论强调: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专电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社论,题为《以党的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七大━━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六周年》,全文如下: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六周年纪念日,我们向全国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表示节日的祝贺。

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总是首先动员和组织党自身的力量,进而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夺取胜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环境,我们党明确提出并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党的建设上创造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伟大成就。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党,伟大的党才能担当起伟大的使命。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归根到底看我们的党建设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党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加强。今天我们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坚持推动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活力不断发挥。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反对奢侈浪费,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党的各级组织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党的传统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发扬,党的形象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展示,党的事业要靠每个共产党员奋斗。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出色业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社论祝贺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

2007年06月30日20:38 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7月1日将发表社论强调,香港回归10周年,是“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的10年,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10年,也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10年。

这篇题为《伟大的构想成功的实践——祝贺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社论指出,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沉着应对、妥善处理了香港回归前后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复杂问题,确保了香港平稳过渡,实现了香港顺利交接,为在香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在香港的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社论说,10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全力支持香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不利变化、非典疫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保持了香港繁荣稳定。

社论指出,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的。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一主权下,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没有改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外来投资者在香港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

社论认为,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一方面,香港继续作为内地联系国际市场的桥梁和引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窗口,为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香港以内地广阔的腹地为依托,从内地的快速发展中获取了更多发展机遇和不竭发展动力。

社论指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正面临着实现更大发展的难得机遇。现在,求发展,求稳定、求和谐已越来越成为香港社会的共识。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和衷共济,发挥各阶层之智慧,凝聚全社会之力量,一定能够开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社论: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

2007年05月01日01:49

今天,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共建和谐社会的热情,以共享发展成果的自豪,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劳动的伟大和神圣,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与时俱进的。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劳动的观念不断更新,劳动的方式不断改变,劳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劳动的价值不断升华,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在我们国家,不论

哪种劳动、不论哪种岗位,劳动都是值得尊重的,劳动者都是值得赞美的。

中国工人阶级是伟大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创造,推进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实践证明,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中坚力量,是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定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使这一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离开和谐社会的共建,发展成果的共享就失去了根基和源泉;离开发展成果的共享,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失去了动力和意义。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就能不断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国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我国工人阶级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同时对我国工人阶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都应当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发展先进性,努力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都应当踊跃参与职工文化、工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唱响积极进取、拼搏奉献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引领全社会;都应当积极参与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促进完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各项制度,维护好自身权益,展现主力军和主人翁的时代风采。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的重要职责是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各级工会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当代中国工运的主题,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正确方向,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个工作主线,健全完善工会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权益,更好地团结和组织广大职工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给我们收获的喜悦,催我们奋进的步伐。让我们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装扮祖国山河的秀美壮丽,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2007-05-01 第01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邓志慧)

人民日报: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热烈祝贺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2007年03月17日13:14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北京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大会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改革发展进程步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自始至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和谐、奋进的大会。近3000名代表牢记使命,认真履职,不负重托。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一年里,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会议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决定了今后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认真贯彻会议批准的各项报告,我国的各项事业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

会议认为,在过去一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认真履行职责,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对外交往开创新局面,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这次会议还取得的两项重要成果,是顺利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企业所得税法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律,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制度。全体代表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以国家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认真审议这两部法律草案,认真提出修

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认为,这两部法律集中了全体代表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产物,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两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意义重大而深远。

人大代表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会议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有关事项作出了决定。地方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也在陆续展开。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做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把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努力为人民服务、受到群众信赖的优秀分子选举为人大代表,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今年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必须稳定、完善、落实各项政策,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必须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必须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推向前进,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以饱满的热情、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 2007-03-17 第04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闫妍)

人民日报社论:建真言献良策谱新篇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2007年03月16日08:24

春风和畅,大地生辉。在万众瞩目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胜利闭幕了。

会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就促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达成了深入、广泛的共识。会议期间,全体委员认真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审议和通过了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各项决议和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列席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讨论了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委员们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有见地、有针对性、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展现了政协委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生机与活力。

委员们高度评价200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一致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我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是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2007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今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今后党和国家工作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在这一年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也是人民政协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一年。人民政协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

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扬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创造新的业绩,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要注意选择社会普遍关注、党和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组织委员视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协商讨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建真言、谋良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政协的工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伟大祖国前程似锦,壮丽伟业生机勃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大力弘扬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团结和谐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民日报》( 2007-03-16 第01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李楠)

人民日报社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热烈祝贺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2007年03月05日08:18

春光明媚,春色宜人。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春天的盛会,人民的盛会。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庄严使命,牢记人民重托,齐集北京,依法履职,共商国是。我们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动员全党全国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会议有两项众所关注的议程,是审议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都是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制定这两部法律,不仅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任务,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深信经过全体代表的认真审议,制定出的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一定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意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会议还将审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办法草案等议案。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安定和谐,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励着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立法工作又有新进展,相继完成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立法项目,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社会普遍关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等形式开展跟踪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监督工作更具实效;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代表建议,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在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方面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做法;对外交往开创新局面,在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创造新的业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 2007-03-05 第01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李楠)

人民日报社论:努力把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2007年01月24日08:12

2007年,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新年钟声敲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研究部署金融工作,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对于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金融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也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五年来,我国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金融各项功能进一步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开放的地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为金融业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总起来说,这五年我国金融工作成绩十分显著,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事实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形势稍好,尤须兢慎。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金融领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例如金融体系不完善,银行、证券、保险业发展不协调,城乡、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金融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金融风险隐患还比较多。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正面临新的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外部金融动荡对我国金融业冲击的可能性加大。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大。金融关系百姓的“钱袋子”,涉及企业的生存发展,社会各方面对金融的期望越来越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有这一切,都对金融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换言之,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企业和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切实增强金融创新能力,有效运用金融手段引导资源配置,搞好宏观调控,服务社会民生;要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有效应对金融业在更加开放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也必须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总之,新的形势要求金融业抓住机遇,提高发展水平,实现发展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在自身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全面提高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要继续推进银行业改革发展,完善多层次、多元化银行业体系;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显著增强金融为“三农”服务功能;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要完善金融调控机制,有效发挥金融调控作用;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要推进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金融法治。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提高对金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金融业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做好金融工作,我们要正视困难,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多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拥有一支素质不断提高的金融队伍,社会各方面对做好金融工作的共识不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中央对金融改革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金融工作方针政策。这些都为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奠定了基础。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需要拼搏。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再接再厉,就一定能够把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的阶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 2007-01-24 第01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李楠)

人民日报社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07年01月23日08:11

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局,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决定》是指导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人口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标志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使我国完成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变了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有效控制的两大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转折。全国共少生4亿多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功不可没,贡献巨大。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始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

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贯彻落实《决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从控制数量解决生存发展,到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变阶段,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由单纯控制数量为主,向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工作方式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治理转变。我们要着重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五项任务,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

贯彻落实《决定》,必须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构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环境,建立稳定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 2007-01-23 第02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李楠)

人民日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06年12月24日07:59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了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提出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必将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明显加强,农村更加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脆弱、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改变,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并没有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使各地新农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到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上来。

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必须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紧紧围绕支持现代农业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强薄弱环节,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不足,淡水匮乏,生态脆弱,开辟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发挥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健全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要适应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快发展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抓住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农村流通体制、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的传统和重要原则。全党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党的“三农”政策落到实处。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更扎实的努力,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新的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责任编辑:陈城)

人民日报社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