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致功能材料在新型电工执行机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磁致功能材料在新型电工执行机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磁致功能材料在新型电工执行机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段玉兵李庆民吴明雷娄杰吕婷婷/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磁致功能材料在新型电工执行机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利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和形状记忆合金等新型功能材料制成的电工执行机构,具有响应速度-决.机电转换效率高和易于控制等优良特性。针对超磁致伸缩材料和磁性形状记-亿合金,本文详细介绍并比较了两种功能材料的重要特性及其应用范围;对新型电工执行机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指出材料磁滞非线性的动态建模.致动器物理结构和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是新型电工执行机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中还展望了高性能电工执行机构在高压电力系统的潜在应用价值。

新材料、信息和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三大基础支柱,是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新材料领域中,功能材料处于技术进步的核心。功能材料是以物理性能为主的工程材料的统称,即指在电、磁、声、光、热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质,或在其作用下表现出特殊功能的材料。随着各种高性能功能材料的涌现,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以电、磁性能为特征的新型功能材料的应用对电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目前新型高性能电工材料主

要包括超导体材料、碱性液体材料、电(磁)流变液、压电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以及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等【11。

电工执行器,又称电工执行机构或致动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执行机构,遍及于诸多技术领域的宏观或微观层面。由于功率密度低、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等原因,采用传统技术制造的执行器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由此,利用压电陶瓷、超磁致伸缩材料、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等新型功能材料研制新一代位置控制执行器,

嘭艺量t4j

2007年第26卷第11期

万方数据

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压电陶瓷(PZT)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多晶体,具有机电耦合系数高、价格便宜、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电子、雷达、微位移控制和航天技术等领域【21,但因电致伸缩系数较小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超磁致伸缩材料和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上。

新型电工执行机构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微机械、微驱动及其控制领域,而在高压电力系统的应用有待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但目前已经凸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总结了基于新型功能材料的电工执行机构当前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材料特性、结构优化设计、仿真建模等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为探索新型执行机构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提供参考。

超磁致伸缩材料在电工执行机构中的应用

铁磁性材料在磁场中沿磁化方向会发生微量的伸缩,称为磁致伸缩效应。传统磁致伸缩材料的伸缩系数很小,其磁致伸缩效应一般难以利用。1972年,Clark首先发现TbFe和DyFe等二元稀土铁合金在室温和低磁场下具有很大的磁致伸缩系数,可达(800~1600×10“),这种材料被称为超磁致伸缩材料(GiantMagnetostrictiveMaterials,GMM),其代表性材料为Terfenol—D。

1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物理效应与工作特性超磁致伸缩材料表现出诸多物理效应,这是研制各种特性器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1)磁致伸缩效应(焦耳效应)材料在磁化状态改变时,自身尺寸会发生相应变化。

(2)磁致伸缩逆效应(Villari效应)对铁磁体材料施加压力或张力(拉力),材料在长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内部的磁化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

(3)威德曼效应在被磁化的铁磁体棒材中通电流时,棒材沿轴向会发生扭曲。

(4)威德曼效应的逆效应将铁磁体棒材绕轴扭转,并沿棒材的轴向施加交变磁场时,沿棒材的圆周方向也会产生交变磁场。

(5)△E效应由于磁化状态的改变,引起磁致伸缩材料自身的杨氏模量发生变化。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工作特性主要表现在:①室温磁致伸缩值大,比电致伸缩压电陶瓷高数倍。②居里温度高,适用于高温环境。③输出应力大,在外加预应力条件下,磁致伸缩还存在跳跃效应。④超磁致伸缩材料可承受高达200MPa的压力,适用于高压力执行器、大功率声学换能器等。⑤能量转换效率高,机电耦合系数可达0.8。⑥驱动电压只需几伏,远低于压电陶瓷的几千伏甚至几万伏。⑦响应速度快,磁致伸缩应变仅需几微秒,因此执行机构仅受磁场线圈激励速度限制,适合于作快速执行器。⑥频率特性好,频带宽。

缘于上述特性,超磁致伸缩材料在声纳、微位移驱动、减振与防振系统、智能机翼、机器人、燃油喷射技术、阀门、泵、波动采油等高科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数学模型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优良性能使其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材料性能、致动器性能及其控制实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其中,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动态模型研究,是实现其结构设计和优化控制的基础。

2.1超磁致伸缩材料的非线性模型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输入电流与输出位移、应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磁滞非线性现象,主要由超磁致伸缩材料内在的磁滞非线性引起,如图1所示。因此,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建模研究,一般从磁致伸缩材料的力学规律、磁化和磁致伸缩机理出发,基于材料的机理模型来建立致动器的磁滞非线性模型。

图1超磁致伸缩材料的A—H磁滞曲线

利用超磁致伸缩特性开展材料应用研究,需要知道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伸缩量值和激励磁场的对应

wwW.eage.COWl.crl

万方数据

关系,这就需要建立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数值模型。M.Besbes在1996年提出了一个超磁致伸缩特性的有限元计算模型【31,该模型采用强耦合法处理磁一机耦合问题,比弱耦合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但此模型把弹性模量视为常数,没有考虑其随磁场的变化。文献[4】中建立了一个考虑弹性模量随磁场变化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应用于磁致伸缩特性计算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模型的精度不高。文献【5]中考虑了在压应力作用下磁畴的择优分布,采用磁畴转动模型,建立了在压应力作用下材料的磁致伸缩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可描述压应力作用下较低磁场强度时的磁致伸缩过程。

Jiles—Atherton模型是基于铁磁材料的畴壁理论建立的磁化强度磁滞模型【6】,不仅能分析由应力引起的磁机械效果,而且能分析磁化强度和磁致伸缩的耦合作用。Sablik在此模型基础上,应用最小自由能原理建立了铁磁多晶体材料各向异性伸缩的一般表达式【",不过,此表达式过于复杂且其中的待定参数过多,并不适于工程应用。Dapina建立了压应力作用下磁致伸缩的计算模型【81,研究了磁致伸缩与磁化强度的关系。Calkins应用上述模型分析了交流磁场下的磁致伸缩【9】。

2.2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数学模型

常用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模型包括有限元磁一机耦合模型【2'10】、二端口网络模型【¨】和磁滞模型等。致动器的动态模型应能正确反应致动器的输入电流与输出应变、位移和输出力之间的关系,但由于磁滞非线性的影响,必须研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模型。目前能描述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模型主要有三种: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的物理磁滞模型、基于Preisach算子的唯象模型和自由能磁滞模型。

Calkins建立的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和二次畴转模型组合的致动器磁滞模型,是含有六个物理参数的低阶普通微分方程,参数的物理意义清晰,易于识别,便于在应用中实现。尽管利用此组合模型可确定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应变,但因未考虑致动器系统的机械动态性能,该模型仅在交流准静态频率时能较好地模拟实验曲线。文献[12】依据压磁方程和致动器结构动力学原理,建立了致动器的位移、应变模型,并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二次畴转模型和位移应变模型,建立了致动器磁滞非线性组合动态模型。此组合模型物理图象清晰,可以确定致动器的外加磁场一磁畴运动一磁致伸缩一输出应变及位移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能够应用于实际致动器分析与设计中。

基于Preisach算子的磁滞模型是利用各种多值函数算子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验所得到的各种数据来构建致动器的磁滞模型。其优点是磁滞非线性预测能力强,通用性好,适用于压电陶瓷、超磁致伸缩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智能驱动器的磁致非线性模型,但它引入了大量与系统无关的参数,需要复杂算式和识别大量非物理参数,只能反映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外特性,不能描述系统的内在物理机制。

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在模拟次磁滞回环时存在着缺陷,Preisach磁滞模型需要识别大量与系统无关的参数,鉴于此,Smith于2003年发展了一种自由能磁滞模型【14】,该模型运用Helmholtz—Gibbs自由能关系和统计学理论,改进了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和Preisach磁滞模型的不足。建立磁滞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分析和预测致动器的动态特性,并应用于实时控制系统中。文献[15]针对自由能磁滞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提出几种不同的数值算法进行比较,使自由能磁致模型用于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实时控制系统成为可能。

上述致动器模型皆以驱动电流即磁场强度作为控制量,建立输入电流和输出应变、位移之间的关系,但因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滞回特性,使得致动器的控制精度一般较差。有学者提出用磁极化强度作为控制量可有效减弱超磁致伸缩材料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对控制精度的影响。由于磁极化强度较难测量,考虑到铁磁材料中的磁感应强度和磁极化强度十分接近,因此可采用磁感应强度作为控制量【16】,即建立磁感应强度与致动器输出位移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磁感应强度的控制方法可有效消除滞回和非线性,控制精度高且重复性好。

有关磁滞非线性机理及建模的研究,是当今的难点和热点领域,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模型能获得十分满意的结果。因此,需要研究更加正确合理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数学模型,以进一步减小模型误差,提高致动器输出位移的控制精度。

3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优化设计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优化设计有其特殊性,涉及机、电、磁等多方面因素,必须根据超磁致伸缩

嘭主与阐2007主g第26糊911期万方数据

致动器的结构和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对设计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建立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准则。

超磁致伸缩材料抗拉强度低,一般需工作在受压条件下,适当大小的预压应力还可增大它的磁致伸缩量,提高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能量转换效率。施加预压应力可以采用预压弹簧,结构简单但不能调节预压应力的大小;也可采用弹簧加螺母的方案,可方便调节预压应力的大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工作时,驱动线圈的发热以及磁致伸缩棒的涡流与磁滞损耗均可导致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升高;而工作温度对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伸缩特性有很大影响,造成热膨胀系数较大,因此必须采取设计措施来消除或抑制温升效应。控制工作温度的措施主要有相变温控、强制恒温水冷温控、水冷与相变组合温控等方法【17】,但增加致动器控温装置必然会增加致动器结构的复杂性,使其体积增大。

超磁致伸缩棒在正反向磁场作用下都是伸长的,因此,施加交变磁场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输出的机械位移频率是激励电流频率的两倍,称为倍频特性。倍频特性将对位移控制产生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必须给致动器施加适当的偏置磁场。产生偏置磁场的方案有两种:采用直流线圈或永磁体。通过调节直流线圈的电流可改变偏置磁场的大小,易于实现;利用永磁体产生的偏置磁场不可调节,且受超磁致伸缩棒棒长的限制,只能用于小尺寸场合。

激励线圈提供超磁致伸缩棒所需的磁场,是电能一磁能的转换载体,线圈的几何尺寸影响到磁场强度以及电一磁转换效率,合理设计线圈的结构参数,优化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路【18],可改善致动器的动态性能。

需要进一步研究降低致动器温控系统复杂性的方法,提高致动器的输出位移控制精度。再者,还需加强材料本身物理特性的研究,获得更加详细的材料特性参数,实现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提高。

磁控记忆合金在电工执行机构中的应用

单晶时发现了近0.2%的可回复磁感生应变【19】,此应变值已接近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Ni—Mn—Ga合金是最早发现的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目前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最大应变已达9.4%t201,已能实现初步应用。

传统的形状记忆合金受温度场驱动,虽然具有较大的恢复应变和恢复力,但响应频率很低,只有1Hz左右,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与形状记忆合金相比,压电陶瓷和超磁致伸缩材料具有很高的响应频率(1000Hz左右),但形变量较小,压电陶瓷的电致变形率为0.3prn/mm,超磁致伸缩材料磁致变形率为1.6pm/mm;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率达100“m/mm,最大响应频率可达5000Hz。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兼具变形率大和响应频率高两大特点,且能量密度可达90kJ/m3(压电陶瓷和超磁致伸缩材料分别为2kJ/m3和27kJ/m3),因此,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1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原理及磁控特性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功能源自于材料的磁性形状记忆效应。磁性形状记忆效应可用磁的各向异性来解释。图2为Ni—Mn—Ga合金的磁性形状记忆效应示意图。孪晶的短轴(图中的c轴)是易极化方向,在无外磁场时沿元件的长轴取向,如图2a所示。在外磁场作用下,另外的孪晶变异体出现并逐渐增长,如图2b所示,孪晶变异体的边界被外磁场移动。当磁场强度大到一定程度,磁晶各向异性能足够大时,晶胞的易磁化轴(c轴)转向外磁场方向,如图2c所示。在外磁场作用下,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长度变化比为a/c,即晶胞的长短轴之比[211。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agneticShapeMemory

Alloy,MSMA),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新型合

金材料,不仅具有热弹性形状记忆效应,还具有磁

控形状记忆效应。1996年,Ullakko等人研究Ni2MnGa图2磁场作用下MsMA晶体变形原理

9万方数据

实际应用前必须对形状记忆合金的磁控特性进行研究。图3为芬兰AdaptaMat公司制造的Ni—Mn—Ga合金磁场诱发应变与外磁场之间的关系曲线。由图可见,外加磁场增加时,应变也随之增大;当磁场达到1.0T时,最大应变可达9.5%左右;当外磁场回复到零时,应变基本保持不变。实际当中,材料形状的可逆性即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功能非常重要,通常由弹簧向材料施加一定的预压力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图4为不同预应力下应变与磁场的关系曲线。在不同预应力下,应变量随磁场增加而增大。当磁场达到800kA/m时,应变最大;当磁场逐渐回复到零时,应变量也同时形成一个明显的滞回环线。

磁感应强度/T

图3Ni—Mn—Ga合金磁场诱发应变与磁场的关系

图4不同预应力下应变与磁场的关系

Ni—Mn—Ga合金的变形率可分为静态变形率和动态变形率【22】。静态变形率是指合金从未变形状态到加上磁场后产生稳定变形之间的区域;动态变形率是指合金从加上磁场产生稳定变形,到失去磁场后由弹簧使其恢复形变之间的区域。合金的静态变形率随预压力的增大而减小,而动态变形率是负载的函数,并不随预压力的增大而减小,而是在某一段区间内为最大值。由图4可看到,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控记忆合金的形变也会出现倍频现象,可增设直流偏置磁场来消除。

2温度对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性能的影晌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只有在低温相(马氏体相)时才能表现出磁性形状记忆效应,若温度升高,磁性形状记忆合金转变为高温相(奥氏体相)时,其磁性形状记忆效应将会消失。目前研制的Ni—Mn—Ga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偏低。当Ni—Mn—Ga单晶合金降温时,奥氏体相转化为马氏体相的温度为27℃;在升温过程中,马氏体相转化为奥氏体相的温度为37℃【231。磁性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过低限制了其工程应用范围,很有必要在提高Ni—Mn—Ga合金相变温度方面开展研究,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要获得较大的磁感生应变,必须保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工作在马氏体相变温度以下。在0.5T和15N的恒磁场、恒预压力作用下,随着温度上升,Ni—Mn—Ga合金的变形率增大,但并非呈线性增长,温度在23~31℃之间时增长速度很快,而在此温度区间外合金的变形很小。在温度接近向奥氏体转变的相变温度时,Ni—Mn—Ga合金的形变率最大【22],因此,其工作温度最好能够设计在相变温度附近。3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数学模型

磁控记忆合金的工程应用,需要预知不同磁场作用下的应变量值。应变数据可由实验来获得,例如,文献【24]通过实验研究了Ni—Mn—Ga合金样品静态时磁场与形变的关系,实测了交变磁场下温度、压力、磁场与样品形变的动态特性曲线,并将实验数据应用到差动式执行器的设计中。完全依靠实验获得设计数据既不经济也不太实际,因此,通过物理建模和数值仿真来研究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动态特性,可为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器件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主要有3种描述磁场与应变之间函数关系的模型:James数值微磁模型、0’Handley解析热力学模型和Likhachev热力学模型。

(1)James的数值微磁模型【25】James数值模型是由Terfenol—D的磁致伸缩理论演化而来的,该

-g:与羽2007年第26卷第11期万方数据

模型认为合金的应变和磁化强度均为孪晶界发生迁移的位置函数:£@),M@),并由此建立起E—H之间的函数关系。

(2)0’Handley热力学解析模型【26,27】O’Handley热力学解析模型首先给出马氏体两个孪晶变体的自由能

g。=一/。oMH+K1cos20f+仃。。t5+1/2Ce2…

【lJ式中,“。MF表示Zeeman能;K,COS20,表示各向异性能;仃。g表示外应力能;1/2CE2表示内部弹性能密度。把磁感生应变用体积分数来表示,可推出g(H)=E。6,(H)的关系式。

(3)Likhachev热力学模型[28】Likhachev热力学模型由Maxwell方程导出,是适用于三维空间的更普遍的解析方法,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该模型认为合金在磁场中所受的应力和磁化强度是应变和磁场的函数:仃=口(5,h),m=m(6,h)。

根据Maxwell方程

da

—ah盯(E,^)=一万m(6,五)(2)经过推导可得磁场诱发应变的表达式

a_

£””(h)=(dcro/d£)。二:I—iJm(5,h)dhj。:。

L—o

-J(3)由于磁性形状记忆效应在近十年来才开始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对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磁感生应变和形状记忆效应上,且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针对其相变机制及数学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拓展。

4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现状

Ni—Mn—Ga作为一种新的智能材料,是一种变形率大、易于控制、响应频率高和功率密度大的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针对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芬兰AdaptaMat公司是最早研究和制造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及电工致动器的公司,其生产的A5—2型驱动器,可实现最大位移3mm,最大工作频率300Hz。国内学者采用AdaptaMat公司生产的Ni—Mn—Ga合金研制成功了蠕动型直线电机样机【291和新型MSMA差动式驱动器【24】。蠕动性直线电机利用

仿生学蠕动原理,将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小步距的位移连续累加形成直线电机所需的大行程。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元件的尺寸为5mm×5mm×20mm,施加0.6T磁场时实测变形率为4%。此直线电机的最大单步步长为10mm,当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单步步长基本不变,改变激磁频率可以加快移动速度。对于新型MSMA差动式驱动器,若施加1.2A的励磁电流,励磁电流频率100Hz时的输出位移最大值为0.28mm。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索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结束语

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微位移致动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机电耦合系数大和易于精确控制等优点,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应用于振动控制、微定位、振动器、传感器、阀门控制、机械传动机构及声纳系统等。与超磁致伸缩材料相比,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同样可应用于上述各个技术领域。因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大的变形率,由其制成的致动器不再需要专门的位移放大机构,可取代传统致动器的整个机械部分。更为重要的是,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优越特性在电力系统中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如利用合金响应速度快及无疲劳的特点可制成开关电器的智能化操作机构,也可利用其伸缩量与电流的关系设计智能型继电器等。

目前针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研究,无论是在材料本身特性方面,还是在致动器数学建模及其结构优化设计方面,都比磁性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要深入得多。不过,这些成果也为深入研究磁性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提供了重要借鉴,如基于磁滞非线性动态建模的优化设计方法,致动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建立等。

针对新型电工执行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材料的本身特性以及如何建立更加准确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上。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新型电工执行机构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回

www.eage.COITD.cn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杨庆新,闫荣格,陈海燕,等.新型高性能电工材料应用特性建模技术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6,2l(6):l一6.

[2】李晓娟,李全禄,谢妙霞,等.压电陶瓷材料的发展及其新应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6,22(1):8—13.

[3]BesbesM,RenZ,Razek.Afiniteelementanalysisofmagneto—mehanicalcoupledphenomenainmagnetostrictivematerials[J].IEEETrans.Magn.1996,32(3):1058—1061.

[4】杨庆新,阎荣格,等.超磁致伸缩器件的数值计算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1999,14(4):17—20.

[5】王博文,李淑英,阎荣格,等.巨磁滞伸缩材料Terfenol—D的磁致伸缩计算【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30(1):5—8.[6]JilesDC,ThoelkeJB,DevineMK.Numericaldeterminationofhysteresisparametersforthemodelingofmagneticpropertiesusingthetheoryofferromagnetichysteresis[J].IEEETransMagn,1992,28(1):27—35.

【7]SablikMJ,JilesDC.Coupledmagnetoelastictheoryofmagneticandmagnetostrictivehysteresis[J].IEEETransMagn,1993,29(3):2113—2123.

【8]MarceloJDapino,RalphCSmith,AlisonBFlatau.Structuralmagneticstrainmodelformagnetostrictivetransducers[J].IEEETransMagn,2000,36(3):545—556.

[9]CalkinsFT,SmithRC,FlatauAB.Energy—basedhysteresismodelformagnetostrictive[J].IEEETransMagn,2000,36(2):429—439.

[10】闰荣格,王博文,曹淑瑛,等.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一机械强耦合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7):107—111.[11l吕福在,项占琴,程耀东.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微位移机构综合实验研究[J].工程设计,2000,2:41—44.

[12】曹淑瑛,王博文,闰荣格,等.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非线性动态模型【J].电机工程学报,2003,23(11):145—149[13]XiaoboTan,JohnSBaras.Adaptiveidentificationandcontrolofhysteresisinsmartmaterials[J].IEEETransAutomControl,2005,50(6):827—839.

[14]SmithRC,DapinoMJ,SeeleckeS.AfleeenergymodelforhysteresisinmagnetostrictiVetransducers[J].JournalofAppliedPhysics,2003,93(1):458—466

[15】田春,汪鸿振.超磁致伸缩执行器的自由能磁滞模型的优化算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24—27.

[16】杨兴,贾振元,郭东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伸缩特性及其磁感应强度控制原理及方法的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01,16(5):55—58.

[17】邬义杰,稔杰.超磁致伸缩执行器热误差补偿及抑制方法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5,2(4):213—218

[18】李明范,相占琴,吕福在.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磁路设计及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2006,40(2):192—196.

[19]UllakkoK,HuangJK,KantnerC,eta1.Largemagnetic—field—inducedstrainsinNi2MnGaSingleCrystals[J].ApplPhysLett,1996,69(13):1966.

[20]SozinovA,LikhachevAA,UllakkoK.CrysmlstructuresandmagneticanisotropypropertiesofNi——Mn——Gamartensiticphaseswithgiantmagnetic—field—inducedstrain[J].IEEETransMagn,2002,38(9):2814.

[21]TellinenJ,SuorsaI,J肖笤skel赫nenA,ela1.Basicpropertiesofmagneticshapememoryactuators[C].Bremen,Germany: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actuator2002.

[22]张庆新,王凤翔,李文君,等.NiMnGa合金磁控形状记忆效应及外特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8):1263—1266.

f23]OlegHeczko,LadislavStraka,NatalyiaLanska,ela1.TemperaturedependenceofmagneticanisotropyinNi—Mn—Gaalloysexhibitinggiantfield—inducedstrain[J].JApplPhys.2002,91(1o):8228—8230.

【24]张庆新,壬凤翔,张红梅,等.NiMnGa合金实验特性及在差动式执行器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5):742—744.

【25]TickleR,JamesRD,ShieldT,et.a1.FerromagneticshapeMemoryintheNiMnGasystem[J].IEEETransMagn,1999,35(5):4301—4310.

|[26]O’HandleyRC.Modelforstrainandmagnetizationinmagneticshape—memoryalloys[J].JApplPhys,1998,83(6):3263—3270.【27]MurraySJ,O’HandleyRC,AHenSM.Modelfordiscontinuousactuationofferromagneticshapememoryalloyunderstress[J].JApplPhys,2001,89(2):1295—1301.

[28]LikhachevAA,UllakkoK.QuantitativemodelofLargemagnetostraineffectinferromagneticshapememoryalloys[J].EPJdirectB2,1999,1—9.

[29]王凤翔,张庆新,吴新杰,等.磁控形状记忆合金蠕动型直线电机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7):140—144.

12嘭i与闭2007年第26卷第11期万方数据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合成、结构和性能关系以及作为新材料的应用技术,它的重要性在于所包含的每一类高分子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主要包括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声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医用高分子材料几部分,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分子结构、组成与形成各种特殊功能的关系,也就是从宏观乃至深入到微观,以及从半定量深入到定量,从化学组成和结构原理来阐述特殊功能的规律性,从而探索和合成出新的功能性材料。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工程上应用较广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些功能高分子材料,如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反应型功能高分子、光功能高分子、电功能高分子、医用功能高分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等。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功能材料; Abstract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olymer science, it is the study of various functional polymer molecular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 new material. its importance is that contains every kind of polymer has special function it light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mainly include chemical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electric magnetic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acoustic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polymer liquid crystal sections 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 the research of this field mainly includes the study of the function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various sorts of special relationship, which is from the macro and go deep into the micro, and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into from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principle to explain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regularity, to explore an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ynthesis of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Keywords:high polymer materials; functional polymer; functional Materials;

新材料概论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的研究进展

新材料概论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的研究进展

河南工程学院《新材料概论》考查课 专业论文 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专业课程: 任课教师:

日 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的研究进展 ) 摘要:金属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最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本篇论文主要论述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并且展望金属材料在未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金属材料、镁合金、铝合金、记忆金属 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是合金,金属材料中最常用的是钢铁、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现代生产生活中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金属材料的分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如图1所示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2%~4%的铸铁,含碳小于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1]金属材料按生产成型工艺又分为铸造金属、变形金属、喷射成形金属,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铸造金属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主要有铸钢、铸铁和铸造有色金属及合金。变形

电热材料和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学号:1040602209姓名:郝小虎电热材料和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一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传统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只有那些无量纲优值接近1的材料才被视为热电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有3种:适用于普冷温区制冷的BizTea类材料,适用于中温区温差发电的PbTe类材料,适用于高温区温差发电的SiGe合金。 1.1Bi-Te系列 BiZTea化学稳定性较好,是目前ZT值最高的半导体热电体材料。一般而言,Pb,Cd,Sn等杂质的掺杂可形成P型材料,而过剩的Te或掺人I,Br,Al,Se,Li等元素以及卤化物掩I,CuI,CuBr,BiI3,SbI3则使材料成为n型。在室温下,P型BizTea晶体的Seebeck系数。最大值约为260pV/K,n型BitTea晶体的a值随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并达到极小值-270t,V/K161,Bi2Te。材料具有多能谷结构,通常情况下,其能带形状随温度变化很小,但当载流子浓度很高时,等能面的形状将随载流子的浓度而发生变化。室温下它的禁带宽度为0.13eV,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1.2P1rTe系列 PbTe的化学键属于金属键类型,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属面心立方点阵,其熔点较高(1095K),禁带宽度较大(约0.3eV),是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大分子量化合物。通常被用作300-900K范围内的温差发电材料,其Seebeck系数的最大值处于600-800K范围内。PbTe材料的热电优值的极大值随掺杂浓度的增高向高温区偏移。PbTe的固溶体合金,如PbTe和PbSe形成的固溶体合金使热电性能有很大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合金中的晶格存在短程无序,增加了短波声子的散射,使晶格热导率明显下降,故使其低温区的优值增加。但在高温区,其ZT值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这是由于形成PbTe-PbSe合金后,材料的禁带明显变窄,导致少数载流子的影响增加,结果没能引起高温区ZT值的提高[71。 1.3Si-Ge系列 SiGe合金的a值在Sio.isGeo.as达到极大值,其原因是在该组分处合金系统中的状态密度和有效质量达到极大值。但实际常用Si含量高的合金来得到较高的优值,Si含量高有以下好处:降低了晶格热导率;增加了掺杂原子的固溶度;使SiGe合金有较大的禁带宽度和较高的熔点,适合于高温下工作;比重小,抗氧化性好,适应于空间应用;同时降低了造价。SiGe合金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高温热电材料,适用于制造由放射线同位素供

金属材料大气腐蚀研究进展汇总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材料保护学 课程代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______

金属材料大气腐蚀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金属大气腐蚀研究做了简介,综述了我国的大气腐蚀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得出我国的大气腐蚀研究已经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但是总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着20-30年的差距。对以后的大气腐蚀研究方面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金属,大气,腐蚀

大气腐蚀是指大气中的腐蚀性气体溶解在水中作用于金属表面所引起的腐蚀[1]。大气腐蚀是金属腐蚀的基本类型,几乎所有与大气接触的金属材料都会受到大气腐蚀,大气腐蚀所造成的损失约占腐蚀总损失的一半以上[2],因此,开展大气腐蚀与防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金属大气腐蚀研究简介 金属的大气腐蚀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普遍的腐蚀现象,因此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对它进行研究。特别是基于自然环境中的大气腐蚀现场曝晒试验直观、可靠的特点,世界各国对其都格外重视。尤其是像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的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通过现场曝晒试验研究多种材料在自然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相比之下,我国开展自然环境的大气腐蚀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1955年开始建立大气腐蚀曝晒试验站,但由于历史原因,发展迟缓,不具系统性,期间由于“文革”影响还中断了十几年,直到1980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恢复自然环境腐蚀试验网站的建设工作[3]。我国在大气腐蚀基础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这些系列论文的发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在大气腐蚀方面的研究地位,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大气腐蚀研究强国之列,而且这方面还保持着很好的发展势头[4]。 2.大气腐蚀行为与规律若干研究进展 (1)金属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幂指数规律的建立和金属大气腐蚀初期行为与规律研究[5]。以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在我国典型大气环境中的长期现场腐蚀试验为基础,通过数据采集、评价和综合分析,获得了金属材料在我国典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幂函数规律和相关参数以及拟合曲线,由此建立的幂函数模型可以表征我国典型大气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腐蚀规律,这一规律的确认与获得是我国材料大气腐蚀学科领域的重要进展。其模型为: D A n t 其中,D——腐蚀深度(mm); t——暴晒试验时间(a); A——第一年的腐蚀深度(与环境及材料有关); n——代表腐蚀发展趋势(随钢种和环境变化极大,数值一般小于1); 对Q235和09CuPCrNi耐候钢在模拟潮湿和湿热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初期行为;铝合金AZ91D镁合金在模拟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初期行为与机理;Q235、09CuPCrNi耐候钢、铝合金AZ91D镁合金在单一SO2、CO2、NaCl沉积污染状况下和SO2、CO2、NaCl沉积复合污染下的腐蚀初期行为与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结果,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

热电材料研究的进展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颜艳明1,应鹏展1,2,张晓军1,崔鑫3 (1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3河南永煤集团城郊煤矿,河南永城,4766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热电材料的种类及各种热电材料的ZT值,提高热电材料热电性能的方法及热电材料在温差发电和制冷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热电材料;热导率;载流子 Progress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Yanyanming1,Yingpengzhan1,2,zhangxiaojun1,cuixin3 (1:Shool of Materials, CUMT,Xuzhou , Jiangsu, 221116 2: School of applied Technology,CUMT,xuzhou,Jiangsu,221116 3: Yong suburban coal mine in Henan Coal Group,yongcheng,Henan,476600)

Abstract: This paper is described the types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and every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ZT value,the way to improve the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performance of thermal pow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on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and refrigeration, also give its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s: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Thermal conductivity; Carrier 1、引言 在以石油价格暴涨为标志的“能源危机”之后,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以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气体效应为首的“地球危机”和“全球变暖危机”。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求高效、无污染的新的能量转化利用方式, 以达到合理有效利用工农业余热及废热、汽车废气、地热、太阳能以及海洋温差等能量的目的。于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能源转换材料(热电材料)的研究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几年, 国际上关于热电材料的研究更是非常火热。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室温以下的低温领域、从室温到700K的中温领域和700K以上的高温领域。 热电材料(又称温差电材料)是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和声子的输运及其相互作用来实现将热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半导体功能材料,其具有无机械可动部分、运行安静、小型轻便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在温差发电和制冷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综述

金属材料疲劳研究综述 摘要:人会疲劳,金属也会疲劳吗?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也是会疲劳的,并且发现了金属疲劳带给人们各个方面的危害,所以研究金属材料的疲劳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讲述了国内外关于金属疲劳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金属产生疲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金属材料疲劳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金属材料疲劳裂纹疲劳寿命 一.引言 金属疲劳的概念,最早是由J.V.Poncelet 于1830 年在巴黎大学讲演时采用的。当时,“疲劳”一词被用来描述在周期拉压加载下材料强度的衰退。引述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 ASTM) 在“疲劳试验及数据统计分析之有关术语的标准定义”( EZ06-72) 中所作的定义: 在某点或某些点承受挠动应力,且在足够多的循环挠动作用之后形成裂纹或完全断裂时,材料中所发生的局部永久结构变化的发展过程,称为“疲劳”。金属疲劳是指材料、零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在材料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弹性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和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金属的疲劳破坏。据统计金属材料失效80%是由于疲劳引起的,且表现为突然断裂,无论材料为韧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都表现为突然断裂,危害极大,所以研究金属的疲劳是

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金属材料的疲劳一般难以发现,因此常常造成突然的事故。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给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害。由于但是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5000艘货船共发生1000多次破坏事故,有238艘完全报废,其中大部分要归咎于金属的疲劳。2002 年 5 月,华航一架波音747-200 型客机在由台湾中正机场飞往香港机场途中空中解体,19 名机组人员及206名乘客全部遇难。调查发现,飞机后部的金属疲劳裂纹造成机体在空中解体,是导致此次空难的根本原因。直到出现了电子显微镜之后,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才开发出一些发现和消除金属疲劳的手段。 二.金属疲劳的有关进展 1839年巴黎大学教授在讲课中首先使用了“金属疲劳”的概念。1850一1860年德国工程师提出了应力-寿命图和疲劳极限的概念。1870一1890年间,Gerber研究了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Goodman提出了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简单理论。1920年Griffith发表了关于脆性材料断裂的理论和试验结果。发现玻璃的强度取决于所包含的微裂纹长度,Griffith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断裂力学的开端。1945年Miner用公式表达出线性积累损伤理论。五十年代,力学理论上对提出应力强度因子K的概念。六十年代,Manson—Coffin公式概括了塑性应变幅值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Paris在1963年提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和应力强度因子幅值?k之间的关系。1974年,美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综合评述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Ξ 沈 强 涂 溶 张联盟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实验室430070)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热电效应的应用状况和热电材料的基本特性,重点评述了热电烧结材料、高ZT值热电材料以及具有梯度结构的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热电效应,热电材料,品质因子,烧结材料,梯度结构 11引 言 热电效应(又称:温差电效应)从宏观上看是电能与热能之间的转换,因此从它被发现以来,人们就不断探求和开发其可能的工业用途。热电偶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例子,它用于测量温度和辐射能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由于金属的热电效应相当微弱,热电偶只是在开路条件下直接探测电压,而不是作为能量转换装置。直到50年代末期,半导体材料获得飞速发展以后,人们发现半导体材料具有很好的热电性能,颇具实用价值,此后对热电转换的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目前,热电发电和热电制冷以它们独特的技术优势,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 21热电效应的应用状况 热电效应是由电流引起的可逆热效应和温差引起的电效应的总称,它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效应:Seebeck效应、Peltier效应和T hom son 效应[1]。 1821年,T.J.Seebeck发现,由两种不同导体a,b构成的闭合回路的两端接点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Seebeck 效应。开路条件下的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亦称为Seebeck电动势: dV=Αab dT Αab为Seebeck系数,在冷端接点处,若电流由a流向b,则Αab为正,反之为负。其大小取决于接点温度及组成材料。 Peltier效应是C.A.Peltier在1834年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两种不同导体组成回路的接点有微小电流流过时,一个接点会放热,另一个接点则吸热。而改变电流的方向,放热和吸热的接点也随之改变。在时间dt内,产生的热量与流经的电流成正比: dQ p=Πab I ab dt Πab为Peltier系数,当电流由a流向b,I ab取正,dQ p>0,吸热,反之放热。Πab的大小与接点温度和组成材料有关。 T hom son效应是指当一段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通过电流I时,原有的温度分布将被破坏,为了维持原有的温度分布,导体将吸收或放出热量。T hom son热与电流密度和温度梯度成正比: dQ t=ΣIdt(dT dx) Σ为T hom son系数,符号规则与Peltier效应相同,当电流流向热端,dT dx>0,Σ>0,吸热。 以上的Seebeck系数Αab、Peltier系数Πab和T hom son系数Σ,都是表征热电材料性能的重要参量,其相互关系可由Kelvin关系式表述如下:Πab=Αab T Σa-Σb=T(dΑab dT) — 3 2 — 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批准号:59581002

耐磨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

耐磨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 关键词:耐磨材料;锰钢;抗磨白口铸铁;技术进展 摘要:耐磨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由于金属磨损而引起的能源和金属材料消耗增加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近年来,对金属磨损和耐磨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耐磨金属材料领域研究开发的现状及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机械设备的运转速度越来越高,受摩擦的零件被磨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使用寿命越来越成为影响现代设备(特别是高速运转的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尽管材料磨损很少引起金属工件灾难性的危害,但其所造成的能源和材料消耗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世界工业化发达的国家约30%的能源是以不同形式消耗在磨损上的。如在美国,每年由于摩擦磨损和腐蚀造成的损失约10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4%。而我国仅在冶金、矿山、电力、煤炭和农机部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工件磨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00亿元人民币[1]。因此,研究和发展耐磨材料,以减少金属磨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外耐磨金属材料的发展 国外耐磨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经过了多年研究与发展的高峰期,现已趋于稳定,并有自己的系列产品和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经历了从高锰钢、普通白口铸铁、镍硬铸铁到高铬铸铁的几个阶段,目前已发展为耐磨钢和耐磨铸铁两大类。 耐磨钢除了传统的奥氏体锰钢及改性高锰钢、中锰钢以外,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中碳、中高碳、高碳合金耐磨钢;根据合金元素的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中合金及高合金耐磨钢;根据组织的不同还可分为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耐磨钢。而耐磨铸铁主要包括低合金白口铸铁和高合金白口铸铁两大类。二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低铬白口铸铁和高铬白口铸铁,而且这两种材料目前在耐磨铸铁中占有主导地位。马氏体或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球墨铸铁在制作小截面耐磨件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中铬铸铁则应用较少。从整体上看,合金白口铸铁的耐磨性优于耐磨铸钢,但后者韧性好,在诸如衬板、耐磨管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2]。 2 我国耐磨金属材料的发展 据统计,国内每年消耗金属耐磨材料约达300万吨以上,应用摩擦磨损理论防止和减轻摩擦磨损,每年可节约150亿美元。近年来,针对设备磨损的具体工况和资源情况,研制出多种新型耐磨材料。主要有改性高锰钢、中锰钢、超高锰钢

新型热电材料及研究进展

新型热电材料及研究进展摘要:热电效应在发电和致冷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从如何提高热电材料热电优值的理论研究出发,列出了寻找高优值热电材料的几种主要途径。在此基拙上,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来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发展情况,包括笼式化合物、超晶格热电材料、Half一Hueselr合金等。并提出了亚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热电;电优值;新型热电材料 1引言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活动以及工业化革命的不断进行,传统的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开始日益枯竭’所以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借助能源材料来实现’能源转换材料(热电材料)成为材料科学热点’热电材料的应用主要有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温差发电是利用效应,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温差发电在工业余热&废热和低品味热温差发电方面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与温差发电相反,热电制冷利用效应可以制造热电制冷机’热电制冷具有机械压缩制冷机所没有的一些优点,尺寸小质量轻无任何机械转动部分工作无噪声无液态或气态介质,因而不存在污染环境问题;可以实现精确控温,响应速度快,器件使用寿命长,因此热电制冷已用于很多领域’另外,热电制冷材料的一个可能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场合是为超导材料的使用提供低温环境’1823年,Seebeck首次发现了热电效应(又称温差电效应),从而开始了人类对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重视,热电材料开始受到更为普遍的关注。 2材料的热电效应 热电材料具有3 个基本效应,即效应效应和效应,这3 个效应奠定了热电理论的基础,同时也确定了热电材料的应用方向。 Seebeck效应又称为温差电效应,是指在两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回路中,如果两个接头处的温度不同,发现了回路中有一电动势存在Seebeck 效应的大小可通过Seebeck系数(温差电动势率)来表征 3新型热电材料种类 随着科技进步和新材料合成技术的发展&各种测试手段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在材料 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日新月异,大量的新型热电材料层出不穷。 3.1半导体金属合金型热电材料 金属材料的热电效应非常小,除在测温方面的应用外,其他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小带隙(small band gap)掺杂半导体比金属大很多热电效应,研制温差电源和热电制冷器已具有现实意义[1]。这类材料以Ⅲ,Ⅳ,Ⅴ族及稀土元素为主。目前,研究较为成熟并且已经应用于热电设备中的材料主要是金属化合物及其固溶体合金如 Bi2Te3/Sb2Te3、PbTe、SiGe、CrSi等,这些材料都可以通过掺杂分别制成P型和n型材料。有报道称在实验室得到的最高ZT值达到2.2 (AgPb m SbTe2+m, 800K)[2]到2.4(Bi2Te3/Sb2Te3超晶格, 300K) [3]。通过调整成分、掺杂和改进制备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些材料的ZT,通过化学气相沉积( CVD )过程得到综合两维Sb2Te3/Bi2Te3超晶格薄膜的ZT高达2.5[4],ZT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5]。但是这些热电材料存在制备条件要求较高,需在一定的气体保护下进行,不适于在高温下工作以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等缺点。 3.2方钴矿(Skutterudite)热电材料 Skutterudide是CoSb3的矿物名称,名称为方钴矿,是一类通式为AB3的化合物(其中A是金属元素,如Ir、Co、Rh、Fe等;B是V族元素,如As、Sb、P等)。二元Skutterudite 化合物是窄带隙半导体,其带隙仅为几百毫电子伏,同时此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中等大小的反Seebeek系数,但热导率比传统的热电材料要高.此类化合物的显著特点

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热电材料作为一种环保、清洁的新能源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究热电材料研究进展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本文介绍了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Half-Heusler金属间化合物、方钴矿、纳米技术和超晶格材料等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状况。 热电材料又称温差电材料,是一种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转化的功能材料。随着新材料合成技术的发展以及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计算机来研究化合物能带结构参数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热电材料的研究日新月异。 1.1 传统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50年代,苏联的Ioffe院士提出了半导体热电理论,Ioffe及其同事从理论和实践上通过利用两种以上的半导体形成固溶体可使ZT 值提高,从而发现了热电性能较高的致冷和发电材料,如Bi2Te3、PbTe、SiGe等固溶体合金。

常规半导体的ZT值主要依赖于载流子的有效质量、迁移率和晶格热导率,优良热电材料一般要求大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有效质量,低的晶格热导率[1]。根据这些理论原则,发现了上述的一些较好的常规半导体热电材料,如适合室温使用的Bi2Te3合金、适合中温区(700K)使用的PbTe、高温区(1000K)使用的SiGe合金,更高温度(>100K)下使用的SiC等。 1.2 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Half-Heusler金属间化合物 Half-Heusle金属间化合物的通式为ABX,A为元素周期表左边的过渡元素(钛或钒族),B为元素周期表右边的过渡元素(铁、钴或镍族),X为主族元素(稼、锡、锑等)。Half-Heusler金属间化合物是立方MgAgAs型结构。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在室温下有较高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可以达到300μV/K,在700~800K时,材料的ZT值可达到0.5~0.6,但缺点是热导率也很高(室温下为5~ 9W/(M?K))[2]。 1.2.2填充Skutterudite化合物

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姓名:因 学号: 专业:材料

摘要:介绍了医用金属材料目前的研究现状、性能和应用,指出了医用金属材料 应用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近年来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新进展1。Medical metal materials with high strength toughness, fatigue resistance, easy processing and forming excellent properties become clinical dosage bigges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关键词:医用金属种类应用研究进展 一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简介 生物医用材料是指能够植入生物体或与生物组织相结合的材料,可用于诊断、治疗,以及替换生物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用作生物医用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又称外科用金属材料或医用金属材料,是一类惰性材料2。这类材料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性能,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该类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遍及硬组织、软组织、人工器官和外科辅助器材等各个方面。除了要求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外,优良的抗生理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也是其必须具备的条件。医用金属材料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生理环境的腐蚀而造成的金属离子向周围组织扩散及植入材料自身性质的退变,前者可能导致毒副作用,后者常常导致植入的失败。已经用于临床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纯金属钛、钽、铌、锆等、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基合金等3。 二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特性 2.1材料毒性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毒性主要来自金属表面离子或原子因腐蚀或磨损进入周围生物组织,由此作用于细胞,抑制酶的活性,组织酶的扩散和破坏溶酶体。具体可表现为与体内物质生成有毒化合物。并且金属离子进入组织液,会引起水肿、栓塞、感染和肿瘤等。一般才用的降毒方法包括合金化、提高耐蚀性、提高光洁度、表面涂层等4。 2.2生理腐蚀性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生理腐蚀性是决定材料植入后成败的关键,其产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决定植入器件的使用寿命。 2.3力学性能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需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塑性。一般说来,对人工髋关节金属材料的要求是:屈服强度>450Mpa;抗拉强度>800Mpa;疲劳强度>400Mpa;延伸率>8%。通常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骨的弹性模量,由此会使得材料与骨应变不同,界面处发生的相对位移造成界面松动;除此产生应力屏蔽,引起骨组织的功能退化或吸收8。 2.4耐磨性 耐磨性影响植入摩擦器件的寿命;以及可能产生有害的金属微粒或微屑,导致周围组织的炎性、毒性反应。可通过提高硬度,表面处理等方法进行改善。 三医用金属材料的种类

生物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生物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保健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强,使得对于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也越苛刻。本文详细阐述了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近年来的应用研究及发展状况,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性及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生物功能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工合成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 变得越来越广泛。数十年的医学发展和临床应用, 证明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体内外, 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而医学的进步, 又给高分子材料提出了大量新的课题, 使其向“精细化”, “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赋予了高分子材料以新的生命力。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合成和天然两大类,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两种材料进行详细的论述。 ﹙1﹚天然生物材料 天然生物材料是指从自然界现有的动、植物体中提取的天然活性高分子,如从各种甲壳类、昆虫类动物体中提取的甲壳质壳聚糖纤维,从海藻植物中提取的海藻酸盐,从桑蚕体内分泌的蚕丝经再生制得的丝素纤维与丝素膜,以及由牛屈肌腱重新组构而成的骨胶原纤维等。这些纤维由于他们来自生物体内且都具有很高的生物功能和很好的生物适应性,在保护伤口、加速创面愈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已引起国内外医务界广泛的关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天然生物材料仍有着人工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例如:迄今为止再高明的材料学家也做不出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动物牙釉质,海洋生物能长出色彩斑斓、坚阊义不被海水腐蚀的贝壳等等。甲壳素又称几丁质(chitin),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动物及昆虫、藻类和细菌中,是世界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是一种惰性多糖,用浓碱脱去乙酰基可转变成聚壳糖(chintosan)。甲壳素、聚壳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带有一定正电荷,能从血液中分离出血小板因子,增加血清中H-6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或凝血素系统,作为止血剂有促进伤口愈合,抑制伤口愈合中纤维增生,并促进组织生长的功能,对烧、烫伤有独特疗效。比如家蚕丝脱胶后可得到纯丝素蛋白成分,丝素蛋白是一种优质的生物医学材料,具有无毒、无刺激性、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根据研究报道,由于天然高分子医用材料的独特临床效果,它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2﹚合成生物材料 由于天然材料的有限,人们需要大量的生物材料来维持他们的健康。合成高分子材料因与人体器官组织的天然高分子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因而可以植入人体,部分或全部取代有关器官。因此,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柱材料。与天然生物材料相比,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因与体液接触而产生排斥和致癌作用,在人体环境中的老化不明显。通过选用不同成分聚合物和添加剂,改变表面活性状态等方法可进一步改善其抗血栓性和耐久性,从而获得高度可靠和适当有机物功能响应的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目前,使用于人体植入产品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聚酰胺、环氧树脂、聚乙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硅橡胶和硅凝胶等。应用场合涉及组织粘合、手术缝线、眼科材料(人工玻璃体、人工角膜和人工晶状体等)、软组织植入物(人工心脏、人工肾、人工肝等)和人工管形器(人工器官、食道)等。 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第一阶段始于1937年,其特点是所用高分子材料都是已有的现成材料,如用丙烯酸甲酯制造义齿的牙床。第二阶段始于1953年,其标志是医用级有机硅

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Chemical Propellants & Polymeric Materials 2010年第8卷第2期 · 15 · 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范士锋 (海军驻西安地区军事代表局,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综述了金属储氢原理、目前国内外金属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研究进展,对镁系、稀土系、Laves相系、钛系及金属配位氢化物等几个系列金属储氢材料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未来金属储氢材料在民品和军工方面的应用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G13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91(2010)02-0015-05 收稿日期:2009-09-09 作者简介:范士锋(1978-),男,工程师,从事战略导弹总体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电子信箱:jizhenli@126.com 作为燃料,氢具有最高的质量热值(其热值1.25×106kJ/kg,为汽油的3倍、焦炭的4.5倍), 是理想的高能清洁燃料之一[1-2]。目前,尽管高压(低于17MPa)气态储氢、低温(低于20K)液态储氢等技术手段使得氢在一些常规燃料和航天推进等领域得以应用,但高压气态氢体积热值小以及低温液态氢液化过程耗能高、使用条件苛刻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氢作为火炸药能量供给组分的应用。利用吸氢材料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溶体和氢化物的固体储氢方式,能有效克服上述储存方式的不足,而且储氢体积密度大、安全度高、使用和运输便利。因此,今后储氢研究的重点将是新型高性能储氢材料的研发,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主要是金属储氢材料[3]。 储氢材料按氢的结合方式可分为化学键合储氢(如储氢合金、配位氢化物、氨基化合物、有机液体碳氢化合物等)和物理吸附储氢(碳纳米管、多孔碳基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储氢材料、多孔聚合物等)。从上述储氢材料的性能(燃烧热、材料密度、储氢密度、反应活性)等衡量标准分析,高热值的金属储氢材料(包括金属氢化物或合金储氢材料)是火炸药燃料组分的发展重点。 文中主要针对当前金属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对相关金属储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以期为此类高性能材料在火炸药中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1 金属储氢原理及储氢研究现状 传统的氢气存储方式中,气态储氢方式简单 方便,是目前储存压力低于17MPa的常用方法,但存在着体积密度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易燃易爆等缺点;液态储氢方法的体积密度(70kg/m3)较高,但氢气的液化需要冷却到20K的超低温下才能实现,此过程需消耗的能量约占所储存氢能的25% ̄45%,且液态氢使用条件苛刻,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目前只限于航天领域。金属储氢材料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成熟的新型高性能大规模储氢材料之一,其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适于大规模氢气储运,最重要的特性是能够可逆地吸、放大量氢气。氢一旦与储氢合金接触,即在其表面分解为H原子,H原子扩散进入合金内部直至与合金发生反应而生成金属氢化物,氢即以原子态储存在金属结晶点内(四面体与八面体间隙位置)。在一定温度和氢压强条件下,上述吸、放氢反应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吸氢过程放热,放氢过程吸热,上述吸、放氢反应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与温度、氢压力密切相关,特别是放氢压力与反应温度呈指数变化关系[4]。 储氢材料性能的衡量标准主要用以下2个产量表示:体积储氢密度和质量储氢密度。其中,体积储氢密度为系统单位体积内储存氢气的质量(kg/m3),质量储氢密度为系统储存氢气的质量与系统质量的比值(质量分数)。考虑储氢材料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系统燃烧热(与储存介质的热值和储氢质量分数的大小密切相关)、系统密度(与储存介质的密度和结构相关)和反应活性( 与氧化

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功能材料作为现代技术的标志,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或加速了各种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篇综述简单介绍了功能材料的基本性能、特点及其发展现状。为了满足这些现代技术对材料的需求,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功能材料性能特点发展现状 引言 功能材料的概念是美国 Morton J A于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功能材料是指具有一种或几种特定功能的材料,如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它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在物件中起着“功能”的作用[1]。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现代技术的兴起,强烈刺激了功能材料的发展。同时,由于固体物理、固体化学、量子理论、结构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制备功能材料的新技术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功能材料研究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许多新功能材料不仅已经在实验室中研制出来,而且已经批量生产和得到应用,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或加速了各种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功能材料学科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一、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简介 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指具有传递、转换或贮存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或具体地指在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选择分离性、能量转换性、磁性等功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它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是高分子材料渗透到电子、生物、能源等领域后开发涌现出的新材料。近年来,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年增长率一般都在10%以上,其中高分子分离膜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增长率高达50%所谓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一般是指具有某种特别的功能或者是能在某种特殊环境下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但这是相对于一般用途的通用高分子材料而言。这一定义只是一个概括,不一定很确切,较多的人认为所谓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转换和贮存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如有光电、热电、压电、声电、化学转换等功能的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看出,这是一类范围相当大、用途相当广、品种相当多,而又是在生活、生产活动中经常遇见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重要性在于所包含的每一类高分子都具有特殊的功能[2]。 二、功能材料的基本性能 功能材料是以物理性能为主的工程材料的统称,即指在电、磁、声、光、热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质,或在其作用下表现出特殊功能的材

热电材料作为环境友好的能源转化材料

热电材料作为环境友好的能源转化材料,已显示出了引人瞩目的应用前景,但是热电器件走向实际应用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转换效率。从热力学的基本定理来说,热电优值没有上限。即使是应用固体理论模型和较为实际的数据计算得到的优值上限为ZT=4,仍远远大于目前己获得的最大ZT值。通过寻求新类型或新结构的热电材料,优化制备工艺等,将有可能使材料优值得到明显提高。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未来热电材料的研究方向趋于以下几个方面: 2.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的研究 1.低维热电材料的研究 降低材料维度,使用二维量子阱,一维量子线超晶格可以有效提高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增加载流子有效质量,提高Seebeek系数,同时材料中大量晶界对声子的散射使热导率大幅降低,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材料ZT值大幅提高。 即在三维块体材料中引入或原位生成纳米结构,或者将低维材料体系聚合成微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热导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量子限制效应大幅提高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密度,提高Seebeck系数。 电子跃迁示意图 导电聚合物的热电优值(ZT)优化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关于形态,化学和电子结构对三个主要的热电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因为热电特性都彼此相关,以及导电聚合物众所周知的形态复杂性及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这一问题变得困难起来。就在过去几十年的导体和半导体聚合物研究的基础上,为聚合物基有机热电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挑战是理解在导电聚合物各种塞贝克效应的来源以获得高的能量因子。此外,材料的热电性能表征也应得到发展。今天,从废物和太阳热能中大面积地进行热电能量收

浅谈金属材料耐磨性的研究进展

浅谈金属材料耐磨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金属材料是一种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工程材料,对金属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及电接触滑动摩擦磨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概述了国内外耐磨金属材料领域研究开发的现状及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 关键词:金属材料耐磨发展 一、金属材料分类及机械性能 (1)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的基本元素是金属。笼统地说,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优良的塑性和韧性,耐热、耐寒,可铸造、锻造、冲压和焊接,还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铁磁性,因此是一切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中最重要的材料。金属材料按冶金工业可分为两大类: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2)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 二、干滑动摩擦磨损对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 干滑动摩擦磨损是一种特殊的摩擦磨损形式。摩擦副材料具有高的耐磨性、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较高的力学性能及优良的其他使用性能。在摩擦初期,摩擦面附近的温度梯度很大,而远离摩擦面处温度低,同时温度梯度较小。干滑动摩擦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表面由于摩擦热的介入,处于非常高的温度。 材料的干摩擦行为中,摩擦系数的高低与摩擦过程中所发生的3种现象有关:滑动表面光滑区域的粘着;磨粒和硬质粗糙对对偶面造成的犁削;粗糙表面的变形。对于不同的滑动条件、摩擦副材料和工作环境,三种过程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犁削和粗糙表面的变形对总的摩擦系数的影响要比粘着的影响大。当受电弓滑板工作在粉尘、风沙较大条件时,砂粒等硬颗粒附着在滑板或导线上进入接触面,将导致磨粒磨损的产生。磨粒对表面产生犁沟作用或称微切削、划伤表面;磨粒压入表面,因挤压作用使表面材料塑性变形而脆化,从而在滑动时形成鳞片状的剥落屑。影响材料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的因素有: (1)载荷的影响。载荷对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载荷的增加使摩擦生热显著增加,使基体有蠕变软化的趋势,有利于微裂纹的扩展。同时,载荷增大易于发生严重粘着磨损,磨损量增加。在摩擦过程中,载荷作用下基体次表层的塑性变形,使位错滑移和聚集,产生了许多空位和微裂纹,使表层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