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堂教学导入一例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堂教学导入一例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堂教学导入一例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堂教学导入一例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袁亚军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这一创造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增强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是调节课堂氛围的重要杠杆。以《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的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为例。对初次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哲学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似乎是一门他们不可触及的学问,所以在课堂导入部分精心选用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形象的事物切入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新教材内容相对较少、知识跨度较大,这就更要求一个饱满的课堂导入。

在这节课中我把课堂导入分成了三部分,主题分别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处理与外部的关系等。

第一部分:学生活动

一瓶打开过的矿泉水(课前自己有意识地喝了一口),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目的:使学生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由于知识构成、立场、思维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出现差异,因而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我们需要哲学智慧。

过渡:同学们,透过你们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渴望自己是智慧之人,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希望下面的这个小故事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第二部分:故事展示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目的: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可以说,在确立和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同样需要哲学智慧。

第三部分:探究课本思考题P4 ,组织学生阅读并思考

1.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孔子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之度,这需要很高的哲学智慧)

2.孔子之“道”是怎样形成的?(孔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

小结: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无时不有。然而我们的哲学究竟是从哪里来得呢?

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解读:自人类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需要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以上内容是我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感觉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15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都很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认为控制导入部分的时间是必须的,但也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可以考虑把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学。针对新教材内容较少,知识部分跨度大这一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构建完整的哲学认知才是目的,饱满的导入是必须的,而这就需要充足的时间,所以在设计新课标教学导入部分不妨多一点时间,同样评课时也不要只抓住时间不放。

【整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案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爱智慧之学,智慧的朋友就是哲学;学好哲学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哲学并不神秘,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离不开哲学,并且由哲学指导。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哲学、期望和智慧做朋友。感悟人生的价值以及世界存在的意义。用智慧去激发学生内心的爱,用爱去感悟人、社会、自然。散发自身的正能量,体会生活处处的美好 【教学重点】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爱智之学,为什么要热爱智慧? 【教学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一本新的教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对于哲学这个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听说过的,请大家说一下,在你的头脑中,你对哲学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答略 师:大家的回答真的是多种多样,但是在这些回答中,我大概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哲学神秘,哲学很空,哲学离我们很远。。。。。。 在没有学习哲学之前,大家对于哲学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都是正常的,要想真正的了解一门学科,要想对一门学科有一个符合实际的评价,只有深入的去学习它。哲学是不是神秘,哲学究竟空不空,这些问题我们先不说,我们先看一下,哲学是不是离我们很远。 师:进入了高二,我们就面临着选科问题,同学们在选科的时候,都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生:答略 师:同学们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是都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里面其实就用到一个哲学道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师:在我们确定了选科以后,我们就要努力的学习,争取获得优秀的成绩,那么,好的学习成绩取得需要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生:答略。 师:同学们说到了学校、老师、同学、班风,说到了个人的态度、方法、毅力,这些因素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个人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一个哲学道理:内外因。师:每次考试,都会有个成绩的排名,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排名的呢? 生:答略。 师:对于排名,有的同学说好,有的同学说不好,而且各有自己的理由,其实对于排名,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好与不好,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要全面的分析。 师: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富有哲理的语言,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简单列举几个: 投影展示:

1.1生活处处有哲学-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精品学案+跟踪训练(人教版必修4)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 把握1个作用——哲学的作用;理解公1对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基础梳理】P4-6找出下列问题。 1.哲学的产生 (1)从本原上讲: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从方式上讲:哲学源于人们在中对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哲学与我们的、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和密切相关,它总是直接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本义 (1)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或。 (2)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3)马克思认为,哲学是,是“文化的活的”。 (4)总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的学问。 4.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 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5.哲学的任务:就是,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和。 【拓展】 1.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作用: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word版本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 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丽如班级:高二班时间:2012年5月31日地点:新一中教学楼B205 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本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即看待认识和实践。它围绕着“求索真理”这一主题,讲述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有涉及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高,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让学生从题中揣摩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

答题方法。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知识与技能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知识框架的习惯。牢固树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践观;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作为高二年级的文科班

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内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基础。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将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授课类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知识构图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城方法指津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知识构图 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2.围绕着这三个词,课本讲了哪些知识点。 3.要求学生试着用两个字来概括“求索真理的历程”这一课的内容。4.围绕这两个字,构建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图。设计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分析宏观上把握整课的核心知学生自主整理,老师指导。识;培养学生 2 的发散思维。高考考点展示: 1.实践实践的概念2009~2011年认识论高考考点分布考点试题分布2010安徽文综,38 实践2010全国文综,39 2009海南单科,22 实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1.1生活处处有哲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内容目标:思考日常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一门能够开启人的智慧的学问。 提示与建议: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富有哲理的事例,使学生感悟哲学并不神秘,哲学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2、学习重难点:哲学的作用任务 二、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教材助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是人们在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的追问和对的思考。 点拨:哲学虽然产生于实践,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随着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推动着哲学进一步发展。 ③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我们的、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作用:哲学是一门给人、使人的学问。 (2).哲学的本义: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 点拨:(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不仅仅是哲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能使人聪明。 (2)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二)预习自测 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C.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2.哲学源于() A.对事物的惊讶和迷惑B.人们的好奇心C.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对生活的总结 3.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表明()A.哲学源于思考B.哲学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D.哲学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 4.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刻舟求剑”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5.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后练习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脑中凭空产生的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螺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螺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D.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4.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有()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③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④哲学是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抽象总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国际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投资者要走向成熟,一定要逐渐树立起一些能经得住漫长岁月考验的哲学信念。”这说明() A.哲学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 B.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真正的哲学是万能的科学 D.学好哲学是人生的主要任务 7.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D.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想正确前行就需要一盏智慧的明灯 8.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它是()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内容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内容。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成语,了解了一些哲学道理。到了初中以后懂得用一些诗句,高年级之后懂得用这些道理来阐释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些都为本框学习准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浅显,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再展示一些图片,播放相关录像等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起源和任务。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的感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生活处处有哲学。通过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四、教学重点 哲学的功能 五、教学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六、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情景导入法、讨论法、合作探究以及教师启发式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导课: 师:同学们,假如说你拥有5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并将退休,你会把如何安排这笔钱的用途呢? 生1:旅游,尽情享受生活。 生2:留给子女。 生3:捐给社会一部分,自己消费一部分,再留给子女一部分。 …… 师:同学们敢于谈出自己的想法,都体现了消费的计划性,很好!确实,个人消费是个人的私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消费观和财富观。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比尔?盖茨的选择:2008年6月27日,微软创办人盖茨退休,不再做微软执行主席,只出任非执行主席。在接受采访时盖茨表示,他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训练题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基础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实践是 .主观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活动.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 .客观的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动 .蜘蛛结网.医生治病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说明 .人和动物的差别越来越大.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李时珍读了《本草经集注》后,问他父亲巴豆是否就是一种泻药。父亲让他亲自试试。试验结果的确能泻,如果大剂量服用,可以导致严重腹泻。但是,如果服用巴豆适量,反而能治好慢性腹泻。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有良好的愿望加上自我牺牲精神,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实践出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 、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唐代画家戴嵩曹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自从世纪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门以纳米一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目前纳米技术已经应用到光学、医药、半导体、信息通讯,一个新时代——纳米时代正在到来。这说明、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现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物质手段.科学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体现的哲理是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读书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②③.①③.①②.①②③④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需要决定科技水平的高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面对能源短缺的情况,国家加大了能源利用方面的立法,如颁布《可再生能源法》、起草循环经济法等。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传说大禹治水时,在左手执“准绳”,右手拿“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这个传说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合理想像.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随着中国航天业的向前推进,一些新的课题又等待着我们去突破。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不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对事情要有耳闻.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亲身实践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第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 本框题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本节是本书的开头,引导学生对哲学产生兴趣和认识到学习哲学是有用的是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一要注意克服学理化,教条化的倾向,二要克服庸俗化的倾向。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把握住生活中的哲学之一主线,首先从比尔•盖茨的财富观入手,引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接着运用生活中的故事、典故、事例等,采用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争鸣和探讨,既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离不开哲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从而较好实现了三维目标。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哦能够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三部分

生活与哲学电子课本06第六课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领会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6.1.1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专家点评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生活处处有哲学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1——1《生活处处有哲学》导学案 编写:高二政治备课组 班级:组别:姓名: 【使用说明】 1.通过自主学习知识填写,熟悉基础知识,并要求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并要求摘自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把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解决疑难问题,巩固教材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认识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理解哲学起源于人们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理解哲学的任务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体会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本义与任务 难点:哲学与实践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探究一:(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要点,再通过讨论完善答案)

泰勒斯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唯物主义者,是当时最有名望的“七贤”之一,在哲学、天文、气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杜勒斯有一次晚上走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的星象,神情专注,竟然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一口井里。这情景被女仆看见了,便嘲笑他只顾看天而忘了地上的事情。泰勒斯回答她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琐事而忘了看天是一种更可笑的无知。 由于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生活过得相当窘迫,一些没有眼光的势利小人时常嘲笑他,说他尽做些没有用的事情。泰勒斯对这些人说:“你们可以嘲笑我没用,但要说知识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了一个反击的机会。有一年,由于天气不好,橄榄歉收,许多做橄榄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泰勒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调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于是他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钱,把米利都和丘斯地区的全部橄榄榨油机都租用过来,由于没有人跟他竞争,因而租金很低。第二年,橄榄果然获得大丰收,需要很多榨油机,人们纷纷向泰勒斯租用,泰勒斯趁机抬高价格,从中赚了一大笔。这时,泰勒斯对那些认为哲学无用的人说:“这回你们知道了吧,哲学家们只要愿意,是很容易发财致富的。不过,我的雄心不是发财,而是研究科学罢了。” 1.哲学是怎么产生的? 2.“哲学家们只要愿意,是很容易发财致富的。”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哲学家泰勒斯整天忙于各种研究,过着相当窘迫的生活,并且能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别 人的嘲笑,表明了什么? 探究二:(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要点,再通过讨论完善答案) 屈原有一篇《天问》,里面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表达了其对世界本质的理性探索、对人类社会的总体认识,在那个时代,已不啻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巨峰。关于其写作灵感与缘由,汉朝王逸在《楚辞章句》里有一段描述:“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于是“因书其壁,呵而问之”,遂成《天问》。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 当堂检测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世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案 新人教必修4)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能力目标: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 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 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难点】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 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第4 页虚框,思考: . 用颜回之“仁” 、子贡之“辩” 、子路之“勇”换孔子 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 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指 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第4—5 页,思考: . 哲学的智慧是不是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2. 是否说,人们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会产生哲学智 慧?

3.是否说参加实践活动是获取哲学智慧的唯一途径? 4.课本第5 页“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小结: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源于人们 二.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 页,思考:. 从哲学的本义来看,哲学是一门的学问。哲学就是 。马克思说,哲学是 2.真正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 3.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综合一、二两部分,得出结论:

o 基础自测】 选择题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 助长”“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2. 哲学智慧不像知识,它既不会老化, 也不会被岁月的 尘埃所覆盖。1936 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桥梁设计或化工大全 等论著,尽管富于年代先进的知识,但早已进了造纸厂, 而《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还在不断再版、译成别国文字,并加以重新研究。为什么?因为今天《道德经》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智慧。是它的智慧,而不是它的知识,征服了人心。人类需要哲学智慧,这是因为(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 来指导自己的行为②人们对问题的咼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周末练习题(答案详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二、知识结构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改错。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含义: 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2、 3、 4、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真理的特点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真理的含义

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7、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8、获得真理是人类认识的根本目的。 9、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四、重点知识探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选做题 [2011山东文综]“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A组: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2、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GDP已经深入人心,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资源消耗,加强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核算GDP时,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这是人们在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为此,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这表明(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5、面对各界对曹操墓真伪的不休争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以期通过检测这些男性的Y染色体类型并进行归类,然后借助序列比对的方式,推测曹操应有的Y染色体特征,用DNA技术来解答曹操墓真伪之问。这体现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C.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D.规律具有客观性 6、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概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D.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7、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

生活处处有哲学练习题(附答案)

生活处处有哲学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知识点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 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 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2.“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 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 C.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3.哲学源于 A.对事物的惊讶和迷惑 B.人们的好奇心 C.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对生活的总结 4.(判断)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这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知识点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5.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A.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人人都有智慧 C.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6.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B.聪明的人 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7.哲学的任务是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B.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8.哲学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①哲学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③人人都懂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判断)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10.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__________的变化与发展,用

【VIP专享】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八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 的历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授课班级:高二(2)(4)(6)班 科目: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 课题: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实践 (2)真理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 (7)认识具有无限性 (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分析: (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 (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 (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

1.1生活处处有哲学导学案带答案

§1.1生活处处有哲学姓名: 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心中有数) 知识与技能:1.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3.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重难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学习过程 【基础梳理】(A级,请快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内容,并记住它)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和对世界的。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为什么要学哲学) 1、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一门、的学问。在汉语中,哲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是智慧,哲学更是对智慧的“爱”和“追求”。 2、哲学的任务(作用、功能) (1)“两个看待”+“三个对待” 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 【特别提示】 一是哲学上所讲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这与我们通常说的世界有所不同。 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就是在这两项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是人的三对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实践中,需要哲学智慧【问题探究】(B、C级,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下列问题,要认真思考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虚框,思考: 1.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 孔子认为当仁就仁,不当仁就不仁;不夸夸其谈,大辩若讷;不呈匹夫之勇,当勇则勇,当怯则怯。 孔子的弟子虽然在某一方面优于孔子,但在哲学智慧、哲学思维方面都不及孔子,孔子的高明在于能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的度。 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指哲学智慧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分析: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二、【重点、难点】: 、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 情景导析合作探究 五、【课文导语】: 【教授新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导入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问题;什么是哲学?你在身边那些事例中发现过哲学道理?

学生例举身边事例,畅谈所包含的哲理 形成初步概念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生活处处有哲学 探究问题:如何看待排名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问题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学生探究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事例分析包含的哲学道理 总结 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

生活处处有哲学 作者:无棣一中王成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哲学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板书设计】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产生)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哲学的功能)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哲学能为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先看一段视频,文弱书生用什么打败了武林高手?具体来说,是几个哲学问题使武林高手迷失了自己。同学们想不想这些问题的答案?(需求再强烈一些!)这些问题从何而来?他们的答案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开启哲学之旅,走进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是不是离我们很远,让我们遥不可及。 首先我做一个采访,文理分班时你为什么选择了文科? 同学们回答,教师说明体现的哲学道理。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老师的分析,同学们可以看到,你在文理分课时,不知不觉的就运用了哲学原理。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正确认识事物或者处理事情的例子。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这些同学们都是很有哲学思想的。当然,还有好多同学没有从生活中总结出自己的哲学智慧,没有关系,下面就结合我的一个经历,和同学一起去探讨如何获得哲学智慧。合作探究一:我的“挨撞”经历 时间:昨天晚上第一节晚自习上课前几分钟 地点:三楼男生厕所门口 人物:我;无名男同学 经过:我去厕所,正要推厕所的推拉门,此时,正好一个男生要出来,他伸手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