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提纲

1、站在唯理论立场上企图使经验论与唯理论结合,把世界统一在思维基础上的学者是()

A、培根

B、笛卡儿

C、康德

D、黑格尔

2、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3、根据合理样本容量的分析,并结合长期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不.能少于()

A、50

B、100

C、150

D、200

4、在历史研究中,通过广征博考精确了解古籍原意的方法是()

A、辑佚

B、校勘

C、训诂

D、评鉴

5、如果按研究目的划分,教育科学研究一般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以及()

A、历史研究

B、描述研究

C、实验研究

D、预测研究

6、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某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描述的教育调查类型是()

A、抽样调查

B、个案调查

C、访谈调查

D、测量调查

7、历史上最早进行专门教育调查的学者是()

A、恩格斯

B、费舍

C、赖斯

D、肯德尔

8、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真实程度的是()

A、外在效度

B、内在效度

C、生态效度

D、总体效度

9.教育实验研究首先是一种()

A.科学的教育活动

B.特殊的实验活动

C.特殊的教育活动

D.科学的实验活动

10、基于标准正态分布进行的检验是()

A、Z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χ2检验

11、最为常用的差异量数是()

A、全距和平均差

B、全距和四分差

C、平均差和四分差

D、标准差和方差

12、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A、学术论文

B、实验报告

C、教育调查报告

D、教育经验总结

13、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是研究的()

A、结果

B、方法

C、讨论

D、目的

14、判定定性研究的内在信度主要借助于研究的()

A、特殊性

B、准确性

C、一致性

D、有效性

15、定性分析中的内部效度可分四类,其中一类“指研究者了解、理解和再现被研究者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真实程度”,它是()

A、评价型效度

B、理论型效度

C、描述型效度

D、解释型效度

16、研究结果涉及研究的内在效度,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的研究属于()研究水平。

A、迁移推广

B、探究原因

C、直觉观察

D、理论研究

17、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于()。

A、研究时间

B、研究对象

C、研究目的

D、研究内容

18、历史研究法有历史性、具体性和以()为主的特点。

A、逻辑分析法

B、历史文献法

C、阶级分析法

D、历史分析法

19、访谈过程的标准化是()访谈调查最显著的特点。

A、结构性

B、重复性

C、集体性

D、系统性

20、使每个实验对象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对象都经受整个实

验的各种实验处理,这种实验设计是()。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单组设计

D、同组设计

21、一般来说,测验题目难度应控制在()之间。

A、0.10~0.90

B、0.70~0.80

C、0.30~0.70

D、0.20~0.80

22、在科学史上,首先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A、达·芬奇

B、罗吉尔·培根

C、伽利略

D、弗兰西斯·培根

23、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而形成理论,这一过程实际存在着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即“()”。

A、探索—验证—确认

B、确认—验证—探索

C、确认—探索—验证

D、探索—确认—验证

24、表示连续型的数据资料,且反映不同数据的频数分布情况,宜选用的统计图是()。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形图

D、直方图

25、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研成果主要以分析和阐述对某一问题的()为主要内容。

A、实践性认识

B、普遍性认识

C、理论性认识

D、整体性认识

26、组成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现象与客观事实、研究课题、方法和技术

B、研究课题、科学理论、研究手段

C、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D、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研究成果

27、20世纪初,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专著,其中古德的代表作是

()

A、《教育研究法》

B、《教育问卷法》

C、《教育实验法》

D、《如何做研究工作》

28、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29、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30、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31、可以弥补教育现场观察不足和缺陷的观察类型是()

A、非结构式教育观察

B、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C、结构式教育观察

D、非参与性教育观察

32、按照事物的大小、轻重等特征依次排列,进行分类和比较的测量是()

A、定名测量

B、定距测量

C、定序测量

D、比率测量

33、在教育测量中,反映测验所得结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难度

C、信度

D、效度

34、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较为适于现场条件或接近现实的模拟性研究是()

A、前实验

B、真实验

C、验证实验

D、准实验

35、在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第一个基本步骤是()

A、收集资料

B、选择方法

C、确定选题

D、分析文献

36、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宜过分强调()

A、外在信度

B、外在效度

C、内在信度

D、内在效度

37、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A、分类

B、审核

C、归纳分析

D、演绎分析

38、定量分析要求研究者主要揭示事物的()

A、数量特征

B、质量特征

C、符号特征

D、分类特征

39、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书籍,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A、书名、作者姓名、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

B、出版单位与时间、作者姓名、书名、页数

C、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作者姓名、书名

D、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

40、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是()

A选择制作评价工具B确定评价标准C确定总目标D收集评价信息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4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42、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 )水平。

A、直觉观察

B、探究原因

C、迁移推广

D、理论研究

43、“题录”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44、历史研究法中属于第三层次的研究是( )。

A、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

B、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C、搜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史料

D、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

45、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是指(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取样记录法

46、对回收的问卷,在剔除废卷的同时,要统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来说,如果回收率在( )

以上,所得资料方可作出研究结论。

A、30%

B、50%

C、70%

D、80%

47、在测量调查过程中,按事物的大小、轻重等特征依次排列,进行分类和比较的调查是指(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48、按实验假设命题“若A则B”的构成划分,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49、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在思维中以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制定理论体系的方法称为( )。

A.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B、历史—逻辑方法C、系统科学方法D、发生学方法

50、判定两个样本统计量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主要借助于( )。

A.总体参数估计

B.假设检验

C.方差分析

D.回归分析

51、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创造知识,二是()

A、更新知识

B、整理知识

C、掌握知识

D、运用知识

52、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等属于()

A、基础研究

B、发展性研究

C、应用研究

D、预测研究

53、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论证

B、课题审查

C、课题申报

D、课题选择

54、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A、搜集、分析与鉴别史料

B、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

C、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D、建立科学的唯物史观

55、教育观察法最完备的状态是()

A、结构式教育观察

B、教育现场观察

C、参与性教育观察

D、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56、在教育观察记录方法的分类中,主要用于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做传记式记录的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

B、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事件取样记录法

57、从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看,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类型是()

A、普遍调查

B、个案调查

C、相关调查

D、抽样调查

58、对于任何一种教育测量来说,最重要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59、最基本、最典型的教育实验设计类型是()

A不等控制组设计B单组前后测设计C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D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60、一般来说,教育理论研究这一过程的起点是()

A、选定的教育现象

B、教育理论的现状

C、教育活动的现实

D、已知的教育规律

61、一般来说,审核资料准确性包括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一致率和真实性

B、一致率和吻合率

C、吻合率和真实率

D、吻合率和有效性

62、教育研究定性分析的内部效度分类中,研究者对研究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是否真实是指()

A、评价型效度

B、理论型效度

C、描述型效度

D、解释型效度

63、从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看,大多数教育实验课题属于()

A、基础性课题

B、描述性课题

C、应用性课题

D、推论性课题

64、教育实验研究报告一般包括()

A、题目、摘要、引言、正文及注释等部分

B、题目、摘要、引言、正文及结论等部分

C、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及讨论等部分

D、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等部分

65、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主要形式是()

A、同行专家评价

B、研究者自评

C、行政部门评价

D、研究团体评价

66、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67、“数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68、对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鉴别是否善本、“精本”或作者本人的稿本,需要采用( )

A、辨伪考证法

B、校勘法

C、年代考证法

D、作者考证法

69、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日记描述法

B、描述记录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70、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某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描述的调查类型是指( )

A、普遍调查

B、个案调查

C、抽样调查

D、相关调查

71、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72、教育定义的规则要符合( )关于定义的基本规则。

A、逻辑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美学

73、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目的的程度称为(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74、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归类整理主要是( )

A、分析集中量数

B、编制统计图表

C、分析差异量数

D、转换地位量数

75、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76、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

A、认识

B、实践

C、创新

D、论证

77、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最重要的工作是( )

A、选题

B、写出论证报告

C、文献检索

D、制定课题计划

78、历史研究法中,确定文献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属于( )

A、内部评论

B、外部评论

C、事实评论

D、定性评论

7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综合发展时期,起始于( )

A、17世纪初

B、18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80、在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所包含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存在一个( )

A、课题大小问题

B、课题价值问题

C、选题问题

D、时机问题

81、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最主要缺陷在于( )

A、不能完全表现自然场景下被观察者的状态

B、所获资料的真实性相对较差

C、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难以适用

D、相关的条件难以控制

82、测量被调查者的气质、兴趣、态度、价值观等的测量调查是( )

A、人格测量调查

B、能力倾向测量调查

C、智力测量调查

D、学业成就测量调查

83、现有一个对当前义务教育质量状况进行的调查。从调查的目的看,这一调查属于( )

A、发展调查

B、预测调查

C、现状调查

D、相关调查

84、一个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首要检验标准是( )

A、价值判断

B、科学性分析

C、有效性评价

D、可操作性评价

85、能够将访谈过程中的随意性降到最低,进行比较标准化操作的访谈调查类型是( )

A、结构性访谈调查

B、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C、重复性访谈调查

D、集体访谈调查

86、诠释效度又可称为( )

A、描述型效度

B、理论型效度

C、解释型效度

D、评价型效度

87、教育理论研究中对理论的内部检验又叫( )

A、分析性检验

B、综合性检验

C、逻辑检验

D、实践检验

88、组成教育理论逻辑形式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教育现象和教育命题

B、教育概念和教育推理

C、教育现象和教育判断

D、教育概念和教育命题

89、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 )

A、逻辑分析

B、统计分析

C、数据描述

D、性质描述

90、教育科研成果的定性评价中,对成果做出评语式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

A、研究报告

B、评定标准

C、原始资料

D、实地考察

9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9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9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94、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95、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手段)是( )

A、访谈调查

B、测量调查

C、表格调查

D、问卷调查

96、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97、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98、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型图

D、直方图

99、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100、使用取样记录法,要求观察者在开始之前就确定( )

A、观察范围

B、观察目的

C、观察时间

D、观察类型

101、题录、索引、题要、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102、历史研究法中属于第二层次的研究是( )

A、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

B、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C、搜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史料

D、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

103、对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鉴别是否善本、“精本”或作者本人的稿本,需要采用( )

A、辨伪考证法

B、校勘法

C、年代考证法

D、作者考证法

104、根据观察的方式,教育观察研究可以分为( )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05、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

A、访谈调查

B、问卷调查

C、测量调查

D、调查表法

106、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

A、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B、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D、电话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

107、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108、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

A、调查报告

B、实验报告

C、经验总结

D、学术论文

109、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的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

B、发生学方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实验法

110、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 )

A、研究的差异性

B、研究的一致性

C、研究的多样性

D、研究的特殊性

111、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归类整理主要是( )

A、分析集中量数

B、编制统计图表

C、分析差异量数

D、转换地位量数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又通称为方差分析,即利用方差进行( )

A、t检验

B、X2检验

C、Z检验

D、F检验

113、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D、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育观察报告等

1、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即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______________思想开始成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______________方法进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视野,为考察教育问题提供了客观基础。

2、史料评鉴通过两种途径(方法)进行:一是______________,它主要确定史料的真伪或真实性;二是

______________,它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

3、按照调查手段划分,教育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调查、调查表法(填表调

查)等类型。

4、根据斯蒂文斯对测量层次的分类,把学生学科学习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种测量

属于______________,而用百分制来测定学生学科学习成绩则属于______________。

5、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真实验三类。

6、假设演绎是以______________为前提的演绎,教育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就是一种假设演绎,其正确性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论证或逻辑检验。

7、分类法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8、教育理论的逻辑形式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因素所组成。

9、统计推断的基本依据是数据的______________特征,当我们说在0.05和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两个总体参数差异显著与否,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在得出结论时犯错误的可能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

10、对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评价主要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

11、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__________的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进行研究的过程。

12、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包括:__________、选择观察的类型、__________、训练观察人员等几个方面。

13、教育现场观察是指观察人员在__________或事件发生的__________所进行的观察。

14、测量调查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作用;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__________作用;

预测、选拔功能。

15、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__________。

16、教育命题是有关教育__________的语句,是对教育活动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__________。

17、归纳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__________、共变法和__________。

18、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数据推断和数据的__________等方面。

19、独立性检验是检验对同一组对象进行分类的__________分类标准是否__________的检验方法。

20、一般来说,教育调查报告由题目、__________、正文、__________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21、教育研究设计的环节主要有:_______、选择研究计划、_______。

22、选题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_______和_______。

23、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以逻辑分析法为主。

24、教育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客观性、_______。

25、按照调查目的来划分,教育调查研究可以划分为:______、相关调查、_______、预测调查几种类型。

26、组间设计是把数目_______的实验成员分配到自变量的_______水平或按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27、进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基本的_______方法、历史—逻辑方法、系统科学方法、_______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28、归纳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法、简单枚举法和_______法。

29、统计表一般由标题、序号、_______、数字、_______等部分组成。

30、协方差分析,其功能是利用_______法,将足以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用实验方法加以控制的有关因素(共变量)从方差中剔除,再经调整后,求出方差的_______量。

31、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_________,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32、亚里士多德在_________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并以巴巴拉式_________为科学解释中演绎推理的范例,强调通过演绎建立科学解释,对以后的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3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性工具书。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是1985年出版的《_________》。

34、理论构思所含的基本概念,特别是_________,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有严格规定的含义,二有好的_________,三有好的清晰度。

35、从观察的系统性来看,观察法可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36、教育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初步整理资料和进行描述统计等步骤。

37、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把访谈调查分为________访谈调查和________访谈调查。

38、_________,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无关变量,也叫_________。

39、归纳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完全归纳法和_________三种,前者又称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称因果关系归纳法。

40、根据一个判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程度和是否加入评价性要素,可以把命题分为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大类。

名词解释

1.组间设计:组间设计也叫被试间设计,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每一组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2.教育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校勘:是对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的不同卷次之间存在的文字差误进行对照并判定是非。

4.内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

5.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

6.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

7.结构性观察: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8.逻辑起点:是体系中最抽象、最一般、最简单的思、维规定,是整个体系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所在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核心要素。

9.操作定义:是指变量的较精确与不含糊的定义,将以操作的方式表示,标明因变量是能被觉察和测量的。如用各种智力测验分数表示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用成就测验分数表明学生学业成就。

10.研究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11.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2.系统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

13.发生学方法:是在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时以分析它们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为基础的一种研究方法。

14.控制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15.外部评价:外部评价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和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与版本等是否可靠。

简答题

1简述教育研究中定性分析的主要特点339

1.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必须立足于对

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获得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完整的透视。

2.定性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定性分析是以反映事物的规定性的描述性资料而不是量的资料为

研究对象。

3.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的弹性。定性分析是一个不太严格的研究程序,前一步搜集资料的

数量与质量往往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原因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所具有的多样性,是定性分析过程常常变动,有很大灵活性

4.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5.定性分析中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定性分析是一种价值研究,一方面很容易受到研究者

和被研究者主观因数影响,另一方面,教育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又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联,离开这一情景,一定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2简述一个好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245

1.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2.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试验方法。正是由于教育实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带来了教育实验的几

个特点:a.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生动情景中进行,具有很强的社会性b.是一种充满了情感有明确目的和价值观的,表现出多样个性的人的积极活动 c.教育现象的模糊性,是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处理实验变量,尤其是对思想品德及个性形成方面的研究。

3如何提高教育实验的效度273

1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一个实验具体设计两个组(实验组与控制组)或几个组,使得各个组的平均数及变异量尽可能接近相等。

2用随机、匹配,或被试兼做自己的控制组以控制被试变量。

3设计控制。例如用ABBA法或轮组循环法。

4.统计处理控制。

4简述当代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242

1.日益重视哲学方法论对教育实验的理论指导。

2.重视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现代不仅要检验某种教育理论思想观点,而且更主要关注于研究和

解决担待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以培养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合格人才

3.教育实验类型的多样性、丰富性。

4.教育实验技术手段的变革。以运用新的实验技术、在更高程度上与教育实践结合以及科学规范程序

与艺术把握结合为主要特征。

5简述一个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特点106

1.科学性。

2.推测性。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有一定的预测性;假设本身正式

科学性与推测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的统一

3.表述的明确性。概念要简单,表述要清晰、简明、准确,条理要清楚,结构要完美,假设命题的本

身在逻辑上是无矛盾的。

4.可检验性。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一个科学假设;原则上的

可检测性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

6简述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74

1.问题必须有价值。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

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科学依据(理论);事实依据}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选定的课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一定要清,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

和时代感

5.问题要有可行性{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时机问题},能被研究。

7简述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有哪些基本要求369

1.理论构建的完备5研究方法科学规范

2.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合理

3.鲜明的创新性7结构严谨、完整,论证深刻有力

4.切合实际,针对性强8文字精练,简洁流畅,具有可读性

8简述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的基本要求370

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材。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文字上要做到“信、达、雅”,对论文要反复推敲修改。

9简述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17

1.明确规定总体。例如“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学习知道的研究”,总体就是全国的所有大学生

2.取样的随机性。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

3.取样的代表性。

4.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容量与样本代表性呈现正相关;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能

少于100

10简述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173

问卷问题的设计关系到问卷的科学水平,是问卷编制中关键一环。因此在设计问卷的问题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问题的范围 2.问题的内容3.问题的数量4.问题的文字表达是否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5.问题的排列顺序是否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6.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还要避免与社会规范有关或情绪压力的问题,不要涉及个人隐私程度较深而填答者不愿直接回答的问题。

11简述影响教育观察客观性的主观因素194

1.先入为主的偏见,表现为只收集某些似乎能证明自己研究假设的观察材料,或用自己的假设去修正

观察结果,甚至用某种理论框架牵强附会地解释观察结果,从而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2.无意过失。

往往表现为研究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修正、填补观察中的空白,从而作出错误的分析。3.假象与错觉。

12简述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89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正确研究方向。文献资料提供科研选题的依据。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避免重复研究。13简述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36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先打教育的实质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历史研究,使我们借鉴

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并提高科学化水平;另外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评判分析能力

14简述一份好的测量工具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测量要求203

1测验的准确性要高。即测验的效度问题,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并存效度和预见效度

2测验的可靠性要高。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程度。

3.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方能说明测值水平

15定性分析中检验效度的方法有哪些343

1寻找相反证据的方法。定性分析过程中要极力寻找相反的不同观点证据的资料,找不到就说明其资料和分析可靠

2三角互证法。同一问题从三个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方式得来的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看是否具有一致性,若一致,则可靠。

论述题

1论述正确选择课题的重要意义 P71

所谓选题正确,是指应当选择有意义的、并且问题提法原则上是正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的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尤其对于教育科学研究,选题是否正确,意义十分重大。

①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固然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往往是引出更深的问题,正是“问题”的深入导致研究的深入。“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就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②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掌握全局动态,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重点与一般、学习与独创的关系,从而正确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避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③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独立地判断和正确地选题时衡量科学工作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学会正确选题对于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论述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P53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是在概括总结哥们具体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范畴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是作为最一般的理论工具而发挥着方法论指导作用。

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认识活动的模式、程序、途径、手段和合理性标准。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主体对所研究的客体的参与性。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严谨,条件严格,因此在引进到教育研究时,必须相应进行改造。

③数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为了在教育研究中更好地应用数学方法,使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有三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定性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反映客观事情的质与量的辩证关系。第二,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它独特的表达式。第三,在现在教育发展水平上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量化,将来也仅如此。

④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1)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教育研究的目标。从国情出发,才能科学地确定研究的课题和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才能得到科学解释并加以应用。(2)批判继承中华名族优秀文化教育传统。没有创新,教育就会停滞不前。(3)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实现从经验事实向科学理论转化。(4)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

3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及评价作用 P358 P374

表述的主要目的是:

①通过展示研究的结果及价值,得到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以取得社会效益。

②提供有关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及对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有利于学术交流与合作。

③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促使研究的深化,成果的扩展以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和新事实,

有利于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④有助于提高研究工作者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的作用是:

①通过评价做出价值判断,将教育科学研究蕴含的丰富的内容价值外化,通过社会化实践活动充分发

挥教育研究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制定教育决策方面的价值效益。

②通过评价得到反馈信息,使研究者按照一个号的教育研究应有的基础标准,对研究目标、过程和方

法,进行及时调整,总结成绩,提出问题,更好地把握方向,保证研究目的的实现。

③通过评价搜集有关资料,使行政领导部门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教育科研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④通过评价确立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要求,科学指导教育研究逐步达到高质量高水平,在总结和改进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论体系。

4.试述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P276

①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要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研究的问题及研究假设。

②确定实验处理。处理即教育实验中所要操纵的自变量变化,一个实验起码有两种以上的不同处理。

③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群体指样本的总体,实验单位可以是个人,班级,也可以是一个学校、团体,必须独立接受实验处理并作出反应。

④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要考虑:确定选择的反应变量是能够提供有关研究问题的信息;决定怎样进行测定,如何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度量单位及必要的技术手段;考虑测量数值的可能准确度。

⑤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

⑥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这一程序不仅适合于教育实验设计,同时也为评价分析某一教育实验提供了可操作的步骤。

5.论述定量分析在教研中的局限性

6. 试论教育研究理论构思科学性水平的标准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课堂笔记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 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 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 2、中观研究 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现状研究 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1.按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在规律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版)课堂笔记(完美打印版)[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 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 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实用)

各章节重点难点 一、教育研究概述(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1 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 )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 )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 分,共50 分)

1.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 1 )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 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2 )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 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 3 )生长与成熟因素,指 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 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5 )实验的处理 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 )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恒定法即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一)》总复习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一) 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题 1.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的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62 2.访谈法——一种研究性谈话,指通过与被访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166 3.个案研究——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189 4.个案研究法——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5.教育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 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6.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应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依赖的知识;她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18 7.结构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104 8.课堂观察方法——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102 9.实验——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过程。205 10.无关变量——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58 研究的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且和实验主题无关的因素成为无关变量。211 11.问卷法——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12.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以学习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变的研究活动。7 13.研究假设——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65 14.样本——抽样总体简称“样本”,是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全及总体部分单位的集合体。/ 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sample)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冲刺题 一、名词解释 1.研究变量 1)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量,是能够独立的变化并能够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2)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他是研究者需要观测的指标。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 2.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他成为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即遵循一定的要求,从一个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3.调查研究法: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4.尝试性: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为了研究某个特定的研究(假设),在人为模拟的环境中,采用控制的手段对研究变量施加特定的影响,从而

验证假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他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参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认识活动,是一种试图克 服人类认识局限性,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由于人类自身认知活动的局限性,要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保持谦虚和 虔诚的心态,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既是研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也是 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态。 3.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研究。 4.研究计划主要是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 研究计划试图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打算怎么研究。 5.研究问题的首要特征是问题的真实性,不是杜撰和空想出来的。即研 究问题首先需要是真问题。 6.观察法的类型分为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 构性观察法 7.问卷问题设计时,问题的转化步骤: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调查问题-具体指标-问卷问题。 8.调查问卷的结构为:前言、内容、结语。 9.教育实验的类型为: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创立过程中出现的人物 1.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 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 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4.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 系; 6.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 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7.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下列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需要识记(几乎每年必

考): (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贡献: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19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主张通过“陶冶”与“唤醒”培养完整人格。 (3)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4)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6)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吉鲁《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法国: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学人物 1、苏格拉底(古希腊)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一起雄辩和青年智者问答法著名。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第 一 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教育研究的 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的特 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 研究中的应用

广西师大 教育学 孙杰远《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笔记2

《教育研究方法》孙杰远 第三节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教育调查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系统地设计一套研究方案,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某一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相关资料,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和综合等阶段获得特定研究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是教师深入了解和研究教育和教学问题,深入认识学生心理及其发展,形成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高个人教育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教育调查研究的要素: 1、教育调查目标和内容。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调查规则。调查规则指调查研究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要求包括调查时间、抽样方式、样本特征、调查环境、干扰控制、数据记录方法等。 3、有效数据。指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核心特征、内在联系的可操作性的数据。有效数据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应该是个别调查对象的特别反应或特殊意见。有效数据还应尽量实现数量化的转换,以利于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特征一个好的教育调查研究通常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有所取有所舍。 (二)数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有利于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数据。 三、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根据每一次调查活动过程中被试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独调查和集体调查。 1、单独调查:每一次调查活动只需要一位被调查者参加,被调查者单独表达自己,不受其他被调查者影响。 2、集体调查:在一次调查过程中让多名被调查者参与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调查方式,可以分为教育访谈研究、问卷调查研究、量表测验研究。(一)教育访谈研究 1、教育访谈研究的概念 ◆教育访谈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以问答的方式与访谈对象进行交谈,记录被访谈对象对各访谈项目的回答情况,最后通过记录、编码、数据分析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形成研究结论的研究方法。 ◆根据访谈提纲的限定程度,可以分为: (1)结构化访谈:指访谈提纲中每一个访谈项目都有具体明确的反应选择项,访谈对象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项,而不能做出其他的选择反应,研究者在访谈对象进行选择后,进一步了解选择该选项的原因或理由。 (2)半结构化访谈:指访谈提纲中的访谈项目除了有可供选择的反应项之外,还允许访谈对象进行额外的反应。 (3)非结构化访谈:指访谈提纲只有访谈项目而没有选择项,访谈对象根据项目所询自由回答。 2、教育访谈研究的过程与技术 (1)制定访谈提纲。访谈提纲是访谈指导性文件,系统反映着一次具体调查研究的全部内容。 a.结构化访谈提纲:指提纲中的每一条访谈项目都由一个陈述句或问题句和若干可能的回答选项构成,其中有一个及以上选项没有确定的可选内容,由被调查者填写。 b.半结构化访谈提纲:指提纲每一个访谈题目由一个陈述句或问题和若干可能的问题所构成。 c.非结构化访谈提纲:指访谈项目中只有问题项,没有回答选择项。 (2)制定访谈规则。访谈规则是指在访谈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种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访谈对象的选取;二是访谈方式的确定;三是访谈环境的基本要求;四是访谈指导语的安排;五是访谈活动的分工;六是访谈活动的进度表;七是访谈活动的其他事项。 (3)开展访谈活动。包括两项重要内容: a.主试培训。将参与访谈研究的所有主试集中起来,进行访谈技术培训,让所有参与访谈的主试熟悉访谈工作手册的各项规定。访谈主试培训应重点讨论并让主试熟悉的工作要点包括:访谈记录资料保密和重要性与策略方法、访谈记录要点、需要进行深入问询的问题、容易产生的问题及防范方法等。 b.开展访谈活动。按访谈工作手册的安排与规定,以及访谈培训会商定的策略与方法开展具体的访谈活动。 ◆影响访谈质量的因素:准备充分程度;首因效应;被试的观察与知觉判断;访谈过程中话题的有效转移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