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可转换债券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8415372.html,

中美可转换债券比较研究

作者:吴海燕兰秋军马超群

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02期

摘要: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规模、条款、风险收益特征和套利机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可转债市场规模仍远不及美国,尤其对创新性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支持上差距更大。中国可转债的条款设计更多替发行人考虑,而较少关注投资者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扩股融资动机。从风险收益特征和套利机会来看,发现美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债性凸显,股性较弱,而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具有偏股性。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市场规模;条款;风险收益;套利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2-0049-04

自从1843年美国纽约Erie Railway公司发行世界上第一只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简称可转债或转债)开始,经过160多年的不断发展,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兼具股票与债券性质的金融衍生工具,既可享受股票价格上涨的收益,又可以债券形式规避股价下跌的风险而广受投资者青睐[1,2]。中国资本市场引入可转换债券的时间很短,但发展相当迅速,2012年12月流通市值达到1348亿元。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可转换债券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2012年底其流通市值达到240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国债。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规模、条款、风险收益特征和套利机会进行对比分析,为完善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提供参考建议[4,5]。

一、中美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发展规模对比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转换债券市场,目前市场的存量达到2400亿美元,占全球可转换债券市场总规模的50%以上。从美国最近几年的发行量来看,2006年和2007年发行量增加迅猛,而2008年之后发行额有所下降,但发行数量却在不断上升,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美国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家数多,平均每家发行的额度小,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市场规模扩大较快[6,7]。如图1为2000~2011年美国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情况。

就美国可转债发行主体而言,已从大企业转向高新技术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发行额度小,数量多,反映其对中小企业创新性需求的强力支持。美国采用了公募和私募两种形式发行可转债,增加了美国资本市场上可转换债券的流动性,成为了可转换债券基金、共同基金、对冲套利基金等关注的投资对象,同时促进了基金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中国的发行主体,集中在主营业务突出、有竞争优势、成长性强且无重大风险隐患的行业。中国可转债发行的家数少,发行的额度大。目前仅采用了沪深交易所公募资金的发行方式。其投资者以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为主,对可转换债券基金和对冲套利基金认识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