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禹陵的文化价值_李殿元

论大禹陵的文化价值_李殿元
论大禹陵的文化价值_李殿元

论大禹陵的文化价值

李殿元

[摘要]

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谁作为中华大地上的统治者,

都对大禹和大禹陵充满了尊重和敬畏。从关中地区进而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上会稽,祭大

禹”

;以东北少数民族身份入居中原的清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分别为大禹陵书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

”、“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的对联。大禹陵的长期存在,证明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大禹陵;祭禹祀典;大禹精神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13)02-153-04

①《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

》:“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禹)因病亡死,葬会稽

。”《墨子·节葬下》:“禹……道死,葬会稽之山。”《吕氏春秋·安死篇》:“禹葬于会稽,不变人徒。”《史记·封禅书

》:“禹封泰山,禅会稽。”[收稿日期]2012-11-20

[作者简介]李殿元,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

浙江绍兴312000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夏本记》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大量商周时期的文物被发掘,证实司马迁确实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不仅《史记》中所记载的殷商历史是可信的,而且殷商之前的夏朝也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夏朝的存在,作为夏朝开创者,大禹—

——三皇五帝中最少神话传说而最多真实性的人物—

——的历史就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人们对大禹是哪里人、活动区域、主要业绩等问题争论不休,形成了影响很大的大禹文化学。我认为,对于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我们今天确实还有许多问题弄不清楚,也难以一时就弄得清楚。当然,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但是,今天研究大禹,重要的不是去争名人故里,大禹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圣祖,这应该是没有争论的;更重要的是弘扬大禹的精神,这是我们今天的时代非常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和权衡,那么,在浙江绍兴的大禹陵,因为是大禹唯一的纪念墓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延续了上千年的大禹陵及其祭禹祀典也有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所以,大禹陵的文化价值值得一论。

一、大禹陵的的长期存在证明中华民族

从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大禹陵亦名“禹陵

”、“夏禹陵”、“夏禹王陵”

,地处浙江绍兴会稽山东北余脉石帆山别峰龙头墩西坡,距绍兴城六公里。史书记载:会稽山原名茅山,大禹会诸侯于江南后,更名为会稽山;大

禹崩,葬于此,即今大禹陵。

①夏商周断代工程定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即是说,大禹陵的存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大禹陵坐东朝西,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三者皆在一地,后二者因前者而产生,均各有特色。

禹陵的入口处为一青石碑坊,其后是一条长一百余米的神道,神道两侧立有石刻神兽五对。神道尽头为大禹陵碑亭,亭内立有由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石碑

。“大禹陵”三字雄浑有力,每字一米见方。陵前还遍植有槐树、松柏、绿竹等植物。

禹祠位于禹陵的左侧,相传始建于夏代少康之

3

51

时,以后曾多次毁废又多次兴建。现存的禹祠共两进院落,中间以天井相隔,极富江南民间建筑特色。在禹祠的左侧有一井,名“禹井”,相传为禹所凿。有亭名“禹井亭”

,其楹联是:“德泽被万

方,轨范昭百代。

”意为中华大地的人民都得到了大禹的恩惠,他为民忘私、不屈不挠的种种美好品德是人们的楷模,光照后世。祠前一泓清池,悠然如镜,名“放生池

”。“禹祠”匾由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写,前进左右两侧有“大禹治水”、“计功封赏”砖雕,后进内立有大禹塑像。

①《吴越春秋

》:“启即天子位,使以岁时春秋祭禹于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史记正义》引贺循《会稽志》:“少康,其少子号于越,越国之称始于此。”①《史记·夏本纪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三十七年……祀虞舜于九嶷山。上会稽,祭大禹。”气势雄伟的禹庙位于禹陵的右侧,相传禹的儿子启即天子位后就在此建有禹庙,现存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后历代均有所修建。禹庙坐北朝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其中轴线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辕门、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建筑依山势而逐渐升高。大殿为重檐歇山造,巍然耸立,殿背龙吻鸱尾直刺云天,背间“地平天成”四字为清康熙皇帝题跋。其中明代翻刻的岣嵝碑,文字奇古,记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和功绩,又名“禹王碑”。祭厅是历代祭禹的场所,建筑结构与午门相似。祭厅东、西两侧为配殿,其中东配殿内放置有明、清时祭禹的碑刻三十余件。

1996年,国务院公布大禹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不仅是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迹之一,也是全国纪念大禹最恢弘的场所,因此,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旅游价值。

在大禹陵存在的四千多年间,中华大地上经历过许多次的统一、局部统一和分裂割据,作为统治者的民族,既有原来就在中原地区的民族,也有本在中原区域之外的民族,最后统一为了中华民族。问题是,无论谁作为中华大地上的统治者,都对大禹和大禹陵充满了尊重和敬畏。从关中地区进而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

;以东北少数民族身份入居中原的清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分别为大禹陵书有“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

”、“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的对联。大禹陵的长期存在,证明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大禹陵祭禹祀典对中华民族有重要的凝聚作用

相传大禹死后所葬之地就是今浙江绍兴会稽

山。据《吴越春秋》记载,禹子启即位后,每年春秋派人祭禹,并在南山上建了宗庙,此后即开始

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

①此后,历时数千年,传承不绝。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祭祀”的出现归结于“禹禅会稽

”。《史记·封禅书》中说:“自禹兴而修社祀。

”即是说,国之“祭祀”是大禹创造的。大禹治水成功,召集了全国的诸侯

,《史记》记载他“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

,于是,“更名茅山曰会稽

”,“会稽者,会计也”。②“会稽”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计划,也不是计功,而是“会祭”

,也就是“祭祀”之意。所以,典籍资料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记载,把祭祀天地和战争等同到了国家的大事。

大禹是现今已被证实的有据可查的华夏民族在神州大地奠基立国的第一位伟大祖先。他一生最大的功业是:治水,奠定了立国的根基;立国,巩固和发展了治水成果,使当时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成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大禹的杰出贡献,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以深远的影响。所以,祭禹,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祀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什么历代对祭祀会稽大禹陵都极为重视?这是因为大禹陵祭禹祀典对中华民族有重要的凝聚作用。在先秦,夏禹与黄帝,尧、舜同列祀典。自汉朝以来,历代在京师立庙,祀奉先代创业之主,有道名君,夏禹均在其列。其时,神州大地禹庙星布。因为大禹陵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大禹的庙宇,所以。大禹陵的祭祀,历来代表的都是国家祭祀。

四千多年来,大禹陵总是俎豆千秋,玉帛相接,清庙巨丽,祭祀绵亘。历代祭禹,古礼攸隆,影响巨大。自夏王启开端,祭会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王启首创的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夏之后,祭禹祀典曾一度中断,到了越王勾践时代,又开始建造大禹宗庙,祭祀大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也曾专门“上会稽,祭

大禹”

。③唐以后,地方官到任祭禹已成惯例。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宋代以后,由皇帝派出使者,帝沐赍礼来会稽祭禹者更多。到明代,遣使特祭成为制度。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又亲临绍兴祭禹。

4

51

大禹陵祭祀可分官祭、民祭两大部分。官祭,自夏帝启创制起,绵延至今;民祭,以会稽姒姓宗族祭脉络最为清晰,发端于少康封无余于越,守祀大禹陵寝时。整个大禹祭典的历史有着起源古远、规格崇高、祭祀频繁、脉络清晰等特点,更由于会稽大禹陵守陵村的存在和姒姓宗族祭祀的延续而独具特色。

民国时,大禹陵祭祀改为特祭。1916年,孙中山先生瞻仰大禹陵。1936年,浙江省各界公祭大禹陵,并绍兴市政府拟定祭禹一年一祭。1936年,周恩来回绍兴祭祖后拜谒了大禹陵。1947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及蒋经国夫妇瞻仰了大禹陵。尤其从1995年以来,绍兴市每年到农历三月大禹祭日前后都会举行祭祀活动。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各界公祭大禹陵,同年5月1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江泽民视察大禹陵并为大禹陵牌坊题写了坊额“大禹陵”三个字。

2006年,公祭大禹陵典礼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是列入保护名录的第一年,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将以“祭祀华夏之祖,弘扬大禹精神,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大禹陵祭禹祀典列为“国祭”。从此,中华民族对先祖每年一次的国家级公祭典礼就形成了“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的格局。

三、大禹陵是宣传大禹精神,

继承优秀传统的最佳场所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大禹是伟大的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立国始祖,记载于史书和流传于民间的大禹的丰功伟绩,折射出大禹近乎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并因之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楷模。他在治水中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同时也为他赢得了后世子孙的崇敬和传颂。大禹的杰出贡献,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大禹受到广大民众的敬仰和爱戴。大禹陵祭禹祀典源远流长,公祭和民祭绵延不绝,不仅是浙江省,而且也是全国最富传统特色的祭祀活动之一。大禹陵祭禹祀典具有极大极好极强的文化价值。

首先,大禹陵祭禹祀典是继承优秀传统的需要。

中华民族历来有祭祀先祖先圣的传统。过去每个家庭的神坛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现在也还有清明扫墓等习俗。儒学创始人孔子虽然“不语怪,力,乱,神”,但也说“祭神如神在”,①还是赞成祭祀先祖先圣的。

祭祀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先贤的追思,从上古时代以来,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祭祀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敬天祀祖的仪式化形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相沿传承下来。

随着人类社会和思想观念的发展,祭祀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发展,所担负的功能也不断延伸,在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沟通人神关系,最终落实到调节社会人际关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祭祀已内化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感情依托形式。

传统民间祭祀历来兴盛。祭祀的对象有天地山川等自然神、民族始祖神,还有先贤名人,包括忠臣良将、清官廉吏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乃至家族先辈。全国各地神有神祠,山有山祠,水有水祠,县县有名人先贤祠,村村有宗祠支祠,而对祖先和杰出人物的祭祀又是其主体。

传统祭祀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群体精神,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生活方式的基本构成部分,具有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大禹祭典,承传有序,延续至今。对之进行保护承传,以弘扬大禹精神,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和旅游经济建设等方面均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将大禹祭典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人民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和保护,足见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远大。

其次,大禹陵祭禹祀典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民族始祖是凝聚全民族的旗帜,也是民族种姓的象征。由于民族传说的神化,民族祖先一般都成为神人或圣人。对名人先贤的祭祀是祖先崇拜的延续,是英雄崇拜或伟人崇拜的体现。这类祭祀对象往往带有厚重的道德内涵,如仁义、忠诚、超常的智慧和能力,是人们向往的楷模。如遍布全国并广及海内外华人共祭的孔子和关公,被尊称为文圣和武圣。他们在人们长期虔诚的祭拜中,渐渐由人而神。其他对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如鲁班、华佗、岳飞等均是地域性或行业性祭祀的惯例。名人先贤往往具有相当大的感召力,他们生前的事迹,死后的英名,不仅受到普通百姓的崇拜,更为后世子孙所自豪。

551

①《论语·八佾》,《论语·述而》。

众所周知,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存在信仰危机,诚如中共中央党校邓聿文副教授所言:“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道德也在全面滑坡,旧的道德体系已经崩溃,革命时代建立的意识形态已经破产,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和商业文明要求的现代道德体系未能建立,尤其缺乏一种能让全社会认同的主导价值。这是社会产生精神和信仰危机的原因所在。”人心的危害是长久和潜移默化的。在这样的时候,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就尤其需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突出主旋律的宣传,而大禹陵祭禹祀典,正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所以,大禹陵祭禹祀典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再次,大禹陵祭禹祀典是学习,继承,弘扬大禹精神的需要。

大禹与炎黄两帝共同成为华夏儿女尊奉的立国之祖,大禹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大禹陵祭禹祀典不仅几千年相继不断,而且是一个规模高、档次高、体现国家级水准的祭祀活动,因为它突出的主题就是“祭祀大禹、纪念大禹、学习大禹”。所以,祭禹祀典是后人学习大禹明德、弘扬大禹精神的明证,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中华民族起着无可替代的凝聚作用。

“大禹精神”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已精神;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治法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调查研究,注重实践的唯物精神;英勇无畏、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尤其是,这些精神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所以,大禹陵祭禹祀典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大禹精神”的学习,继承,弘扬。通过大禹陵祭禹祀典,可以更好地把大禹精神挖掘出来、传播出去,更好地起到激励民心、振奋精神的作用。

最后,大禹陵祭禹祀典是教育青少年,传承大禹精神的需要。

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过去需要,现在需要,而且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还必须将大禹精神传承下去,所以,大禹陵及祭禹祀典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适当场所和活动。

据大禹陵景区管委会提供的资料〔1〕,从2007年起,景区已经免费接待学生20万人次,上海华东师大二中、上海洋泾中学、绍兴建功中学等学校每年都会前来举行学生成人仪式等活动。2007年,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相约绍兴,同祭禹祖”活动在大禹陵祭禹广场举行。还特别针对小学生举办《治水英雄,立国始祖———大禹故事展》,此外,《大禹陵》一书和历年公祭大禹的实况录像资料等都会免费赠送给学校,有些资料还被学校当作乡土教材使用。弘扬先祖精神,激励今人奋进的祭祖活动在青年人中越来越被接受和传扬。

总之,因为我们有大禹精神,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界的斗争中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使得我们这个民族领先并带动世界文明达两千年之久;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在一次次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奋勇斗争,度过危机并取得更大的辉煌和发展……那么,在经济社会落后发达国家两百多年之久后的今天,如何奋发图强,迎头赶上,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一道为更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地球文明,我们就必须学习,继承,弘扬大禹精神。应该说,这就是大禹陵文化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吴重生,宋宾娜.敬谒绍兴大禹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0-14.

(责任编辑:田府)6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