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答案教育学

2013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答案教育学
2013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册答案教育学

【教育学】单选

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

根据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教育本质)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影响)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孟禄的教育起源说的观点是(心理起源说)

家庭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凯姆佩尔)凯洛夫的教育起源说的观点是(劳动起源说)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平等性)

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

我国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的商朝

古希腊具有鲜明特色的两大教育体系包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欧洲中世纪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的教育是(教会教育)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德国)。

记述孔子教育思想及言论的著作是(论语)。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的著作是(《学记》)

“精神助产术”的创立者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称为(产婆术)

帕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古代西方第一步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的作者(昆体良)

近代第一步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标志教育学走向独立的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体现他完美绅士教育理论的著作是(《教育漫话》)

以小说体写成的教育著作《爱弥儿》的作者(卢梭)

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1806年赫尔巴特)。)

20世纪初德国教学家梅伊曼和拉伊等创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实用主义教育学)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克鲁普斯卡娅)

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杨贤江)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舒尔)。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康德)。

直接制约教育目标制定的因素(社会的生产力)

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变革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政治制度)

影响国家或家庭教育投入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

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

减少人口数量并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教育)

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手段(教育普及)

人口结构合理化主要决定因素(教育)

人类所特有的在意识方面的特性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称为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工作必须分阶段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行为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称为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一个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称为(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称

为(培养目标)

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

的的观点为(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卢梭、

洛克)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为(社会本位论)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是(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人的各种基本素质获得相对均衡和比较匀

称的发展称为(和谐发展)

人能够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

展称为(自由发展)

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创立者是(布鲁姆)

加涅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

中提出了其著名的(学生素质结构理论)

我国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称为(“三育

两有”)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

生智力的教育活动是(智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发展学生感受

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美育)

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

是(加里宁)

学生有权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

不得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惨叫学习活动的

权利(学习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长

期性)_。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

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师劳动

的(创造性)。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

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素质)。

学生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一

般称之为(青年初期)。

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被心理学家称

为“心理性断乳期”的是(少年期)。

实践证明,在几种类型师生关系中,教育效

果最佳的当属(民主型)。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

教育者操心的时期是(少年期)。

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学生的身体发

展相对稳定和平衡速度比较均匀时期是(童

年期)。

1979年提出课程层次理论的美国学者是(古

德拉德)。

课程理论建立的标志是1918年博比特出版

了他的代表作(《课程》)。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是学校

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就是(显

性课程)。

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德国)。

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

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叫做(课程内容)。

规定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并对

学校的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

面安排的是(课程计划)。

核心课程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

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

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

习单元是(模块)。

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

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叫做

(教学系统)。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创建

的(京师同文馆)。

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美国,把大班上课、

小班讨论、个人独立学习结合在一起,并以

灵活的时间单位来代替传统固定上课时间

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特朗普制)。

从1997年9月起率先在上海市的10所小学

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试点的教学组织形式

改革叫做(小班教学)。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

教师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是(备课)。

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

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做

(品德)。

1882年率先以法令的形式将“道德课”列

入学校正式课程的国家是(法国)。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班杜拉)。

把道德认知的发展确定为三种水平、六个阶

段的心理学家是(科尔伯格)。

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德育活

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叫做(德育内容)。

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

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表达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念的德育方法叫做(讲授法)。

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

导的德育方法叫做(谈话法)。

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

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

位指导的教师是(班主任)。

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很重要场所是(班

集体。)

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形成一

种风气就是(班风)。

在集体中占优势并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

论和意见是(集体舆论)。

【多选】

1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

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

响。

2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观

点主要包括家庭起源论、神话起源说、生物

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说。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劳动不分

化性、平等性、内容的贫乏性、方法的简单

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阶级性、等级性、宗教

性、教育与劳动的脱离性

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类型主要包括骑士教

育、教会教育。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

题、教育规律

《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藏息相

辅、师道严遵、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

躐等

20世纪出现的几个教学理论流派主要包括

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人力

资本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

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

制约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制约

教育的目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

响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影响教育

投资、影响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

教育能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有助于人口的

性别比例平衡、行业与职业结构的合理、年

龄结构的平衡、地域流动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环境、教育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包括个体思想

意识社会化、个体行为的社会化、职业较色

意识地形成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顺序性、阶段

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目的的构成主要有教育方针、培养目

标、教学目标、教学目的

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教育流派

包括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主要

包括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

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

领域、技能领域

加涅认为学生的素质应包括先天素质、在发

展中形成的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全面发展、全体发

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劳动技术教

育、体育、美育、智育。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

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

限权、公正评价权、学习权。

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

严权和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

权。

1979年美国学者古德拉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包括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实施

课程、经验课程。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划分,课程

可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主要的课程实施取向包括得过且过取向、忠

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在教学中常用的具体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根据评价的功能,也就是评价在教学活动中

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

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基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个体

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以德育方法的概括程度为依据可以把德育

方法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即具体操作性德

育方法、概括性德育方法、原则性德育方法。

情景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有教师的

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班级的组织可分为正

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主要包括

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

教师进修培训的行使,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

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一般应贯彻:

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

显性课程的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综合

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在课程论发展史上有影响的课程目标类型

有: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生长性目标。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

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

首要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

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

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

门学科。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

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遗传素质也成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

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集体构造、形态、

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

的反应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

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教育目的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

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

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

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

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

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

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

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品德发展规律,创设

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教育环境,并通过受

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

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

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

活动

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

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

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教育者有母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

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方面的基本知

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

动能力的教育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

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

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

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素质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

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教师:陆姓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

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资格证制度:国家队教师实行的一种特

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聘任制: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

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

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

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教师轮岗制: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

制,是指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均衡,县

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其所

属行政区域内的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任教的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方面专业素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处于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的中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

师生关系: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娥相互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等。课程: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综合,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类型: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的范围及课程的选择性等划分的课程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室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隐形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会哦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和内部环境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课程内容:各学科中特点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课程计划:关于一定削断课程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评价: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判断依据主要是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与课程的有效价值

学分制: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主要是学校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简历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策略: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说课: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德育任务: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

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思维训练法:以道德只是的学习和道德死我饿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

情景陶冶法: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行为训练法:通过德育实践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法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修养指导法: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

主动地为自己提出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

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

步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

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

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

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织部分

班主任:是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

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

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

集体舆论: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

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班风:一个班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

一种风气

简答

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

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述教育本质的特征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

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

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教育是又意识的以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简述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家庭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劳

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1出现了专

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鲜明的

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

分离4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

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

罚,棍棒纪律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

简述学习教育学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

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

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的作用1启发

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

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

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

教育态度,培植鉴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

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5

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藏息相

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

躐等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1教育即

生活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

组或改造4学校即社会5师生关系应以儿童

为中心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

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简述20世纪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

论流派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

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人力资本

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论

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1生

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2生产力的

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

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4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

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

的性质、目的和内容2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

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

和机会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

标2文化性质、文化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内容

3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4文化传统影响着

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数量影响制

约着教育的发展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

的功能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教育的经济功能1是劳动者再生产的重要

手段2能够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再生产劳动者的基本内容1教育能够

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实现的劳动者2教

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

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

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够把一种

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

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化为多维度

的劳动者。

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对人进行复核

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年青一代“政治

社会化”2教育能够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

政治人才3 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4教

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

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

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

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教育对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

有助于人口的性别比例的平衡2教育可以

改变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3教育能够改变

人口的行业与职业结构4教育可以调节人

口的地域结构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

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认得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

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

发展

教育的本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

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3教育的个体享

用功能

教育所具有的促进个体性功能1促进认得

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

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

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个人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1教

育目的应首先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

天然需要来制定,可因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

会的价值2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

对个人发展的干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

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3人生来就有健

全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

受社会影响,得到自然、率性的发展

社会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1个

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2教育

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3教育过程就是把

社会价值观念施加于人,为社会培养有用的

人的过程

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实施应具备的社

会条件1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2消灭旧的

分工3缩短劳动时间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3

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布鲁尼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认知领域包

括的基本内容1知识2领会3运用4分析5

综合6评价

加涅的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暴扣的基本内

容1语言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5动作技能

加涅的教育目的观主要内容1学生的先天

素质不能被教育学所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应

避免超越学生的先天素质的限制2发展中

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

以加快或减慢学生的学习速度,对学习期支

持性作用3学生习得的素质是直接参与到

新的学习中去的。教育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学

生五种习得素质的教育教育目的也应该主

要指向学生的五种素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坚持社会主义

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2

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

注重提高全民素质4培养“劳动者”或“社

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教育的基本特征1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学生

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2全面发展,每一个人

自身所蕴含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全

面发展3主动发展,排除外在强迫,主动涉

及与实现的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

持续发展

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1爱国守

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

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1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专业态度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特点1长期性、重心在

职后、曲折性

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

之一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3学生是教育的

对象

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1民主平等、尊师爱

生、教学相长

师生关系的类型1民主型、挚爱型、管理型、

专制型、放任自流型

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行为目标—

美国学者泰勒;生长性目标—英国学者斯滕

豪斯;表现性目标—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

20世纪以来主要课程理论流派:1实用主义

课程理论2学科中新课程理论3人本主义课

程理论4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1课程目标2学生的

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发展需要

4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

主要依据。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3注重

内容的基础性。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课程计

划的品质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管

理4教师培训5学校外部的支持

课程实施的层面有哪些:1教材的改变2组

织方式的改变3较色行为的改变4知识和理

解的改变5价值的内化

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1基

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2道德教育和人

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3课程设

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4课程管理的动态

化、弹性化。

隐形课程的基本特点:1课程展开的暗示性2

主导者的不去定性3非认知心理作用的显

著性4习得过程中的愉悦性5多因素的相依

性6效果显现的长期性、间接性

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

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以及评价课程等不

同阶段和环节。

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1目标达成模式2外

貌模式3CIPP模式

教学的基本功能:1授受基础知识2形成基

本技能3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准备(启动、定向)、

展开(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终结(检

查、评价)

教师中心说的基本观点:教师应该是教学活

动的中心。教师多学生要严加管教,可以用

命令、惩罚等措施来教育学生,以取得教学

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

代表,要用社会的、成人的思想和目标来规

范儿童、塑造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居于决定

和支配的地位。

儿童中心说的基本观点:儿童是社会的未

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

容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

活动是中心。进而,学生中心说格外关注能

力培养、学习方法和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

认知需要与情感需要的整合。

学科中心说的基本观点:教育教学的给你本

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学必须重视

学科的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科学逻

辑与心理逻辑应统一于学科逻辑

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的原则:1思

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

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

接受性原则)6直观性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

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组织性、计划性强2

以教师的系统讲述为主3以课时为单位4班

级人数固定,时间统一5师生在集体中共同

学习交流,利于扩大信息来源,并有助于学

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个别辅导的意义:1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

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

现场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1教学目标要明

确2准备要充分3重视现场指导4及时总结

复式教学的特点: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

教学任务重,备课复杂,对教学过程的组织、

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等有更多

的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1班级规模小型

化2空间安排多样化3注重个别化教学4教

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2教

学内容设计3时间设计4措施设计5评价设

讲述策略的运用建议:1语言准确,词语恰

当,语速适中2教师在讲述学生不熟悉的新

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以保

证学生明确新知识的内在结构和新旧知识

之间的联系,从而增进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

3讲述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连接

词并适当提醒学生哪部分呈现内容是重要

的4讲述过程要有半数相配合

说课与备课的差别:1概念内涵不同2对象

不同3目的不同4活动形式不同5基本要求

不同

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1教学

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

活动安排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4说明采

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5说明板书设计

说课要注意的问题:1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

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为学生,如

正常上课那样讲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

“读课”,要突出说字。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说的有理有据4说课的时间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4-1/3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6注意运用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1领导评价2学生评价3同行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6学生成绩分析

有效的测验的特征:1有较高的效度2有较高的信度3有较高的代表性4有较高的区分度和鉴别力5有较好的可行性

简析品德的结构1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2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3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简述家庭环境中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客观因素1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条件与儿童青少年的品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2家庭结构和主要社会关系中,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导致的分局或离婚,对子女品德的发展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主要社会关系也对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家长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子女的品德有明显的影响4儿童的出生排行不同对其品德发展没有明显影响

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1直接的道德教学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3校内外活动

学校单独设置道德课的优点1有利于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能够迅速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德发展3能够在课程和时间上保证学校德育实施的最低限度

德育过程的特点1计划性与正面性2复杂性与多端性3引导性与整合性

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2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3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2主义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3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4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1品德与文明行为习惯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民主、法制、纪律教育6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7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方法的特点1任务目标水平高2对应用主体的要求高3复杂性与情境性

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道德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从而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

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1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不能为惩罚而惩罚2惩罚应当合理、公平、准确,避免主观、武断和随意的惩罚3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惩罚的强度必须足以起到警惕作用,灵位惩罚又必须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其造成精神或身体的真正伤害4惩罚的运用要有教育时机意识,要注重惩罚的场合和火候,注意惩罚强度、力度与惩罚对象的契合性

班级的功能1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化功能4选择功能5保护功能

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a.班级组织的设计及目标达成 b.指导班级建设 c.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2)班级制度建设(成文制度和非成文制度)(3)班级教学管理(a.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b.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c.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d.指导学生学会学习)(4)班级活动管理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

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

开展。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班主任的素质1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2爱

岗敬业,热爱学生3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

理论素养4班主任应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

能。5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6有较强的组织

班级活动的能力7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综合应用】

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1)现代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时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

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

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

要条件](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民主

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

及化得范围扩大。教育民主化的另一方面可

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

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3)

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今天既有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势;也有广播

电视教育、函授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教

育形式。总之,今天正规、非正规,民办、

公办等多种规格的教育形式已交织成一个

多样化、网络化的立体教育世界](4)教育内

容综合化[人类的教育内容是沿着综合—分

化—再综合这样的路线走过来的。当前教育

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

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5)终身

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终身教育”这

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

同。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以立

法形式,确认“终身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根

本指导原则,据此重新构建本国的教育体

系](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根据时代的

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变革

教育手段,调整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

使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正是世界教育发

展的共同趋势和潮流](7)教育改革日益成为

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当代各国为了发展教

育都在进行不断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改革,而

且教育改革的频率和强度都是空前的,涉及

的领域亦是愈来愈广泛]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

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影

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教育特别是学校教

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在

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

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

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

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

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

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证教育

目的的顺利实现。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

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

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

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

性。

教育人的制约性1认得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对教育的制约2认得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

教育的制约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

教育的制约4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对

教育的制约5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

变性对教育的制约6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面

统一性对教育的制约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

得法。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

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

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

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

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

性的重组和加工。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

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

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

的重要指标(学校生活质量结构包括1学生

对学校的满意度2学生对学业活动的参与

度3师生关系的融洽度)

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掌

握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个性特

征、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情况,还要掌握班集

体的基本特点及形成原因等,在教育教学及

与学生的其他形式的交往中,避免认知偏

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

观[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吧学生视为不成熟

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性的

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领域和独立

人格]3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应该不

断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

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加强自我修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实现课程结构的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

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

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

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试述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1学生认识的主

体性2教学目标的多维发展性3教学内容的

整合性(主要体现在1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

时一个整体布局2现代教学的课程门类体

现了人类文明成果的整体性,课程门类的全

面性大大提高3现代教学的内容体系体现

了不同培养方向的综合)4教学模式的多样

化5教学手段的先进性6教学评价的全息性

(主要包括1心理结构与行为表现之间存

在全息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行为

表现推断其心理结构2测量观察中存在着

内容与样本、心理结构与行为表现之间的信

息转换关系,这种转换的全息性使得测量结

构具有理论的可信度)

如何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设计1从教学设

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来看,教学设计的最终

母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

生在单位时间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

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

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把课程设置计划、

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

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研究对象。因此,

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

为研究对象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3

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

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4教学设计必

须以学习离乱和教学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

依据5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6教

学设计十分重视对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的

评价

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1教学目标:以促进

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1基础目标2提高

目标3体验目标)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1

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

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2教学内容具有挑

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

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4关注教学内容的

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策略与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学生主动参与2合作

学习3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4鼓励创

新)4鼓励创新5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

效与特点(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学生

善于思考,发言有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活

动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和

谐)。

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11良好品

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个要素协调发

展的过程[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德

育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几大因

素协调发展的过程,应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

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

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几个相

互联系的方面]2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

动和实践的结果[只有通过活动和实践,人

们才能获得对道德规则更全面、更深刻的认

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3品德的发展经

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整个品德发展

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单纯受外部

环境的支配到受行为主体自我控制的过程

德育的功能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1制约着

摄魂鬼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满足个体自我

完善的需要3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2德育

的教育性功能(两个含义1德育的教育价值

2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3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

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主要制度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

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

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

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意识班主任工作的中心

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良好

的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形成,只能是班主任精

心组织和培养的结果。班集体一旦形成,就

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

的有力助手和途径。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步骤

是:(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班集体

的领导核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

分子,并从中选拔出学习较好,组织管理能

力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能够以身作则,

并且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

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

风(4)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共同

的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

种多样;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设计各种活

动]

班主任对品行不良学生矫治的基本步骤品

行不良是指违背社会共公告准则、规范的经

常性行为,或者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

给社会、他人或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

行为。按照性之分,品行不良可以分为过失

性、品的不良性、攻击性、压抑性。家庭、

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的诸种因素,都可以

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品行不良。预防和矫治青

少年学生的品行不良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

职责。可以按几个基本步骤进行1了解情况

2分析原因3采取策略4反馈调节5巩固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