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自评报告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自评报告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自评报告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自评报告

2006年8月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前身为1938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三校复员北返后,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解放后,改名为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学校下设23个学院,35个科研机构,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涵盖文、史、法、教、管、理、工、经济8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学校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有本科专业50个,有1个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1个教育部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重点室验室,1个云南省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2077人,专任教师1202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20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534人,55%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有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人事部“百千万”工程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26名(居云南高校第三),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21名(居云南高校第二)和学校学科带头人42名。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2400余人。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801项,总经费1.41亿元,其中有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6项,省部委项目284项,国际合作项目28项。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249部,教材223部,发表论文5565篇,其中,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1625篇,被SCI、EI、ISPT收录285篇。专利11项,成果转让17项,成果被采用160项,直接经济效益8659万元;获政府各级奖励116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省部级奖励115项。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云南师范大学励精图治,不辱使命,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建成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有优势的省属重点大学,进入全国省属师范大学的先进行列而不懈奋斗!

二、中心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1980成立的物理实验教研室,承担学校物理学专业的《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等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物理实验实行独立设课。1992年被国家教委表彰为“先进实验室”,1995年通过云南省教育厅“合格实验室”评估。为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优化整合物理实验教学资源,2003年3月成立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由原来的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公共实验室优化整合而成。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校本科学生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是学校和学院共同管理的实验教学中心之一。

目前,中心面向全校7个学院12个专业开设物理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有:《力、热学试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1)》、《近代物理实验(2)》、《大学物理实验(1)》、《大学物理实验(2)》等7门,开设实验项目数120多项。此外,对本科学生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设计制作等进行开放,同时为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其他学校开放。实验中心每年承担2400多名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每年学生实验人时数在10万∕年以上。2006年《基础物理实验》课程评为云南省精品课程。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32002

m,新校区规划建设面积为85002m。近三年来学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用于改善和提高实验教学条件。目前,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主要实验室仪器设备2032台(件),资产总值为650万元,实验设备完好率达到96%以上。

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师13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在读硕士2人。高级职称占72.2%;硕士、博士比例占44.4%。

三、各项评估指标的自评情况

1 实验教学

1-1 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1-1 中心定位和发展思路

中心定位: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校级的实验教学基地,由教学副校长主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具体管理,组织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中心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为教学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学校优势学科、硕士点和教学资源为支撑,以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了开放式、综合化、宽口径、厚基础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心立足云南,服务于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逐步成为区域性的开放实验教学基地。

发展思路:

1、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中心对本科实验教学、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的支撑作用。

2、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从目前面向我校开放过渡到面向周边高校开放。

3、加强交流合作,与国内相关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

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加强科学研究,使中心成为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

1-1-2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要点

中心“十一五”建设目标:

1、提高实验中心的综合实力,建成教育部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建设《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使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3、实验室进行分层次建设,使之成为学校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物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基础教育(物理)师资培训基地。

4、加强物理学科及实验的通识教育,面向全校乃至云南省高校的文科学生开设《基础物理实验》公共选修课程。

5、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学生课外科技和中学物理教具设计、开发、制作等竞赛活动。

6、加强科学研究的力度,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结合本科生的研究生培养,发表一定数量的高层次文章。

1-1-3 实验实践教学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实验教学摆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占到专业课程的三分之一。同时,为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学校印制了《云南师范大学实验工作管理文件汇编》。实验中心也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关于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云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工作管理规定》、《云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云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云南师范大学实验教学工作条例》、《云南师范大学实验教学工作检查评价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1-1-4 实验教学改革思想及方案

1、贯彻教育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成立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立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管理模式,形成与理论教学既有结合又相互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相对于理论课,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实验课具有单独的教学大纲、学时和学分。

2、加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大幅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把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保证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促进实验技能的大幅度提高,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面向全校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4、加强实验教材建设。以保证基础、加强应用为指导思想,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合理安排和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出版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技能所需的系列实验教材。

5、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及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网页,进行虚拟实验和网络辅助教学。通过网络预习、教师辅导、反馈,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1-1-5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近几年来获得的各项成果

中心近五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1、构建了物理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依托“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凝聚态物理”等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学校优势学科,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建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分层次、模块化、体系完整、教学内容丰富、灵活高效的开放型实验教学基地。

2、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1)承担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物理学”专业建设中实验教学部分的建设;

(2)主持云南省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

(3)参加了教育部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物理课程体系云南师范大学子课题——教学方法改革(JS038A)”的教改课题,并主持了其中的“基础物理实验改革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分项目,该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4)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

(5)获得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优秀教学仪器设计二等奖”1项;

(6)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云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7)出版实验教材2部:《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创新技法与物理实验》;

(8)获得云南省普通高校自编教材优秀奖1项;

(9)获得“云南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奖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3、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取得明显成效

(1)中心专兼职人员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及教改项目5项,承担了3项学校教学改革课题;

(2)主持云南省重点学科“光学工程”的建设,承担其中光学实验及光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建设;

(3)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40多篇,其中有15篇被SCI、EI和ISTP收录;

(4)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4、组建了一支学历和职称结构优化、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5、建立了网络教学信息平台;

1-1-6 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

中心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各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有物理实验独立设置为实验课程,安排独立的学时和学分。

中心主要面向全校本科教育,承担物理学类专业的物理实验课程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化学专业、科学教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生物学专业、地理学专业等12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函授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进入实验教学中心的学生人数每年达2400多人,实验学时数达到10万人时以上。

中心根据不同专业、层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实验课程和实验模块以及实验项目数。实验课程有:《力、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1)》、《近代物理实验(2)》、《大学物理实验(1)》、《大学物理实验(2)》、《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等8门,开设实验项目120多项。

1-1-7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中心开设的物理实验课程与物理理论课程内容相对应,既包括对理论课内容进行验证的实验项目,又有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与意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课程的安排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但相对独立。实验教学突出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1-2-1 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以“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核心。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并根据物理实验的自身特点和学分制改革的要求,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及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建立实验课程的新体系。把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科学思维及创造能力的一门独立课程体系来建设。根据不同实验的功能和教学目的,开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性实验,保留对学生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传统基础实验,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比例,实现物理学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跨学科知识的综合以及各种测试方法和手段的综合等。构建了开放式、综合化、宽口径、厚基础、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体系按模块、分层次来组织教学。用模块化来设定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的物理实验内容和要求,最终达到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材培养目标。用层次实现教学上的循序渐进,使教学实践操作具有可行性。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1、基础实验

教学分为以测量方法为主兼顾熟悉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训练两个模块,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实验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声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各领域。

2、综合性实验

目标要求:掌握用基础实验中力学、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手段,综合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获得综合实验技能的训练,为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打下重要的基础。

3、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开设《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课程,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模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二十一世纪人材培养目标。

1-2-2 实验项目

中心开设了120多个实验的项目,实验项目涵盖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占实验项目总数的30%(近代物理实验中综合性实验占实验项目数的50%以上)。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每学年都开出了规定的实验项目数。2004学年、2005学年实验项目的更新率分别达到11%和15%。

1-2-3 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

中心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了所有专业的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包括物理学类专业与非物理专业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和物理学类专业的近代物理实验大纲。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各专业必做实验项目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项目。

中心所有实验教材都选用了教育部推荐的全国统编优秀教材,实验教材覆盖了本中心承担的所有实验教学项目。在近代物理实验中引入学科前沿知识,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先进的实验手段改造传统实验,确保实验项目的先进性,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1-3 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3-1 实验技术研究

中心结合实验教学体系和云南省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实验》的建设,建立了物理实验教学网站,开展了网上实验教学、实验预约、实验论坛、辅导答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中心结合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物理学专业建设和学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物理学类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构建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块和内容。

中心完成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学生课外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

1-3-2 教学方法改进

1、开展教学研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实行个性化自主学习。

2、根据实验教学需要,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实验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3、中心结合省级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实验》的建设,开发了物理实验教学网站,开展了网上教学、交流、答疑以及实验预约等,用于辅助实验教学。

4、自行开发了一批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

1-3-3 学生自主、合作和研究式学习

1、独立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独立开设为注重培养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物理实验基础课程,实验课程单独考试、具有独立的学分。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

2、对设计性实验,采取实验室开放的形式,提供基本实验资料、各种实验仪器及相应的仪器说明书。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设计方案。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4、在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选题的充分主动权,为他们进实验室提供宽松的条件,对他们完成每一个实验课题的时间仅给予宏观控制。

5、提倡“交互式”的教学形式,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贯彻“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3-4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中心建立了仿真实验室,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采用仿真实验软件及自制课件,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预习和实验仿真、前导测试、数据处理、课件制作等。其次,对于大量涉及学科前沿的近代物理实验,由于设备昂贵、实验条件苛刻等原因,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拓展实验教学空间,扩充实验教学内容,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1-3-5 实验教学的考试与考核

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60%。期末考试可采用操作、笔试或两种方式结合的考试办法。考试内容为全学期的所有实验内容,占总成绩的60%—40%。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中,鼓励学生创新。对于平时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学生,鼓励其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学习,平时成绩从优。中心对所有学生的实验教学成绩进行建档保存。

1-4 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

1-4-1 实验项目开出率及实验教学情况

1、中心承担全校《力、热学试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1)》、《近代物理实验(2)》、《大学物理实验(1)》、《大学物理实验(2)》等7门实验课程,开设实验项目数120多项,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

2、学校每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满意率评价。学生在校园网上以不记名方式提交评价结果。三年来,学生对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进行了评价,很满意率和满意率超过80%。

1-4-2 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比例

在基础物理实验中,综合性实验项目占实验项目总数的20%。在近代物理实验中,综合性实验项目占实验项目总数的50%以上。每一门实验课程均有综合性或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课程门数占总实验课程门数的100%。

1-4-3实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1、中心严格执行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质量监控等规章制度,

并根据物理实验学科的特点,制定了《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考评制度,对每门课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2、中心采取同一门课程集体备课的方式,统一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制定学期实验教学的时间进度和教学内容计划,检查、调试好实验设备,确保实验前的仪器设备完好率达100%。

3、中心对实验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要求实验教师记录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学生实验成绩的质量分析和学期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填写《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手册》,规范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4、中心主任、各级领导以及校院教学督导每学期对实验课程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监督,采取开学、期中、期末定期和平时不定期的听课、评课、学生座谈、实验教学检查等形式,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管理,保证实验课的质量不断提高。

1-4-4 学生参与创新研究及成果

中心长期坚持实验教学和实验开放的改革与探索,要求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增加学生开放实验的内容和时间,设置较多的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长期的改革与探索,现已初见成效,许多学生在各种科技活动和竞赛中获奖。

2003年以来本科学生公开发表论文

序号姓名年级专业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

(或出版社)

刊物级别

发表时

1 李永华1999 物理学物理教育专业普通物理课程试卷

分析与研究初探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3.09

2 姚斌1999 应用物理定轴转动带电体的全空间磁场分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3.09

3 孔桂华1999 物理学高斯光速通过离焦望远镜系统的

变换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4.03

4 余艳1999 物理学天麻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鉴别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4.05

5 赵鹏芬1999 应用物理大学理工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研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4.07

6 汤叶华2000 物理学静电平面导体表面张力分析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4.11

7 崔光猛2000 物理学关于高斯光速q满足ABCD定律的

证明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4.11

8 唐金华2000 物理学低频时谐载流圆环和无限长螺旋

管的感生电场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4.11

9 张平珍1999 物理学高斯光速通过离焦激光扩束器的

变换

昆明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

学报

一般刊物2004.12

10 杨春艳2000 物理学黑木耳、银耳、黑牛肝菌的红外

光谱研究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5.03

11 熊家昌2000 物理学求解Collins衍射积分,导出多

缝干涉强度分布公式

大学物理核心期刊2005.10

12 李玲2001 物理学正N边形同轴传输线特性阻抗的

近似计算

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

一般刊物2006.01

2003年以来本科学生专利申请与授权统计一览表

序号专利名称发明人申请日期申请号专利号

授权日

1 直射日光灯管许成木2001.04.01 ZL01220794.

2 2002.09.0

8

2 垂直加速器许成木2004.05.0

3 200420051250X 尚未受权

3 内置日光灯许成木2003.11.22 200320126223X 尚未受权

4 电力飞机许成木2003.06.02 03263882.

5 尚未受权

5 电话听筒自动杀菌器张冠军已受理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尤其是网络教学的推广和实验教学的开放,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近年来,中心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创新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1年9月成立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科技兴趣小组”,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肯定,并于2002年12月通过学校批准为院级社团,正式更名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科技制作协会’”,以此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基金”项目,学院牢牢把握住这次宝贵的机会,积极组织学生申报,最终共有10个项目通过了学校评审,申请到了学校的项目资助。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受到了系统的训练,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如:针对“非典”后对公共设施消毒存在的问题,2002级学生张冠军自拟题目《电话听筒自动杀菌器》,经过半年多的设计、实验与调整,已获较好结果,并申报了国家专利,已得到受理。

近几年来,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业率持续稳定提高,达到97%,三年来保持学校所有专业的前三名。

2005届就业率统计表

专业总人数年终就

业人数

年终就业率

省级优秀毕

业生

比率

省级先进毕

业生

比率

物理教育103 100 97.1%14 9.9% 3 2.2%

应用电子55 55 100.0% 3 5.4% 3 5.4%

应用物理44 43 97.7% 2 4.3% 1 2.2%

1-4-5中心人员承担的教改项目及获奖情况

1、承担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物理学”专业建设中实验教学部分的建设;

2、主持云南省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

3、参加了教育部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物理课程体系云南师范大学子课题——教学方法改革(JS038A)”的教改课题,并主持了其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分项目,该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4、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

5、获得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优秀教学仪器二等奖”1项;

6、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云南师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7、获得云南省普通高校自编教材优秀奖1项;

8、获得“云南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奖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9、承担学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实验教学部分的研究。

10、承担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学生课外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

1-4-6 中心人员发表的教改论文及出版著作情况

1、张雄. ZEEAM效应中光偏振的实验研究[J]. 大学物理, 1998, 17(2)

2、张雄. 用分光仪精确测量薄透镜参数[J]. 物理通报, 1998, 3: 2

3、张雄. 水的汽化热测定实验研究[J]. 大学物理, 1998,17(4): p32

4、张雄. 用打点计时器做火箭模拟运动的实验研究[J]. 物理实验, 1999,111(5): 36

5、张雄. 橡皮筋的滞后回线实验研究[J]. 大学物理, 1999,18(10): 36

6、张雄. 鼠标器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J]. 计算机应用, 2000,2(3): 73

7、张雄. 低冰点液体的汽化热测定实验研究[J]. 物理实验, 1998,103(3): 12

8、张雄. 用光电计时器做模拟火箭运动实验[J]. 物理实验, 1999, 1:

9、张雄. 阻尼振动实验中用鼠标器做数据采集接口[J]. 大学物理, 2000,19(3): 27

10、杨卫平.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C]. GCCCE99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澳门)

11、尚鹤岭. 谐振法测电感的一种实验方法[J].物理实验,2000,(5)

12、尚鹤岭. 激光微束操纵电介小球的实验研究[J].物理实验,2000,(10)

13、尚鹤岭. 利用激光微束力学效应操纵生物体的实验研究[J].物理实验,2001,(10)

14、王黎智. 用天平测量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J]. 大学物理, 2000, (3):

15、王黎智.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1, (12):

16、王黎智. 从中学物理竞赛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J]. 云南师大学报, 2005, (4):

17、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多部:

《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张雄等,科学出版社;

《创新技法与物理实验》,朱肇瑞等,云南教育出版社;

《物理实验手册》,[英]F泰勒著,张雄等译,云南科技出版社;

《物理实验教学法》,张雄等编著,云南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力学部分),宋建业等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电磁学部分),丁丽芬、尚鹤岭等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光学部分),王瑞丽等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4-7 辐射作用

1、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具有示范作用。在创建工作中,实验教学硬件、软件、环境、人文、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等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建立和完善了一个体制合理、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设备齐全的现代化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中心面向全校7学院12个专业开设120多项实验项目,每年进入中心进行实验的学生2400多人。同时利用实验室资源,将实验仪器和实验教学课件全面上网,开设网上实验教学课程,实现资源共享等,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3、云南师范大学作为云南省教师教育的龙头,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与管理在云南省

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中具有示范作用,中心的建设模式在相关高校中具有借鉴作用,分层次教学和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在其他高校具有推广价值和意义。

4、云南师范大学的定位之一是为云南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将这些优良素养带到基础教育中,对基础教育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

5、十多年以来,中心一直承担云南省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物理实验的培训和考试,在云南省中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2 实验队伍

2-1 队伍建设

2-1-1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

学校制定的《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学院制定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十五”建设发展规划》、《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等宏观管理文件中,都把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中心制定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十一五”改革发展规划》中,将实验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水平和创新工作能力的提高、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等,纳入中心发展规划内容。学校和中心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工作。

2-1-2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

1、校院两级制定有专门的教师培养和培训计划,中心针对实验教师队伍也制定建设规划。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强和充实中心的实验教师队伍。

2、中心开展实验教学研讨、交流、岗位练兵等活动。学校和学院对中心的实验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有优惠政策,保证每年都有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考察。

3、鼓励部分在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有在外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名(已获博士学位,已进博士后流动站),硕士学位3名;为保证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中心实行实验课程的教师责任制。

4、中心制定了《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开放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守则》、《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实

验课程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师互相听课等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工作量全面考核。要求教师对所有实验要预做一次,掌握每台仪器的实验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经常了解实验教师的授课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中心已形成了一支由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结构合理、力量配套的实验队伍。

2-1-3 高职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的情况

中心所有高职教师都必须参加实验教学工作,每年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的比率达到70%以上。

2-1-4 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培训情况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机制,保证了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近10年来,晋升高级职称的有10余人。这些教师都有20年以上的教学经历,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经验。

中心十分重视实验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和创新工作能力的提高,有完善的师资培训规划。中心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实验中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有教师培训的近、远期规划,对新进年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老带新,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学环境,承担教学任务。

1、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实行以老带新,对新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培训和考核,以良好的管理制度保障和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近几年物理实验教学队伍中有多名青年教师在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获奖。

2、在校、院的激励政策保障下,为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业务上的进修开绿灯。目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实验教师2人,已获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

3、积极促进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和教研工作。现在每年都有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和教学改革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

4、将青年教师派到校外和国外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有1位实验教师赴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3位青年教师赴南开大学进行现代专题实验的培训,2位在国外实验室进行合作科研工作。

2-1-5 专职实验教学队伍参加培训情况

近五年中心还先后组织实验人员赴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

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参观、学习培训并交流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还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各种仪器设备供应商开设的技术交流、设备使用培训等方面的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现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

2-2 队伍状况

2-2-1 中心主任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雄教授,担任云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物理教育学会理事长。长期承担物理专业《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大学物理实验方法》、《物理实验设计》、《实测天体物理学》等多门本科生的基础、主干课的讲授。获云南省教育基金奖1次,获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主持)。结合教学和科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指导学生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篇。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西南地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6项。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最近几年来,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完成教育部和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主持云南省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学”建设,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度,排名第三),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度,排名第一),获云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度,排名第一),获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教育厅级以上各种科技成果奖励6项(均排名第一),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均为第一作者或独撰),其中发表在《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ASTROPHYS SPACE SCI》等国际著名刊物上的SCI科学研究论文21篇(第一作者10多篇),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学者的多篇SCI检索的论文独立引用150多次。出版学术著作、译著、统编教材15部(其中12部为第一作者或独撰), 所编著的教材《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 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度获云南省教育厅优秀教材奖。设计的物理实验教学仪器有两项获中国发明专利(专利排名第一)。

2-2-2 实验教学队伍组成结构及现状

中心现有各类人员18名。其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在读硕士2人。正高级职称占22.2%;副高级职称占50.0%;博士占22.2%;硕士占22.2%。

2-2-3 岗位职责及工作实绩考核

中心制定了《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开放实验室实验指导教师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规范》、《教师教学工作日志》、《教师评学办法》、《期中教学检查规定》等管理规章及文件,多方面对教学过程加强管理监控。《教师教学工作手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填写“教学内容及进度计划”、“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学生学习质量分析”、“课程教学总结”、“教研活动记录”等各种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容,要求教师互相听课,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从源头上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上好课。从制度上引导教师进行“系统思考”。中心严格执行学院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学院“岗位设置及津贴发放条例”,在中心实行岗位聘任制,并严格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高职低聘;考核优秀的教师可申请低职高聘。同时加强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力度,强化师风、师德建设,推进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2-4 教学改革项目与成果

1、承担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物理学”专业建设中实验教学部分的建设;

2、主持云南省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

3、参加了教育部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物理课程体系云南师范大学子课题——教学方法改革(JS038A)”的教改课题,并主持了其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分项目,该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4、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

5、获得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优秀教学仪器二等奖”1项;

6、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云南师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7、获得云南省普通高校自编教材优秀奖1项;

8、获得“云南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奖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9、承担学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物理学类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实验教学

部分的研究;

10、承担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学生课外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

2-2-5实验教师进修及人员变动情况

中心教师进修情况:2003年,中心组织专职实验教师5人赴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进行考察;2004年,组织3位青年教师赴南开大学进行现代专题实验的培训;2004年,选派2人在国外实验室进行合作科研工作;2006年,选派1人赴香港实验室进行合作科研工作。

中心人员变动情况:2003年,中心有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9人;2004年,中心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增至16人;2005年,中心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为17人;2006年,中心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为18人。

2-2-6 实验教学档案保存

中心教学档案保存齐全,近三年实验教师教学教案、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教师首次开课试讲记录、实验课程开课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学生考试试卷、学生成绩等管理规范,对所有的资料分类进行存档。

2-2-7实验教学中心队伍获奖情况

1992年物理实验室被国家教委评为先进实验室,1995年通过云南省教育厅“合格实验室”评估。

张雄教授荣获伍达观奖教金三等奖,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云南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学校伍达观奖教金三等奖。

李明教授2002年荣获学校伍达观奖教金二等奖,2004年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2006年两度获云南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获得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二等奖,2000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杨卫平教授2005年荣获学校伍达观奖教金二等奖, 2000年、2003年、2005年三度获云南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三等奖,2001年获云南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奖赛”二等奖、云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尚鹤岭高级实验师2004年获学校伍达观奖教金三等奖。2004年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先进个人。

3 管理模式

3-1 管理体制

3-1-1 实验中心管理体制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由校、院两级管理,学校教学副校长主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具体实施管理,教学与日常事务管理以学院为主,投资与建设以学校为主;

中心下设:力、热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模拟仿真实验室、物理综合与设计实验室。

中心设立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由课程责任教授、学校教学督导、学院教学督导、学院教学办公室、相关专家及校院领导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其它工作。

3-1-2组织结构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中心设主任1人、常务副主任2人。学校任命中心主任,中心主任由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全面负责中心规划和建设。常务副主任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任命,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3-3-2中心资源共享、统筹调配使用情况

中心制定有《教学仪器设备及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资源共享办法》,对力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模拟仿真实验室、物理综合与设计实验室等资源统筹调配。中心除了承担全校各院相关专业的物理实验课程外,而且还承担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课题训练、实验设计与开发、课外科技活动等提供实验场所。中心同时也为外校开设物理实验教学课程(如: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等),达到对外校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3-2 信息平台

3-2-1实验中心的网站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的地址为:http://202.203.225.146。结合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下一步将学校校园网首页开设专门窗口,提高访问速度和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网站提供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概况、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资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U 实验方法原理根据欧姆定律,R =,如测得U 和I 则可计算出R。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I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1 只,0-5V 电压表1 只,0~50mA 电流表1 只,0~10V 电压表一只,滑线变阻器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1 台。 实验步骤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生参照第2 章中的第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U 值和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U =U max ×1.5% ,得到?U 1 = 0.15V,?U2 = 0.075V ; (2) 由?I = I max ×1.5% ,得到?I 1 = 0.075mA,?I 2 = 0.75mA; (3) 再由u= R ( ?U )2 + ( ?I ) 2 ,求得u= 9 ×101?, u= 1?; R 3V 3I R1 R2 (4) 结果表示R1 = (2.92 ± 0.09) ×10光栅衍射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R 2 = (44 ±1)?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实验方法原理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系别物信系年级2009专业电信班级09电信1班姓名张三学号09104010***组别1实验日期2009-10-20 实验项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 型,分度值0.1g ,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x=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 (游标的n 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x n n 1 -(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 ),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分度值的差值为:n x x n n x =-- 1,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 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 ?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 齐的刻线数k 和卡尺的分度值x/n 读取:n x k x n n k kx l =--=?1 读数方法(分两步): (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 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n x k l l l l +=?+=00,对于50分度卡尺:02.00?+=k l l ;对20分度:05.00?+=k l l 。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 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mm ,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50=。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mm ,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 最后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n S m =?,它表示 天平两盘中负载相差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读数),则被测物体质量的修正值为:21m m m ?= 。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步骤) 1. 米尺测XX 面积:分别测量长和宽各一次。 2. 游标卡尺测圆环体积:(1)记下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和零点误差。(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优秀模板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优秀模板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 1.简要原理 2.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内容、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 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

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 学生实验报告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 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 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 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 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 2、实验数据记录表 (1)测圆环体体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测钢丝直径 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测石蜡的密度 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 3、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 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 sd=0.0161mm=0.02mm 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 σd=0.0223mm=0.2mm 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 d=(21.19±0.02)mm d = 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 大学物理实验(一)_________ 实验名称:实验1 基本测量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 课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号:16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 报告人: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 科技楼906 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 年_______ 月 ____ 日星期________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四、实验容和步骤 五、数据记录 1用游标卡尺R测量圆筒的外径D径d、和高H 表1

2、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表2单位:________ 千分尺零点:____________ 千分尺基本误差:_____________ 六、数据处理: 1、计算圆筒的外径D ,并计算D(5分) 2、计算圆筒的径d ,并计算d(5 分)

2 3、计算圆筒的高 H ,并计算 H (5分) 4、计算粗铜丝直径 D 1及 D 1 (6分) 5、计算细铜丝直径 D 2及 D 2 (6分) 6、间接量B D 1D 2 D 1 D 2 ,计算B 的平均值、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 (5 分) 提示: D 2 D i D 2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1: 圆筒的外径: D P = D D ( ) 实验结果2: 圆筒的径:d P = d d ( ) 实验结果3: 圆筒的高:H P = H H ( ) 实验结果4: 粗铜丝的直径: D i P = D i D i ( ) 实验结果5: 粗铜丝的直径: D2 P = D2 D2 ( ) 实验结果讨论:6: B P = B B ( )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系别数学系年级2010专业信息与计算班级10信计3班姓名张三学号**组别1实验日期2011-4-10 实验项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 可用静态调平法或动态调平法,使汽垫导轨保持水平。静态调平法:将滑块在汽垫上静止释放,调节导轨调平螺钉,使滑块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而无定向运动,即可认为导轨已调平。 2.练习测量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计时2”,让滑块在汽垫上以一定的速度通过两个光电门,练习测量速度。 3.练习测量加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加速度”,在砝码盘上依次加砝码,拖动滑块在汽垫上作匀加速运动,练习测量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验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用电子天平称出滑块质量滑块m ,测速仪功能选“加速度”, 按上图所示放置滑块,并在滑块上加4个砝码(每个砝码及砝码盘质量均为5g),将滑块移至远离滑轮一端,使其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加速度。再将滑块上的4个砝码分四次从滑块上移至砝码盘上,重复上述步骤。 (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计时计数测速仪功能设定在“加速度”档。在砝码盘上放一个砝码(即 g m 102=),测量滑块由静止作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再将四个配重块(每个配重 块的质量均为m ′=50g)逐次加在滑块上,分别测量出对应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 (数据不必在报告里再抄写一遍,要有主要的处理过程和计算公式,要求用作图法处理的应附坐标纸作图或计算机打印的作图) 1、由数据记录表3,可得到a 与F 的关系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a 与F 成线性关系,且直线近似过原点。 上图中直线斜率的倒数表示质量,M=1/=172克,与实际值M=165克的相对误差: %2.4165 165 172=- 可以认为,质量不变时,在误差范围内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一) 实验名称:速度、加速度的测定和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 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20 年04月05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垫导轨的构造和性能,熟悉气垫导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了解光电计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用光电计时系统测量短暂时间的方法。 3.掌握在气垫导轨上测定速度、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 4.从实验上验证F=ma的关系式,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5.掌握验证物理规律的基本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速度的测量 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t~t+Δ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Δx(x~x+Δx),则该物体在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Δt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于t时刻的实际速度。当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t时刻(或x位置)的瞬时速度 (1) 实际测量中,计时装置不可能记下Δt→0的时间来,因而直接用式(1)测量某点的速度就难以实现。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只要取很小的位移Δx,测量对应时间间隔Δt,就可以用平均速度近似代替t时刻到达x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中取Δx为定值(约10mm),用光电计时系统测出通过Δx所需的极短时间Δt,较好地解决了瞬时速度的测量问题。 2.加速度的测量 在气垫导轨上相距一定距离S的两个位置处各放置一个光电门,分别测出滑块经过这两个位置时的速度v1和v2。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通过加速度、速度、位移及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加速度a的测量。 (1)由测量加速度 在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经过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为t21,则加速度a为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一、实验名称:霍尔效应原理及其应用二、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产生原理;2、测量霍尔元件的、曲线,了解霍尔电压与霍尔元件工作电流、直螺线管的励磁电流间的关系;3、学习用霍尔元件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原理和方法,测量长直螺旋管轴向磁感应强度及分布;4、学习用对称交换测量法(异号法)消除负效应产生的系统误差。 三、仪器用具:YX-04 型霍尔效应实验仪(仪器资产编号)四、实验原理:1、霍尔效应现象及物理解释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对于图1 所示。半导体样品,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在z 方向加磁场,则在y 方向即样品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样品的导电类型。显然,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时电荷不断聚积,电场不断加强,直到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平衡,即样品A、A′间形成了稳定的电势差(霍尔电压)。设为霍尔电场,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样品的宽度为,厚度为,载流子浓度为,则有:(1-1) 因为,,又根据,则(1-2)其中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只要测出、以及知道和,可按下式计算:(1-3)(1-4)为霍尔元件灵敏度。 根据RH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数。(1)由的符号(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判别的方法是按图1 所示的和的方向(即测量中的+,+),若测得的 <0(即A′的电位低于A 的电位),则样品属N 型,反之为P 型。(2)由求载流子浓度,即。应该指出,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严格一点,考虑载流子的速度统计分布,需引入的修正因子(可参阅黄昆、谢希德著《半导体物理学》)。(3)结合电导率的测量,求载流子的迁移率。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之间有如下关系:(1-5)2、霍尔效应中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上述推导是从理想情况出发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产生上述霍尔效应的同时还伴随产生四种副效应,使的测量产生系统误差,如图 2 所示。 (1)厄廷好森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由于电子实际上并非以同一速度v 沿y 轴负向运动,速度大的电子回转半径大,能较快地到达接点3 的侧面,从而导致3 侧面较4 侧面集中较多能量高的电子,结果3、4 侧面出现温差,产生温差电动势。 可以证明。的正负与和的方向有关。(2)能斯特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焊点1、2 间接触电阻可能不同,通电发热程度不同,故1、2 两点间温度可能不同,于是引起热扩散电流。与霍尔效应类似,该热扩散电流也会在 3、4 点间形成电势差。 若只考虑接触电阻的差异,则的方向仅与磁场的方向有关。(3)里纪-勒杜克效应产生的电势差。上述热扩散电流的载流子由于速度不同,根据厄廷好森效应同样的理由,又会在3、4 点间形成温差电动势。的正负仅与的方向有关,而与的方向无关。(4)不等电势效应引起的电势差。由于制造上的困难及材料的不均匀性,3、4 两点实际上不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只要有电流沿x 方向流过,即使没有磁场,3、4 两点间也会出现电势差。的正负只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而与的方向无关。综上所述,在确定的磁场和电流下,实际测出的电压是霍尔

八年级 下 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或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 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四个钩码五个钩码六个钩码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 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 意义是 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要求 一、预习报告要求 1.预习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五个部分,采用学校统一的“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实践性环节报告用纸”书写,不允许打印。 2.预习报告要求有一定的字数,不能过少,该有的图、表一定要画上。 3.预习报告内容要求能反映实验所有环节,学生能直接看预习报告完成实验的内容。 4.无预习报告者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二、原始数据记录要求 1.原始数据记录要求清晰明了,该有的物理量、包括单位一定要写上。 2.原始数据必须得到实验老师的认可,有实验老师的签名才算有效。 3.原始数据要求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签字笔书写(画图除外)。 4.原始数据记录一经教师签字即不允许作任何改动,否则视为无效。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数据处理、思考题七个部分,采用学校统一的“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实践性环节报告用纸”书写,不允许打印。 2.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记录要求将原始数据的数据在实验报告中重新誊写一份,以便处理,不能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记录或者在原始数据记录页上直接处理数据。 3.数据处理中所有要求画图的处理方式均应在正果的坐标纸上进行作图。 4. 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不能互用,预习报告中写过的部分实验报告要求重写。 5.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要求有详细地处理步骤,不能仅有最终答案。误差处理参考课本第一章和第二章。 四、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1.装订实验报告时要求实验报告在前、实验原始数据在中间、预习报告在后统一装订在一起,不要分开装订。 2.报告的第一页要求写清楚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缺一不可。 五、实验报告上交要求 1.上交实验报告时以班级为单位放好,每班放置一摞,不要管是否同一个实验。 2.一般是第二周或者第二次做实验时上交第一个实验的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编号:8s-1-12 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进行实验与记录、收集证据 各组可以自由选择3-4样来进行实验。在做每一个实验时,全组成员要全员参与,组内一个同学(可轮流)使某个物体发出声音,其它同学要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及不发声时看到的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最后得出结论。仔细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听:有没有声音;观察:看、摸一摸等)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编号:8s-2-14 声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 声音传播的两个必要条件:1. 2. 实验步骤: 1、两个桌子分开,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2、两个桌子紧紧并在一起,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桌子分开时,声音,桌子并一起的时候。 实验结论:声音通过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实验结论:。 编号:8s-3-21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声音的。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人听到的声音。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大了);2)与听众的距离一些。 编号:8s-4-39 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示波器使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示范及数据处理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包含数据处理李萨如图 【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了解示波器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2.熟悉使用示波器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电压幅度和频率; 3.观察李萨如图形。 【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GOS-6021型 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 YB1602型 1台 3、连接线示波器专用 2根 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请熟读常用仪器部分。 [实验原理] 示波器由示波管、扫描同步系统、Y轴和X轴放大系统和电源四部分组成, 1、示波管 如图所示,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示波管结构简图示波管内的偏转板 2、扫描与同步的作用

如果在X 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平线,如图 图扫描的作用及其显示 如果在Y 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 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图 如果在Y 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 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其合成原理如图所示,描出了正弦图形。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由此可见: (1)要想看到Y 轴偏转板电压的图形,必须加上X 轴偏转板电压把它展开,这个过程称为扫描。如果要显示的波形不畸变,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 (2)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Y 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 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即: n f f x y = n=1,2,3, 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要准确的满足上式,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的,待测电压的频率越高,越难满足上述条件。为此,在示波器内部加装了自动频率跟踪的装置,称为“同步”。在人工调节到接近满足式频率整数倍时的条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扫描电压的周期就能准确地等于待测电压周期的整数倍,从而获得稳定的波形。 (1)如果Y 轴加正弦电压,X 轴也加正弦扫描电压,得出的图形将是李萨如图形,如表所示。李萨如图形可以用来测量未知频率。令f y 、f x 分别代表Y 轴和X 轴电压的频率,n x 代表X 方向的切线和图形相切的切点数,n y 代表Y 方向的切线和图形相切的切点数,则有 y x x y n n f f = 李萨如图形举例表

大学物理上实验报告(共2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辉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 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 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 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 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 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 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 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 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 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简 易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 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 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 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 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 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 阻温度特性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 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 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

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doc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该有试验报告纸和试验预习报告纸。有的话照着填。没有的话这样预习报告: 1.试验目的。(这个大学物理试验书上抄,哪个试验就抄哪个)。 2。实验仪器。照着书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抄书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试验数据。做完试验后的记录。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EG:表1.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随便写点。 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方法同上。 2.试验原理。把书上的归纳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纸。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 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书上有模板。照着做。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书上有。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 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 5.讨论。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没

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实验报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议你找你们学长学姐借他们当年的实验报告。还有,如果试验数据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坏值,什么都别想,直接当没有那个数据过,仿着其他的数据写一个。 不知道。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总而言之,第一个实验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从中总结了实验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实验前做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说,上网做提前预习、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弄懂实验原理等。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仪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实验仪器的读数也更加精确了,仪器的调节也更加的符合实验的要求。就拿夫-赫实验/双光栅微振实验来说,我能够熟练调节ZKY-FH-2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仪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测得所需的实验数据,并且在实验后顺利地处理了数据和精确地画出了实验所要求的实验曲线。在实验后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和个人体会,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列表法、图解法、函数表示法等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实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及内容(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 后即可编辑】 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 日

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 日

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 日

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 日 实验课题探究串联电路中各 处电流的关系P49 指导教 师 柳老师 实验目标认识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实验器材或 药品 电池(含电池夹)、开关、电流表、小灯泡(灯座)、导线 实验设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记录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A、 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 3、换上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测量。 A点电 流 I A /A B点电 流 I B /A C点电 流 I C /A 1 L 1 、 L 2 2 L 3 、 L 4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中,即. 实验小组组员签字:实验小组组长签字:

包家庄九年制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 日 实验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干 路电流与支路电流 关系P50 指导教 师 柳老师 实验目标认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实验器材或 药品 电池(含电池夹)、开关、电流表、小灯泡(灯座)、导线 实验设想I A =I B +I C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记录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A、 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 3、换上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测量。 A点电 流 I A /A B点电 流 I B /A B点电 流 I C /A 1 L 1 、 L 2 2 L 3 、 L 4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英文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Ferroelectric Control of Spin Polarization ABSTRACT A current drawback of spintronics is the large power that is usually required for magnetic writing, in contrast with nanoelectronics, which relies on “zero-current,” gate-controlled operation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ontrol the spin-relaxation rate, the Curie temperature, or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with a gate voltage, but these effects are usually small and volatile. We used ferroelectric tunnel junctions with ferromagnetic electrodes to demonstrate local, large, and nonvolatile control of carrier spin polarization by electrically switching ferroelectric polarization. Our results represent a giant type of interfacial magnetoelectric coupling and suggest a low-power approach for spin-based information control. Controlling the spin degree of freedom by purely electrical mean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challenge in spintronics (1, 2). Approaches based on spin-transfer torque (3) have proven very successful in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magnetization in a ferromagnetic layer, but they require the injection of high current densities. An ideal solution would rel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n electric field across an insulator, as in existing nanoelectronics. Early 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the volatile modulation of spin-based properties with a gate voltage applied through a dielectric. Notable examples include the gate control of the spin-orbit interaction in III-V quantum wells (4), the Curie temperature T C (5), or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6) in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with carrier-mediated exchange interactions; for example, (Ga,Mn)As or (In,Mn)As. Electric field–induced modifications of magnetic anisotropy at room temperature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recently in ultrathin Fe-based layers (7, 8). A nonvolatile extension of this approach involves replacing the gate dielectric by a ferroelectric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hysteretic response of its order parameter (polarization) with an electric field. When combined with (Ga,Mn)As channels, f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