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15)2012/02/10

---------------------------------------------------------------------------------------------------

前言

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新兴复合性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坚持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实施我省“港航强省战略”、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突破口,加快推进率先发展,我市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赋予了宁波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历史使命。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市推进“六个加快”重大决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业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和推动提升作用,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我市物流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2010年全市物流总额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5.4%;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06.9亿元,年均增长17.4%;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占服务业比重24.6%,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我市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运作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7.83%,比2006年相比,相当于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专业物流等为配套的发展格局。2010年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全球第六位。

2.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公路网不断完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八横五纵三沿海”干线公路及综合枢纽场站加快建设。铁路进入加速成网阶段,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萧甬铁路支线直达镇海、北仑港区,并与浙赣、沪杭、杭宣等干线铁路网相接,为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创造条件。港口吞吐能力增强,“十一五”时期新增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31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约1.4亿吨,其中新增集装箱泊位12个,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约720万TEU。空港发展形成突破之势,机场等级达到4E级,共开通航线51条,年货邮行吞吐量达到8.1万吨。物流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货运车辆7.8万辆,59万吨位;集装箱车辆9975辆,29万吨位;“大、特、新”船舶加快发展,沿海船舶营运运力总规模达458万载重吨,位居全省第一,万吨轮比重超过70%。

3.物流基地建设初见规模,物流业载体支撑得到强化。梅山保税港区瞄准国际“自由港”定位,加快建设和运营,一期工程封关运作,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投

入运营,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0亿元;招商引资进展顺利,累计引进物流、贸易、金融等企业800家。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以液体化工、煤炭、钢材、再生金属等交易市场为依托,以存储、配载和运输方式转换为手段,正加快建设华东及中西部大宗货物资源配置中心和集散中心。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已引进中外运、前程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正在建设依托港口的高端国际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园已建成10万平米的标准仓库和1万平米的商务楼,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仓库出租率已接近95%。邬隘集装箱海铁联运中心站工可已获批复,争取2011年开工建设。宁海物流中心完成一期建设,配送中心和果蔬市场已投入运营,金属材料市场、五金机电市场2011年即将完工。

4.物流企业蓬勃发展,物流运作能力显著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市实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6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超过100家。已有国家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70多家,其中4A物流企业6家,3A物流企业40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和FedEx、UPS、TNT、DH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宁波,形成了一批物流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的职能型分支机构。本土物流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涌现出十多家营业额达数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本土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能力显著提高,开展运输、仓储、配送、加工、代理等两项以上业务的综合型物流企业较“十一五”初增长了3倍,75%的企业涉及运输业务,并逐步向仓储、配送、代理等业务延伸,初步形成了一批门类齐全、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市场主体。

5.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智慧物流建设条件日趋成熟。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建立交易、金融、政务服务“三合一”的物流平台,构建了

银行与平台运营商的“双主体”运作模式,2010年已经吸引6850家企业加盟运作,年信息发布总量达72万条,网上交易额达到10亿元,结算额达2.5亿元,大大激发了物流市场主体活力。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物流企业和业务流程不断普及推广,条形码技术在各种物流业务中得到普遍应用,新增集装箱车辆GPS安装率达100%,RFID技术在宁波港集装箱码头、集卡运输和后方物流中心得到良好应用,集装箱车辆在码头闸口的通过时间由2分钟下降到30秒以下。

6.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通关单联网核查、港区智能卡口系统、出口货物电子装箱单系统、空港通关中心和快件监管中心等一批政务项目积极推进,区域整体通关环境明显提升。宁波港海铁联运政策、第四方物流市场系列政策、现代贸易物流企业扶持政策、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实施意见、现代物流示范企业政策等多项政策密集出台,物流业政策环境持续改进。物流企业申报国家税收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使得试点企业在税收抵扣等方面得到诸多实惠。重点物流项目申请国家资金支持成果显著,近两年获得国家资金补助2000多万元。甬港经济合作论坛、“重庆·宁波周”、“新加坡·宁波周”、“港澳·浙江周”等物流专题推介活动持续开展,促进与国内外重点城市的物流交流与合作。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不断加强,梅山保税港区物流中心成为交通运输部、浙江省共建的全国性示范园,镇海液化品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正在推进。与铁道部签订了部市合作协议,合作机制得到持续深化。

“十一五”时期,我市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平衡,与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定位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从物流设施看,物流通道连通度不高,局部瓶颈路段仍然存在;港口集疏

运结构不合理,公路集疏运比例过高,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比例低,影响中远距离腹地拓展和运输成本;物流基地落地难,部分已建成物流基地功能交叉,同质化竞争多。二是从产业发展水平看,产业布局分散,集聚化水平不高;物流产业链不长、价值链不高,物流业发展水平与港口地位和吞吐量规模不相匹配。三是从市场需求看,虽有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但工业企业物流剥离程度低,物流需求没有得到充分培育和合理释放,对第三方物流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四是从企业发展水平看,企业规模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传统物流服务,缺乏能够提供供应链全程服务的先进物流企业。五是物流人才短缺,不仅操作型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加强,高端物流人才更是缺乏,影响物流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需要。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港航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地区和重要载体。宁波加快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是浙江海洋经济战略的优势所在,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反过来,在海洋经济战略的推进下,我市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进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落实“六个加快”战略部署的关键期,物流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国际强港、实现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在构筑现代都市、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建设智慧城市、率先发展智慧物流,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做好绿色物流,在提升生活品质、做好城乡配送等方面,将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重要使命。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十二五”时期,宁波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更要通过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巩固提升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地位的需要。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立宁波作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地位,赋予了宁波调整与振兴物流产业、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的历史使命,为宁波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宁波物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较高的物流发展水平、广泛的物流辐射能力,并且在引领和加深地区之间物流领域合作、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和为区域物流一体化服务等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围绕建设

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以物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智慧物流建设为引领,以港口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为重点,以物流载体、平台、企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联合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巩固和提升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地位,基本形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雏形,为宁波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撑。

(二)基本原则

——整合物流存量资源,坚持统筹发展。整合物流基地、物流通道、运输装备等存量资源,促进港口与城市、城市与农村、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物流的统筹发展。积极鼓励企业内部物流资源与社会物流设施的有机整合,放大资源功能效应。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与协调,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载体,加强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对接国际国内市场,坚持开放发展。结合宁波开放型经济发达和市场发育较成熟的特点,以供应链融合为纽带,实现制造、贸易、物流、信息、金融等产业的有机对接,推动产业联动。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载体,加快发挥保税物流业和跨境运作的供应链物流,提升国际物流发展水平。加强物流业的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提高物流业开放水平。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坚持创新发展。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资源整合和供

应链物流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现代物流理念,以信息化为手段,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提升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积极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智慧物流数据中心等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业务模式,为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

——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坚持引导发展。从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合理科学地发挥政府在物流业规划、项目、资金、税费、智力支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营造物流业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企业自主决策,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宁波物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成本明显下降,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更加凸现。

——物流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进一步巩固提升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超过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准箱。

——物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形成以综合性的高端物流为主导、功能性的基础物流为支撑的物流业态格局,以及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制造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为重点的物流产业格局。

——物流专业化水平快速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重显著增加,全市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00家以上,其中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超过70%。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骨干物流企业达到15家。

——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方案解决能力明显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显著提升,一体化运作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7.83%降到16%以下。

——物流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的物流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以第四方物流为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智能物流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物流的智慧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依据上述目标定位,“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完善物流设施设备、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现代物流组织水平、优化物流区域布局、推进智慧物流建设和完善物流金融服务等八大任务。

(一)完善物流设施设备

建设内外衔接、通江达海的综合物流通道;推广物流专业化车辆和应用先进物流设备,提高物流装备专业化水平。

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加快公路网建设,全面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和“八横五纵三沿海”干线公路。扩大码头通过能力,加快推进大榭、穿山、梅山港区等深水码头建设,增加集装箱班轮航线,航线总数达到260条,其中国际航线达到200

条,加大航班密度,平均月航班1800班。重点建设铁路货运北环线、大榭及穿山港区铁路支线、宁波新北站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扩建北仑铁路支线,规划建设甬金铁路、跨杭州湾铁路,加快形成“五线一枢纽”铁路布局,实现主要港区通达铁路,分流日益繁重的公路交通压力。实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加大力度引进航空公司,开辟国际国内航线,构建通达城市多、航班密度高的航线网络,将栎社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区域型的重要货运枢纽。

提升物流装备水平。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车、特种专用车辆和载重量在8吨以上的重型专用货车,加快普通敞蓬货车的厢式化进程,促使化学危险货物、大型物件、冷藏保鲜货物等运输的专业化,规划到2015年,全市营运货车达到8.7万辆、70万吨位;集装箱卡车1.4万辆、总吨位47万吨。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单位附加值高的大型船舶和特种船舶,五年内全市沿海船舶运力达到600万载重吨。大力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推广使用标准化托盘,发展大型高效起重设备、智能式搬运车和传送带,推进仓储、装卸等设备标准化和智能化。

(二)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结合宁波经济发展特征,重点发展以集装箱物流、保税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以及危化品、冷链、医药等专业物流领域。

集装箱物流。推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大榭集装箱场站等项目建设,提升集装箱物流服务能力。以国际贸易为龙头,同步进口市场培育,加快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装卸、堆存、运输、拆拼箱、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集聚与整合,提高集装箱物流专业化、综合化服务水平。

保税物流。进一步发挥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慈溪出口加工区、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保税区域的功能和政策优势,完善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等报税物流功能。加快贸易模式创新和发展,完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吸引宁波大市外优质国际贸易资源集聚,培育保税物流市场。以完善保税物流功能为突破口,优化国际贸易发展方式,基本建成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内外联动的保税物流体系。

大宗商品物流。推进宁波大宗货物交易平台建设,完善货物交易、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引进专业市场运行商和大宗商品流通企业,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宗商品物流配送企业,优化布局大宗商品物流网络,保障大宗商品通畅安全高效流转。通过五年的努力,形成集交易、金融、信息、物流服务于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区域性塑料、液化品、有色金属、钢铁等大宗商品的资源配置中心和集散中心。

城市配送物流。适应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适应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以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促进快速、便捷的城市配送发展。整合优化城市配送网络节点,优化中心城区物流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逐步形成城市配送物流体系。

专业物流。发展以仓储和配送鲜活农产品、果蔬、鲜花、食品等商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增强冷链物流增值服务能力;加强对危化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化学危险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管理;积极培育粮食物流、医药物流等专业物流,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三)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渔牧林业之间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物流需求社会化;深化港口战略合作,建立无水港,发展海铁联运,拓展港口腹地需求;顺应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为腹地区域物流需求提供配套服务;发展进口贸易平台,拓展国际物流需求。

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物流业与商贸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物流业与农渔牧林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带动产业间的深层次融合,鼓励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农业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物流业务,进一步释放物流需求外包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提高物流需求外包的功能层次。

扩大港口物流辐射范围。进一步加强港口资本、业务合作,健全宁波—舟山港联动发展机制,扩大码头锚地、集疏运路网建设的合作规模和范围,推动宁波—舟山港做大做强。加快开发沿海、沿江货源,新增内支线、内贸线,构成以远洋干线为骨干、近洋支线和内支线为支撑、内贸线同步发展的集装箱运输体系。优化“无水港”布局,增强揽货能力,拓展港口经济腹地。积极参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推动港口金融与航运等资源跨区域高效流动。适时开展境外港口项目的共同开发和合作经营,参与港口国际化经营。

对接国内外两个市场。对内以供应链为纽带,推进劳动密集型、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向内陆腹地转移,拓展产业链空间布局,构建以宁波为总部、腹地为制造基地的产业经济圈,扩大国内物流需求市场。对外以国际贸易为纽带,以出口带动进口,重点发展先进装备、贵重材料、冷链食品等进口贸易平台,扩展国际物流需求市场。

(四)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改变我市物流企业“小、散、弱”现状,突出市场主体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企业向综合化、一体化、专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培育贸易物流大企业。继续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鼓励大型物流集团通过网络化运营,向生产、物流、贸易综合化发展。依托家电、服装、文具、模具等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块状经济区域,组建贸易物流大企业。“十二五”末,培育形成100家贸易物流企业,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贸易物流大企业20家以上。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鼓励从事传统物流业务的企业重组改造,通过扩大经营、延伸服务领域、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等方式向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物流自营机构不断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进而实现与母体的分离,成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培育物流总部企业。吸引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本市设立总部或者分支机构,鼓励外来企业参与本地物流企业重组,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培育、发展和整合一批管理先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集团企业,构建和完善以总部型物流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物流企业专业化配套、集群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

(五)提升现代物流组织水平

引导市场主体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加强物流组织和资源整合,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发展供应链物流,提升一揽子物流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供应链物流。鼓励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引导物流企业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全程计划和物流管理,通过优化供应链全程管理,缩短物流响应时间,提高物品可得率和资金周转率,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和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加强物流资源整合。鼓励龙头物流企业加强与中小物流企业的合作,推进运输装备、仓储设施等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引导企业内部物流资源与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放大资源功能效应。鼓励第四方物流市场、智慧物流公共平台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积极发展面向企业的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务。

推进业务模式创新。以现有专业市场配载物流为基础,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和运营组织形式,促进专业市场转型提升和物流服务升级。推进运输服务方式创新,促进双重(甩挂)运输、越库配送管理等先进的运输模式创新,解决由于运输方式落后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带来的多次搬倒、多次拆装等问题。支持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业物流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促进供应商管理库存、精细物流等先进的库存管理模式创新,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按照构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场站设施网络、形成一体化运作的业务经营网络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公路集疏运比例过大、成本偏高、辐射范围不广等问题。

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直通港区铁路支线建设,促进海铁联运通道的无缝衔接。以浙赣线铁路运输为重点,努力开通内陆腹地的海铁联运“五定”班列。深化与铁路部门的合作,建立海铁联运协调机制,扩大铁路运力安排。“十二五”末,海铁联运业务拓展到上饶、南昌、合肥、成都、重庆、武汉等中西部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达到15万TEU。以陆港物流中心、铁路新货运北站为依托,充分发挥铁路长距离运输的优势和公路快捷、可实现门到门服务的优势,开展公铁联运业务。加大与船公司合作,新增优化航线布局,推动国际中转业务做大做强,增强宁波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依托长江航道疏浚以及国家新一轮沿海经济开发战略实施,积极发展海进江、沿海中转业务,拓展太仓、南京、武汉、重庆、九江等沿长江腹地,巩固提升沿海经济带腹地。

(六)优化物流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布局、货物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等众多因素,重点发展临港物流区域、中心城物流区域、余慈物流区域、南部物流区域等四大物流区域,为宁波产业、城市发展以及省内外经济腹地的国际贸易和跨区域货物流转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临港物流区域。区域主要覆盖北仑和镇海,统筹兼顾象山港和三门湾区域。依托北仑的港口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集装箱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和制造业物流;结合镇海港区化工产业特点和专业市场优势,重点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和液化品物流;进一步发挥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等政策优势,重点发展保税物流。紧抓象山海洋(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和石浦对台交流合作综合试验区创建机遇,依托象山港大桥建成的叠加效应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适时推进象山港、石浦港区物

流中心建设。

中心城物流区域。区域主要覆盖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和镇海部分生活区。根据城市现代商贸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城市配送物流。中心城区域规划建设2到3个城市配送中心,引进专业化配送企业,积极培育、优化商贸配送物流功能,提高城市配送服务水平。

余慈物流区域。区域主要覆盖余姚、慈溪和杭州湾新区。充分发挥杭州湾跨海大桥及长三角经济圈区位优势,适时推进余姚、慈溪物流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物流服务功能。依托杭州湾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余姚滨海产业园区以及慈东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依托中塑交易网、中国纺织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发挥商贸优势,重点发展大宗商品物流。

南部物流区域。区域主要覆盖奉化、宁海和象山。充分发挥甬台温产业带及南三县区域经济优势,推进奉化、宁海、象山物流中心建设,培育中转和城乡配送物流功能。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和城乡配送物流,为南三县地区的农、牧、渔业产品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七)推进智慧物流建设

按照智慧物流先行先试的要求,创新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努力扩大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完善智慧物流网络。按照构筑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的要求,加快不同物流节点内部的物流装备信息化建设,形成物畅其流的一体化智慧物流载体网络。加强

信息化软硬件支撑平台、信息采集和信息通讯系统的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智慧信息网络。

加快智慧物流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宁波国家高新区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基地,引进和集聚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提高智慧物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智慧物流企业孵化能力。依托杭州湾新区等重点功能区域,打造智慧物流装备创新基地,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视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等智慧物流装备,提升和发展一批以智能物流装备设计和生产为主的先进制造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实力的大企业。

加强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智能物流技术在港口运营体系中的应用,重点建设智能闸口系统,覆盖所有集装箱码头以及市域集装箱车辆,进一步拓展到省内腹地集卡车辆,从而提高进出港业务单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闸口的通过速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为码头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建立智慧港口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港口物流运营、决策管理的整体最优化。拓展和完善现有EDI平台的功能,实现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无缝式业务数据交换,建成具备高性能统一的宁波港信息交换平台。

推进智慧物流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基于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的通关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汇聚智慧物流各层面的对外服务和互联交换信息,提升第四方物流市场基础服务和应用服务能力。开发推广集装箱RFID经车辆GPS 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拓展增值服务,形成智能车辆、智能集装箱管理平台和数据处理分析应用服务。完善第四方物流市场网上支付交易功能,发展统一的大宗商品

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高附加值商品信息追踪查询系统,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

加强智慧物流示范园区和项目建设。加快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等重点物流基地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物流示范园区。积极培育智慧物流示范项目,鼓励物流企业推广使用标准化物流管理软件和企业ERP接口软件,推进与智慧物流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鼓励物流企业推广应用RFID技术、GPS技术等先进技术,建设自动分拣系统、智能化仓储和运输管理系统,提高物流的可视化、可控化等智能化水平。

(八)完善物流金融服务

以物流业发展趋势和金融服务需求为导向,强化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物流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为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物流业融资平台。支持成立主营物流金融业务的专业性银行,为物流行业提供专业融资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与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第四方物流市场运营主体与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开展合作,为会员企业提供支付结算、信用增级、融资补贴、应收款质押贴现等增值服务。

创新物流业信贷融资模式。发展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融资担保、存货质押、仓单质押、保兑仓、统一授信等增值服务。完善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与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及同业组织加强合作,发展物流

企业联保、互保贷款业务,探索组建行业性融资担保机构或专项担保资金。积极发挥融资租赁的作用,鼓励物流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大型设备、运输工具购置等的融资问题。

拓宽物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改制上市,积极引导竞争实力强、资质等级高、企业规模大、经营业态新的物流企业提升资本经营意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引入股权投资,引导物流企业增强与资本战略对接的意识,通过吸引、运用股权投资以提升自身实力和管理水平。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市场融资工具,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

四、重点工程

根据前述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港口物流工程、保税物流工程、大宗商品物流工程、城市配送物流工程、专业物流工程、产业联动工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工程、物流基地建设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

(一)港口物流工程

强化港口物流揽货能力和增值服务能力,由注重规模扩张转型向规模、质量、生态效益并重发展,加快宁波港口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由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

——建设港口揽货网络体系。以码头共建、资产经营、业务合作为纽带,深化与嘉兴、温州、台州等省内港口的联盟合作,强化信息资源和政策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开拓国际物流市场。深入开展APEC港口合作,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港口在全球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做大既有绍兴、萧山、金华、义乌、衢州、上饶、鹰潭等“无水港”规模,规划建设新的无水港,深入拓展南昌、合肥、西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腹地。强化与无水港所在地的战略合作,联合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货运代理、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经营、综合物流服务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到无水港开展业务,强化揽货体系建设,提升港口揽货能力。推动港口与物流中心衔接,推进港口传统功能与现代物流功能融合。

——推广先进运输方式。以内陆无水港为依托,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体,兼顾散杂货运输,加大推广双重(甩挂)运输。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部委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要求,开展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到“十二五”末,全市发展1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甩挂运输企业。充分运用GPS、RFID、第四方物流市场平台等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具有宁波特色的双重运输物流平台,积极争取成为交通运输部双重(甩挂)运输的试点城市。完善双重(甩挂)运输的相关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双重(甩挂)运输的运营主体。

——提升港口物流增值服务能力。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实施物流强港工程,打造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物流中心。鼓励企业依托物流园区开展战略合作,支持港口参与物流园区投资经营,引导商贸和临港工业企业推行物流服务外包,拓展港口物流市场,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延长港口物流产业链。拓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等为主的高端服务,加快航运要素市场集聚,提高港口物流供应链价值。

(二)保税物流工程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模板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2016-2025)

目录 一、公司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十二五”取得的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十二五”存在的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环境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世界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中国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地缘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行业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竞争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公司内部要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公司外部要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SWOT矩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SWOT矩阵分析推导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企业愿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目标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支撑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组织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经营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市场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投资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财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