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危机的诱因与应对策略_王宇波

我国能源危机的诱因与应对策略_王宇波
我国能源危机的诱因与应对策略_王宇波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2我国能源危机的表现形式与成因2.1我国能源危机的形式与特征

从世界范围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按照中等的增长方案,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101×108,一次能源需要量达到

82×1012MJ,其中石油需求量为30%,即2.46×1012

MJ。

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较快,一次能源消费中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从1992年开始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2004年进口石油1.42×108t,近两年来沿海及发达地区频繁出现“电荒、煤荒、油荒”,引发了煤炭、石油制品及天然气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在一定区域和时期内,能源危机已经构成了对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威胁。仅2003~2004年,浙江省企业自购柴油发电机组装机容量高达1230MW;

2005年末,国内大部分地区瓶装液化气价格突破100元,是2003年末价格的一倍;据有关数据显示,湖北省江汉平原2005年农村居民外购商品煤支出户均增加130元,几乎相当于全部种粮补贴资金。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能源危机的基本特征是:①地域性,主要是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缺煤、缺电,超出了电网错峰调节能力;②结构性,石油制品供应不足,国内部分城市柴油、汽油的品种调配经常出现断档现象;③政策性,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是决定能源生产、调度、运输的主要因素,石油企业的高度垄断主宰了石油制品市场;④城乡能源分配不均,农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用能水平增长较快,电力供应不足和燃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2我国能源危机的成因分析

在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的能源危机,其原因主要是:

①能源的品种结构不合理。以2004年为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使用为6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7.2%)。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在较长时期内必须以煤为主,但经济成长过程中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急剧增长必然造成品种供应不平衡,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

我国能源危机的诱因与应对策略

王宇波,王雅鹏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

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表现形式与成因分析,指出能源危机是由于一定时期内能源供应缺乏而严重影响人类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的现象,其主要诱因是能源的品种结构、

使用成本、环境影响、资源控制、利用技术与效率以及供应的可持续性。我国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需要考虑能源资源的合理结构、使用效率、政策调控和环境限制等诸方面因素。

关键词

能源危机诱因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王宇波,高级工程师,博士后,现在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E-mail:bobwanghn@mail.hzau.edu.cn

SINO-GLOBALENERGY?15?

第3期

过50%并将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到石油供应,石油制品短缺将成为能源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

②能源生产的安全与运输制约常规能源的正常供应。2004年我国原煤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956Mt,全员生产效率为270t/(人?a)[世界平均为1017t/(人?a)],事故死亡率3.08人/Mt,2005年大型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矿难成为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在高煤价的利益驱使下,忽视安全生产及安全设施投入不够是主要因素。地方国营煤矿和乡镇煤矿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53%,这些煤矿安全设施建设有许多先天不足,一些地方私采滥开屡禁不止。国家强化安全监管措施后,中小煤矿改造不合格将停产,由于新矿井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煤炭的短缺可能周期性发生;电力的生产也不容乐观,虽然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以火电为主的格局受到煤炭供应和交通运力的限制,以湖北为例,仅沿焦柳铁路布置的荆门、襄樊两大电厂装机规划容量就达8400MW,年耗煤量占该铁路线运力的60%。电力供应的危机极有可能在负荷高峰期由于煤炭的运输能力限制所造成。

③环境负荷的影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我国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位居世界第一。2001年世界银行公布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有16席,专家估计大气污染对中国GDP造成的损失为3%~7%[2]。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对全球环境恶化所承担的减排、减量义务必须履行,保持较低的煤炭消费增长是有效的措施,而实施清洁生产所需的改造投入较大,对煤炭的加工转换企业如洗精煤、焦炭企业的管理将进一步加强,煤炭制品的部分品种将会出现长期的供应不足。

④能源利用效率低的诱因。2002年度数据显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以单位产值能耗计算相当于美国的3.36倍,为日本的9.3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2倍。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对未来的能源需求是在保持较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5)的前提下预测的,2004年和2005年实际的一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67,年均增长率大于15%。而仅以10%的增长速率预测,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就将超过11.5×1012MJ,是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的。而国民节能意识和节能措施的相对落后,国际间高耗能产业的转移和县域经济工业化可能会使得节能与能耗总量的增长比例失调,能源利用效率低将成为我国爆发全面能源危机的关键因素。

⑤新能源开发利用进展过缓。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核能建设投入大,关联因素多,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力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的利用特别是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决定着农村能源需求方向。我国农村秸秆和农林废弃物可利用量的增长速度为2%,但是农村总能耗的生物质能使用比例每年却下降2%~3%[3],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了快车道,如果在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跟不上农村用能增长的步伐,近3×108农户的外购商品能总量也会拉大能源供应的缺口。

⑥能源政策与宏观调控。能源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其一是能源规划与供求平衡措施,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能源的供求量规划和调控措施;其二是能源消费与生产过程中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及实施,也包括引导社会有效使用能源的宣传教育行动;其三是公共财政的投入,包括政府为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能源供应的一切努力[4]。目前我国能源宏观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预测不准、控制乏力和投入不够。1998年有关研究显示,到2020年我国总能耗为6.48×1012MJ,而2005年我国实际消耗已达到6.49×1012MJ;节能率、重点耗能产品单耗均未达到预期指标;《节能法》中明确规定的节能监测机构和措施基本上流于形式;忽视对农村能源的有效管理:2005年全国农村一次能耗高达2.6×1012MJ,而列入统计范围的能耗只有1.5×1012MJ(生物质能尚未记入国家统计指标),我国农业资源开发率较高,资源净增量有限,保持现有能源利用效率,农村新增的能源需求将大部依靠商品性能源,2020年农村人均用能只要达到现在全国人均能耗水平,净增量就高达2.94×1012MJ,这意味着计划新增的全部能源增加量只能满足农村用能;未来能源生产规划中体现了重电力建设、轻煤炭开采能力扩大,重煤炭利用、轻可再生能源及核能利用的趋势,中部地区有的省份规划火电项目用煤量超过当地铁路运能;最

2007年第12卷

?16?SINO-GLOBALENERGY

注:①1tce=29270MJ;②指沼气。

项目资源量

可开发潜力相当标准煤/108tce①

太阳能

2.3×1012tce①没有上限

32.26×108kW2.53×108kW2.07.5×108kW6.0小水力发电1.8×108

kW

1.28×108

kW

1.4地热

2000×108

tce

32×108

tce

32海洋能(包括潮汐能)

2.5×108kW0.5×108kW0.351.1×108kW0.22×108kW7×108t3.5×108t1.7风能

陆上近海

潮汐能

25×108

2.2×108

110×108

3②

1.30.0918×108t1.4×108t

200×108m3②

0.170.1

生物质能

秸杆薪材工业有机废水农业养殖粪便城市生活垃圾

表3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量估算

为严重的是节能管理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全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超过1.5,高能耗带动经济成长模式是难以长期维持的,能源相关法律执法不严,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节约能源的政策性诱导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将对我国中长期能源平衡带来严重影响,能源危机可能较早地全面爆发。

3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3.1保持能源供需平衡的基本原则

国内地区和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使我国能源消费呈现出能耗总量巨大与使用效能低下并存的特点,能源使用效率低下、供应不足是主要矛盾。因此保持我国能源供需平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效能、开发、节约”,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为主,并树立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以保障能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

3.2对化解能源危机策略的思考

①强化能源危机意识,突破能源危机困境。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我国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能源危机,1970~1984年间持续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使全国约25%的企业开工不足;1988年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农业用电缺口超过60%,推动煤炭价格在当年涨幅达到87%,成为1989年以后小煤窑遍地开花的驱动力;2000年以来伴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逐步加深,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主要常规能源的价格涨幅已达103%,大量进口石油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能源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强化能源危机意识是动员各行业和国民关注能源问题、有效使用与节约能源的思想基础。

②强化各层次能源战略与措施研究,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家制定了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但是,开发与使用能源的主体是企业和居民个人,由于地域、资源、行业和用途的不同,地区、企业和个人对国家能源战略实施的态度与行为也不同,大多数企业并不了解自身的能耗状况和节能途径,对能源供应的趋势也缺乏认识。制定各种层次,包括各级政府、企业的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规划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尽快部署开展地域、企业的能源平衡测试和能源监察可以帮助能源使用主体明确有效、节约使用能源的前提,在政策

引导与支持下,落实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③大力发展可持续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在稳步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加大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是突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主要方向。从表

1可以看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足以应付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这些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依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十一五”规划中对可再生能源研究与项目投入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激发市场主体的投入积极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水平,可望在我国的能源建设上有较大的结构性改善。

④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能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限制高耗能产业的进入、进行大规模降低能耗的技术改造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在能源转换、电力、钢铁、水泥、化肥生产等领域的能耗水平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20%~35%,在日常生活中的能源使用效率也不高,如照明灯具中白炽灯的使用量仍占有一定比例。按照成熟的变频和谐波处理技术对单位节电改造时,其节电空间高达40%以上,建筑物节能潜力也很大。如果以日本的能源使用效率为参照,即使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再翻一番,总能耗都不应上升。

⑤高度重视农村能源问题,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用能结构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生物质能所占比例的迅速下降。农村生活和生产用能对电力、石油天然气制品、煤炭的需求量增长较快,增加了

?17?

第3期

王宇波等.我国能源危机的诱因与应对策略

InducementofEnergyCrisisinChinaandtheStrategyinResponsetotheCrisis

WangYubo,WangYapeng

(Economy&ManagementCollege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HubeiWuhan430070)

[Abstract]Thearticleindicatesthatenergycrisisisthephenomenonwiththenormalproductiveactivity&

lifeofthehumansocietyinfluencedseriouslyasaresultofshortofenergysupplyduringcertainperiodsfol-lowingtheanalysisofthemodeofexpressionandcausesoftheformationofenergycrisis,andputsforththatthemaininducementofenergycrisisisthestructureofenergyvariety,theenergycost,itsinfluenceonenvironment,controlofresources,adoptedtechnology&itsefficiency,andsustainabilityofenergysupply.Therationalstructureofenergyresources,itsapplicationefficiency,adjustment&controlofpolicy,andenvironmen-talrestrictionmustbetakenaccountforthestrategyinresponsetotheenergycrisisinChina.[Keywords]energycrisis;inducement;strategyinresponsetothecrisis

能源消费的现金支出,而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利用水平低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扭转,除陈旧用能观念因素的影响外,沼气、太阳能利用设施的一次性投入较大是主要制约因素,国家补贴所建立的示范项目也缺乏配套的后续服务支持体系,难以长期有效利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工业争能源的现象逐步显现,应采取主动的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战略,发展能源农业,拓展农产品市场。

⑥加强能源的宏观调控,提高国家对能源的控制能力。我国的能源法规体系在执行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限制和处罚力度很低,执法主体也不统一,地方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力度较强,而制约力最强的石油供应又受到国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操控,危机四伏,迫在眉睫。应该对能源管理的机构、能源资源的控制及控制方式、国际能源供应的保障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政治、经济、法制的手段理顺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

⑦设置环境影响底线,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对环境污染的容量指标细化落实到地区、行业和具体项目,加强环境监察,严格执法,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将减排指标量化为经济指标,允许一定地域内在总量达标的前提下进行减排量交易,政府设置环境专项基金收购因节约能源而减排的环保指标,使能源的使用与环境安全联系起来。

4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与

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能源危机是能源供求失衡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表现。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能源危机,最近的一次仍在影响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生活。虽然是地域性、结构性和政策调控震荡的危机,从长远的需求来看,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的需求可能会导致大范围、影响深重的能源危机。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煤炭仍将是一次能源的主要品种,大量使用煤炭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我国能源危机问题应该从强化全民危机意识入手,通过制定各层次科学可行的能源规划,健全能源法规,强化能源管理手段,大力发展可持续能源,妥善解决农村能源不足和环境污染问题,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效能、开发、节约”为原则,调动各市场主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积极性,促进能源安全,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参考文献:

[1]王庆一.可持续能源发展财政和经济政策研究参考资料(2005

年能源数据).大卫与露茜尔?派克德基金会,2005.12

[2]陈清泰.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经济透视,2004(12)[3]王茂林.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国城市经济,

2005(12)

[4]肖乔梓,南方.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辽宁城乡环

境科技,2005,17(5)

(编辑陈珏)

2007年第12卷

?18?

中外能源

SINO-GLOBALENERGY

形势与政策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

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能源危机问题将十分突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面临着长期的挑战。 关键词:能源危机;节约能源;能源发展战略; 一、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导致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目前世界主要有4种主流能源渠道,依次为: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2005年全球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约为1.19亿桶。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现代能源矿种,197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以每年平均6%的储量增长。目前,世界天然气储量已达到179.53万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2.69万亿立方米。 就世界范围的能源供应和生产而言,从1973年到2005年,煤炭的份额大约维持在相同的水平,只是略微有些变化,分别是24.8%和27.2%。核能的份额在上升,1973年的份额是0.9%, 2005年的份额是6.1%,上升势头十分明显,虽然有时候会出现停顿或倒退。天然气的份额从1973年的10.2%上升到2005年的23.7%。而石油的份额则从1973年的45.1%减少到2005年的36.8%。水力发电从1973年的1.8%缓慢地上升到2001年的2.2%然后加速上升到2005年的6.2%,而其他能源在2005年所占份额仍然非常小。 从1973年到2005年每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欧佩克(OECD)国家,每种能源1973年和2005年所占份额分别为:煤炭22.4%,20.8%核能1.3%,11.21%;可燃烧再生物质和废料2.1%,3.3%水力2.1%, 2%;天然气18.8%,21.3%;石油53 .1%,40.8%。核能从1973年的1.3%跃升到2005年的11.2%,但仍然排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后面,居第四位。 工业化增长模式是能源高消耗型模式,这使得全世界的能源消费需求伴随工业化的推广和深人而不断攀升,尤其集中在对石油资源的破坏性消耗上。直观地说,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三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1990年以来,全世界日均石油需求增长1100万桶,其中,亚太地区增长820万桶,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75%。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500万桶/日,其中一半来自亚洲。 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和不断减少的石油生产,使全球的

由能源危机引发的思考

由能源危机引发的思考 楔子·前缀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从消费者的观点,日常消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以下是有关方面的资料汇集及整理总结: 节约能源不能停留在短暂“体验” 6月16日是某省能源短缺体验日,省委书记和省长带头参加了体验活动。当日早上,有的领导步行上班,有的骑自行车上班,有的搭乘公交上班。据统计,该省共有省直90多个单位、17市和140个县(市、区)机关单位自愿参与了能源短缺体验活动,参加人数达16万多人,所有班车停开,六层以下电梯全部停止运行,办公场所空调无一开放。如此规模的体验活动在中国难得一见,可见该省对于能源短缺问题非常重视。 中国已开始在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政策上不再坚持唯GDP论。政策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基于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一事实,而环境污染与能源利用率、消耗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日益认识到:能源的拥有和消耗程度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速度。 该省的体验活动其实不过是意图通过改变日常行为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这一点全国都在推进,比如香港、深圳较早推行室内空调温度为26℃的要求,新建大厦必须符合节约能源的要求;上海要求公务员4层以下不乘电梯;有的南方城市要求楼房顶层种植绿色植物以降低楼内温度等等。节约一方面靠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一方面也要依靠制度的推行。这方面各地都应加强公益宣传。 能源消耗水平与技术有关,未来要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主要也是靠技术进步,以新技术实现石油替代。就中、美、日三国的单位耗能相比,我们的单位耗能是美日的数倍。据有学者估算,日本的GDP约占世界的16%,其一次能源消费仅占世界的5.3%;中国的GDP占世界的4%-5%,其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的10%强。中国生产1吨粗钢需要使用的煤炭量为1.5吨,美国为1吨,而日本仅为0.6吨;另外,日本每使用1000克油当量的能源,可创造出10.5美元等额价值,约相当于中国的7倍-10倍。生产领域的能源消耗比重巨大,各级政府应扶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更新来降低能耗,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从目前的基本政策来看,经济增长仍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而且依然很看重GDP的增长速度。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太宽松,也未能提供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良好公共设施,对那些能源消耗巨大的企业给予了不适当的关照,以致在达到经济增长目的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各地在地方发展政策方面引进了绿色的概念,逐步改变唯GDP论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是毕竟未能彻底扭转以经济增长为重心的非均衡发展理念,仍然需要政府部门继续转变观念,通过增长方式的转变来改善能源与环境问题。 世界如何应对能源资源枯竭 世界面对高油价和矿物能源枯竭所能做出的直接反应,除了节能之外,就是寻找新能源、实现能源多元化。但迄今被发现并具有实用意义的新能源都集中在核能、风能、光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开始进入一个能源多元化时代。 目前来看,这个能源多元化时代有如下特点:一是传统的主流能源资源(石油、煤炭等)尚未枯竭,新能源未完全替代;二是新能源的创新利用正百花齐放,并还在不断涌现。但从世界范围看,还没有任何一种新能源达到与石油、煤炭相似的主流地位;三是多数所谓新能源仍只是让我们更加依赖天时、地利。如南方多阳光、多生物能,北方多风能,山地多水能等等。新能源利用的地域性和不可移植性特点令我们只能采取因地制宜而不能照搬他人经验;四是各国对各种新能源还需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进行筛选,以便找出最有效率、最有经济价值和商业开发价值的品种,同时也在寻找符合各自国情的最佳能源组合方式。 除了上述纯技术性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能源多元化打破了世界原有的能源格局,令世界多极化平添能源因素,从而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凸现并加剧。有事实表明,这种加剧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益格局调整、地缘政治演变和潜在安全威胁增多三个方面。 首先,已知的石油和矿物能源枯竭是个迟早会发生的事情,它将令能源产供销链条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发生变化,一些国家的战略地位会因此而涨落。能源战略目标的制高点不仅仅是能源资源本身,拥有新能源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能源的大量投入和广泛应用。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面临着能源危机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应大力开发新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能源危机;能源发展战略;新能源;太阳能;氢能;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种能源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得益于各种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等的大量投入和广泛应用。可以说,世界经济就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经济。然而,由于人类长期的无度开发和使用,使得这些化石能源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就接近枯竭,进而导致世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面临着能源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应努力开发新能源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当前全球能源的现状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更是成为导致全球性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枯竭的危险进一步逼近,然而全球能源消耗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无疑使得能源问题雪上加霜。据乐观估计,石油大约还可以用50年,天然气大约只够用70年,煤炭最多可用300年,普通的核裂变材料铀-235不到100年就即将用完,人类的能源前景令人堪忧。根据欧佩克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到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7700万桶/日增长到1.14亿桶/日。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内,石油需求将增长3800万桶/日,其中,发展中国家占70%(约2700万桶),在世界石油需求中的份额将从32%上升至46%。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增加900万桶/日,日均消耗量达到1350万桶。另据有关专家预测,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也将达到高水平的4.3万亿立

能源发展的哲学思考

能源发展的哲学思考 在哲学领域,物质概念是相对于精神和意识而言的,物质不以人的意识而独立客观地存在,世界上物质第一还是意识第一,这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核心。与此同时,人们如何认识物质世界,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是区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键。 哲学意义上“物质”与“存在”几乎是同义语,但在科学上,人们认识物质主要是研究、分析和观察物质如何存在?以什么方式存在?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的不同存在方式,就构成物质存在的“属性”,物质存在以属性来表征,不同物质以不同的属性加以区分。 因此,能源其实就是能量来源,就是一种具有自己存在属性的物质。能源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形式无非是各种属性,如固体、液体和气体,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等等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建立能源预警机制有利于我国能源科学开发和有序利用;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遇见性,建立能源预警机制有利于克服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的盲目性,推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亚于人类对粮食、空气和水的依赖程度。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更是严重的超出了自然界可承受的范围。由于供给少于需求,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越来越严重,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不仅如此,人类对于煤、天然气等其他的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也已几乎达到极限,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这一全球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重视。 第二次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在廉价石油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先后完成了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转换,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而经济的增长又导致了对石油需求迅猛增加。但是,由于全球地壳运动的不平衡性,造成世界各地具有不尽相同的地质条件,因而在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矿产资源在品种上、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依赖本国资源来进行建设与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别国资源作为补充。整个矿产资源是这样,能源矿产资源在许多国家也是如此。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资源贫乏的国家主要靠利用国外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往往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高,美国这样的资源大国,利用国外的资源量也在迅速增长。 由于常规能源石油、煤炭等的供不应求,造成能源短缺,并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由此导致出现了诸如许多企业因缺电而产值下降,一些企业因“电荒”被迫停产等现象。“电荒”也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2004年浙江省缺电750亿千瓦时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如果从2000年开始计算,5年来“电荒”给浙江省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他省市虽然没有浙江这么严重,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电荒”的影响。能源大省的山西同样也受能源短缺的影响而拉闸限电频繁,如主要产煤区之一的

风能可以解决中国能源危机

风能可以解决中国能源危机 1、首先了解一下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关专家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 和6m/s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 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 6 m/s的风速也有4000 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m2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 m/s 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O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 m/S和大于、等于6m /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O00h 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间,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 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以风能密度相对较小,在 4000m的高度,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也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地为313.6W /m2,而在4000m的高度却只有209.3W/m2。所以,如果仅按大于、等于3 m/s 和大于、等于6m/s的风违的出现小时数计算,青藏高原应属于最大区,而实际上这里的风能却远较东南沿海岛屿为小。从三北北部到沿海,几乎连成一片,包围着我国大陆。大陆上的风能可利用区,也基本上同这一地区的界限相一致。 5、云贵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广

九年级物理20.1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及其教学反思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通过社会活动和英特网,收集信息,了解当地的能源使用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2.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难点】 判断所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 生乙: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 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 师: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

能源与人类

能源与人类 学号:102020007 (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人类面对着空前的能源危机。通过对人类能源史和世界能源现状的分析,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指出了产生能源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各种途径。 【关键词】能源能源危机自然辩证法应对战略 引言 能源是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能量过程,凡是能够间接或者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自然资源,统称为能源。能源是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原动力,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能源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关系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再生能力。同时,化石燃料的使用也是目前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的元凶。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我们不得不思考引起能源危机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 资源过度消耗引发的能源危机 从人类远古时代在地球上出现后,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能源应用形势和规模在不断变化。到现在为止,人类已经利用多种能源,可以说每一次能源利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是生产力的重大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演变。在能源利用史上,火的使用、蒸汽机发明、电能和核能的应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是人类能源利用史上的四个重大发展阶段。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表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旧能源不断被新能源所代替,因而能源的更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大力发展和利用常规能源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探索和发展新能源。二次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在廉价石油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先后完成了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转换,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而经济的增长又导致了对石油需求迅猛增加。但是,由于全球地壳运动的不平衡性,造成世界各地具有不尽相同的地质条件,因而在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矿产资源在品种上、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依赖本国资源来进行建设与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别国资源作为补

中国能源危机

中国能源危机 内容摘要:在资源短缺的今天,世界各国为了争夺能源,掀起了多次战争,能源也成为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中国在如此复杂的世界局面中,也面临着能源危机。我们急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能源中国石油 自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能源的重要性,能源成为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而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来描述的话,世界就像一个股份制的公司,各个国家是股东,而能源就是股票。哪个国家能够占有最多的股份,那么它就可以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能源在这近百年来,掀起了无数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31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二战中这个数字成倍增长,7年的战争中有60个国家参与。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资源与能源展开了40多年的冷战。还有近10年里,美国掀起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几乎每一场战争,都与能源有关。 反观中国。从小学到高中,每逢老师谈到中国,都会用上这么一个形容词----地大物博。这也是许多人对祖国的一贯认识。但目前的统计数据却表明,中国的传统能源资源的储备并不乐观。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已探明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如此算来,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 想起以前,石油出口也是我国的主要收入之一。但从1993年开始,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如今,我国的石油净进口率已经达到了55%,超过了50%的警戒线,预计10年内,将会到达石油安全的极限。那时候,其他国家就可以

用控制能源的方式来打压中国的发展。所以说,能源危机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那么我国该如何在如此复杂的世界局面中,寻找出前进的道路呢,我认为解决方法有以下三点。 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却没有很好的把握住这个机遇。任何问题单靠个人的实力是很难解决的。我们中国人一向信奉集体主义,追求团结精神。在对待能源危机这个问题上,我们处理好外交关系,加强与石油大国的联系,积极寻找盟友,共同面对困难。 提高资源保护意识。我国在这一点上是做得很不足的。不仅国人普遍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而且就钓鱼岛,黄岩岛事件看来,我国高层也是“财大气粗”,缺乏资源保护意识。我们总是想法设法去进口石油,而不懂得保护好本来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这明显是舍近求远了。虽然我对日本和菲律宾存在敌视的心态的,但却不得不承认,这钓鱼岛和黄岩岛事件上,他们处理得很好。他们国家上下一下,这有利于提高国家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能源危机意识。在这一点上,我们该向他们学习,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社会。 实施科教兴国,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有着13亿的人口,却缺乏有创新意识,能解决问题的人才。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了西方,造就了各大经济强国,而我国总是没有把握住机遇,这也是我国还停留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原因。不可再生能源总会有用完的一天,我们不能光靠节约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大力培养相关人才,争取领导下一次工业革命。这样我们缓解能源压力,还能使综合国力快速提高一个层次。 能源危机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对我国来说,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只要我们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就必定能解决这个难题,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新部编本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历史的大致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一些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存状况。 (3)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经历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储藏量数据的测算过程,以及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 (2)知道人们是怎样对能源进行分类的,认识分类方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约节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四次能源革命。 (2)能源的分类。 (3)能源危机。 教学过程 (1)向同学们介绍能源。 能源指能量的源头。 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他们燃烧能够产出能量(热能)。 所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就是能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2)向同学们讲解使用能源的历程。 柴薪——人类文明的萌芽 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3)介绍能源的分类。 能源若按照“物质的形态”原则来划分,有固体能源、气体能源和液体能源三种;若按照“是直接使用,还是加工转换再使用”的原则来划分,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类;若按照“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的原则来划分,又有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说法。可见,分类的原则不同,被分类出来的能源概念(名称)是不同的。例如煤碳可以说是一次能源,也可以说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以说是固体能源。又例如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它又是一次能源,由于它是太阳内部释放出来的能量,自然可以说它是固体能源,不过,人们通常又说它是新型能源。 (4)能源危机的存在性与应对。 能源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木柴、煤、石油、天然气一旦被消耗,是不能再生的,这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不会随开发利用而减少的,这类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 现在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约占40%,煤约占35%,天然气约占20%。 201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各种能源的比重大约为:煤68%、石油19%、天然气4.4%、其他(水电、核电等)8.6%。这说明无论是世界上还是我国,在能源消耗的结构上,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即在人类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教师小结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是怎么行动的,我国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我们下节课再一一分析。

九年级物理下册 20.1 存在能源危机吗教案 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20.1 存在能源危机吗教案沪粤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历史的大致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一些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存状况。 3.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4.经历“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经历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储藏量数据的测算过程,以及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 5.知道人们是怎样对能源进行分类的,认识分类方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约节流”的意义。 2、教材说明 教材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作出简单介绍,同时借助信息浏览栏目,利用分类方对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出说明。接着用数据和扇形图的方式式说明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以及我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储藏量,并让学生算一笔能源账,同时提出能源的危机问题,并为下节“开发新能源”打下伏笔。 3、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是本章的起始,建议用下面是“全章引言”来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情趣,调动他们学习本章内容的积极性。 所谓能源,指能产生能量供人类使用的那些物质资源,如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等,它们燃烧都能产生能量(热能)并供人们使用。因此,煤碳、石油和天然气是能源,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可以说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社会发展的动力。能源如此重要,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应当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知道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能源是否存在危机,知道什么是新能源,人类为什么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能量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循的规律是什么等问题。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会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本节设了两个段标,即“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和“存在能源危机吗”。本节课建议用“阅读与交流讨论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介绍分类方法”和“了解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藏量的人均测算”三个活动来完成。三个活动既各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的,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从消费者的观点,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们的开销。 目录 基本信息 定义 能源战争由来 石油战争 能源危机与对策 我国能源危机的实质 基本信息 定义 能源战争由来 石油战争 能源危机与对策 我国能源危机的实质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名称:能源危机 主题词或关键词:能源科学 编辑本段定义 1. 经济影响 市场经济的能源价格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供需关系中的供或需改变都可以导致能源价格的突然变化。 虽然一些能源危机是由于市场应对短缺的价格调节而产生,但在某些情况下,危机可能是市场的流通不畅通、缺乏自由市场而导致。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价格控制是1973年的能源危机的重要因素。 1.1 石油供应

石油的供应大致上由一些拥有大量石油储藏的国家所控制,包括阿拉伯联合大公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挪威、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主要的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OPEC控制了全球石油出口的大部分产量,对世界油价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如果OPEC决定减少成员国的出口配额,油价就会由于供给减少而上涨,同样OPEC也可以通过增加石油生产来降低油价。影响OPEC实行这些政策的动机源于成员国各自的利益。 不过OPEC的行动仍受到一定限制。如果OPEC把油价抬得过高,那么一些原本无利可图生产规模也较小的资源如沥青砂,将变得有利可图而抢占石油的市场。除此之外,为了抬高油价而过分的限制产油国的石油出口也会对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商产生反作用。 1.2 石油需求 石油的各种用途中,目前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于炼油厂的商业用途∶提供取暖和交通运输。石油需要经常和北半球的季节交替相适应,冬季由于需要大量的取暖用油,所以需求量就很大。事实上,仅美国就占了全球60%的石油消费,在北美如果某个冬季特别寒冷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全球油价。 2. 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1973年能源危机 -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 1979年能源危机 -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 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 - 原因∶波斯湾战争。 加州电力危机 - 原因∶ 电力管制政策失败,加上供给小于需求。 英国石油抗议活动 - 原因∶英国油税已高居不下,而原油价格却又上扬。 与2005石油价格上扬 - 原因∶供需关系失调。 3. 油产国宣称储藏量是否属实 1985年OPEC产油国调整对储藏量的估计。虽然那一段时间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新油田,那些国家大幅度的提高了储藏量的估计。一部分专家认为,这些数据有刻意高估的嫌疑,可能OPEC国家的真实储藏量比其对外宣称的要少。如果宣告较高的数量,油产国更容易得到外来投资、银行贷款等。 可疑的石油储藏量

关于全球能源危机的问题

1. 经济影响 市场经济的能源价格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供需关系中的供或需改变都可以导致能源价格的突然变化。 虽然一些能源危机是由于市场应对短缺的价格调节而产生,但在某些情况下,危机可能是市场的流通不畅通、缺乏自由市场而导致。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价格控制是1973年的能源危机的重要因素。 1.1 石油供应 石油的供应大致上由一些拥有大量石油储藏的国家所控制,包括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沙乌地阿拉伯、挪威、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主要的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OPEC控制了全球石油出口的大部分产量,对世界油价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如果OPEC决定减少成员国的出口配额,油价就会由于供给减少而上涨,同样OPEC也可以通过增加石油生产来降低油价。影响OPEC实行这些政策的动机源于成员国各自的利益。 不过OPEC的行动仍受到一定限制。如果OPEC把油价抬得过高,那么一些原本无利可图生产规模也较小的资源如沥青砂,将变得有利可图而抢占石油的市场。除此之外,为了抬高油价而过分的限制产油国的石油出口也会对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商产生反作用。 1.2 石油需求 石油的各种用途中,目前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于炼油厂的商业用途∶提供取暖和交通运输。石油需要经常和北半球的季节交替相适应,冬季由于需要大量的取暖用油,所以需求量就很大。事实上,仅美国就占了全球60%的石油消费,在北美如果某个冬季特别寒冷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全球油价。 2. 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1973年能源危机-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 1979年能源危机-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 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 原因∶波斯湾战争。 加州电力危机- 原因∶电力管制政策失败,加上供给小于需求。 英国石油抗议活动- 原因∶英国油税已高居不下,而原油价格却又上扬。 与2005石油价格上扬- 原因∶供需关系失调。

九年级物理下册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1能源和能源危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了解能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2.知道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教学重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难点:判断所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 生乙: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 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 师: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 请学生交流和讨论:课前调查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讨论完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例子,写在黑板的一角)

目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能源分类提供资料。 师生共同归纳:当前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使用的能源有: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蜡烛、汽油、柴油、酒精、电、石油液化气、太阳能等。 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结合政治和地理课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认识及看法。(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 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 2. 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4.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 学生:阅读课本p71“信息浏览”及p72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以上同学们所调查的能源中哪些属于一次能源?哪些属于二次能源? (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说明。 (3)根据你对能源的了解,你可否将能源进行其他分类?试试看。 目的说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的能源分类,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如:木柴、石油、天然气……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能、汽油、酒精…… 探究点二:能源危机的挑战 根据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能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 不可再生能源: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不能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 学生活动:算一笔能源账。 (1)通过提供的石油、天然气的数据计算,以及通过查找煤的可开采储量、年消耗量和维持年限,知道石油、天然气、煤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维持年限,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增强他们节能的自觉性,同时为下节开发新能源的学习作情感上的铺垫。 (2)对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训练和检验,让他们根据已知“估计储藏量”和“年消

化学与能源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十章化学与能源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煤的气化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焦炭和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答:错,煤的气化是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2)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和SO2,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因此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 答:不确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 x和CO,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和HC,相对而言,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3)汽油的辛烷值分布在0~100之间,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汽油中含有80%辛烷和20%的其他烃类。 答:错,汽油的辛烷值可衡量汽油的抗震性,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该汽油的抗震性相当于80%异辛烷和20%的正庚烷混合物的抗震性。 (4)为了避免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TAME)取代四乙基铅作汽油添加剂。 答:不确切,甲基叔丁基醚(MTBE)添加剂在某些国家(如美国)已被禁止使用。(5)发展核能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北欧和我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加快核电站的建设。 答:不确切,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核电站,北欧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在2010年前关闭已有核电站。 (6)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由于锌、锰元素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因此锌锰电池是无污染电池。 答:错,在生产的锌锰电池时,为了防止电池中锌溶解释放氢气,常在电池糊状液中放入氯化汞。 (7)在燃料电池中并没有发生直接的燃烧反应,它通过原电池原理不断的将燃料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理论上可达100%。 答:正确 2. 填空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我国是以煤消费为主的国家。(2)煤是由古代植物转化而来的,煤的煤化过程包括了植物残骸→腐殖质→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阶段,若根据煤化的程度不同可将煤分为四类,若根据煤炭中硫的含量不同又可将煤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

本文由pbnov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 一、当今世界能源危机 能源是指人类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他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影响各国领导 人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是许多国家制定全球战略的首要问题。世界能源危机是 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 目前在世界初级能源的产量和消费中, 居第一位的是石油, 其次是煤炭、 天然气。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在可预见的不长时间 内将被消耗殆尽,全球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 如果新的替代能源没有届时被发现,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挑战, ? 石油的开采历史已超过 140 年; ? 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达 7700 万桶,且以每年 1 ̄2%的速度增加; ? 目前世界石油总储量为 3000 ̄8000 亿吨,可开采 40 ̄100 年 ? 每年开采的煤炭量为 35 亿吨; ? 全球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为 7000 ̄17000 亿吨; ? 可供开采和使用的年限为 200 ̄500 年。 ? 目前全世界可开采的天然气总储量为 280 亿立方米; ? 能满足 170 年的需求 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 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 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 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 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 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 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 如是。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 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 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至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 胁。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 2050 年左右石油资源 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 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 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 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 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 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 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 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危机不但现在在在, 在过去也是一直在在的!并且未来的危机更严重! 分析如 下: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能源的不充分,而不是能源本身的 不足。 具体有:1、能源转化的方向性。并不是所有的能源都能够被人类利用,比如内 能,其它能的形式转化为内能比较容易,而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源,就很 难办得到。 2、能源分布的不均性。可以说在地球上几乎全部的能源都来源于太阳,但是由 太阳能转化成的各种能量形式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如在沙漠地带,太阳能 充足,但却无人居住。 3、日益增加的人口导致能量分配不足。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 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 危机。 二、中国面临这样的能源危机 1. 人均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能源供应结构优化难 度较大。 中国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6%是煤炭,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 4%左右, 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中国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结构以煤为主,2005 年, 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中煤炭比例接近 76%。 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电源 结构以煤为主, 2005 年在发电能源构成中, 水电占 16.2%, 煤炭占 79.5%, 石油天然气仅占 2.1%,核电 2.1%,其他占 0.14%。 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中国仍有 50 多万台以煤炭 为燃料的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 不但效率低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锅 炉,污染物的排放也很高。能源资源条件使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优化难度较 大。 2. 煤炭开发过程中引起生态环境水资源破坏严重。 中国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采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严 重破坏中国已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据统计,中国历年来煤炭开采造成的 地表塌陷区累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