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城区水文特征

十堰市城区水文特征
十堰市城区水文特征

十堰市城区水文特征

十堰市城区位于鄂西北中部,东部与丹江口市相邻、南部与房县接壤,西面和北部与郧县交界,跨东径110°26′~110°57′,北纬32°23′~32°47′,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1181cm2。十堰市城区下设三个行政区、即茅箭区、白浪经济开发区、张湾区。十堰城区划分为两个水资源四级区:即丹江库区沿岸小支流区、堵河水系区。城区人口53.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82万人。十堰城区以汽车工业为主体,现已发展成兼有橡皎、机械、电子、轻纺、皮革、服装、家具、食品和建材等工业。工业总产值为289.8664亿元,农业生产5.7843亿元。

1自然地理概况

1.1地形地貌

十堰市城区地处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环抱之中,属中山和低山地区,山峦起伏、地势是由南向北逐步倾斜。襄渝铁路由东向西,经十堰城区腹地穿行,将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一般在海拨200~500m之间,南部在海拨500m以上,南部武当山脉山峰陡峭、雄伟壮观、以赛武当为城区内最高山峰、海拨1730m。城区以堵河在流域出口处,海拨最低,仅160m。

1.2地质状况

十堰市城区属元古界地层,中部为第四系全新系统地层,主要为

纬向构造体系。

由于受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较大的地形变迁,沿襄渝铁路形成“公路大断层”(即老河口至白河公路)断层北部是下盘面断层,南部是上盘面。断层线附近形成大小不同的冲积、洪积扇等,地层为砂土、砂砾石等;低山丘陵区为片麻岩,千枚岸等;高山区为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1.3土埌、植被及水土流失

土壤因受母质、地形和气候影响,其种类繁多、差异明显。据土壤调查十堰城区大部分为黄棕址砂土,主要为4个土类:黄砂泥土地、水稻土、潮土、半沙泥土等。十堰城区耕地普遍为土层薄、耕层浅、沙石多的共同特点;耕地普遍缺氮、磷、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保水保肥能力差。

十堰城区因地理位臵特点,其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较丰,为北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区,亦为华中、华东湿润区向西北高原半干旱和干旱的过渡带,所以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华中华东的特色,又有秦岭、西北、华北的特点,并兼有西南大巴山脉植物面份,据调查,十堰城区,植被较好,森林复盖率达39.82℅,另据调查,十堰城区为坡陡切割较深的山区,地面坡度平均为25度,其中地面坡度达25度以上的达全城区总面积的38.1℅,由于客观的自然条件,加之人为的经济活动频繁,导致植被生态失去平衡,特别是陡坡恳荒种植,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全城区中度以上的水土流

失面积占总面积的27℅,中强度以上的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11℅,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侵蚀型低产土壤状态。

1.4河流水系

十堰城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由西至东平行排列的堵河、大峡河、犟可、神定河、马家河、茅塔河、田湖堰河等从西南向东北流进郧县,注入汉江。十堰市城区有大型水库1座,总库容10.13亿m3;中型水库二座,总库容3400万m3;小(一)型水库五座,总库容1870万m3。

2水文特征

2.1.降水

十堰市城区地处中纬度西风环流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过境水汽资源丰富,其中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海域的水汽为最多,它主要是受中纬度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所至,其次受东南季风影响,把南海和东海部分黄海的水汽带入,特别是台风气旋影响较大,另外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也带入一些北方水汽。十堰市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1.9mm,平均降水总量10.0610亿m3。降水量的区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如位于西南高山区的小川站,年平均降水量为902.5 mm,位于东北部的黄龙滩站年降水量为830.0 mm,武当山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071 mm,马家河站多年平均降水量820.1 mm,所以十堰城区反映

出降水区域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部递减的趋势。十堰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详见图1。

2.2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十堰城区降水量年内分配的特点是季节分配不均,暴雨多、强度大、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降水量集中在汛期(4-10月),其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4-87℅.1-3月,11-12月合计仅占全年的13-16℅。多年平均连续4个月最大值出现在6-9月,占全年的53.7-55.6℅,以7-8月份降水量最多,容易出现洪涝,6月份雨量较少,容易发生干旱。在多数年份里,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容易发生伏旱。12月至2月降水量很少,容易发生冬、春旱。从各站月最大降水量来看均很大,一般可占年降水量的40。

2.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十堰城区降水量年际变化有一定幅度,但不是十分突出。

就年际降水量的地域分布而言,变差系数C V变化不大,黄龙滩站降水量变差系数是0.24;十堰站降水量变差系数是0.23;小川站降水量变差系数是0.23。

从各站多年降水量最大最小倍比来看,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在2.35-2.79倍之间。

3.蒸发

十堰城区境内水面蒸发测站有黄龙滩、小川、十堰气象台三站。蒸发观测器型主要有三种,即E601型和¢20cm型,其中E601型观测值比较稳定。为取得资料一致性,故选定E601型为主,将¢20cm 型的蒸发量按分析的折算系数换算成E601型蒸发量,换算系数采用湖北省东湖蒸发实验站分析值0.61。

表二:十堰城区蒸发测站特征表

从表中数据充分反映出随着海拨高上升,降水量逐步增加、水面蒸发量逐步减少、干旱指数逐步减少。同时反映出降水量是山区大于谷地、水面蒸发和干旱指数是谷地大于山区。

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分配:由于水面蒸发量受气候和季节的支配,其年内分配与季节和气温等变化大体相应。上半年从元月开始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大;下半年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减少,元月份最低,占年蒸发量的 3.07-3.09﹪;6-8月份最高,各月占年总量的12.9-15.2﹪,12-2月为最小,三个月之和占年总量的10.4-10.7﹪。

3径流

十堰城区同步期年平均径流量3.1612亿m3,折合径流深267.7mm,较鄂西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379.5 mm偏少29.5﹪,为鄂西北的低值区。年径流在区域上的分布,其总趋势与降水大体相符,即由南部高山区向北部河谷、丘陵呈辐射状逐步递减。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具体情势见图3。

年径流的年内变化:

十堰城区除堵河外,其它河流均属中小河流,十堰城区中小河流年内变化的特点是:如遇暴雨,河水立即暴涨,暴雨停止,河水即现暴落,如有10天半月不下雨,河水即迅速下落,此时河流仅由地下水补给,径流量较小。如遇特别干旱情形,一连数十天不下透墒雨,即出现小河流断流干涸。

年径流的年际变化:从降水代表站C V值和径流代表站的C V值比较来看,径流的年际间变化比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同步期单站年降水C V值为0.23,而同步期单站年径流C V值在0.30-0.5之间,径流的C V值明显偏大。南部武当山附近出现大于0.5的高值区。

3泥沙

十堰城区的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895t/km2年,南部高山区800t/km2年,北部河谷、丘陵呈辐射状逐步递减1000t/km2年。但十堰市城区输沙模数为全省的偏高值区之一。十堰城区是一个发展较快

的工业城市,农业经济成份较低,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工厂、居民住宅,基建材料等,土地被大量开发、加之城区本身山区地形,坡陡切割较深,地面坡度大,促成土壤侵蚀严重、城区的森林复盖率趋于下降;全市中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约4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7℅,其中强度以上的流失面积约占总土要面积的11℅,所以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是十堰城区较为突出的问题。

4三条红线特征

4.1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表二:十堰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表单位:亿m3

2011年全区总用水时1.9307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0.0967亿m3,占总用水量的,工业用水量1.3783亿m3, 占总用水量的;居民生活用水量0.33亿m3, 占总用水量的;城镇公共用水量0.1274亿m3, 占总用水量的;生态环境用水量0.0225亿m3, 占总用水量的。

4.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4.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表三:十堰市城区入河排污水量及排放物质含量表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航道环境基本特征系列二(水文、气象)(一)水文 长江干线6、7、8、9四个月为洪水期,水位高,流速大;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低,流速小,航行条件差;4、5、10、11四个月为中水期,水位适中,为全年航行条件较好的时期. (1)长江上游自然河段水位周期变化,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在洪水季节,洪峰来临时,水位日涨落剧烈。回水变动区段,中枯水期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洪水期恢复自然状态,比降、流速较大,水流流态紊乱.长江上游,主要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乌江等河流汇入长江. (2)库区航段,水深富裕,比降小、流速缓慢,流态平稳.三峡水库根据工程进展及防洪、通航的需要在145m至175m水位间运行.每年5月末至6月初,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整个汛期6—9月份,除入库流量大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时拦截超额洪水,水库水量抬高外,一般维持在145m运行。汛末10月水库蓄水,逐渐升高到175m运行。12月至历年4月底水库按保证出力要求运行,并逐步降落,以增加下游流量和电站出力,但枯季消落最低水位不低于155m,以保证水库回水变动区航道水深。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如下: 图2。1-3 三峡库区季节性水位运行示意图 三峡库区年径流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通过各支流汇集于长江.径流量变化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一致,洪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10月,枯水季节发生在每年的11—次年4月。汛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根据宜昌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主要水文特征如下:最大年径流量520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357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390亿立方米。实测最大流量70800m3

昆山水文气象资料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根据近三十年(1980~2009年,下同)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8.0℃。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初霜日11月13日,终霜日3月26日,年平均无霜日230天。年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盛行东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 一、四季特征 春季(3~5月)气温逐步回升,雨水逐渐增多。春季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6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3.3%,平均日照时数503.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5%,春季有时有“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发生。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26.6℃,夏季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历年平均有8.1天。夏季降水量平均为508.7毫米,比春季增加近一倍,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9%。初夏有一段集中降水时段,称为“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梅雨期”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盛夏高温天气,日照强烈,总日照为585.8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29.7%。8-9月台风季节,热带风暴(台风)造成大风、暴雨危害。 秋季(9-11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水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18.0℃,近五年来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平均值均在19.0℃以上。秋季总降水量平均207.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8.3%,个别年份有秋旱发生。前期由于副热带高压势仍较强,有时出现“秋老虎”天气,但高温持续时间不长。后期由于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明显下降。秋季总日照时数500.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3%。 冬季(12月-次年2月)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冬季平均气温为5.0℃,各年差异较大,最高冬季平均气温达7.1℃,最低2.6℃。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出现暖冬机率增加,近十年来,冬季平均气温有8年高于历史平均值。冬季少雨,平均降水量148.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冬季总日照时数为400.7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0.3%。 二、气温 昆山近三十年平均气温为16.1℃,最高年平均气温17.8℃,出现在200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出现在1980年,年际变幅达3.2℃。四季中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2℃,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3.7℃。由于气候变暖,统计最近十年的平均气温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升高了1.0℃,比八十年代则升高达2.0℃。夏季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仅2.7天,九十年代为6.9天,最近十年达14.8天,并多次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的酷热天气。如2007年7月24日-8月3日间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相反,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冬季平均气温近十年比八十年代升高了2.0℃。 三、降水、湿度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 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 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四、日照

广东省珠海市高一(普通班)下学期地理开学考试试卷

广东省珠海市高一(普通班)下学期地理开学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66分) 1. (4分) (2018高一上·延边期中) 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请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2)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总星系 2. (6分) (2015高一上·东城期末)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题. (1)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A . 光球﹣日冕﹣色球

B . 色球﹣光球﹣日冕 C . 光球﹣色球﹣日冕 D . 日冕﹣色球﹣光球 (2)太阳活动周期一般是指() A . 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 . 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 . 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 . 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3)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A . 耀斑频繁爆发 B . 两极出现极光 C . 全球降水增多 D . 地球磁场增强 3. (2分)下列说法不属于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是() A .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B . 气候直接影响生物、水文要素,但生物、水文要素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气候 C . 地质作用的变化会影响气候因素 D . 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4. (2分) (2017高二上·金华月考) 喜马拉雅山上有大量石灰岩分布,说明该地区() A . 目前变质作用强烈 B . 曾经地势低洼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世界水文及水系特征

中国及世界水文水系特征 淮河水系特征:上游两岸山丘起伏,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中游地势平缓,多湖泊洼地;下游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的区别 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的:“水往低处流。”正是在这个总的基本原则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发达。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影响河流水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补给,即水源。而水源补给,对大多数河流来说主要是雨水补给。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经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冰期,包括凌汛当然也和气候有关。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结构决定,如黄河中游地区,地表结构简单,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的黄土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从而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 水系特征 主要包括河流长度、河网密度、河流的弯曲系数等。①河流长度是指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确定河流长度一般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用曲线计或两脚规量取。②河网密度是水系干支流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的河流长度,它说明水系发育和河流分布疏密的程度。③河流的弯曲系数是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的比值。弯曲系数越大,表明河段越弯曲,对航运和排洪不利。 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 结冰期.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由降水决定。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汛期长短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如我们说江阔水深、河网密集,这些当属水系特征。我们说水流平缓、冰期短则属水文特征。 国内外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分析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分析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 征分析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 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中国四川盆 地的水系。?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地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格子状水系:河流的主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二、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 1(水位、径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水位和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和流量季节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地区的河流水位和径流量变化很小,但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水位和径 流量变化较大;以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特点决定,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断流,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在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导致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另外径流量大小还与流域面积大小以及流域内水系情况有关。 2(汛期及长短

珠江流域水文特征

珠江流域水文特征 2003-09-18 珠江流域位于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多年平均降雨为1200~2200毫米,全流域平均为1470毫米。流域降雨分布由东向西逐步减少,降雨量年内分布,汛期4~9月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占全年降雨80%以上。年际变化不大,但地区分布变化较大,东部高于西部. 珠江流域东江中下游,堤防、水库结合的防洪工程系统已初具规模,洪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西江、北江两江干流和一级重要支流如柳江、郁江、桂江等,未建有能承担流域防洪的水利枢纽,主要江河仍然是依靠堤防防御流域洪水。 西江: 西江干流梧州市、支流郁江南宁市分别为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梧州市在桂江与浔江的汇合处。桂江将梧州分为河西区和河东区。河西区是梧州的新城区,工业较多而集中,建有20年一遇的河西堤。河东区是市区的老城区,目前未建防洪堤,主要靠采取预报洪水提前搬迁减少洪水损失。 南宁市位于郁江的扈江河段,建有20年一遇的扈江大堤,目前在建百色电站,建成后联合调度,可将南宁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北江 北江大堤位于广东省北江下游左岸,是防护着广州市区、佛山市区,以及清远市、南海市、三水县、花县部分城镇的重要堤防。北江大堤从北江支流大燕水左岸而下,经三水县的芦苞镇、西南镇至南海县的狮山,全长63.34公里。芦苞涌和西南涌是北江左岸的两条分汊河流,流经广州水道后经黄埔下注狮子洋。两涌沿岸建有支堤,两涌的上口处分别建有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藉以控制西江、北江流入广州市区的流量。 西江、北江洪水的不同遭遇对北江大堤构成的威胁可以归纳为下述三种情况: 、北江下游出现大洪水,西江为常遇洪水时,北江大堤自芦苞以上30公里河段受洪水严重威胁。 b、西江出现大洪水,北江为常遇洪水时,芦苞以下30公里堤段防守吃紧,芦苞以上30公里也受西江洪水顶托影响,洪水历时亦较长。 c、北江、西江两江同时出现大洪水或较大洪水,此时对广州的威胁最为严重。如1915年西江、北江下游同时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洪水。 广州是我国首批被列为国家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北江大堤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必看.doc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 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 (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 (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 (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 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9.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平坦。 ②经济条件:河流沿岸经济发达,城市众多,运输量大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11、河流与人口分布、迁移 12、河流与乡村城市的区位选择 13、河流与工业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A、地下水 大连地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地下水资源不丰富。最有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是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其次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但这类地下水大多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小河河谷区,含水层厚度小,需要采用大口径浅井或地下水库方式开采;基岩裂隙水分布范围很广,但多数难以聚集成有较大水量的开发地段,经济意义不大。 大连地区在1265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12.94亿立方米/年,微咸水3.84亿立方米/年,储存资源9.13亿立方米/年。已勘察的面积198平方公里,得到国家批准的地下水开采资源2.4亿立方米/年,这部分地下水资源 可直接用于开发。 大连市工业用地下水年开采量0.82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0.19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5222亿立方米。不含农村人畜饮用水井,全市地下水开采井总数8307眼。各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市内三区(中山、西岗、沙河口)0.132亿立方米,甘井子区0.661亿立方米,旅顺口区0.167亿立方米,金州区0.721亿立方米,长海县0.025亿立方米,新金县0.425亿立方米,瓦房店市0.435亿立方米,庄河县0.7亿立方米。全市总计地下水年开采量3.266亿立方米。 一、地下水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但类型齐全复杂,有些类型还比较独特。 (一)基本类型

大连地区地下水基本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 1.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冲积河谷中,面积较小,含水层厚度不大,由第四系的沙和沙砾石组成。 2.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在瓦房店市、金州区的西部以及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的北部,面积较大,由震旦系中上统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含水层分布深度取决于裂隙和溶洞发育深度,多数在地面下80米以内,个别地段可以达到100~200米或更深。这是大连市最有开采意义的地下水类型,也是受海水入侵影响最大的地下水类型。 3. 基岩裂隙水。除了上述2种类型地下水分布地区以外,其他地区都分布着这种类型的地下水,分布范围广大。在庄河县、新金县、长海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瓦房店市东部、金州区东部、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南部均分布着此种类型地下水。其含水层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及非碳酸盐岩质的沉积岩,但地下水富集条件很差,开采条件比较好的含水层是石英岩、石英沙岩、泥灰岩、钙质板岩、大理岩等,地下水的富集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开发。 (二)存在形式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按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结合水、重力水、气态水、固态水和矿物中的水。 重力水,即通常讲的地下水。固态水即大地结冻期间存在的暂时性的水分,固态水融化之后表现为土壤的墒情(含水量),对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其他类型的地下水在大连地区普遍存在,但水资源意义极小。 (三)埋藏条件分类 大连地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和自流水。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长江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 黄河水文特点(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m3,水少沙多。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 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 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 1.汛期降雨和洪水

广东省珠海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广东省珠海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38分) 1. (8分)(2016·江苏) 图4 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 年、第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1)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 第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 . 第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 第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 . 蒸发 B . 下渗 C . 蒸腾 D . 地下径流

2. (2分) (2013高一上·绥化期中) 关于软流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B . 是岩石圈的下界 C . 可能是新的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 . 分布在上地幔中 3. (6分) (2018高二下·泸县期中) A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图中阴影部分示意A 地区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A地区沿岸洋流() A . 是在西南风影响下形成 B . 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 C . 造成沿海地区气温升高 D . 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2)该地区多肉植物生长特征反映了当地8,9月() A . 接受到太阳直射、光照强 B . 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 C . 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

D . 晴天多导致昼夜温差小 (3)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A . 白令海峡 B . 苏伊士运河 C . 巴拿马运河 D . 马六甲海峡 4. (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末)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 A . 华北地区 B . 华南地区 C . 青藏地区 D . 西南地区 (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 .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 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09届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径流量,主要取决于补给量、流域面积。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大且降雨量愈大流量愈大;以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水和沼泽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小。流域面积大,流量一般较大。 (2)水位及其季节变化,与补给量密切相关。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降水多的季节水位高,为汛期;降水少的季节水位低,为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热带雨林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的水位相对平稳。②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为汛期;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为枯水期。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河流,春季积雪消融,水位上升,称为春汛。③以地下水、湖水和沼泽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因其补给量稳定,水位的季节变化小。同等条件下,流域植被覆盖率越高,则水位的变化越小。 (3)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的土质、植被、降水强度和土地利用方式。若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强度大、滥垦陡坡等,则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则含沙量较小。 (4)结冰期,主要与流域最冷月气温有关。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则河流会结冰,并且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结冰期也越长;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则无结冰期。若流域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且河流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则易出现凌汛现象。 (5)流速,取决于河流的落差。河流落差大,则流速较快;反之,则流速较慢。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和峡谷地段流速较快;河流下游多流经平原地区,流速较慢。就河流某河段横剖面而言,河底与河岸附近流速最小,自河面至河底,流速先变大后变小,最大流速出现在水深1/10至3/10处。在曲流的凸岸和凹岸,流速与流向皆发生突变,导致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一侧坡度平缓。 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水文特征比较 长江:径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汛期较长(6---9月)以夏汛为主,无冰期。 分段分析: 从源头到宜昌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接纳支流),含沙量较小,河道较窄。 从宜昌到胡口为中游:流量大增,水流趋缓,含沙量增大,河道弯曲。 从胡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江阔水深 黄河:分段分析: 源口到河口镇为上游:水流急,水能丰富,水量逐渐增大,沿途有湟水、洮河等支流汇入,但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又有所减少,含沙量较小,在宁夏段有凌汛现象。(初冬和早春) 河口镇到旧孟津为中游:含沙量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支流众多,水量较大,但季节变化很大,水位会暴涨暴落) 旧孟津到入海口为下游: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变窄,流速缓慢,在山东境内有凌汛现象。(时间同上) 东北河流(黑龙江、松花江):水量较大,季节变化大,有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一年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植被覆盖高),流速平缓(东北平原),冰期长。 西南地区的河流(横断山区):水量大,季节变化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含沙量较小,流域面积窄,支流较少。汛期在夏季。汛期较长。但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部分地区会出现秋汛现象。 东南地区(珠江、闽江等):水量丰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无冰期;含沙量较小(植被覆

长江委水文理论试卷

一、判断是非(15分) (在每题之后的括号内以“√”表示是,“×”表示非。每题1分,做错1题扣1.5分) 1、某站某流速仪在使用60小时后进行了35次比测,比测时的水流条件较好,比测结果是偏差为2.6%,系统误差为﹣1.1%,该流速仪可继续使用。( ) 2 、某站所处为平原型河流。某次用流速仪测流,测流起迄时间内的水位落差为0.52m,平均水深为10.2m,该次测流成果符合要求。 () 3、由于流速存在着脉动现象,测速历时过短会使所测的流速是忽大忽小的脉动值,因而产生一定的测速误差。因此每一个测点要持续一定的测速历时,而且测速历时越长越好。() 4、土壤的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强。() 5、用浮标测流时,浮标系数应该经过分析。不同的测流方案均 可使用某一次经试验分析后得到的系数。() 6 、受条件限制,基本水尺断面与测流断面不能重合时,可以分别设置,但两断面的流量应有稳定的关系。()

7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对侵占、毁坏水工程及堤防、护岸等有关设施,毁坏防汛、水文监测和水文地质监测设施的违纪行为,应当立即停止,并视程度分别给予罚款、赔偿经济损失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处分。() 8、用单一曲线法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时,流量精度指标为:关系点较密集的站,流速仪法高中水不超过±5%。() 9、一类站的输沙率测验,除水深小于0.75m外,不得采用一点法。 () 10 、用单断沙关系曲线推求断沙时,关系线只可能是直线或折线。 () 11、年径流的变差系数越大,则说明年径流的年际变化越大。() 12、现行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都是用典型洪水过程线进行放大的。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时,从水库防洪安全考虑,应选择主峰靠后的洪水过程。()13、《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规定了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标识符命名的基本原则。() 14、洪水预报的对象一般是江河湖泊及水工程控制断面的洪水要素,包括:洪峰水位流量、洪峰出现时间、洪量、径流量和洪水过

珠海市水文气候特征

2.3水文气象特征 2.3.1降雨特征 珠海是广东省多雨地区之一,降雨充沛,平均年雨日达130~150天。1979~2000年,年平均降雨量2061.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雨季节性明显,其中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9%。其中4~6月为前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到锋面低槽、低空急流、低涡或高空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平均降雨量840mm,占年降雨的42%。7~9月为后汛期雨季,降雨主要受到热气旋等热带天气系统所致,平均总降雨量为946mm,占年降雨量的47%。而后汛期的台风强度大、降雨量多,一次降雨过程可以达到200~300mm,容易造成城市内涝。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年降雨量的地区差异明显:香洲、下栅以北的地区,雨量最多,一般为2700~3000mm;小林、三灶、南屏以及澳门半岛,雨量一般为2200~2300mm;大横琴、大万山等岛屿,雨量最少,一般为2000~ 2100mm。珠海市域内大陆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变幅为2000~3000mm,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地区分布特征。降雨分布图如图5. 受热带气旋影响,本地多发暴雨,历时短降雨强度大,近年来屡次出现大暴雨,降雨量为实测系列极大值,珠海市各雨量站实测系列最大24小时暴雨统计见表3。 表3珠海市实测最大24小时暴雨统计表

横山485.5 2003 279.7 1981/06/30 井岸452.5 2000/04/14 367.2 1994/07/22 图5.珠海市降雨分布图 2.3.2气候特征 (1)气温:珠海市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对本地气候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多年平均气温22.2℃,最高气温多出现于7~8月,历年日最高气温37.9℃(红旗站,199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多出现于12~1月,历年日最低气温1.5℃(红旗站,1975年12月14日)。 (2)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97小时,最大值2320小时(1975年),最小值1406小时(1985年)。

保山市地形气候、水文、资源、能源

1.气候:保山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一 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 保山是“春城”。保山城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C,最冷月平均气温8.2°C,最热月平均气温21°C,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2.地形: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坝区占8.21%,山区占 91.79%。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 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 3.水文:保山市河流分别属于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均为国际河流。伊洛 瓦底江流域的大盈江和瑞丽江两大水系干流发源于保山市西北部,澜沧江和怒江干流为过境河流。保山市境内集水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条,集水面积在100~1000 km2之间的河流43条,主要支流中右甸河属澜沧江流域,勐波罗河和大勐统河属怒江流域,槟榔江为大盈江上游,龙江(龙川江)为瑞丽江上游,叠水河大盈江左岸支流南底河上游。 4.矿产资源: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钛、铅、锌、锡、铜、铍、硅藻土、硅灰石、 硅石、高岭土、大理石等27种。其中:龙陵勐糯铅锌矿储量245万吨;腾冲铁矿储量6585万吨(低硫低磷,平均品位45—50%);腾冲硅藻土储量4.7亿多吨;腾冲硅灰石储量1.3亿吨;腾冲高岭土储量1700万吨;龙陵硅石储量1385万吨;保山坝钛铁矿储量528万吨;龙陵镇安煤矿储量1.14亿吨。 5.能源资源:保山的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水能、煤炭、地热能、天然气、太阳能五大资 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1)水能资源:保山市跨三大水系(澜沧江、怒江、龙川江),境内段的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89万千瓦,开发潜力较大。 (2)澜沧江煤炭资源:主要是低质褐煤,储量超过1亿吨的有龙陵镇安煤矿,超过54万吨的有昌宁红星煤矿和保山羊邑煤矿。 (3)地热资源:全市有各种热泉170余处,圈定热田10处,年流出热水约1.6亿立方米,热水、热气年携出热量约23019亿千卡,相当于燃烧33万吨标煤, 腾冲地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有5个较大的高温地热田。 (4)天然气:保山盆地两类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为73平方公里,计算远景资源量为259亿立方米,已钻三口井,保1#、保2#探明储量为9.6亿立方米,已开 发民用。 (5)太阳能:保山空气清净、光质好、日照时间长,太阳年均辐射量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189.74——203.61千克标准煤燃烧的 发热量。

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己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为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河流的流向可以与等高线的递变、地势高低互相作为判断依据,还可用于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中,进行河流流向、潜水流向、地下水与地表水互补关系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判定。 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 ①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辐射(散)状分布,例如亚洲的水系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