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读书笔记

(一)


货币

货币是适应商品交换的发展,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品。


无限法偿

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即在货币的支付中,
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
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的法律规定



格雷欣

法则

又叫

劣币驱逐良币

的规律,
就是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相同的通货同
时流通的情况下,
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
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
而实际价
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的现象


国家信用

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
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
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利息
:是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金银复本位制

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
均可自由铸造,
自由
输出、
输入,
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易典型的货币制



1.
货币量的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货币量得层次划分是指把流通中的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
分成若干层次
并用符号代表代表的一种方法。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狭义货币,包括通货和银行活
期存款

M1=C+D


M2
广义货币,包括
M1
以及银行系统吸收的储蓄存款与定期存


M2=M1+Ds+Dt


M3
更广义的货币定义,包括
M2
和流动性比较强的短期资


M3=M2+L
2.
简述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包含的主要要素




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






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



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准备金制度: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3.
为什么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在信贷方向上,它不仅可以使上游企业的资金贷给下游企业,而且也可使下游企业
的多余资金贷给上游企业



在信用规模上,银行信用也不受交易额的影响,小额资金可聚集为大额资金借贷,
大额资金也可分散为小额资金放贷



在贷款期限上,银行信用也可满足长、中、短期的不同需求



银行和其他信用机构可以减少

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信用的风
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银行作为专门经营货币的企业,筹资成本较低,而且它不仅能提供信用,还能创造
信用,使其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信用



银行信用还是其他信用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尤其是商业信用,更需银行通过承兑
和贴现为其提供支持

4.
简述影响利率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

②银行成本

③通货膨胀预期

④资金的供求状况

⑤借贷期限和风险

⑥汇率

⑦国际利率水平



国家经济政策

⑨其它
(利率管制、
经济周期、
国际政治关系等)

5.

简述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6.

试述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及模型。

一、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偏好理论:
①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

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
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
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
性的报酬。
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
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②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
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
两个,
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
并购买更多的商品,
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
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③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
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
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④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

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⑤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

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
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
乎达到了最高点,
只要利率小有回升,
债券价格就会下跌,
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
于是,
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
人们都将持有货币,
而不买进债券,
债券价格不会
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
"
流动性陷阱
"
。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
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二、开贷资金理论及模型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可贷资金的需求。

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构成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
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
而是由
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利率是使用借贷资金的代价,
影响借贷资金供求
水平的
因素
就是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借贷资金的供给因此与利率成正函数关系,
而借贷资
金的需求则与利率成反函数关系,两者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当债券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时,债券市场也达到了均衡,即:
Bd=Bs
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
P*
被称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
与这一
价格
水平相对
应的利率
i
被称作均衡利率或市场出清利率,此时的资金供给正等于资金的需求。


7.
试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道路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
后短期小额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
利率形成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
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
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
关系,正确处理好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关系,逐步淡化利率政策承担的财政职能



具体来说,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促进市场化的
利率信号的形成

二、跟踪市场利率及时调整贷款利率,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在此基础上,
中央银行逐步放开对整个贷款利率的严格管制

三、
推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
立和完善,逐步推进货币市场的主导利率指标

四、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从大额定期存
单等品种开始,逐步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二)



金融市场
:是由货币资金的供需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




金融工具
:是指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
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商业票据
: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



贴现
:是商业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
的票据转让



承兑
:简单地说就是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
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



原始存款
: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

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中央银行
: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
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货币供给外生性
: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开放式基金
:是投资人直接向基金公司或透过银行信托部买卖的国内外共同基金


1.
简述货币市场的主要种类及其具体含义

货币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包括:



短期借贷市场:一年之内的资金借贷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主体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由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短期互相借用资金所形成的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包括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和本票市场



回购协议市场:将同一份内容的资产卖出再买进的市场



CDs
市场:可转让大额定存单的市场



消费信贷市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或商店为居民消费所提供的信贷

2.
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企业,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盈利性即是
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最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



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流动性
在这里有两层意思,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
的可靠程度。

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何不同?

直接融资是指不经过中介机构做媒介而由资金需求者和资金的供给者双方直接协商所进行
的资金融通。

间接融资是指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资金融通,
由金融机构先进行融资,
再将资金加以运
用。



金融机构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是核心中介机构。资金赢
余者
——
银行
——
资金短缺者。在直接融资方式中,以证券公司为核心。资金赢余者
——

券公司甲
=
证券公司乙
——
资金短缺者



特点不同: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的风险小、成本低、流动性好

4.
试述投资基金券与股票、债券的联系与区别。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
集中投资者的资金,
由基金托管人托管,
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
从事股票、
债券等
金融工具投资。
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是公司股份的形式。投资者通过购买


票成为发行公司的所有者,按持股份额获得经营收益和参与重大决策表决。

债券是指依法定程序发行的,
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其特点是收益固定,

险较小。

【区别】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债券相比,存在以下的区别:


1

投资者地位不同。
股票持有人是公司的股东,
有权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
债券的持有人是债券发行人的债权人,
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权利;
基金单位的持有人是基金
的受益人,体现的是信托关系。


2
)风险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股票的风险大于基金。对中小投资者而言,由于受可支
配资产总量的限制,
只能直接投资于少数几只股票、
这就犯了
"
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
的投资禁忌,
当其所投资的股票因股市下跌或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时,
资本金有可能化为乌有;
而基金的基本原则是组合投资,
分散风险,
把资金按不同的比例分别投于不同期限、
不同种
类的有价证券,把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债券在一般情况下,本金得到保证,收益相对固定,
风险比基金要小。


3

收益情况不同。
基金和股票的收益是不确定的,
而债券的收益是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
基金收益比债券高。以美国投资基金为例,国际投资者基金等
25
种基金
1976

1981

5
年间的收益增长率,平均为
301.6
%,其中最高的
20
世纪增长投资者基金为
465
%,最低
的普利特伦德基金为
243
%;而
1996
年国内发行的二种
5
年期政府债券,利率分别只有
13

06
%和
8.8
%。


4
)投资方式不同。与股票、债券的投资者不同,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
式,
基金的投资者不再直接参与有价证券的买卖活动,
不再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而是由专家
具体负责投资方向的确定、投资对象的选择。


5
)价格取向不同。在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一致的情况下,基金的价格主要决定于资产净
值;而影响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利率;股票的价格则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巨大。


6
)投资回收方式不同。债券投资是有一定期限的,期满后收回本金;股票投资是无限期
的,除非公司破产、进入清算,投资者不得从公司收回投资,如要收回,只能在证券交易市
场上按市场价格变现;
投资基金则要视所持有的基金形态不同而有区别:
封闭型基金有一定
的期限,
期满后,
投资者可按持有的份额分得相应的剩余资产。
在封闭期内还可以在交易市
场上变现;开放型基金一般没有期限,但投资者可随时向基金管

理人要求赎回。

【联系】虽然几种投资工具有以上的不同。但彼此间也存在不少联系:

基金、股票、债券
都是有价证券,对它们的投资均为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划分类似于股票:股票是按
"

"
划分,计算其总资产;基金资产则划分为若干个
"
基金单位
"
,投资者按持有基金单位的份额
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
契约型封闭基金与债券情况相似,
在契约期满后一次收回投资。
另外,
股票、
债券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
在国外有专门以股票、
债券为投资对象的股票基金
和债券基金

5.
试述现阶段我国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比较


1
)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①都设有中央银行及中央金融监管机构

②金融机构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③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比较庞杂

④金融机构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金融体制的变革不断进行调整的


2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①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政府,
独立性较小,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都要服从于政府的经济发展
目标

②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制为主体,
即使是股份制的金融机构,
实际上也是以国有产权为主


③中国商业银行总数不多,
规范的专业银行也少,
即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和专
业银行数量相对不足④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地位突出,
但政策性金融业务
(包括四大国有商业
银行承担的)的运作机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资金

大锅饭

体制的弊端

⑤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仍然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
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都在向混业制全
能银行方向发展

⑥中国的专业银行发展缓慢,
国外较为普遍的房地产银行、
为中小企业股务的银行和消费信
贷机构,在中国都未建立

⑦中国的保险业比较落后,保险机构不多,特别是地方性保险机构有待发展,保险品种少,
保险业总资产和保费收入与中国经济总体规模、
人口规模相比较显得太小⑧西方国家金融机
构的设置及其运作,
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
而中国金融法律不健全,
由此造成了各类金
融机构发展的不规范和无序竞争

6.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①商业银行的所有中间业务属于广义的表外业务。

②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都属于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并且都不直接在资产负债中反映出来。

③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也有一小部分是重合的。
例如商业信用证业务属于中间业务,
但是就
其内涵而言,它又具有担保业务的性质,因此也属于表外业务。

二、区别

银行

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所承担的风险是不同的。
在中间业务中,
银行一般仅处在中间人
或服务者的地位,
不承担任何资产负债方面的风险。
而表外业务虽然不直接反映在资产、

债各方,
即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
但却是一种潜在的资产或负债,
在一定的条件下,
表外
业务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因此银行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7.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

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
负责控制国家货
币供给、
信贷条件,
监管金融体系,
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
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
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
保障
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中央银行是

银行的银行

,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
们发放贷款,充当

最后贷款者



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
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
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8.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①资本积累功能

②资源配置功能

③调节经济功能

④反映经济功能

9.
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些中间业务


①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②银行卡业务

③代理类中间业务

④担保类中间业务

⑤承诺类
中间业务⑥交易类中间业务

⑦基金托管业务

⑧咨询顾问类业务

⑨其他类中间业务(保
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10.
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偿还期。
偿还期是指借款人拿到借款开始,
到借款全部偿还清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各种金
融工具在发行时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偿还期

②流动性。指金融资产在转换成货币时,其价值不会蒙受
损失
的能力。

③安全性。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的
风险

④收益性。
是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
金融工具收益性的大小,
是通过收益率来衡量的,其具体
指标
有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平均收益率




(三)



货币乘数
: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也即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
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基础货币
:亦称

货币基数



高能货币



强力货币

,是指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
造更多货币的基础。



存款准备

金政策
: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
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比率的增加或减少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公开市场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
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

1.

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种类及其具体内容及各自的优缺点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内容:
1.
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对象

2.
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范围

3.
规定可作为存款准
备资产的项目

4.
规定存款准备率和允许变动幅度

5.
规定准备金计提的方法

优点:

1

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
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

2

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
一旦确定,
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
立即执行;

3

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
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缺点:(
1
)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
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
2
)其政策效
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
在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的情况下,

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
而不收缩信
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



再贴现政策。

内容:
1.
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

2.
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

3.
再贴现率的决定

4.
再贴现

务管理

优点:
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
影响货币供给量、
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
达到中央银行即调节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
结构的政策意向。

缺点:
1.
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所
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向
2.
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
平上时,
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它可能导
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政策意图的波动

3.
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说,
再贴现率比较易于调整,
但随时调整也会引起市场利率
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周期




公开业务市场内容:
运用国债、
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
主要包括回购交易、
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优点:


1.
公开市场业务可以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控制得当,
这方面的
作用较之其它工具更为有效。
2.
公开市场业务能够进行主动性的操作,
使其效果无论在质上
或在量上均达到中央银行预期达到的目标,而不象再贴现率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3.
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按较少的规模和较小的步骤操作,
使中央银行能够准确地调整准备金,

不会象存款准备率政策那样,产生过于猛烈的影响。
4.
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
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因而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调整的比较理想的工具。
5.
公开市
场业务具有很强的逆转性,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的突然变化,迅速作反方向的操作。

缺点:
1.
公开市场业务因操作较为细微,
所以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影响均
较弱。


2.
公开市场的随时发生和持续不断,使其预告性效果不大。


3.
各种市场因素
的存在,以及各种民间债券的增减变动,可能减轻或抵销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力。
4.
公开市
场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配合,
因为交易的成立要取决于双方
的意愿

2.
什么是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何选定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1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2
)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四个特征:

一、
可测性。
即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获得它所选定的中介指标的各种资料,
并且能被
社会理解、判断、与预测。

二、可控性。即中央银行应该能够有效的控制,并且不会遇到太多的麻烦和障碍。

三、相关性。即中介指标应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四、
抗干扰性。
即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正确的反映政策效果,
并且较
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3.
试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运用。


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称之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
一般不轻易变动;
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
表明政策
意向,
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
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
易于操纵,
效果也
比较直接,
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的发达的证券市场。

三者需配合使
用。


2
)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转化。过渡时期共存
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再贷款、
利率、
存款准备金、
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
其中应日趋
淡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逐步强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
1998
年初,我国取消贷款限额
管理,向间接金融调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
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及影响派生规模的因素
。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
银行通过贷款、
贴现和投资等行为引起成倍的派生存款的过程。
一家银行获得原始存款后发
放贷款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
而另一家银行也因此可以发放贷款,
从而使第三家银行也
获得存款,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存款将创造出成倍的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和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着派生规模,分别与其成正比和反比。

5.
简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相关关系。

目标: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①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此消彼长关系:菲利
普斯曲线

因此,
要维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就要牺牲一定的物价稳定;
而要维持物价稳定,
又必须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业率为代价。

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两者根本上是
统一的,
但如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不正确,
比如以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
暂时可能会导
致经济增长,但最终会使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

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如果经济迅速增长,
就业增加,
收入水平提高,
加快进口贸易增长,
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而要消除逆差必须压缩国内需求,
而紧缩货币政策又同时会引起经济增长缓慢乃至衰退。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6.
简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①基础货币。
在货币成数一定时,
基础货币增加,
货币供给量将成倍的扩张;
若基础货币减
少,则货币供给量将成倍的缩减。

②货币乘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
货币供给量越少。

7.
试分析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

其理论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币流通。在此条件下,马克思进行如下论证:
1
)商品价格取
决于商品价值和黄金的价值,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行流通的;
2
)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的多少

决定了需要多少金币来实现它;
3
)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
品退出流通,
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
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
就可相
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进行交换。这一论证用公式表示就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
=
商品价格总额
/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M=PQ/V
这一公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
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
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
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
反映了商品流
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
我们在掌握这一理论时也要注意:
A.
本论断适用于金属货币
流通,
而在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
商品价格水平会随货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B.
直接
运用本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C.
仅反映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的货币
需要量。

8.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有哪些?

①公开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务

②灵活性。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证券交易,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数量上均很灵活

③主动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④直接性。
即公开市场操作直接性强,
中央银行的有价证券买卖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
金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市场货币供给量

9.
试述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1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
金融则居从属地位,
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
金融在为经济
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
)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
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
由 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