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高级财务会计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安徽财经高级财务会计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安徽财经高级财务会计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级财务会计》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A 5.A 6.B 7.A 8.C 9.B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C 2.ABCE 3.BE 4.ABCE 5.ABCD 6.BCE 7.BD 8.CD

9.BCD 10.ABCDE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核算题

1.【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甲公司以其库存商品与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该项交易中不涉及补价,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因此,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交换损益。

(1)计算该项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1 300 000×(1+17%)=1 521 000(元)

(2)计算该项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

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1 300 000-(1 200 000-8 000)=108 000(元)

(3)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52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192 000

存货跌价准备 8 000

贷:库存商品 1 200 000

2.【解析】根据上述资料,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分析:该项资产交换涉及支付补价3 200元,支付的补价3 200元÷(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430 000元+支付的补价3 200元)=0.74%<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换出的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乙公司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

(1)计算该项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430 000+3 200+0=433 200(元)

(2)计算该项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

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430 000-(420 000-4 500)=14 500(元)

(3)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 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20 000

投资收益 14 500

银行存款 3 200

3.【解析】

分析:该项资产交换涉及收付补价400 000元。

对收取补价的甲公司而言,收取的补价400 000元÷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4 800 000元(厂房公允价值1 000 000元+机床公允价值800 000元+原材料公允价值3 000 000元)=8.33%<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对支付补价的乙公司而言,支付的补价400 000元÷[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4 900 000元(办公楼公允价值4 200 000元+轿车公允价值500 000元+客运汽车公允价值200 000元)+收到补价400 000元]=7.55%<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换出的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甲、乙公司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同时,按照各单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确定各单项资产的成本。

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该项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

①计算应纳增值税额

以存货换入其他资产,应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缴纳增值税。

换出存货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3 000 000×17%=510 000(元)

②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1 000 000+800 000+3 000 000=4 800 000(元)

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4 200 000+500 000+200 000=4 900 000(元)

③计算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取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4 800 000-400 000+510 000=4 910 000(元)

④计算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办公楼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4 200 000÷4 900 000=85.71%

轿车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500 000÷4 900 000=10.20%

客运汽车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1-85.71%-10.20%=4.09%

⑤计算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办公楼的成本=4 910 000×85.71%=4 208 361(元)

轿车的成本=4 910 000×10.20%=500 820(元)

客运汽车的成本=4 910 000-4 208 361-500 820=200 819(元)

(2)计算该项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4 800 000-[(1 500 000-300 000)+(1 200 000-600 000)+2 400 000]=4 800 000-4 200 000=600 000(元)

(3)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800 000

累计折旧——厂房 300 000

——机床 600 000

——机床 1 200 000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4 208 361

——轿车 500 820

——客运汽车 200 819

银行存款 4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8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3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 400 000

贷:原材料 2 400 000

根据上述资料,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该项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

①计算增值税额

换入原材料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视同购买货物行为,准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换入原材料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 000 000×17%=510 000(元)

②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1 000 000+800 000+3 000 000=4 800 000(元)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4 200 000+500 000+200 000=4 900 000(元)

③计算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4 900 000+400 000-510 000=4 790 000(元)

④计算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厂房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1 000 000÷4 800 000=20.83%

机床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800 000÷4 800 000=16.67%

原材料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1-20.83%-16.67%=62.50%

⑤计算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厂房的成本=4 790 000×20.83%=997 757(元)

机床的成本=4 790 000×16.67%=798 493(元)

原材料的成本=4 790 000-997 757-798 493=2 993 750(元)

(2)计算该项资产交换产生的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4 900 000-[(4 500 000-500 000)+(1 000 000-400 000)+(300 000-80 000)]=4 900 000-4 820 000=80 000(元)

(3)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4 820 000

累计折旧——办公楼 500 000

——轿车 400 000

——客运汽车 80 000

贷:固定资产——办公楼 4 500 000

——客运汽车 1 000 000

——货运汽车 300 000

借:固定资产——厂房 997 757

——机床 798 493

原材料 2 993 7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 820 000

银行存款 400 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80 000

第二章债务重组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A 5.D 6.A 7.C 8.C 9.A 10.B

11.D 12.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BCDE 4.ACDE 5.ACD 6.CD 7.AE 8.ABE

9.BCD 10.BC

四、判断题

1.×2.×3.×4.×5.×6.×7.×8.×9.√

五、核算题

1.【解析】

根据上述资料,债权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债务重组损失

债务重组损失=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值税进项税额)-已计提的坏账准备=5 850 000-(2 000 000+3 000 000+3 000 000×17%)-100 000=240 000(元)

(2)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2 000 000

库存商品 3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000

坏账准备 10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240 000

贷:应收账款 5 850 000

根据上述资料,债务人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固定资产清理损益

固定资产清理损益=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固定资产净值-清理费用

=2 000 000-(4 340 000-2 000 000)-20 000=-360 000(元)

(2)计算债务重组利得

债务重组利得=应付账款账面余额-(所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值税销项税额)

=5 850 000-(2 000 000+3 000 000+3 000 000×17%)=340 000(元)

(3)会计分录

①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2 340 000

累计折旧 2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4 340 000

②确认债务重组利得

借:应付账款 5 85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 000

固定资产清理 2 00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34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400 000

贷:库存商品 2 400 000

③确认固定资产清理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36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40 000

银行存款 20 000

2.【解析】根据上述资料,债权人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1日,重组债权时

①债转股清偿债务

借:长期股权投资 96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40 000

贷:应收账款 1 000 000

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偿债

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2 000 000×(1+17%)+2 000 000×(1+17%)×6%×6÷12-1 000 000 =2 340 000+70 200-1 000 000=1 410 200(元)

将来应收金额=1 410 200-70 200+(1 410 200-70 200)×2%×2

=1 340 000+26 800×2=1 393 600(元)

将来应收金额的现值=26 800×0.943 4+1 340 000×0.890 0+26 800×0.890 0

=25 283+1 192 600+23 852=1 241 735(元)

债务重组损失=1 410 200-1 241 735=168 465(元)

③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 241 735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168 465

贷:应收账款 1 410 200

(2)2009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26 800

贷: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25 283

财务费用 1 517

(3)2010年12月31日,收到本息时

借:银行存款 1 366 800

贷: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 216 452

财务费用 150 348

根据上述资料,债务人B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9年1月1日,重组债务时

①债转股清偿债务

借:应付账款 1 000 000

贷:实收资本(1×300 000) 30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3.2×300 000-1×300 000) 66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0 000

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2 000 000×(1+17%)+2 000 000×(1+17%)×6%×6÷12-1 000 000 =2 340 000+70 200-1 000 000=1 410 200(元)

将来应付金额=1 410 200-70 200+(1 410 200-70 200)×2%×2

=1 340 000+26 800×2=1 393 600(元)

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26 800×0.943 4+1 340 000×0.890 0+26 800×0.890 0

=25 283+1 192 600+23 852=1 241 735(元)

债务重组利得=1 410 200-1 241 735=168 465(元)

③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1 410 200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1 241 73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68 465

(2)2009年12月31日,偿付利息时

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25 283

财务费用 1 517

贷:银行存款 26 800

(3)2010年12月31日,偿付本息时

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1 216 452

财务费用 150 348

贷:银行存款 1 366 800

3.【解析】根据上述资料,债务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1日,重组债务时

①用固定资产清偿债务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000 000

累计折旧 500 000

贷:固定资产 1 500 000

借:应付账款 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000 000

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10 000 000-1 000 000=9 000 000(元)

将来应付金额=9 000 000×(1-20%)+9 000 000×(1-20%)×3%

=7 200 000+216 000=7 416 000(元)

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7 200 000×0.890 0+216 000×0.890 0 =6 408 000+192 240=6 600 240(元)

债务重组利得=9 000 000-6 600 240=2 399 760(元)

③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9 000 000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6 408 000 预计负债 192 24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2 399 760 (2)2009年12月31日,偿付本息时

①如果2008年盈利

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6 408 000

预计负债 192 240

财务费用 815 760

贷:银行存款 7 416 000

②如果2008年未盈利

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6 408 000

预计负债 192 240

财务费用 792 000

贷:银行存款 7 200 000

营业外收入——其他 192 240

根据上述资料,债权人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1日,重组债权时

①受让固定资产偿债

借:固定资产 1 000 000

贷:应收账款 1 000 000

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偿债

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10 000 000-1 000 000=9 000 000(元)将来应收金额=9 000 000×(1-20%)=7 200 000(元)

将来应收金额的现值=7 200 000×0.890 0=6 408 000(元)债务重组损失=9 000 000-6 408 000=2 592 000(元)

③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6 408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2 592 000

贷:应收账款 9 000 000 (2)2009年12月31日,收取本息时

①如果甲公司2008年盈利

借:银行存款 7 416 000

贷: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6 408 000

财务费用 792 000 营业外收入——其他 216 000

②如果甲公司2008年未盈利

借:银行存款 7 200 000

贷: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6 408 000

财务费用 792 000

第三章或有事项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A 6.B 7.A 8.C 9.A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BCE 2.ABCDE 3.AB 4.ABC 5.CE 6.ABD 7.AD 8.ABC

9.BCDE 10.AD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核算题

1.【解析】

(1)根据上述资料,A银行的会计处理如下:

对A银行的或有事项不应确认。应当披露。B公司不按期还款被起诉,事实清楚,B公司很可能败诉,为此,A银行很可能获得收取罚息和诉讼费的权利。从谨慎的原则出发,不应确认一项资产,只能作相关披露。

(2)根据上述资料,B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对B公司的或有事项应当要确认。B公司因不按期还款而被起诉,因很可能败诉而承担了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且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因此,2009年12月31日,B公司应确认一项金额为410 000元[(400 000+420 000)÷2]的预计负债,其中包括预计诉讼费用20 000元,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

借:营业外支出——罚息支出 390 000

管理费用——诉讼费 20 000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410 000

在利润表中,所确认的管理费用20 000元应与企业发生的其他管理费用合并反映,所确认的“营业外支出”390 000元应与公司发生的其他营业外支出合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所确认的预计负债410 000元应与企业发生的其他预计负债合并反映。2.【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编制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的会计分录

①第一季度实际发生维修费时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4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原材料 20 000

②第二季度实际发生维修费时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4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原材料 20 000

③第三季度实际发生维修费时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36 000

贷:银行存款 18 000

原材料 18 000

④第四季度实际发生维修费时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70 000

贷:银行存款 35 000

原材料 35 000

(2)编制应确认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的会计分录

①第一季确认与产品质量保证有关的预计负债时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30 00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400×50 000×(0.1%+0.2%)÷2] 30 000

②第二季确认与产品质量保证有关的预计负债时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45 00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600×50 000×(0.1%+0.2%)÷2] 45 000

③第三季确认与产品质量保证有关的预计负债时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60 00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800×50 000×(0.1%+0.2%)÷2] 60 000

④第四季确认与产品质量保证有关的预计负债时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52 50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700×50 000×(0.1%+0.2%)÷2] 52 500

(3)计算每个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的余额

“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2008年第一季度末的余额为14 000元(24 000+30 000-40 000);第二季度末的余额为19 000元(14 000+45 000-40 000);第三季度末的余额为43 000元(19 000+60 000-36 000);第四季度末的余额为25 500元(43 000+52 500-70 000)。

第四章借款费用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D 6.B 7.A 8.A 9.C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BDE 3.ABC 4.ABD 5.ABC 6.AB 7.ABCDE 8.ABCD

9.DE 10.ABCE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核算题

1.【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计算2008年上半年资本化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①按半年计算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上半年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2 000 000×180÷180+500 000×75÷180+3 000 000×50÷180=3 041 667(元)

②一般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8 000 000×6%÷2=240 000(元)

③借款利息应予资本化的金额=3 041 667×3%=91 250(元)

④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91 250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148 750

贷:应付利息 240 000

(2)计算2008年下半年资本化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①按半年计算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下半年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2 000 000+500 000+3 000 000)×180÷180+1 000 000×160÷180+500 000×30÷180=6 472 222(元)

②一般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8 000 000×6%÷2=240 000(元)

③借款利息应予资本化的金额=6 472 222×3%=194 167(元)

④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194 167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45 833

贷:应付利息 240 000

2.【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1 800 000美元)(1 800 000×7.70) 13 860 000

贷:长期借款——美元户(本金)(1 800 000美元) 13 860 000

(2)2007年1月1日,支出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6 930 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900 000美元)(900 000×7.70) 6 930 000

(3)2007年7月1日,支出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 6 750 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900 000美元)(900 000×7.50) 6 750 000

(4)2007年12月31日,借款利息资本化时

借款利息=1 800 000×8%=144 000(美元)

借:在建工程 1 058 400

贷:应付利息——美元户(144 000美元)(144 000×7.35) 1 058 400

(5)2007年12月31日,外币借款本息汇兑差额资本化时

外币借款本息汇兑差额=1 800 000×(7.35-7.70)+144 000×(7.35-7.35)

=-630 000(元)

借:长期借款——美元户(本金) 630 000

贷:在建工程 630 000

(6)2007年12月31日,工程完工结转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14 108 400

贷:在建工程 14 108 400

(7)2007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美元户(144 000美元)(144 000×7.35) 1 058 4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144 000美元) 1 058 400

(8)2008年12月31日,借款利息费用化时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979 200

贷:应付利息——美元户(144 000美元)(144 000×6.80) 979 200

(9)2008年12月31日,外币借款本息汇兑差额费用化时

外币借款本息汇兑差额=1 800 000×(6.80-7.35)+144 000×(6.80-6.80)

=-990 000(元)

借:长期借款——美元户(本金) 990 000

贷: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990 000

(10)2008年12月31日,到期还本付息时

借:长期借款——美元户(本金)(1 800 000美元)(1 800 000×6.80)12 240 000

应计利息——美元户(144 000美元)(144 000×6.80) 979 2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1 944 000美元)(1 944 000×6.80) 13 219 200

第五章所得税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C 7.C 8.D 9.A 10.C

11.C 12.D 13.A 14.C 15.D 16.C 17.D 18.C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AB 3.CD 4.ABC 5.ABC 6.AD 7.ABC 8.AB

9.ACD 10.ABC 11.ACD 12.ABD 13.BD 14.CD 15.ABC 16.BCD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

五、核算题

1.【解析】根据上述资料,天地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上述交易或事项形成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①存货

存货的账面价值=20 000 000-200 000=19 800 000(元)

存货的计税基础=20 000 000元

因存货的账面价值19 800 000元小于其计税基础20 000 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200 000元差异会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0 000元(200 000×25%)。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86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800 000元

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860 0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800 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60 000元差异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5 000元(60 000×25%)。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 900 000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2 000 000元

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 900 000元小于其计税基础2 000 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100 000元差异会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 000元(100 000×25%)。

④企业合并

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8 000 000元

可辨认资产的计税基础=6 500 000元

因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8 000 0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6 500 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1 500 000元差异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该企业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且符合免税合并条件,不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而是冲减商誉375 000元(1 500 000×25%)。

(2)进行所得税的相关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6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0 000+25 000) 7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0 000-15 000+25 000) 6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 000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0 000-15 000) 35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 000

2.【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8年度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1 100 000+(3 000 000×5÷15-3 000 000÷5)+(400 000-350 000)+50 000+410 000÷(1-18%)×18%=1 100 000+(1 000 000-600 000)+50 000+50 000+90 000=1 690 000(元)

应交所得税=1 690 000×25%-410 000÷(1-18%)×(25%-18%)=422 500-35 000=387 500(元)

(2)2008年度递延所得税

该公司2008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1所示。

表1 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金额单位: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500 000×25%-0=125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410 000÷(1-18%)×(25%-18%)=35 000(元)

递延所得税=35 000-125 000=-90 000(元)

(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387 500 000-90 000=297 500(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387 5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87 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35 000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90 000

第六章外币折算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A 6.A 7.B 8.A 9.C 10.C

11.B 12.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E 2.AC 3.ABC 4.AB 5.AB 6.BCDE 7.AB 8.ABDE

9.BCD 10.ABC 11.ABCE 12.ABE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11.√

五、核算题

1.【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编制2008年8月份外币交易发生时的会计分录

①接受外币投资业务时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250 000美元)(250 000×7.30) 1 825 000 贷:实收资本 1 825 000

②发生外币采购业务时

借:原材料 722 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22 859

贷:应付账款——美元户(90 000美元)(90 000×7.30) 657 000

银行存款——人民币户(65 700+122 859) 188 559

③发生外币销售业务时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150 000美元)(150 000×7.29) 1 093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093 500

④发生外币付款业务时

借:应付账款——美元户(40 000美元)(40 000×7.29) 291 6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40 000美元) 291 600

⑤发生外币收款业务时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50 000美元)(50 000×7.28) 364 000

贷:应收账款——美元户(50 000美元) 364 000

(2)计算2008年8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①计算8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

根据上述会计处理,8月31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的有关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余额与记账本位币的账面余额,如表1所示。

表1 货币性项目账户期末汇兑损益计算表金额单位:元

②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美元户 2 2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4 9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5 000

应收账款——美元户 2 100

2.【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编制2008年9月份外币交易发生时的会计分录

①发生外币销售业务时

借:应收账款——美元户(100 000美元)(100 000×7.28) 72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28 000

②发生外币兑换业务时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200 000×7.18) 1 436 000

财务费用 20 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200 000美元)(200 000×7.28) 1 456 000

③发生外币兑换业务时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100 000美元)(100 000× 7.26) 726 000

财务费用 9 0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户(100 000×7.35) 735 000

④发生外币贷款业务时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200 000美元)(200 000×7.26) 1 452 000

贷:短期借款——美元户(200 000美元) 1 452 000

⑤取得外币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725 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100 000美元)(100 000×7.25) 725 000

(2)计算2008年9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①计算9月份发生的汇兑损益

根据上述会计处理,9月30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的有关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余额与记账本位币的账面余额,如表2所示。

表2 货币性项目账户期末汇兑损益计算表金额单位:元

②会计分录

借:短期借款——美元户 4 000

应付账款——美元户 3 6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0 8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8 200

交易性金融资产——美元户 1 000

应收账款——美元户 9 200

第七章企业合并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B 5.C 6.C 7.A 8.B 9.B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E 3.CD 4.AB 5.ABCDE 6.ABDE 7.AD 8.ABCD

9.ABCE 10.ACD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核算题

根据上述资料,东方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1日,确认取得对远胜公司的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4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45 000 000

(2)2009年1月1日,确认取得对远胜公司的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18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80 000 000

(3)计算达到企业合并时点应确认的商誉

原持有15%股份应确认的商誉=45 000 000-270 000 000×15%=4 500 000(元)

进一步取得60%股份应确认的商誉=180 000 000-285 000 000×60%=9 000 000(元)

合并时应确认的商誉=4 500 000+9 000 000=13 500 000(元)

(4)资产增值的处理

原持有15%的股份在购买日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285 000 000×15%=42 750 000(元)

原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270 000 000×15%=40 500 000(元)

两者之间差额2 250 000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属于被投资企业在投资以后实现留存收益的部分1 350 000元(9 000 000×15%),

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剩余部分900 000元调整资本公积。

第八章租赁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A 6.A 7.A 8.A 9.C 10.D

11.D 12.A 13.B 14.C 15.D 16.B 17.A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C 4.ABD 5.AB 6.AC 7.ABCD 8.BD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 13.ACD 14.ABD 15.AC

16.ABCD 17.ABCD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

五、核算题

1.【解析】根据上述资料,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判断租赁类型。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2 299 820元(计算过程见后面)大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即2 160 000元(2 400 000×90%),满足融资租赁的第4条判断标准。因此,A公司应当将该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第二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本题中,A公司不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因此应选择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8%作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率。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

=800 000×3+300 000=2 700 000(元)

计算现值的过程如下:

每期租金800 000元的年金现值=800 000×(P/A,8%,3)

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300 000元的复利现值=300 000×(P/F,8%,3)

现值合计=800 000×2.577 1+300 000×0.793 8=2 299 820(元),小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2 400 000元。根据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其折现值2 299 820元。

第三步,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2 700 000–2 299 820=400 18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2009年1月1日,租入甲生产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 299 820

未确认融资费用 400 18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2 700 000

(2)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确定融资费用分摊率。

由于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值,因此该折现率就是其融资费用分摊率,即8%。

第二步,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如表1所示。

表1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计算表(实际利率法)

2009年01月01日金额单位:元

注:*做尾数调整,81 489.95=400 180-183 985.60-134 704.45。

第三步,会计分录。

①2009年12月31日,支付第一期租金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800 000

借:财务费用 183 985.6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83 985.60

②2010年12月31日,支付第二期租金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800 000

贷:银行存款 800 000

借:财务费用 134 704.4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34 704.45

③2011年12月31日,支付第三期租金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800000

贷:银行存款 800 000

借:财务费用 81 489.9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1 489.95

(3)计提租赁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如表2所示。

表2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年限平均法)

2009年01月01日金额单位:元

注:*在租赁开始日不能合理确定租赁期满后承租人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因此,应当按租赁期3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同时,根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这一规定,本租赁合同应按35个月计提折旧,

即2009年应按11个月计提折旧,其他2年分别按12个月计提折旧。

第二步,会计分录。

①2009年12月31 日,计提当年折旧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722 833.43

贷:累计折旧 722 833.43

②2010年12月31 日,计提当年折旧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788 608.28

贷:累计折旧 788 608.28

③2011年12月31 日,计提当年折旧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788 378.29

贷:累计折旧 788 378.29

(4)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借:累计折旧 2 299 82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 299 820

2.【解析】根据上述资料,B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判断租赁类型。

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为2 400 000元(计算过程见后面)大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即2 160 000元(2 400 000×90%),符合融资租赁的第4条判断标准。因此,B公司应当将该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第二步,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根据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期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用插值法计算租赁内含利率过程如下:

最低租赁收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

=800 000×3+300 000=2 700 000(元)

根据公式: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可以得出:800 000×(P/A,r,3)+300 000×(P/F,r,3)=2 400 000

经过多次测试,得知:

当r=6%时,800 000×2.673 0+300 000×0.839 6=2 390 280<2 400 000

当r=5%时,800 000×2.723 2+300 000×0.863 8=2 437 700>2 400 000

因此,5%

现值利率

2 437 700 5%

2 400 000 r

2 390 280 6%

(2 437 700-2 400 000)÷(2 437 700-2 390 280)=(5%- r)÷(5%-6%)

r=5%-(2 437 700-2 400 000)÷(2 437 700-2 390 280)×(5%-6%)=5.80%

即租赁内含利率为5.80%。

第三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及其现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

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800 000×(P/A,5.80%,3)+300 000×(P/F,5.80%,3)

=800 000×2.682 9+300 000×0.844 4=2 399 640≈2 400 000(元)

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

=2 700 000–2 400 000=300 0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2009年1月1日,租出甲生产设备时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2 700 000

贷: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2 400 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300 000

(2)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计算租赁期内各租金收取期应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如表3所示。

表3 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摊表(实际利率法)

2009年01月01日金额单位:元

注:*应做尾数调整,59 926.40=300 000-139 200-100 873.6。

第二步,会计分录。

①2009年12月31日,收到第一期租金并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800 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39 200

贷:租赁收入 139 200

②2010年12月31日,收到第二期租金并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800 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00 873.60

贷:租赁收入 100 873.60

③2011年12月31日,收到第三期租金并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800 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59 926.40

贷:租赁收入 59 926.40

(3)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2011年12月31日,将甲生产设备从A公司收回,作备查登记。

第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一、思考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A 5.D 6.C 7.A 8.A 9.B 10.C 11.A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 3.ABC 4.ABD 5.ABCD 6.ABC 7.ABCD 8.BCD

9.AD 10.ABCD 11.ABC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核算题

1.【解析】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自2007年1月1日起,对坏账核算由直接转销法改按备抵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1)编制2007年1月1日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计算表(见表1)

表1 累积影响数计算表金额单位:元

(2)对该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账务处理

①对2005年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

?调整坏账准备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4 06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 940

贷:坏账准备 20 000

?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1 406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406

②对2006年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

?调整坏账准备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 090

递延所得税资产 8 910

贷:坏账准备 30 000

?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2 109

东财《财务分析》在线作业三答案

东财《财务分析》在线作业三-001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以下哪个指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A.资产负债率 B.流动比率 C.销售利润率 D.应收帐款周转率 答案:A 2.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计算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来说明财务指标前后期发生变动或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因素分析法 B.水平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答案:A 3.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状况比较稳定可靠的流动比率应保持在() A.4∶1 B.3∶1 C.2∶1 D.1∶1 答案:C 4.不属于现金等价物必备的条件是() A.期限短 B.流动性强 C.价值变动风险很小 D.购买力强 答案:D 5.在财务分析中,最关心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利益主体是() A.投资者 B.债权人 C.经营者 D.政府管理机构 答案:A 6.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排列是() A.按到期日的远近自上而下排列 B.按流动性自上而下排列 C.依据负债金额的大小排列 D.依据负债的先后顺序排列

答案:A 7.公司对外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指() A.财务报表 B.财务报告 C.财务状况说明书 D.资产负债表 答案:B 8.某企业年初流动比率为2.2,速动比率为1;年末流动比率为2.4,速动比率为0.9。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存货增加 B.应收账款增加 C.应付账款增加 D.预收账款增加 答案:A 9.以下按短期偿债能力强弱的正确排序是() A.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 B.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C.现金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 D.现金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答案:C 10.如果流动比率大于1,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速动比率大于1 B.现金比率大于1 C..营运资金大于0 D.短期偿债能力绝对有保障 答案: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金流量充裕率是衡量现金流量充裕与否的指标 B.如果现金流量充裕率计算公式的分子小于分母,差额代表自主性现金流量,这种性质的现金流量提高了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弹性 C.现金流量充裕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更新固定资产、偿还债务和支付股利 D.现金流量充裕率大于1,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足以更换陈旧、报废的固定资产、对外进行证券投资、偿还债务和发放现金股利 答案:B 12.下列经济业务会使企业的速动比率提高的是( ) A.销售产成品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财政学复习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财政学?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如何?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财政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财政思想(二)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三)现代财政理论 2.什么是财政现象?举例说明。 财政现象是财政活动的具体表现, 财政活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青海抗震救灾、全国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 3.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财政现象及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及其所反映的分配关系。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财政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1.实证分析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么样”的问题。2.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指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评判的研究方法。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解释政府活动如何影响经济运行的问题,主要由实证分析来完成;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南,即探讨“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之类的问题,则有赖于规范分析。但这样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二)比较分析方法 1.横向比较:中外比较 2.纵向比较:不同历史阶段的比较找出差距;总结规律。(三)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四)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五)学点中国财政史——继承与发展“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市场失灵其及表现是什么?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即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无效或缺乏效率。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主要有三方面:资源配置领域- 自然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收入分配领域-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稳定领域-经济波动失业、通货膨胀 2.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其特征有哪些?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主要特征:(1)社会集中性(2)非排他性(3)非竞争性(4)具有外部效应(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主要来自剩余产品 3.为什么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财政活动? 是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的缺陷存在。 4.“公共悲剧”指的是什么?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消费者追求私利的心理将使其选择不由自己为提供公共物品而付费。 5.什么是财政?其特征有哪些? 财政(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它是政府通过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财政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非营利性:财政的职责是为市场的有序运转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它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3.法制性:市场经济是一个法治经济,政府的财政活动也应受法律的约束规范。4.调控性: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6.简述公平分配的含义。 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经济公平是指在市场初次分配中,社会财富要以要素投入为依据生产要素投入与生产要素收入对称,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社会公平是指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由政府按照“公平原则”、通过

财政史论文

一、两税法产生的背景 (一)均田制的瓦解使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唐朝以前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和国家牢牢掌握丁男与户数的基础上。 “田有租,户有调,身有庸”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但是,到唐中朝后期,土地兼并 加剧,土地向各类地主、官僚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这样就难以维持对农 民的授田了,均田制遭到破坏。现存唐代户籍也证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农民授田 的数额越来越严重不足,如齐州多半户均有田30亩,江西彭泽,一户不过10亩、5亩。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土地兼并的不断发展 租庸调制的本质是官府向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授田,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以缓和社会矛盾。 体现轻徭薄赋和为民制产的精神。同时把农民牢牢控制在土地上。统治者方便向剥削农民 租税和徭役。封建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小农对抗风险的能力差,官府的赋税压力和 自然灾害的偶然性家具小农的困难,明君盛世小农们还能勉强维持生活,遇到昏庸的皇帝 或者不好的年成,农民们就会破产。豪强趁机兼并土地。小农失去土地却依然要承担原有 的赋税差役责任,小农大量逃亡,形成恶性循环。 (三)传统赋税地位受到新型赋税的冲击 按农田面积征收的赋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逐渐重要起来,到天宝年间,户税钱达二 百余万贯,地税粟谷达一千二百四十余万左右,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和传统的赋税比重大 约相等,极大地冲击了传统赋税的地位。 (四)安史之乱激化了社会矛盾 安史之乱时期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大量人口为了逃避战乱向南迁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 二次大人口南移,改变了原有的人口分布格局,加大了征税的难度;唐政府忙于战争放松 了对户籍制度的监管,大量人口乘机投靠佛门寺院封建势力,逃避租税,使得纳税总额大 大减少;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减弱,地方独立性大大加强,个地方纷纷用各种名目摊派, 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江南地区出现袁晁、方清、陈庄等人的武装起义, 极大地动摇了唐朝的统治秩序,推动了附属制度的改革。 两税法产生条件 第一为防止客户避税在开元时增括籍外逃户以使他们同主户一样纳税两税法则以法令形式规定不论主户客户一律按规定缴纳各税 第二户税征收问题春秋鲁国初税亩以后几经变迁或税丁或税户隋及唐初以人丁为本。唐初的户税地税以及均田制的先贫后富原则都充分考虑到按民户土地资产情况而定 第三安史之乱发生后为保证军国所需面对因土地变易人口转移而导致租庸调制难以继续推行肃代两朝先后用第五琦刘晏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 两税法起始时间 建中元年从杨炎提出改革旧的赋税制度的建议德宗在正月改元时宣布改革税法五日下文批准两税法的原则精神到二月朝廷有关部门按照德宗旨意拟定出全部方案从而完成了由建议-原则批准-制定条例-颁布实施这一全过程 两税法的具体内容 据<旧唐书杨炎传》记载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中丁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

【精品】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doc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重点)由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而导致的不能发挥其产生效率的作用表现: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外部性导致产品过剩与短缺 ?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难以克服的经济波动 ?垄断造成效率低下(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R&D缩减、寻租行 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举例省略! 2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次重) 原因:1》公共物品:私人对公共物品提供的无效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外部性:资源配置低效率 3》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3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重点) 定义:指那些具务?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物品或劳务。 如:国防、公安、司法、防洪措施等。 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如:国防、防洪设施等。 3)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区别:根据公共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划分; 1)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国防、公安、司法、基础教育、防洪措施等。 2)混合公共产品:乂叫准公共产品。包括 ——俱乐部物品(或拥挤性物品)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桥梁、游泳池、公园等。 共同资源(或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河流、湖泊、森林等。 4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重点,措施只需记住大概条例) 定义:指某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却没有为之获得应有的报酬或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彖 措施:公共对策」)征税(庇古税):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在效率产量水平上向污染者课征相当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使Z变成污染者的内部成本。 2)补贴:如: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发放特殊补贴;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不但进行精神奖励,还耍进行物质补偿。政府对实施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和金业进行税收优惠和补贴。 3)拍卖污染许可证(是一种排污权交易制度)

中国财政史复习思考题解读

中国财政史复习思考题解读 中国财税史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前(一万年)时,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确定下来。 2、(禹)根据各地距离京畿的远近,土质的肥瘠、高下评定土地等级,以土地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向部落酋长进行定量纳贡,开创了征收土地税的先河。 3、国家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4、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5、中国古代,商业的萌芽产生于(商)朝。 6、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口赋) 7、两汉时期田租以(三十税一)为主,属于比例税率。 8、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是(租用调制)。 9、两税法实施于(唐)代。 10、“一条鞭法”实施于明代,是由(张居正)提出并实施的。 11、东汉时期的关税税率较高,在(十分之一)以上。 12、《暴关图》反应的私设关卡,乱收费的情况发生在(明代)。13 、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贡法)。 14、汉代实行商业官营,所谓商业官营就是指(官营)。 15、隋唐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收入)。 16、五代十国时期的田赋主要包括(两税、绢帛之征)。 17、把差役制度变为雇役制称(雇役法、免役法、募役法)。

18、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外债、内债、税收)。 19、田赋征收的基础是地籍管理,为此国民政府推行(土地计量)。20、公元628 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 2 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义仓)。 21、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以该年的丁银额永为定额,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钱粮,叫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清朝(康熙)实施的。 22、为缓和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明)代实施了“一条鞭法”。23 、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方田均税法)。 24、北洋政府在把清朝各种名目的附加都并入正赋之后,又另外加征的是(田赋附加)。二、多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2 、国家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3 、据文献记载,在(舜、禹)时期,为了保障公共事务的发展,统治者要求臣服部落和被保护的小部落贡献财物。 1 4、夏商周三代的服役,直接与井田制有关。一般认为,三代的田赋制度分别实行的是(共、助、彻)。 5、人头税发展到汉代,已经制度化,有(口赋、算赋、户赋、献赋)。6 、古代收益税(或财产税)包括(车船税、贳货、牲畜税)。 7、宋朝的田赋按土地的性质不同分为(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8、宋代市舶课有(抽解、博买)。

中国财政史读后感

中国财政史课案 田赋(一)——税收结构 本章先是选择了一个县的税收规章进行论述,并且探索其复杂的渊源。 其次,略述主要的地区差异 再次,是正赋和役的合并,它是一个导致情况复杂的根本性因素,并且也是明朝财政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随后是对剩余的一般性的税收名目的解释。 第一节:税收结构的复杂性 复杂性的概述 以顺德县为例,顺德县的税收负担太重(据县志记载),纳税人被分为了较高和较低的两个等级,然而,纳税大户到底占有多少最初曾是官田的土地,这个却无法确定。同样,纳税小户对他们的土地是否拥有清晰地产权,也是很不确定的,这样一来,缺失的官租就由所有的新注册的民田田主所共同分摊。但是由新田主承担官产流失的决定,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批评。 于是又进行了税收评估的新规则,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进。因为明代任何时候都没有将白银作为官方的标准,国家仍然以粮食的石数作为基本的财政单位,为了保持帝国的财政体制的统一性,地方的政府也就是如法炮制。 顺德县有7项主要的役,都全部或者部分的按照土田来征收。并且通过三种渠道来征收平银。其目的是是税收有更加广泛的基础。 均平银用于支付知县每年的办公费用开支,并且取代了一部分的分里甲正役,另外,徭役也吸收了人头税和财产税的特点。 另外,在工部的监管下,该县还要办纳上供的物料。 这样,单一的税收方案,却能够衍生出大量的复杂的附加税费。 税收体制的根本问题,不是因为税率过高,也不是因为税收的立法缺乏平等性的条款,而是因为这些容易受到反对的特征很少存在。这个体制的缺陷就在于税收明细表的复杂性。复杂性的原因 1. 在导致税收结构的复杂性的因素上,农耕方式是不应该被忽视的。税收法规为了照顾到小的纳税户,税率不得不固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2. 田赋的评估单位亩很小,但是支付单位却过大。 3. 收税总是缺乏整体性的。 4. 税收结构不能取得所期待的的简化,是因为它服务于多种的原则和多种的目的。 5. 县志在列出了税率之后,又给出了精确的计算方法。 6.不以白银作为标准和完全的改折。(货币体制的特性) 7. 在地方税收改革的方面,遇到了很多的阻力。阻力可能来自于当地的乡绅。 8.税制原则的差异 9.没有运用银行手段来管理公共资金。 10.中央政府无法进行普遍性的改革。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政体制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而后社会制度的问题。 第二节:区域性差异 长江三角洲:

东财财务分析》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公司对外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指()。 A: 财务报表 B: 财务报告 C: 财务状况说明书 D: 资产负债表 答案: B 【2】从企业债权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的最直接目的是看()。 A: 盈利能力 B: 营运能力 C: 偿债能力 D: 增长能力 答案: C 【3】下列财务活动中不属于企业筹资活动的是()。 A: 发行债券 B: 分配股利 C: 吸收权益性投资 D: 购建固定资产 答案: D 【4】根据企业连续若干会计期间(至少三期)的分析资料,运用指数或动态比率的计算,比较与研究不同会计期间相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财务分析方法是()。 A: 水平分析法 B: 垂直分析法

C: 趋势分析法 D: 比率分析法 答案: C 【5】营运资金是指()。 A: 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 B: 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 C: 全部资产减流动负债 D: 流动资产减全部负债 答案: B 【6】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的计算公式是( ) A: 流动资产周转率/360 B: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60 C: 流动资产周转额/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D: 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或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答案: D 【7】某企业资产总额为600万元,负债总额为400万元,则权益乘数为()。 A: 1.5 B: 3 C: 2 D: 1 答案: B 【8】流动比率指标值是() A: 越大越好 B: 越小越好

C: 保持一个合适的值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C 【9】对债权人而言,分析盈利能力可以()。 A: 制定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 B: 考察并保证其债权的安全性 C: 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D: 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答案: B 【10】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出发点和基本导向是()。 A: 战略分析 B: 会计分析 C: 财务分析 D: 前景分析 答案: A 【11】下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B: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 C: 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动态会计报表 D: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利润分配表均属于动态会计报表 答案: D 【12】星河公司2008年存货周转期为30天,应收账款期为45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25天,则该公司现金转化周期为()。 A: 10天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2.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1]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5.税负转稼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6.李喜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

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7.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二、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类别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2.地方政府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有效提供地方公共物品;受益原则和规模经济;竞争的理由;经济干预的理由;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 3.税收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4.简述公共收费的理论依据。 第一,政府收费是在行使国家公权力 第二,国家公权力是用来对抗公民私权利的 第三,国家公权力的来源是私权利的让渡 完全意义上的民治政府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悖论。私权利让渡产生公权力,这也是现代民主制理论共同认同的。但是若过分强调私权利,则公权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当社会

中国财政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财税史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前(一万年)时,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确定下来。 2、(禹)根据各地距离京畿的远近,土质的肥瘠、高下评定土地等级,以土地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向部落酋长进行定量纳贡,开创了征收土地税的先河。 3、国家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就是(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 4、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就是(土地王有制) 5、中国古代,商业的萌芽产生于(商)朝。 6、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口赋) 7、两汉时期田租以(三十税一)为主,属于比例税率。 8、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就是(租用调制)。 9、两税法实施于(唐)代。 10、“一条鞭法”实施于明代,就是由(张居正)提出并实施的。 11、东汉时期的关税税率较高,在(十分之一)以上。 12、《暴关图》反应的私设关卡,乱收费的情况发生在(明代)。 13、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贡法)。 14、汉代实行商业官营,所谓商业官营就就是指(官营)。 15、隋唐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收入)。 16、五代十国时期的田赋主要包括(两税、绢帛之征)。 17、把差役制度变为雇役制称(雇役法、免役法、募役法)。 18、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外债、内债、税收)。 19、田赋征收的基础就是地籍管理,为此国民政府推行(土地计量)。 20、公元628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2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义仓)。 21、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以该年的丁银额永为定额,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钱粮,叫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是清朝(康熙)实施的。 22、为缓与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明)代实施了“一条鞭法”。 23、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方田均税法)。 24、北洋政府在把清朝各种名目的附加都并入正赋之后,又另外加征的就是(田赋附加)。 二、多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 2、国家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3、据文献记载,在(舜、禹)时期,为了保障公共事务的发展,统治者要求臣服部落与被保护的小部落贡献财物。

东北财经大学高级财务会计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32000--东北财经大学高级财务会计期末备考题库32000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已知甲公司从银行兑换100万美元,银行公布的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7.1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7.2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7.13元人民币,则甲公司计入银行 存款(美元户)的人民币金额为()。 A.710万元 B.713万元 C.715万元 D.720万元 正确答案:B (2)需要列报每股收益的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其每股收益则()。 A.不予列示 B.以负数列示 C.按-1列示 D.按0列示 正确答案:B (3)某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为700万元,其中允许税前抵扣的金额为500万元,其余为超过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标准而不得税前抵扣的福利费。则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 A.200万元 B.500万元 C.700万元 D.0 正确答案:C

(4)公司2018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20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适用所得税税率25%。则2020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 A. 1.2万元(借方) B.2万元(贷方) C. 1.2万元(贷方) D.2万元(借方) 正确答案:B (5)我国外币义务核算一般采用外部统账制,指的是()。 A.各种外币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统一按照某种外币记账 B.各种外币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统一折算成记账本位币入账 C.各种外币交易和事项先按照原始外币记账,期末折算成记账本位币 D.各种外币交易和事项先按照原始外币记账,期末折算成某种外币 正确答案:B (6)公司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数为2000万股,9月30日回购600万股作为库存股,当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770万元。则当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A. 5.55元 B. 4.2元 C. 5.01元 D. 3.885元 正确答案:B

中国财政史1

夏商到国民政府财政支出演变 ——吴茂坤 摘要:随着王朝的变迁和更替,统治者越来越感觉到一个国家的财政的重要性,合理的运用支配财政支出,将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从古至今,从夏商到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大多数统治者都是在皇室支出和军费支出方面比较大,加大了国家的税负的负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对于皇室支出,统治者大多数都是特别挥霍,大型建造宫殿,给人民带了税收负担,没有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我们应该适当的合理的运用,尽量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增加自己的国力。 关键词官俸支出军费支出祭祀支出其他支出皇室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费支出

前言 自国家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阶段、新民主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种社会阶段,我国的财政也在慢慢的发生改变,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依着经济的运行而政治时局的动荡而波动的古老的历史范畴。财政的运行有时候会带来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夏商西周时期到国民政府崩溃时期,我国的财政支出总类不是特别多。但是总体来说财政支出不是相当合理,主演侧重于军费支出和皇室支出等。造成国家的消亡和建立,不断循环,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然而,在此期间,统治者也不断的改善,使得财政向国家有利的方向变动,改变国家的国力。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主要开支有: 祭祀支出:国家用于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祖先等所消耗的费用。 《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①。说明祭祀支出在奴隶社会的国家财 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军事支出:国家用于装备军队和军事战争方面的费用,夏商西周三代的军事行动是比较频繁的。 王室支出:夏商西周三代的王室开支范围很广,除宫殿建筑外,还包括王室的膳食、衣服、丧葬、恩赐、宴会、玩好、游猎等费用。 俸禄支出:国家支付给官吏用以维持生活的经费。夏商西周三代,俸禄寓于在一宗法关系为纽带的诸侯分封制中,各级贵族被授予了土地,就可以土地上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禄食,分地就相当于分禄,即所谓分田制禄。 公共工程建设支出:夏商西周时期存在着大量的公共工程建设支出。 其他支出:还有包括宾客招待、会盟受猎、教育和社会救济等项支出。 如西周规定,凡逢外国宾客访见时,司关、宗伯、司里、司徒、司空司寇、虞人、甸人等各级官吏分别负责招待住宿膳食,供备粮草车马等事宜。 ①《左传》之“成功十三年三月条“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一简述题 第一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 1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请举例说明。 2 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3 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准公共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4 什么是外部效应?政府对外部性产品或行为应采取什么措施?请举例说明。 5 什么是拍卖污染许可证?实行拍卖污染许可证有什么意义? 6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什么是帕累托改进? 7 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基尼系数如何评判公平? 8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二部分:公共财政支出 9 什么是财政支出?如何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征? 10 政府活动扩张论(或瓦格纳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11 梯度渐进增长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2评价公共财政效益的方法主要有几种?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13 什么是购买性支出?什么是转移性支出?它们的区别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14 购买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5转移性支出包括哪些内容?它如何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 16 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及资金来源。 17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及其内容。 18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三种养老基金筹集方式的区别。 第三部分:公共财政收入 19公共财政收入的含义、主要来源。 20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1税制的基本要素和中心环节。 22税率的种类有哪些?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23 什么是直接税?什么是间接税?它们各自包括哪些税种?这些税种有什么功能? 24什么是商品税?商品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4 什么是所得税?所得税有什么特征、包括哪些税种? 25 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征收有几种方式?那一种对企业有利?为什么? 26 现代税收的原则有哪些/ 27 什么是税收中性和税收的超额负担? 28 什么是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29 什么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有几种方式?什么是税收归宿? 30 最适税制的概念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部分财政不平衡公债 31什么是财政不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影响财政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当前全球经

20春东财《高级财务会计》单元作业三答案0936

(单选题)1: 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合同约定分两次投入,但未约定折算汇率。中、外投资者分别于2001年1月1日和3月1日投入3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2001年1月1日、3月1日、3月31日和12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分别为1:8.20、1:8.25、1:8.24和1:8.30。假定该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日的汇率折算。该企业2001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的金额为人民币()万元。A: 3280 B: 3296 C: 3285 D: 3320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承租人采用融租方式租入一台设备,该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租赁期为8年,承租人租赁期满时以1万元的购价优惠购买该设备,该设备在租赁期满时的公允价值为30万元。则该设备计提折旧的期限为()年。 A: 10 B: 8 C: 2 D: 9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企业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公司进行控制时,应当考虑潜在表决权因素。以下关于“潜在表决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既包括本期可转换或可执行的,也包括以后期间将要转换或执行的 B: 将增加或减少本企业本期对被投资公司的表决权比例 C: 既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也包括可执行的认股权证 D: 既包括本企业持有的,也包括其他企业持有的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甲公司只有一个子公司乙公司,2007年度,甲公司和乙公司个别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项目的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1000万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项目的金额分别为1800万元和800万元,2007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现金100万元,不考虑其他事项,合并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项目金额为()万元。 A: 3000 B: 2600 C: 2500 D: 2900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甲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价,该公司2007年7月1日将一项账面价值2000万元、已经开发完成作为存货的房产转为经营性出租,公允价值为25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240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该项公允价值变动,2008年7月租赁期满加公司以3000万元价款将其售出,甲公司应确认的其他业务收入是()万元。

中国财政史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1、财政是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3、奴隶社会: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经济支柱,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1)促进国家政权的巩固(2)维护奴隶主阶级王室生活和百官俸禄需求(3)维护宗法统治(4)促进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 4、“贡”法:夏代,每人授50亩,交10%(即5亩)收获物 5、“助”法:商代630亩分为9份,中间一份为公田,8人共同耕,收获物归国家 6、助与贡相比:(1)50亩到70亩,青铜器,生产力提高(2)税率提高,相当于10% 变为11% 7、 8、“彻”法:900亩分9块耕种,收获时划10%作为税物归国家。打破公田与私田 9、彻与助相比:(1)70亩到100亩,劳动生产水平提高(2)不再强调保留公田,有 利于经济发展。总:劳役地租转向实物地租,为春秋时期改革打下基础 10、 11、春秋:齐国:公元前658年,相地而衰征,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鲁国: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的初税亩税率为1/5。开辟新税源,使财政收入增加,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奴隶制财税制度向封建财税制度演变 12、战国:魏国: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楚国:公元前390年,楚悼王任用吴起改革

秦国:公元前356,公元前350,秦孝公两次用商鞅变法(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垦荒(2)奖励军功,废除贵族世禄制(3)鼓励分居立业,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业(4)废井田,开阡陌(5)统一度量衡 13、秦汉:秦:田租,口赋 14、 15、西汉:汉初:轻田租重人税(促进了农业生产,经济繁荣,财政收入充裕。消极 的,加剧了土地兼并,地权集中,土地占有关系开始不均衡;为逃税,百姓脱籍)汉武帝:盐铁专卖,盐:民制官营(公元前119年)铁:垄断铁业的生产和流通(公元前117年)。均输平准:均输局,平准机构(平衡物价)。工商杂税:钱税(公元前119年):车船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16、汉武帝时期财税改革的评价:积极(1)充实国家财政,增强国力,巩固中央政 权,为抗击匈奴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统一币制,稳定货币流通秩序,对汉代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消极(1)盐铁专卖下存在质量价格问题,不能满足百姓需求,还加重了百姓的负担(2)缗钱税,车船税造成社会财富多用于消耗而非储存,商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 17、 18、曹魏:屯田制和租调制(公元204年),魏王曹操,田租(每亩四升谷),户调(绢 二匹,棉二斤)意义:(1)按比例变为定量收,减轻负担,生产积极性(2)按丁口变为按户征收,鼓励人口繁衍,增加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3)货币税改为实物税,适应币值不稳的战时需要,免去农民在以物换钱时受到盘剥。(4)曹魏财税改革标志着中国财政史进入了新阶段。

东财财务分析练习题目及答案

东财财务分析练习题目 1、公司对外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指() A财务报表 B财务报告 C财务状况说明书 D资产负债表 2、运用资产负债表可计算的比率是()A应收账款周转率 B总资产报酬率 C利息保障倍数 D现金比率 3、收回当期应收账款若干,将会() A增加流动比率 B降低流动比率 C不改变速动比率 D降低速动比率 4、我国企业的利润表一般采用的格式是()A账户式 B报告式 C多步式 D单步式 5、行业中厂商的竞争手段不再是价格战,而是转向质量的提高,服务的完善等,则此行业可能正在处于()A投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东财《财务分析》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公司对外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指(B )。 A: 财务报表B: 财务报告 C: 财务状况说明书D: 资产负债表 【2】从企业债权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的最直接目的是看(C )。 A: 盈利能力B: 营运能力 C: 偿债能力D: 增长能力 【3】下列财务活动中不属于企业筹资活动的是(D )。 A: 发行债券B: 分配股利 C: 吸收权益性投资D: 购建固定资产

【4】根据企业连续若干会计期间(至少三期)的分析资料,运用指数或动态比率的计算,比较与研究不同会计期间相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财务分析方法是(C)。 A: 水平分析法B: 垂直分析法 C: 趋势分析法D: 比率分析法 【5】营运资金是指(B )。 A: 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B: 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 C: 全部资产减流动负债D: 流动资产减全部负债 【6】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的计算公式是( D ) A: 流动资产周转率/360 B: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60 C: 流动资产周转额/流动资产周转次数D: 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或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7】某企业资产总额为600万元,负债总额为400万元,则权益乘数为(B)。 A: 1.5 B: 3 C: 2 D: 1 【8】流动比率指标值是(C ) A: 越大越好B: 越小越好 C: 保持一个合适的值D: 以上答案都不对 【9】对债权人而言,分析盈利能力可以(B)。 A: 制定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B: 考察并保证其债权的安全性 C: 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D: 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0】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出发点和基本导向是(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