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全国2013年01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B)0-11

A.文化政策B.文化传统

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

2.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的发生,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古埃及文明发生于(B)1-19

A.两河流域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

3.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C)1-29

A.牧业经济B.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D.农业经济

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B)1-31

A.“四渠通漕”B.“通漕四渠”

C.“渠漕四通”D.“渠通四漕”

5.司马迁的《史记》是(A)

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

C.国别史D.典志史

6.夏朝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夏文化是(A)2-38

A.尚忠的文化B.尚孝的文化

C.尚义的文化D.尚礼的文化

7.“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C)2-48

A.儒家的思想核心B.法家的思想核心

C.墨家的思想核心D.道家的思想核心

8.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B)3-117

A.市B.墟

C.集D.庙会

9.近代枪炮的雏形管形火器发明于(C)3-158

A.唐代B.北宋

C.南宋D.元代

10.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B)3-155

A.唐B.宋

C.元D.明

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D)3-152

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12.在宗法制度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D)4-160

A.父子相承B.兄弟相及

C.五等爵位制D.嫡长子继承制

13.《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B)4-188 A.等差性B.调和性

C.规范性D.唯一性

14.古代国家礼仪制度“五礼”是(D)4-190

A.冠、婚、丧、祭、乡B.冠、婚、射、朝、聘

C.祭、凶、宾、军、家D.吉、凶、宾、军、嘉

15.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C)4-201

A.会亲友B.家族饮宴

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6.秦朝,名义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A)4-166

A.丞相B.太宰

C.太尉D.御史大夫

17.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D)5-233

A.日崇拜B.月崇拜

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D)5-216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D.“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9.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5-245

A.仁、义、礼B.孝、悌、忠

C.礼、智、信D.恭、敬、诚

20.孔子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记载这句话的是(D)5-250

A.《周礼》B.《仪礼》

C.《老子》D.《论语》

21.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D)5-272

A.《胡腾》B.《胡旋》

C.《绿腰》D.《霓裳羽衣舞》

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D)6-304 A.场合B.对象

C.时机D.分寸

23.商代出现的文字是(B)6-307

A.金文B.甲骨文

C.隶书D.篆书

24.佛教在中国的初传阶段是在(A)7-330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2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B)7-349

A.孙中山B.胡适

C.钱穆D.张之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第二条件包括(AB)1-23

A.自然环境B.地理条件

C.生产方式D.生产工具

E.典范人物的影响

27.名家发展到公孙龙和惠施时,主张(AB)2-49

A.离坚白、合同异B.弄清事物的概念与实际

C.尚贤D.尚兼爱

E.无为而无不为

28.以下各项属古代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的有(AC)4-167

A.周朝的“司民”B.齐国的什伍制

C.汉代的“算民”D.汉代里甲制

E.清朝的“一条鞭法”

29.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ABDE)5-231

A.孔子B.荀子

C.程颐D.朱熹

E.王阳明

30.唐代出现的正字著作主要有(BCD)6-312

A.《说文解字》B.《颜氏字样》

C.《九经字样》D.《干禄字书》

E.《康熙字典》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思潮0-8

答:

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32.《齐民要术》3-113

答:

《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农书著作,包含了官方生产管理和地方生产知识两个方面的内容,并概括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操作方法,提出了“顺天时、量地利”的原则。

33.三省六部制4-166

答: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等政务,传统的丞相权力至此一分为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机构,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六部组织完整,分工明确,相互联系、相互制衡,共同听命于皇帝。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成熟。

34.因材施教5-259

答:

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

35.四大发明3-157

答:

造纸、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我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主要成就。1-30

答:

(1)土地的开垦;

(2)水利的兴修;

(3)运河的开凿。

37.简述宗法制的特点。4-161

答:

(1)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

(2)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杀的发展。

38.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5-224

答: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含两层意义:

(1)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39.简述中国人的语言观念。6-299

答:

中国人的语言观念,概括地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

(1)语言崇拜;

(2)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3)修辞观

40.简述孔子“正名”思想的历史影响。6-303

答:

孔子“正名”思想使中国人对“名”、“实”的思考并没有像西方人关于词与物的讨论那样带有浓厚的思辩色彩,而是始终关注语言的政治伦理作用和社会实践作用。人们纷纷把语言和政治伦理关系联系起来,阐释对语言社会功用的认识,如汉代毛公在《毛诗序》中强调诗同政教的关系,称“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样就把《诗经?国风》

说成是和政教结合、和美刺结合的诗了。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看法。有人甚至将语言的社会作用上升到可以决定国家的命运,比如汉代刘向在《说苑》中就说到:“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3-150

答:

(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3)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

42.试述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2-41

答:

前期都城多迁移,已为考古发现所证实。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

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出土,堪称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而这些发现,都与殷商宗教生活有关。与夏人“远鬼神”的态度大异其趣,《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此说与考古所呈现的商代文化总貌相符。甲骨文显示,殷人生活几乎无事不卜。察殷人“尊神”“事鬼”的起源,与其早期经历不无关系。据陈梦家研究,甲骨文中“尹”的意思是巫师之长(除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巫师在商朝政治中占有崇高地位的,伊尹并非特例。

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会全盘继承。但研究显示,商朝力量越是强大,祖先神灵祭祀越占据主要地位。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祖先神是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殷人一年之中总是不间断地轮流祭祀着祖先,大量的人祭是不可少的,有人统计单是甲骨文上的记述,就有一万余众。五帝时的“敬顺昊天”,是为“敬授民时”,基本精神是为人生的,格调是明朗的。现在,牺牲他人为自己祖宗致福的宗教,则显得那样阴郁。一个强族及其少数同盟者以战争慑服其他族群的历史,实际上已走到尽头。

2020年整理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doc

《中国文化概观》学习心得 程海霞 文化是什么?在文化研究已进行百五十年的今天,提出这么个“常识性”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对之嗤之以鼻:文化不就是人类的创造发明吗?但是,“常识性”的问题,未必就不存在问题,且往往科学研究的进步发展,抑或是理论的飞跃,就是缘起于对“常识性的思考和质疑。 “文化是什么?”要解决的是文化观的问题,这是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因为所有与文化研究有关的课题,诸如:跨文化交流理论、文化霸权问题、文化哲学的研究等等,都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定义的基础之上的。不同的文化定义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念、研究视角、方法等等。纵观人类文化研究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的文化研究史,几乎每一种文化理论,或每个与文化相关的学者都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定义)也就记录着文化研究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也就形成了文化研究的学科史。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

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以化人,文化就是可以融化在人身上的精神文明方面的东西。 不管什么学科,学科成立的标准之一,就取决于其是否有合理的学科定义,但要用确切的话语,欲一劳永逸地去给某一学科进行定义,何其容易?此外,任何一个定义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其发展也要受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本学科发展程度及其行为个体的自身素质(和哲学思辩能力等的)的限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文化的定义和概念我要多多学习多多探索,已求多中国文化概念有所了解和领悟。回顾过去,很庆幸选课的时候,坚持考了自己的兴趣课,时间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喜欢中文系,但是阴差阳错的,我就读的是政法系。我曾经为此苦恼,后来转念一想,我可以曲线爱文嘛。于是,大学选修课的时候,我选了丁楹老师的《唐宋诗词鉴赏》,我受益良多。 这次选上《中国文化概论》,可以说是再续前缘吧。 在我念小学的时候,我没有“国家”这个词的概念。我只是想,为什么叫“中华”呢?后来,还是这本书解决了我的困惑。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味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元人王元亮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唐律疏议释文》)”。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4.10)真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014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有() A.邓析 B.邹衍 C.惠施 D.墨瞿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各家思想特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 统计 刷题次数 : 1530 错误率 : 60% 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统计 刷题次数 : 2295 错误率 : 51% 3.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玄学 C.般若学 D.涅槃学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玄学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统计 刷题次数 : 2037 错误率 : 51% 4. 两税法得名因为征税在()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两税法的作用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内容核心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统计 刷题次数 : 1683 错误率 : 42% 5. 中唐以后兴旺起来的白话小说之祖是()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 文化产品 B. 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 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 羌 B. 吐蕃 C.鲜卑 D. 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 中原文化 B. 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 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 社会生活 B. 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 七百年 B. 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 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 政治观念 B. 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 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 夏朝时期 B. 商周时期 1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9.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 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 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 《本草纲目》 11.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 公元 2 世纪 B. 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 公元 12 世纪 12.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 宗族 B. 家庭 C.什伍里甲 D. 个人 13.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 明代 B. 宋代 C.汉代 D. 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 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周易》 B. 《管子》 C.《商君书》 D. 《韩非子》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 应 ( ) A. 止于至善 B. 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 德育和智育并重 2

自考思修历年真题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C) A. 全部内容 B. 所有要求 C. 本质体现 D. 存在基础 2. 信念是人的(C) A. 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B. 认识、态度和情感的统一 C.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D. 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建设社会主义 C. 发展民主主义 D. 摆脱贫穷落后 4. 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C) A. 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 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 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 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5. 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A) A. 热爱自己的国家 B. 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 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D. 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D) A. 创造中华文明 B. 培育爱国情感 C. 抵御外来侵略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 ) A. 团结统一 B. 集体主义 C. 爱国主义 D. 自强不息 8. 人生观的核心是(A)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理想 9.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 为(B)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观 D. 人生实践活动 10.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C) A.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1.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出这种特殊性的是(B) A. 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B. 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 C.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D.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B) A.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B.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精神 C.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D.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1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D ) A. 诚实守信 B. 集体主义 C. 与人为善 D. 为人民服务 14. 在下列选项中,对集体主义原则的错误理解是( B) A.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B. 集体主义原则与小团体主义和本位主义是一致的 C. 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D.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5. 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B) A. 爱国守法的要求 B. 明礼诚信的要求 C. 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16. 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B)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读了中国文化概论后,身为建筑学的学生,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中国文化的演变,还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意义,让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该书讲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中包括:中国地理环境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经济制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及政治制度;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古典书籍以及其文化内涵。总体来说,该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到最后有所收获,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中国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并非是亘古不变的,其中,在某些时期,中国文化发生了剧变。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各个思想与文化也是不同的,而各个文化的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总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到共和国时期。在这些不同的时期中,文化不断的发展,消退,融合,也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一种反应。 夏商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开创时期,也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时期,也是科技的起点。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奠基和基础,也即是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前提存在;而商朝是夏朝文化的发展与升华。在这个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青铜器,史称为“青铜时代”,农业与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文化上,夏商时期注重对鬼神的崇拜,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国王的行为,都需要向鬼神祭祀,故而该时期的文化被称为“神本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因为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再加上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被破坏,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使当时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与发展。其中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百家之中,最为出名的是这六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名家。最后让以法家为优的秦朝灭了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在秦朝,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实行“大一统”这一措施。他统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全国至自学考试英语二历年真题及答案全集

全国至自学考试英语二历年真题及答案全集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英语(二)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阅读选择(第1-10题,每题1分,共10分) 第二部分:阅读判断(第11-15题,每题2分,共10分) 第三部分:概括段落大意和补全句子(第16-25题,每题1分,共10分) 第四部分:填句补文(第26-30题,每题1分,共10分) 第五部分:填词补文(第31-40题,每题1分,共10分) 第六部分:完型补文(第41-50题,每题分,共15分) 绝密★启用前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英语(二)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015) 第一部分:阅读判断(第1~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B 3、A 4、C 5、B 6、C 7、A 8、A 9、B 10、A 第二部分:阅读选择(第11~15题,每题2分,共10分)

11、D 12、A 13、C 14、B 15、A 第三部分:概括段落大意和补全句子(第16~25题,每题1分,共10分) 16、C 17、D 18、A 19、B 20、F 21、D 22、F 23、E 24、A 25、C 第四部分:填句补文(第26~30题,每题2分,共10分) 26、C 27、E 28、A 29、F 30、B 第五部分:填句补文(第31~40题,每题分,共15分) 31、G 32、I 33、B 34、H 35、A 36、K 37、C 38、E 39、L 40、J 第六部分:完形补文(第41~50题,每题分,共15分) 41、born 42、resulted 43、growth 44、manufacturing 45、moved 46、addition 47、fewer 48、machines 49、unnecessary 50、unemployment 【评分参考】本部分无分和1分的计分。语法错误或拼写错误均不给分;英、美拼写均可接受;大小写错误不扣分。 第七部分:短文写作(第51题,30分) 51.范文(略)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文化现象) 2、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文化) 3.“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 4.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文化现象) 5、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6、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7、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8、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稳定性) 10、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 1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文化传统) 12.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文化内涵) 二、名词解释 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文化思潮。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团(民族或阶级)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系。 3、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4、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5、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7、广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8、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象。 9、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文化观念。 10、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12.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三、简答题 1、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②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3、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天下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绪论 一、知识题 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问答题 1、“文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文化的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 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应把握三要点:A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所以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其特点是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以及更多的分类法(例如,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课程采用四分法: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魏国都有运河的修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运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贯河北平原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北朝连接江、淮、河、海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野千里,山河表里。而且此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原上,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而晋北地区又与蒙古高原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一个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50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

北京自考现代汉字学历年试题

2001年4月北京自考“汉字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下列哪一组是不规范汉字 A. 答繁符 B. 筆時簡 C. 通房相 D. 音易刊 2. 下列各组汉字笔画为相接关系的是 A. 六川心 B. 八儿小 C. 人山乃 C. 九也车 3. 下列各组汉字部件为相离关系的是 A. 克吊声 B. 名占单 C. 资学溯 D. 考老孝 4. 下列各组汉字结构属于左下右包孕的是 A. 画函凶 B. 区医匹 C. 闹风网 D. 毡翘赵 5. 下面哪组字都是多音同义字? A. 泊臭卡 B. 白埠悼 C. 逮薄蔓 D. 徊刽隘 6. 下面哪组字都是多音多义字? A. 呆凿获 B. 剥削血 C. 吁纤斗 D. 波堤储 7. 形声字的形旁丧失表意作用的是 A. 绒线纱 B. 绣纺编 C. 绸绢缎 D. 级约给 8. 哪组字使用频率最低? A. 2500常用字 B. 1000次常用字 C. 7000通用字 D. 1000高频字 9. 首创文学学部首的是下列哪部辞书? A. 《辞源》 B. 《辞海》 C. 《汉语大词典》 D. 《说文解字》 10. 当前语言文字的国际通用性最强的是 A. 阿拉伯字母 B. 斯拉夫字母 C. 拉丁字母 D. 汉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11. 规范汉字指的是 A. 见于《简化字总表》的简化字 B. 古今通用的传承字 C. 收入《现代汉字通用字表》的字 D. 社会上广为流行的简体字 12. 下列简化字中简化得好的是 A. 战苹态 B. 头专尧 C. 灭尘灶 D. 胶粮议 13. 下列各组部件是不成字部件的有 A. 刀木水 B. 扌氵亻 C. 人日月 D. 大王火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 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 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 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人 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 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 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 现,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 期、某一国家(民族或 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 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 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 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 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 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 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 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 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 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 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 公元1400年到1900年 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 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 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 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 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 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 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 立诸侯国家,史称封 建,所形成的社会制 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 (311年),匈奴贵族刘 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 虏晋朝皇帝,西晋灭 亡,史称“永嘉之乱”。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 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 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 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 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 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 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 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 佛教、道教、穆斯林、 景教、阴阳先生、萨满 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 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 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 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 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 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 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 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 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 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 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 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 的愿望。如触摸某寺庙 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 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 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 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 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 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 趋完备。 15.分封制:是与宗法制 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 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 诸侯。国王将土地分封 给诸侯,诸侯将所得的 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 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 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 产活动。 16.春秋决狱:即以《春秋》 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 律,《春秋》经义不但成 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 性甚至还高于法律。其 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 理动机的判定。以善恶 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 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 门。 17.整体思维:是指把天 地、人、社会看做密切 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 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 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 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 互依存的联系。 18.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 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 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 维方式。 19.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 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 象及其变化。 2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 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 最高的德。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文:① 本义是“错画”,也 就是花纹。②引申为 后天形成的品德、修 养。③在政治领域 里,引申为“文治教 化”。④天文指的是 自然现象和规律,人 文指的是社会现象 和规律。“化”的本 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 是以人类与非人类 的分野作为立论的 依据。狭义的文化又 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 文化、华夏文化、炎 黄文化,它属于国别 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 性、区域性、历史性、 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 两个层次:上层文化 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上 层文化是以文字典 籍为媒体的,而底层 文化主要靠口头传 承。 7.文化是一个历史概 念。 8.中国传统文化,指的 是以中华文化为源 头、中国境内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长期历 史发展所积淀的文 化。 9.文化传统具有稳定 性、延续性、普遍性、 可变性。 10.《中国文化概论》是 一门兼顾历史的关 于中国国别文化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课程,是中国传统 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教材对文化分科采 用四分法: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 想观念与精神文化、 语言文字文化。 12.中国境内,地势西高 东低,地形呈阶梯状 分布。地势最高的是 青藏高原,号称“世 界屋脊”。 13.陕西关中地区是四 塞之地,黄河在它的 西、北、东三面环绕, 南面是秦岭山脉,西 北有六盘山、贺兰

(完整版)自考思修历年真题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C ) A. 全部内容 B. 所有要求 C. 本质体现 D. 存在基础 2. 信念是人的( C ) A. 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B. 认识、态度和情感的统一 C.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D. 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建设社会主义 C. 发展民主主义 D. 摆脱贫穷落后 4. 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 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 C ) A. 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 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 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 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5. 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 A ) A. 热爱自己的国家 B. 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 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D. 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 D ) A. 创造中华文明 B. 培育爱国情感 C. 抵御外来侵略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C ) A. 团结统一 B. 集体主义 C. 爱国主义 D. 自强不息 8.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理想 9.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 为( B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观 D. 人生实践活动 10.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C ) A.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1.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出这种特殊性的是(B ) A. 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B. 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 C.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D.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