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假账的现状成因

会计假账的现状成因
会计假账的现状成因

会计假账的现状成因、制约缺失及查证思路探析

发布日期:2009-11-24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所谓假,应与真成为矛盾体,即与客观事实不相符;所谓账,指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证明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的书面记载。合二为一,即是假账之定义表述。账簿多指用于财务方面而言,因此一般通称为财务假账,但是账簿无一例外都必须依靠会计特定主体来操作完成,所以本文笔者权且冠称为会计假账,意在由会计人员包括在其他人员指使、授意之下所形成于假账。会计理论界又给其命了一定比较规范的称谓,会计信息失真。叫法不同,但其含义大体一致,首先是违背真实性核算原则的行为,其行为目标和结果均使真实性遭受损失,具有危害性;其次是违反了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规定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最后会计假账行为人主要是从事会计职业的特定主体,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而为之,任何过失、偏误、疏漏所导致的财务核算资料与其结果的不实,均不应属于会计假账之范畴,具有其故意性。朱镕基总理2001年4月16日、10月19日分别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北京会计学院时均作了“不做假账”的重要题词,并在2002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严厉打击会计假账行为的要求。这足以表明会计假账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层面上的危害性及应纳入法律轨道予以惩治的必要性。

一、会计假账种种现状之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会计行为因受认识水平和反映能力、业务素质等限制,只能充分保证大部分会计信息具有完全真实状态。由于会计人员的过失性错误、技术性错误、理解性错误、习惯性错误、条件性错误、管理性错误、操作性错误、偶然性错误等等,并由于这些错误造成了财务资料的失实,哪怕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悖,但如果这些错误非行为人的意志和愿望,其结果也不是人为设计和努力追求的,即非主观性故意,那么我们尚不能将其一概地归入会计假账的范畴,其种种行为在理论界称之为会计错憋。会计假账,实践中也绝非没有一点真实可言,没有一点真实,那么会计业务就岂不属于空中楼阁了,只是在真实成分中掺入了虚假成分,换言之,将虚假成分渗混到财务账簿之中,俗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会计假账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进行虚构、隐蔽、伪装和粉饰,主要方式无外乎尽含两大类:一是假账真做,即伪造根本不存在的经济业务,或者篡改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更改其内容属性和原有价值,并依照虚构不实的经济业务煞有介事地通过填写凭证、登记账簿,根据账簿编制报表,由此一气呵成完成财务核算和会计报告的全过程,以达到不正当、不合法的目的;二是真账假做,就是对已经发生的真实、合法、正常的经济业务,不按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税收法律等法定程序处理,擅自改变经济业务的性质、内容,滥用科目,编造数据,人为设计,从而将真实游离于账外,以达到其违法乱纪攫取不法利益之目的。总结实践中的会计假账,大体经常易见的存在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是假业务,即虚构的会计业务。会计信息是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的,而会计假账是有意将资金往来、货物购销、生产经营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了扭曲变形。假业务为会计假账的原始根源所在。在众多骗取上市资格的公司中,最常用的舞弊手法就是通过虚构销售业务,从而夸大销售收入,来达到虚增利润之目的。二是假凭证,即虚构的原始凭证、转账凭证和记账凭证。现实中无论出自什么目的,例如偷逃税款、截留利润、贪污挪用、邀功请赏等,从凭证入手乃必经之道,因为凭证是将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账簿的直接载体。根据财政部会计司2001年的一次抽样调查,原始凭证造假的占46%;转账凭证,是企业内部填制的反映转账业务的凭证,它被用以调整有关账项。现有许多企业,为了迎合不同目的,无不在转账凭证上下功夫,其中以上市公司、企业转制最为突出,根据不同目的能够完成虚盈实亏,虚亏实盈之假象,上述中的原始凭证、转账凭证达到以假充真的地步了,那么依据于此而登记的记账凭证以假乱真也就顺理成章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是假账簿,即依赖假记账凭证登录的会计业务账簿,包括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会计账簿的数据

完全是照抄照搬于凭证内容,由于凭证的造假,自然演变了假账簿的生成。我们通常所说某某单位私设小金库,很多都是采用此法,为了不至相互混淆,一般中都设置两套账,也称账外账,一套记载真实内容,不便公开,一套假账,应付对外的各种检查之用。正如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周道炯曾经深有体会说过:“中国企业的会计,实在难做得很!去银行贷款,要将资产做大;去税务所交税,要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需将利润夸大;私设小金库,又需将利润缩小”。四是假报表,会计报告的形式是以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利润分配表、纳税申报表等公开报告体现。假报告是依赖虚假的会计账簿或者其他虚假经济业务事项填制而成的不具有真实性的各类报告,不同的对象根据不同目的而有的放矢地编制相应不同的报告。笔者不由想起2001年7月参加全省税侦业务骨干培训班上,应邀授课的长春税务学院的会计系教授梁兴杰曾风趣地说“现在的会计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给银行和上级部门的报表是莺歌燕舞,给税务部门的报表是叫苦不迭。”财政部曾对此做过一次抽样调查,直接导致会计报表虚假的占会计信息失真总体的22%。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个国有百货文化用品批发站,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可是硬是通过报表将亏损做成盈利报了上去,对外报表显示;1996年销售收入41亿元,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全员劳动率470万元,正是这些数字报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1996年4月,成为了郑州市的第一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商业股票上市公司。2001年以来濒临关门歇业,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亏损超过15亿元,拖欠银行债务高达25亿元,2000多名员工生活难以为继。一度被称作“世界上最烂的垃圾股”。五是假验资,注册会计师不遵守法定的验资标准和实质要求,依据验资人虚假会计信息即会计假账或虚假文件或法定依据明显为足的情形下出具企业注册资本验资报告,一般是迎合各类企业新办注册登记或者增资扩股时使用,造成了实际上许多虚报注册资本案件的发生。2005年9月,原南京市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张忠仁接受了原“齐二药”假药案案犯王桂平委托,在其提供的虚假验资文件中多处明显漏洞视而不见,审查不到10分钟就给出具了验资报告,王桂平凭此一注册资金500万元的“空壳”公司江苏美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得以注册,进而为其销售假药原料提供了条件。六是假审计,注册会计师不遵守法定审计程序和实质标准,依据被审计人提交的虚假会计报告、财务凭证、业务情况、会计账簿、相关文件等尽显虚假的情形下违心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大多公司使其包装上市,用此“圈钱”之时使用。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假账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你追我赶造假成风来形容,原野、红光实业、黎明、东方锅炉、琼民源、银广厦、大庆联谊、郑百文、中科创业等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诸如这些上市公司舞弊造假事件过程中无一不是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简直用一句助纣为虐毫不为过。七是假评估,会计师或注册资产评估师不遵守资产评估程序和实质标准,依据被评估人提供虚假的资产业务、虚假的凭证、账簿、报表等系列会计假账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一般此类多在企业转制时被非法运用。2004年,大连康大船务公司特大偷税案案发,而为其大肆偷税埋下伏笔的竟是一份虚假的评估报告书,1994年大连康大船务公司法人张康辉指使评估部门依据虚假的评估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对公司的固定资产“南海明珠”轮原值2901、5万元虚增到13109万元,并于1994年至1999年共计多提折旧805、08万元,多列费用2867、98万元,从而偷逃企业所得税842、86万元。

二、会计假账泛滥成因之探究自从会计诞生以来,任何国家、地域、行业和时间都会存在会计假账,在现代市场经济呈信息化、电子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并没有消除这种诟病,相反使会计假账有恃无恐、有增无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公害问题、经济难题和政治法律研究课题。由于会计假账横跨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涉及民法、商法、税法、诉讼法等部门法,所以催生其原因也复杂多多,笔者仅作精浅探究。一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类单位及行为人追逐非法利益驱动之下,会计假账应运而

生。无论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不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私有民营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违法犯罪,公大公为小团体,化公为私、损公肥私,一切围绕个人自利为中心,而不管什么类型的经济违法犯罪问题的出现,必然有会计假账的如影随形。大到贪腐、挪用、侵占、行贿,小至滥发资金、实物、超标准谋福利,私分国有资产,都势必离不开本单位的财务操作,因为其资金财物的付出最终是要由单位买单的,而上述其中任何一案的作案之时都不可能不会一点也不遮人耳目,都不可能不去想尽办法以规避法律之制裁。在此种背景下,凡是有经济犯罪滋生的地方,会计假账的出现,成为了不可避免之事实。二是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现实窘境所决定了会计假账的杜绝之痛。我们不能因会计假账的频发,且假账的实施都来自于会计之手,我们就全盘否定了会计人员履职尽责、诚信操守的本质,其实大多财会人员还是具有公众良知的,他们参与财务造假带有几多被动的成分。被卷入财务假账大部分是因为现行选人用人体制及本身的所处窘境所决定的,现在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都是集负责人一人之言决定去留,私企尤为如此,每个财会人员尽管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责不同,形象地比喻,但其角色都是一般的演员,听命于导演的调遣,并按照脚本的台词进行表演。时间一久,随波逐流,他们自成了会计造假的经手人和知情人,无法完全按照自己意愿行事。当然现实情境下,同流合污、推波助澜也有之。这其中,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的非公有经济成份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私企业主,都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产,俗称“腰包里的买卖”,他们大多安插亲信、内已、裙带关系担当财务,其内幕绝对保证外人难以获悉,对会计人员要求很简单,不管你怎么做,自己的钱别少,应交的税要少。另外下岗再就业、失业待岗、自主择业包括大学生就业等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国情,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激烈,我们的各类财会从业人员难免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说,会计这一职业有三大特征:“高风险”—明知法不可为,偏要为之;“创造力”—不管企业是何种程度,都能做出要求程度来;“行业标准高”—敢做假账还不行,还必须会做假账,不易被查出来才行。因为法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撤换解聘财会人员,多数财会人还是摆脱不了维持生计的打工一族。《检察日报》上发表的《不做假账会计业前路漫漫》中一语中的“当你连下顿饭都成问题的时候,还奢谈什么职业操守“。现实注定了会计人员只能服从于法人的旨意、决策和安排,否则,不仅其切身利益会遭到侵害,而且其职业的安全性、稳定性也会受到冲击。这种会计人员存在着的职业上、利益上的依附关系以及工作上的服从关系,难于要求其恪守原则。在会计假账的棋盘上,会计人员尤如一棋子,能影响局部,但不能改变全局,换言之,他只能对自身行为负责或部分负责,而不能对企业财务造假整体负责。正如所谓“顶住的站不住,站住的顶不住。”

三是现行有关绩效考评的体系背景之下,浮夸之风刮起盛行,刺激了人们争先恐后以造假去迎合不同需求目的。行为人欲得到最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单位的或个人的某些利益,只能以非法破坏和改变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为代价。我们现实经济生活的一些政策性优扶政策、项目考察上马,贷款审核发放、上市资格准入等还都取悦于财务账目数据,一些地方官员的职务升迁、荣誉奖励、争先晋级等还都依靠财务指标完成,这些无形中促使其财务账上大做文章,相互攀比,人为在相应需求指标上造假,正如坊间流传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四是假发票的泛滥成灾成为会计假账最适宜的最容易着陆的温床。前已述及,假账的最基础来源是假原始凭证,而假原始凭证几乎绝大比例为各类予以核销的假发票充斥其中。现实层面二者已经成为一个罪恶的结合体,没有各类假发票的涌入,假原始凭证就无从下手,假账不需求假发票,假发票也没有了存在的市场。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建筑墙体、手机短信、互联网上、电子信箱、电线杆上等随处散发着出售发票的小广告,建筑安装、服务业、销售业、加工业、修配业、餐饮业等各类发票几乎涵盖了所有可以用于原始凭证之用的范围之内,即可报销的假发票应有尽有,有的还是送货上门,现场订做,大有满天飞舞之势,就

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代征凭证也莫不例外,制作的技术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正是这些假发票,一定程度构成了会计假账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发票已成顽疾之势,尽管公安机关一直在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活动,但距离完全铲除假发票还为期尚远。据新华网报道,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经侦大队破获的产、供、销一体的特大制售假发票网络案中,查获涉及1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类假发票230多万份,假发票可开金额总计愈1000亿元。如果这些假发票全部流向社会并被利用,无异于促成了相当于1000亿元数额的假账。另据人民网消息,河南省公安厅今年共立制售假发票案件412起,破案368起,端掉职业犯罪团伙87个,收缴各类假发票57万本,1025万份,可开金额6万亿元。经过警方深入调查发现,当前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基建、采购,或者劳务等活动中,利用假发票进行报销变现、虚报成本及至贪污、行贿、挪用公款、私分、设立小金库等诸多非法用途,从查获使用假发票的流向情况看企业占65、4%,事业占28、4%。五是国家相关监管层面尚且形成不了对会计假账的制衡机制。目前我国会计事务管理机构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财政部门是国家授权的会计监管机构,由于财政部门职能的分散性、公共性、多元性,使得会计监管职责无形中淡化,形成了会计监管的乏力,涉及会计人员的执业监管方面还是捉襟见肘。具体现实表现在:审计部门是全国人大授权的最高会计业务监管机关,但其只负责审计国有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国退民进的大势所趋之下,私有化、股份制的成分在明显扩张,那么对这一部分私有化的监督,就显得真空地带;财政部门只是负责监督审查具有财政拨款补贴性质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同时也只是侧重监管资金的使用合理性;对于私有化企业财务能够构成制约的,当属主管税务稽查部门了,而税务稽查部门又都只是单纯就税查税,只要做到税收的应收尽收,其余的就不在管辖范围了;证监会只是把关上市的准入资格,只要财务方面不符合上市条件,将其拒之门外足以尽职尽责了。上述各家相关监管机构,称之会计监管不为准确,还只能称为财务监督,或者说行业监管而已,其只能停留在财务账面上就事论事,而没有延伸至其操作者会计的责任追究和具体惩处上。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各类假账的认证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起来,被称为“经济警察”的法务会计(详见06年10月19日中国税务报《法务会计:能看到数字背后猫腻和故事的人》介绍)尚属空白行当,目前我国缺少一个综合性的、权威性的对会计职业的相关业务活动及执业活动进行监管和审查的执法机构,从而使得现有的会计从业监督相互脱节,对打击遏制假账行为凸显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六是个别地方财务管理失控、无序、混乱、内部控制制度弱化,造成会计假账的有机可乘。无论是各类企业,其财务核算和管理秩序都应按照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上来。制度是维系财务核算正常运行的基础,建立健全严密的有序财务核算和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不致产生假账的土壤。而现实而相当部分企业却放纵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化和执行力,代之的是一言堂,一支笔,致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散沙,财务人员随意变换,岗位职责不清,相关经济业务发生中的人员交接、有关物货的出入库等必备手续缺乏,相关资金使用、商品购销都无须严谨的经办程序保证,对生产经营业务财务核算程序缺乏公认、可行的标准程式,以内部凭证代替外来凭证,以非正式凭证代替正式凭证,以主观凭据代替客观凭证司空见惯,大量现金的存取流置于账外,多头开户,法人、出纳员等个人所设立银行卡将单位的资金进进出出通过,重要的经济业务的办理无凭无据,领导或法人采用口头授意等不留真实凭据的形式,没有留下可供查考的凭证,难以对有关业务进行追溯查证,使经济业务账面的记载出现分崩离析,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失范顺水推舟般构筑了会计假账的天然屏障。三、会计假账法律责任缺失之评析会计假账成为社会公害已经由来已久,并且显愈演愈烈之势,其主要根源在于没有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会计法律责任处罚体系,相当一部分会计假账没有承担法律责任,或者承担的与其危害性远远不相对等,纵观现行国家已经出台的一系列事关会计账簿方面的法律法规,多以行政法律居多,而这些行政法律规定得又过于笼统含糊,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相匹配的法律治标措施跟进。

《会计法》是会计人员所应共同遵循的基本法律。自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后,1993年和1990年两次修订,其核心都是力求解决会计资料真实性问题,突出了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责任,强调了会计监督的作用,新会计法是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但只要通读全文,就会发现仅规定了比较具体的会计应尽守则,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第十三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落实到对会计假账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上显得滞后,相对于其第六章的“法律责任”部分,表述得过于宽泛,不甚清晰,“责令限期改正、罚款、行政处分”等,缺少可操作性的执行,加之现实里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造成了处罚会计假账的力度弱化。而提升到追究刑事责任上,更显得比较笼统,即统一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语意表述。而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规定及行为方式却没有详尽表达。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刑法》的通篇条款中,尽管刑法修正案已经历经七次,只有2000年的修正案(一)中增设了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除此仍没有对违反《会计法》实施会计假账的行为人相关刑事责任作出专门性详细规定,始终还在徘徊于粗线条的概括性规定中,尤其是没有把违反《会计法》的所有行为方式作出列举的方式作为某一类犯罪的客观方面加以规定下来,使刑事责任追究不力,从而使《会计法》事实上成了规定会计准则性单一行政责任的法律,而没有成为其他法律包括刑法追究会计假账的基础性行政法规。勿庸置疑,会计假账刑事责任是会计假账责任体系中处罚力最强,威慑力最大,约束力最硬、效果性最好的一种责任体系,是世界各国治理会计假账之首选的主要措施,在会计假账治理中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替代之效应,而彰显此效应的刑事法典不足以有的放失地予以介入。纵观刑法条文,散见于刑法条文所有条款中,很少见诸有会计假账方面法律责任在现实中的十足运用,难以形成打击之合力。1、[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刑法161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2、[妨害清算罪]刑法162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3、[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刑法162条之一规定“隐匿或者故意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此为刑法修正案(一)后增加的罪名。

4、[偷税罪]原刑法201条:“纳税人采取仿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刑法修正案(七)对此修改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已将仿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手法表述删去。

5、[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刑法229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

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综上刑法规定的相关会计假账方面的刑事处罚条款,其明显不足在于以下几点:一是犯罪主体仅限于中介职业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公司企业的责任人员,没有把大量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主体囊括其中。另外,在中介组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案,忽略了会计假账在构成此罪之作用,实践中中介人员所出具的虚假证明文件,大多是依据委托单位的会计人员提交的相关财务资料和报告,需要以其会计凭证、会计报告等作为基础信息才能完成的。而刑法只处罚此类危害行为的终端,放纵始发的初端,不利于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二是无论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妨害清算罪,其强调的都是单位犯罪主体,忽略了此种单位犯罪是由作为自然人的会计所实施的;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规定的追诉标准是“隐匿、销毁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相关会计资料已经“销毁”、即使没有销毁,“隐匿”在侦查中无法查获,那么其涉及的五十万元金额的认定势必在实践中成为一道难题。刑法在规定除偷税罪外的上述会计账簿方面犯罪条款之中,没有提及到“账簿、记账凭证”,易造成执法的偏离。具有同质危害性的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作为源头的基础性的虚假内容的大量会计假账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情形,却没有采用列举式予以明文规定,造成了许多构成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会计假账在刑事处罚中的缺位。三是惩罚较轻,没有体现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特征和特殊功效。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如果其隐匿、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到至关重要的信息,里面隐藏于成千上亿元重要的经济犯罪,犯罪分子便会在案发时,主动选择承担此最高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单一罪名。总体上,会计假账所承担刑事责任的最高刑期在五年以下,大多是在三年以下或者拘役,罚金刑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对其他主观过错性假账没有任何刑罚,很显然,此相对于假账受害客体所受损失和对整个资本市场、市场经济秩序的负面效应说处罚显得苍白无力。四是《刑法》目前对作为会计假账主要当事人的会计从业主体,做假账的客观行为没有单独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罚规定,而仅是相对依附于其他罪名之内,成为其他罪名的实施手段来表现的,如采取假账方式进行偷税活动的,只能是按偷税罪进行定罪处罚,如果偷税罪名不成立的话,或者无罪的,那即使假账事实再千真万确,也不能对此进行定罪处罚。一句话,没有把违反《会计法》的,并且在现实中确实大量存在的假账行为方式构成刑事犯罪的独立罪名而详加规定,造成部门法与刑法的衔接协调不足,没有形成刑法应有的威慑功能及对号入座的惩治介入机制。会计假账追究责任的执行效果低下,由于相关假账责任制度规定不合理、不完善、不明确、不协调所至,尽管《会计法》先后多次修改颁发,但仍不能起到以儆效尤之作用,仍不能有效的防控会计假账的滋生蔓延态势。正如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向世人发布的一个重要信号阐述的那样:“如果会计假账问题不与会计之外的其他事物和治理措施联系起来分析,恐怕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治理答案”。四、会计假账查证思路之列举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对会计假账问题,尚未找到一条万全之策,自会计产生之日至今,久治不愈。仅靠笔者的一家之言,人微言轻,所提对策之类莫过于纸上谈兵。所以始终寻求不到一个灵丹妙药以治之的情况下,还只能也不得已采取那种传统的保守思维定式去应对,即仍然要依靠“查证——发现问题——处理”的模式去对症下药。基此,笔者仅就几年来的自身工作实践对会计假账的相关查证方面做如下几例举要,旨在抛砖引玉。一是注重账面金额进行查证,善于在奇异金额中发现问题。会计资料是数字的海洋,数字是构成会计资料的基本素材。所谓奇异数字是指相对于实际业务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奇怪异常的数字。如200元对于一辆自行车来说,时下是正常数字,在80年代就显为不正常了,再如时下200元可谓是正常数字,而账面记载4000元就是异常数字了,如果对应购买一台摩托车则还可以称为正常。所以认识异常要结合特定时期特定物品所对应的经济业务内容,并经过深入查证论断。一是从数目大小发现问题,如某企业正常平均每月营业成本在20万元左右徘徊,而12月在销售收入没有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却骤然上升至100万元,

就100万元中的80万元(100-20)应做为异常查证了。二是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问题。简单地讲,原材料、产成品、现金等资产类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均应以借方记录,但个别企业个别时点却出现了贷方记录,即负数记载,例如:某一时点中间,收入100万元,支出120万元,那么这20万元在会计科目中只能做为负数即贷方记录了,但是现实看这种现象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账面中赤字的20万元就应为异常数字对待了,其来龙去脉需要我们深入查证。三是从数字的精确程度发现问题,数字相对一些业务而言,都有精确或一般精确、无须精确之分,如电费可能精确到元角分,但是购买一台高级轿车,几乎尾数全部为整数,例如单位账面报销的医药费数字,正好精确至10000元这个整数,就不够正常了,因为医疗救治过程中挂号、会诊、用药、化验、处置等诸多繁琐项目,从几角钱打底,数额也一定相对呈琐碎状态,其相加后不至于构成精确数字。还有一例,报销的住宿费用,10天为218元,那就等于每天平均费用为21、8元,这个计价标准是实际中存违背常理的。对于上述两例相对的数字,显然与客观现象不符,应做为疑点去进行查证。二是注重账面时间进行查证,善于从奇异时间上发现问题。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发展总是要在特定的时间时期范围内运行的,会计业务也毫无例外地需要准确在这特定相应的时间内反映与处理。实践中特别注意的有:一是从时点的错位发现问题。经济业务大凡总是有特定的时间,具体来说它总是发生在某一集中时间段内,如果账面记录的时间与其经济活动发生的相应时间相差甚远,就应列入疑点进行查证。例如企事业单位燃料煤炭的购进使用应属冬季发生之时,而夏季却大量购进,排除生产、储存之用外,则应列为异常问题予以查证。二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发现问题。例如某地经侦部门侦破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合同用纸上,书写的时间为2000年,而细心发现该纸张显示的印制发行时间却为2004年,前后矛盾,从而将相关犯罪事实暴露无余。三是从时间区间的延长或缩短来发现问题,我市审计人员在对榆树市某粮库进行异地审计时,发现当年购进的大量鼠药,并经过与实际用量测算,相差悬殊,该粮库主任解释是为留作以后年度使用,经过所购数量与需求用量相比对,足以5年后才能用完,而审计人员揭露该鼠药实际有效期限仅为2年,由此为突破口,该粮库主任涉嫌贪污受贿的犯罪线索浮出了水面。三、注重账面地点进行查证,善于从奇异地点中发现问题。如前所述,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地点进行的,这一空间和地点反映了被查证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所在。正如企业要有相对固定的购货市场,也同理要有相对稳定的卖方市场,如果这些地点发生了变化,且发生的变化非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调整因素,也不能就其变化做出正常合理的说明,甚至业务发生地点与其业务内容范围风马牛不相及,都应做为异常问题考虑查证。例如,海产品应是南方临海城市所产所售,但是如果账面内却从内陆根本不为滨海城市所大量采购,就属异常现象,尤其要注重查证现实中与物流不相称的交易中舍廉求贵、舍优求劣、舍近求远的种种不正常情形,很有可能是采购人员存在索取回扣的商业贿赂及从中迂回套取现金的贪污侵占行径。四、注重账面账户查证,善于从奇异对应账户关系中发现问题。会计业务的每一个账户都要对应一个相关联的账户,以此来总括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例如用现金去购买原材料,企业账面正常应记载为原材料增加,相对现金减少。如果体现出是原材料增加,固定资产减少,就属奇异了。所谓奇异的对应关系,是指一一对应的账户关系不能正常反映经济业务活动情况,破坏了正常的账户理应对应的关系,相对也就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其经济业务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如本例,原材料增加,现金减少,本是正常符合逻辑的对应关系及企业的经营规律,但如果是相反,原材料减少,现金增加,就显异常了,就可能出现销售原材料未记销售收入,进而达到偷逃税现象。五、注重账面单位查证,从奇异的购销单位中发现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日益增多,但无论如何企业总有自身的业务关联单位,其经济业务活动总会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不能与不曾发生业务往来的单位进行资金结算,或者与没有业务范围交易可能的单位构成购销经济关系。如果企业发生了上述的账面记载,则可依此奇

异的往来单位进行查证。一方面要从对方购销单位的业务范围进行判断,如从经营食品的企业购进了农药,向粮食企业销售化工产品;另一方面从购销单位与结算情况的矛盾来比对,在正常的经济往来中一般应是购货单位必为付款方或债务方,销售单位必为收款方或债权方,如果相反,或者出现不销售却收款,无购买却付款,均应视为异常现象,进行深入查证。

六、注重账面手续进行查证,从异常的程序手续环节发现问题。经济业务的发生须有一定的经办人员完成,并且相关的经办人员必须办理必要的正规的手续,如果出现经办人员或相关的手续异常,则证明该业务存在疑点,有必要予以查明。如企业开支中的人员,非是本单位在册职工;正常的入库,既无正式发票,又无相关经手人员签字,只有凭证中记载原材料增加,现金减少,且额度很大;还有现金支票支取后没有在单位现金账面上记载;现金支出账体现的支出现金,而凭证记载只有数额,只有领导签批,没有相对支出经手人出具的任何凭据,凡此种种,都应引进我们的警觉,为此进一步展开查证工作。七、注重账面发票进行查证,善于从奇异的发票里发现问题。构成财务账簿的,基础数据大部分都是以各类发票为主要内容,例如,招待要使用餐饮发票,维修要使用建筑发票,购买货物要由对方售货单位据实开出发票,修理要使用修配业发票,油料消耗要使用石油部门的发票,出差要使用住宿业的发票,等等,实践中要注意查证的有:一是张冠李戴,比如个人消费后,却用餐饮发票来报销,美其名曰单位招待客人之用;二是南辕北辙,本是出差到哈尔滨等地,但那里的发票管理严格,却使用从北京私下买的食宿类发票报销;三是阴差阳错,正常购买的货物应该是国税部门发售的发票,却使用地税部门发售的发票出现在账面上;四是背道而驰,明明是甲和乙两方发生的业务往来,却由不相干的丙第三方给开具了发票;五是鱼目混珠,各类非正式的发票如白条收据、财政票据等掺杂其中。上述种种,需要我们从发票取得的渠道、时间、内容、填写的笔迹,核销的手续等疑点上进行查证。八、注重账面内容进行查证,善于从奇异的内容记载上发现问题。任何单位,哪怕业务量再庞大的,其发生的内容也不是应有尽有的,也要存在与其毫无关系的业务内容。实践中要注意从众多凭证记载的经济内容中,敏锐地查找,细致地筛选,与本单位正常业务范畴进行比对核实,从而来确定异常的内容进行查证。例如,在查证一乡镇站办所时,发现了不时有修配、油料的费用支出,而经查证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上并没有任何机动车辆,后经过深入调查,原来是个别的乡镇领导将自己孩子使用的汽车所发生的修理、耗油费用票据统一开到了此站办所进行了核销。

常见十大财务造假方法,涉及会计科目深度分析!(含案例解析)

常见十大财务造假方法,涉及会计科目深度分析!(含案例解析)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 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1

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某年度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手段及对策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手段及对策 一、背景 我国近几年的上市公司利润造假情况有所好转,不过曝光的造假事件大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因而影响比较大。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从最初的虚报成本,高估资产等基本手法外,现更是开始利用进出口退税以及关联方交易等更为复杂的手段,使得利润操纵手段变得更加多变而难以发现。 二、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 (一)虚构交易 伪造收入虚构交易主要表现为伪造收入,这是很伪造者经常用的把戏。最坏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损失,几乎都是使用虚假会计信息操纵造成的。虚假交易是一个明显的欺诈行为,投资者也常常面临这个问题。专家表示,虚拟交易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虚假的收入,在此过程中伪造各种相关票据。例如,原材料采购发票、合同、伪造材料、材料运输、文件材料仓库、生产队和记录、存储的文件、销售合同、销售发票、产品出库单据、产品运输单据、发票和外国当事人等手段营造出公司存在大量交易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伪造交易,虚增利润。 (二)更改账目

虚计利润更改账目通常是增加资产或者降低负债,这样根据会计少结转营业成本或者更改应收账款都是常见方法,通过调节坏账准备科目有时也会达到目的。这些账目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组成,因此直接造假这些账目通常会获得巨大利润。通过少结转营业成本能够直接增加利润,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除了一些基本的手段外,公司还常常通常通过挂账某些科目来达到目的。而根据规定,公司的账户应收账款的资产,三年的预付费用,递延资产和加工性能均属于不良资产。于是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当期利润,并不想处理不良资产和长期信贷。根据相应原则,资产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扣除负债而成为利润,所以增加其资产同样能增加利润。反过来,超过三年的应付账款,企业一般都是非常积极的解决。挂账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挂账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预计会出现损失时便必须计提坏账准备以减少应收账款,而坏账准备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因此,公司便长期挂账应收账款,这样使得公司账面资产膨胀,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挂账待处理财产损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当企业在清查后出现资产盘盈盘亏都必须及时处理。而往往企业会任其挂账这样就能增减或者减少公司当前利润了。 (3)挂账在在建工程。有些企业将不管在建工程是否

浅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对策

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差不多的要求,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会计信息失真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关心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关心使用者评估和预测以后的现金流淌, 关心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治理,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因此,会计信息关于企业本身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进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确实现状及其危害使我们 了解到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的严峻性。随后,直入主题,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确实成因。法制观念淡薄、内部治理失控、

责任主体不明、会计手段落后等,这些差不多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确实缘故。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缘故对策 目录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进展,会计信息质量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今日的会计信息,差不多不仅是政府治理部门、国有企业的治理者籍以改善经营治理、评价经济状况的重要资料,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阻碍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后果是十分严峻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社会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企,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峻经济危机之中。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确实是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现象的最好例证。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差不多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能够讲,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相对的和进展的,而不是绝对的和静止的。因此,会计信

会计学论文 企业会计假账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会计假账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院系名称: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8年3月1日

摘要 会计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假账的出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社会公害。会计假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同时,还严重影响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破坏市场竞争环境。已经成为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深入讨论企业会计造假原因,寻求其治理对策已经迫在眉睫。 本论文从企业会计造假的角度,在例举假账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106家以往涉及会计造假的企业进行数据分析,阐述了会计假账的主要地域分布及其行业分布,论述企业会计假账的现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的会计理论,从三个方面反映了会计假账的表现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虚构业务内容、凭证,制造虚假预算。再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为了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我们必须从完善内部控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利用各界的监督和发挥建设会计网络的作用,内外兼顾的从它的根部源头抓起,从而防范和治理企业会计造假。 关键词:会计假账危害监督体系预防

目录 1 前言 (1) 2企业会计假账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1) 2.1企业会计假账的现状 (1) 2.1.1国有企业假账现状 (3) 2.1.3一般民营企业假账现状 (3) 2.2 企业会计假账的表现形式 (4) 2.2.1 虚构业务内容、凭证,制造虚假预算 (4) 2.2.2 注册资本名不符实 (4) 2.2.3 会计政策的变更处理方法不当 (4) 3 企业会计假账产生的原因 (4) 3.1 经济利益的驱动 (4) 3.2 监督体系不健全 (5) 3.3 技术手段的缺失 (6) 3.4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6) 4 企业会计假账产生的危害 (7) 4.1影响整个经济的正常发展 (7) 4.2损害社会共同利益 (7) 4.3腐败滋生的温床 (8) 5 企业会计防范的对策及措施 (8) 5.1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8) 5.2加强建立监督体系 (8) 5.3 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8) 5.4运用“互联网”建设会计网络 (9) 6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会计人通过银行存款做假账的情况

会计人通过银行存款做假账的情况 会计人通过银行存款做假账的情况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指专门用来记录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一种特种日记账。也是财会人员做账时必定会接触到的,为此,在这里特别为大家揭露了几种会计人通过银行存款做假账的情况,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戒,不做假账。 1、支取套物。 是指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物资,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所购商品据为己有。 2、从银行提现不记现金账。 指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在由现金支票提出现金时,只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不登记现金日记账,从而将提出的现金占为己有。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分两个账本,如果不对照检查,这种手法很难被发现。 3、截留银行存款收入。 指会计人员利用业务上的漏洞和可乘之机,故意漏记银行存款收入账,伺机转出转存占为己有。这种手法大多发生在银行代为收款的业务中,银行收款后通知企业,会计人员将收款单隐匿后不记日记账,以后再开具现金支票提出存款。 4、重复登记银行存款支出款项。 指会计人员利用实际支付款项时取得的银行结算凭证和有关付款原始凭证,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使得一笔业务两次报账,再利

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提现不入账的手法,将款项占为己有。 5、出借账户。 指本单位有关人员与外单位人员相互勾结,借用本单位银行账户转移资金或套购物资,并将其占为己有。也有单位通过对外单位或个人出借账户转账结算而收取好处费。在这种手法下,一般是外单位先将款项汇入本单位账户,再从本单位账户上套取现金或转入其他单位账户。这样收付相抵,不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6、涂改转账支票日期。 会计人员将以前年度已入账的转账支票收账通知上的日期涂改为报账年度的日期进行重复记账,再擅自开具现金支票提取现金不入账并将现金占为己有。这种手法下,由于重复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将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记账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相关科目 这等于凭空在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增加了借方数额,为提取现金做好了准备。提取现金时,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7、套取利息。 会计人员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采取支取存款利息不记账手法将其占为己有。企业的贷款利息,按规定应抵减存款利息后,计入财务费用。月终结算利息时,如果只记贷款利息而不计存款利息,银行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近年来,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频曝造假丑闻。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造成了会计行业的公信力下降,甚至还干扰着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本文着重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 (一)缺乏真正的审计需求者,给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留下了空间。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数量占5%的大股东控制了70-85%的股权,这些股权多数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且国有股东还存在缺位的情况,所以不少大股东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并不十分关心。而对于数量占95%,却只拥有15-30%股权的中小投资者来说,不少人觉得股票收益是最重要的,只要有炒作机会,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就行,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他们也往往采取姑息的态度。而若连上市公司的股东都不关心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那么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将只是应付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即缺乏真正的审计需求者,这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一些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一言堂),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受托审计变成由管理层(或董事会)聘请注册会计师来审计和监督自己的行为,即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一些上市公司中,监事会作为专门约束董事会的机构,其监督作用也微乎其微,有的监事会没有检查过公司的财务,许多监事会没有明示过 董事会的违规行为。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完全文配了监事会,监事会的人选和报酬均由公司的管理层来决定造成的。 (三)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为造假提供了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经营者比股东及监管部门掌握更多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为经营者进行财务造假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涉及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中、相当多的经营者采用虚增资产、虚构经济业务或利用关联方关系、资产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手段任意调节会计数据,人为操纵利润。从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来看,衡量上市公司经营各项财务业绩的指标主要有利润(或亏损)的完成情况、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并根据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确定公司是否具备

关于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 f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5)07(b)-0193-02 (1)究其假账成风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单位负责人授意,不得以而为之现如今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属于从属关系,换句话说,企事业的管理层人员对会计人员有完全的领导权。介于这种关系,会计人员在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即使自身道德修养很高,业务技能很精湛,但是迫于上级领导的压力,一些会计工作不能公平公正的完成。企事业单位领导层的道德水准对会计人员的影响很大,当其为了企事业的某种利益迫使会计人员做出一些不真实的会计数据,最终导致会计人员失去了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在会计的工作中做假账。 (2)上级管理部门管理上的错位。 由于地方政府过度重视政绩,忽略实际情况,盲目地规定经济的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的扭亏任务及其他的任务,使一些企业为了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被迫编造虚假、不实的会计报表。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 会计人员的工作与金钱密不可分,所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动歪心思,面对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他们利欲熏心,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占据了上风,会计人员面对此种诱惑,往往背弃职业道德操守,做出不真实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同时为了个人的一己私欲,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和篡改会计数据和会计资料,更有甚者公款私用,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4)会计人员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漠。

由于会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一些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知识不够娴熟,没有学习新会计法的知识,自身的会计水平又有偏差,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根据新会计法规制度依法办事。 与此同时,这些会计人员没有继续学习的意识,自身也不懂法,更谈不上守法,所以他们在会计工作时不能按规章制度办事。 (5)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企业在进行各项经济业务的同时,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忽视法律存在的情况,最终淡薄了企业的法律观念,对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具体的经济业务中,当财务与企业的法律法规产生碰撞时,企业往往会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法律法规,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不予追究,任其发展。而且由于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标准并不统一,各个部门在管理的问题上又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就造成了各方面的监督不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缺乏整体有效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的利益。通过企业在经济上的控制和监督,确保国家的财政法规能够贯彻执行。企业单位的领导迫于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的审计部门。所以,这种内部的审计机构,通常不被企业所接纳,从根本上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造假的多种原因引起的,所以对造假的综合处理,也应该采取多种对策。 1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法律制假,是最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的颁布,为防假和制假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1)对于会计的监督,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 ①记账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②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③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④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会计假账案例

中国上市公司是如何做假账的---终于看懂了,冀老师讲的就在第一条出现了来源:孙瀚麟belongs的日志 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已经太晚了。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2004年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然又声称2004年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真的骗过了不少人。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

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郭锦荣 【摘要】企业会计报表可以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便利益相关者客观地了解企业,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企业利用制度上的漏洞操纵利润给授资者和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它导致资本市场信任危机,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动机出发,通过对利润操纵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对策划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表;利润操纵;财务分析 【作者单位】郭锦荣,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 会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企业管理层常常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每个企业采用的利润操纵手段不完全相同,但这些操纵手段大多能够在财务指标上和会计报表项目中反映出来。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分析会计报表项目金额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嫌疑,从而提高分析的效率。 一、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 (一)为自身利益而夸大甚至编造虚假利润。上市公司作为一种“壳资源”依然稀缺,许多公司为了争取发行上市指标,受利益驱动,便产生了利润操纵行为。按《公司法》规定公司上市前三年要连续盈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为了公司股票上市的需要,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为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一些公司采取多种手段操纵会计利润;对于已经获得上市资格的公司,为了获得对公司管理业绩的良好评价和进一步筹集资本,提高配股价格,更多的获取证券市场上有限的资源,也会想方设法提高利润;此外有些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股票停牌甚至被终止上市的尴尬局面,宁愿铤而走险进行利润操纵。 (二)为规避所得税而隐瞒利润。企业所得税是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当的税率计算得出的。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增加留存收益,减少现金流量支出,便会想方设法缩减利润,进而达到少交所得税,增加内部资金积累的目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其在社会上的形象,筹措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的现象。 (三)企业领导者为追求政绩而提高利润。我国特定的经济体制决定了现阶段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要目标还是利润,上市公司利润的多少及其增长幅度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职位的升迁以及奖金、福利等直接相关,且企业的经营者又有短期利益的趋向,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的政绩,企业难免会对利润进行操纵。 (四)调整费用。企业不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进行会计核算,通过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如企业为了虚增利润,个别费用不入账,或转由母公司承担。有些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为调整利润不及时进行费用摊销。每月会计结账时,将亏损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冲减,列入当月待摊费用;如果当月实现利润,则按利润数额增加成本费用,同时冲减相应的待摊费用,这样企业账面保持每月不亏不盈。 二、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操纵的防范策略 (一)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虚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对社会公告要涉及多个市场主体,仿佛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接,而上市公司是产生虚假信息的源头,应该是治理的重点。在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中,要从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这两个源头抓起。首先,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其次,要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股独大”,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方面分离不彻底、上市公司决策权过多集中于控股股东,致使容易发生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转移资产等问题,以及为了自身利益,制造虚假信息,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同时,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约机制。二是要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控制,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 (二)增加操纵成本,加大惩罚力度。根据经济学“追求效用最大化”和“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原理,利润操纵者必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获得预期收益为主要目的。某些上市公司之所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利润操纵,其重要原因就在于, · 301 ·

会计行业存在道德问题及对策探析.docx

会计行业存在道德问题及对策探析在种类繁杂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行业对其他行业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会计职业中主要包含信息监督与核算工作,良好的会计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乃至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及其员工了解公司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对响市场经济中企业、投资者的利益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另外,会计工作也会对社会中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因此,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是稳定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因素。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逐步完善,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但是目前,我国会计行业中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日益严峻。因此,这一问题的改善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的工作职责和道德的结合体。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反映会计的职业特征,可以表现为会计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规则,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产生影响。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为基本的一条。爱岗敬业主要是指,为了满足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应当拥有一份职业自豪感,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拥有较强的动力以及足够的热情。其次是熟悉并遵守会计规则。只有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才能够正确处理各类经济业务。企业引导会计人员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有利于端正企业整体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又优

化了企业形象。会计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同努力构建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按照法律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依法办事,避免违规现象。当然,客观公正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十分必要的,它能够有效遏制伪造及其他一些不当行为。最后,要形成保密机制,提高会计人员遵守企业保密规则与要求的自觉性。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对利益关系产生影响。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构建良好、有效的会计职业关系,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第二,会计的相关法律制度是保障会计工作正常开展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则是促进会计工作持续稳定进行又一主重要手段。第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是非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其遵守职业规范的自觉性。第四,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深入推广,对于会计职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大有裨益。第五,正确会计职业道德观的树立是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与能力的提升的思想基础。第六,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节约社会资源和成本的重要途径。第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发展基本条件,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进步的基础。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会计的相关工作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债权人、管理者和决策者等不同人群对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另外,会计信息也能够为政F宏观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但是,与此同时,会计造假的现象也随着人们对利益渴望程度的增长而愈发严重,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

如何做假账!绝对经典,而且案例多。

记得刚进财大,就传得很厉害了,“十个做作账的,有九个是上财的。” 我其实也一直很疑惑的,这个假账具体是如何作的,要把三张报表都葛平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哪怕作的是真帐有时候也横竖压不平。说的也许好听,其他应收款调一调,具体操作起来也许会问题百出,这个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未知区域,一直都是很想知道的。 放假几天闲来无事,刚看了篇别人分享的日志,教人如何作假账。无非是说了些应收款,资本化,准备金折旧什么的,具体的细节一点没讲。、 罢了,虽然我不会作假账,但是我还是会看假账的,一般的话,大多数的假账都能看出来。我也碰到过很多公司的账做得很二的,一看就能看出来的,比如明明收入增加了那么多,缴纳的税务却少了很多,像这种假账很多的,而且很粗糙,我也不知道这种账是怎么过审计的,至少应该出个保留意见。 这里分享下我对假账的一些经验,也许看上去不是很专业,但是还算实用。在说假账手法的时候,也带了点案例,不过由于自从2004年之后,大的作假账的案子不多了,所以案例的年代可能有点远了,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结构大纲: 一、作假账的动机 二、作假账的手法 三、作假账的识别方法(写累了,下次有机会再写) 一、作假账的动机 作假账专业点讲叫“会计欺诈”。动机的话一般就下面几个了。 1.首次公开募股以及获取再融资资格 我国A股公司IPO前要求其满足近三年连续盈利及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交易所规定是不少于5000万,而且其盈利指标对实际募集资金规模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IPO 环节进行利润操纵的公司数目最多,如ST麦科特、通海高科、ST红光等。这种动机都是上个世纪的居多,现在保荐代表人的团队比以前专业多了,辅导期就开始把该剥的资产剥掉了,再一过内核小组这道光,出来的东西就算有假,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出的,2.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 出于对会计盈余的平滑处理,以及对被处以ST、PT的逃避,如桂林集琦2000年虚增收入使公司止住了明显的业绩下滑趋势;又如ST龙建(原北满特钢)1999年亏损,2000年虚增利润2590万元从而避免了其沦为ST板块。 当然万一真的业绩不行了,那么破光破摔,该计提的准备金和折旧就拼命提了,收入确认页想尽一切办法延后到下一年度。这个老师上课都讲过的,不再多说了。 3股价配合 说白了就是为了身价,或者把股价拉高了好兑现掉手上的股份。比较著名的就是银广夏、东方电子。 如东方电子在1997 年至2001 年共计虚增主营收入17.0475 亿元,与此同时东方电子流通股本从最初的1720 万迅速增长到6 亿多,在虚假业绩、高比例配送和疯狂炒作的推动之下东方电子股价上市四年累计飚升60 倍以上。 二、作假账的手法

会计假账手法详述

会计假账手法系列(上) 会计假账手法系列(1):会计电算化 在会计信息处理电算化日趋普及的今天,利用计算机作假的会计事件也接踵而来,在每天的新闻播报中,几乎都会有一两条这方面的报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日趋频繁,那么作假犯罪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在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的今天,计算机作假应该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作假是指利用计算机或对计算机系统实施的舞弊行为。要紧包括偷窃、伪造、盗用、挪用及其他欺骗行为。我们分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会计电算化中常见的一些作假手法。 一、会计软件开发中常见的作假手法 目前在我国,除了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外,大多数单位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由高校、科研单位或本单位的计算机人员设计的。他们在设计应用软件时,就通过单位领导授意,加入了一些"特不"程序。如有的系统,账户试算平衡时,将借方总数直接移到

贷方,造成借贷永久平衡的假象,有的系统,固定资产为负数时,照旧能够提取折旧。如此,不管单位如何样弄虚作假,会计核算的结果却永久"正确"。 二、应用软件使用中常见的作假手法。 在使用一些会计应用软件时,要紧的过程确实是输入会计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用户需要的信息。那么在使用应用软件时,所涉及到的作假方面要紧在输入、输出和商量程序上。 1.篡改输入数据 这是计算机作假中最简单、最安全、最常见的方法。数据一般要通过采集、记录、传递、编码、检查、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有关的人员,或能够接触处理过程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数据,篡改会计数据要紧有下列几种方式: ①输入虚假的会计数据 某企业2000年底为了完成打算利润,遂在12月份的会计核算时,直接以虚假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以达到其虚增利润的目的。 ②修改数据 这种方式往往是绕过计算机会计系统,直接对会计数据文件进行修改。 例如,1986年我国首例计算机舞弊案,即大连市工商银行某

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一、利润操纵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以一定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其中利润往往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因此为了业绩,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二)上市企业为了自身利润或大股东利益而夸大甚至编造虚假盈利。1.为获得股票发行资格。企业首次发行时,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必须最近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一些业绩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得不进行利润包装而获得上市资格。2.为了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发行价格和配股价格,在其发行和配股额度一定的情况下直接决定着募集资金的多少,因而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提高每股收益的发行价和配股价(每股收益的提高只有通过增加利润来解决)。3.避免股票被摘牌。按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如果限期内未能消除,其股票将被摘牌,终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上市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会进行利润操纵。 (三)为规避所得税而隐瞒利润。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适当的税率而得出的。一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推迟纳税时间,便会隐瞒利润。但也存在着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能够维护其在社会上的形象,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而这部分所得税往往又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形式返给上市公司。 二、利润操纵手段的具体表现 (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1.通过资金拆借,向关联企业收取资

关于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探析

关于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探析 【摘要】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表现,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会计人员;做假账;探析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存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诚信”的体现。如何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我国会计界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但只有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会计监督、实施会计委派制、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全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员做假账问题。 一、会计人员作假帐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缺乏职业道德。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由于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极少数会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为谋取个人利益,做出了触犯法律的事情。比如:个别会计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等,主要原因是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最终以身试法。 2.业务因循守旧。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贫乏、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同时思想僵化,默守陈规,不求上进,工作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由于他们不能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学知识,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从而使会计管理工作水平长期停留在一定的层次上,致使会计工作无法按照新规定正常开展。 (二)客观原因 1.屈从压力作假。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的工作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单位负责人为完成一定经济任务,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致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否则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丢掉工作,因此,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如国内闻名的“红光实业”案、“蓝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 一、前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市场繁荣了。但也不能否认,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不健全的因素。 比方说,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出现了假商品,假烟假酒都有,假酒还喝死过人,在我们财务领域也不是一块洁白的土地,也出现了假信息、假报表。虚假的信息不会死人,但造成的影响更坏。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还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部门需要层层汇总的会计信息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出台适当的经济政策调节和引导资金的投向,出台一些新的法规、条例,来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如果会计信息是假的,国家的宏观管理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二、会计假账 (一)定义会计假账 何为假,与真合为一对矛盾体,也就是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何为账,是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通过证明经济业务的正当凭证为根据,照实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的书面记录。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假账的定义描述。账本大都是指用于财务方面而言,因此通常称为会计假账。可以肯定的是账本都需要依赖会计特定主体来操作完成。会计行业也给会计假账命了一定比较范例的名称,失真的会计信息。名称有点差别,但其意思大体一致,首先是违反真实性核算原则的行为,其行为目标和结果均使真实性蒙受损失,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其次是违背了会计、财务、证券、税收等相干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规定的行为,具备犯法性;最后会计假账行为人主要是从事会计职业的特定主体,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而为之,任意一个过错、偏差、错漏所致使的财务核算资料与其成效的不实,均应属于会计假账之范围,具备有意性。 (二)了解会计信息 我国经过十多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建设,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会计秩序混乱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广厦”、“蓝田股份”等一些企业会计造假案件的公开披露,甚至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一些基本的会计原则性问题受到人们的挑战。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深入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论对于广大会计理论界、经济界,还是对于

浅析企业会计做“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影响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出发,阐述企业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危害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后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政策。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根据国家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2003年底抽查的200家国有企业2002年度的会计报表,其中有81家企业虚列资产37.61亿元,83家企业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家企业虚列利润27.47亿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并且,之后的几年也无明显改变,2004年财政部由组织驻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52户企业2003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5户,其报表反映的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1亿元;虚亏实盈企业6户,其报表反映的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福建省财政厅近日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此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 公告称,2010年福建省财政厅组织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了房地产、能源、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共167户。从总体上看,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规范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检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规范、违规扩大开支范围等方面;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仍较为普遍。全省检查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福建省财政厅和各级财政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理处罚,共对48户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给予调账、补税、罚款等处理处罚,其中补缴税款17.29万元,处以罚款7.44万元。 真实性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造假似乎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发展到令人震惊的地步。这不仅会严重打击企业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会增加政府宏观决策失

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

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 从职业守则来讲,‘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从业人员必须烙守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要烙守‘不做假账”的底线却很难。 一些地方统计掺‘水”,财务数据失真,无一不是假账惹祸。做假账固然是会计人员的错,是不守诚信的表现,是职业道德问题,但假账的背后却隐藏着比较复杂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它和官员的仕途、政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账首先是个经济利益问题,一些位的领导为了谋取小集体利益,指使会计人员涂改账目,甚至无中生有编造财务报表,损害国家利益。其次,假账有时也牵系政治问题。`}C字升官,官生数字”使一些官员尝到了做假账的甜头,于是便肆无忌惮地授意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上玩弄数字游戏,实现其‘政治生命”中的‘步步高”。 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一个坚持‘诚信”不动摇的会计人员,面对假账,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面对单位领导的授意指使,可以不去理会甚至坚决予以制止。但现在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不讲诚信者为数不少,会计人员要寻求一方不做假账的净土不很容易。你不做假账,就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你不做假账,就要面临下岗。凡此种种。作为会计工作者,他们也要生存,要养家糊口,如果因为不愿做假而频丢饭碗,如果连生计都要成为问题,他们在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面前能不仿徨?因此,可以说,要求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屈从任何压力,不提供任何虚假会计信息,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只有在全社会营造起了‘诚实守信”的大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会计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证,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又尽职尽责,使迫使会计造假的人受到严惩,才能说‘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