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解剖结构

蝗虫解剖结构
蝗虫解剖结构

4.排泄器官

棉蝗雌性生殖系统

蝗虫交感神经经系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时明辉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报告 时明辉(薛敏) 10级生科3班 学号:201000220069 时间:2012/9/15 摘要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粗线期等五个时期以及后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形状。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1.引言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会产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 2.1试验材料 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2药品:改良苯酚品红。 3实验材料:雄蝗虫的精巢。 2.2实验过程 2.2.1取材 在九月底十月初采集雄蝗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便是蝗虫精巢。精巢有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巢小管组成。 2.2.2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采用渗透力强大的固定液将组织、细胞迅速杀死,蛋白质沉淀,并尽量保持原有的状态。将生活细胞固定后,将有利于后续的解离和染色。 固定液比较常用有效的是Carnoy固定液,Carnoy I:冰醋酸:乙醇=1:3。 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然后将固定的材料转入乙醇中保存,长期保存放4℃的冰箱中,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2.2.3制片及压片 用取2-3条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撕破或者用刀片在其中部横切两三刀,轻轻挤出内部细胞,滴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至15min。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盖上两层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用左手的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然后用大拇指压盖玻片,再用解剖针轻敲盖玻片,使材料均匀分散开。 2.2.4镜检 注意将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分辨清楚,特别是对前期I的各个时期能够独立辨认。减数第一次分裂分为:前期I、中期I、后期I、末期I。前期I:时间特别长,经此期染色体逐步折叠、浓缩。同时出现非姐妹染色体间的交换现象。根据细胞核及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将前期I 分为五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分为前期I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由于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因而染色体数目减半。从形态上看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体积较小,染色体只有n。 精子的形成过程(变态):精细胞枣核状柳叶状精子 3.实验结果 3.1结果观察 图一、细线期图二、偶线期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八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剖针。 三.实验材料 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质外骨骼。 1.头部: (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 (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 (4)口器:咀嚼式。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

2.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 (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3.腹部: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气门。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 雌性:腹末腹面不上跷;雄性:腹末腹面上跷。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另一侧也同样剪开,然后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端揭开(保持背面的完整性)。 (三)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1.呼吸系统: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 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咽、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粗

初中生命科学《观察与解剖蝗虫》教学设计

第4章第2节动物(第9课时)观察与解剖蝗虫 建平中学西校范晓芳 一、设计思路 蝗虫,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关蝗虫的知识学生知道得甚少。从观察能力分析,学生曾经饲养和观察过蜗牛,有些基础;从解剖能力分析,学生缺少实践;还有学生没有接触过浸制标;从实验过程看,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解剖;从学生的情感分析,浸制标本跟活体不一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觉,不敢或不愿触碰它。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适当降低实验要求,如浸制标本质量不高,内脏高度腐烂情况下,只要学生能看到消化管道,就算实验成功。 全课采取先讲后实验、边讲边实验的教法,可采用图片投影进行外形、内部结构的直观教学,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解剖口器和除去部分外骨骼是实验的难点,可采用自制蝗虫口器模型和蝗虫身体模型,边讲解剖要领、边演示操作技能、边学生动手实践,注意及时心理疏导,表扬胆大心细的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以同龄人为学习榜样,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 应性。 2.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基本方法。 3.理解蝗虫对禾本科植物会产生重大危害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解剖蝗虫,进一步认识到观察和解剖是了解动物的手段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克服对浸制蝗虫标本的不良心理,懂得观察、解剖浸制标本也是重要 的科研手段。 2.加深对蝗灾危害性和灭蝗必要性的认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 2.学习解剖蝗虫的方法。 难点: 1.蝗虫口器的拆卸。 2.正确剥离蝗虫的外骨骼。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器材:浸制蝗虫、蜡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大头针、 试剂瓶(盛清水)、培养皿、烧杯。 2.教师准备:除与学生器材一样外,还有:自制纸质蝗虫模型、石膏蝗虫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手持放大镜,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1、外部形态观察 体被坚硬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复眼 单眼 口器 触角 头顶 额 颊 唇基 口器各部分:

2)胸部 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 ?外骨骼: 每一胸节都由背 板、腹板和两个 侧板组成 前胸背板 前胸腹板 中、后胸 腹板 中胸侧板后胸侧板 ?附肢-足: 3对 后足为跳跃足?翅:2对 前翅覆翅 3)腹部 由11个体节组成?外骨骼:背板、腹板、侧膜 尾须

外生殖器: 雌性一产卵器雄性一交配器4)听器5)气门10对 2、内部解剖 ★解剖方法: 用小剪刀从足与翅基部剪掉,再从尾部肛上板处开始,以 小剪刀沿虫体背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从尾端腹面开始,沿腹 面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将产卵器分成两半,从这里开始,将 左侧体壁除去。剪时注意剪刀要斜些,紧帖着背板或腹板来剪; 在去除体壁时先从背面分开所剪开的体壁,将连附着体壁的组 织气管分离,特别在胸部,注意肌肉的联系,要留唾液腺(乳 白色葡萄状的腺体,贴附在胸部腹面)。 以小剪刀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至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 外骨骼去掉,小心将头部幕骨剪除。注意剪刀不可深入,因为 容易损坏围食道神经。 小心将气管及一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 全部。 ★内部构造:6大系统 1)消化系统 前肠:口、食道、嗉囊、砂囊(前胃)中肠:胃。6个胃盲囊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1对唾液腺2)排泄系统 马氏管—细丝状,包围中后肠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蝗虫共有___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_______。 (4)蝗虫的翅共_____对,是它的_______器官。 下面是鸟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2)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3)家鸽的前肢变成________,而且羽毛(正羽)着生不重叠,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有利飞行. (4)在家鸽的肌肉中最发达的是________,这与飞行时达动两翼运动有密切关系. (5)从家鸽的骨骼来看,________明显向外突出,这有利于肌肉的着生. 下图是家兔和狼牙齿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________的牙齿。 (2)上述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而狼的牙齿有________。这是与它们的__________相适应的。 右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蚯蚓的端,判断的依据是。 (2)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 运动时先移动的是身体的前部,靠完成运动。 (3)蚯蚓的呼吸要靠来完成。空气中的氧气首先溶解体 表的粘液中,然后再渗透进入体壁,再进人中,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观察余振洋(高山山、潘红芳)、09级生技1班、200900140156、2011/9/18 摘要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粗线期等五个时期以及后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形状。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加深了对遗传学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东亚飞蝗;染色体;减数分裂 1.引言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对种族绵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生物的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2n)。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与三个退化的极体(1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然后经过受精作用,雌雄配子又重新结合,形成了二倍体的合子。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含的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体现了遗传学上的三大定律,在丰富基因的多样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常见的中华蚱蜢等,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 2.1实验器材和药品: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蝗虫共有___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_______。 (4)蝗虫的翅共_____对,是它的_______器官。 下面是鸟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 (2)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3)家鸽的前肢变成________,而且羽毛(正羽)着生不重叠,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有利飞行. (4)在家鸽的肌肉中最发达的是________,这与飞行时达动两翼运动有密切关系. (5)从家鸽的骨骼来看,________明显向外突出,这有利于肌肉的着生. 下图是家兔和狼牙齿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________的牙齿。 (2)上述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而狼的牙齿有________。这是与它们的__________相适应的。 右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蚯蚓的 端,判断的依据是 。 (2)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 , 运动时先移动的是身体的前部,靠 完成运动。 (3)蚯蚓的呼吸要靠 来完成。空气中的氧气首先溶解体 表的粘液中,然后再渗透进入体壁,再进人 中,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蝗虫共有___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_______。 (4)蝗虫的翅共_____对,是它的_______器官。 下面是鸟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 (2)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3)家鸽的前肢变成________,而且羽毛(正羽)着生不重叠,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有利飞行. (4)在家鸽的肌肉中最发达的是________,这与飞行时达动两翼运动有 密切关系. (5)从家鸽的骨骼来看,________明显向外突出,这有利于肌肉的着生. 下图是家兔和狼牙齿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________的牙齿。 (2)上述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而狼的牙齿有________。这是与它们的__________相适应的。 右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蚯蚓的端,判断的依据是。 (2)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 运动时先移动的是身体的前部,靠完成运动。 (3)蚯蚓的呼吸要靠来完成。空气中的氧气首先溶解体 表的粘液中,然后再渗透进入体壁,再进人中,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观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观察 摘要 本次实验主要为掌握生殖细胞取材和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并通过观察了解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的特征,了解染色的变化特点。对于蝗虫及其它的动植物而言,从初级精母细胞生成精子要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其中,前期I 又先后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每个时期染色体都会经历不同的变化,最终变成成熟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不同的分裂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和形态特征都可以用来判别细胞所处的减数分裂期。 关键词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染色体。 引言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两次分裂中将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均分给子细胞,使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基因重组),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减数分裂不仅是保持物种遗传物质稳定传递的手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换,增加了基因变异种类,增加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原材料。 减数分裂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配子减数分裂,孢子减数分裂和合子减数分裂。 本次实验,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

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摘要减数分裂是细胞产生有性配子的重要分裂方式,它对细胞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我们通过对蝗虫精巢进行固定、制片染色后观察其精原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温习了减数分裂各阶段的染色体的特征及行为,了解了如何区分各时期的细胞,再一次练习了制片、染色、镜检等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1.引言 细胞分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它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细胞分裂可分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其中无丝分裂的遗传物质不能平均分配,有丝分裂不改变染色体倍数,减数分裂则产生染色体减半的配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通常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个阶段,也叫成熟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仅复制一次,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加大了生物遗传信息突变和重组的概率,加速了生物的进化的概率,使生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减数分裂的过程见图一。 图1 减数分裂过程图 本次试验选用蝗虫精巢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固定、保存、制片、染色后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分

裂各个阶段,了解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 选用蝗虫作为研究材料有以下几个原因:(1)当下正值蝗虫繁殖期,取材较为方便;(2)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3)蝗虫的曲细精管内由上到下一次排列着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殖细胞,使我们在同一染色体标本上可以同时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材料 2.1实验器材 载破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镊子。 2.2实验试剂 Carnoy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2.3实验生物材料 蝗虫精巢小管固定材料 3实验方法 3.1取材 选择繁殖季节雄性蝗虫(雄性蝗虫个体较小,雌性蝗虫个体较大,且尾部有产卵瓣,从外部易于区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乳白色或黄色的团块,即为蝗虫精巢。将精巢取出放于培养皿中,用蒸馏水反复冲洗。【1】 3.2固定 去掉精巢外面附着的脂肪,将精巢投入蒸馏水中低渗5min后转至Carnoy固定液中固定4~6h,待黄色组织块变白即可(若尚未变白还可继续固定适当时间)。(CarnoyⅠ:冰醋酸:乙醇=1:3(应用最为广泛);CarnoyⅡ:冰醋酸:氯仿:乙醇=1:3:6(含油脂类较多的材料以及需要更加硬化的组织的固定)。)。【2】 3.3保存 若需长期保存,应洗去乙酸,于70%乙醇中低温保存,每100 ml酒精中加甘油2ml。冰箱保存可达2年。【3】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五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剖针。 三.实验材料 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质外骨骼。 1.头部: (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 (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 (4)口器:咀嚼式。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

2.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 (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3.腹部: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气门。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 雌性:腹末腹面不上跷;雄性:腹末腹面上跷。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另一侧也同样剪开,然后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端揭开(保持背面的完整性)。 (三)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1.呼吸系统: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 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咽、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粗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姓名:曹丽学号:2010504101 专业:生物技术 摘要:利用比较解剖法,通过对甲壳亚门的代表动物螯虾和六足亚门的代表动物棉蝗外部形 态观察和比较解剖,学习虾类和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功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关键词:螯虾、棉蝗、比较解剖 一、引言:介绍两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螯虾亚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其中海螯虾科 (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属2种)为海生类型,其头胸甲前缘与口前板愈合,胸部末节腹甲与前一节相愈合,第2~5对步足基节与座节不愈合。种数虽不多,但有些种有重要经济价值。螯虾通常指淡水产的3科,其中螯虾科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 3属13种;美螯虾科产于北美大陆落基山以东,种数最多,至少有 10属260多种。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淡水中,这科的特征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约14属120种。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和观赏,人工养殖发展很快。 棉蝗一年只产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每年春天五月中下旬出土。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危害农作物,所过之处几乎颗粒无收。 二、实验方法:比较解剖 三、外部形态比较 螯虾 螯虾整个躯体由体表被覆几丁质甲壳的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全身有20节,头胸部13节。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两边各有3~4个棘。头胸甲背部有4条沿身体纵轴方向排列的脊。双眼有柄而突起。头胸部有5对步足,第1对为粗壮的大螯,雄性的大螯在外侧有一膜质鲜红美丽的斑块,第2、第 3对步足为螯状,第4、第5对步足为爪状。腹部有7节,虽被覆甲壳,但节间关联处有纤维膜相连,可灵活运动。腹部第2节至第5节下面都有1对附肢,称为腹足或游泳足。腹部第6节附肢向后伸展,加宽称尾足,并与尾节组成尾扇,是螯虾快速运动器官。在头胸部的前端还有3对触角,1对大触角,2对小触角。 蝗虫 蝗虫的身体明显地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在头部的前端有一对呈丝状的触角,从基部到顶端一样粗细,能自由运动,有嗅觉作用。在头部两侧,有一对大眼睛,是由许多表面呈六角形的小眼构成,叫做复眼,它能观察较远的物体。头部前面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 (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蝗虫共有___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_______。 (4)蝗虫的翅共_____对,是它的_______器官。 下面是鸟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 (2)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3)家鸽的前肢变成________,而且羽毛(正羽)着生不重叠,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有利飞行. (4)在家鸽的肌肉中最发达的是________,这与飞行时达动两翼运动有密切关系. (5)从家鸽的骨骼来看,________明显向外突出,这有利于肌肉的着生. 下图是家兔和狼牙齿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________的牙齿。 (2)上述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而狼的牙齿有________。这是与它们的__________相适应的。 右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蚯蚓的端,判断的依据是。 (2)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 运动时先移动的是身体的前部,靠完成运动。 (3)蚯蚓的呼吸要靠来完成。空气中的氧气首先溶解体 表的粘液中,然后再渗透进入体壁,再进人中,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蝗虫减数分裂过程观察

蝗虫减数分裂过程观察 2013-07-24 18:0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高等动物精子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2.学习并掌握制备蝗虫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高等生物的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2n)。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与三个退化的极体(1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1.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用具 2.药品:卡诺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材料的采集 北方在每年9月底到10月初于稻田中采集雄蝗虫,并用卡诺固定液进行固定,然后依次经90%,80%,以及70%的乙醇溶液处理30min,最后保存于70%酒精溶液中,4℃储存。如果长期保存,可定时更换酒精储存液。 五实验过程 1.取材:从雄性蝗虫腹部背面剖开,靠近胸节处有桔黄色团状结构,为精巢。如材料经长期将精巢放于培养皿中,用蒸馏水冲洗可见每条精细小管的一端连于输精管,另一端为分散的盲端(如材料经长期保存其颜色发暗)。换水再次清洗。每次清洗用时2-3min。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管上横切两到三次。 2.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管上横切两到三次。 3.以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分钟,同时以小镊子轻轻挤压精细小管外壁,以使性母细胞或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细胞流出精细小管管壁,以利于观察,压片后进行观察,可以见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主要蝗虫种类的识别及分布1

新疆主要蝗虫种类的识别及分布 蝗虫的识别 蝗虫(locusts&grass hoppers)属直翅目(Orthoptera),蝗亚目(Acridodea=Locustodea),包括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 umastacoidea)、蝗总科(Acridoidea=Locustoidea)的种类,俗称蚂蚱 一、蝗亚目的特征 头较宽,触角较粗短,一般不超出体长之半,常少于30节。单眼三个。前胸背板发达,复盖胸部背面和两侧,在蚱总科(菱蝗类)中向后延伸。常达到或远超过腹部末端;有时向前延伸,越过头顶。前翅狭长,较厚,复于腹部背面;后翅宽大,三角形,膜质,静止时呈扇状纵褶,藏于前翅下;少数种类翅退化成鳞片状或完全退化。有翅的种类一般具发音齿,分别着生于前翅、后翅、后足腿节内侧或外侧以及腹部的侧面,短翅及翅退化的种类发音器常退化残缺;若具发音器,则由后足股节内侧与前翅或腹部摩擦发音。腹部第一节背板两侧常有一对鼓膜听器,少数种类缺如。后足适于跳跃,跗节3节;蚱类的前足、中后足跗节2节,末端有爪。产卵瓣粗短,卵产于土中,形成卵块,外围有胶状物保护,称为卵囊。渐变态,若虫称为蝻。 二、蝗虫的分类特征 蝗虫和其它昆虫一样,全躯可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各部分均又具有若干附属器官,如亚洲飞蝗的结构如下:

(一)头部:

触角分节明显,一般不超过30节,基部一节称柄节,基部第二节称梗节,其余所有的节通称鞭节。触角的形状变异颇大,通常有丝状触角、剑状触角和棒状触角三种。 2.口器 由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下唇和舌等组成。 上颚颇发达,顶端坚硬,常呈锯齿状,左右不对称,取食不同植物的蝗虫,其上颚齿面常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 (二)胸部 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部分组成。 1.前胸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观察,了解动物生殖细胞形成的一般过程以及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掌握压片法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它与有丝分裂具有根本的差异,但又有一定的联系,生物体通过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分裂后的子细胞得到遗传组分相同的染色体。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使得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为体细胞的一半,乘坐单倍体细胞。这样再通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又可以在后代细胞中回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而且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配对过程中发生了非姐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为后代表现得多样性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在动物的精巢和卵巢组织中有些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成为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它们经过减数分裂分别形成4个精细胞和1个卵细胞。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的前期很长,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其染色体的变化也比较复杂,要经过一个逐步螺旋、折叠和浓缩的过程。特别是在偶线期内,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进而在粗线期发生非姐妹染色体的节段交换,因此我们可以在双线期观察到许多交叉图像。我们可以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观察加深对这一分裂过程的认识,并且为杂种细胞学分析、物种间情缘关系的鉴定等提供可靠地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雄性蝗虫; 2.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Carnoy固定液(乙醇:冰乙酸,体积比为3:1)、 载玻片、盖玻片、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 1.蝗虫的捕捉和固定 捕捉雄性蝗虫,直接投入到Carnoy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然后转到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保存。若在4℃冰箱中保存,可以长期使用。蝗虫的性别区分非常容易雄性蝗虫个体较小,雌性蝗虫较大。同时由于雌性蝗虫的尾部有产卵瓣,所以从外观上易于区别。 2.蝗虫精巢的剖取 解剖蝗虫时,先将翅膀减去,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的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即可看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边是蝗虫的精巢。精巢由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小管组成。将取出的精巢放在蒸馏水的培养皿中,用解剖针轻轻剥离精巢,即可看到许多精小管。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摘要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经典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分裂前期Ⅰ的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这五个时期以及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和前期Ⅱ的染色体形态。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掌握了制片、染色技术。 关键词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1.引言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会产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2.1.2试剂:改良苯酚品红。 2.1.3实验材料:雄蝗虫的精巢。 2.2 实验过程 2.2.1取材 在九月底十月初采集雄蝗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便是蝗虫精巢。精巢有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巢小管组成。 2.2.2 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采用渗透力强的固定液将组织、细胞迅速杀死,使蛋白质沉淀,并尽量保持原有状态。将生活的细胞固定以后,将有利于后续的解离、染色等。 固定液比较常用、有效的是Carnoy固定液,CarnoyⅠ:冰醋酸:乙醇=1:3(应用最为广泛)。 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然后将固定的材料转入乙醇中保存,长期保存放4℃的冰箱中,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2.2.3制片及压片 取2-3条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2滴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时间一般为 6-10min。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盖上两层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用左手的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然后用大拇指压盖玻片,再用解剖针轻敲盖玻片,使材料均匀分散开。 2.2.4镜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