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出口退税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出口退税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出口退税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作者:张西霞①指导教师:李建萍

摘要: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对不同的贸易方式采取不同的退(免)税管理办法。对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和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的管理办法,即依照退税率计算免抵退税额和征、退税之差,并且税负由出口企业自行负担;对来料加工实行“免税不退税”的管理办法,出口产品所含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不同贸易方式采用不同的退税管理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不同,在新的退税机制出口加工贸易企业下如何进行改革?本文首先陈述我国以往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再结合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来分析出口退税调整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之后加工企业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为企业制定配套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影响

2008年8月1日我国进行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2008年11月1日我国再次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此次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届时,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面对我国数次的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我国加工企业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面对呢?本文在对以往资料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最近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以期为这些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

一、文献资料回顾

从已有文献看,分析出口退税经济效应的文献为数众多,谢丽芬,谭晶(2005)先对我国原出口退税机制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进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它的战略意义,以及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他们在文章里分析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而得

①作者简介:张西霞(1987-),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9届毕业生。

出我国加工企业如何在新的制度下发展,来增强我国加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李晓光(2008)提出了出口退税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外贸出口增长和外贸结构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在2008年11月份广东维权纳税人权益网上高培勇在《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与建议》一文中,先将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和建议进行综述,然后得出加工贸易的调整虽然在短期内给我国部分企业带来了困难,但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来看则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贺瑞霞,申森(2006)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在分析了加工贸易存在技术水平低,产业关联度差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加工贸易高新技术化的政策建议。张蕴如(2001)提出鼓励加工贸易向高科技产业突围,依此提升开放式产业结构;张燕生(2003)提出为达到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向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并举的进料加工阶段转变,必须引进高技术含量的制造环节并提高全球配套生产能力;隆国强(2006)探讨了从提升国际生产价值链位置、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延长企业加工链条、企业进入服务环节、发展本土跨国公司等方面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提出从政策上促使加工贸易的中西部梯度转移;张旭宏(2005)提出要引进更高技术、实施产业聚集与配套、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价值链、培育自创品牌。

本文结合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对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进行分析,先陈述我国以往的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再结合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来分析出口退税的调整如何对加工贸易产生影响,最后提出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之后加工企业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为企业制定一些配套措施提供参考。

二、出口退税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

(一)出口退税与加工贸易

出口退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对已报送离境的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出口前生产或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间接税( 我国目前主要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 税款的一项税收制度。出口退税的目的在于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保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是国际通行做法, 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WTO 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允许成员国采取出口退税的措施, 规定只要出口退税额不超过出口商品实际所含税负, 出口退税就不能被视为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制度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自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实行出口退税, 至今已几经变革,中间两次停止实行出口退税,到1985 年我国又开始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并采用了大量鼓励出口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

我国的加工贸易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1978年8月,广东省签订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并在珠海创办我国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从此我国开始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之路。1997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超过了50%。到199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第一次超过50%,此后一直稳定增长,连续六年雄居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之首,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二)历次出口退税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我国自1978年国务院颁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监管条例和管理办法,使加工贸易在我国迅速发展。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不断调整这些政策、条例和办法。从1985年我国开始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并先后于1994年、1996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进行多次调整。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再次调整,剑指所谓“两高一资”,旨在优化出口结构、保护资源与环境、改善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历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步伐。

1.1994年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确立了增值税的主体地位。制定

实施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范围、出口货物退税率、出口退税的税额计算方法、出口退(免)税办理程序及对出口退(免)税的审核和管理。政策调整之后平均退税率提高到16.63%。

2.1995年和1996年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减少骗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大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由原来的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退税政策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针对不同产品出口退税率降幅不同,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这些措施将逐步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为追求更多利润,以外销为主的加工贸易企业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选择出口退税率高的产品进行生产销售,取消一些出口退税率低或无退税的产品生产,同时开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贸易。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从短期看,虽然出口退税政策有可能压缩加工贸易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改变,达到国家所期望的宏观调控目的。

3.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退税进行了第二次大调整,我国出口退税率逐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至此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

4.2004年1月1日起国家第三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为5%、8%、11%、13%和17%五档。这次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保证了出口退税资金的来源,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也可以树立政府讲信用、重信用的形象。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及时拿到的出口退税运用到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优化出口产品、提高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去,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最后,加工贸易企业较一般贸易企业所耗用的原材料无须在生产和各流转环节缴纳增值税,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增加了企业的流转资金,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再投入,使加工贸易企业较一般贸易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有优势,不少一般贸易企业因此转而从事加工贸易业务,使加工贸易企业和业务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以绍兴市为例,2005年1-4月,绍兴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92.1%,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达1.85亿美元,同比增长91.3%,在全市出口额中的比重

比去年上升。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动摇了地方政府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支持态度,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增多。

5.2005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第四次调整,主要是分期分批调低和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适当降低了纺织品等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2005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出口退税政策引发了上海企业的“改头换面”风潮。今年第一季度,浦东企业受规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一般贸易比例下降,来料加工贸易剧增至2.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而在上海海关,近来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抱着厚厚的“加工贸易手册”进出的人。然而,出口数字虽然增加了,却没有带来多少外汇顺差。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因本次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影响,原有的价格优势将逐渐淡出,加上同行业中原来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也因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转而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不利因素使这些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设计、采购、销售等环节的主动权大部分掌握在外方厂商手中,又多以贴牌生产为主,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少,对外方依赖程度过高,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国在扩大出口,获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的背后,实际上是国外厂商“渔翁得利”。

6.2007年7月我国出口退税进行了第五次调整。这次主要把调控重点放在“两高一资”(主要包括括: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炭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和低附加值、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产业(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部分钢铁制品、焦炉和摩托车等低附加值机电产品、家具,以及粘胶纤维。)上。国家希望能借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来减缓我国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加工贸易行业格局看,新政的实施,也将会引发该行业相关企业重新洗牌。我国加工贸易行业已经发展了20多年,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统计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额同比增长33%。其中,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中,有80%是外资企业,尤其是港资、台资数量众

多。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加工贸易新政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和企业格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退税率结构由原来17%、13%、11%、8%和5%五档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将会增加我国相关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会对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这次在政策设计时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释放了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引导加工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加工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因此,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和全民的长远利益。总体上看,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适中,并且重点在于结构调整,不会对正常加工贸易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当前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

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取消红松子仁、部分农药产品、部分有机电产品、紫杉及其制品、松香、白银、零号锌、部分涂料产品、部分电池产品、碳素阳极的出口退税。对涉及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凡企业在2008年8月1日之前已经签订出口合同且价格不能更改的,出口企业可在2008年8月15日之前持合同文本到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出口合同,凡在2009年1月1日之前报关出口的,准予按调整前的退税率执行。逾期未能备案的以及2008年12月31日以后报关出口的,一律按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执行。经过2004年重大调整和近几年的微调后,出口退税率结构由原17%、13%、11%、8%和5%五档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本次出口退税调整即给加工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又使得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一)新出口退税政策为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

1.优化产业结构, 改变加工贸易企业的增长方式。200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44号),规定自12月1日起,将部分橡

胶制品、林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从5%提高到9%;将部分模具、玻璃器皿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从5%提高到11%;将部分水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从5%提高到13%;将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13%;将部分化工产品、石材、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等商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分别从5%、9%提高到11%、13%;将部分机电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分别从9%提高到11%,11%提高到13%,13%提高到14%,并将大量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此次政策调整将促使加工贸易部分行业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把增加社会总值要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来实现的经营状况,自然过渡到依靠提高生产要素、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方式上来, 加大新商品的研发,注重质量、优化结构,致力于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逐步摆脱单纯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由简单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2.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有利于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从1994 年税制改革开始,国家根据国际贸易变化的形势曾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解决出口退税指标不足,减缓财政压力,促进税收增长。2008年的调整与以往不同的是,取消退税率的出口产品被列入了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并规定自2008年9月 15日起 ,对此类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同时,因考虑到部分企业投入高,短期内不可能进行转移或转产,在海关备案期内仍可继续进口此类商品,直至用完此次加工贸易手册为止。取消此类商品加工贸易的出口退税,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中央与地方退税超基数部分92.5:75比例的分担系数。以此看出本次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保证了出口退税资金的来源,既减轻了中央财政的压力,解决了出口企业因出口退税滞后返回而形成的流动资金被长期占用的问题,使企业能够及时拿到出口退税资金,提高了出口积极性,对出口形势形成了稳定的预期,这一方面有利于树立政府形象,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将及时拿到的出口退税资金运用到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优化出口产品、提高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去,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3.促进加工贸易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新出口退税机制在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影响的同时,对我国以一般贸易为主的中西部地区也存在很大影响,新出口退税机制促使中西部地区吸引和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利用在能源、矿产、旅游、土地等资源方面优势

以及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加工贸易区域格局的转变,即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先导,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格局。从2005 年7月 7月21日汇率机制改革以来, 人民币升值幅度累计已经超过4% 。而我国的外贸顺差很大部分来自于加工贸易,目前大量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加工贸易的发展规模,对缩减顺差快速增长势头产生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 国家又适当下调或取消出口退税率,以此缓解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 既稳定了外币流通的兑换,也有效地优化了加工贸易经营结构的升级。

(二)新出口退税政策为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

1.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使得开展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造成新的贸易风险。取消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会对以初级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的中西部地区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西部地区极具竞争优势的的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成本,进而削弱了竞争优势。若缺乏相应的补偿措施,出口退税的取消势必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新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加工贸易价值链的发展。新出口退税机制对加工贸易国内采购影响很大,由于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出口时只收取加工费,不实行退税,国内采购率偏低,进料加工出口贸易中进口料件可以采取保税办法,而采用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要缴纳增值税,为了抵消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可能就减少采购原材料、零部件,而增加进口料件的比例,阻碍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向上游企业延伸。

3.增大贸易摩擦。新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加工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将导致贸易摩擦的加大。因为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双边贸易平衡,而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顺差。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现1125.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就加工贸易顺差为1105亿美元,按照国际原产地统计规则,加工贸易大量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工的产品被外商出口后,扩大了在统计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平衡。另外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机电、服装等一些轻工业产品出口影响较大,而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也集中在这些产品,这将导致与一般贸易出口产品冲突。

4.加剧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走私。出口退税率下调加重了部分企业为了避险获利,利用假加工贸易手册进口原料内销、假出口报关单骗取加工成品出口核销。

四、基本结论

二十多年来, 加工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卷上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篇章。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同时, 我国加工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需要清醒的认识。事物在运动中前进, 矛盾在解决过程中化为动力, 认清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 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 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才能使之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参与国际分工是否符合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也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态势。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企业应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努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项目在出口总量中的比重,形成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高的外贸效益;另一方面,要提高传统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由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2.加快高新技术加工贸易的转移。加工贸易高新技术化的根本点在于技术优势的竞争力。不具有先进技术的加工贸易产业是不可能具备竞争力的。我国要发展自己的高新加工贸易产业就必须努力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对其科技开发投入,国家和企业对科技活动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加工贸易产业现在和将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大小。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科技投入长期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的科技开发投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自有产品技术水平的先进性,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加大对加工贸易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3.改变贸易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出口退税率下调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利润,但不同企业所受影响大小程度不一样:出口收入占主营收入比重越大,且毛利率越低的企业,所受影响就越大。那么,通过延伸贸易链条,采取多种贸

易方式的措施不失为一项良好的应对策略。其一以香港市场为依托,逐步向中东、东南亚、欧美市场延伸,克服出口地区过分集中和过分依赖中间商的被动局面;其二开展直接贸易,立足本企业商品,直接同外商签订合同、报关出口;其三开展委托加工贸易,根据客户需求,将公司初加工产品向深加工成品出口,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四开展来料加工贸易,压缩资金的周转,靠出口商品的数量与免税来赢得利润。例如,纺织行业可以衡量国内、外棉花的价格,在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的情况下,以来料加工方式运作,以求降低出口成本。

4.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质取胜”。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名牌、提升知名度,这样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以量取胜、低价竞销”不但会对出口造成浪费,同时会削弱自己的竞争力。现代国际竞争中,质量、技术、服务等非价格因素成为竞争的筹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长远之计。企业应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管理费用、促进技术革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等方法来弥补出口退税率降低带来的影响。为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损失,可以考虑将以往从国外采购的原材料,改为在国内采购的办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企业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企业要在产品功能设计、外观造型、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要以发展品牌为目标,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声誉,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大新产品研发能力,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把自己的产品特色打出来,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孙国辉,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年。

[3]严才明,诱致性变迁: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与贸易结构性变化[J],财贸经济,2005年第(12):25-36。

[4]梅新育,以出口退税节支反哺中国经贸“体质”(N),中国经营报,2007年7月23日。

[5]徐复、高鹏,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12):36-42。

[6]谢丽芬、谭晶,新出口退税机制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4):69-78。

[7].袁海英.我国加工贸易已成贸易摩擦潜在诱因[N].中国信息报(京), 2004-03-29(10)。

[8].张旭宏.我国加工贸易面临新的选择[N].经济日报, 2004-01-19(12)。

[9].邵祥林,王玉梁,任晓薇.未来国际贸易的主流:加工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6。

The Impacts of Export Tax Rebate Adjustments on Processing Trade Author: Zhang Xixia Instructor: Li Jianping

Abstract: Our country present exportation tax reimbursement policy uses the new tax policing method which draws back differently to the different trade way .To the general trade, the feeding processing and exporting the cargo to implement use exempts, arrives at, draws back” , which namely defers to the recovery rate computation and to arrive the tax amount and drafts. Difference of tax reimbursement, and the tax burden were bewared voluntarily by the exportation enterprise; Implementing “the tax-free tax reimbursement” to the furnished raw material processing, the income tax amount which the export product contains were not given back .The different trading ways use the different tax reimbursement management which has different influences to the exportation enterprises. What does the exportation processing trade enterprise do under the new tax reimbursement mechanism? This article firstly states our country former exportation tax reimbursement policy and processed the influence. At last analyzes the new policy and process the trade influence. Finally propose some questions which the enterpri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n formulates the necessary measure which may be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the enterprise.

Key Word: export tax rebates; processing trade; impact

当前出口退税调整对贸易差额的影响

李建萍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摘要:降低出口退税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两部分,即降低出口退税的收入效应(1-a)dY和降低出口退税的直接吸收效应dAd,只有当(1-a)dY<dAd时,降低出口退税才能起到缩小贸易顺差的作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降低出口退税能够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内吸收,这意味着能够起到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政策调整的范围没有涉及到引起顺差的主要产品种类等原因,政策的实际效果要受到削弱。

关键词:出口退税;贸易顺差;贸易平衡

The Effects of Reducing the Export Tax Rebate on Trade Balance

Li Jian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133) Abstract:The effects of reducing the export tax rebate on trade balance include two parts, one is the income effect (1-a)dY, and the other is the direct absorbing effect dAd. Only when (1-a)dY<dAd can the surplus be reduced.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y, reducing the export tax rebate can reduce the national income and increase the national absorb, which means the trade surplus will be reduced. But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policy will be weakened because the exports of our products have comparative cost advantage and the adjustment confines in some areas.

Key words: export tax rebate; trade balance; surplus

一、出口退税新政

为缓解外贸顺差过大问题,2007年6月19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宣布自7月1日起,调低2268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商品的出口退税,还有10项商品出口免税。这是自2004年1月国家开始改变出口退税的政策思路、转向下调出口退税率以来,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海关税则中有三分之一的商品在列,最高下调幅度达13%。

出口退税的高低与企业成本密切相关。降低出口退税增加了出口产品成本,使出口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可以起到限制产品出口的作用,尤其对于一些低附加值产品和主要通过低价竞争获得出口市场的企业,降低出口退税的影响比较大。

从这个角度讲,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压力。但应该注意的是,一国出口受国外需求弹性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出口商有一定的成本转嫁能力;同时贸易差额的变动要考虑到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如果出口减少的同时进口也减少,则外贸顺差未必减少;一国进口又涉及到国内需求弹性和贸易方式问题。因此,对于降低出口退税后贸易差额变动的分析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

从已有文献看,分析出口退税经济效应的文献为数众多,主要从出口和政府支出两个角度,探讨出口退税与一国出口的关系以及出口退税对一国财政支出的影响。但从中国目前面临的形势看,此类文献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这些文献大多只研究出口退税与出口的关系,而目前中国外贸发展需要解决的是外贸平衡问题,即涉及到出口与进口两方面的问题;其二,大多数文献没有考虑到出口退税对进口以及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即出口退税的引致效应。本文从凯恩斯的开放经济模型出发,借用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中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有关模型,综合分析出口退税调整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推导利用降低出口退税政策缩小贸易差额的条件,然后根据这一条件具体分析中国当前降低出口退税能否起到缓解贸易顺差压力的作用,最后提出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之后政府应该注意解决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政府制定一些配套措施提供参考。

二、利用出口退税恢复贸易平衡的条件

1.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2[1]

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只有当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3才能得以改善。其中,“吸收”是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全部支出。它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为理论基础,并且假定所有的商品价格、货币工资和利率都保持不变。

凯恩斯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可以表示为:

Y=C+I+G+X-M (1)其中,I、G、X为外生变量,C与M为内生变量,并且均为国民收入Y的线性函数,即:

2参考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90-294页。

3吸收分析法中的国际收支忽略资本移动等因素,仅指贸易差额。

C=C__+cY (2)

M=M___ + mY (3) 由(1)得,

Y-(C+I+G)=X-M (4)由于(Y-C-G)为一国总储蓄S,因而等式(4)左边为S-I,即净储蓄,因此有:

S-I= X-M (5)可见,当经济处于均衡时,一国如存在贸易顺差,则该国为净储蓄国。

等式(4)左边表示国民收入减去吸收,即本国居民对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右边表示本国的净出口。用A表示吸收,用CA表示贸易盈余,则均衡条件可表示为:

CA=X-M=Y-A (6)即贸易差额等于本国国民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贸易收支顺差意味着国民收入大于国内吸收,逆差则相反。因此,当一国贸易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可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国内吸收来调节。具体来说,当贸易收支出现顺差时,减少国民收入或增加国内吸收可消除顺差;而当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时,增加国民收入或减少国内吸收可消除逆差。

2.开放经济乘数[2]

将(2)、(3)两式带入(1)得:

Y=(C__+cY)+I+G+X-(M___ + mY)(7)整理可得:

(1-c+m)Y=C__+I+G+X-M___ (8) 等式两边同除以(1-c+m),得:

Y=〔1/(1-c+m)〕 (C__+I+G+X-M___) (9)由(9)可得开放经济乘数△Y/△X=1/(1-c+m)。在一般情况下,(1-c+m)<1,因此乘数1/(1-c+m)>1,也就是说,出口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以更大的幅度增加,从而可以使贸易顺差扩大,逆差缩小;反之,出口减少则会引起国民收入以更大的幅度下降,从而使贸易顺差缩小,逆差扩大。

同样由(9)可以推导出支出乘数△Y/△G=1/(1-c+m),它意味着当政府支出扩大时,国民收入也会以更大幅度增加,且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相同的出口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相等,但二者的区别在于,政府支出变动时出口没有变动。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然后会间接引起进口增加,此时贸易差额(X-M)降低。可见,政府开支的增加会使贸易顺差缩小,贸易逆差扩大。

因此,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顺差,则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的办法来增加本国国民收入,进而增加进口量,从而抵消贸易顺差,恢复贸易平衡;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则可通过鼓励出口来增加收入并消除逆差。

3.利用降低出口退税恢复贸易平衡的条件

对(6)式两边进行微分可得:

d(CA)=dY-dA (10) 由(10)式可得,降低出口退税对于贸易差额的作用效果,要取决于出口退税对国民收入和吸收这两部分影响效果的相对大小。

其中,降低出口退税对吸收的影响可分解为两部分:一是降低出口退税后,国民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即收入变动的引致效应。该效应用adY表示,其中a为边际吸收倾向,它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投资倾向之和;二是除收入变动的引致效应之外,降低出口退税对吸收的直接影响,用dAd表示。两种效应之和等于降低出口退税对吸收的净效应,即:

dA = adY + dAd (11) 将(11)代入(10)得:

d(CA)=(1-a)dY- dAd (12) 因此,降低出口退税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两部分,即降低出口退税的收入效应(1-a)dY和降低出口退税的直接吸收效应dAd,只有当(1-a)dY<dAd时,降低出口退税才能起到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

三、当前我国出口退税调整对贸易差额的影响

当前我国采取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主要目的在于缓解贸易顺差压力,通过以上分析,只有当(1-a)dY<dAd,即政策对于国民收入的影响小于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时,降低出口退税才会降低贸易顺差。以下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这次政策调整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影响。

(一)降低出口退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对于供给和需求的分析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认为,当贸易收支出现顺差时,减少国民收入可消除顺差,下面从供给和需求方面分析降低出口退税对于我国国民收入的影响。

1.从供给方面看,降低出口退税引起出口成本增加,出口下降,通过开放经济乘数作用,国民收入以更大幅度下降,但最终能否降低贸易顺差取决于收入效应(1-a) dY是正还是负,而这又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a。若a>1,则(1-a) dY >0,意味着国内吸收的减少大于国民收入的减少,贸易顺差扩大;若a<1,(1-a) dY<0,意味着国内吸收的减少小于国民收入的减少,贸易顺差缩小;若a=1,说明出口退税的调整不产生收入效应。因此,边际吸收倾向a在决定降低出口退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中起关键作用。

(1)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是一国总需求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靠国内消费拉动。但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近几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降,人们基于教育、医疗等多方面考虑,更多愿意将收入转化为储蓄,减少当期消费,这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内需疲软。根据秦熠群、卫建华、刘长庚(2005)、付文学(2005)4等人的研究,可以认为我国居民总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在0.6以下。

(2)边际投资倾向。投资来源于储蓄,储蓄主要包括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目前居民储蓄在我国储蓄中占据主导地位,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是决定我国投资率的关键。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国内储蓄基本上一直大于国内投资,同时进入国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仍居高不下,所以国内的储蓄难以向投资转化5[3]。2006年以来的牛市行情吸引了大量的普通居民进入股市,大量居民储蓄也流向了资本市场,但由于居民投资股市主要追求短期财富效应和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储蓄进入资本市场并不完全等同于投资6。因此,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只有部分转化为投资,边际投资倾向小于边际储蓄倾向。

4秦熠群、卫建华认为我国居民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451,我国居民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自2000年以来呈现大幅度下滑,2001年以来其数值仅为0.3左右;刘长庚(2005)得出1996-2002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值为0.5387;付文学(2005)认为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在1995年以后趋于稳定,一直到2003年到在0.7左右波动,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在0.595到0.637之间。

5许雄奇、张宗益,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3),经济发展论坛

工作论文,No. FC20050075。

6陈华良,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路还很长,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07月18日。

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经济平衡时,储蓄与投资相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而我国目前的边际投资倾向小于边际储蓄倾向,因此我国目前的边际吸收倾向a<1,即有(1-a) dY<0,意味着降低出口退税使国内吸收的减少小于国民收入的减少,从而贸易顺差缩小。

2.从需求方面看,出口与国外需求密切相关。如果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所涉及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国外需求弹性较小,则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提价转嫁增加的成本,因此,出口并不会很受影响。相反,如果国外需求弹性很大,以至于出口商通过提价来转嫁成本的行为受到约束,则降低出口退税可减少出口,从而减少国民收入,降低贸易顺差。从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调整所涉及的产品种类看,政策调整后,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会依然保持旺盛,主要产品出口不会有很大变动,从而不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剧烈影响。

(1)中国产品具有的比较成本优势会减弱政策调整的实际影响。我国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上的成本优势,使得出口产品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即使中国产品在原有基础上提价,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也比其他国家价格低一些,国外的需求弹性还是很小。这样,出口商有可能与国外进口商达成提价协议,将提价部分与降低的出口退税抵消,从而转嫁政策带来的影响。

(2)从调整涉及的产品结构看,这些产品并不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外需求受政策调整影响不大,这使降低出口退税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数据表明,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表1),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达1888.8亿美元,是贸易顺差总额的1.06倍。在这次调整的商品中,“两高一资”产品和其余10项产品在整个出口退税额中所占比例很小,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中,纺织服装类产品已经实现了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转变[4]。而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在我国贸易顺差中占据主要位置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几乎不在降低出口退税行列7,国外对主要出口产品的需求几乎不受影响,这一因素大大降低了出口退税调整的实际效果[5][6]。

表1. 200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分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72006年,工业制成品实现顺差3116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实现贸易顺差121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贸易顺差342亿美元。

资料来源:黄雅萍:我国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的因素分析,中国统计信息网,2007年2月12日。

(二)降低出口退税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

从以下三个角度,可以认为降低出口退税能够增加中国的国内吸收:

1.政府以出口退税节余资金“反哺”国内吸收。随着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退税已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支出项目。2006年出口退税额为487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4557亿元,占中央本级财政支出的46%。本次调整涉及商品占海关税则商品总数37%,以出口退税调整减少支出5%计算,按照去年的基数,大约可节余退税资金200多亿元8。政府如果将节余资金“反哺”国内吸收,则会刺激国内吸收在质和量上有所突破。节余资金可以用国家投资、政府采购、技术教育投资等手段投资于技术装备、飞机、芯片等战略性产业,也可用于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支付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成本[7][9]。

2.一部分只做出口的优秀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处于较高水平,在国内市场上与本土的老品牌和国外的品牌形成竞争,从而无论在价格还是款式选择上,都给消费者带来切实的实惠。因此,这部分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出现可以刺激国内消费,增加吸收。

3.政府采取的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广大农村市场的政策措施,对于降低出口退税之后,国内吸收的增长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8]。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对国内人民来说,大部分是生活非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因此采取一定措施来激活国内消费,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才能够吸纳这部分产品。

四、基本结论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借助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中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模型,得出要利用出口退税政策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需要满足(1-a)dY<dAd这一条件。从中国当8梅新育,以出口退税节支反哺中国经贸"体质",中国经营报,2007年07月23日。

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降低出口退税能够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内吸收,这意味着能够起到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调整的范围没有涉及到引起顺差的主要产品种类等原因,政策的实际效果要受到削弱。

要降低贸易顺差,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国内吸收是关键。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出口下降会使国民收入在开放经济乘数的作用下成倍下降,也就是,采用降低出口退税政策来限制出口是以国民经济的衰退为代价的,这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尽管出口退税的调整从长远上是着眼于出口结构的升级,但当前它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仍然不容忽视,如何采取适当措施将这些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当前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失业问题。受出口退税下调影响较大的是那些出口比例较高的企业,而这部分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较为严重,可能会引起裁员甚至会引起破产,由此产生的失业人员如何妥善安置是一个重要问题。

2.收入的再分配问题。出口退税降低会使企业利润减少,为降低负面影响,企业可能会以降低、克扣工人工资来转嫁成本。中小企业是这类问题的集中发生区域,而中小企业又与农民工联系密切。有些企业可能没有与农民工签订正规的劳务合同,而目前有关农民工的法律还不尽完善,又加上他们本身的维权意识又不强烈,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

3.国内供求失调。出口成本增加,一部分出口产品会转为内销,这样就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由于原有的出口产品很大一部分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价商品,这些产品大部分在国内已趋于饱和,转向国内销售后使得同类商品市场过度供给,这种过度供给在竞争手段单一、水平低下的条件下,必然带来价格的过度竞争,虽然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消费者剩余会扩大,但过度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大量的企业在竞争中倒闭,产生新的失业和通货紧缩。不管哪种情况发生都会带来贸易量和GDP增速的短期下降。

4.出口退税政策频繁调整,使出口企业无所适从。稳定的政策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出口退税政策是关系出口企业成本的一项最基本的贸易政策,应该保持稳定。自去年以来,出口退税率的频繁调整使企业无所适从,政府的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社会利益性规则和风险配置机制的不对称,阻碍或延滞了

我国出口贸易事业高效有序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传闻甚至成为主导出口的重要力量,使政策失去调控作用。例如年初曾经传闻即将出台调整文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当时就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2月份分别同比增长54.4%和80.3%,3月又分别同比下降20.2%和27.4%。

5.正视政策调整的“倒J曲线”效应。降低和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在中长期内无疑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但在短期内,却因为企业赶在出口退税新规定生效之前抢关出口,反而扩大了贸易顺差。对于这种现象应该理性看待,除了极为特殊的紧急情况之外,任何政策调整都要给市场参与者适当的过渡期。因此,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必须事先就充分认识到短期效应与中长期效应相悖的问题,并为这种“倒J曲线”效应作出相应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许雄奇、张宗益,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3),经济发展论坛工作论文,No. FC20050075。

[4] 谢丽芬、谭晶,新出口退税机制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第4期。

[5]严才明,诱致性变迁: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与贸易结构性变化[J],财贸经济,2005年第12期。

[6]徐复、高鹏,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7]黄雅萍:我国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的因素分析,中国统计信息网,2007年2月12日。

[8]陈华良,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路还很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07月18日。

[9]梅新育,以出口退税节支反哺中国经贸“体质”(N),中国经营报,2007年07月23日。

1、动笔之前大量下载并阅读与论题相关的论文,至少仔细读十五篇以上。

2、列一个提纲发至我邮箱。提纲格式如下:

一、标题。。。。。。

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者打算写的几个小点的标题

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摘要:本文收集了我国198-2011年出口额等时间序列统计资料,建立了我国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我国下期出口额进行预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处理了多重共线性问题,修正了异方差,避免了自相关等问题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的主要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国民消费水平。 关键词: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计量经济模型 一、引言 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较低的水平发展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对外贸经济的分析越发重要。 从目前的理论的研究来看,影响我国出口发展的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水平、关税、城乡居民储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本文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我国出口的影响因素模型,来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向和力度。 二、理论模型与数据 (1) GDP(X1)——国民总收入体现了一国整体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外贸易情况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同。 (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X2)——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国内环境因素的变量,间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居民消费水平(X3)--高的物价将会导致出口商品成本上升,对我国出口一般情况下,会有反向影响的作用。 (4)关税(X4)--进口关税税率是调节进口商品数量和结构的重要手段,较高税 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进口数量的减少。 (5)城乡居民储蓄(X5)--居民储蓄对从另外的角度又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状况。而一过进出口贸易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6)第三产业就业人数(X6)--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一般服务不出国,所以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进出口总额总额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就会降低。 三、模型构建 经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城乡居民消费、关税、城乡居民储蓄和第三产业的工作人数等也有关系。为此,考虑的影响因数主要有全国生产总值X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X2,我国居民的消费状况X3,我国海关关税情况X4,居民的储蓄情况X5,第三产业发展情况X6。为此设定了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Y t=β0 +β 1 X1+β2X2+β3X3 +β4X4+β5X5+β6X6+μt 其中 Y t为我国出口总额,GDP X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X2,居民消费水平X3, , 关税X4,城乡居民储蓄X5,第三产业就业人数X6 利用EViews软件,生成Y、X1、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

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_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

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 周茂荣吕婕 摘要: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和测度了中美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异与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均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迅速发展,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对美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及矿物原材料,自美进口产品中农产品、与化学相关的各种产品等原料性产品占很大比重。到90年代后期,我国对美出口产品除劳动密集型产品外,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高速增长,从美进口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高达60%以上。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版,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指的是与化学相关的各类产品(SITC5)和机械与运输设备(SITC7)两大类。2007年中美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出口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出口增长规模远高于进口增长规模。2004年以来,第7类商品(SITC7)已成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最大商品群。更值得关注的是,第5类商品(SITC5)一向是美国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商品,但2006年美国在该类商品的贸易中却首次由顺差逆转为逆差。中美间这两类商品的进出口同时高增长和不平衡增长表明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产业内贸易理论开始形成并获得较大发展,Verdoorm(1960)在分析“比荷卢同盟”的形成对三国的影响时,发现这三国的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不同产品中间,即三国之间的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巴拉萨(1963)对欧共体制成品的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大部分发生在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划分的商品组内而不是在商品组之间。此后,产业内贸易研究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目前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是对不同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解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具有代表性的有:Linder(1961)、Vernon(1966)等从需求偏好、产品生命周期等角度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Falvey和Klerzkowski将供求结合,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产业内贸易活动给予了解释;二是运用不完全竞争理论对产业内贸易进行解释,如Gru-bel和Lloyd(1975)、Krugman(1979)、Lancaster(1979、1980)等从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性的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 国内外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都比较少。Hellvin(1996)对我国和OECD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1980-1992年间,中国与OECD国家之间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从12%上升到20%;Hu和Ma(1999)对我国与43个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周戈、任若恩(1999)通过指标分析,得出我国产业内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岳昌君(2000)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课题“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08JYJW029。 周茂荣: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0072电子信箱:wudamrzhou@https://www.360docs.net/doc/e31623223.html,;吕婕: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进料加工、 来料加工贸易下的备案登记出口退税实际操作过程

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贸易下的备案登记及出口退税实际操作过程: 一、进料加工贸易方式项下的出口退税操作步骤(在生产企业免抵退软件中录入) 1、海关手续已办妥的进料加工手册备案登记(进料加工业务的开始告之税务部门,此项工作不能勿视) ①录入进料加工手册信息生成《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请表》。(进料加工手册号不得有误) ②录入路径:单证证明录入\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所属期\序号\进料登记手册号\币别代码\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计划分配率\手册有效期) ③将电子信息用U盘拷贝 ④《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请表》 ⑤《加工贸易批准证》(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 ⑥《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海关签发) ⑦送至税务退税机关备案 2、免税申报同一般贸易 ①上月取得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进料加工的免税证明 ②免税申报资料中增加一项资料:《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取得生产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次月录入,在次月申报) 3、退税申报流程(退税申报录入时一定要选择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不得有误):同一般贸易(电子申报与纸质申报同步) ①进料加工退税明细录入路径: 退税数据录入\退税明细数据录入(所属期\申报序号\申报序号\ 申报批次\报关单号码\出品发票号\出口日期\外汇核销单\贸易性质\商品代码\商品名称\计量单位\出口数量\外币代码\外币币别\外币金额\外币汇率\报关单金额\美元汇率\美元金额\发票金额\征税税率\退税率\征退税差额\应免抵退税额\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号\计划分本率\实际分配率\组成计税价格\免抵退税抵减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实际免抵退税额=出口应免抵退税额-进口应免抵退税额) ②打印正式申报资料中增加:《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据以当月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次月入帐) 4、手册核销: ①目的:取得税务部门核发的《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 ②前提:先海关核销 ③税务核销 Ⅰ、将手册项全部进口料件集中录入免抵退申报系统。 Ⅱ、打印《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 Ⅲ、单证证明录入\进料加工手册核销录入生成《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核销申请表》 Ⅳ、生成电子数据(含:《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及《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核销申请表》两个电子数据文件) Ⅴ、提供资料:(11项资料) A、外销合同 B、进口料件合同 C、《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核销申请表》 D、核销进口成品、出口成品情况汇总表(在电子表格中手工填制) E、海关签发的《加工贸易手册结案通知书》或《银行保证金台账联系单》 F、溢余进口料件或成品补税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如果实际操作没有的话就无需报送) G、向海关办理核销的,记有全部记录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手册整本复印包括手册封面)

中国进出口总额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相关理论,用R语言软件处理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多元回归分析线性模型,结果证实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利用外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外汇储备这5个因素与我国进口总额成正相关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我国正出口成负相关关系,而且GDP因素对进出口总额影响最大。 关键词:进出口总额GDP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城乡储蓄额外汇储备汇率相关分析多元回归R语言软件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俨然成为了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不一定的贸易强国,我们知道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起着不可小處的作用,可中国目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内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很低,而且比重还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我国GDP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之重,所以为了保持我国GDP持续稳定增长,保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对外贸易就很有必要了。 就目前理论研究来看,影响我国进出口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利用外资额,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汇储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等。本文就以上因素与进出口总额的实证分析,以及验证他们的关系。 二、各因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原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X1。2006年我国外贸总额达到我国GDP的65%,尽管真实性有待考究,可从反面角度看中国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从1999年的61,16%逐年下降到2007年只有48.79%,下降了将近20个点,也正是我国的内需不足才使得我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从1999年的44%逐年增长到2007年占62.8%%,显然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飞升离不开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贡献。因此GDP作为衡量进出口贸易总额的重要因素。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固定资产的投入可以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对对外贸易的总额有比较直接的影响。 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X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包括对外借款额,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我国进出口额增量60%以上是由外商投资个体企业哟哟其实制造业,在外商投资中制造业占七成,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使得中国制造加工业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如果外资不断进入那么中国的进出口将保持高速增长。相反外资撤走对我国的打击将是很大的,所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这一因素很重要。 4、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价------X4。这个因素对外贸而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我国长期实行人民币跟美元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不能自由进行外汇交易。每进行一笔进出口贸易之后,厂商都要计算自己的换汇成本,并以之与当期外汇汇率作比较,虽然我国汇率波动一直不是很大,发展比较稳定,但可以作为一个因素进行考虑。 5、外汇储备-------X5。 6、此因素与对外贸易直接相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X6。此因素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贸易额。 三、数据的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3.1综合考虑影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因素收集数据整理如下表: 表3.1

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政策 摘要:当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在相关管理上有了长足进步, 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法规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等问题,对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问题对策 一、我国当前出口退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出口退税管理的程序性法规不完善 实行新税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出口货物退税管理办法》既包括了政策内核,又包含了日常规范。在随后出台的诸多文件中,几乎都是有关税政方面的内容,而对出口退税管理的规范,则 散见于以上文件中。由于没有一部成型的程序性、管理性法规,出口退税操作出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准确实施,使出口退税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出口退税管理的程序

法规不完善导致的后果是: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审批流程而仅仅 根据《出口货物退税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来确定审批流程,势必产生诸多责任不清、岗位不明现象,也会使审批退税没有强有力 的内部制约机制,从而在管理上出现很多漏洞,也给骗税以可乘之机。因此,如果出口退税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不按业务属性 建立内部制约机制,而是实行粗放管理,那 么各种隐患将长期存在。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检查规程,使各地 出口退税检查的内容、方式、手段及事后处理等不尽相同,随意性很大,从而使检查效 果大打折扣,产生导致骗税的隐患。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清算规程,使各地 出口退税清算业务多种多样,有些地区甚至 只对出口退税清算走过场。而实际上清算业务是出口退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严 把出口退税关的重要环节。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计划分配方法、档案管理制度及统一明确的财务规范,使出口 退税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也使出口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

[摘要]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主要包括保税制度、出口退(免)税制度和征税制度。加工贸易保税制度有全额保税、定额保税和不予保税之分。加工贸易出口退税方法虽然因具体贸易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与一般贸易相比更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工贸易征税制度则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来源料件、区内区外企业实行了区别的征税待遇。 [关键词] 加工贸易保税出口退税税收制度 一、加工贸易保税制度 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海关制度。我国加工贸易税收实践中,对于来料加工方式下,合同规定由外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辅料及包装材料,海关全额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工出口的成品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生产环节消费税,包括免征工缴费的增值税。但是,进料加工方式下,海关则区别情况对进出口货物实行全额保税、定额保税或不予保税。一般来说,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对口合同可予以全额保税;其它经营进料加工的单位或加工生产企业,其进口的料、件应根据《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征免税比例表》的规定,分别按85%或95%作为出口部分免税,15%或5%作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税。如不能出口部分多于海关已征税的比例,应照章补税;少于已征税比例而多出口的部分,经向海关提供确凿单证,经主管海关审核无误,准予向纳税地海关申请已纳税额返还。此外,对有违反海关规定行为的经营单位和加工生产企业,海关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其进口料、件在进口时先予征税,待其加工复出口后,再按实际消耗进口料、件数量予以已纳税额返还。 但是,若加工贸易进口货物,无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只要进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特殊监管场所,均实行全额保税。但是,基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位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域之外,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进料加工进口货物仍存在不完全保税甚至不予保税的可能。 二、加工贸易出口退(免)税制度 对于来料加工贸易方式,我国实行以免税为主,不予出口退税的政策。如果出口企业是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出口国家规定不予退(免)税货物的,仍然可以享受免税,但对其耗用的国产材料则不办理出口退税,其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而是计入成本。 但是,对于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我国实行出口退(免)税制度。该贸易方式下出口货物的消费税的退(免)税办法与一般贸易方式相同,而出口货物的增值税的退(免)税则有所区别,即根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具体贸易形式而采取不同的出口退税计算方法。 1.作价加工复出口 出口货物退税额=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销售进口

宁波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11剖析

宁波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基础之上,从出口需求层面、出口供给层面及出口和供给结合三个方面对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的理论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跳板,展开对宁波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其次,本文利用宁波市2005——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出口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国外经济发展水平、出口相对价格;出口供给推动因素有:本省生产能力、进口、外商外资流入、技术因素、劳动力因素、制度因素和其他因素。最后,本文针对宁波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宁波乃至区域各省出口贸易政策制定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宁波;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各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大环境时,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更加开放的国际竞争时代,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挑战。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会越来越大,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从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经济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宁波市的经济和出口贸易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于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虽然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不尽相同,但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出口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出口依存度上来看,宁波市出口贸易对其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2014年宁波市出口贸易额达到3.8亿美元,占宁波市生产总值的5%。然而对宁波市2005——2010年的出口贸易发展轨迹进行研究发现,宁波市出口贸易虽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近十年增长率波动却很大。由此本文对宁波出口贸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宁波出口贸易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第一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背景及主要的理论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二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增长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已经占到世界总的贸易量的2/3左右,其中制成品的贸易的增长又大于初级产品贸易的增长。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因为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不论是基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H-0 模型,贸易应该更多的发生在要素禀赋差距较大和技术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行业上,应该发生在资本密集度差距较大的行业间,例如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而不是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传统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使得探讨新的贸易理论成为必然。 产业内贸易理论最早是由学者沃顿(Verdoorm,P.J.,1960)在考察荷比卢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时发现的。他以可比的国际贸易分类为基础,计算了12种种样本产品的双边贸易比率,发现由于经济联盟,双边贸易的比率的相对值下降,但是比率的中位数值却提高了。Verdoorm由此认为,与集团内贸易相关的生产专业化形成于同种贸易类型中,而不是在异类贸易类型间。但是Verdoorm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人们一般认为,1975年由格鲁贝尔(H.G.Grubel)和劳埃德(P.J.Lloyd)出版的{ 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 一书作为对产业内贸易理论较为正式的提出的著作。他们二人也因此被认为是最早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开拓者。在该书中,他们认为,“新要素比例理论”是可以部分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现象的,但是要对产业内贸易做全面而又系统的解释则是不够的,必须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入手。他们的研究对之后的一些学者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迪克西特( Dixlt,A.K.),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克鲁格曼(Krugman ,P.) ,赫尔普曼(Helpman,E.),兰卡斯特(Lancaster,K.)和布兰德(Brander,J.)等人,对产业内贸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建立了很多的模型。为了更详细和有条理的论述这些模型,有必要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模型分类。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贸易品是否具有差异性,从而将产品分为同质产品和非同质产品。非同质产品又分为水平性差异产品和垂直性差异产品。 格鲁贝尔(H.G.Grubel)和劳埃德(P.J.Lloyd)在他们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一书中,将产业内贸易分为三种:1.要素投入不同,但是产品却有一定的替代性:例如木制的和塑料制成的家具用品。

进料加工出口退税政策及办理程序

进料加工出口退税政策及办理程序 进料加工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公司,为了加工出口货物而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简称进口料件),经加工生产成货物收回后复出口的一种出口贸易方式。 进料加工贸易税务申报程序如下: (1)登记备案: 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企业,在第一次进料之前,应持进料加工贸易合同、外经贸部门签发的《加工业务贸易批准证》、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及《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表》,向退税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2)《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出具。 料件进口后,生产企业应向退税部门申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并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和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报关单。退税部门审核无误签章后,上报退税机关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3)退税抵扣。 生产企业在取得退税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当月,根据证明中的“不得免税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参与当期征(免)税和免抵退税计算。《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按当期全部购进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出具。 (4)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 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免、抵、退“税时,除提供一般贸易所需凭证资料外,还需提供装订成册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企业打印);《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和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报关单复印件。 (5)进料加工业务的核销。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最后一笔出口业务在海关核销后,应持《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企业打印),并提供向海关办理核销的、记有全部记录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原件(复印件);《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海关签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通知书》;向海关补税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如有间接出口须提供间接出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提供手册原件(复印件)等有关资料,到退税部门办理进料加工业务核销手续。对免抵退税不得免税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需调整的,由退税部门监督企业在次月免、抵、退税申报和纳税申报时调整。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010年第i期 总第7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CRESEARCHGUIDE No.1,2010 SefialNo.75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王冰 f北京理T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美贸易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 关系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一t-演变奏插曲=除了反倾销等惯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美国开始 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压力,实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的.由于中国对美的对外贸易依存 度很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有:进口国 GDP规模,出口商品价格,进出I:7国之间的汇率结合到中关两国的实际情况,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还有:中国

劳动力工资水平,美国内部平均失业率,通过建立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计量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中 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美国GDP规模,中国零售价格指数,中国 劳动力平均工资指数,美元对人民币;r-率.并试图据此结论找到发展中美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GDP;汇率;价格指数;工资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IX(2010)0l一0165—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美困的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的态势,2006年中围对美国的口更足达到_r20344842万 美元(2034.4842亿美元).目前,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美 国,同时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实际投资方及第一大技术供应 方.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口,过分依赖美国市 场,贸易风险比较集中. 自2007美网发生金融危机从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 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急剧下降,这导致广东和浙江等省份 的许多中小型企业陆续破产,从而使中国的GDP增长率下降 了几个百分点!因此,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对中国 经济的冲击,如何发展中美贸易关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 ,中国对美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出口退税政策规定

出口退税政策规定 第一章出口物资退(免)税概述 一、出口物资退(免)税概念 出口物资退(免)税是国家对出口物资已承担或应承担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实行退还或免征。 出口物资退税是指国家将出口物资出口前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实际承担的增值税、消费税,在物资报关出口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物资不含税即零税负。 出口物资免税是指对出口物资在国内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物资出口后不再退税。 出口物资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纳并为国普遍同意的旨在鼓舞各国出口物资公平竞争的一项税收措施。 二、出口退(免)税的方法 退(免)增值税:1、“退税”;2、“先征后退”;3、“免、抵、退”税;4、“免抵”税;5、“免税”。 退(免)消费税:1、“先征后退”;2、“免税”。 目前采纳的出口物资退(免)税方法: 1、外贸企业出口应征增值税的物资,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物资出口后实行退税方法;出口应征消费税的物资实行退税的方法。 2、生产企业出口应征增值税的物资实行“免、抵、退”税的方法;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方法。 第二章出口物资退(免)税差不多规定 一、出口物资退(免)税的企业范畴 1、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和内资生产企业; 2、外商投资企业; 3、托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 4、特准退税企业; 5、指定经营贵重物资出口的企业。 (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修订后对外贸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二、出口物资退(免)税的物资范畴 1、享受出口退(免)税物资的差不多条件: 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和消费税征税范畴的物资;(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物资;(3)必须是财务上已作销售处理的物资;(4)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物资。 2、出口免税物资范畴

进料加工出口退税操作

进料加工出口退税操作步骤 一、进料加工贸易方式项下的出口退税操作步骤(在生产企业免抵退软件中录入) 1、海关手续已办妥的进料加工手册备案登记(进料加工业务的开始告之税务部门,此项工作不能勿视) ①录入进料加工手册信息生成《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请表》。(进料加工手册号不得有误) ②录入路径:单证证明录入\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所属期\序号\进料登记手册号\币别代码\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计划分配率\手册有效期) ③将电子信息用U盘拷贝 ④《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请表》 ⑤《加工贸易批准证》(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 ⑥《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海关签发) ⑦送至税务退税机关备案 2、免税申报同一般贸易 ①上月取得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进料加工的免税证明 ②免税申报资料中增加一项资料:《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取得生产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次月录入,在次月申报) 3、退税申报流程(退税申报录入时一定要选择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不得有误):同一般贸易(电子申报与纸质申报同步) ①进料加工退税明细录入路径: 退税数据录入\退税明细数据录入(所属期\申报序号\申报序号\ 申报批次\报关单号码\出品发票号\出口日期\外汇核销单\贸易性质\商品代码\商品名称\计量单位\出口数量\外币代码\外币币别\外币金额\外币汇率\报关单金额\美元汇率\美元金额\发票金额\征税税率\退税率\征退税差额\应免抵退税额\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号\计划分本率\实际分配率\组成计税价格\免抵退税抵减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实际免抵退税额=出口应免抵退税额-进口应免抵退税额) ②打印正式申报资料中增加:《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据以当月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次月入帐) 4、手册核销: ①目的:取得税务部门核发的《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 ②前提:先海关核销 ③税务核销 Ⅰ、将手册项全部进口料件集中录入免抵退申报系统。 Ⅱ、打印《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 Ⅲ、单证证明录入\进料加工手册核销录入生成《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核销申请表》 Ⅳ、生成电子数据(含:《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及《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核销申请表》两个电子数据文件) Ⅴ、提供资料:(11项资料) A、外销合同 B、进口料件合同 C、《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核销申请表》 D、核销进口成品、出口成品情况汇总表(在电子表格中手工填制) E、海关签发的《加工贸易手册结案通知书》或《银行保证金台账联系单》 F、溢余进口料件或成品补税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如果实际操作没有的话就无需报送) G、向海关办理核销的,记有全部记录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手册整本复印包括手册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计量大作业)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学号: 姓名: 专业: 修课时间: 任课教师: 成绩: 评语:通过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对GDP的影响模型,运用 Eiews软件和OLS分析法对1985—2009年的历史数据进行 分析,逐步提出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 验,最终找出中国进出口贸易对GDP的影响及相关联系, 并运用相关联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及实证分析。 Email: 浅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模型,通过对1985年以来

我国进出口进出口贸易的分析,以了解我国GDP的增长等相关问题,并探讨影响GDP的各因素,运用Eviews软件和OLS分析法对1985—2009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剔除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找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以及先关联系。并通过运用此关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 关键词:我国进出口贸易 GDP OLS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i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fluence model GDP of China since 1985,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hina's GDP growth, and discuss issues related to influence factors of GDP, using Eviews OLS analysis software and the historical data of 1985-2009 analysis, through gradual rejects does not appropriate explanation of equations is a series of variables and the inspec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China, finally discovers the effect on GDP of China first contact and close. By using this relationship and to predict future situation. Keywords: our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LS; GDP 目录 1问题的提出 (3)

出口退税政策规范文件

出口退(免)税政策规定 第一章出口物资退(免)税概述 一、出口物资退(免)税概念 出口物资退(免)税是国家对出口物资已承担或应承担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实行退还或免征。 出口物资退税是指国家将出口物资出口前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实际承担的增值税、消费税,在物资报关出口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物资不含税即零税负。 出口物资免税是指对出口物资在国内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 和消费税,物资出口后不再退税。 出口物资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纳并为国普遍同意的旨在鼓舞各国出口物资公平竞争的一项税收措施。 二、出口退(免)税的方法 退(免)增值税: 1、“退税”;2、“先征后退”;3、“免、抵、退”税;4、“免抵”税;5、“免税”。 退(免)消费税:1、“先征后退”;2、“免税”。 目前采纳的出口物资退(免)税方法: 1、外贸企业出口应征增值税的物资,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物资出口后实行退税方法;出口应征消费税的物资实行退税的方法。 2、生产企业出口应征增值税的物资实行“免、抵、退”税的方法;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方法。

第二章出口物资退(免)税差不多规定 一、出口物资退(免)税的企业范围 1、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和内资生产企业; 2、外商投资企业; 3、托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 4、特准退税企业; 5、指定经营贵重物资出口的企业。 (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修订后对外贸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二、出口物资退(免)税的物资范围 1、享受出口退(免)税物资的差不多条件: 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和消费税征税范围的物资;(2)必须是报关离境的物资;(3)必须是财务上已作销售处理的物资;(4)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物资。 2、出口免税物资范围 (1)来料加工复出口物资;(2)打算内出口卷烟;(3)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和托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物资。 3、不予退(免)税物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列举规定的物资。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托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非自产物资不予办理退(免)税。 三、出口物资退(免)税税种税率 1、税种:我国出口物资仅退(免)增值税和消费税。 2、退税率:现行退税率按国家公布的《2004年退税率文库》

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623223.html, 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作者:赵伟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3期 【摘要】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部分并且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研究产 业内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识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产业特征因素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研经费的投入、资本密集度和市场结构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面板数据;影响因素 一、引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倾向就是产业内贸易,特别是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增长。Verdoorn(1960)对在考察“比荷卢经济同盟”集团产业内贸易贸易格局变化的研究中,第一次注意到了这种贸易的存在,他发现经济联盟内部各国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同一贸易分类目录下。为了研究国际贸易中商品集中度和价格弹性之间的系,Michaely(1962)计算了商品出口和进口差异性的系数,他把商品分为5类,通过对36个国 家数据的计算,他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组成有较高的相似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相似性较小。Balassa(1966)对欧共体形成后各成员国贸易现状分析后发现,欧共体各国的贸易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的商品组内,而不是在商品组之间。他把这种现象,即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的贸易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一Industry Trade)。[1] 二、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吸取了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合理因素,创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所谓新贸易理论。这些经济学家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新现象,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化等概念和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很多,但在总体上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即国家特征与产业特征。[2] 在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大部分都集中于产业特征对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分析。如徐娅玮(2001)通过时间序列对中国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回归,发现规模经济对中国整体产业内贸易影响较小。马剑飞等(2002)的结果显示,规模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明显受到产品差异化的正面影响。陈讯等(2004)的研究发现产品异质、规模经济、市场结构有正向作用,而FDI的影响为负[3]。在国家特征研究方面,徐康宁、王剑(2006)以要素禀赋和地理因素为主要研 究视角,运用国际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数据,采用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对国际分工变化的决

进料加工出口退税案例分析

一、进料加工贸易方式项下的出口退税操作步骤(在生产企业免抵退软件中录入) 1、海关手续已办妥的进料加工手册备案登记(进料加工业务的开始告之税务部门,此项工作不能勿视) ①录入进料加工手册信息生成《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请表》。(进料加工手册号不得有误) ②录入路径:单证证明录入\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录入(所属期\序号\进料登记手册号\币别代码\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计划分配率\手册有效期) ③将电子信息用U盘拷贝 ④《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请表》 ⑤《加工贸易批准证》(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 ⑥《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海关签发) ⑦送至税务退税机关备案 2、免税申报同一般贸易 ①上月取得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进料加工的免税证明 ②免税申报资料中增加一项资料:《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取得生产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次月录入,在次月申报) 3、退税申报流程(退税申报录入时一定要选择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不得有误):同一般贸易(电子申报与纸质申报同步) ①进料加工退税明细录入路径: 退税数据录入\退税明细数据录入(所属期\申报序号\申报序号\ 申报批次\报关单号码\出品发票号\出口日期\外汇核销单\贸易性质\商品代码\商品名称\计量单位\出口数量\外币代码\外币币别\外币金额\外币汇率\报关单金额\美元汇率\美元金额\发票金额\征税税率\退税率\征退税差额\应免抵退税额\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号\计划分本率\实际分配率\组成计税价格\免抵退税抵减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实际免抵退税额=出口应免抵退税额-进口应免抵退税额) ②打印正式申报资料中增加:《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据以当月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次月入帐) 4、手册核销: ①目的:取得税务部门核发的《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 ②前提:先海关核销 ③税务核销 Ⅰ、将手册项全部进口料件集中录入免抵退申报系统。 Ⅱ、打印《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 Ⅲ、单证证明录入\进料加工手册核销录入生成《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核销申请表》 Ⅳ、生成电子数据(含:《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及《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登记核销申请表》两个电子数据文件) Ⅴ、提供资料:(11项资料)

企业出口退税政策

企业出口退税政策 企业出口退税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出口货物时退还在国内产生的税,这样可以为出口企业节省一大笔税款。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企业出口退税,企业出口退税的原则,以及企业退税的类型。 一、企业出口退税 对出口产品退税是“国际惯例”而非“政策优惠”。国家将出口货物出口前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实际承担的增值税、消费税,在货物报关出口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有效地避免国际双重课税。企业退税的实质是退国内生产流转环节已征增值税,来料加工退国内料件国内劳务已征增值税。 出口退税是为了将出口货物的整体税负归零。原因很简单,就是鼓励出口,降低出口货物的价格,提高本国货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企业出口退税原则 1、公平税负原则:为了保证各国商品在参与国际贸易时能够公平竞争,消除因各国税收政策不同,造成的出口货物税收含量差异,要求各国按照国际惯例,退还已征收的出口货物间接税,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零税率原则:征多少,退多少。国家利用退税率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如调控产业结构设定低退税率来限制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设定高退税率来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所以,尽管零税率那退税率应该全部是17%,国家还要设置不同档次的退税率。增值税的退税率不一定等于税率,出口退税率有17%、14%、13%、11%、9% 等几档,是为了通过退税率来控制出口的原因。鼓励出口,退税率就高点,控制出口,退税率就低点。退税率为0,就是不免不退了。 三、企业出口退税类型 1、又免又退 一般纳税人,既有销项,又有进项,为把税负归零,自然是销项免,进项退,又免又退。 2、只免不退 如果出口的货物没有进项,自然是只免销项,进项没有就不用退了。比如小规模纳税人、免税产品,都是没有进项的情况。只免不退,就达到了税负归零的目的。 3、不免不退 针对的是不鼓励出口的货物。比如原油,自己都不够用,还得进口,能让你出口就不错了,就不要想出口退税的事了,更何况还有禁止出口的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