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超全面) 2

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

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念种类分布主要功能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

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动物细胞

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

个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

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判断: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

...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

..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6.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四、核酸

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3、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苷酸(4种)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苷酸(4种)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

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

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

含少量DNA。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

关。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

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 含有少量DNA 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 、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 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被动

运输

简单 扩散 高→低 × × O 2、CO 2、水、乙醇、

甘油、脂肪酸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

收或排出物质

易化 扩散 高→低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 √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

萄糖、氨基酸,肾小管

重吸收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

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 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 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

..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

..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

..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A-P~P~P

(A :腺嘌呤核苷;T :3;P:磷酸基团;

~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ADP+Pi+能量

注: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

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

会明显降低。(P 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

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

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1948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

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1)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最宽(最多)

叶绿素b (黄绿色)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水的光解:

②ATP的合成:(光能→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CH2O)+ O2

叶绿体

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

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

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五、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增强光合作用效率适当提高CO2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第三节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①C6H12O6酶2丙酮酸+ [H](少)+ 能量(少)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 H2O 酶CO2 + [H] + 能量(少)线粒体

③[H] + O2酶H2O + 能量(大量)线粒体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6O2 酶6CO2 + 12H2O + 能量

4、意义: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①: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酶C2H5OH(酒精)+CO2 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丙酮酸酶C3H6O3(乳酸)

(动物和人)

3、总反应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能量

4、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

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间产物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充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

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见书p69)

2、结论:酵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第五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节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真核生物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②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间期长,分裂期短;

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 同 点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的变化: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有DNA 的复制)

2、举例: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

第二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

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没有改变)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物质。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实例: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

物理致癌因子

外因: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1、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物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手术切除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 结全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 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ml NaOH ml CuSO 4 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ml NaOH ml CuSO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4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血液:组织][皮肤:器官][植物没有系统结构] [组织——①人:结缔、肌肉、神经、保护②植物:保护、疏导、营养、分生] 3.细胞是除病毒外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还是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代谢: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增殖、分化:生长发育;基因的传递和变化:遗传和变异] 5.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显微镜 1.高倍镜:“不要动粗” 2.高倍镜视野暗,低倍镜视野亮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5.①一行细胞数目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答:20×?=5) ②圆形视野范围细胞的数目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倒数2=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非真非原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蓝藻细胞质:含蓝藻素和叶绿素,就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还含有核糖体]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背诵版讲解

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背诵版 1、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2、细胞增殖 (1)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梳理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 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最基本元素:C;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H、O、N;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 2 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和一个羧基(—COOH),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脱水缩合反应: 五、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一些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七、有关计算: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 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T组织T器官T系统(植物没有系统)T个体T种群 T群落T生态系统T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 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 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 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 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 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 (小室)这个 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 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 世纪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 )、施旺(Theodor Schwann )提 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点结构图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相对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亲本)互交反交 F1纯合子、杂合子F2dd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1. yyrr 亲组合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 a、Mg 元素微量:F 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巩固

减数分裂过程及基因分离定律 1.根据右图,完成下列填空。 图中A和B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和B ,形成一 个,a和a'是,a'和b'是, D表示基因,d表示基因,D和d称为基因,图中 A上有个D,D控制的是生物体的性状,d 控制的是生物体的性状,D和d控制的性状称为 性状。 2.假设精原细胞内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请完成精子形成过程的部分图解,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图解(只需画出染色体的变化) ②请在上图中标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③减数分裂是进行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时进行的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细胞的减少一半。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因为分离之后进入到了两个 细胞,所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了 的分离,但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后数目不变。 ④请在①的精原细胞中标上一对等位基因D和d,并在其他图解中追踪这对等位基因的变化。 ⑤由④可看出,等位基因(D和d)随着的分开而分离,最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这就是定律的实质。 3.豌豆是传粉植物,而且是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结果即可靠又容易分析。孟德尔做豌豆杂交实验时,花粉的植株是父本,花粉的植株是母本,母本要在花时除去。 4.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试验中,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是: ①在形成配子时,随着的分开而分离,最终进入不同配子; ②时,的随机结合。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自由组合定律 1.根据右图,完成下列填空。 ①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次分裂的期,图中有个 四分体,1和2叫做,1和4叫做,图 中的等位基因有,非等位基因有。 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伴随着(填图中序号)的分开(填图中字母)分离,同时(填图中序号)上的(填图中字母)组合。 2.若上题图中细胞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则正常情况下,该雄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的染色体组合有几种可能,请画出来。(只需画出染色体的变化) 3.由上题推测,正常情况下,该雄性动物所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有,其形成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上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这就是定律的实质。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试验中,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是: ①在形成配子时,上的自由组合; ②时,的随机结合。 5.精、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①相同点:染色体复制次,都有现象和四分体时期,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染色体数目;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最后形成的精细胞(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核内DNA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水浴加热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元素的比较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主要元素:C 、O 、H 、N 、S 、P ;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也称基本元素):C 、 O 、H 、N ; 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 O (其次是C,H,N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O,N,H )。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无机物:水、无机盐; 2、有机物及其元素组成:①蛋白质(C 、H 、O 、N ,有的含有P 、S );②脂质(C 、H 、O , 有的含有P 、N );③糖类(C 、H 、O );④核酸(C 、H 、O 、N 、P )。 3、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四、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②斐林试剂甲液:mlNaOH ; 斐林试剂乙液:ml CuSO 4; 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等量混合、现配现用; ④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白色→蓝色→(棕色)→砖红色; ⑤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2)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①双缩脲试剂A 液:mlNaOH ;双缩脲试剂B 液:ml CuSO 4 ; 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1ml ,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 液4 滴,摇匀; (3)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若使用切片进行观察时,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4)淀粉﹢碘液→蓝色 在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前,可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检测后样液的颜 色做对比,增加说服力。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1)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 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3)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 (4)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5)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6)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 2 ︱ R — C H —COOH 三、 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 但不是连在一个中心(C 原子),三个基本点(氨基、羧基、H 原子),外加R 基(结构未知)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生物必修一第一、二、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②良好的溶剂;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如血液中缺钙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2+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 A按照能否水解分成: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元 B 存在位置: ①只存在于动物中的糖类:糖原、乳糖、半乳糖 ②只存在于植物中的糖类: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③动植物都有的糖类: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C.还原糖有三个(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其他都是非还原糖 D.水解产物 蔗糖水解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 淀粉可以先水解为麦芽糖,再水解为葡萄糖; 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2、脂质 C、H、O构成,磷脂还含有N、P。 (2)分类 ①油脂(CHO):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CHONP):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因为有20种R基 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S等元素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 各1个 2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各m个 和-NH 2 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②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CHON(S)等元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 ②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 ③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 ④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⑤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①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 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染成橙黄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②实验选材: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习题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2、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3、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4、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① C、①和① D、①、①和① 5、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果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的特性,可以推知,通常组成该抗原蛋白质的肽键数一般不少于 A、100个 B、99个 C、90个 D、50个 6、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8、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10、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所有生物的组成成分都有DNA 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架为骨架 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储存能量的淀粉或糖原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1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知识点笔记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 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 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点笔记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高一生物易错知识点 易错点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走出误区:不仅要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 含N、P)等,还要理解由这些物质水解或分解的产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另外,还要 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 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 易错点2中心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易错分析: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些特殊问题理解不到位。 走出误区:(1)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 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蓝 藻等)虽然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真核细 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 呼吸;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 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 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细菌等可进行光合作用,但也没有 叶绿体。 易错点3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 易错分析:不能认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独有的特征,是造成这 一错误的主要原因。 走出误区: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生物,少数为自养型生物, 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 (2)从异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 只进行无性生殖。 (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结构非常简单。既然没有细 胞结构,就不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 易错点4ATP分子结构的相关内容 易错分析:不清楚ATP、ADP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关系。 走出误区:从ATP的结构式分析,1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与DNA、RNA中的A 含义不同),腺苷由腺嘌呤(碱基)和核糖(五碳糖)组成,3分子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 酸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释放能量,变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个高能磷酸键也将断裂变成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