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本组教材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3、理清文章顺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抓住“观察和发现”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

5、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6、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7、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8、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学写观察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学习观察日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3养成细致有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

四、总体教学设想与安排

1、预计11课时完成教学本单元的教学。其中《古诗两首》两课时,《爬山虎的脚》两课时,《蟋蟀的住宅》两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语文园地》四课时。

2、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3、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5、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具:录像、实物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一、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

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句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

段。(出示学标)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布置作业:、根据平时对校内杨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抓住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审题。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住宅”一般是讲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师:蟋蟀会有什么样的住宅呢?作者怎样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逐个生字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们找出每个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点,加深记忆。

比如:“骤”字左边是“马”,右边是聚会的“聚”,“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骤”,读作“zhou”,不能读“ju”或“zou”。

3.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课文。

4.讨论词义,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逐段进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分析10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体会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10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这篇课文的题目(即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蟋蟀这种小动物很多同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很小就很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对蟋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话讲就是蟋蟀的住宅。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很喜欢蟋蟀,并把蟋蟀当作他的朋友对待。那么,蟋蟀是以什么而出名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主要是以住宅出名。)

板书:住宅

(二)学习第二段。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这一段主要是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板书:选址工具洞内外

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板书:特点

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板书:柔弱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书,看一看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出现在这一段的最后,起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辛勤劳动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默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板书:住宅建造

(这一段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板书:时间建造整修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

板书:十月

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的艰难与辛苦。

板书:扒搬踏推铺

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整修)。

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板书:长时间加深加阔

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吗?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蟋蟀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精神。

(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好。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30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我们也应和法布尔一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用心去学习第8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呈现凹进精神大振

端详叩开枉费心机

起源资料浩如烟海

静谧宁静大陆漂移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确,读响亮些,别看是生字,读起来也是有节奏的。(自由读指读)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下(指读)老师从你身上学到了,原来生字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你是怎么读出感情的呢?我们也学着试试(齐读)

②请同学看“大陆漂移”,这是一个关于地质学方面的科学术语,老师这有一段相关的介绍。出示介绍

③聪明的孩子最会发现,从最后一行这2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静”的词吗?(学生自由说)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表示“静”的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词。(齐读)

寂静宁静幽静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2)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介绍魏格纳

①老师这有介绍魏格纳的资料

出示: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出示魏格纳头像)这就是为科学献身的魏格纳

②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段,也有对魏格纳及他所取得成就的介绍。(出示最后一段抹红震动)震动什么意思?他的什么发现震动地质学界?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年仅32岁的魏格纳,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一颗耀眼的科学新星。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并完成以下要求。出示: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

(1)出示句子: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结果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吻合在一起。”

重点研究第一句

①“这两个地方”指的是哪两个地方?“吻合”什么意思?

②我们看地图找出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是不是和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③“不可思议”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是啊,南美洲和非洲之间隔着辽阔的大西洋,距离相差6500千米,八杆子打不到边的2个地方却能如此紧密的吻合在一起,这是多少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啊!读——(引读第一句)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不断念叨着,读——魏格纳此时欣喜若狂,大声喊着——

④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魏格纳有了更多惊人的发现,齐读2,3句。请同学对照地图,看看是否如同书上所描写的那样。

(2)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像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比一次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惊喜)从那些地方我们感受到了魏格纳的惊喜。

出示: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

①请同学自由练习,把魏格纳的惊喜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②指读,引读当魏格纳无意中发现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竟然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吻合,魏格纳——(引读第一句)于是他——(引读第二句)当魏格纳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时,魏格纳——(引读第三句)

(3)伟大的发现总不会轻易现出他的真面目,年轻的魏格纳为什么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呢?(仔细观察)

你从那些地方看到了魏格纳的认真,一丝不苟?

出示:“他常常……出神。”“他精神大振,……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进行了比较。”

(4)仅仅会观察还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学会从观察中敢于思考、探究。看到这些惊人的发现,魏格纳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

出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2、推理想像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成为真理,为了证实这一奇想,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工作?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了什么?

(2)在大科学家的劝阻下,魏格纳是怎样做的?那些词语看出考证工作的艰难?(浩如烟海)解释这个词语,经过魏格纳将近2年时间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魏格纳终于找到了证据。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所以,。

四、回归整体,迁移升华

1、(指板书)仔细观察,敢于思考,反复求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是啊,只要我们学会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仔细观察敢于思考反复求证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使学生能合理地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及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

2、通过习作,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3、在我的发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积累花卉谚语,丰富学生的语言。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句俗话说得好,“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

二、探究观察方法

1、看大屏幕(花瓶图),用“我看到了……”练习说一说。

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的快,发现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共同回顾前面的几篇课文,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三、运用方法,用心体验

1、运用已总结的方法,观察另两幅图,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

2、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3、自由说一说自己平时细心观察过的事物。

4、介绍自己观察后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经验。

四、再看图片,升华感悟

一张小小的图片,在我们留心观察中,变得丰富多彩,相信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可以说说本节课感受、自己了解的和观察有关的中外名人故事或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观察的打算。

五、总结

只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处处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世间万物的众多奥妙!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共同体验了“留心观察”的妙趣,受益匪浅。本次习作,就与观察息息相关。

二、明确习作要求,指导习作。

1、自读本次习作提示,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2、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本次习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3、口头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认真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1)按提示有序地说说自己的发现:

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的?怎么观察的?

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观察对象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有趣?

(2)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老师做适当的点评。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10年多了。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例如,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4、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6、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五六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 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 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 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 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人教版小学新课标古诗10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目录 1、江南(江南可采莲)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3、敕勒歌(敕勒川) 4、咏鹅(鹅鹅鹅) 5、风(解落三秋叶)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10、春晓(春眠不觉晓)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14、鹿柴(空山不见人)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汜轻尘)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18、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2、早发白帝城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27、绝句(迟日江山丽)28、江畔独步寻花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38、池上(小娃撑小艇) 39、忆江南(江南好)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41、悯农(锄禾日当午)42、悯农(春种一粒粟) 43、江雪(千山鸟飞绝)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4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5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52、书湖阴先生壁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学设计 教材P18--21“长方体的认识及练习”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经历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各1个,观察记录表一张。学生准备长方 体 、正方体纸盒、剪刀,胶纸。 1课时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 点 课件演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建筑物,让学生欣赏到几何学之美。 适时指导 体验数学之美,愉悦美丽心灵,激发求知欲望。 实践活动 1、“摸一摸” 摸一摸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初步了解长方体的点、面、棱。 2、“剪长方体” 适时指导 板书要点 在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及多种方式的基 础上,让学生 在做中学、学中做。感知探

将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剪开,看一看,量一量、拼一拼。 3、“做长方体” 将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做一个长方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 4、将探究发现填入表中。 5、组织研究成果发布会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要求说出本组发现的长方体点、面、棱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其余学生则倾听、补充、提出问题。 6、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整理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特征的?从数量、形状、大小等方面,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等。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集体评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再做一个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课改已经实施好几年了,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期盼,更是广大学生的福音。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教师怕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打着新课改的幌子,依旧老一套;2.对新课标研究不透,不知如何下手。这些原因产生,我认为主要是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广大语文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弯。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进。 其实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否定,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反映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是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因此,我认为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贴近“生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源泉”的大语文观。从做法上讲,就是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二、放眼“全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而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课堂上重视的应该是“读”、“说”,二者紧密联系。认得表现欲望,认得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课堂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程标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初步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会认200个字,会写300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339个词语。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通过朗读把感悟表达出来。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知道句号逗号的不同用法,在写作中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5、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和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并积极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主要以段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大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表达。 7、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8、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同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使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9、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体会科技世界的神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聚焦校园,多渠道理解词语 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长廊、充满童趣的涂鸦墙、古色古香的子规苑以及别具一格的阅览室都可以成为学生理解词语的练兵场。课堂上,字典、词典、工具书、插图、简笔画、也能成为学生理解词语的好帮手。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六年级上册主要编排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用百分数解决一般性问题,而本单元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百分数(二)——折扣………………………………………1课时 百分数(二)——成数………………………………………1课时 折扣与成数练习课………………………………………2课时 百分数(二)——税率………………………………………1课时

百分数(二)——利率………………………………………1课时 税率与利率练习课………………………………………2课时 第一课时:百分数:折扣 教学容:P8例题1,做一做,P13练习二1、2、3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 二、新课讲授 1、理解“折扣”的含义。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引导提问: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材分析: 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来设计的: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激起思维的火花;强化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在一定的场景中相机介入数学历史,使学生经历知识的逻辑重演,让课堂浸染文化的意蕴;与本课内容相呼应和衔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作有机的渗透和延伸,为学生奠定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符号美、简洁美。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一、快乐启航: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二、快乐体验: 1、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2、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从右数起第*个)。(师完成板书)师:队形2(排两排)中的小猴又站在哪里呢?(第*排第*个)。 师:你先从哪里数起,再从哪里数起呢?(从上到下第*排,从左到右是第*个,小猴在第一排第*个)。——生生互说 师:大家还能从不同的方向说吗?(生生互说)(师把每种说法都写下来,并把数用红笔书写)3:抽象概括并揭题 师:(指着板书)大家在说队形1中的小猴位置,与队形2中的小猴位置时,有哪些不一样?(教师用“请第*组第*个小朋友“这样的方式指名回答,多指名几个)师:小朋友,(教师指着队形)像这样排成一条线时只要用1个数就能说清小猴的位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0部编版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 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

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 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 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 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

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至六年级日积月累全集

小学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至六年级日积月累全集 二年级 日积月累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2月4日雨水2 月19日惊蛰3 月5日春分3 月20 日清明4 月4 日 谷雨4 月20 日立夏5月5 日小满5 月21 日芒种6 月5日夏至6 月21 日 小暑7 月7 日大暑7 月22 日立秋8 月7 日处暑8 月23日白露9月7日 秋分9月23日寒露10月8日霜降10月23日立冬11月7日小雪11月22日 大雪12月7日冬至12月21日小寒1月6日大寒1月21日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三年级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绳在细出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邢君臣) 吃一堑,长一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 四年级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 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 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整理)。1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学情分析 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动机。 班级中有些孩子还特别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努力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并引导他们在学有余力之时,自主学习。但是还是个别孩子,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上课的常规还很不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本学期还应重点对他们进行课堂常规教育。还有部分孩子,学习态度认真,但学习起来却显得有点吃力,应在本学期学习中,加强对这几个孩子的课外辅导。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样就方便于自己因材施教了。 这个学期,在课外阅读的要求上,一定要提高。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下和奖励机制下,有较高的浓厚的兴趣,但孩子们的阅读尚需指导,如: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有头无尾,阅读姿势不正确等均须引导。写字方面,孩子们做的还是很不够,这学期将继续进行指导。大部分孩子的口语组织表达能力还需继续加强,抽出一定时间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比赛,同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竞争意识;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自私自利,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从总体上讲,较上学期,学生的常规意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尤其对班级事务较关心,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1.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 2.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0自然数的范围内,这就避免了一些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1.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属于高年级,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个班级大约一半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 2.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以全面、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符号感和数感。 1. 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习惯。 4.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1. 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 3. 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 4. 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现在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不断的改进,作为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师来说也在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跟随着新课改的脚步继续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想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去读课文,使阅读效果更好。教学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放了学生思维。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能够 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特别要加强朗读的训练。所以在不同层次的读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学会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教师同样鼓励个

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爱学语文,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习惯。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教学时决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定要在听、说、读、写这几方面严格要求,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特别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别人在说他也抢着去说,别人说什么他根本没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回答声音要响亮。另外我在教学中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写字,总是以横平竖直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给学生示范,这样就慢慢养成了语文学习的规范性,形成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3)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在较长的故事情节中理出一条主线,理清脉络,长文短教,突出重点,然后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教学,体现阅读的整体性,从而提升阅读的品质。??(4)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说读写的训练,紧紧扣住文中的词句进行语言文字、情感朗读、感悟内化的训练。从而体现出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的语文学科特点。??二、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展延伸能够让课堂丰富起来,为学

小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全册整套教案集

第一册语文教案 一(1)班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9人。上学期留级生1人,是:郞斌。跟读生有:胡婧、付肖涵、郑佳慧、胡心怡、左敏宏、郑立斌。上课五星期后又插入一个徐茹微。本班学生男女生比例不太协调,因此,班级学生显得比较顽皮活跃。通过几周的观察,我发现本班学生都比较活泼可爱,可是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有几个同学特别好动,上课坐不好,还要影响同学,课间又经常和同学打闹。特别是郞斌、牟敏力、谢凯、林杰、叶盛峰等同学。上课时有好多同学都不能专心听讲,平时作业又不能完成作业,尤其是胡婧、杨志远、许志刚、许宇峰,林杰、王聪聪、林金伟、黄子豪、叶多多、蒋晶晶、等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面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当好一天的值日生,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周课时数 1 9.1-9.4 入学教育 2 2 9.2-9.11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a、o、e, 2、i、u、v 7 3 9.12-9.18 3、BPM——复习一9 4 9.19-9.2 5 5、GKH——7、ZCS 9 5 9.26-10.2 国庆长假 6 10.3-10.9 8、zh ch sh——9、ai ei ui 9 7 10.10-10.16 10、ao ou iu——12、an un in un 9 8 10.17-10.23 13 ang eng ing ong ——2 口耳目8 9 10.24-10.30 3、在家里——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9 10 10.31-11.6 课文1、画——4、哪座房子最漂亮9 11 11.7-11.13 5、爷爷和小树——7、小小的船9 12 11.14-11.20 8、阳光——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8 13 11.21-11.27 识字(二)——4、日月明9 14 11.28-12.4 语文园地四——12 雨点儿8 15 12.5-12.11 13、平平搭积木——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9 16 12.12-12.18 语文园地五——18、借生日8 17 12.19-12.25 19、雪孩子——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9 18-21 12.26-1.22 总复习、迎接考试 第一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材分析 -2-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光 第1课时光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A4开的记录单、长方体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并探究影子特点的实验。 2、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 同学们有看过皮影戏吗?请看大屏幕(播放皮影戏片断) 2)谁会玩手影的游戏?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手影游戏。 3)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看到影子? 4)看看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提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为什么是黑的?” 5)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6)师:从刚才的皮影戏和手影游戏中,你们发现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遮挡物体(不透明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