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种全球流行的管理工具--大规模定制MC

25种全球流行的管理工具--大规模定制MC
25种全球流行的管理工具--大规模定制MC

什么是大规模定制?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由此产生。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Alvin Toffler)在《Future Shock》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设想: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87年,斯坦·戴维斯(Start Davis)在《Future Perfect》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为“Mass Customization”,即大规模定制(MC)。1993年B·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一书中写到:“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范畴足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

我国学者祈国宁教授认为,大规模定制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MC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产品族零部件和产品结构的相似性、通用性,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等方法降低产品的内部多样性。增加顾客可感知的外部多样性,通过产品和过程重组将产品定制生产转化或部分转化为零部件的批量生产,从而迅速向顾客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定制产品。

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包括了诸如时间的竞争、精益生产和微观销售等管理思想的精华。其方法模式得到了现代生产、管理、组织、信息、营销等技术平台的支持,因而就有超过以往生产模式的优势,更能适应网络经济和经济技术国际一体化的竞争局面。

[编辑]

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想

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流程的重构,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把产品的定制生产问题全部或者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或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的产品(Pine and Boynton,1993)。

[编辑]

把大规模定制分为按订单销售(Sale-To-Order)、按订单装配(Assemble-to- Order)、按订单制造(Make-to-Order)和按订单设计(Engineer-to-Order)四种类型(如下图),这种分类方法已经被学术界和企业界普遍接受采用。

按订单销售又可称为按库存生产(Make-to-Stock),这是一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只有销售活动是由客户订货驱动的,企业通过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位置往后移动而减少现有产品的成品库存。

按订单装配是指企业接到客户定单后,将企业中已有的零部件经过再配置后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的生产方式,如模块化的汽车、个人计算机等,在这种生产方式中,装配活动及其下游的活动是由客户订货驱动的,企业通过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位置往后移动而减少现有产品零部件和模块库存。

按订单制造是指接到客户定单后,在已有零部件的基础上进行变型设计、制造和装配,最终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的生产方式,大部分机械产品属于此类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位于产品的生产阶段,变型设计及其下游的活动是由客户订货驱动的。

按订单设计是指根据客户定单中的特殊需求,重新设计能满足特殊需求的新零部件或整个产品。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位于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较少的通用原材料和零部件不受客户订单的影响,产品的开发设计及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都由客户订单驱动。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按照订单的具体要求,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特殊要求的定制化产品,从供应商的选择、原材料的要求、设计过程、制造过程以及成品交付等等都由客户订单决定。

规模定制的策略应用

[编辑]

围绕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来定制服务

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在被销售或交货人员送到客户那里以前,仍然可以被定制。因为这种方法是在企业价值链的最后两个环节完成,并不影响开发和生产,所以它是最简单、最常用的着眼点。销售和分销可以改变产品,增加其特征,与其他的产品(包括与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并提供大量的服务,使每一个客户都能得到他所期望的和应当得到的个别关注。企业围绕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来定制服务,可以展示企业在大规模定制方面所固有的巨大潜力,使企业更能通过其他技术取得进展。

[编辑]

创建可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虽然大多数定制化服务可以在价值链的交付环节完成,但是改变产品以适应客户的确切需要的特殊需要的定制不仅是服务收入的来源,还是使企业扩展产品并进一步加强定制化思想的源泉。与在交付功能中定制服务相反的策略是在开发功能中建立基本上是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就生产和交付过程而言,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但确是针对每一个客户并且经常是由客户定制的。创建可定制的产品或服务一般不需要对公司的价值链做剧烈的变革,但它已经开始改变人们关于定制化概念的思想。

[编辑]

提供交货点定制

要确切知道客户想要什么只有一个办法:在销售地点让客户告诉你或让他们说出其真实想法。立即提供客户想要的东西只有一个办法:在销售或交货点生产产品,或至少在当时当地完成最后的定制生产工序。对于交货点定制除了生产的最后工序转向客户外,还可以把整个生产过程移到交货点,以此改造整个企业的业务和潜在利润。把所有生产转向客户时,生产与交付必须相结合,而且开发时必须考虑到新产品或服务要在交货点被定制,此时就需要企业有重大创新和经常性的发明。

[编辑]

提供整个价值链的快速响应

对客户需求提供快速甚至即时响应是推动企业走向大规模定制之路的好办法。因为它以尽快满足顾客需要为中心,以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的品种。使交付功能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会引起连锁反应,从交货点开始反过来依次作用于分销和销售过程、生产过程、直至开发过程。整个企业价值链的每一环节本身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缩短周期时间、增加产品多样性、在客户需要时向他们提供任何想要的产品或服务。而整个价值链的快速响应即基于时间的策略不是孤立的,它是和

市场分化、品种增加、个性化定制结合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从价值链的哪一个环节开始减少时间并不重要,如果过程中某一部分的成功会得到其余部分的支持和模仿,将会使公司开始脱离大规模生产模式并走向大规模定制模式。

[编辑]

构件模块化以定制最终产品和服务

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最好办法——最低的成本、最高的个性化定制水平——是建立在能配置成多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模块化构件之上的。提供标准化零部件实现的定制化不仅能增加产品多样化,同时也能降低制造成本,使得进行全新设计的产品开发和增加品种的变型设计速度更快。利用模块化构件的方法有很多,如共享构件模块化、互换构件模块化、“量体裁衣”模块化、混合模块化、总线模块化、可组合模块化。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模块化构件组合并匹配成可定制的最终产品或服务。贯穿产品或服务的模块化,可互换零件使整个企业都卷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之中。

[编辑]

大规模定制的企业核心能力表现

大规模定制企业的核心能力表现为其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充分的商品空间,从而最终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上。在满足客户个体需求上,传统的定制企业完全做得到,但传统的定制生产模式除小型工艺品外,只能生产有限品种的产品,企业的产品定位建立在有限数量的极个别的顾客需求上。因此传统定制企业存在规模相对较些 产品有限、生产周期长、成品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与传统的定制生产相比,大规模生产为顾客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但对顾客日益扩大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能适应。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基本商品的充盈。推进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商品基本功能的满足,已不再是顾客的第一需求。张扬个性的需要成为制约商品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大规模生产的理念和规范化产品的定位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这种变化。大规模定制模式通过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低成本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充分的商品空间。因此大规模定制企业与传统的定制企业或大规模生产企业相比,其核心能力表现在其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充分的商品空间,从而最终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上。

[编辑]

大规模定制企业的核心能力细分、构建与提升

1.准确获取顾客需求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与否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客户的满意将是企业获益的源泉。

准确地获取客户需求信息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条件。大规模定制企业要提供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每个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因而准确获取顾客需求的能力在实施大规模定制企业中就显得更加重要。MC定制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及实施一对一营销的有效整合来提升其准确获取顾客需求的能力。电子商务使MC企业跨越中间环节,实现直销,不但降低了产品的流通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取客户需求信息;另外电子商务系统提供了制造商与客户、制造商与合作伙伴快速沟通的平台,这个平台是MC企业理解和引导客户需求、与顾客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定制产品设计的基础条件。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对客户资源进行研究和管理。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利润。CRM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与MC是一致的,大规模定制的企业通过CRM实施一对一营销。能够系统、全面、准确地获取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使客户需求定制信息在各部门传递共享,针对这些定制的信息安排设计、生产,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定制产品。

2.面向MC的敏捷产品开发设计能力。

大规模定制企业要以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来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客户的需求,因此企业必须具备敏捷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敏捷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是指企业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市场机遇为目标,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产品开发方法,采用设计产品族和统一并行的开发方式,对零件、工艺进行通用化,对产品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减少重复设计,使新产品具备快速上市的能力。MC企业通过面向产品族的设计能力、模块化设计能力、并行工程、质量功能配置能力和产品配置设计能力的有效整合来构建和提升大规模定制企业的敏捷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大规模定制的产品设计不再是针对单一产品进行,而是面向产品族进行设计。它的基本思想是开发一个通用的产品平台,利用它能够高效的创造和产生一系列派生产品。使得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重用能力得以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还可以实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规模经济效应。而模块化设计是对产品进行市场预测、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通用的功能模块,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选择和组合不同模块,从而生成具有不同功能、性能或规格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把产品的多样化与零部件的标准化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并行工程是集成的、并行的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的要求。并行工程是基于时间的竞争提出的设计方法。可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充分考虑到了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是大规模定制所需要的设计能力。质量功能配置能力是在产品族规划中常采用到QFD技术,它从质量保证的角度出发,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方法获取客户需求,采用矩阵图解法将客户需求的实现过程分解到产品开发的各个过程和各职能部门,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使得设计和制造的产品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产品配置设计能力是产品配置设计根据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结构和物料清单(BOM),配置出相应的定制产品。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产品品种繁多,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进行配置。大规模定制将变为大规模混淆。客户可能因为无法选择而放弃。产品配置设计可以方便地配置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实现了设计的快速响应,缩短了订单响应时间。

3.柔性的生产制造能力。

多样化和定制化的产品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刚性生产线是专门为一种产品设计的,因此不能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制造要求。MC要求企业具备柔性的生产制造能力。它主要通过企业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与网络化制造的有效整合及采用柔性管理来构筑、提升其柔性的生产制造能力。FMS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FMS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和高柔性的加工系统。能根据加工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宜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网络化制造是一种基于Intemet的企业联盟式的制造模式;网络化制造通过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及提升企业的柔性制造能力。大规模定制生产企业通过FMS与网络化制造的有效整合所形成的柔性生产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的按需生产。其优势是增强大规模定制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改善产品质量。企业要形成柔性的生产制造能力需要实施与之相应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即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下针对市场的复杂多变性、消费需求的个性偏好。实施富有弹性的快速反应的动态管理。

[编辑]

有效实施大规模定制的途径——延迟

大规模定制有助于企业进入新的市场,并吸引大量个性化需求不能被标准产品所满足的顾客。然而,原始的大规模定制既浪费成本又没有效率。如果定制的产品在时间和成本上超过了顾客的预期,只会失去现有顾客。当然,如果无法实施和履行规模定制的承诺,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因此,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低成本且又高效率的供应链,大规模定制是难以实现的。

建立灵活的员工和组织结构是大规模定制的必备条件。另外,还需要其他方法予以协助,比如减少循环周期时间,加强生产制造的反应度。例如,电子数据交换和计算机辅助定单的运用能够大量减少传送和处理客户定单的时间;而飞机运输又能够大大缩短订货到交货的时间。像柔性制造系统这样的技术,不但可以缩短周期时间,而且还能提高对特定工厂的多种产品组合的反应灵敏度。最后,最近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加强了沟通联系,并且能够提高企业在供应链运作方面的决策能力。

无论是物流的改善、信息流的改进、循环周期的缩短,还是灵活的生产,都不能使得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上进行有效的竞争,但产品和流程设计却有更大的潜力。事实上,普遍认为产品80%的制造成本是由产品的设计所决定的。机会就在于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的整合中。作为一种进行有效的大规模定制的手段,一些具有开拓性的企业已经运用了产品设计和供应链重建。其思想就是要设计产品并且重组制造活动和供应链中的分发配送活动,从而使得产生多种产品的定制度化步骤发生在供应链中最有效率的环节,同时使得供应链总成本降到最低。供应链总成本降到最低的同时使得供应链效率最优化的产品和流程设计的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延迟”。延迟就是要推迟关键流程的时间,在这些关键性的流程中,最终产品将形成他们特定的功能、特点、标志,或者说是个性特色。

所以,在有效支持产品多样化的同时又保持规模经济的唯一方法就是运用延迟制造。其核心内容是:制造商事先只生产通用化或可模块化的部件,尽量使产品保持中间状态,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集中库存减少库存成本,从而缩短提前期,使顾客化活动更接近顾客,增强了应对个性化需求的灵活性。其目标是使恰当的产品在恰当的时间到达恰当的位置(3R)。所以延迟化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表面上的延迟实质上是为了更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即通过定制需求或个性化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实现供应链的低生产成本、高反应速度和高顾客价值。

[编辑]

规模定制系统

规模定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鞋匠按脚的尺码制鞋、裁缝为不同顾客量体裁衣。现代的规模定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运作是建立在一系列系统协调配合的基础之上的。

1.信息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建立与顾客的联系,运用不同方式收集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并据此推出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向目标市场顾客介绍规模定制的商品种类、定制方法、价格等信息,激发他们的购物热情,通过电话、因特网等办法迅速接受订货。

2.生产系统

规模定制对传统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秩序是一种挑战,它要求建立一种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新工艺、新流程。上海别克轿车流水线上实施"柔性管理"就是一例,在接到顾客订货要求后,在同一条流水线上,各有关工序根据传递系统的信息,对每一辆车进行不同配件的组装。因而,-'辆辆轿车、面包车从同一条流水线上下来,却分别赋予每辆车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当生产系统能用电脑进行控制时,这一过程将更加简洁。

3.分销系统

规模定制的分销系统分直接和间接两种。对于直接分销系统,企业要组织快速、方便的货运系统。汽车、电脑、室内装潢等宜采取直接分销方式,这是因为商品本身价格较高,加上实行定制,又会增加一定费用,环节过多势必加大顾客负担,导致商品市场竞争力下降;同时,这类商品在销售同时须伴随一定的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等活动,这类服务活动由制造商提供才最有权威性。对于家电、化妆品、保健品、玩具等则可以建立间接分销网络,通过中间商去接受订货,组配商品和销售商品。为此,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使生产商和中间商能建立起一种稳固的关系,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使中间商乐于接受这种崭新的分销方式。

4.服务系统

现代规模定制实质上是建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高质量服务系统,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产销在信息、时间、空间、数量结构诸方面的背离,造成一定的产销阻隔,规模定制要缩

小这一差距,很大程度依赖于服务。尤其当规模定制采取直接分销方式时,企业要建立起顾客完整的购物档案,以便于沟通。现今发展起来的新的传播形式,为这种沟通提供了可能。

[编辑]

大规模定制案例分析

“戴尔”面向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分析[1]

(一)“戴尔”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实施的背景

1. 戴尔公司简介。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戴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公司是全球IT 界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1996年开始通过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52467756.html,采用直销手段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2004年5月,戴尔公司在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成为世界领先的电脑系统厂商。戴尔公司在2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电脑零配件组装店发展成为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其直线定购模式以及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其实现高速发展的保证。

2. “戴尔”实施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的原因。戴尔公司创立之初是给客户提供电脑组装服务,先天在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方面与业界的IBM、惠普等公司有着一定差距,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进一步分拆计算机价值链的机会,依靠管理创新获取成本优势。因此,“戴尔”在发展过程中虽有业务和营销模式的革新,但把重点放在成本控制和制造流程优化等方面,尤其是创造了直销模式,这可以减少中间渠道,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实施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更能帮助“戴尔”与供应商有效合作和实现虚拟整合,降低库存周期及成本,从而获取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这也正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戴尔”面向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基础

1. 零部件标准化。产品的模块化设计,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是大规模定制的基础所在。对产品按照其功能进行划分而进行模块化设计,建立产品族和零部件族,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这样,模块化产品便于按不同要求快速重组,把产品的多变性和零部件的标准化有效地结合了起来,这有助于将定制产品的生产转化为批量生产,也就是说,人们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尽管有差别,但也有共性,大规模定制并非100%定制。因此,实行大规模定制的关键在于真正从本质上弄清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共性需求,然后,把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共性需求分别进行总体规划,按不同的供应链来组织生产和供应,以确保定制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和快速交货。戴尔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完全标准化,从“戴尔”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它虽然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线,但是所有产品都是标准化的产品。它的主要产品PC、笔记本、服务器,包括以后OEM的EMC的存储系列、Brocade的交换机系列等,都是兼容性、开放性极强的标准化产品。

2. 按订单装配。参照大规模定制的四种分类,戴尔公司属于采用按订单装配

(Assemble-to-Order)的典型代表。基于以下几个原因,按订单装配的模式特别适合个人电脑:产品更新快和配件价格下降快使得售后库存成本很高;由于PC的模块化设计使得装配十分简单

快捷,所以劳动力成本只占PC成本的很小部分;顾客关注的是产品价格和服务,却不太在意等待时间和独特设计。按订单装配的生产模式着眼于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这一宗旨的前提是对市场需求信息的及时、准确地获取、处理。戴尔依托其现代化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了供应链中各方获得信息的能力,准确、及时地捕捉需求信息,实现了企业响应能力的提高,使供应链管理成为差别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3. 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已经部分地取代了分销商和零售商职能。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主体企业提出定制要求,主体企业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从中进行信息的采集和整理,而后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户的订单进行分解。分解后的订单信息成为企业进行采购的依据,而通过采购也使主体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制造商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和电子工具的广泛应用帮助“戴尔”实现以上要求,“戴尔”电子化的供应链系统为处于链条两端的用户和供应商分别提供了网上交易的虚拟平台。“戴尔”有90%以上的采购程序通过互联网完成。通过与供货商的紧密沟通,工厂只需要保持2小时的库存即可应付生产。除此之外,“戴尔”还推出一个名为https://www.360docs.net/doc/e52467756.html,的企业内联网,所有供货商都可以在网站看到专属其公司的材料报告,随时掌握材料品质、绩效评估、成本预算以及制造流程变更等信息。不仅如此,“电子化”还贯穿了从供应商管理、产品开发、物料采购一直到生产、销售乃至客户关系管理的全过程,成为戴尔面向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基础。

(三)“戴尔”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总体模型

为了适应客户驱动生产和企业联盟的需要,“戴尔”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或电话的方式直接与客户联系,了解客户需求,并且采用直线销售模式直接把产品送达客户。这种模式的核心是直销背后的一系列采购、生产、配送等环节在内的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与客户保持信息的畅通和互动,了解每一个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可见,“戴尔”的直销模式是以直线定购为手段,凭借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模式也使得分销商、零售商的作用不断减弱甚至消失,导致供应链的结构逐渐转变为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主体企业和客户组成的开放式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取代了分销商和零售商成为“戴尔”和客户联系的桥梁。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戴尔”提出定制要求,“戴尔”通过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从中进行信息采集和整理,而后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对客户订单进行分解。分解后的订单信息成为企业采购的重要依据,而通过采购也使“戴尔”与零部件制造商和原材料供应商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由于供应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在一开始是以需求预测来决定其库存的,因此“戴尔”应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采集到的客户信息及时传递给供应商和制造商,以使他们的库存尽可能地降低。最后,当“戴尔”将客户的定制产品送交客户手中后,还应将客户的反馈信息传递到CRM系统中,以期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

(四)“戴尔”面向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 严格挑选供应商,与供应商虚拟组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戴尔”拥有一整套的供应商遴选与认证制度,对供应商的考核标准主要是看其能否源源不断地提供没有瑕疵的产品。考核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还涵盖了整个产品生产过程,即要求供应商具有符合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要想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证明其在成本、技术、服务和持续供应能力等四个方面具有综合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供应能力必须长期稳定,以防由于供应不稳定而影响“戴尔”对最终用户的承诺。在对供应商考核时,“戴尔”采取了“安全量产投放(SAFE LAUNCH)”的办法,根据对供应商的考核结果,分阶段地逐步扩大采购其产品的规模,以降低新入选企业供应能力不稳定的风险。与供应商虚拟组合是区别于传统经营的一种新型模式,它突破了组织的有形界限,仅保留组织中能代表企业特征的关键性功能,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和核心竞争力原理,将组织中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擅长于这些功能的专业性企业来经营。因为顾客的需求时刻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产品零部

件的生产也必需紧跟市场,如果“戴尔”自己生产零部件,那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的投入,还要有强有力的研发能力来保持零部件与市场需求的同步,这将大幅度增加成本,况且“戴尔”也确实没有其他供应商更专业,于是“戴尔”采取把零部件的生产外包给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型供应商,与对方结成联盟,共同满足顾客需求。

2. 高效库存管理——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在库存数量管理方面,“戴尔”一直以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著称,其平均物料库存仅为5天,而在IT业界,与“戴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也有10天以上的库存,业内的其他企业平均库存多是达到50天左右。因材料成本每周都会有1%的贬值,故库存天数对产品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仅低库存这一项,就使戴尔产品比其他竞争对手拥有8%以上的价格优势。客户订单经“戴尔”的数据中心传到供应商公共仓库,再由“戴尔”的全球伙伴第三方物流公司伯灵顿公司管理。而伯灵顿在接到“戴尔”的清单后1小时内就能把货迅速配好,不到20分钟就能把货送达。“戴尔”的库存管理并非仅仅着眼于“低”,通过对其供应链的双向管理,全盘考虑用户的需求与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使两者的配合达到最佳平衡点,进而实现“动态库存平衡”,这便是“戴尔”库存管理的最终目标。

3. 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戴尔”通过对关键客户的“一对一营销”,能准确快速地把握客户个性化需求。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中,企业和客户的关系是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完全超越了企业通常收集信息、满足客户需求的内涵。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求关系。生产企业不再是仅为争取客户满意,为使客户忠诚而主动提供产品(服务)的一方;消费者也不是传统的商品被动接受方。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客户关系管理要求生产企业和消费客户互动,相互融合。当顾客在“戴尔”的帮助下确定了自己的需求后,销售人员便根据顾客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产品。产品售出后,对顾客的了解并没有结束,销售人员还会通过电话、互联网或者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建立顾客的信息档案,进行质量跟踪服务,继续发掘顾客的新需求。戴尔公司认为,了解顾客与了解自己同等重要,要为顾客创造完整的消费体验,公司应该立足于顾客的角度去研发新产品,为顾客来量身定做,实现“互动效应”。

(五)“戴尔”面向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的弊端

再优秀的企业也有其不足之处。戴尔公司在经历了迅猛发展直至成为PC行业霸主以后,也开始遭遇到业绩下滑和产品质量投诉等一系列问题。这说明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顾客需求的变化,固有的模式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戴尔”追求标准化,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常用的需求,以致采购成本过低,难免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虽然大多是些小毛病,靠“戴尔”的售后服务可以弥补和解决,但毕竟影响了客户体验价值的实现。由于“戴尔”是采用按订单装配(ATO)的生产模式,这虽能保证标准化的零部件得以大规模生产,但在客户定制方面,却由于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的靠后,使得只有装配活动及其下游的活动是由客户订货驱动的。在顾客需求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环境下,顾客也许不满足于自己只能选择不同规格的零部件来实现定制,而是要求产品从外观到功能全方位的定制。

(六)、结论与启示

“戴尔”通过“按订单装配”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将批量生产的低成本优势与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高附加值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不仅降低了其库存成本,搜集到了顾客的需求信息,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戴尔”通过建立一个超高效的供应链和生产

流程管理,实现了即时生产和零库存,并且与供应商虚拟整合,构建了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标准化的产品零部件设计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戴尔”正在逐步转向全球范围的综合供应链管理,这样各生产工厂和供应商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实现了整合,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并持续发展,生产模式和管理思想的革新势在必行。“戴尔”公司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企业实施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企业必须认识到现有产品的合理化、零部件的标准化是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应注重延迟策略的应用与信息平台的搭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并确保灵活的组织结构以发挥供应链优势。二是要建立战略合作的外部协作关系,快速整合企业外部资源,确保组织能够快速供应,并且应对所有供应厂商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与集成,有效地对供应商进行整体评价,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三是要准确快速地把握客户需求,建立以顾客为中心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及管理客户数据库系统,开展“一对一”营销,建立网络营销平台,这样才能确保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获得成功。

[编辑]

参考文献

1. ↑汪旭晖.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供应链管理:基于"戴尔"的案例分析.经济与管理.2007年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3

分享到: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人网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

本条目相关文档

?大规模定制369页

?大规模定制生产64页

?大规模定制生产组织23页

?大规模定制的神话与现实3页

?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产品设计的研究5页

?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管理模式研究3页

?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52页

?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制造96页

?第11章先进生产方式简介——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简介18页

?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产品开发52

大量品质管理书籍和资料,品管人员必备

│2010年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过关必做1500题.pdf │21世纪车间主任工作手册(添加书签).pdf │35钢显微组织.pdf │3A企管書系精益生产方式——现场IE.rar │6S培训.doc │AQP&PSO 6th Manual.Chinese.20090420.1.to PDF.to print.1.pdf │Cmk计算视频.exe │DCC.pdf │DOE.PDF │EMS.pdf │Engineers' Guide to Rotating Equipment - The Pocket Reference.pdf │EXCEL制作的柏拉图.rar │EXCEL在管理中的应用(10年经验总结).pdf │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pdf │Formel Q ChineseVersion.pdf │Formel-Q Training(5th edition)完稿1.pdf │Formel-Q-第五版(中文).pdf │Formel-Q-第六版(中文).pdf │GEOPAK_Operation.pdf │GE的黑带培训资料.pdf │IE入门.pdf │IQC物料检验规范.rar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与运作.pdf │ISO-TS 16949 程序文件案例精选(pdf318).pdf │ISO9001-2008.pdf │ISO9001审核实践指南.pdf │ISO9001:2000管理体系标准图解教程.pdf │isots16949国际汽车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解读和实施.pdf │jit.rar │LEAN.PPT │MINITAB统计分析教程.pdf │minitab统计分析教程光盘文件.rar │OEE_workshop(中文).pdf │PartManager.pdf │PHILIPS品管员的培训资料.rar │Q1 Introduction.pdf │QA.pdf │QC story&DMAIC.01.rar │QC小组活程序指导手册.rar │QFD-邵家俊.pdf │QFD.chm │QFD品质机能展开.pdf │quality.rar

中国管理者是如何看待和使用25种全球最流行管理工具

中国: 寻求创新,但缺乏工具 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的合作调查,揭示了中国管理者是如何看待和使用25 种全球最流行管理工具的 当前,全球的企业管理者都在使用大量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既包括战略规划和基准管理等广泛适用的方法,也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应用等专业化的方法。事实上,关注并选择管理工具,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1993 年,贝恩公司(Bain)推出了一项跨年度的调查,以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管理工具使用的状况。我们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并实施那些有助于他们实现战略目标与利润目标的管理工具。我们的调研涉及公司对工具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对所使用的工具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热点商业问题的看法。12 年以来,这项调查帮助贝恩公司建立了一个有7,000 多位问卷应答者的全球数据库。今年,针对中国大陆管理者的调查是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合作完成的。调查研究了中国公司打算如何竞争以及中国的管理者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获得帮助。报告主要关注25 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所选择的工具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与高层管理者相关 ·当前热点问题,主 要以其在商业新闻 中出现的频率来衡 量 ·可测量性的 中国管理工具使用 现状 近年来,中国公司低 成本制造的能力享 誉全球。没有哪个国 家能够像中国那样, 以如此低的价格向 世界市场提供大量 标准化的产品。 然而,中国的管理者 也面临各种竞争压 力,其中包括来自那 些以高质量的产品 侵占市场的跨国公 司的挑战。贝恩公司 与财富(中文版)近 期合作进行了中国 经理人管理工具使 用的调研,调研涉及 25 种最流行的管理 工具(见图表)。调研显示,中国公司并不打算永远都做低价值商品的制造者。 在调研中发现,88% 的中国经理人认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趋向于低值商品化。很明显的是,几乎同样多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想摆脱这种“综合症”; 85% 的受访者同意这种说法: “创新比降低成本对于长期的成功更重要。”他们同样非常关注对顾客理解的培养,以提供差异化的、更富创新性的商品; 78% 的中国管理者担心,顾客洞察力方面的欠缺是影响他们业绩的一大障碍。此外,他们似乎对那些能够帮助其实现创新的大胆举措非常有兴趣。例如,大约80% 的人(这个比例甚至高于其他国家)认为,在新产品、工艺流程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公司甚至竞争者合作,可以大

大质量管理体系

大质量管理体系 华为一年一度的质量工作汇报会已经结束,会上华为总裁任正非对过去华为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立大质量管理体系这一持续的发展规划,华为自创立伊始便秉承“质量为最重要的基础”这一核心发展观念,也正是这一观念让华为在业界打下扎实的根基,加之其自主研发的创新精神,一举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稳固了其不可撼动的龙头地位。以下为任正非在会上的演讲内容: 二十年前我去阿联酋,当飞机降落时,西亚非洲司司长告诉我,下去就是中东的香港。当时我不相信,下去一看,然后就写了一篇文章《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迪拜是没有一滴油的沙漠,现在比阿联酋还出名,这就是文化造就沙漠上的井喷。 华为公司也要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在质量问题上的认识,仍然聚焦在产品、技术、工程质量……这些领域,而我认为质量应该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我们沿着现在的这条路,要走向新领域的研究,建立起大质量管理体系。 1华为眼中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大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介入到公司的思想建设、哲学建设、管理理论建设等方面,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你们讲了很多“术”,我想讲讲“道”。你们看,法国波尔多产区只有名质红酒,从种子、土壤、种植……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这就是产品文化,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好产品。瑞士的钟表为什么能做到世界第一?法国大革命时要杀掉那些有钱人和能干人,这些人都跑去了瑞士,所以瑞士的钟表主要是在法语区,其中很多精密机件是德语区的。我再讲一个例子。德国斯图加特工程院院长带我去参观一个德国工学院,大学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他们都在车间里面对着图纸做零件,把这些零件装到汽车上去跑,跑完回来再评价多少分。经过这一轮,再开始学习几何、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所以德国制造的汽车永远是无敌天下。 每个人都愿意兢兢业业地做一些小事,这就是德国、日本的质量科学,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德国、日本这样的精密制造。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这种文化?我们要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先进文化,最终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如果公司从上到下没

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简介审批稿

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 具简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简介 当前,全球的企业管理者都在使用大量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既包括战略规划和基准管理等广泛适用的方法,也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应用等专业化的方法。事实上,关注并选择管理工具,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1993 年,贝恩公司(Bain)推出了一项跨年度的调查,以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管理工具使用的状况。我们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并实施那些有助于他们实现战略目标与利润目标的管理工具。我们的调研涉及公司对工具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对所使用的工具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热点商业问题的看法。12 年以来,这项调查帮助贝恩公司建立了一个有 7,000 多位问卷应答者的全球数据库。今年,针对中国大陆管理者的调查是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合作完成的。调查研究了中国公司打算如何竞争以及中国的管理者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获得帮助。报告主要关注 25 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所选择的工具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与高层管理者相关 当前热点问题,主要以其在商业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来衡量 可测量性的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表:

中国管理工具使用现状 近年来,中国公司低成本制造的能力享誉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那样,以如此低的价格向世界市场提供大量标准化的产品。然而,中国的管理者也面临各种竞争压力,其中包括来自那些以高质量的

产品侵占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近期合作进行了中国经理人管理工具使用的调研,调研涉及25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见上图表)。调研显示,中国公司并不打算永远都做低价值商品的制造者。在调研中发现,88% 的中国经理人认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趋向于低值商品化。很明显以提供差异化的、更富创新性的商品; 78%的中国管理者担心,顾客洞察力方面的欠缺是影响他们业绩的一大障碍。此外,他们似乎对那些能够帮助其实现创新的大胆举措非常有兴趣。例如,大约 80% 的人(这个比例甚至高于其它国家)认为,在新产品、工艺流程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其它公司甚至竞争者合作,可以大大提高创新能力。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强化品牌切割市场 通过差异来切割市场,强化品牌因素表现的每一个环节,使消费者在接触产品的任一信息时被触动或感动,激发有效顾客,快速提升销售,同步积累和提升品牌。 中国企业品牌运作成本居全国前列,根源于“品牌=广告”的错误意识! 品牌和广告究竟有什麽不同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在红军革命电影中经常碰到的场景: 大雨滂沱的夜晚,有人“咚咚”的敲门,屋里的大爷、大娘心惊胆战的问:“谁呀”?外面的人说:“我们是好人”! 这时候,大爷、大娘会马上开门吗? 不会,他们还在犹豫,还在怀疑,他们怀疑外面的是不是坏人。 这时候,外面的人需要做什麽呢? 需要把盖在头上的雨衣帽拿下来,露出帽檐上那颗闪闪的红星。 大爷、大妈只要从门缝中看见那颗红星,他们就会把门打开。 为什麽? 红五星是什麽? 红五星是红军的标志,红五星是品牌表示,而它的核心是产生信任的力量。 那“我们是好人!”这句话是什麽呢? 是广告。 广告是吆喝,广告的吆喝能引起立刻的关注而不能产生立刻的信任。 品牌是什麽? 品牌是信任,品牌建设是不断创造信任的力量。 这就是品牌和广告的区别! 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由于没有弄清楚这个关系,导致大量企业不敢运作品牌或者品牌运作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令人扼腕叹息! 很多世界500强不做电视广告 我们服务全球最大的奶酪企业——世界500强的法国百吉福(BiKFou)时,他们就告诉我们这个企业不打广告。 为什麽呢? 他们认为打广告的企业一般来说执行能力弱:营销人员和经销商对待各项具体工作就会有惰性,他们就会想“反正有广告拉着,我着什麽

急,”很多诸如产品质量,分销铺货、包装设计、策略执行都不会被有效对待,“反正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有广告就有人找来买。” 这就是这些成功企业对品牌的理解! 不打电视广告不也做成世界500强了吗? 品牌是你产品的品质、名称、包装、价格、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的综合感知,一旦这种感知上升到信任的程度,就会达成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持续购买。 既然品牌的核心内涵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不打广告就不能建立信任关系吗?打了广告就有了信任关系吗? 大量中国企业品牌的单纯“广告实践”以失败告终,其误根就混淆了品牌和名度的关系。没有将涉及品牌本质内涵的各项具体工作做好。 相反,另一些资源有限的企业在“品牌必须打广告”的误解下,由于没有资金打广告而不敢做品牌,耽误了难得的品牌运作的时机,付出了难以挽回的时间成本。 学会低成本快速运作品牌 品牌运作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以电视广告广泛告知、高速建立知名度为特征的高成本方式;另一种为不打电视广告、通过差异性切割为运作特征的低成本快速方式。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要学会这种低成本快速构建品牌的方式。 所谓低成本建立品牌的方式就是:通过差异性来来切割市场,强化品牌因素表现的每一环节,使消费者(顾客)在接触产品的任一信息时被触动或感动,激发有效顾客,快书提升销售,同步积累和提升品牌。 与传统的看法相反,这种方式的品牌建立速度一点都不慢,相反,这种方式更容易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信赖感,而这,恰恰是品牌成长的基石。

HR管理工具

当前,全球的企业管理者都在使用大量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既包括战略规划和基准管理等广泛适用的方法,也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应用等专业化的方法。事实上,关注并选择管理工具,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1993 年,贝恩公司(Bain)推出了一项跨年度的调查,以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管理工具使用的状况。我们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并实施那些有助于他们实现战略目标与利润目标的管理工具。我们的调研涉及公司对工具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对所使用的工具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热点商业问题的看法。12 年以来,这项调查帮助贝恩公司建立了一个有7,000 多位问卷应答者的全球数据库。今年,针对中国大陆管理者的调查是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合作完成的。调查研究了中国公司打算如何竞争以及中国的管理者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获得帮助。报告主要关注25 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和技术。 所选择的工具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与高层管理者相关 当前热点问题,主要以其在商业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来衡量 可测量性的 中国管理工具使用现状 近年来,中国公司低成本制造的能力享誉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那样,以如此低的价格向世界市场提供大量标准化的产品。然而,中国的管理者也面临各种竞争压力,其中包括来自那些以高质量的产品侵占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近期合作进行了中国经理人管理工具使用的调研,调研涉及25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见上图表)。调研显示,中国公司并不打算永远都做低价值商品的制造者。在调研中发现,88% 的中国经理人认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趋向于低值商品化。很明显以提供差异化的、更富创新性的商品; 78%的中国管理者担心,顾客洞察力方面的欠缺是影响他们业绩的一大障碍。此外,他们似乎对那些能够帮助其实现创新的大胆举措非常有兴趣。例如,大约80% 的人(这个比例甚

五大最佳企业管理工具

创新性普遍性可借鉴性:2004五大最佳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的推陈出新,能促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最终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创新性、普遍性、可借鉴性是我们评选本年度最受欢迎管理工具的基本指标,通过网上调查,300名职业经理人中,平衡计分卡的关注率达到90%。 最佳管理工具1:平衡计分卡 可推荐度:★★★★★ 关注率:★★★★☆ 罗伯特·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理论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说。作为一个战略实施工具,平衡计分卡能够帮助战略实施人员明确公司在财务、客户、内部管理,以及学习与发展4个方面的内在联系。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增强公司长期战略计划编制的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平衡计分卡是飞机驾驶舱内的导航仪,通过这个“导航仪”的各种指标显示,管理层可以借此观察企业运行是否良好,随时发现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哪一方面亮起了红灯。公司可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做出调整,改善状况。这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战略执行过程。 ●经典案例: 美孚石油USM&R公司在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后,连送油的、开卡车的司机都会从他的角度去思考战略的实施。送油去加油站时会观察这个加油站是否达到服务要求,了解客户的满意度,客户出现的需求等等,回来报告公司。包括炼油厂的家属,都在关

注公司目标的完成,如定单完成率等,因为公司的战略执行和绩效与每个人的浮动薪酬密切相关,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效果。在实施平衡计分卡之前,美孚石油1993年赢利率行业倒数第一;实施平衡计分卡之后,它从1995年其赢利率连续四年保持行业第一。 ●专家观点: 总有企业问,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成功地制定并执行战略呢?我的答案是,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所指出的那样,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有效的战略执行工具!在平衡计分卡背后,一个简单的概念就是,组织的战略必须落实为人们能理解并为之采取行动的目标。 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公司往往将管理系统的每一部分都重新整合到战略的重点上,将战略置于中心地位,这与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很大区别。总的来说,这些企业都成功应用了以下五条原则:一、建立执行领导团队来促进变革;二、将战略落实到实际运营中;三、围绕战略连接并整合组织;四、让战略成为每个人的工作;五、让战略成为持续性流程。这五条原则由我们的母公司平衡计分卡协会[BSCol]的领导人,也是平衡计分卡方法论的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和诺顿博士总结发现。我们已经成功地运用这五条原则为全球的客户提供帮助。 许多公司实施平衡计分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把平衡计分卡当作绩效评估的工具,而不是战略管理的工具;或者把平衡计分卡作为KPI体系,而没有考虑它跟公司战略的链接,没有从四个角度(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来考虑战略目标,也没有考虑四个角度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没有考虑横向的一致以及把它作为一个持续的管理流程。 有人问我:中国企业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实施平衡计分卡?我的答案很简单:运用以上提到的五条原则。最重要的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心和推动!平衡计分卡可以用

中国最流行的十大管理工具

中国最流行的十大管理工具 看一下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企业领导的战略要务 1客户关系管理(2005 年排名: 第 1) 帮助公司了解客户并对其变化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的 CRM,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流行的管理工具。我们调查的中国企业中,86% 都在使用这一工具,而全球水平为 83%,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使用率为 87%。中国的管理者同样也给了 CRM 最高的满意度分数,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它的满意度略低。 2(并列)客户细分(2005 年排名: 第 3) 将一个市场分成由离散的客户群体组成的不同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中的客户有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以帮助公司为每个细分市场开发不同的产品服务和相应的营销计划。尽管中国企业在这一工具的使用率上有大幅度提高,但仍然低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同样,对其满意度,中国公司也低于亚太其他国家的公司。 2(并列)战略规划(2005 年排名: 第 7) 牵涉到一个全面的流程,帮助公司决定业务目标以及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实现目标。事实上,中国公司正更多地运用战略规划──一种更高层次、更为广泛的管理工具,这将帮助它们更好地利用供应链管理和精益运营这些解决具体问题的管理工具。尽管中国公司对战略规划的使用率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低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企业中,86% 在使用战略规划,而全球水平为 91%,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使用率为 95%。 4业务流程再造(2005 年排名: 第 8) 全面地重新设计核心业务的流程,以实现生产力、生产周期和质量方面的大幅度改进。2005 年,中国公司中这一工具的使用率为 35%,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这次调查中,中国的使用率翻了一倍多,达到 78%,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65% 的平均水平。全球范围来看,大公司使用业务流程再造这一工具比小公司更为成功。 5核心能力(2005 年排名:第 5) 帮助公司识别和投资那些能够创造独特客户价值的特殊技能与技术。开发公司核心能力的必要步骤之一是:将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其他公司做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独特的业务能力。此外,企业还要为核心能力的培养设立组织性路标,并设定具体目标。 6(并列)供应链管理(2005 年排名: 第 6) 中国是大量使用供应链管理的国家之一,而它在其他国家的使用率还排不上前十位。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经销商和客户同步使用一个体系,跨越组织界线来紧密地交换信息、商品和服务。全球来说,供应链管理的满意度从 2005 年的第 2 位下跌到第 11 位。 6(并列)全面质量管理(2005 年排名: 第 2)

公司工具管理规定

工具管理规定 一、目的 加强公司工具管理,保证工具得到正确使用、维护及保养,杜绝工具的人为损坏和流失,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二、范围 适用本公司工具管理 三、职责 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工具的管理工作,指定专人管理本部门工具帐、卡及具体工具管理工作。 2、采购部负责工具采购和售后送修工作。 3.仓库负责公司工具领用、换新和回收旧件的分类、处理工作。 四、工具的分类 1、个人工具由个人管理和使用的工具。 2、公用工具由部门集体保管和使用的工具。 五、工具的管理 (一)所有工具必须建帐 1、各部门应建立“部门工具汇总台帐”、“公用工具登记台帐”、“个人工具登记台帐”。 2、各部门对使用的工具建立“公用工具领用记录”并派专人对工具进行管理,保证帐物相符。 (二)工具的保养与维修 1、个人工具由使用人员负责进行保管、保养,公用工具由所属班

组、部门进行保养,禁止违反操作规程使用工具而造成工具损坏,做好工具的润滑、防腐、卫生及电气部分的维护,始终保持工具良好状态。 2、工具损坏应及时进行修理,保持工具的完好,在公司内部无力修理的工具由使用部门统计上报,采购部门负责联络供应商进行委外修理。 (三)工具的申报、换新和领用 1、对工具的领用遵循以旧换新的原则;因新增员工或工作实际需要领用新工具时,领用工具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上报申请单和工具清单,经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后执行。 2、新增工具领用时,领料人需持部门主管和公司领导批准的新件(工具)领用申请单到仓库部领用;对以旧换新的工具领用时,需经部门主管批准同意后并在领料单上签字后,仓库才予以发放。 3、每季度季末,各部门根据本部工具情况,对达到使用年限的报废工具报出以旧换新工具计划,报废的工具入仓库处统一处置。 4、领用工具时,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因使用、保管不当所造成的毁损、丢失等人为原因把造成的工具损失,由使用人承担,各部门工具管理人员要负起监管责任。 5、工具随岗不随人,人员变动时,将本人工具或本部门公用工具向原部门进行移交后,方可办理变动手续,否则因人员变动引起的工具丢失,由班组或部门承担损失。 6、所有工具均应定置管理,工具存放应摆放整齐,擦拭干净。

质量管理学-模拟试卷1-5答案

《质量管理学》模拟试卷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试卷一 1、在当今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下,能否满足( B )的需要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A] 工人 [B] 顾客 [C] 管理层 [D] 政府 2、日本质量管理学家( A )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而对质量特性进行了分类,即魅力特性、必须特性和线性特性。 [A] 狩野纪昭 [B] 鸠山次田二郎 [C] 松下幸之助 [D] 川喜田二郎 3、在大质量观中,质量被视为( C )。 [A] 管理问题 [B] 技术问题 [C] 经营问题 [D] 制造问题 4、( D )于1936年发表的《产品制造质量的经济控制》一书全面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A] 狩野纪昭 [B] 朱兰 [C] 石川馨 [D] 休哈特 5、水平对比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B )公司。 [A] 通用 [B] 施乐 [C] 摩托罗拉 [D] 洛克菲勒 6、知识创造的关键是把( C )。

[A] 把感性知识转换为理性知识 [B] 投入巨额资金 [C] 内隐知识转换为外显知识 [D] 投入大量人力 7、现代的战略采购观点认为,在采购过程中质量保证( C )。 [A] 取决于管理层的决策 [B] 取决于供应商态度 [C] 不需要进厂检验 [D] 要验收检查 8、( B )也叫“子样”,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 [A] 成本 [B] 样本 [C] 样品 [D] 总体 9、传统采购观点认为,采购过程中采购决策的着眼点是( D )。 [A]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B] 供应商的实力 [C] 总的占有成本 [D] 价格 10、下列关于质量控制工具中的分层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 分层法是指按照一定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意见等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 [B] 运用分层法便于找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 [C] 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 [D] 分层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的统计数据 试卷二 1、当今世界市场的竞争特点已经由追赶竞争向( C )转变了。 [A] 模仿竞争 [B] 兼并竞争 [C] 淘汰竞争 [D] 互利竞争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的定义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定义 1、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最早提出该概念的Gartner Group认为: 所谓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 Hurwitz Group 认为: CRM的焦点是自动化并改善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客户关系有关的商业流程。 而IBM则认为: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企业识别、挑选、获取、发展和保持客户的整个商业过程。IBM把客户关系管理分为三类:关系管理、流程管理和接入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3、顾客细分 客户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是指根据客户属性划分的客户集合。它既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管理工具。它是分门别类研究客户、进行有效客户评估、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成功实施客户策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充分获取客户价值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4、外包 外包(Outsourcing)也称资源外包、资源外取、外源化,是一个战略管理模型。 5、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 6、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7、战略规划

[诊断工具合集] 25种企业管理诊断分析工具合集

[诊断工具合集] 25种企业管理诊断 工具合集

目录 1.道斯矩阵 (1) 2.多米诺投票法 (5) 3.风险与机遇评估矩阵 (9) 4.甘特图 (13) 5.WBS的变体 (19) 6.关联图 (21) 7.过程能力测定 (25) 8.检查表 (27) 9.决策树 (30) 10.控制图 (37) 11.雷达图 (42) 12.里程碑计划 (44) 13.力场分析 (47) 14流程图 (51) 15什么是帕雷多图 (57) 16.亲和图 (59) 17.散点图 (64) 18.思维图 (66) 19.网络图 (70) 20.委员会型项目组织 (77) 21头脑风暴 (86) 22.因果鱼骨图 (88) 23,盈值分析的基本概念 (91) 24.优选矩阵 (95) 24.运行图 (102) 25.直方图 (104)

1. 道斯矩阵 S W O T SWOT战略决策 什么是道斯矩阵 道斯矩阵原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工具,现用于对项目进行战略决策和系统分析。 道斯矩阵的作用 把外界的条件和约束同组织自身的优缺点结合起来,分析企业所处的位置; 可随环境变化做动态系统分析,减少决策风险; 是一种定性的分析工具,可操作性较强; 可以与多米诺法结合直来,针对机遇、挑战、优势、劣势为各战略决策打分。 怎么做 1、列出项目的关键外部机遇、外部挑战、内部优势和内部劣势。填入道斯矩阵表的Ⅰ、 Ⅱ、Ⅲ、Ⅳ区(见下表); 2、将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匹配,制定抓住机会、发挥优势的战略。填入道斯矩阵表的V区 (见下表); 3、将外部机遇和内部劣势匹配,制定利用机会、克服弱点的战略。填入道斯矩阵表的VI 区(见下表); 4、将外部挑战和内部优势匹配,制定利用优势、减少威胁的战略。填入道斯矩阵表的VII 区(见下表); 5、将外部挑战和内部劣势匹配,制定弥补弱点、规避威胁的战略。填入道斯矩阵表的VIII 区(见下表)。

世界级质量管理工具DOE第二版

MEOST:Multiple Environmental Over Stress Test 多环境强化应力试验设计 第一篇引言 第一章试验设计的需求、目标和益处 有些最简单的问题能用质量控制(QC)的7种工具、工程判断、头脑风暴法、统计过程控制和凯普纳-特拉格方法解决,但这些传统工具无法解决长期的质量问题。 计划所有的工程师都是利用过去的图纸、供应商的推荐、传统的规则和类似的信息,而非利用DOE来确定实际的技术规范和容差。 冲不重要的参数中挑出重要的参数最好的工具就是试验设计。 统计过程控制(SPC)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仅是监控和维护工具,而预控制图在统计方面远比控制图更充分。 将基本的可靠性技术(FMEA、强化应力试验)提升至完美的可靠性技术(DOE和MEOST 的综合应用),能使可靠性的改进提高1-2数量级。 第二章50年质量运动的风风雨雨 ·抽样20世纪50年代 ·零缺陷运动20世纪60年代 ·ISO 9000 1987年充其量不过是非常基本的质量体系,只是合同的质量水平而非不断改进的方式,事实上,几乎使质量运动倒退了20年。 ·马克姆-波离奇质量奖1988年指南远胜于ISO 9000的企业规程。没有充分注意到那些能够将高目标变成结果的有效工具。 ·欧洲质量奖1990年以马克姆-波离奇质量奖为模板,重点改进:强调结果

·QS9000 1995年美国三大汽车商统一对供应商所要求的质量体系目的:改进ISO 9000,强调减少偏差,最小Cpk为1.33. ·全面质量管理(TQM)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6sigma 1987年摩托罗拉目的:在公司全部的顾客都满意的要求下,达到迄今为止达不到的质量水平高度,但6sigma族计划需要大量的投资---上百万美元的外部咨询费和 上千万美元的内部成本,而质量改进的投资回报为2:1到4:1。 ·终极6sigma—“大Q”

全球500强职业经理人必备的25个管理工具 (经典详解)

完整专题,点击查看→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的25个战略与组织工具<↓↓点击标题在线查看完整文档内容↓↓>管理工具汇编 .doc 【1】SWOT分析:战略规划的经典分析工具——分析时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客观的把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所处的竞争态势全面的分析出来。 【2】PEST分析:组织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工具——就是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环境维度来分析宏观环境。 【3】BCG矩阵法:制定公司层战略最流行的工具——将一个公司的业务分成四种类型:问题、明星、现金牛和瘦狗。 经典管理学工具&方法理论大全(149个工具+技术走向管理) .doc 【4】GE矩阵:企业決定发展战略的分析工具——绘制GE矩阵,需要找出外部(行业吸引力)和内部(企业竞争力)因素,然后对各因素加权,得出衡量内部因素和市场吸引力外部因素的标准。 【5】定向政策矩阵:战略业务组合计划分析工具——用市场地位、生产能力和产品研发与开发来分析一家公司的相对竞争力。 SWOT+PDCA+波士顿矩阵BCG+5W2H分析法+STAR关键事件分析法+目标管理SMART+时间管理紧急重要矩阵+WBS任务分解法 .doc 【6】IE矩阵:标识企业分布地位的分析工具——用九个象限对企业的所有产品或业务进行分类,再把这九个象限分成具有战略意义的三个区间。这样就把企业的产品或业务分成三种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产品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7】竞争态势矩阵:企业战略制定提供竞争优势的分析工具——用于确认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相对于该企业的战略地位,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特定优势与弱点。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pdf 【8】麦肯锡三层面分析:企业设计战略规划、开拓增长的有效工具——健康的企业增长要综合平衡管理企业的三个层面的业务:第一层面是守卫和拓展核心业务,第二层面是建立即将涌现增长动力的业务,第三层面是创造有生命力的未来业务。 【9】波特五力分析:行业竞争战略最流行的分析工具——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的20个战略与组织工具(包含SWOT分析、 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等) .doc 【10】7S模型:组织绩效与战略适应的分析工具——7--S模型指出了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也就是说,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质量管理大师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团队报告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 报告主题:质量大师介绍 组员:刘俞均 韩卫宇 王忠义

质量管理大师介绍 1.威廉·爱德华·戴明(W. Edwards Deming) 光辉历程:戴明,1900年出生于伊阿华州苏诚,几次搬家后定居于怀俄明州的鲍威尔。1921年获怀俄明大学学士学位,1925年继续在科罗拉多大学深造并获数学及物理学硕士学位,1928年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美日两国政府的安排下到日本讲学,以后他又去过多次,据统计,80%的日本企业最高领导人听过他的讲座,他的思想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由于实践其理论而逐渐繁荣,其时他的名字成了质量的同义词,被称为“品质之神”。为感谢其所作贡献,日本设立了戴明奖作为日本最高级的质量奖赏。 在戴明的指导下,在全面质量管理之下的“日本制造”征服全球。1991年,当丰田汽车公司主席丰田喜一郎代表公司领取“戴明奖”时,声泪俱下地说:“没有一天我不想戴明博士对丰田的意义,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1960年,为了表彰戴明对日本工商企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日本天皇为戴明颁发了日本“二级神圣珍宝勋章”。他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外国人。 1983年,戴明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同年获得美国统计学会威尔克斯奖,1986年入选美国科技名人厅。1987年,当时的里根总统亲自向他颁发了美国国家技术奖章。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向他颁发了杰出科学事业奖。1991年戴明入选美国名人堂。从20世纪80年代起,IBM、电报电话、惠普、杜邦、宝洁、魔托罗拉、贝尔、福特、通用等很多公司的高层参加了戴明讲座,聘请他做管理指导。甚至美国航天航空局、政府机构等也都加入了学习戴明管理法的行列。1993年,戴明在他去世前10天,戴着呼吸机做完生命中最后一次管理讲座。 闪光智慧: 1.戴明14点 戴明认为,接受这14点并采取具体的行动,是管理者对于组织的生存及投资者和雇员的利益负责任的标志。

最流行的十大管理工具精编版

最流行的十大管理工具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中国最流行的十大管理工具 看一下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企业领导的战略要务 1客户关系管理(2005 年排名: 第 1) 帮助公司了解客户并对其变化的需求作出迅速反应的 CRM,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流行的管理工具。我们调查的中国企业中,86% 都在使用这一工具,而全球水平为83%,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使用率为 87%。中国的管理者同样也给了 CRM 最高的满意度分数,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它的满意度略低。 2(并列)客户细分(2005 年排名: 第 3) 将一个市场分成由离散的客户群体组成的不同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中的客户有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以帮助公司为每个细分市场开发不同的产品服务和相应的营销计划。尽管中国企业在这一工具的使用率上有大幅度提高,但仍然低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同样,对其满意度,中国公司也低于亚太其他国家的公司。 2(并列)战略规划(2005 年排名: 第 7) 牵涉到一个全面的流程,帮助公司决定业务目标以及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实现目标。事实上,中国公司正更多地运用战略规划──一种更高层次、更为广泛的管理工具,这将帮助它们更好地利用供应链管理和精益运营这些解决具体问题的管理工具。尽管中国公司对战略规划的使用率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低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企业中,86% 在使用战略规划,而全球水平为 91%,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使用率为 95%。

4业务流程再造(2005 年排名: 第 8) 全面地重新设计核心业务的流程,以实现生产力、生产周期和质量方面的大幅度改进。2005 年,中国公司中这一工具的使用率为 35%,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这次调查中,中国的使用率翻了一倍多,达到 78%,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65% 的平均水平。全球范围来看,大公司使用业务流程再造这一工具比小公司更为成功。 5核心能力(2005 年排名:第 5) 帮助公司识别和投资那些能够创造独特客户价值的特殊技能与技术。开发公司核心能力的必要步骤之一是:将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其他公司做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独特的业务能力。此外,企业还要为核心能力的培养设立组织性路标,并设定具体目标。 6(并列)供应链管理(2005 年排名: 第 6) 中国是大量使用供应链管理的国家之一,而它在其他国家的使用率还排不上前十位。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经销商和客户同步使用一个体系,跨越组织界线来紧密地交换信息、商品和服务。全球来说,供应链管理的满意度从2005 年的第 2 位下跌到第 11 位。 6(并列)全面质量管理(2005 年排名: 第 2) 尽管使用率排名从第 2 位下降到了第 6 位,但中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忠实用户。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改进质量的工具。70% 以上的中国公司依靠它来改进质量,而全球其他国家的这一比例为 60%。相对来说,中

世界三大统计分析软件比较

世界三大统计分析软件的比较: 2007-04-10 SAS(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与统计软件) SAS是美国SAS(赛仕)软件研究所研制的一套大型集成应用软件系统,具有比较完备的数据存取、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的系列功能。尤其是它的创业产品—统计分析系统部分,由于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一直是业界中比较著名的应用软件,在数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领域,被誉为国际上的标准软件和最具权威的优秀统计软件包,SAS系统中提供的主要分析功能包括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决策分析、财务分析和全面质量管理工具等。 SAS系统是一个组合的软件系统,它由多个功能模块配合而成,其基本部分是BASE SAS 模块。BASE SAS模块是SAS系统的核心,承担着主要的数据管理任务,并管理着用户使用环境,进行用户语言的处理,调用其他SAS模块和产品。也就是说,SAS系统的运行,首先必须启动BASE SAS模块,它除了本身所具有数据管理、程序设计及描述统计计算功能以外,还是SAS系统的中央调度室。它除了可单独存在外,也可与其他产品或模块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模块的安装及更新都可通过其安装程序比较方便地进行。 SAS系统具有比较灵活的功能扩展接口和强大的功能模块,在BASE SAS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如下不同的模块而增加不同的功能:SAS/STAT(统计分析模块)、SAS/GRAPH(绘图模块)、SAS/QC(质量控制模块)、SAS/ETS(经济计量学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块)、SAS/OR(运筹学模块)、SAS/IML(交互式矩阵程序设计语言模块)、 SAS/FSP(快速数据处理的交互式菜单系统模块)、SAS/AF(交互式全屏幕软件应用系统模块)等等。 SAS提供的绘图系统,不仅能绘各种统计图,还能绘出地图。SAS提供多个统计过程,每个过程均含有极丰富的任选项。用户还可以通过对数据集的一连串加工,实现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此外,SAS还提供了各类概率分析函数、分位数函数、样本统计函数和随机数生成函数,使用户能方便地实现特殊统计要求。 目前SAS软件对Windows和 Unix两种平台都提供支持,最新版本分别为8.X和6.X。与以往的版本比较,6.X版的SAS系统除了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得到增加和提高外,GUI界面也进一步加强。在6.12版中,SAS系统增加了一个PC平台和三个新的UNIX平台,使SAS系统这一支持多硬件厂商,跨平台的大家族又增加了新成员。 SAS 6.12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对ODBC、OLE和MailAPIs等业界标准的支持,大大加强了SAS系统和其它软件厂商的应用系统之间相互操作的能力,为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在我国SAS的逐步应用还是近几年的事,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信息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采用了SAS软件。尤其在教育、科研领域等大型机构,SAS软件

25种全球流行的管理工具---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 什么是战略规划?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 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规划,当目标确定了以后,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战略规划。 最后,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以备评估、审批,如果审批未能通过的话,那可能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虑怎么修正。 [编辑] 战略规划的方向和目标 方向和目标的区分 (1)时间区段:方向是持久的,无终止的,无时限的。而目标是有时限的,可以为子目标所替代的。 (2)特殊性:方向指的内容较广,较通用,是涉及印象、风格以及认识上的东西;目标则较专一,是在某一时刻可以达到的东西。 (3)聚焦点:方向常根据外部环境叙述,而目标则是内向的,隐含如何利用企业的资源。 (4)度量:方向和目标均是可量化的,但方向是以相关项叙述的,如“……达到前10名”;目标是以绝对项叙述的,如盈利的50%来自外省的顾客等。 [编辑] 战略规划的特点 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战略正确与否,正确的战略应当做到组织资源和环境的良好匹配;另一方面是战略是否适合于该组织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和组织活动匹配与否,一个有效的战略一般有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战略规划的目标应当是明确的,不应是二义的。其内容应当使人得到振奋和鼓舞。目标要先进,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其描述的语言应当是坚定和简练的。 (2)可执行性良好——好的战略的说明应当是通俗的,明确的和可执行的,它应当是各级领导的向导,使各级领导能确切地了解它,执行它,并使自己的战略和它保持一致。 (3)组织人事落实——制定战略的人往往也是执行战略的人,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只有有了好的人员执行,它才能实现。因而,战略计划要求一级级落实,直到个人。高层领导制定的战略一般应以方向和约束的形式告诉下级,下级接受任务,并以同样的方式告诉再下级,这样一级级的细化,做到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战略计划也就个人化了。 个人化的战略计划明确了每一个人的责任,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激励了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另一方面增加了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在一个复杂的组织中,只靠高层领导一个人是难以识别所有机会的。 (4)灵活性好——一个组织的目标可能不随时间而变,但它的活动范围和组织计划的形式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现在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只是一个暂时的文件,只适用于现在,应当进行周期性的校核和评审,灵活性强使之容易适应变革的需要。 [编辑] 战略规划的内容 战略规划的内容由三个要素组成: (1)方向和目标 经理在设立方向和目标时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抱负。但是他不得不考虑到外部的环境和自己的长处,因而最后确定的目标总是这些东西的折衷,这往往是主观的,一般来说最后确定的方向目标绝不是一个人的愿望。 (2)约束和政策 这就是要找到环境和机会与自己组织资源之间的平衡。要找到一些最好的活动集合,使它们能最好的发挥组织的长处,并最快地达到组织的目标。这些政策和约束所考虑的机会是现在还未出现的机会,所考虑的资源是正在寻找的资源。 (3)计划与指标 这是近期的任务,计划的责任在于进行机会和资源的匹配。但是这里考虑的是现在的情况,或者说是不久的将来的情况。由于是短期,有时可以做出最优的计划,以达到最好的指标。经理或厂长以为他做到了最好的时间平衡,但这还是主观的,实际情况难以完全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