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终极复习资料

畜牧微生物学终极复习资料
畜牧微生物学终极复习资料

干扰素:是指机体细胞在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可以干扰病毒复制小分子糖蛋白。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L型细菌: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一般在普通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胀裂死亡。

类毒素:如某些细菌外毒素可用甲醛等处理后脱毒的制品,毒性虽消失,但免疫原性不变,故仍然具有刺激人体产生抗毒素,以起到机体从此对某疾病具有自动免疫的作用。所谓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即以B cells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胞内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酶,这些酶在细胞内常与颗粒体结合并有着一定的分布。温和性噬菌体指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单克隆抗体: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选择性表达出不同基因的B 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

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的总称。

分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种类

2.各自的种类:

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属于此类型。

非细胞型:个体不呈细胞结构,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病毒属于这一类型。

细菌:是一大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以二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的个体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3大类。螺旋状菌又分弧菌和螺菌2种形状。检查培养细菌典型形态的最好时期是对数期(细菌的个体外形和其排列的方式相对稳定)。

细菌的基本构造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有些还有:荚膜、鞭毛、芽胞、菌毛等等。

四、革兰氏染色的作用

用革兰氏染色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染色后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五、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约15~80nm,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占细胞总成分的40%-95%,形成15-50层的聚合体,此外,还有磷壁酸(革兰氏阳性菌特有成分)、多糖和蛋白质等。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其结构和成分较复杂,由外膜、周质间膜组成,无磷壁酸。外膜包括脂多糖、磷脂、外膜蛋白质、脂蛋白构成。脂多糖位于最外层,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六、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

细菌大小的量度单位用微米(μm),亚细胞结构用毫微米(nm)。

七、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保持细菌一定的外形;(2)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物质的损害;(3)构成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4)与对噬菌体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5)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特性等密切相关。

细胞质包含核蛋白体、内含物、质粒、许多酶系统、

1.细菌的特殊构造有:荚膜(包括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鞭毛、芽胞、纤毛(菌毛)。

2.微荚膜、荚膜、粘液层、菌胶团的概念:

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菌胶团:一个荚膜内含多个细菌时称为菌胶团。

微荚膜:比荚膜薄,只能在电镜下才能看见的荚膜。

粘液层:有些细菌产生一些边界不明显、疏松、易与菌体脱离的粘液样物质称为粘液层。

3. 荚膜的功能

荚膜有荚膜具有保护细菌的功能、粘附于机体各处表面的功能和营养物质的贮藏作用和

废物排除的作用。

鞭毛:在菌体表面长出由蛋白质组成长约150-200μm的线状物,称为鞭毛。

(2)排列方式

细菌的鞭毛数量和排列不同,大致有四种方式:一端单毛菌、两端单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3)功能: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纤毛(菌毛):在菌体上着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纤毛一种空心的蛋白质管,可以分为普通纤毛和性纤毛两类,前者较纤细较短,数量较多,每菌可有100~1000条,后者一般不超过4条。

芽胞: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称为芽孢。

(2)数量:一个细菌产生芽孢的个数是1个。

(3)功能

芽孢是某些细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以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构造。形成芽孢不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芽孢产生一种特有的吡啶二羧酸,与钙结合,使芽孢对外界不良理化环境条件有很强的抵抗力,特别能耐高温、干燥和渗透压的作用,一般的化学药品也不容易渗透进去。

1.细菌的营养需要:

(1)水: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流媒。(2)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碳素和氮素都是构成原生质所必需的主要成分。(3)无机盐:细菌对无机盐元素的需要很少,但无机盐对细菌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们有些参与细胞的组成,能量的转移,有的维持原生质胶体状态和调节渗透压的功能。这些元素有硫、磷、钾、钠、镁等。

(4)生长因子(素):细菌需要以上营养外,还需要生长因素,实验室常用5-10%鲜血或血清制成鲜鱼琼脂培养基和血清琼脂培养基。

2,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对碳素营养利用的能力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类。

根据细菌对碳素营养和能量(源)利用的能力不同,有四大营养类型:光能自养菌、

化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异养。

腐生菌和多数病原菌属化能异养。

3.细菌的营养需要

细菌的营养需要主要是5大类物质:水、碳素、氮素、生长因子和无机盐。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细菌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厌氧呼吸及兼性厌氧呼吸3种主要类型。

6.有氧呼吸时细菌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水,因此产生的能量较多。

7.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1)营养:首先要有足够的水分,要有适合利用的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灰分元素营和生长因素等。(2)温度:最适温度在20-38℃之间。畜禽类病原菌的培养温度一般为37℃。(3)氢离子浓度(pH)各种细菌都只能在一定范围的氢离子浓度内才能生长发育,并在其中最适宜的情况下才能生长发育得最旺盛,大多数病原性细菌的最适pH是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的环境(pH7-7.6)。(4)渗透压:细菌要在等渗透压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对细菌都有不利影响。一般制备培养基用

0.5%-20%。

(5)需氧性或厌氧性呼吸环境,按照细菌不同的呼吸类型,要有适合的呼吸环境。

8.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9. 细菌生长曲线的4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含有细菌等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基质。

(2)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0 .5%琼脂则为半固体培养基。

形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用途: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11.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构造和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的方法

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构造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则需经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和菌落。

遗传相关性:主要是测定细菌DNA(G+C)mol%值,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和测定16SrRNA寡核苷酸同源性等进行分析。》97%可认定为同一种。

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群体,称为菌落。

菌苔:菌落互相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13、命名:双命名法(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霉形体(支原体):是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霉形体细胞无细胞壁。

立克次体:是另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担子菌三大类。

3.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基本的营养需要

真菌的营养需要和细菌的相似,大多数为异养菌,它们不仅能利用单糖和双糖,而且也能利用淀粉、纤维素等多种有机物。(2)温度。真菌的生长温度比细菌低,大多数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而哺乳动物消化道的真菌在37℃时生长得最好。(3)氧气。大多数为需氧呼吸,培养时需要充足的氧气,有些酵母菌能有氧条件下培养生长,有的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它们为兼性大厌氧菌。(4)湿度与渗透压。真菌的生长繁殖除了水是必要的条件下,空气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的影响也很大,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适宜于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5)pH值。环境中的酸碱度,是真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多数的真菌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中,pH3-6之间生长良好,而在1.5-10.0之间也可以生长。

酵母菌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和饲用价值。

酵母菌细胞比细菌大得多,在高倍镜下可清楚看到。

酵母菌一般以无性繁殖的出芽生殖为主,还有裂殖

菌落形态特征:大而厚,圆形,光滑湿润,粘性,颜色单调。常见白色、土黄色、红色。芽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芽痕处生出小芽

第二阶段:DNA进行复制

第三阶段:核开始分裂,细胞质进入芽体

第四阶段:芽体基部细胞开始收缩,母子分离

酵母细胞生长旺盛时,芽体还未从母体细胞上脱落,又从芽体上生出新的芽体,反复多次成串,形似菌丝,叫假菌丝。

芽胞子:在假菌丝上的两个细胞相连处的其它侧面又生出芽。

有性生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繁殖

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

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

A、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繁殖,独立生活;下次有性繁殖前进行减数分裂

B、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就成为子囊。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

(1)菌丝功能分工

霉菌的菌丝功能有了分工,既有伸人固体培养基内或蔓生于固体培养基表面,伸入培养基内的霉菌菌丝,称为营养菌丝或基质菌丝,伸向空中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在结构上霉菌的菌丝分为两种:一种为无隔菌丝,另一种为有隔菌丝。

(2)霉菌的菌落特征

由粗而长的分枝状菌丝组成,菌落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的呈局限性生长,有的呈扩散性生长,没有固定大小。菌落由孢子颜色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有些由于产生色素菌落背面有不同颜色。

(3)霉菌的繁殖

方式多样,如菌丝的碎片或菌丝截段即可发育成新的个体,也可产生各种无性或有性孢子来繁殖。

(4)孢子类型

霉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叫做无性孢子。主要有掷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

子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有4种类型,包括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

(5)抵抗力

霉菌孢子对热、干燥等的抵抗力比其营养细胞要强,比细菌的芽胞弱。

(6)担子菌

三大特点:担子、双核菌丝体和锁状联合。担孢子是担子菌独有的特征。

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7)真菌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需要

碳源:不仅能利用单糖和双糖,而且能利用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甲壳质等多糖及多种有机质;氮源:除能利用蛋白质、氨基酸外,还可利用尿素、铵盐等 温度

大多数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C,不同的真菌对温度要求也不同,一般真菌在0。C以下停止生长,但并未死亡

氧气

大多数真菌需氧

湿度和渗透压

绝大部分真菌要求在高湿的环境中形成繁殖器官,多数真菌生长低限的相度对湿为80%

氢离子浓度

喜酸性环境,pH3-6之间生长良好,而在1.5-10.0之间也可生长

藻类的繁殖

二分裂法

产生游动的孢子和配子

原生动物分类

光合营养吞噬营养渗透营养

繁殖

无性:二分裂、出芽生殖、裂殖生殖

有性: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

1.几个名词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仅能在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

衣壳:包在核酸外周的蛋白质外壳,由壳粒排列而成。

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小体,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到,这种小体称为包涵体。

2. 特点:

非常微小,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且只含有一种核苷酸,RNA或DNA)只能在一定的活的宿主细胞内复制和装配新的子代病毒对抗生素影响不大(无细胞壁)对干扰素敏感非细胞生物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种组分

类病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亚病毒拟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

衣壳由壳粒规则排列组成,每个壳粒由1-6个同种多分子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

?衣壳的功能(1)保护基因对抗环境中的核酸酶和其它破坏性因素2)介导核酸进入宿主细胞3)具有抗原性,能引起免疫应答)

包膜(囊膜):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一层组成比较复杂的包被物称囊膜。由内到外为:膜蛋白、类脂、糖蛋白纤突.

*功能主要是与吸附有关。

*来源:以出芽方式释放出来,宿主的细胞质膜、核膜

3.病毒的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衣壳蛋白、囊膜蛋白、基质蛋白和酶)、脂类、糖类

4.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会失去感染性。

原理:直接破坏核酸,致变病毒蛋白及脂类结构成分,灭活后的病毒,保持其它特性,如抗原性、细胞吸附性

一、物理因素影响(干燥、温度、紫外线)

二、化学因素(化学药剂、酸碱、75%的酒精、乙醚、0. 5%的石碳酸、甲醛、

甘油)

三、其它:干扰素、中草药、抗生素

5.病毒的增殖与人工培养

病毒没有完整的酶系统,只能依先靠宿主细胞,在原代病毒基因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并装配成为子代病毒,以不同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外,或再感染其它易感活细胞,这种方式称为病毒的复制(Replication)。从病毒靠近宿主细胞,并进入细胞,到复制后再释放出来的全过程,称为复制周期,也叫感染周期。

病毒完整的复制周期分为5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可逆和不可逆)、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生物合成:1 由亲代病毒的样板转录

2 由mRNA转录“早期蛋白”,如:合成核酸时所需要的RNA和DNA多糖酶

3 复制核酸,以亲代病毒核酸为模板

4 合成“晚期蛋白”,主要由子代核酸转录mRNA,再转录译为“晚期蛋白”,晚期蛋白主要为子代病毒的认衣壳蛋白、酶类以及在病毒形成阶段起作用的非结构蛋白。

释放的方式:?以出芽的方式释放

?以排泄物的方式释放

?破膜释放

6.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感染的类型

(1)对病毒:增殖性感染和非增殖性感染

(2)对机体: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

病毒的干扰现象

病毒感染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产生抑制他种病毒再感染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分类:

?自身干扰:因灭活病毒或缺损病毒的产生而发生于同一株病毒内

?同种干扰:发生于同种异型可异株之间

?同属干扰:发生于同属异种之间

干扰发生的原因:

?占据或损坏了吸附受体?占用了酶?介导产生干扰素

8、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宿主细胞在病毒等多种诱生剂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小分子

量的糖蛋白

分类

α型:由白细胞产生

Β型: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γ型:由T细胞、NK细胞产生

原理和特性

1. 产生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蛋白,阻止mRNA的复制

2. 对病毒干扰有广谱作用,但有动物种属特异性

3. 对细胞无毒性,也无抗原性

9. 囊膜特性

有囊膜的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

10. 噬菌体

噬菌体:感染细菌、支原体和螺旋体的病毒统称为噬菌体。

一种噬菌体只对相应种类的细菌或真菌发生特异性感染和寄生。

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

亚病毒

包括卫星因子、类病毒、朊病毒

卫星因子:必须依赖宿主细胞内共同感染的辅助性病毒才能复制的核酸分子,也有外壳蛋白

朊病毒:是一类感染人类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引起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感染因子,它们的结构主要是蛋白质,称或蛋白侵染因子。

类病毒:是一类感染植物引起病害的感染因子

12. 培养病毒的方法

人工培养病毒的方法有鸡胚培养法(健康SPF胚)、细胞培养法和实验动物培养法等。

13.病毒只用英语或英语化的拉丁文命名,书写用斜体。

常住菌:长期生活在动物体表或体内的共生或寄生的微生物。过路菌:从土壤、水、空气和动物所接触的环境或食物中污染的微生物。

1.单胃动物消化道微生物

?胃内的微生物(主要以耐酸菌为主:乳酸杆菌、幽门螺杆菌和胃八叠球菌)

?小肠微生物

?大肠微生物(粗纤维的发酵、其他有机物的

发酵、腐败作用、有机物的合成等)

2. 瘤胃内微生物

瘤胃微生物组成:细菌、瘤胃产甲烷菌、厌氧真菌、原虫、

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粗纤维的消化 蛋白质消化

脂肪的代谢

维生素的合成

3、微生物菌群间的相互关系

表现形式:协同、竞争、共栖、吞噬、

4、微生态平衡

正常菌群中的各种微生物在种类、数量及栖居部位等方面,在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动物之间、微生物和宿主与环境之间,处于一个相互依从、相互制约的理想的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

宿主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时,即称为菌

群失调。(菌群失调症)

5、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营养作用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和促进作用,合成维生素免疫作用刺激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宿主的生理功能,无菌动物的肠壁比正常动物的薄,绒毛短而细。

颉颃作用对致病菌的侵袭有很强的屏障作用和颉颃作用

6.无特定病原动物(SPF ):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动物。

无菌动物(GF ):只不携带任何微生物的动物

灭绝原虫反刍动物

7.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噬菌体、藻类和原生动物

8.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以放线菌、霉菌孢子、需氧菌芽胞杆菌的芽胞。

灭菌: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叫做灭菌。

消毒: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毒

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叫做防腐或抑菌。

无菌: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没有活的微生物。

无菌法: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

抑菌作用:是指抑制或阻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杀菌作用:是指能使菌体致死的作用。

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包括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是这两者的总称。

滤过除菌:是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

物理因素:干燥、渗透压、温度、光线、射线、滤过除菌、超声波杀菌。

温度:低温:微生物对低温有很强的低抗力,新陈代谢停滞。一般在冰箱中保存微生物。冷冻真空干燥,速冻(胞浆水不结晶而呈玻璃状态,损害作用不大,要将病毒从胞浆中释放出来时,则反复冻融)抽真空,水份升华而迅速脱水干燥,然后在真空中保存。

高温:原理:对蛋白质、核酸、酶系统等产生直接破坏作用(一般60C30min 70。C10-15min )营养细胞、菌丝、孢子、芽孢中耐热能力最强的是芽孢。

1)干热灭菌:火焰灭菌、热空气灭菌(干烤;加热160~180℃2小时)

2)湿热灭菌:煮沸、流通蒸气灭菌法、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用于葡萄酒及鲜牛乳的消毒方法)、加热蒸气灭菌法(普遍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光线:可见光:可见光有微弱的杀菌作用,某些染料如:结晶紫、美兰、红汞、伊红美

兰、沙黄可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

紫外线:200-320nm具杀菌作用,265-266杀菌最强(紫外线杀菌原理是破坏DNA分子,使之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与转录)。

紫外灯: 253.7nm

超声波:声波频率在20000-200000Hz 以上,可裂解细菌

2、化学因素

1)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性质、浓度、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

2)抗微生物药物:喹诺酮类、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呋喃类、抗生素、抗病毒药、抗真菌药

3)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可分为4种主要类型: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损伤胞浆膜;影响菌细胞蛋白质合成;影响核酸的合成。)

3、生物因素:共生、拮抗、寄生、协同

共生: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得利,称为共生。

拮抗:一种微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他种微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抑制或杀死他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颉颃。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获取所需的营养,赖以为生,并对后者具有损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寄生。

协同: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或加强某种作用.称为协同。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可分为4种主要类型: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损伤胞浆膜;影响菌细胞蛋白质合成;影响核酸的合成。

1.微生物的变异现象

(1)细菌形态和结构的变异。

(2)毒力的变异。培养基条件可能使细菌的毒力发生变异。

(3)代谢的变异。基因变异或条件改变,次级产物大量积累,产生代谢的变异。

(4)菌落的变异。菌落形态变化,主要是光滑型与粗糙型间的相互变异。

(5)耐药性变异。药剂使用频率增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由抗药性质粒决定。

(6)抗原性的变异。

2. 微生物变异的机理

非遗传的变异

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转移(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转染)转化:受体细菌直接从外界环境中摄取供体细菌游离的DNA片段整合于自身的基因组中,因而获得该供体的遗传信息的过程,称为转化。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细菌,从而改变受体细菌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接合: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细菌将一段DNA传输给受体细菌并与其DNA整合,引起基因重组。

原生质体融合:选择两个有特殊价值的并带有选择性遗传标记的细菌细胞作为亲本,用人工的方法除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带有双亲本的菌株优良性状、遗传稳定的融合子,这种技术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转染:受体菌获得从噬菌体而非从其它供体菌提取的DNA的过程,称为转染。

3. 变异株的获得:从自然界中筛选、传统的人工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

4.微生物遗传性的保存:常用的简易保藏法、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杂记

反刍兽瘤胃内的细菌,有合成B族维生索和维生素K的能力。

黄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畜禽危害很大。

用酵母、真菌、藻类等微生物生产的含蛋白质的饲料叫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酸菌对青贮饲料的发酵是不利的。

第九章微生物的致病作用病原

1、侵袭力

病原微生物突破寄主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组织或细胞,在其中生长繁殖,探入扩散的能力,叫做侵袭力。

2.外毒素:外毒素是病原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的毒素,用细菌滤器过滤可获得纯外毒素,能产生外毒素的微生物包括病原细菌和霉菌。主

要由草兰氏阳性菌产生。

3.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过程,叫做传染。

4.防止传染病发生的综合性措施(重点)

1)流行过程由三个环节: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2)制订平时预防措施和发生传染病后的扑灭措施,应注意几点:

严格执兽医防疫法规进行科学饲养

搞好环境卫生

发生传染病后采取正确措施

5.微生物学诊断:1)检验材料的采取2)涂片、染色镜检3)分离培养

4)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的检查5)动物试验

6)免疫学实验

第7章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及基本功能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非自身物质,并保持自身完整性的生理学反应。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抗原的基本特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称为免疫原性。

在活体内或在体外能与该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称为反应原性。既具有抗原作用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半抗原——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物质,但与蛋白质结合后,即能刺激免疫物质产生,并能与这些免疫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这样的物质为半抗原。如荚膜多糖、多肽、类脂质等。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的某些化学基团,这些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细菌对于它所感染的动物机体来说是异种抗原。

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

(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骨髓、胸腺、腔上嚢。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扁挑体。

免疫活性细胞:这类细胞是指受到抗原刺激后,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决定簇,发生免疫反应。主要包括B细胞,T细胞。

动物产生淋巴因子的细胞是T细胞

抗体主要是 B 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所产生抗体。

二、体液免疫

主要为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抗体的概念与特性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清、体液中。

抗体是一种球蛋白,对异种动物来说,又是良好的抗原,所以具有双重性,即是抗体,又是抗原。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简称Ig,免疫球蛋白有IgG、IgM、IgA、IgE和IgD,家畜无后一种。

抗原刺激机体后,在体内出现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IgG。

抗原刺激机体后,在体内出现最早的免疫球蛋白是Ig M。

机体免疫反应的过程:致敏机体免疫反应的过程致敏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补体:存在于正常动物血清中具有类似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全身传染:某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动物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血流或淋巴结,从而散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此种状态称为全身传染

三、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具有抗细胞内寄生性病原体的感染,发生组织移植排斥反应,以及对抗肿瘤等多种免疫作用。

干扰素:是正常细胞在某些病毒或适宜的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第七节抗原抗体反应

由于抗原过剩或抗体过剩,都不能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抗原抗体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反应类型

(一)沉淀反应:当抗原为胶体状态时,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沉淀物,谓之沉淀反应。

特点:①抗原为可溶性抗原;②复合物中沉淀带,主要成分为抗体。③稀释抗原、固定抗体浓度。

琼脂免疫扩散:简称琼脂扩散,用1%琼脂凝胶上进行沉淀反应。琼脂凝胶含水量很高,可溶性抗原和抗体能在凝胶中自由扩散,二者在琼脂凝胶中相遇,在比例最适处出现沉淀带,称为琼脂扩散。

用途:①用于疾病的诊断,如法氏病、马立克氏病、猪瘟、炭疸杆菌病、牛白血病等。

②测定抗体水平,测定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检测免疫状况。③测定复合抗原成分,每一种不同抗原均与相应的抗体产生一根沉淀带。

(二)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状态抗原与相应抗血清混合后,当有电解质存在时,就发生颗粒互相凝集的现象,叫做凝集反应。①在凝集反应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中,主要成分是抗原颗粒;②抗原为颗粒状;③固定抗原浓度,稀释抗体。

变态反应:机体被某些抗原物质所致敏后,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发生对机体有损害的免疫反应。

1. 葡萄球菌

?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常堆积成葡萄串状,成对或成短链状排列,无鞭毛,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阳性,致病性较小

?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对营养要求不高,最适温度于35-37 .C

? 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产生溶血素和肠毒素)、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 抵抗力:加热80.C 30-60min才杀死. 干燥脓汁中可生存数月,肠毒素,煮沸1-1.5 小时仍具毒力,120 .C 经20min 还不能完全破坏

2. 链球菌

? 形态:是一类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乳房炎败血症等,圆形或卵圆形,呈短链、长链或成对排列,无芽胞,多数无鞭毛,有些有荚膜。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要求高,在加有血清、葡萄糖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加热60。C30min可杀死,对磺胺类、青霉素、红霉素均敏感

? 致病性: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

3. 沙门氏菌

? 形态: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菌,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菌外,其余都有周身鞭毛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不分解乳糖(绝大多数)

抵抗力:与大肠杆菌相似,-25C10个月,潮湿温暖处不超过4-5周,但在干燥的垫草中可存活8-20周之久,对常用消毒药和广谱抗生素敏感。

致病性:能产生较强毒素,专嗜性:鸡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

泛嗜性: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

4. 大肠杆菌

形态: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多散在,大多数都有周身鞭毛,不形成芽胞,有的有荚膜。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是生长良好,在麦康凯和远氏培养基上因发酵乳糖产酸,使指示剂变红,产生红色菌落。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金属光泽黑色的菌落。抵抗力:煮沸即可被杀死,但菌体的O抗原121C 加热2小时不被破坏,本菌对消毒药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致病性:引起各种动物败血症,幼畜腹泻家禽卵巢炎、腹膜炎、猪水肿病等。

5. 巴氏杆菌

形态: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细小球杆状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动物血液和脏器中呈明显的两极着色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高,在血琼上生长成露滴样小菌落,不溶血。在血清肉汤中4-6 天后形成菌环。

禽巴氏杆菌为禽霍乱。

6. 里氏杆菌

鸭疫里氏杆菌,原名鸭疫巴氏杆菌,是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个别呈长丝状,瑞氏染色可呈两着色,无鞭毛,无芽孢,可形成荚膜。

培养特性:对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巧克力琼脂平板、CO2培养才能生长。

致病性: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菌,引起1-8 周龄,尤其2-3 周龄的雏鸭大批发病

7. 布氏杆菌

形态:革兰氏阴性短小芽胞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无荚膜,

培养特性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高,在5%-10%的马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抵抗力;在牛乳中能存活8天,巴氏消毒可被杀死,煮沸立即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均敏感

致病性:人畜共患的病原体,以牛、羊、猪易感染,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引起母畜流产、子宫炎、公畜睾丸炎

8. 猪丹毒杆菌I

形态:纤细的小杆菌,菌体平直或稍弯曲,在慢性感染的病灶中菌体多呈弯曲的长丝状,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革兰氏阳性,

培养特性:微嗜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在血琼脂平板上长成透明、圆形、露滴状小菌落,并出现α溶血环,肉汤中生长呈现轻度浑浊,明胶刺呈试管刷状生长

抵抗力;在水中可存活5-15 天,在掩埋的尸体中的能存活9个月在熏腌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

致病性:常引起3-12月龄的猪发生猪丹毒,可感染人,引起类丹毒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保持细菌一定的外形

(2)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物质的损害

(3)与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对噬菌体和药物的敏感性相关

(4)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特性相关

2、革兰氏染色阳性与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

(1)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层次多、厚(机械抗性强、对溶酶菌和青霉素敏感)不含外膜(脂多糖),不形成内毒素。

(2)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次少、薄(机械抗性差、对溶酶菌和青霉素不敏感)脂多糖组成外膜,形成内毒素

3、荚膜功能

嘆曐护细嬠柶庴干燥和其它有害环境因素的影响;

嘇贮錟养椏丆埲备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

嘊桳彆槹细嬠黏附于机体各处表面;

嘋擻掞峈吞殐细胞的吞噬和抵抗抗体,使细菌发挥致病性

4、芽孢及其特点: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指标。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5、病毒及其病毒的特点: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仅能在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

(1)极其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

(2)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3)既无产能、产酶系统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4)在宿主细胞内,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这种繁殖方式叫复制;

(5)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畜牧学概论复习题

《畜牧学》(遗传、育种、养牛生产部分)复习提纲 (盛建华老师部分) 1何谓家畜品种简述家畜品种的类型及特点(范双旗) 答:品种是畜牧学的概念,它是各个动物物种内,由于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生产用途的动物群体。 品种的类型:按培育程度分类可分为原始品种、培育品种和过渡品种。 (1)原始品种:是在农业生产水平低,受自然选择作用较大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其膘情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夏壮、秋肥、冬瘦、春乏。其特点是:体小晚熟,体质结实,体格协调匀称,各性状稳定整齐,个体间差异小,有较高的增膘和保膘能力,生产力低,但较全面。如蒙古马、蒙古牛等品种。 (2)培育品种:它是在较高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条件下形成的。因此,生产力和育种价值都很高。如黑白花牛,长白猪等品种。培育品种的主要特点是;a生产力高而且专门化,b 分布地区广c品种结构复杂,除地方类型和育种场类型外,还有许多专门化品系d育种价值高,用它进行品种间杂交时,能起到改良作用。E适应性差。对这类品种进行选育工作时,应注意保持其优良品质,同时提高其适应性。 (3)过渡品种:是原始品种经过品种改良或人工选育,但尚未达到完善的中间类型,如三河马、三河牛等正在培育过程中的品种群。其主要特点;在生产性能和体制外形上有两重性,即培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接近于培育品种,而培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则接近于原始品种。按生产力性质分类可分为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两大类。 (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既具有一种主要生产用途的品种。如牛的乳用品种,肉用品种等,鸡的蛋用鸡品种,肉用鸡品种。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即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用途的原始品种或是专门培育的兼用品种,如毛肉兼用细毛羊。 品种的特点: (1)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有较高的种用价值(3)有一定的整齐度(4)有足够的数量(5)一定的品种结构 2何谓生长发育家畜生长发育有哪些基本规律家畜骨骼、肌肉、脂肪与外形生长有何规律(范双旗) 答:生长和发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长是动物达到体成熟前体重的增加,即细胞数目的增加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 2. 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 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 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 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 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 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 5 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30分) 【A型题】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 三带喙库蚊 B. 伊蚊 C. 蜱 D. 虱 E. 蚤 2.肝炎病毒中核酸类型属于DNA的是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3.易发生整合感染的病毒是 A. 流行性感冒病毒 B. 轮状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鼻病毒 E. 冠状病毒 4. 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A. 光学显微镜观察 B. 电子显微镜观察 C. X线衍射法 D. 超速离心法 E. 超过滤法 5. 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 刺突 B. 衣壳 C. 包膜 D.核酸 E. 核蛋白 6. 干扰素的本质是 A. 病毒抗原 B. 受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 C. 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

D. 抗病毒化学制剂 E. 受病毒感染后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7. 抗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 激活补体杀伤靶细胞 B. 降解病毒核酸 C. 病毒失去血凝 性 D. 病毒失去感染性 E. 病毒失去免疫原性 8. 内毒素是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 D. 淋病奈瑟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 杀细胞性感染 B. 整合感染 C. 稳定状态感染 D. 侵袭感染 E.免疫病理作用 10. 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核酸杂交 B. PCR C. ELISA D. 血凝试验 E. PFU 11. 现已用于临床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是 A. 基因工程疫苗 B. 抗独特型疫苗 C. DNA疫苗 D. 抗病毒血清 E. DNA重组疫苗 12. 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选用 A. 吲哚试验 B. 尿素分解试验 C. 乳糖发酵试验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病理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兽医病理学》题库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 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Y ) 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X) 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Y) 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X) 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Y 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x) 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X) 8、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X) 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Y) 1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y 1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x) 1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x ) 1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y1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x) 1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y 1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 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 值趋向低于正常。( y) 1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y) 1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x) 1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y ) 2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y) 2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y) 2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x )。 2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x) 2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y 2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x) 2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x ) 2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x ) 28、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 y) 29、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y) 30、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x) 31、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机能、排毒机能。(y ) 32、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y ) 33、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x ) 34、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化作用。( y) 35、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以通过血浆缓冲、呼吸和肾脏进行代偿调节的。( y) 36、发热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因此,发热对机体是 有利无害的。(x ) 37、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动物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y) 38、“虎斑心”属于实质性心肌炎,心肌有灰黄或灰白色斑状纹,外观形似老虎皮。(y ) 39、慢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 y) 40、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和食盐中毒性脑炎的组织学病变有其各自的特点。( y)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总称。(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1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3.IMVIC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1分),并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5.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故称为巴氏消毒法。(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6.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1分),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7.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8.灭活疫苗:又称死苗。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病原微生物仍保持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1分)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用其制成的疫苗,称灭活苗。(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9.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1分)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10.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1)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少数藻类。(每少一项扣0.5,错6项扣完) 2.动物的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 3.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孢、鞭毛、纤毛等。(每错一项扣0.5) 4.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的特点是细胞免疫、带菌免疫与变态反应同时存在两大特点 5.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五种。 6.变态反应的类型包括Ⅰ型(过敏型)、Ⅱ(细胞毒型)、Ⅲ(免疫复合物型)、Ⅳ(迟发型)型。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 半屏障系统

《畜牧学》复习提纲2

2013年《畜牧学》复习提纲 1.饲料与动物体组成有何异同?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 3.简述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4.简述反刍动物栋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5.简述动物体内水的营养功能及来源与排出途径。 6.简述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7.何谓必须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简述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的概念与意义。8.粗纤维在动物营养中有哪些作用?简述影响粗纤维消化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9.反刍动物是如何利用非蛋白含氮物的? 10 钙、磷不足对动物有何影响?简述影响钙、磷利用的主要因素。 11. 简述维生素A、D、E对动物的主要营养功能及缺乏时的症状表现。 12. 何谓营养需要?动物的营养需要包括哪些部分和衡量指标及表达方式? 13. 何谓维持与维持需要?影响维持需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 简述饲养标准的概念、作用与主要营养指标。 15. 何谓饲料营养价值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如何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16. 何谓消化率、表观消化率、真实消化率? 17. 何谓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其相互关系如何? 18. 何谓粗蛋白、可消化粗蛋白、蛋白质生物价和蛋白质净利用率? 19. 简述青贮饲料及其青贮原理与营养特性。适宜的青贮原料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0. 简述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所含毒素或抗营养因子。 21. 何谓饲料添加剂?简述应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存在的主要问题?你有何认识和改进意见? 22. 简述粗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方法及其优缺点。 23. 何谓配合饲料?简述配合饲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24. 何谓饲料配方?设计饲料配方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5. 何谓家畜?人类何时开始驯化野生动物?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大体经历哪两个阶段? 26. 何谓家畜品种?简述家畜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影响家畜品种形成与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7. 何谓生长发育?家畜生长发育有哪些基本规律?家畜的骨骼、肌肉、脂肪与外形生长有何规律? 28.何谓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生长波?其各自的时态变化规律表现如何? 29.简述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30.何谓选择反应、选择差、留种率、选择强度、世代间隔? 31.何谓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合并选择?其各自的优缺点与适用场合如何? 32.何谓育种值、相对育种值、综合育种值? 33.何谓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指数选择法? 34.何谓选配?选配的意义和作用为何? 35.简述同质选配、异质选配、近交、杂交的概念、遗传效应、育种作用和应用场合。 36.何谓家畜品系?简述家畜品系的类型及其特点。 37.品系培育有哪些基本方法?其各自的主要步骤、任务与方法如何? 38.何谓配套品系杂交?配套品系杂交有哪些优越性? 39.何谓引入杂交、级进杂交?其各自应用的基本场合如何? 40.品种培育有哪些途径?简述杂交育种的主要步骤、任务和方法。 41.何谓杂种优势?产生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为何?你如何理解与评价既有的杂种优势学说? 42.杂交亲本的选择有哪些基本要求?杂交亲本选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43.何谓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双杂交、回交、轮回杂交?各种杂交模式的优缺点如何? 44.何谓杂交繁育生产体系?其一般有哪些基本层次与结构? 45.试举出不同经济类型牛的10个国内外著名品种及其产地和生产性能特点。 46.简述牛的消化特性。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47.简述牛的发情特点。如何观察确定母牛的配种适期? 48.简述犊牛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49.简述育成牛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50.奶牛干乳有何意义?简述牛的干乳方法及其适用牛只。

动物微生物复习材料

《动物微生物》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 2分,共20分) 1. 病毒: 2. 异养菌: 3. 细菌的呼吸: 4. 无菌: 5. 最小感染量: 6. 隐性传染: 7. 中和作用: 8. 不完全抗原: 9. 多克隆抗体: 10. 联苗: 11. 微生物: 12. 主动运输: 13. 病毒: 14. 干扰素: 15. 半数致死量: 16. 类毒素: 17. 灭菌: 18. 抗原: 19. 细胞免疫: 20. 诊断试剂: 21. 1.灭菌 22. 2.病原性 23. 3.毒力 24. 4.免疫 25. 5.抗原 26. 6.类毒素 27. 7.细菌 28. 8.荚膜 29. 9.条件性病原体

30. 10.噬菌体 31. 1.芽孢: 32. 2.培养基: 33. 3.干扰现象: 34. 4.消毒: 35. 5.抗原: 36. 6.变态反应: 37. 7.血清学反应: 38. 8.侵袭力 39. 9.同种血清 40. 10.诊断制剂 41. 1.灭菌 42. 2.病原性 43. 3.毒力 44. 4.免疫 45. 5.抗原 46. 6.类毒素 47. 7.细菌素 48. 8.荚膜 49. 9.条件性病原体 50. 10.噬菌体 51. 1.质粒: 52. 2.自养菌: 53. 3.干扰现象: 54. 4.再次应答: 55. 5.抗体: 56. 6.无菌: 57. 7.毒力: 58. 8.传染: 59. 9.MLD 60. 10.异种血清 61. 1.抗体 62. 2.病原性

63. 3.毒力 64. 4.免疫 65. 5.抗原 66. 6.类毒素 67. 7.免疫血清 68. 8.疫苗 69. 9.条件性病原体 70. 10.噬菌体 71. 细菌: 72. 自养菌: 73. 噬菌体: 74. 防腐: 75. 最小致死量: 76. 显性传染: 77. ADCC作用: 78. 半抗原: 79. 单克隆抗体: 80. 康复血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1.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_________、放线菌、_________ 、 __________、支原体。 2. 动物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 动物口腔中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影响微生物的物理因素除了温度外,主要因素还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等。 5. 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 一般情况下,增强微生物毒力的方法是_________。 7. 免疫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2005年农业部令第53 号) 依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

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育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

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 微生物:指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主要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 发展史:1法国巴斯德,弯颈瓶实验,研究发酵过程证实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并发明了加热消毒法命名“巴氏消毒法”2德国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及细菌染色法 第一章 一,细菌的形态:1.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多数球菌直径在——2微米;杆菌一般长1——5微米,宽——1微米;螺旋菌一般长2——20微米、宽——2微米。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温度和培养基的壮领培养物为标准衡量的。2基本形态和排列: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将细菌分为3类;球状,杆状和螺旋 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连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菌。 二、(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 L型细菌: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 质粒:质粒是核体意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可维持许多代,细菌分裂时质粒可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三、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概念: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结构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值、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特点:(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2)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物质代谢,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居于一定种类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4)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6)个体微小,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包涵体:一般认为包涵体是病毒与细胞作用后的斑块,其中有病毒粒子。 结构:包括核心、衣壳、囊膜、刺突。 四、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地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医学教`育网整理、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他动物病病原微生物: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四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是指危险性小、低致病力、实验室感染机会少地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生产用地各种弱毒病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