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通信管理局苏少林系列观点

苏少林:三网融合电信监管要实现五个转变

https://www.360docs.net/doc/e22828065.html, 2010-2-5 17:50 中国电子报电子网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

作者王慧芳

电信监管部门要调整监管思路,现阶段要努力做到5个转变。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决定,并要求现阶段要积极促进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日前,《中国电子报》记者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监管工作等问题采访了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

准确把握融合监管模式

记者:以前各个部门都是独立监管相应的领域,三网融合以后,监管的对象在融合,原有的各个监管部门的监管领域也必然产生交叉。从传统的电信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苏少林:首先,主题词是融合,即随着三网融合的实现,监管对象逐渐走向融合,监管部门也应当走向融合。三网融合后的这张大网要保证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必然需要有一个融合后的监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我们应站在全局、站在整个大产业发展的高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国家利益为重,顺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护航者。

记者: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原有的通信业务范围在扩大,监管的领域也将扩大。你认为如何去建立一个既鼓励竞争,又能适应产业发展和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型监管体系?

苏少林:三网融合的推进对于我国在“后危机时代”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意义。据测算,三网融合可带动6000亿元~7000亿元的投资和消费,还可增加20万个就业岗位,由此推动的固网宽带业务将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因此,电信监管部门要站在大力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需求的高度上来推进三网融合。

在工作中,电信监管部门要用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来调整监管思路,现阶段要努力做到5个转变:监管范围从传统的以通信网为主向三网融合后的网络转变,监管对象从过去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主向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增值电信企业(含广电企业)并重转变,监管措施从以协调为主向协调与处罚并重转变,监管方法从行业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监管运行机制从临时性、突击性向科学性、持续性转变。

推进科学监管需循序渐进

记者:目前三网融合在建立高效、顺畅、科学的监管体系上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

苏少林:国家对三网融合的态度、目标已很明确。其中,从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新型监管体系。

三网融合的推行意味着电信市场又将加入一个新生的广电系统,电信市场将从传统电信市场竞争走向融合媒体市场竞争,在三网融合的市场中将遇到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营销及融合监管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未形成融合媒体内容监管、网络监管、业务监管、营销监管的一体化监管体系。

一方面,三网融合亟待统一监管。电信、广电、互联网3大产业的发展已到了成熟阶段,现在的3大网络都能支持各种信息业务,IPTV、VoIP以及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障碍,其发展只待市场准入,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认真思考并对待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当前电信市场中亟待解决的资费问题、重组后形成的全业务运营模式等同样离不开更加规范和谐的法制环境,再加上广电企业等新型运营者的进入,这一问题将呈现新的特征,显然这又将是一大考验。从国际上看,融合监管体系对推动三网融合至关重要。我国成立新的融合监管部门将是更好地实现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但监管政策的完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当电信和广电部门真正开始实施融合业务时,才能更好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监管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

记者:三网融合以后,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方面将有哪些新的趋势?通信管理部门会如何应对?

苏少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个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事物,它也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信息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我国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信息安全方面看,三网融合后,网络视频、视听等新业务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消费者文化生活的同时,由于图像信息的实时性,为我们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网络安全方面看,随着融合的网络、融合的终端以及网络间的相互渗透和互相兼容,其在运营过程中必然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甚至别有用心的黑客的攻击,因而强化网络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作为通信管理部门,我们要超前谋划,认真关注、深入研究新技术和新业务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寻找有效对策,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落实责任,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三网融合大平台。

苏少林

苏少林,1965年2月生,汉族,云南玉溪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199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云南省邮电器材公司副经

理、经理,云南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云南省移动通信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通信管

理局副局长,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局长。现任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

长,主持全局党政全面工作。分管办公室、人事处、网络管理处和江苏省通信工程质

量监督中心工作。

苏少林:"三网融合"重在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2010年02月03日 16:51:06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2月3日电(记者陈刚邓华宁)“物联网要通过网络、通过应用来实现。”“三网融合形成更大发展空间,关键在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3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物联网盈利模式的构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要让人家赚到钱!”苏少林表示,目前,江苏通信行业正进行战略转型,向信息服务大行业跨越,目前非语音收入已经超过35%,网络的盈利在于规模,在于提供的服务,而物联网的盈利在于通过网络、通过应用来实现。

新华社江苏分社党组书记、社长田舒斌(右)在讲座开始前致辞。(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少林为新华社江苏分社和现代快报员工介绍互联网安全、物联网及三网融合情况。(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苏少林介绍,物联网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目前,对于物联网的发展还在探索中,主要的有两种:一是物联网的前提是“物”,关键是“感知”;二是物联网的前提是“网”,关键是“服务”。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少林(左)和新华社江苏分社党组书记、社长田舒斌在讲座现场。

(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比如,无锡的长电科技,做世博会手机门票,做类似的大众支付类的服务,肯定不会存

在是否盈利的问题!这就是物联网实现盈利的渠道。”苏少林说。

苏少林举例表示,物联网的应用涉及众多领域。比如,在环境保护上,通过在重点水资源保护区域放置无线传感设备,水温、水位、氧浓度、化学物质浓度、微生物繁殖等相关数据可以实时传送给环保部门。当水质发生突变时,政府部门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并启动应急预案。类似的应用还可以用在交通运行调度系统、急救车、现代农业的大棚内。

新华社江苏分社、现代快报社领导和员工们一起听取讲座。(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在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方面,苏少林透露,江苏已经作出了系列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向记者表示,三网融合后的主要商业模式在于各电信企业与广电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记者了解到,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2010年至2012年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

网融合发展。并同时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

“简单说就是,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苏少林形象介绍未来三网融合的情形。

他介绍,早在2008年9月,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就批准江苏电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试验,积极探索推动ITV业务发展,为“三网融合”积累经验。

此后的2009年7月2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正式向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ICP)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ISP)经营许可证。省广电局也向江苏电信发放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由此,江苏打破了电信行业和广电行业互不进入的壁垒,为互动电视的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2009年10月30日,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联通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目前,江苏电信与省广电总台就ITV的内容合作进行深入接触。

“三网融合从更大范围内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也形成了新的业务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广电网络有其行业的优势,而电信运营商在做内容上也有不是长项,原来电视台的内容只能交给广电网络一家播出,以后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苏少林说,广电网络经过一定的改稿后,就可以与通讯行业进行深度合作。

“按照国外的经验,两个领域互相进入一般不超过20%,重要的将是合作,互相弥补不足,实现共赢。”苏少林认为,三网融合为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电信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网络优势,与广电内容制作单位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共赢,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产业链多方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完)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和谐下的优雅转身

https://www.360docs.net/doc/e22828065.html, 2007年07月09日 14:31 《中国电信业》杂志

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管理局长苏少林在江苏上任后依旧没有减慢其创新的步伐,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和思考,便向全行业抛出了他的观点:江苏电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和谐。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苏局长更是明确地指出,和谐之道在于“变”,其中包括观念、机制、方法等各方面的转变,要以“变”促和谐、以“变”建和谐。“变则通”,对于信息通信业,特别是监管部门而言,这既是结果更是初衷。要适应和谐、助建和谐,必然需要通信监管部门能够“优雅转身”。

《中国电信业》记者杜燕鹏颜新颖

“从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从传统电信业到信息服务大行业”、“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由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跨越”、“退后一步,站高一步”、“以人为本、监管为民”……从固定到移动,从厂商到政府,从产业到行业,对于正处于日新月异发展中的信息通信业而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论断再次得到了验证。新形势、新对象、新定位、新发展……,作为信息通信业极为重要一环的通信监管部门正面临着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必须能够优雅地转身以适应新的环境,否则只会成为行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从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的话中我们即可真切地感知其不断创新的精神,感知新时期信息通信业对监管部门提出的更高要求,感知求变的重要性及紧要性。

(小标题)转身之角色变换

“随着电信与信息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信息通信技术更新越来越快,信息化越来越普及,信息通信业面临新的转折。这也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要求我们重新认识这个行业,也重新认识我们自己。那么我们是谁?我们不仅要做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的守望者,更要做整个信息社会的领航者。我们不仅要考虑行业自身的发展,更要在国民经济的大环境中,在全社会的大发展中思考问题。率先建成电信强省,构建和谐行业,打造创新型行业。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未来的自我期许。”在采访中,苏少林局长一席略带诗意却又平实真切的开场白似乎在告诉我们,在感知信息通信业不断前进为我们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更要深刻意识到由此而生的沉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要践行这份责任与使命,必须满怀不断创新不断迎接挑战的勇气,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适时地转变监管理念、监管范围、监管措施、监管方法、监管运行机制等。

“这些年,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江苏通信业一路快跑,这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摆在苏少林眼前的挑战不止于此。从重庆到江苏,苏少林在适应江苏通信业快速发展之前,首先将面临江苏与重庆之间的区域化差异。“相比重庆通信业与江苏通信业两者的发展,重庆通信业可以说尚处于在做大中做强的阶段,江苏通信业则已处于由做大向做强转变的阶段,而且在规模方面也要大得多,所面临的问题也将更复杂。”从苏少林的话中我们可以隐隐感受到,他已很快适应了自己的“新岗位”。对此苏局长也用一番最有力的

判断佐证了记者的猜测:“目前江苏通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和谐,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他看来,当前行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行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区域通信发展不平衡;业务创新能力不强,网络资源利用率偏低;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环境没有完全形成;监管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促进行业和谐,必须处理好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处理好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处理好行业与社会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全体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逐渐调整自己以适应江苏通信业发展特性的同时,苏少林局长更希望能够为江苏通信监管事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融入江苏、融入江苏通信业,是我必须努力完成的动作,只有融入了,成为江苏人了,才能和江苏一道成长,一道实现真正的和谐,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秉承这样一种信念,苏少林在尽力做到自身“优雅转身”的同时,也在努力为江苏通信监管及整个江苏通信业发展注入一些新想法、新思路,进而推动监管部门及行业的“优雅转身”。尤其是在通信监管方面,在他看来,监管部门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围绕国家和部省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主动拓展服务领域,要实现“四个转变”:监管范围要从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主向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增值电信企业并重转变,监管措施要从以协调为主向协调与处罚并重转变,监管方法要从行业内封闭式监管向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监管转变,监管运行机制要从临时性、突击性向科学性、持续性转变。

无论是自身的角色转变,还是在通信监管方面的种种调整,苏少林认为这些都是必须的,而且是迫切的。“因为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融合,通信业必须突破原有业务领域的概念,树立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而随着监管对象发生变化并日益复杂,通信监管部门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否则不仅会成为行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其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也将受到大家的质疑。”从苏少林严肃的神情中记者可以感觉到,与行业发展一道,在监管创新中保障和谐,这才是监管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小标题)转身以创新监管

“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在监管中深化服务”,在苏少林看来,通信监管必须深深地根植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对当地电信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监管为民,服务发展,这可以说是通信监管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根据苏局长介绍,目前江苏管局已经将“监管为民、服务发展”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并开始深入贯彻,展开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建设和谐电信行业,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社会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和信息服务需求。而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必须有一个公平公正、有序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和发展环境,才能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提供有力保障。”在苏少林看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通信监管首先要承担的责任之一,其中既包括良好的政策环境,还包括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创造环境的同时,苏少林及江苏管局尤其重视如何能够将服务进一步深化,发展优质企业、推动全面发展便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毕竟行业的发展需要一批优质的企业作为

支撑。只有更多的企业变得强大和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发展。”诚如苏少林所说,江苏管局在监管中秉承服务,在对企业的扶持管理中,努力引导企业以高标准的公司治理,贡献税收,通过积极推动产业各环节互动发展、合作共赢,实现产业的多赢格局,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链和江苏省共同成长。

“在扬江苏之长的同时,补江苏之短的迫切性也十分突出。”在采访中,苏少林向记者抛出了这样的论断,而佐证其观点的便是时下最为火热的增值电信业务。“近年来,增值电信业务日益成为颇具发展潜力的新亮点,成为电信行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电信企业转型的一大动力。增值电信业务发展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电信行业发展的未来。江苏省增值电信业务在‘十五’期间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较之全国的情况,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很不适应。增值电信业务已经成为江苏通信业发展的‘短腿’。”面对这一现状,苏少林及江苏管局将监管中心逐步向增值企业倾斜,提出了“两轮驱动”战略: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发展互为支撑,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在发展增值业务中力求政府引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监管范围要从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主向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增值电信企业并重转变,这一方面是适应信息服务业大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为推进信息服务业大行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在苏少林看来,在护航通信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监管部门更需要修补其“短板”,并不断发掘新的增长点。

(小标题)转身求务实为民

“监管为民”、“求真务实”是苏少林局长在采访中提及频率最高的两个词。

古语云:“民为邦本。”而在苏少林这个通信人看来,“民”是信息通信业之根本,是和谐之根本。“民”为信息通信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支持整个产业正常运转的基石。为此苏少林在确定2007年全年工作思路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一个理念”,即坚持“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把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履行职能,扎实做好工作。经过半年来的实践,一个个成果日益绽现:江苏率先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话、电信用户申诉中心系统扩建工程完成、江苏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等等。“监管为民、服务发展”已经成为苏少林及江苏管局工作的出发点。在采访中,苏少林局长着重向记者介绍了管局电信用户申诉中心12300系统的扩建。为切实维护广大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12300申诉中心的服务能力,拓宽电信用户的申诉渠道,结合“诚信服务、放心消费”活动,苏少林提出“要将12300打造成电信行业的12315”。根据他的介绍,扩建后的12300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呼叫中心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系统运行和处理流程无纸化,大大提升了申诉中心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12300系统;该系统还实现了本地化接入,免除南京以外全省12个市用户拨打12300申诉、咨询的长途费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畅通的申诉渠道。

“通信监管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于要紧紧根植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要做好这一点,必须用事实说话。”诚如苏局长所说,“求真务实”是通信监管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监管就是要办实事,要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了让记者有一个更为直观的

认识,苏少林局长介绍了江苏管局今年紧紧围绕“构建和谐行业、建设电信强省”这一中心所做的八件实事:一是加快行业发展步伐,力争使全省电话普及率再提高6个百分点;二是抓好增值电信业务发展;三是积极组织电信运营企业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缩小江苏省城乡通信发展差距,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应用,努力使江苏省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四是扎实推进电信资费改革;五是推动全省本地网电话号码全部升8位,使江苏成为全国第一个本地网全部升8位的省份;六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诚信江苏”的部署,围绕电信运营企业收费及资费、营销管理、服务履约、技术管理、合作管理、信息内容、投诉处理等问题组织排查整改,要求各企业公开向社会承诺服务,并督促落实,为用户营造一个放心消费的环境;七是加强省级互联网管理平台建设,为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大作用;八是提升应急通信保障水平,充分发挥通信在全省公共应急体系中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通信保障。“八件实事的一步步落实将进一步推进通信行业的和谐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根据苏局长的介绍,上述八件实事目前有些已经实现,行业的进步每日显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江苏电信业一路快跑,我们为守望这一只充满希望的行船而激动不已,我们每一天都能感知它前进的喜悦,感知它不断创新、不断迎接挑战的勇气,感知它为社会奉献力量的责任与努力。”诗意盎然的苏少林又是最脚踏实地的。“一个和谐发展的行业,一个日益繁荣的电信强省,一个公平的信息社会,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这一梦想能否实现,不仅在于从业者的努力,更有赖于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怀抱梦想,我们走在一起;怀抱梦想,我们继续前行;怀抱梦想,我们与这个行业一道成长。请记住,不仅我们,还有你,还有所有人。”

在明确和谐这一大方向的前提下,角色定位的明确解决了“我们是谁”的问题,“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在监管中深化服务”回答了“我们要做什么”的问题,“务实为民”要说的则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带着对通信监管中这几大主要问题的独特诠释,苏少林以及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正在一步步对自身进行调整而“优雅转身”,希望能够实现江苏通信业的和谐发展、共同成长。

※ ※ ※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不经意间翻到了苏少林局长的个人简介:“……云南省邮电器材公司经理、云南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云南省移动通信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局长、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身为通信监管队伍中最年轻的几位局长之一,苏少林本人其实也是一直在不断地“转身”。“每次转身优雅不优雅谈不上,但是每一次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我对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理解,使我在不断沉思过去的同时更希望挑战未来。”苏少林这样笑着对记者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份谦逊淡定的笑容,一份求真务实的笑容,一份沉淀过往的笑容,同时更是一份自信启程的笑容。

访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

https://www.360docs.net/doc/e22828065.html, 2008年07月08日 18:46 通信世界

监管者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杨海峰

2008年,我国电信监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和电信重组的启动给电信监管带来诸多新课题。在新形势下,电信监管部门如何履行新职责、迎接新挑战、新的“怎么管”以及“管什么”又成了全行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本刊将推出省通信管理局局长系列访谈,力求全面而深刻地分析新形势下电信监管所面临的问题,与业界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清楚认识发展方位

推动信息化基于两个判断

首先,我国总体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这是一个基本判断。我们不能走工业化国家的老路,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因此,中央提出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命题。”苏少林说,现在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条非常好的道路,应该从这个方面理解和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管理和服务模式。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国际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互动发展,是我们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一个崭新命题,而这个命题需要行业和国家共同来做好。苏少林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只是国家从组织体系上来保证了命题的落实,更重要的还要有后面的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将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建设,苏少林说:“现在的行业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从‘单一应用’到信息合成时代。这是一个过程。”

国家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立与现在信息化的进程有很大关系,必须逐步改变“各自为战”的状态。苏少林坦言,我国的信息化才解决了从不认识到认识的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信息网络“化”本身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模式会被打破。虽然对信息化转变的过程认识还没有那么深,但是信息化发展趋势肯定要走到这一步,遵循从“点”到“线”,然后向“面”的突破,这就是一个“化”的过程。苏少林说:“要真正融合好,我们还要抓,其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其二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互动发展。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社区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等。”

通信行业担当信息化的主力军

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通信行业要担当主力军的作用。苏少林认为,首先,通信行业已经处于推进信息化的关键地位,基础电信运营商拥有基础网络,而基础网络是信息化的应用平台;其次,通信行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其它行业的前列,可以在信息化过程中体现示范引领作用;第三,通信行业具备人才优势,有责任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体系上下功夫,把行业的转型紧密地与信息化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互动。

为此,苏少林强调,通信监管部门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要起好牵头、引领、带领的作用,而且,通信管理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派出机构,既然机构设在地方,就要有所作为,要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好务;作为行业的政府部门代表,要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引领整个行业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通信环境。

功在“监管为民”

过去:通信监管促进行业大发展

回顾通信管理局走过的道路,苏少林这样评价:“应该说,监管部门所获成绩有目共睹,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监管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电信监管也从陌生到熟悉,从不规范到规范。假如没有通信监管,也不可能有八年通信业大发展的局面。”

当1998年中国电信业开始尝试适应WTO规则,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时候,通信监管面临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移动剥离等课题。刚建立的通信管理局花很大力气解决了当时的“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畅而不久”的互联互通难题。

还由于通信监管部门矢志不渝地高举“监管为民”的旗帜,不断监督、督促整个行业,才有了现在的优质的通信服务;同时,通信管理局在实现电信行业企业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职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牵头、领导甚至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在过去的洪灾、今年的雪灾和地震发生时,如果离开了政府部门的主导,应急通信保障很难发挥作用。

实践证明,政府部门在维护电信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由于人员比较少,地市没有机构,有些问题发生在地、市、县层面,监管部门不能快速反应,存在一些监管缺位的现象,但我认为功劳是主要的,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苏局长这样总结过去的通信监管工作。

现在:管理模式创新是必然趋势

针对电信重组以后如何保持均衡的市场格局,苏少林强调:“我对均衡发展的理解是:让强者更强,让弱者变强。均衡发展不是把强者变弱。”

政府部门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鼓励有效竞争,只有当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失灵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才能出手。苏少林表示,政府是环境的创造者,政府工作的重心是完善市场的机制和体系,为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具体实现监管职能时,苏少林强调,监管部门要监督和管理整个行业,就要树立权威,如果监管部门没有权威,被监管者就会无视你的存在。“监管的手段和监管的法规就要像一把悬在被监管头上的剑,要让他们知道监管制度的存在,这样才能依法经营。”苏少林形象地做比喻。

通信监管将从强化走向放松,从“政监合一”走向“政监分离”,从行业单一管理向综合化管理转变,这是必然趋势。首先,通过强化监管形成市场规范以后,应该逐步走向放松

管制,“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次,随着多种经济成分进入电信市场,既有国有资本,也有民营、外资等资本形式,如果“政监合一”就有偏袒国企的嫌疑,所以要体现监管的公平和公正,监管体系必然会走向“政监分离”;第三,技术进步造就“三网融合”,实现了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带来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综合化管理和综合性监管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未来:建立动态的市场平衡格局

电信重组以后,电信监管者要发现新问题,找出新对策。苏少林分析,电信运营商进入“三国时代”后,规模相当,实力差距也会逐步缩小,电信管制者要防止新的合谋,比如价格同盟等,就要采用新的管制手段。而且,在现有基础运营商、增值电信运营商的基础上,监管者可以探讨鼓励虚拟运营,推动号码可携带试验等,促进构建多级市场,确保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苏少林强调:“所谓电信业的均衡格局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均衡,不是绝对的、静态的。建立和谐的市场格局,就是要实现动态的平衡。江苏管局提出了‘建设电信强省构建和谐行业’的目标,和谐就是均衡的必要和重要的表征,和谐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当然,电信重组和运营商整合完成以后,国家将颁发全业务的运营牌照,为保证行业的均衡发展,实施非对称管制是必要的、必需的。苏少林表示,要以业务为依据实施管制政策,即以业务的比重为单位判断谁是主导运营商,谁是非主导运营商。

总结过去的非对称管制经验,苏少林说:“我们以前主要在资费方面实施了非对称管制,我认为效果不是很好。”当时,非对称政策规定,非主导运营商可以比主导运营商低10%的资费进入市场。事实上,电信资费变化很快,加之套餐资费的不明朗性,不便于监管。而且,监管资费老百姓不理解,地方政府也不理解。“初期进行的资费非对称管制,使通信监管部门十分尴尬。”苏少林说。

非对称管制应该在市场份额、结算单价以及业务准入等方面实施,当然中国的电信市场在重组后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还要看融合以后的具体发展状态。苏少林建议,推行非对称管制,还要考虑普遍服务的责任承担,好的企业可以多承担一些普遍服务义务,这也是非对称管制的具体体现,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综合采用这些方法,“多管齐下”。

对于“强”的电信运营商,苏少林认为,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拓展存在差距。要使“强”的企业“更强”,就要引导企业成功地进行国际化拓展,引领创新型的行业建设,比如TD-SCDMA,避免把眼光放在国内市场、资费、互联互通等问题上,通过支持企业“走出去”,避免国内冲撞,不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转型中的监管举措

体现三个原则

江苏管局提出,“监管为民服务发展”、“构建和谐行业建设电信强省”、“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在监管中深化服务”三大工作原则。“监管为民服务发展”是工作理念,“构建

和谐行业建设电信强省”是追求的目标,“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在监管中深化服务”是实现路径。苏少林强调:“我们的定位是服务型监管机构,我们要服务企业、服务用户、服务地方党委政府,所建立的机制要保证通信通畅,虽然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存在博弈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监管机构的服务职能。为此,江苏管局利用三种机制来保障服务职能。”

第一,江苏管局建立了每季度召开的高层例会。定于次季度的第一个月由管局召集,通报并总结全省季度发展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安排。苏少林介绍,最近安排在七月份的例会将要通报上半年的发展情况,包括总结上半年抗雪灾、保奥运、支援抗震救灾等内容,还将部署三季度和整个下半年的工作。

第二,每一个地市组织专门协调互联互通和服务例会。该例会每一个季度召开一次,由当地的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江苏通信管理局根据“分片包干”原则派员参加。这种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市,大事不出省”的目标。

第三,充分发挥“第三种力量”(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弥补监管力量的不足,江苏省在所有的地市都建立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每个季度组织一个例会来解决本地的服务问题,还牵头组织当地企业参加全省开展的诚信服务、民主评议行风等工作。

今年下半年,江苏通信管理局要在各地市建立互联网协会,现在已经建立了5家,在互联网管理上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此外,江苏省监管的立足点是诚心实意的帮助企业构筑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解决企业关心而独家又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时刻体现“靠前指挥、靠前协调、靠前组织”的原则,积极发挥牵头、组织和协调作用,包括在应急通信、抗震救灾、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垃圾短信治理等方面,体现了电信行业作为社会支柱产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现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业务层出不穷,对监管部门和行业企业都是一个巨大挑战。“面对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变化首先要加强学习,特别是监管部门的人员必须要把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趋势,做到未雨绸缪”,苏少林说。

为应对形势发展要求,江苏管局提出了三个原则,即大力推动前景清晰的业务,大胆试验有一定需求潜力但前景尚未明朗的业务,积极鼓励尝试未来可能存在潜在需求的业务。

积极推动电信立法

由于新技术日新月异和新业务层出不穷,《电信条例》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今天的监管需要。苏少林表示,监管部门无“法”不管、不能不管,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监管队伍一直要保持的状态,特别是要不断的解放思想,不断把好的成果固化下来。当然,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电信法》出台,而今天的问题不仅仅是《电信法》的问题,还应该有《信息安全保护法》等等,都要去研究和推进。

苏少林认为,监管转型总体上应该从市场监管和宏观管理为主,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具体的重点要从原来的互联互通等方面,向互联网管理和信息化推进,不断完善应急通信体系等方面转变。

苏少林强调,不能就监管而监管,监管不是目的,监管的目的是促进发展,是为老百姓服好务。这几年建设的“村村通”工程、“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就是很好的体现。通信管理局只有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好牵头、协调、组织的作用,才有作为,才有生命力。

监管的五个转变

最近,江苏管局提出了监管工作的5个转变。

第一,监管范围要从传统的以通信网为主,向通信网与互联网并重转变。互联网与通信网的融合成为必然,前者的应用技术能力和后者的通信能力经由开放接口相结合,大大促进了业务的创新,使得网络从通信功能延伸出了媒体功能、文化功能。但互联网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便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稳定的非传统安全因素。政府监管部门必须深入研究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发挥主导作用,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行业自律等手段,切实维护网络信息安全,营造阳光、绿色的互联网络环境。

第二,监管的对象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主向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增值电信企业并重转变。近年来,我国增值电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多,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应用领域逐渐拓宽,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在全行业加紧实施从电信服务业到信息服务大行业的转型战略的形势下,通信监管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基础运营企业转型,另一方面更要保护产业链下游的增值电信企业,要站在行业转型的高度认识增值业务发展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扶持增值电信企业的业务创新。同时,必须认真研究增值市场中出现的服务质量问题,提出监管对策,特别是要完善电信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信息服务市场的整顿和规范。

第三,监管的措施要以协调为主向协调与处罚并重转变。在政企分开、引入竞争的电信改革初期,在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法律体系尚未健全完善的情况下,监管部门较多地运用行政协调的手段进行监管。新一轮的电信重组,要求通信监管部门要在理念、政策、措施各方面进行相应调整,把维护公平公正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变相阻碍、破坏互联互通、网间漫游的,要对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给予从严从重处罚,坚决维护电信市场的稳定有序,真正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四,监管的方式要从监管行业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随着技术业务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通信行业的发展,要求通信监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进一步密切,由以往的专项合作转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江苏管局要体现服务地方发展的思想,要与地方政府互动;在互联网管理上,要与地方的公安部门和文化宣传部门一起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在应急通信上,要与当地的省应急办、救灾办,气象、地震、

海洋搜救等部门紧密的配合,建立开放性的广泛关系;比如打击非法经济国际电信业务,治理法轮功、网上诈骗、侵权盗版等。

第五,监管运行机制要从临时性、突击性向科学性、持续性转变。一方面要把过去八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规范起来、坚持下去,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把经验固化为制度,把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另一方面,要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树立科学监管、常态监管的思想,实现由突击性、间断式的监管向时序性、连贯式的监管转变,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把握监管规律、用科学发展观评判监管成效,推动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新。要善于谋事成事,根据监管对象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合理确定监管周期,科学拟订工作计划,着眼于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增强工作的科学性、持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监管的服务力、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正确处理好适应大气候与营造小气候的关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七种能力”,即: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法管理的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普遍服务要有“普遍意义”

现在的普遍服务是具备“普遍意义”上的普遍服务。苏少林强调,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普遍服务的目标更多地要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弱势群体的数字鸿沟。今年“5·17”活动的主题“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就是一种普遍服务的体现。

苏少林强调,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应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我们来说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让广大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早在1997年,江苏省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2006年底,又率先在全国实现了2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去年,江苏全省又实现了所有的行政村村村通宽带。至此,江苏已基本解决“用得上”问题。

为致力解决“用得起”,2005年11月,江苏固定电话区间费由0.5元/分钟调整为0.40元/分钟,2008年区间资费又调整到0.30元/分钟。此外,江苏电信结合宽带工程,推出“首付198,宽带电脑抱回家”的活动,平均每台电脑优惠1000多元钱,2007全年发展了10万用户。

为了体现“用得好”,江苏电信与致公党联合推出了“致福工程”,其目的专门培训农村群众使用电脑,截至目前,培训人数超过5万人。江苏移动实施三网惠三农工程,大力推动“农信通”业务在江苏农村落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批发展较好的农村信息化示范村正在江苏大地上涌现。如苏州树山村利用互联网销售茶叶和杨梅,实现了农产品的产销、旅游资源开发、村务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

灾情处置要有大局观

应急通信体系需完善

在今年的抗雪灾和支持四川抗震救灾中,应急通信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需要反思的地方也很多。苏少林表示,第一,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建立责任保障机制;第二,在SARS发生以后,我国非常重视社会公共管理体系中社会应急处置预

案的建立,但是预案设计与平时演练,还不能跟“战”时形成一体化;第三,现有的手段不能适应和满足特殊条件下的应急通信要求,比如地震后通信完全阻断,外界对汶川和北川情况一无所知。

有些设备虽然技术传统,但是很有效,比如说单边带的通信。虽然卫星通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电话号码长,很多人不会用,电池维持的时间也不长;再有,雪灾和地震中损坏了通信设施本身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市电供电系统中断,仅靠蓄电池和小柴油发电机根本不能完成任务。

江苏管局已经开始筹划,将在今年下半年召集全省的应急通信队伍培训,并打算聘请贵州同行讲解雪灾情况下的通信应急经验和启示,请四川的同行交流地震发生后的应急通信经验。

最近江苏管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示,联系江苏省政府应急办,将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应急通信指挥体系,既具备指挥、搜集信息的功能,同时又能够靠前指挥。既要考虑联得通,也要考虑关得掉。

全力支援灾区保通信

苏少林说:“地震后,江苏管局迅速组织在六个方面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第一,从13日开始派遣应急突击队,一共派遣9批249人,13辆应急通信车,价值1200万元的通信设备。应急通信突击队到达绵竹、茂县、阿坝、青川、彭州5个重灾地区的抗震救灾第一线。目前,还有12名应急通信突击队员,220名抢修队员,仍然奋战在一线。

第二,向灾区捐助救灾物资。总共捐赠小灵通基站、便携式发电机、帐篷等物资,总价值4374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捐赠了903套小灵通基站设备,甚至把正在使用的基站都拆下来,运往灾区。

第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通信畅通。地震发生以后到13日,通信网话务量高达平时的12倍。江苏运营商采取网间路由迂回等办法来疏通话务;协助省政府应急中心、省地震局,向广大群众发送了4334万条提示性公益短信;还招聘了3524名能听懂四川话的志愿服务者,充当编外话务员。

第四,为救灾提供便捷服务。为协助南京卫生系统做好收治四川灾区病重伤员工作,江苏卫通紧急开通20部数字集群电话,进行指挥调度。特别是江苏铁通为保证救灾专列和军列通信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江苏管局组织全行业的干部职工开展爱心救助活动。苏少林介绍说,江苏的干部员工捐款踊跃,包括特殊党费在内,整个行业共捐款900多万元。此外,江苏电信还开通了小灵通捐款平台,募集捐款47万元;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开通短信捐款平台,募集捐款117万元,在中国移动集团开通的捐助平台上,江苏用户共捐款1154万元,中国联通江苏公司开通的捐助平台募捐总额超过了90万元。江苏通信企业捐助平台共募集善款达1400多万元。

第六,亲情服务,减免话费。中国电信面向灾区的服务平台,接收求助电话7.8万次,为200多个家庭找到了亲人;移动通信公司为13989名漫游到地震灾区的客户提供不停机服务;截至5月底,全省通信行业共减免话费近600万元。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免收5月12日后赴四川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五个市(州)漫游客户5月12日至31日在上述区域的所有手机通信费用共493万元;中国联通江苏公司减免四川灾区通话费71.5万元;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减免四川灾区通话费25万元。

与希望同行——重庆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印象

(2003-12-30 08:33:35)

一个新“重庆人”

苏少林是一个地道的云南人。从2001年2月入渝,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把“重庆人”做得有滋有味了。南来北往的客人、同事到了重庆,他会如数家珍地给你宣扬巴渝文化,讲解重庆的三千年历史、地域特色等等,会带你吃地道的重庆火锅,也会慢慢悠悠地告诉你重庆三次建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除了说话不像重庆人那样“嘎嘣脆”以外,其他各方面就像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

说他像个重庆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对重庆这个经济发展、市场状况完全不同的“第二故乡”的电信行业,苏少林同样倾注了热爱之情:作为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局长,他对重庆电信业的发展了如指掌,而且处处流露出一种自豪。他说这就是他从事监管工作的动力。

在苏少林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介绍说,今年预计重庆全行业电信业务总量可完成120亿元,比去年增长50%。实现电信业务总收入近8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市电话用户净增250万,可达到11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36部/百人,比2002年底提高8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比2002年翻一番,超过100万户。而今年重庆市的GDP增幅为11.3%,也就是说,重庆市的电信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两项指标均高出重庆市的GDP增幅,他同时给记者分析说,重庆的电信业务收入与业务总量的配比与全国不平衡,全国的情况是,电信业务总量增长30.4%,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4.4%。而重庆电信业务总量增幅达50%,业务收入增幅只有15%,也就是说收入的增幅没有达到预定的标准,而重庆的价格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说明重庆管局的价格管制效果相对是好的,出现电信业务收入与业务总量配比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重庆023大本地网建成后,导致了业务结构的变化,区间通话费、漫游费、长途费取消,造成了业务收入的减少,等于说行业让利,把更多的利益反回给了广大市民。但是,从未来的发展看,重庆必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首先是市场需求空间大,电话普及率低全国约5个百分点,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市场。其次,重庆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在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的过程中,工业化对信息化的需求高。再次,农村通信市场潜力大,大学生通信消费量大。还有,三峡库区迁复建对通信的需求量也很大,群众的通信消费观念逐步增强也将进一步促进通信市场的发展。这些都表明,重庆电信业实现“九五”目标大有希望。

听着他娓娓道来,看着他“陶醉”其中的样子,你不得不相信他已经是一个完全融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