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农产品价格走出暴跌暴涨的怪圈

如何使农产品价格走出暴跌暴涨的怪圈
如何使农产品价格走出暴跌暴涨的怪圈

2012.11.07

政府不应在菜价高涨时调控,菜价低迷时不管

如何使农产品价格走出暴跌暴涨的怪圈?

究其根本,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分散经营的农户无法及时、充分地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只能根据上一轮行情来调整自己的市场行为,盲目地“追涨杀跌”。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等多方面的作用,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对市场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引导其根据市场需要来安排生产,按照供需关系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其次,政府的调控监管应当统筹兼顾,不应只在菜价高涨时实施,菜价低迷时,政府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坚持扶持生产与保障供应相结合,切实维护菜农合理的收益。既关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关注农民的“菜园子”,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在保障城市居民民生的同时,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防止农产品暴涨暴跌,最根本的还是从生产角度稳定市场。应加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鼓励农民“抱团”建立专业合作社,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增强议价能力和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监督调控机制,关键是要强化农产品价格监督和预警。还应降低农产品储藏、流通成本,加大对农产品冷库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扶持一批公益性批发市场和社区平价商店建设。

万能八条

“万能八条”即: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4、健全法规、完善制度;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7、依法监管、全面落实;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本文就以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2月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的一份文件为例,谈谈万能八条活学活用的两个原则。

原则一:万能八条是方向不是对策,必须再细化。

万能八条之所以冠以万能,不是因为在考卷中写上这八条就能拿分,而是这八条从八个不同的方向去切入社会问题,非常全面。尤其在考场中,时间很紧张,考生的心理状态也紧张的状态下,熟悉万能八条可以让你第一时间打开答题思路。在这里请考生注意,万能八条只是思路,必须再细化。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看:

“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一)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加强配合,充分发挥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煤矿整顿关闭、瓦斯治理、尾矿库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事故责任追究等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小组)制度。要落实和完善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在安全指导、安全检查、监管执法、政策制定、事故查处以及打击瞒报事故行为等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制订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具体措施,以抓好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以及春节、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汛期等为重点,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和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以上是这份文件的第七条,这是组织协作方面的对策建议,这和万能八条的第五条相对应。文件正文把“组织协调形成机制”细化为两点: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这两点对策之后又紧跟着进一步的展开与细化。这给我们考生的启示就是,万能八条必须细化,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细化,成文时可以参考文件正文这种“首句原则”的方式,先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阐释。

原则二:万能八条不必是八个,可以灵活合并或取舍。

万能八条虽然是八个,但是在具体的答题中,可以灵活运用。仍然以这份文件为例,文件中在整合了万能八条后,总结出了六点对策:“突出预防为主,着力做好事故防范;突出加强监管,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突出落实责任,严格安全问责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这六点分别是从预防、监管、落实、宣传、保障、协调六个方面提出对策的,和万能八条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给考生们的启示是:万能八条往往被很多考生固化为一种模板,而模板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相对固定容易掌握,但另一方面,万能八条的生搬硬套容易使阅卷考官产生疲劳感,直接影响打分,而且,现在的阅卷人都有反模板倾向。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思考,然后在具体的对策建议中变化下形式,避免千篇一律。

综上所述,万能八条不可以生搬硬套,一味复制,尤其在阅卷人出现了反模板反培训的倾向以后。在答卷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细化对策,如果考生们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那这个对策一定不是成功的对策。同时在答题的形式上,不一定要固守八条。考生们如果在今后的答题中能注意以上两个原则,一定会在申论分数上有所提高。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由巴拉萨(BelaBalassa)于1965年提出,随后被许多经济学家广泛应用于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分工的研究中。巴拉萨对 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定义如下:附图分子表示一国总出口中某部门所占的份额,其中 X[,ij]表示j国i部门的出口,分母表示OEC[总出口中该部门所占的份额,因此RCA表示了 一国出口结构(分子)与OECD出口结构(分母)的比较。如果一国某一部门的RCA等于1, 那么该部门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OEC啲平均水平相同;如果RCA大于1,则认为该国 在该部门处于比较优势;如果RCA小于 1,则认为该国在该部门处于比较劣势。本文中 的数据来自《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 》,产品分类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ofl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在式(1)基础上进行推导,我 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农产品RCA的公式:附图其中RCA[,jt]表示第t年j国某部门 的RCA M[,it]表示第t年该部门i类产品世界出口额占该部门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 RCA[,ijt]表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RCA 式⑵表明只要计算出各个年份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和中国各类农产品的RCA就能计算出中国农产品 在各个年份的 RCA因此选取16种二分位的SITC农产品进行RCA计算得出除烟草的 RCA一度上升从而由比较劣势变为比较优势外,其它15种农产品的RCA均下降或保持平稳状态。它 们可分为5类:(1)杂项食品、含油籽仁及果实和纺织纤维等8种农产品的RCA呈下降趋势。 其中肉及其制品、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饲料、杂项食品、纺织纤维5种农产品由 具有比较优势到失去比较优势。(2)饮料、天然及合成橡胶、动物油脂和固定植物油脂4种农 产品的RCA变化不大,且历年均不具有比较优势。(3)食糖及蜂蜜的RCA波动较大,具有比较劣势的年份稍多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年份。(4)谷物及其制品的 RCA波动较大,大致每过 3、4 年发生一次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相互转化。(5)乳品及蛋品的RCA逐年下降,且历年均不具 有比较优势。然后计算我国这16种农产品的世界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 由于本文篇幅所限,所得结果没有详细列明。但是对出口份额的分析,我们看到:对各种农产品历年的份额进行排序后,该顺序一般比较稳定;份额在10%^上的农产品一般包括水果 及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有的年份也包括肉及其制品或咖啡、茶叶、可可及调味香料。其他的重要农产品包括乳品、蛋品、饮料和纺织纤维。它们的RCA变化对中国农产品总体的RCA 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式(2)计算中国农产品RCA结果参见表1。表1中 国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时间序列(1978-1998年)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RCA 2.0559 1.8597 1.7086 1.621 1.5611 1.5759 1.056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RCA 1.5446 1.5823 1.5055 1.4662 1.4346 1.2956 1.2162[!--empire news.page--]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RCA 1.0964 1.0633 0.9952 0.8296 0.8458 0.7778 0.7264 资料来源:根据 Un itedNatio ns:l nternatio 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1978-1998)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RCA自1978年以来几乎是逐年下降的,并且在1994年就失去了原来 具有的比较优势。具体划分的话,中国农业在1978-1990年具有次强比较优势;1991-1996 年具有中等比较优势;1996年以后只具有较弱比较优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 1978-1991年 期间,加权后的RCA(各种农产品的 RCA乘上它们的份额)在 0.1以上的农产品一般有 6种;而在1992-1998年期间,加权后的 RCA在 0.1以上的农产品只有 2种,最大的值来自水果及蔬菜,此外是谷物及其制品(在1995年和1996年是肉及其制品)。失去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 农产品是纺织纤维。再选取47种三分位的SITC农产品,分别计算它们在1978、1988、1998年的RCA得出:197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5种,占样本总数的 53.19%。1988 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21种,占样本总数的44.68%。1998年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有 13种,占样本总数的27.66%。其中有极强比较优势(RCA> 2.5 )的农产品只有4种,占样本

农产品整体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农产品整体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2010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飞涨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粮食问题的担忧。截至目前,我国农产品中大豆较去年7月初的价格上涨了15%,玉米上涨了26%,白糖涨40%,小麦涨23%,而棉花则上涨了73%。在2月中旬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峰值时,大豆、玉米、白糖、小麦以及棉花的涨幅更是分别达到23%、30%、53%、35%和95%。同样,世界各国也普遍面临农产品价格飙升的挑战,如俄罗斯的小麦、美国的玉米棉花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白糖等,甚至于韩国的白菜和以色列的番茄都因为大量减产而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数倍或数十倍。本文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应该是危机压抑后的价值回归,全球农产品尤其是中国长期受到耕地、人口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长期支持粮价高企的根本动力。 2010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飞涨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粮食问题的担忧。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应该是金融危机压抑后的价值回归,全球农产品尤其是中国长期受到耕地、人口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长期支持粮价高企的根本动力。 一、耕地资源趋于饱和 1.全球耕地增长潜力有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耕地面积和谷物播种面积增长缓慢,世界耕地面积由1961年的12.7亿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13.8亿公顷,仅增加了%。面积增长率更是从1988年就开始缓慢下滑,尤其是在1992年达到14.02亿公顷的峰值之后,全球耕地面积开始不增反

降。1988年之前,世界耕地总面积呈现较快增长态势,1988年之后虽然仍在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根据FAO统计数据,在1989—2008年的20年间,世界耕地面积不仅没有增长,还下降了%。 目前除巴西耕地面积尚有增长潜力之外,世界其他农业生产大国,如美国、阿根廷的耕地面积增长潜力非常有限,发展中的中国耕地面积扩大的可能性也很小。另外,尽管巴西有较多土地资源能够开发用于耕种,但若大规模开垦很可能会破坏其热带 雨林环境,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耕地是提供粮食的保证,耕地面积趋于饱和甚至减少,无疑为粮食生产埋下隐患。保护现有耕地不受侵占是保证世界粮食供应的基础,而要提高世界粮食产量还需要增加新的耕地,但就目前状况来看,世界各粮 食主产国有人耕种的耕地面积趋于饱和,通过提高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 较小。 2.我国耕地面积受多因素限制 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略大于美国,但当前 人口数量高达亿,相当于俄罗斯的近10倍、美国的4倍以上和加拿大的40倍。不仅如此,我国土地资源环境以及耕地资源都不尽如人意,其中可耕种地面积仅占全部国土面积的%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建国后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了第一 次大幅下降,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减少集中在1980—1988年,第四次耕地面积缩小始于1992年。“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年均减少184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5%。从1996年到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从亿亩减少到亿亩,至2010年年末中国耕地面积仅为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

优势农产品

目录 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 (二)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三)有利于加快主产区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原则 (二)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 (三)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 1.专用小麦 2.专用玉米 3.高油大豆 4.棉花 5.“双低”油菜 6.“双高”甘蔗 7.柑橘 8.苹果 9.肉牛肉羊 10.牛奶 11.水产品 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措施 (一)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 (二)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创建产地品牌 (三)推广成套农业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 (五)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政策建议 (一)增加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建设投资 (二)实行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财政扶持政策 (三)扶持壮大优势产区的市场经营主体 (四)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领导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我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进口农产品增加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不可低估,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如果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加剧国内农产品的“卖难”,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在入世后的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的竞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回旋余地较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是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促进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于农产品整体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剖析(doc 8页)

关于农产品整体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剖析(doc 8页)

农产品整体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2010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飞涨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粮食问题的担忧。截至目前,我国农产品中大豆较去年7月初的价格上涨了15%,玉米上涨了26%,白糖涨40%,小麦涨23%,而棉花则上涨了73%。在2月中旬大宗商品价格达到峰值时,大豆、玉米、白糖、小麦以及棉花的涨幅更是分别达到23%、30%、53%、35%和95%。同样,世界各国也普遍面临农产品价格飙升的挑战,如俄罗斯的小麦、美国的玉米棉花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白糖等,甚至于韩国的白菜和以色列的番茄都因为大量减产而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数倍或数十倍。本文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应该是危机压抑后的价值回归,全球农产品尤其是中国长期受到耕地、人口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长期支持粮价高企的根本动力。 2010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飞涨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粮食问题的担忧。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本轮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应该是金融危机压抑后的价值回归,全球农产品尤其是中国长期受到耕地、人口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长期支持粮价高企的根本动力。 一、耕地资源趋于饱和 1.全球耕地增长潜力有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耕地面积和谷物播种面积增长缓慢,世界耕地面积由1961年的12.7亿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13.8亿公顷,仅增加了7.96%。面积增长率更是从1988年就开始缓慢下滑,尤其是在1992年达到14.02亿公顷的峰值之后,全球耕地面积开始不增反降。1988年之前,世界耕地总面积呈现较快增长态势,1988年之后虽然仍在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根据FAO统计数据,在1989—2008年的20年间,世界耕地面积不仅没有增长,还下降了1.4%。 目前除巴西耕地面积尚有增长潜力之外,世界其他农业生产大国,如美国、阿根廷的耕地面积增长潜力非常有限,发展中的中国耕地面积扩大的可能性也很小。另外,尽管巴西有较多土地资源能够开发用于耕种,但若大规模开垦很可能会破坏其热带雨林环境,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耕地是提供粮食的保证,耕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面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一主三化”的路子,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制定标准、监控质量、注重品牌、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以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我省农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一、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优势产区,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

农产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4、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一是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业,产业链向前延伸,直接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新的空间。二是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会成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通过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打破城乡分割状态,促进城镇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2019年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19年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5篇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市场物价也逐步开始恢复性回升。那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物价上涨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1年2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超市、百货商店、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2.物价上涨的原因 3.物价上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

访问法:我深入附近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内容涵盖近几年的物价对比、百姓眼中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害处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观察法:我多次深入百姓之中,观察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记录他们的言行;我多次外出买东西,向卖方打听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从日常的小事去观察社会 中的大事,从中获益不浅,并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总体情况介绍 今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物价涨了,工资没涨。工资涨了,物价涨的更快!” 目前中国通胀的表现比较特殊,因为主要是食品类涨价幅度超过10%,带动整体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升至5%以上。但是美国的物价指数是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原因是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性太大,不足以反映社会整体通胀的真实情况。而中国除食品外的价格指数上升仅仅1.9%。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广义上讲是流动性过剩(即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但如果仅仅用收缩货币存量的政策,并不能有效控制通胀,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食品类商品价格的上涨的本质原因是原材料,能源价格的

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后果分析

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后果分析 摘要:近年以来,我国小宗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幅上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供给不平衡。如果这种价格的大幅上涨得不到有效地控制,那么农民、消费者乃至我国的宏观经济都将深受其害。我们将在这里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的探究并分析它所带来的后果。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后果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非常大。最早是绿豆,从往年最高6.8元每公斤一度上涨到24元每公斤,后来是大蒜、生姜、棉花、大豆油的价格,都在成倍的上涨,“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不得”、“盐王爷”、“棉花掌”相继成为网络流行语,这些戏谑深深的夹杂着百姓的无奈。农产品是每个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与绝大多数公众生活成本密切相关。因此,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公众对这类商品价格的感知更为敏感,更为关注。农产品价格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内容,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社会来说,首要的问题,都应当是弄清原因,即这种上涨是属于市场正常活动还是人为操纵导致的市场扭曲。 对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内的学者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麻志周(2004)、苏振生(2004)、夏建周(2005)、以及蒋平、陈锡文(2006)等学者认为,国内粮价上涨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供给量减少,而农产品供给量的减少是由于耕地面积减少,根底面积减少在于耕地的减少;刘正山(2006)等人则通过OLS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不能简单将农产品产量与播种面积或耕地面积挂钩,不能认为保有了一定的耕地面积或保证了一定的播种面积就必然保障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产量,从而主张通过农产品补贴、技术进步等手段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 一、我本人认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归根结底还是有效供给、需求不平衡造成的。现在对供给、需求方面进行概括性的加以分析。 1.供给方面 ①农业的比较利益下降,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流出,造成供给不足。近年来第二、三产业GDP中的贡献率不断攀升,而农业的地位在持续下降。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引发的工业产品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已经日趋扩大,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业资本的积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进而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生产资料的依耐性增强,上游产品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支出成为农产品成本的主体。政府虽停征农业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甚至还对农业提供了大量补贴,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却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上涨了10.6%和8.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率达到了82.38%。我国农业是以农户小规模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市场集中程度低,产业内数量众多的农户市农产品价格的接受者,在销售中讨价还价的能力不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内容与申报条件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内容与申报条件 一,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特征 中国特优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市场导向、标准引领、品牌号召、主体作为、地方主抓的原则,以发展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为重点,打造“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具备以下特征: 1,比较优势明显,特色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好、种养规模适度、市场化程度高,安全、绿色、品牌产品比例高; 2,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主导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集群式发展,全产业链开发水平较高; 3,现代要素集聚,土地、资本、人才、科技、装备等要素集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较高; 4,利益链条完整,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5,运行机制完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协会服务、农民参与的齐抓共建、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基本原则 1,中国特优区所在地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可将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纳入本地经济建设重点,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牵头负责做好规划建设。 2,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协会等主体积极参与,承担相关工作,推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构建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中国特优区项目建设申报条件 凡申报中国特优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产业竞争力突出。 产业资源特色鲜明、品质优势明显、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特色主导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竞争力,产量或产值在全国同级地区位居前列,具备发展“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基础条件。 2,市场建设有力。 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推进,特色主导产品市场供销稳定,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强,管理机制健全,拥有较高影响力的农(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3,推进措施务实。 地方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在产业扶持政策、土地保障、金融支持、人才引进、价格机制和品牌创设等方面措施有力,取得较好成效。 4,示范作用明显。 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示范作用明显,具有较强带动作用。 5,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 特色农产品种养要符合农业、森林、草原、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法律

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原因剖析

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深层次原因的剖析 今年入冬以来,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前峰的物价指数CPI迅猛上涨,带动物价不断攀升,猪蛋、奶制品、青菜、食用油、粮食、棉花、白糖、食品、成品油、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强烈的通胀预期打乱了普通人原有的生活,物价问题成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热钱炒作,贩子囤积导致。但是,贩子、热钱无处不在,以前怎么不去炒作那?早些年他们怎么不把绿豆炒到10元一斤那?剖其深层次的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外汇储备是国内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简单点说:中国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说白了就是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白条!为什么这么多外汇储备会造成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那?你想产品卖出去了,应收财富是2万多亿美元,如果把这2 万多亿美元亿财富换成东西拿回来,以工资的形式分发下去,整个社会财富是平衡的,不会发生物价上涨。 但是,产品卖出去了,应得财富没拿回来,却以外汇储备这样的白条挂在那里。而国内这些打工仔打工妹以及工厂主的这些开支怎么办? 中间掌管结算的是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向这些厂矿投放基础货币,就印刷了与2万多亿美元相当面值的13万亿元的虚拟的纸钱(纸钱与财富挂钩的,没有财富纸钱就是虚的)来支付这些费用,当这些虚拟的纸钱流向社会时,社会财富不变,而纸钱貧空增加了13万亿的人民币,也就等于钱不值钱了,于是物价就一个劲的上

涨!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二、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过大, 导致货币超发,是物价上涨的第二个原 因。 两年来为应对国际金庸危机, 国家刺激经济,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比 如国家的一些大型投资项目),各大银行争相发放贷款,流入社会的 资金大幅增加。 2010年1 ―― 9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余额(M2)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而同期(前三季度)GDP为26.866万亿元,即央行货币超发42万亿元(存在争议)。 虽然对是否超发了42万亿货币存在争议,但对超发了货币的事实本身却是没有争议的。 物质增加有限,流通货币大幅增加,最终的结果是一一物价不断攀升! 三、劳动力成本攀升,是推动物价上涨的第三个原因。 随着那些生于50 ―― 70年代之间,甘于吃苦耐劳,拿低工资而毫无怨言的打工人群年龄增大,代之与的是70、80、90后的新生代民工, 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思想比较开放,不愿接受那些‘脏’、‘重’、 '差’,待遇比较低的‘盘剥’。导致“民工荒”在全国的蔓延,推升劳动力成本,引起物价的上升。 基础投资过大使各地用工大幅增加,也导致劳动力成本攀升。 四、全球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国内物价上升的第四个原因。 近年来,由于国际原材料一一如钢铁、煤炭、石油、粮食不断上涨, 带来日常消费用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铁矿石连续六年的累计涨幅达到了惊人的400 %。高昂的矿价,吞噬着中国钢企的利润,铁矿石涨价导致中国钢企业2010年前9月为埋单多支付了超过千亿元的资金。 受国际能源机构调高原油需求预期等因素影响,10月份以来,纽约

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分析 产业经济学陈元良 摘要:我国既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也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许多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到200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加入WTO已快5年时间,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的农业经济而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如今,在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寻求农业发展和增加贸易收益,因此,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 关键词:农产品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增长态势,出口贸易由1993年的125.57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216.2亿美元,增幅为72.17%;同期,进口增幅达257.41%。但是,我国农产品进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1993~2002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3.24%下降到18.66%,农产品出口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更快,由10170%2下降到8131%。再从贸易差额来看,从1995年开始,农产品贸易呈入超状态,在1998年逆差额略有下降,但到2001年逆差额103.42亿美元。以上情况表明,国际、国内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都在减弱,我国农产品正逐渐丧失其贸易优势,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 二、理论回顾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有外生与内生之分。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为贸易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学说。认为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异,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贸易各方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这一学说亦被称为比较利益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仍然可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获取比较利益。 三、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在评价一个国家(地区)某类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时,理论界主要使用的是产品净出口指数的竞争力RCA指数,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在世界该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与该国所有产品的出口在世界所有产品出口中的比率。当RCA<0.8时,,表明该种商品缺乏竞争力。 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结构决定了一定的贸易水平、结构和比较优势格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不同。本文分析了1993~2002 年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状况。数据来源主要是《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1999 年、2002年、2003年) 和《国际统计年鉴》(1998 年、2000年、2003 年)。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活动物0.82 0.84 0.78 0.71 0.76 0.82 0.80 肉类和可食用肉 0.75 0.73 0.71 0.16 0.08 0.17 0.15 糜

中国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 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从资本密集型的、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这一转变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在过去30多年中极大地刺激了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中国享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究其原因:改革开放后的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新的发展战略开始逐步尝试后,受压抑部门即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大力发展,不仅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达到矫正扭曲的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且更加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经济学家通常把这种以改革促进增长的现象称为改革的“做大蛋糕效应”。蛋糕做大之后,就会形成新增资源,在市场机制已经存在的情况下,生产通常会按照市场的需要和比较优势的要求,把新增的资源进行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配置。 其中,以我国的外贸领域为例,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外贸成就就是立足于比较优势而取得的。具体体现在:第一,外贸结构逐步反映了要素禀赋。从进口品的结构变化看,农业密集型产品大幅度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增长最快;在出口结构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86年后较快增长,虽然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也在提高,但它的大部分生产是对进口原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其中进口零部件占到出口值的五分之四,因而这类出口实质上仍属劳动密集型。第二,加工贸易充分利用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我国劳动力同外商的资金、技术、市场相结合,贯彻和体现了比较利益思想。近些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由是观之,我国已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初步建立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模式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模式。 自1978年至今,中国农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不到世界总面积7%的耕地,基本满足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人民的温饱。因而,了解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所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不同农业政策的可能效果,而且也有助于把握中国农业应该遵循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与其具有的农业资源禀赋有很大关系。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特点是耕地稀缺、劳动力丰富,另一方面粮食的生产使用较多土地、较少劳动力,两者结合起来就造成这样的结果:中国粮食生产缺乏比较优势。对此,我们的有效对策是:第一,选择适合于人均农业资源稀缺的技术道路,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第二,选择适合于人均资源稀缺的农业生产结构。根据中国的要素禀赋和产品持征,在农作物的选样上更偏至于种植那些劳动密集程度高的作物,这表示需要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劳动投入。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的前景并不悲观。虽然影响中国农业增长的不利因素是存在的,但技术进步的潜力仍然存在,农民、政府、消费者和国际贸易伙伴都会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人口越来越多,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但人均消费的农产品却越来越丰富。可见,中国农业的前景应该是乐观的。在实证分析中,国外的一些学者构造或选择了一系列指标来衡量一国的比较优势。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的相对成本,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Michaely指数,X2指数等等。本文中我们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量化分析。这种方法是

浅析农产品价格疯涨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浅析小宗农产品价格疯涨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摘要】:近期来,我国小宗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幅上涨。这种大幅涨价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农民以及消费者乃至我国的宏观经济都将深受其害。因此,必须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构建稳定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效机制和价格波动预警机制与措施,控制价格上涨。 【关键词】:农产品疯涨预期解决措施 【正文】 一、小宗农产品价格现状 今年我国部分小宗农产品价格涨势凶猛。绿豆价格在严打之下仍旧反弹,“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成为今年的网络流行语。这些戏虐夹杂着老百姓深深的无奈。在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的农产品物价疯涨中,绿豆、大蒜、玉米屡创天价,不断挑战老百姓的惊讶底线。 据齐鲁证券调研报告显示,在期货市场上,郑州白糖主力合约上涨至5763元/吨;大连1号大豆主力合约涨至4301元/吨;大豆豆油期货主力合约收于9222元/吨,较上周上涨1.8%,较上个月上涨10.2%;大连粗大豆油现货价格由9月21日的7850元/吨涨至10月22日的8850元/吨,涨幅达13%。然而,最让人惊讶的是郑州期货交易所的棉花价格已经达到23932元/吨,环比上月上涨40%,同比去年翻了一番,同时创下国内10多年来,国际棉价15年来最高记录。小宗农产品到底涨成了什么样?拿糖来说,在云南的糖产区,一日几价。11月4日,500克袋装冰片糖零售价7块,第二天就涨到了8块。云南糖价可谓是逐月上涨,8月才4000块一吨,9月就5000一吨,10月6000,11

月将近8000,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翻番。 另外,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2010年10月15日--22日,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5元,环比下降0.7%,同比上升46.3%。与上周比,10种蔬菜价格上涨,9种蔬菜价格下降,其中菠菜降幅超过10%。菜花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70%。 监测的4种水果(西瓜、富士苹果、香蕉、鸭梨)均价为每公斤3.6元,环比上涨3.8%,同比上涨23.6%。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7.75元,环比下降0.19%,同比上涨10.32%;牛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0.18元,环比下降0.08%,同比上涨3.30%;羊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2.36元,环比下降0.19%,同比上涨6.34%;白条鸡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82元,环比下降2.26%,同比上涨9.84%;鸡蛋平均价格为每公斤7.89元,环比下降1.13%,同比上涨14.94%; 二、价格疯涨的原因分析 (一)供求的不平衡

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

附件12: 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 新品种展示与示范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和原则 为进一步贯彻《种子法》,促进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本项目通过建立优势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点和示范方,搭建良种推广的技术支撑平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优势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2007 年,我部继续在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开展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工作,强化和完善覆盖全国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的新品种展示与示范网络,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规范化运作,进一步提高示范宣传效果,引导各地开展新品种推广工作,服务广大农户和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择优选种,力争较短时期内在主产区涌现出一批具有明显生产优势、规模优势的主体品种,充分发挥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作用,也 为创建优势农产品品牌打好品种基础。

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自 愿相结合,突出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和重点品种,技术上 坚持因地制宜、良种良法配套,措施上坚持加强宣传与强化 服务并重,力求取得实效,切实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步伐,满 足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优良品种的要求。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一)新品种展示 结合我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水稻、玉 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及马铃薯等优势农作物主产 区,开展新品种及新引进作物品种展示点建设,计划新建新 品种展示点200 个以上,每个省(区、市)选建展示点4-8 个。 新品种展示点应选择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表现比较突 出的优良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必须通过或即将通过国家或 省级审定,每个展示点的品种数量应达到20 个以上。新品 种展示要在同等地力和栽培条件下,通过实行良种良法配 套,进行品种田间对比,充分展示每个品种的生长特性特

2016年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2016年物价上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给国家政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对于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怎么写呢?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超市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 从20xx年8月份以来,关系民生的肉类、粮油和煤气价格不断飙升,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心声。 以下是2月1日至5日我们在花都各大市场、超市随机对200名不同阶层的市民所做的调查,以及对猪肉、花生油、煤气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上涨的情况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统计。 一、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主要物品价格上涨调查表 价格物品20xx年-20xx年 10月11月12月1月2月 猪肉/kg17.819.623.227.629.2 花生油/L15.617.819.621.223.2 煤气/m31313151818 二、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月工资增加调查表 月工资增加(元)00-100100~400400 调查人数14129264 占总人数的比例70.5.5%2% 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调查表

影响程度无影响有一定影响很大影响 调查人数607268 占总人数的比例3064% 四、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图表分析 由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上图观察得知在物价迅速上涨的今天,仍有许多市民的工资没有增长,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5%,并且工资上升幅度较大的人仅占总人数的2%!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啊!关系民生的各种物品价格不断飙升,而居民的工资却得不到与物价同幅度,同比例的上升。自然而然的就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在物价上涨严重时就已经出台各种抑制物价飙升的规定,我们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则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因此,可以体现出一些商家没能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办事,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强。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资的增长,让民众能够坦然面对物价的持续上涨,而不是为他们构筑起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的幻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里说国际经验也表明,扩大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收入增速等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湿度快于经济增长。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应适度向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倾斜,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应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政策取向。 【关于物价上涨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2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超市、百货商店、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2.物价上涨的原因

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

对四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思考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09-02-05 10:22:13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重。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围绕农民的减负增收问题,近年来中央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由于油、电、煤、等基础产品,以及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为何政策的步伐跟不上农资上涨飞奔的脚步?目前的现实就是,国家政策带给农民的好处,让农资价格的迅速飙升抵销了许多。 当前由于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但弱化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生产积极性。本课题拟从抑制农资价格的上涨具有重要意义,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目前市场的现状,既有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上涨推动的合理部分,也有管理机制不完善,受国际国内市场原油、煤炭能源紧缺,供应紧张以及生产、运输成本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提出有一些什么措施和启示,让农民充分享有国家政策带来的好处,激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政策调整、引导和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改革与配套的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性参考意见。 一、抑制农资价格的上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生产资料是确保农业丰收的重要基础原材料,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证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2007年以来的农产品涨价令农民收益不菲,但价格上涨这把双刃剑也让农民利益受损。 (一)农资价格上涨,减少了农民的既得利益。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仅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和现金支出,而且也降低了农民家庭的实际收益。统计表明,2008年一至三季度四川全省主要农资购买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8.2%,生产成本陡升,部分农户对加大投入已是心灰意冷。以眉山市仁寿县为例,今年一至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110.48元,同比增长28.3%。同期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支出用于种植业的生产费用也增长了20.6%。经测算,农资涨价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成本,小麦每亩综合成本将上涨32.1元左右,玉米每亩综合成本最少增加42.0元,水稻每亩增加40.2元,致使农户每户多支出200元 -300.0元。 (二)农资价格上涨,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以来,农资市场涨价风潮同样来势凶猛。虽说春耕物资供应充足,但价格上升相当惊人。2月份四川化肥价格上涨12.4%,农资价格一直保持着“阶梯式”上涨的态势,导致了种粮成本的“水涨船高”,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同时,大大超出部分农户的承受能力,直接挫伤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现在青壮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实际种地的农民已经很少了,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预期收益明显降低。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一、建设原则 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起点高、涉及面广、示范作用大、带动性强的重点农业工程,各地要切实把握以下建设原则: 一是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产品发展重点,从各地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出发,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要求,以产品生产区域为单位投资建设; 二是基地建设要面向特色优势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发展,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各地要积极鼓励当地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建设主体承担基地项目建设任务,坚持产业化开发,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 三是要重视现有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着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四是要注重机制的创新,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多元化投入机制,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提高基地建设标准,着力把核心基地和畜牧示范小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 五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发展农业清洁化生产,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二、建设重点和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省将重点扶持蔬菜瓜类、茶叶、柑桔和特色小水果、蚕茧、花卉苗木、双低油菜、食用菌、中药材、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具体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业生产基地、畜牧示范小区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基地建设内容重点是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不含加工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善生产环境,推广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优化产品品质,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规模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种植业生产基地 1.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对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治理,推进基地“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建设,完善配套产品质量控制、产销信息服务等产后服务功能设施。 2.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产品开发。实施农业标准化,按标准化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并通过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存、加工和注册商标等措施,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品牌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3.产品优质化建设和高效成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重点是加强成片基地品种和技术的优化改造,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高山和海岛“微蓄微灌”高效节水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等高效种植技术以及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