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_模型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_模型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_模型

2007年2月

水 利 学 报

SHUILI XUEBAO 第38卷 第2期

收稿日期:2006-03-27

基金项目:科技部西部开发重大项目(2004BA901A17)

作者简介:赵勇(1977-),男,安徽人,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研究。E -mail:zy665@tom.co m 文章编号:0559-9350(2007)02-0163-08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ò)

)))模型

赵勇,陆垂裕,肖伟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44)

摘要: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是实现广义水资源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中的合理分配,本文根据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目标、研究框架、调控体系等,开发了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WACM),该模型由水资源合理配置、水循环模拟和水环境模拟模块组成。WACM 模型通过采用层层嵌套、逐步细化的模拟机制,以及不同尺度模型之间分解和聚合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区域水量-水环境-水循环过程的动态配置与模拟,保证广义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间分配的合理性。模型可实现全口径供需平衡分析,有效拓展了传统集总式配置模型的功效,并通过经济、生态、环境和水循环响应的合理性检验,可以及时反馈和调整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保证广义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关键词: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水循环;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

1 广义水资源配置系统及模型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层面以及经济社会内部各用水部门间进行广义水资源调控,使其在更高的经济社会发展层次和生态环境维护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1]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法是在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评价与预测的基础上,建立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集,通过对广义水资源的配置及其产生的水循环转化和水环境过程的模拟,进行社会发展、经济效益、水循环过程和生态环境分析,模拟不同水资源配置方案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演化状况,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选择提供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依据,实现广义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合理配置,以满足各部门的合理用水需求,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广义水资源配置系统是一个多水源、多用户、多工程,多水源传输途径组成的系统网络。在可供利用的各种水资源中,除可利用的部分海水外,统指淡水资源,相对于传统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广义水资源配置还包括土壤水资源,以及降水产生的植被截流和地表填洼水等。对于不同的用水户,根据其内部对水源的不同要求和供用水方式,将需水部门概化为生活、工业、农业、人工生态和天然生态。输水工程除了包括人工供水管道、引提水渠道、污水排水渠道和灌溉退水渠道等人工输水工程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的水分运移输送,自然水分传输可以通过天然河道、下垫面各种土地利用和土壤进行输送运移,各种水源传输转化联系着水源和用水户,不同需水类型对应不同的水源来源,通过建立广义水资源与不同用水部门的配置关系,实现广义水资源在配置系统中的真实模拟。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在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之间合理配置。根据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和要求,开发了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WAC M),该模型由水资源合理配置、水循环模拟和水环境模拟)163)

模块组成,水循环和水环境模拟模型动态提供水资源配置需要的参数,并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时模拟广义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区域水循环和水环境响应状况,实现区域水量-水环境-水循环过程的动态配置与模拟。W AC M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动态耦合了水资源配置模型和水循环模拟模型,采用层层嵌套、逐步细化的模拟机制,水循环模型模块在大时空尺度的水资源配置单元基础上,以灌域、土地利用和作物种植结构将配置单元进一步细化,保证水循环模拟的精度和配置响应的合理性,使水资源配置更为精细;(2)将水资源配置模型与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相互耦合,通过分解和聚合的方式实现配水信息和水循环模拟信息的反馈与交互,不仅使配置的水循环效应被模拟和认知,而且配置方案可在全口径供需平衡指标下相互灵活转换,有效拓展了传统集总式配置模型的功能;(3)在水资源供需平衡过程中,供需水随着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响应发生变化,供水项考虑了区域水资源演变过程,经济社会需水考虑了用水结构调整和用水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以及不同水资源配置方案下的生态需水动态变化,实现了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之间以及两大系统内部水资源合理配置;(4)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将配水对象扩展到降水和土壤水,配水范围拓展到自然生态系统,实现了宏观决策和微观配水的有机结合。综合分析和评价各个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差异,可以给出不同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自然-人工系统水资源供需和水循环态势;(5)以经济、生态、环境和水循环响应作为广义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性检验标准,可以及时反馈和调整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保证广义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2水资源合理配置

模拟和优化是水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模拟模型是一种模拟系统行为的方法,能够较详细的刻画真实系统,但无法寻找问题的最优解,寻求系统的最优决策[2,3]。优化模型具有较强的结构性,能够寻求问题的最优解,但通常需要对系统结构和约束进行简化,导致系统可能和实际有所偏离。两种方法不是完全对立的,可以结合使用,在微观上,采用模拟技术,保证系统刻画的客观性;在宏观上,采用优化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如下。

211目标函数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区域的特点,水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可以是以供水的净效益最大为基本目标,也可以考虑以供水量最大、水量损失最小、供水费用最小或缺水损失最小等为目标函数[4]。

选取系统缺水总量最少的目标函数

Min Z=E M m=1E U u=1E K k=1QSH(m,u,k)(1)式中:QS H(m,u,k)为第m时段第u个计算单元第k用水类型的缺水量。

212约束条件系统约束条件主要包括水量平衡约束、水资源消耗量约束、水库蓄水约束、引提水能力约束、地下水使用量约束、地下水位约束、当地可利用水资源量约束、生态稳定性约束、经济效益约束等。

(1)水量平衡约束

1区域耗水总量约束

E12

OTCon(m)[E12m=1OY HL(m)(2)

m=1

式中:OTCon(m)为区域每一个时段可消耗水资源量;OY HL(m)为来水频率为m时区域可消耗的水资源量。

o计算单元水量平衡约束

QSH(m,u,k)=QDM(m,u,k)-QY HS(m,u,k)-QRS(m,u,k)-

(3)

QGS(m,u,k)-QRUS(m,u,k)-QFS(m,u,k)

式中:QSH(m,u,k)、QDM(m,u,k)、QY HS(m,u,k)、QRS(m,u,k)、QGS(m,u,k)、QRU S(m,u,k)、QFS(m,u,k)分别为第m时段第u计算单元第k用水类型的缺水量、需水量、河道供水量、水库供水量、地下水使用量、再生水回用量和山区洪水供用量。

)

)

164

?河渠节点水量平衡约束

QH(m,n)=QH(m,n-1)+QR H(m,r)+QRX(m,i)+QRec(m,n)-

(4)

QRC(m,i)-QI(m,n)-QL(m,n)

式中:QH(m,n)和Q H(m,n-1)分别为第m时段河渠节点n和n-1处的过水量;QR H(m,r)为第m 时段河渠上、下断面区间第r河流汇入水量;QR X(m,i)为第m时段河渠上、下断面区间第i水库的下泄水量;QRec(m,n)为第m时段河渠上、下断面区间的回归水汇入量;QRC(m,i)为第m时段河渠上、下断面区间第i水库的存蓄水变化量;QI(m,n)为第m时段河渠上下断面区间的引水量;QL(m,n)为第m时段河渠上下断面间的蒸发渗漏损失水量。

?水库枢纽水量平衡约束

VR(m+1,i)=VRC(m,i)+QRC(m,i)-QR X(m,i)-QVL(m,i)(5)式中:VR(m+1,i)为第m时段第i个水库枢纽末库容;VRC(m,i)、QRC(m,i)、QRX(m,i)、QVL(m,i)分别为第m时段第i个水库枢纽初库容、存蓄水变化量、下泄水量和水量损失。

(2)蓄水库容约束:

V min(i)[V(m,i)[V max(i)(7)

V c min(i)[V(m,i)[V c max(i)(8)式中:V min(i)为第i个水库的死库容;V(m,i)为第i个水库第m时段的库容;V c min(i)为第i个水库的汛限库容;V c max(i)为第i个水库的兴利库容。

(3)引提水量约束:

QP(m,u)[QP max(u)(9)式中:QP(m,u)为第u计算单元第m时段引提水量;QP max(u)为第u计算单元的最大引提水能力。

(4)地下水使用量约束:

G(m,u)

E M

G(m,u)

m=1

式中:G(m,u)为第m时段第u计算单元的地下水开采量;P c max(u)为第u计算单元的地下水开采能力;G max(u)为第u计算单元的年允许地下水开采量上限,M为时段总数。

(5)地下水埋深约束:

L min(m,u)[L(m,u)[L max(m,u)(12)式中:L min(m,u)、L(m,u)和L max(m,u)分别为第m时段第u单元允许的最浅地下水埋深、实际地下水埋深和最深地下水埋深。

(6)当地可利用水量约束:

N(i)[N max(i)(13)式中:N(i)、N max(i)分别为第i个计算单元使用的当地天然来水和当地天然来水可利用量。

(7)最小供水保证率约束:

B(m,u,k)\B min(m,u,k)(14) (m,u,k)分别为第u计算单元第m时段第k类用户的供水保证率和最低供水保式中:B(m,u,k)和B

min

证率。

(8)河湖最小生态需水约束:

QRVE(i)\QREVE min(i)(15)式中:QRVE(i)、QREVE min(i)分别为第i条河道实际流量和最小需求流量,其中最小需求流量可根据水质、生态、航运等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9)生态稳定度约束:

K(u)\K min(u)(16)

)

)

165

式中:K(u)为第u计算单元的生态稳定度;K min(u)为第u计算单元的最小生态稳定度。

(10)经济效益约束:

i\H(17)式中:i为区域总体工程内部收益率;H为预期的最小内部收益率。

3水循环模拟

W ACM模型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了不同的水循环模拟方式,平原区人类干扰频繁,水循环过程复杂,以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进行详细模拟,非平原区的水循环模拟主要计算了区域耗水量和小流域治理产生的水循环通量变化。

311平原区水循环模拟强烈的人类活动完全干扰了平原区自然水循环过程,只有从自然-人工复合水循环机理出发,针对平原区水循环的特点,识别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规律,才能客观的模拟自然-人工复合水循环系统。W AC M模型建立的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块以日为时段,动态模拟区域蒸散发、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转化过程,不仅反映了自然水循环系统的蒸发蒸腾、产流、汇流、入渗、排泄过程,而且也模拟了人类间接影响和直接创造的水循环过程,并系统描述了不同配水情况下的水循环内部转化过程,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量、引用水与耗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地表水引用水量和灌溉退水之间的定量关系,不同计算单元之间地下水交换量等。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的水域蒸发、植被截留蒸发、植被蒸腾和裸地蒸发分别采用Penman公式、Noilhan_Planton模型、Penman_Monteith公式以及修正后的Penman公式进行详细计算,不透水域的蒸发根据降水量、地表(洼地)储留能力和潜在蒸发能力(由Penman公式)进行求解。地表水模拟包括引水干渠、支渠渠系、排水系统以及湖泊湿地系统模拟,采用大量经验公式模拟区域径流量与径流深、渠系输水渗漏、灌溉排水退水补给天然湖泊湿地和排水渠道,以及居工地生活和工业耗用水量等关系。土壤水系统概化为地表储流层、土壤浅层和土壤深层,模拟降水和灌水后,由于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消耗土壤水引起的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地下水系统分为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两层地下水之间发生渗漏补给和越流补给,潜水含水层一方面可能通过深层土壤得到渗漏补给,另一方面向土壤水系统输送水分以调节墒情[5~9]。

312非平原区耗水量模拟平原区水循环模拟主要用于分析人类干扰频繁的平原区水循环转化关系,对于以当地降雨消耗为主的山区,或以灌溉为主并有少量回归水的扬水灌区等非平原区,广义水资源配置模型采用水量均衡法模拟其耗水量。

31211农田耗水量以配置单元为计算单元,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每一单元的耗水量,农田耗水量计算表达式为

E=P+I-$W-R-Q(18)式中:P为降雨量;I为灌水量;Q为入渗量;E为田间蒸散量;R为径流量;$W为土层内储水变化量。其中径流量R=A#P,A为径流系数;入渗量Q为渠系入渗量、田间灌溉水入渗量和降水入渗量之和,渠系入渗量根据灌区引水量及渠系入渗系数推求,田间灌溉水入渗量根据田间灌水量及灌水入渗系数推求,降水入渗量根据降水量及降水入渗系数推求。

31212工业、生活耗水量生活、工业耗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W=K1W1+K2W2(19)式中:K1为生活耗水系数;W1为生活用水量;K2为工业耗水系数;W2为工业用水量。

31213灌溉回归水量灌溉回归水量根据地下水补给量、潜水蒸发消耗、排泄量和地下水的蓄变量计算,即

Q o=Q S-Q g-Q D-Q X(20)式中:Q o为灌溉回归水量;Q s为地下水补给量;Q g为潜水蒸发量;Q D为地下水侧向排泄补给河道水量)

)

166

与灌区灌溉回归水量。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地区,潜水蒸发量不予考虑。地下水蓄变量Q X=1000#L# $H,其中L为地下水给水度;$H为地下水位变化(m)。

313山区水循环通量变化模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实施以后,其减水作用表现在降水产生的地表水资源量的减少和土壤水、地下水的增加。水土保持措施总减水量为各单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水量之和,即

$W=$W1+$W2+$W3+$W4(21)式中:$W为各项措施减少的年径流量(万m3);$W1为耙地措施减少的年径流量(万m3);$W2为林地措施减少的年径流量(万m3);$W3为草地措施减少的年径流量(万m3);$W4为梯田措施减少的年径流量(万m3)。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W i=k i G i PS i,k i S i B i\PS i

k i B i S i,k i S i B i

(22)

式中:$W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量(m3);k i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水系数,主要取决于当地工程措施的质量、工程布置的位置以及工程的管理水平;G i为水土保持措施减水效益指标(%);P为降雨量(mm);S i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治理面积(万hm2);B i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单位面积的减水效果(m3/ hm2)。

减少的地表水资源有3个去向:蒸散发消耗、增加地下水和增加土壤水。即

$W=$E s+$U g+$S w(23)式中:$W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量(m3);$E s为蒸散发增量(m3);$U g为地下水增量(m3);$S w为土壤水增量(m3)。

4水环境模拟

水环境模拟主要研究地表水体的纳污能力与污染物排放量,根据污水处理规划,得到入河污染物量的情况,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用于制定不同河道的水环境保护措施[10]。

411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模拟

41111生活污水量和污染物量预测根据未来不同水平年人口增长率预测成果,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化率等。生活污水量(污染物量)预测模型为

P n=P0(1+A)n(24)式中:P n为预测年份的生活污水量(污染物量);n为规划年数;P0为基准年生活污水量(污染物量);A 为预测时段内城市人口增长率。

41112工业废水量和污染物量工业废水预测采用产值排污系数法,模型如下

Q i=q n M j(1-$P)j-n(25)式中:Q i为预测年份的废水排放量(m3P年);q n为基准年废水排放系数(m3/万元产值);M j为预测年份的工业产值(万元);$P为预测年份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年增强率。

不同水平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模型为

W i=(q i-q0)C0@102+W0(26)式中:W i为预测年份某污染物排放量(t);q i为预测年份工业废水排放量(万m3);q0为基准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万m3);C0为含某污染物废水工业排放标准(mg P L);W0为基准年某污染物排放量(t)。

41113面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来自暴雨径流对地面污染物的冲刷进入河流湖库而导致水体污染,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物、营养盐、耗氧物质、细菌、重金属等,污染源涉及农田、林地、城镇、工矿企业等,其中农田径流较为普遍,其带来的面源污染也是地表水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面源污染具有复杂性、不连续性和涉及面广等特点,污染物与负荷量因时间空间表现的差异很大,其野外实地调查和精确计算较为困难,模型没有模拟此过程,在模型应用时暂时采用调查统计资料。

)

167

)

412纳污能力模拟对于不同引排水渠道和天然河道,模型纳污能力计算分别采用了一维和二维模型模拟。

(1)一维模型

W=(QkL P u)c s-c0K c

1-K c

(27)

式中:W为纳污能力(g/s);Q为功能区段计算流量(m3/s);k为污染物衰减系数(1/d);L为河段长度(km);u为河段平均设计流速(km/d);c s为规划河段水质标准浓度(mg/l);c0为河段上游来水水质浓度(mg/l);K c=exp(-kL P u)。

(2)二维模型

W=(S-C P)H P D y U X exp

UY

4D y X

+K

X

U

(28)

式中:W为纳污能力(g/s);S为控制点水质标准(mg P l);C p为上游来水水质浓度(mg/l);H为河段平均水深(m);D y为横向扩散系数(m2/s);U为河流平均设计流速(m/s);X为排污口至控制边界纵向距离(m);Y为排污口至控制边界横向距离(m);K为污染物衰减系数(1/s);P为圆周率常数。

5模型耦合研究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水循环已演化成自然-人工复合水循环系统,广义水资源配置是在自然水循环系统和人工水循环系统之间合理配置水资源。由于水资源配置过程侧重于描述人工引用耗排水量过程,而水循环模拟则侧重于描述水循环系统的自然过程。因此,需要将水资源配置模拟和水循环模拟耦合研究,更好地模拟自然-人工复合水资源系统,以得到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景下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循环状态。

511信息交互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是水资源配置、水循环模拟和水环境模拟耦合模型,水资源配置将广义水资源在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间及其内部分配,水循环模拟和水环境模拟模型根据将水资源配置结果模拟自然和人工系统水循环转化过程和水环境状况,得到不同水资源配置情景下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循环响应,提供水资源配置参数,反馈到水资源配置模型,修正配置方案,得到合理的水资源配置结果。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和水循环模拟模型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交互式的,两模型之间存在着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耦合。水资源配置模型通常以月或旬为时间尺度,以大空间尺度为配置单元;而水循环模拟通常以日为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根据灌域、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将配置单元细化。广义水资源配置模型采用分解和聚合的方法模拟水资源配置和水循环模拟的信息交互,如图1所示。

512信息分解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信息分解主要是大时空尺度配置结果向小时空尺度水循环模拟模型的分解过程,以模拟水资源配置结果的水循环响应。主要数据信息为水资源配置的供用水信息和污水排放信息,水资源配置模型将大尺度的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供水量、不同类型水源的用水量、污水排放量等信息分解到小尺度的水循环模拟模型。

(1)生活供用水。生活用水分为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直接相关,将研究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空间化,根据城市和农业人口数量和用水定额,得到每个计算单元内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数量,得到该网格单元的生活用水量。生活耗水量也是根据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分别计算,认为农村生活用水全部消耗,城镇生活耗水根据生活耗水率计算。

(2)工业供用水。工业用水分为一般工业用水和重点工业用水,重点工业用水将在水循环计算单元明确标明,单独计算。一般工业用水将根据实际或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配置中各行政区的工业用水量分解水循环单元。工业耗水根据工业耗水率计算,未来随着工业用水情况变化而调整。工业地下水的使用考虑深层承压水和潜水开采,工业地表水使用将根据调查和未来规划的工业地表水集中供水量分解到水循环单元。

(3)农业供用水。平原水循环模拟需要将实际灌溉使用的地表地下水量真实客观的分配到每一个

)

168

)

图1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信息耦合示意

计算单元上,才能够客观的进行水循环过程模拟。在进行研究区历史水循环模拟时,采用引水干渠逐日实际引水资料,以及各灌域对应计算单元的实际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灌溉制度等信息,得到水循环单元作物日尺度的灌溉水量。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日尺度灌溉分解,根据水循环模拟土壤墒情信息,预测田间需灌水量,根据灌域对应计算单元的实际灌溉面积和种植结构等信息,分解到水循环单元日尺度的灌溉水量。农田灌溉地下水实际使用量和规划地下水开采量,根据灌区农用机井分布分解到各个网格单元。

513信息聚合信息聚合主要是水循环模拟模型将耗水、排水、湖泊湿地蒸散发、河道径流、地下水位等小尺度信息聚合到大尺度水资源配置单元。例如,水循环尺度的计算单元耗水量采用下式积分到水资源配置尺度上。

P A=Q S Q T P h(s,t)d t d s(29)式中:P A为配置尺度的耗水量;P h为水循环尺度的耗水量;S为面积;t为时间。

6结语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是实现广义水资源在人工系统和自然系统中分配的有效方法,本文构建了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该模型由水资源合理配置、水循环模拟和水环境模拟模块组成,通过不同时空尺度模型的耦合,实现区域水量-水环境-水循环过程的动态配置与模拟,为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后效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基础。W AC M已经在宁夏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广义水资源在经济生态系统间的合理配置,在保证区域生态稳定的基础上,提高了区域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裴源生,赵勇,张金萍.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研究[J].水利学报,2007,38(1):1-7.

[2]王浩,陈敏建,秦大庸.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3]谢新民,赵文骏,裴源生.宁夏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4]裴源生,赵勇,罗琳.相对丰水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资源科学,2005,(9).

[5]贾仰文,王浩,倪广恒.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原理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6]王旭升,岳卫峰,杨金忠.内蒙古河套灌区GSPAC水分通量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04,23(2):30-33.

)

)

169

[7]张世侃,范晓元,樊忠成.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流量计算方法探索[J].内蒙古水利,1998,(2):24-26.

[8]康绍忠,刘晓明,等.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9]沈振荣,张瑜芳,杨诗秀.水资源科学实验与研究)))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M].北

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

[10]赵勇,裴源生,于福亮.黑河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系统[J].水利学报,2006,(1):82-88.

Study on rational deployment of generalized water resourcesò.Model

ZHAO Yong,LU Chu-i yu,XIAO We-i hua

(China Institute o f W ate r Resourc es and Hydropo wer Re se arch,Bei j ing10004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tional deployment of generalized water resources a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rational deployment of generalized water resources is developed.The model consists of three modules: the rational water resources deployment module,water cycle simulation module and water environment simulation module.B y applying the hierarchical simulation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method for analyzing and reorganizing the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scale models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regional variation process of water quantity,water environment and water cycling dyna mically.Thus,the rational deployment of generalized water resources adapting both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y and ecology is realized.The model can be use to analyze the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 mand in full scale and effectively extends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lumped deployment model.The deployment scheme must be adjusted in time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the rationality test of response to economy,ecology environment and water c ycle to ensure the ra tionality of deployment.

Key words:generalized water resources;rational deployment;model;water cycle;water environment

(责任编辑:王成丽)

5水利学报6八届编委新增三名委员

根据5水利学报6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建议,中国水利学会研究决定,增补高安泽同志为5水利学报6第八届编委会顾问,增补周魁一、程晓陶同志为5水利学报6第八届编委会委员。增补的委员主要从事水利史研究、防洪抗旱减灾技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此举将使编委会涵盖专业范围更加广泛。(5水利学报6编辑部)

)

170

)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doc 18页)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doc 18页)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在中国,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其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

来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因而,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不仅应适合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还应尽可能地满足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 水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具有如 图1所示的密切关系。其中一个系统的变化 将会同时影响另外两个系统朝正负两个方 向产生相应的变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不 仅提供生活生产材料(a),而且具有气候调 节(b)、水土保持(c)、环境美观(d)、旅游 娱乐(e)等功能;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也具 有很大的作用力.林业、渔业等生物资源掠 夺性开发利用(f)对生态系统的天然平衡会 造成破坏。生态系统依赖于水资源,水源的枯竭会导致植被退化(g)、土地荒漠化(h)、动植物大量消亡(i)等严重生态事件,而水质的退化(j)也会造成水资源使用功能的下降,造成对植被、鱼类等生态系统主体的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系统也具有重要的调节、涵养以及水质净化(k)等功能。生图1 人—水—生态三系统的相 互作用

安全模型Read

Windows 安全模型:每个驱动程序作者都需要了解的内容 Updated: July 7, 2004 On This Page 简介 W indows 安全模型 安全场景:创建一个文件 驱动程序安全责任 行动指南和资源 本文提供关于为 Microsoft Windows 家族操作系统编写安全的内核模式驱动程序的信息。其中描述了如何将 Windows 安全模型应用于驱动程序,并解释驱动程序作者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其设备的安全性。 简介 Windows 安全模型基于安全对象。操作系统的每个组件都必须确保其负责的对象的安全性。因此,驱动程序必须保证其设备和设备对象的安全性。 本文总结了如何将 Windows 安全模型应用于内核模式驱动程序,以及驱动程序编写人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其设备的安全性。一些类型的设备适用于附加的设备特定要求。请参阅 Microsoft Windows Driver Development Kit (DDK) 中的设备特定的文档,以了解详细信息。 注意:关于本文中讨论的例程和问题的当前文档,请参见 Windows DDK 最新版本。关于如何获取当前的 DDK 的信息,请参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ed3278370.html,/whdc/devtools/ddk/default.mspx. Top of page Windows 安全模型 Windows 安全模型主要基于每个对象的权限,以及少量的系统级特权。安全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进程、线程、事件和其它同步对象,以及文件、目录和设备。

对于每种类型的对象,一般的读、写和执行权限都映射到详细的对象特定权限中。例如,对于文件和目录,可能的权限包括读或写文件或目录的权限、读或写扩展的文件属性的权限、遍历目录的权限,以及写对象的安全描述符的权限。更多信息(包括完整的权限列表)请参见 MSDN 库的“安全性”节中的“安全性(常规)”,该库位于https://www.360docs.net/doc/ed3278370.html,. 安全模型涉及以下概念: ?安全标识符 (SID) ?存取令牌 ?安全描述符 ?访问控制列表 (ACL) ?特权 安全标识符 (SID) 安全标识符(SID,也称为安全主体)标识一个用户、组或登录会话。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 SID,在登录时由操作系统检索。 SID 由一个权威机构(如操作系统或域服务器)分发。一些 SID 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具有名称和标识符。例如,SID S-1-1-0 标识所有人(或全世界)。 存取令牌 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存取令牌。存取令牌描述进程的完整的安全上下文。它包含用户的 SID、用户所属组的 SID、登录会话的 SID,以及授予用户的系统级特权列表。 默认情况下,当进程的线程与安全对象交互时,系统使用进程的主存取令牌。但是,一个线程可以模拟一个客户端帐户。当一个线程模拟客户端帐户时,它除了拥有自己的主令牌之外还有一个模拟令牌。模拟令牌描述线程正在模拟的用户帐户的安全上下文。模拟在远程过程调用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处理中尤其常见。 描述线程或进程的受限制的安全上下文的存取令牌被称为受限令牌。受限令牌中的 SID 只能设置为拒绝访问安全对象,而不能设置为允许访问安全对象。此外,令牌可以描述一组有限的系统级特权。用户的 SID 和标识保持不变,但是在进程使用受限令牌时,用户的访问权限是有限的。CreateRestrictedToken函数创建一个受限令牌。 受限令牌对于运行不可信代码(例如电子邮件附件)很有用。当您右键单击可执行文件,选择“运行方式”并选择“保护我的计算机和数据不受未授权程序的活动影响”时,Microsoft Windows XP 就会使用受限令牌。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很低,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为70%~90%,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对于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现将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的措施总结如下。 1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现有的灌区改造,在水源的设计上,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引水。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灌区改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合理调控,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源。此外,经过适当处理的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废水以及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地下咸水等都是灌溉水源。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且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增加降雨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和潜水蒸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有利于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而且能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干旱年适当多开采,多雨年得到补偿),提高农业用水的保证率。劣质水处理利用是增加灌溉水源和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措施。劣质水包括工业和城镇生活污废水、地下咸水。污废水经过处理使之达到灌溉标准,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灌溉水源,还可防止污染环境,其充分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2井渠结合 井渠结合是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有效途径,其机理是调

控地下水埋深在适宜的状态,通过降雨入渗地下形成土壤水和地下水。井渠并用、优化调度水资源,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方式:一是春灌。地下水位回升到最高,返盐盛期,采用群井汇流,井渠间灌,防止返盐;二是夏灌。以井为主,降低地下水位,预防渍涝;三是冬灌,河水充足,渠灌可用于洗盐补淡。 3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目前,水资源管理为政及多部门争权现象普遍,在上游地区,大引大排,大水漫灌,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导致渍涝灾害加重和土壤盐碱化蔓延;而下游地区则由于河道来水供不应求或枯竭,不得不掠夺性地开发利用地下水,以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灌区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在制订灌区改造规划时不能忽略。灌区水管理机构给各地区和各部门分配的水资源,要以这些地区和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为前提。 4工程统一规划 一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非工程性节水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灌区管理主要是理顺供水和用水机制,灌区优化配水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区的可供水量、作物的需水量和生产函数以及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制订灌区水量调配方案。节水灌溉制度是把有限的

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

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本文关键词:水资源,策略,配置,研究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本文简介:摘要:立足于水资源合理配置这一中心话题,结合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现状,深入探索能够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水资源;节水型社会;水资源信息系统;随着我国 __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消耗的水量与日俱增,部分地区逐渐出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导致社会公众开深入研究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本文内容:摘要:立足于水资源合理配置这一中心话题,结合各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现状,深入探索能够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型社会;水资源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 __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消耗的水量与日俱增,部分地区逐渐出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导致社会公众开始对水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供给产生了恐慌心理。作为能够促进社会战略发展的经济性资源,水资源的供给情况直接关乎着国

计民生,因此当前亟待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最大限度体现出我国境内现有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1、优化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 只有不断优化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全社会范围内节? 加盟幕繁R馐叮? 真正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配置水资源的重 要指导思想。在优化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的时候,首先应当着手建立水资源利用的市场机制,不断推进水权、水价以及用水市场的改革进度,逐渐构建符合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实际情况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规范该地区的用水市场。同时,各地区水资源的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当尽早明确初始用水权的情况,逐步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强化有关部门对于水资源的调控管理,以便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科学转让,体现水资源配置到该地区的社会效益。其次,各地区相关部门还要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水利投资体系,向社会范围内广泛征集资金,对于合理的水利投资项目可以选择发行水利债券的方式,打造水利资源投资利用的新渠道[1].

安全防护用具的检验方法

安全防护用具的检验方法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安全防护用具的检验方法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常用的安全护具安全鞋,劳保鞋,防静电鞋,绝缘鞋,防护服等等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试验。安全网是否有杂物,是否被坠物损坏或被吊装物撞坏。安全帽被物体击打后,是否有裂纹等。经常对安全护具的检查按要求进行 一安全帽: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3kg重的钢球,从5m高处垂直自由坠落冲击下不被破坏,试验时应用木头做一个半圆人头模型,将试验的安全帽内缓冲弹性带系好放在模型上。各种材料制成的安全帽试验都可用此方法。 二安全带:安全带的检验周期为:每次使用安全带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新安全带使用两年后进行抽查试验,旧安全带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抽检。 国家规定,出厂试验是取荷重120kg的物体,从2~2.8m高架上冲击安全带,各部件无损伤即为合格。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麻袋,由装木屑刨花等作填充物,再加铁块,以达到试验负荷的重的标准。用专作实验的架子,进行动、静荷重试验。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试验负荷重标准情况下,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锦纶安全带配件极限拉力指标为:腰带1200~1500kg,背带700~1000kg,安全绳1500kg,挂钩圆环1200kg,固定卡子60kg,腿带700kg。安全带的负荷试验要求是:施工单位对安全带应定期进行静负荷试验。试验荷重为225kg,吊挂5min,检查是否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做过试验的安全护具,不准再用。 第 2 页共 4 页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还必须注意: 1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产品; 2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书; 3产品是否满足该产品的有关质量要求; 4产品的规格及技术性能是否与作业的防护要求吻合。 第 3 页共 4 页

水资源合理配置差不多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差不多概念 1.差不多概念 水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确实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爱护与治理。在中国,特不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要紧缘故: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专门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差不多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

现的。其差不多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治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进展。 合理配置中的合理是反映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以后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同意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讲,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查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2.水资源体系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安全防护用具检验方法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安全防护用具检验方法(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3627安全防护用具检验方法 Inspection method of safety protective equipment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常用的安全护具安全鞋,劳保鞋,防静电鞋,绝缘鞋,防护服等等必须认真进行检查、试验。安全网是否有杂物,是否被坠物损坏或被吊装物撞坏。安全帽被物体击打后,是否有裂纹等。经常对安全护具的检查按要求进行 一安全帽: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3kg重的钢球,从5m 高处垂直自由坠落冲击下不被破坏,试验时应用木头做一个半圆人头模型,将试验的安全帽内缓冲弹性带系好放在模型上。各种材料制成的安全帽试验都可用此方法。 二安全带:安全带的检验周期为:每次使用安全带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新安全带使用两年后进行抽查试验,旧安全带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抽检。 国家规定,出厂试验是取荷重120kg的物体,从2~2.8m

高架上冲击安全带,各部件无损伤即为合格。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麻袋,由装木屑刨花等作填充物,再加铁块,以达到试验负荷的重的标准。用专作实验的架子,进行动、静荷重试验。施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试验负荷重标准情况下,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锦纶安全带配件极限拉力指标为:腰带1200~1500kg,背带700~1000kg,安全绳1500kg,挂钩圆环1200kg,固定卡子60kg,腿带700kg。安全带的负荷试验要求是:施工单位对安全带应定期进行静负荷试验。试验荷重为225kg,吊挂5min,检查是否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做过试验的安全护具,不准再用。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检查还必须注意: 1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产品; 2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书”; 3产品是否满足该产品的有关质量要求; 4产品的规格及技术性能是否与作业的防护要求吻合。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水资源合理配置诠释

水资源合理配臵诠释 王士武、陈雪、郑世宗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水资源水环境所,杭州,310020) 摘要:从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定义出发,全面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原则、机制、手段、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臵原则机制手段途径模式 1、水资源合理配臵的界定 配臵是指配备、安排[1]、[2]。资源配臵是指生产性资产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资源分配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资源供应有限,而人类欲望通常又无限,另一方面是由于既定资源具有多种不同可供选择的用途[3]。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对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定义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臵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4]。 通过以上概念界定可以看出,水资源配臵问题提出的前提是水资源有限性而导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以及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矛盾,关注的重点是多种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的分配。实际上,水资源区别于其他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的时程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水资源合理配臵不仅体现在空间上,同时也体现在时间上。所以水资源合理配臵可以进一步界定为: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臵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时间上和空间(包括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上进行的调配。 2、水资源合理配臵的内涵 2.1 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 水资源合理配臵的范围一般是在流域范围内或特定区域范围内。 在流域范围内,由于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协调,通过流

几种信息安全评估模型知识讲解

1基于安全相似域的风险评估模型 本文从评估实体安全属性的相似性出发,提出安全相似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 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分为评估操作模型和风险分析模型。评估操作模型着重为评估过程建立模型,以指导评估的操作规程,安全评估机构通常都有自己的操作模型以增强评估的可实施性和一致性。风险分析模型可概括为两大类:面向入侵的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 面向入侵的风险分析模型受技术和规模方面的影响较大,不易规范,但操作性强。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规范性强,有利于持续评估的执行,但文档管理工作较多,不便于中小企业的执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主机安全特征的相似性及网络主体安全的相关性视角出发,提出基于安全相似域的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security-similar-domain based riskevaluation model)。该模型将粗粒度与细粒度评估相结合,既注重宏观上的把握,又不失对网络实体安全状况的个别考察,有助于安全管理员发现保护的重点,提高安全保护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SSD-REM模型 SSD-REM模型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考虑到影响系统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较全面地考察了系统的安全。 定义1评估对象。从风险评估的视角出发, 评估对象是信息系统中信息载体的集合。根据抽象层次的不同,评估对象可分为评估实体、安全相似域和评估网络。 定义2独立风险值。独立风险值是在不考虑评估对象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形下,对某对象进行评定所得出的风险,记为RS。 定义3综合风险值。综合风险值是在考虑同其发生关联的对象对其安全影响的情况下,对某对象进行评定所得出的风险,记为RI。 独立域风险是在不考虑各评估实体安全关联的情况下,所得相似域的风险。独立网络风险是在不考虑外界威胁及各相似域之间安全关联的情况下,所得的网络风险 评估实体是评估网络的基本组成元素,通常立的主机、服务器等。我们以下面的向量来描述{ID,Ai,RS,RI,P,μ} 式中ID是评估实体标识;Ai为安全相似识;RS为该实体的独立风险值;RI为该实体合风险值;P为该实体的信息保护等级,即信产的重要性度量;属性μ为该实体对其所属的域的隶属

水资源期末知识点

——内江师范学院 水资源的表现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存在形式有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水。水资源的特点:(1)流动性,自然界中所有的水都是流动的,各种形式的睡也是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是永无止境的。(2)可再生性,自然界中的水不仅是可以流动的,而且是可以补充更新的,处在永无止境的循环之中。(3)多用途性,水不仅是一切生物不可缺少的资源,而且水也可以有多种用途。(4)公共性,水是流动的,是一种公共资源。(5)利与害的两重性,水是珍贵的资源,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如果水的集中过快、过多时,又会给人们带来灾害。(6)有限性,虽然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和可再生性,但它同时也具有有限性。即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水资源量是有限的,即不是无限可取的。 水资源特点:(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3)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 我国面临的水问题:(1)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威胁较大;(2)干旱缺水日趋严重;(3)水环境恶化 水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1)水资源紧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2)水资源问题将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3)水资源危机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自然水循环过程:自然界水循环一般包含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五环节。(1)蒸发:是水分通过热能交换从固态或液态转换为气态的过程,是水分从地球表面和水体进入大气的过程。影响因素有:热能的供应、下垫面的性质、水汽梯度、水温、气温等。 (2)水汽输送:指大气中的水汽由气流携带着从一个地区上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3)降水:是水汽在大气层中微小颗粒周围进行凝结,形成雨滴,再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主要来自大气中的云。 (4)下渗:降落到地面上的水并不是都能形成径流,可能有一部分水被蒸发掉,一部分下渗到地面以下,只有一部分会变成径流;影响因素有:土壤因素、土壤初始含水率、地表结皮、降雨因素和下垫面因素等。 (5)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壤中流之和。 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1)形成可再生的水资源;(2)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3)形成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4)为生态系统提供生命支撑;(5)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水资源利用:是指通过水资源开发为各类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表水和地下可用水源以及各个用户提供使用水的过程。 水资源利用主要形式:水资源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两类。河道内用水有水力发电、航运、渔业、水上娱乐和水生生态等用水。河道外用水如农业、工业、城乡生活和植被生态等用水。根据用水消耗状况可分为消耗性用水和非消耗性用水两类。按用途又可分为生活、农业、工业、水力发电、航运和生态等用水。田间灌溉主要方式: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和地下灌溉。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流域,在任意的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一定功能要求、设计水文条件和水环境目标下,所允许容纳的污染负荷量,也就是指在水环境功能不受破坏的条件下,水体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水资源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作出的分析和评估。 降水量计算的主要内容:(1)计算各分区及全评价区同步期的年降水量系列、统计参数和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2)以同步期均值和Cv点据为主,不足时辅之以较短系列的均值和

水资源综合调配概念与关键技术问题浅析

水利水电技术 第41卷 2010年第1期 W ater R esourc es and H ydr o po wer Engineering V ol 141N o 11 水资源综合调配概念与关键技术问题浅析 鲁 帆1 ,蒋云钟1 ,王 浩1 ,王海潮 1,2 ,沈媛媛 1 (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1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48) 摘 要:考虑自然和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文中分别从水的需求和供给管理角度出发,初步论述了水 资源综合调配的内涵与外延,提出水资源综合调配研究包含的基本环节,并对其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水资源综合调配;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可持续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 V21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0860(2010)0120011204 Ana lysis on concept and key techn i ca l issues of com prehen si ve regul a ti on and a lloca ti on of wa ter resources LU Fan 1 ,J I A NG Yun 2zhong 1 ,WANG Hao 1 ,WANG Hai 2chao 1,2 ,SHE N Yuan 2yuan 1 (11China I nstitute of W ater Res ources and Hydr 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38,China; 21Bei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 nstitute,Beijing 100048,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iderati on of the interacti on bet w een the natural and hu man syste m s,the connotati on and denotati on of the comp rehensive all ocati on of water res ources are analyzed herein fr om the as pect of the manage ment on both the de mand and the supp ly of water res ources;fr om which the key links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 rehensive all ocati on of water re 2s ources are put for ward ,and then the key technical issues faced by it are analyzed and p r os pected as well 1 Key words:comp rehensive all ocati on of water res ources;nature 2hu man interacti on;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and utilizati on 收稿日期:20092052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50721006);“十 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07,2008BAB29B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 B403404)。 作者简介:鲁 帆(1981—),男,湖北天门人,工程师,博士。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依据可持续发展要求,成功实施了以黄河、黑河和塔里木河为代表的多项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工作,在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和 保护、发展民生水利等方面作用显著[1,2] 。与此同时,跨流域调水也成为缓解缺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已经确定,东、中线的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国内著名的调水工程还包括广东的东深供水工程、天津的引滦济津工程、山东的引黄济青工程等。 随着上述调度实践的逐步深入,全流域和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行水资源综合调配是大势所趋,但该项研究仍 处于起步阶段[3~5]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论述水资源综合调配的内涵与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综合调配的基本环节和关键技术问题。 2 水资源综合调配内涵与外延解析 水资源配置和水资源调度是水资源分配领域相互 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配置侧重于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形势预测与合理规划,调度则侧重于水利工程实时运行控制规则及供用水管理,配置是调度实施的基础,调度促进配置方案的落实,两者不可分割。如何将两者综合,建立规划配置与实时调度一体化的水资源综合调配框架体系,以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和可持续利用,一直是水资源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迄今为止,水资源综合调配也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可以考虑自然和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分别从水的需求和1 1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摘要:水资源合理配置浅析。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的科学分配。 实际上,水资源合理配置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在中国,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二是在地区间和各用水部门间存在着很大的用水竞争性,三是近年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产生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的。其基本功能涵盖两个方面:在需求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水型社会并调整生产力布局,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给方面则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中的合理是反映在水资源分配中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类用水竞争、上下游左右岸协调、不同水利工程投资关系、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效益、当代社会与未来社会用水、各种水源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相对公平的、可接受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合理配置是人们在对稀缺资源进行分配时的目标和愿望。一般而言,合理配置的结果对某一个体的效益或利益并不是最高最好的,但对整个资源分配体系来说,其总体效益或利益是最高最好的。而优化配置则是人们在寻找合理配置方案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2.水资源体系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以往的水资源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对国民经济起到保障作用,即研究水资源量对国民经济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进行有效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入口的增加,用水量迅速增长,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从而也唤醒人们对如何利用水资源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研究水资源数量上的合理分配,还应研究水资源质量的保护;不仅研究水资源对国民经济的效益和人类生存的需要,还应研究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环境或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不仅研究如何满足当今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还应研究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因而,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不仅应适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3278370.html,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作者:李文军孙子清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7期 [摘要]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突出存在着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尤其是,用水浪费、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共存,使得水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寻求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式。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措施 作者简介:李文军,单位:陕西省府谷县防汛办;孙子清,单位:陕西省府谷县流域办。 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根据稀缺资源分配的经济学原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应遵循有效性与公平性的原则,在水资源利用高级阶段,还应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即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应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是基于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行为中的商品属性确定的。以纯经济学观点,由于水利工程投资,对水资源在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应解释为:水是有限的资源或资本,经济部门对其使用并产生回报。经济上有效的资源分配,是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在用水各部门中都相等,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有效性”,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意义上的有效性,而是同时追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的环境效益,以及能够提高社会人均收益的社会效益,是能够保证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利用效益。这需要在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中设置相应的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并考察目标之间的竞争性和协调发展程度,满足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原则。 (二)公平性原则 以满足不同区域间和社会各阶层间的各方利益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为目标。它也许遵循有效性原则,也许不遵循。它要求不同区域(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效益或资源利用效益在同一区域内社会各阶层中的公平分配。例如家庭生活用水的公平分配是对所有家庭而言的,无论其是否有购水能力,都有使用水的基本权利,也可以依据收入水平采用不同的水价结构进行分水。 (三)可持续原则

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的资源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水资源的问题愈发严重,世界各地都存在着缺水问题。所以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类社会需水不均衡的客观因素导致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成为必然。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是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一种重要措施。世界各地都进行过合理调配水资源,并且效益巨大。例如: 1.澳大利亚雪山工程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短缺,为 此修建了雪山工程。它在雪山山脉的东坡 建库蓄水,将斯诺伊河的多余水量引向西 坡,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雪山工程 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包 括7个水电站、80公里引水管道、11条 共145公里压力隧洞、16座大坝、1座泵 站、510公里高压电网等,年供水23.6 亿立方米,灌溉总面积26万公顷。它保 证了阿德雷德市和重要工业区“铁三角”(Iron Triangle)的水源供应,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它所发的电被输送到堪培拉、悉尼,并参与电网调峰。它的16座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成了旅游胜地。在它的帮助下,西部水质也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宜人。 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 调水原因: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湿润,萨克拉门托河等河流水量丰富,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70%的河流流量来自北部, 而80%的蓄水量来自南部,为 了合理利用水资源,1957年被 水南调工程启动。 运转状况:目前此工程输水干 线长一千零八十六千米,年调 水量达40亿以上,帮助加州南 部脱离干旱。此项工程不仅缓 解了缺水地区的城市和工农业 用水需求,而且产生了水力发 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 益,为加州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存在问题:由于每年调水量大,导致北部地区淡水一下子减少,水体质量变坏,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土地盐碱化。 措施:为解决加州水生动物问题,政府可以重新调整调水路线,也可以迁移部分生物等。 3.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 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蕴藏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为了缓解人口饮水和工农业用水

模型检验(闵应骅)

模型检验(1)(091230) 大家承认,计算机领域的ACM图灵奖相当于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2007年图灵奖授予Edmund M. Clarke,E. 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他们创立了模型检验---一种验证技术,用算法的方式确定一个硬件或软件设计是否满足用时态逻辑表述的形式规范。如果不能满足,则提供反例。他们在1981年提出这个方法,经过28年的发展,已经在VLSI电路、通信协议、软件设备驱动器、实时嵌入式系统和安全算法的验证方面得到了实际应用。相应的商业工具也已出现,估计今后将对未来的硬件和软件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2009年11月CACM发表了三位对模型检验的新的诠释。本人将用几次对他们的诠释做一个通俗的介绍,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Edmund M. Clarke现在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系教授。E. Allen Emerson 是在美国奥斯汀的德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oseph Sifakis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Verimag实验室的创立者。 模型检验(2)(091231) 程序正确性的形式验证依靠数学逻辑的使用。程序是一个很好定义了的、可能很复杂、直观上不好理解的行为。而数学逻辑能精确地描述这些行为。过去,人们倾向于正确性的形式证明。而模型检验回避了这种证明。在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是佛洛伊德-霍尔式的演绎验证。这种办法像手动证明一样,使用公理和推论规则,比较困难,而且要求人的独创性。一个很短的程序也许需要很长的一个证明。 不搞程序正确性证明,可以使用时态逻辑,一种按时间描述逻辑值变化的形式化。如果一个程序可以用时态逻辑来指定,那它就可以用有限自动机来实现。模型检验就是去检验一个有限状态图是否是一个时态逻辑规范的一个模型。 对于正在运行的并发程序,它们一般是非确定性的,像硬件电路、微处理器、操作系统、银行网络、通信协议、汽车电子及近代医学设备。时态逻辑所用的基本算子是F(有时),G(总是),X(下一次),U(直到)。现在叫线性时间逻辑(LTL)。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二○○二年八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目标与任务 (1) (二)规划思路 (1) (三)规划原则 (6) (四)工作要求 (7) (五)基本规定 (9) (六)进度安排 (9)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1) (一)基本要求 (11) (二)降水 (12) (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2) (四)河流泥沙 (13) (五)地表水资源量 (13) (六)地下水资源量 (14) (七)地表水水质 (16) (八)地下水水质 (17) (九)水资源总量 (19) (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20) (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22)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24) (一)基本要求 (24) (二)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 (25) (三)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26) (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26)

(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27) (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28) (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29) (八)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29) (九)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31) (十)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31) (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2) (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33) (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33) (十四)现状供需分析 (34) 四、需水预测 (35) (一)基本要求 (35) (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37) (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39) (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1) (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 (41) (六)需水量汇总 (42) 五、节约用水 (43) (一)基本要求 (43) (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43) (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44) (四)节水潜力 (45) (五)节水方案 (46) 六、水资源保护 (47) (一)基本要求 (47) (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48) (三)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48) (四)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