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陶罐和铁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本寓言趣味性强,寓意深入,讲的是国王御厨里两个罐子的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自己和别人。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通过这个寓言故事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故事隐藏的寓意。能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运用边度边想象联系上下文的的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角色朗读课文,接洽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难点: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说学生情况

1、部分学生平时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的较好

2、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平时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寓言故事的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尝试读——分角色读——自我展示读——创造性的读——师生合作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意识。

教学中,我将结合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为线索,以读带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对比法、谈话法、表演法等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2—3分钟)

上课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把他们请出来吧!

以动画课件的情势出示陶罐和铁罐涌现的场面,再出示课题“27 陶罐和铁罐”。

这样的导入既简洁明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25分钟)

这个环节重要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我将通过划一划、说一说、演一演的情势来学习

1、划一划,抓住人物特色

阅读课文时,我用课件出示问题:“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从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以这样尖刻的话来理解铁罐的傲慢,从而明确“奚落”一词的意思。为了领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写铁罐说话时的神态的词语,想像铁罐说话时的神色。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愤怒”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这些句子。这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铁罐的轮廓,让学生添画表情,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接着,我要求学生按照上述“划词、读句、画表情”这一学习过程找出描写陶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读好陶罐说的话

在学生理解“人物”特色的同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我先出示铁罐和陶罐的对话课件,让学生边看边想:说说如何“读”才能把“人物”的性情体现出来?这一环节有生生合作读、有师生合作读、有分组读、也有找毛病读,既有生生评价、也有师生评价。

2、说一说,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学生添画表情的过程中,我这样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让学生说出自己添画的理由。我再抓准机会,让同学们说说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接着,我让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是如何评价陶罐的?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在学生把握“人物”特色,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找出自己的表演伙伴,按文中所描写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激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我的目的旨在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5分钟)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机会出示问题:“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更?”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变更过程,我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变更过程),让学生结合文本和课件悟出陶罐铁罐的最终结局是:陶罐依旧“光洁、朴素、雅观”,铁罐已完全氧化、消散得“无影无踪”。通过图文对比学生一目了然,对文本的理解不释而解。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6、7分钟)

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些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写后再交换交换。

教师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理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敬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奇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绪。

学生各抒已见后,我用课件出示文章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尊敬,友爱相处。

七、说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雅观无影无踪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设计了如上板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 课前板书---罐和铁罐 1、同学们,今天颜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词语朋友,这一定都难不倒大家,来,让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荒凉、朴素、谦虚、恼怒) 2、咦,屏幕上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荒)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提醒大家 注意这个字)真是老师的知心朋友。那剩下的生字中,你想把红笔加在哪个字的哪个笔 画上,提醒大家注意?(真是认真、不错,你提醒得对、这也是大家容易错的地方、老 师也觉得这个地方大家需要注意)看来,这都是我们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的地方。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国王的御厨,去会会我们的两个罐子朋友。(指板书)他们一个 是(陶罐子)陶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尤其是右边半包围里的缶字容易错,跟着 老师书空一遍。另外一个是(铁罐子)他们相处得愉快吗?现在就请大家翻开书本,自 由放声读一读,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文中陶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开始。 4、看!(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是文中谁说 的话?(铁罐子)你想读哪句?你之所以这样读,(手举铁罐图)一定是没注意到它的表 情。大家觉得他的脸上什么地方最神气?(眼睛斜斜的)真是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 了,那该怎么读?其他同学还观察到什么?(嘴巴翘着)你也撅着嘴读一读吧!还有吗? (眉毛扬着)你能模仿他的神情读一读吗?那大家就读一读铁罐的三句话吧,记得加上表 情,还可以加上动作!真神气! 5、是啊,铁罐总是这样傲慢、轻蔑地看不起铁罐,(出示陶罐图)还常常(奚落)陶罐。(板 书奚落) 6、来给奚落换个词,你会怎么换?(嘲笑、讽刺)看来大家已经明白奚落的意思了。 7、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怎么说?(出示“不敢,铁罐兄弟”)不敢碰?难道就真的怕了铁 罐了?(不是)那为什么不敢碰呢?原来啊,读懂陶罐的这三句话是理解陶罐内心的关 键。(出示“我确实不敢碰你…..并不比你差”)你读懂了什么?(陶罐并不是懦弱)不 懦弱那就来碰一碰啊(不能碰,一碰就碎了)可见啊,陶罐明白自己的短处,(板书:易 碎)但也绝不示弱,那该怎么读?真好,读出了内心的坚强。其他同学读明白了什么? (他发现自己并不比铁罐差)是的,很自信。那你能当当自信的陶罐吗?你还明白了什么?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哦,明白了自己的作用。那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8、是的,陶罐很自信,他明白自己的长处,所以总是那么谦虚,那么心平气和,让我们带 着陶罐的自信读一读这3句话吧! 9、可是,一向瞧不起陶罐的铁罐,听到陶罐竟然敢争辩,他十分恼火,喊道:“住嘴!”(出示“住嘴!”) 他再也听不下去了,恼怒地吼道:“住嘴!!!”(出示“住嘴”!!!) 他是铁做的,比一碰就碎,弱不禁风的陶罐强百倍,他认为:“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出示“你怎么敢和…”) 他恨不得现在就把陶罐碰成碎片,他咬牙切齿地说:“你等着吧……”(出示“你等着吧!”)10、面对铁罐的恼怒,陶罐表现出他的绅士风度,他说:“何必…有什么可吵的呢?”(出示“何必…. 有什么可吵的呢?”)这里文章给我们留了个空白,陶罐既没有表情又没有动作,让你来填,你想填什么?(亲切、温和、心平气和)那你能不能“亲切、温和、心平气和”地读一读呢? 11、现在呀,老师有个想法,请坐在左边的同学扮演陶罐,坐在右边的同学也别闲着,来扮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_教案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 本文是关于《狮子和鹿》听课记录及评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鹿图,说一说鹿的角和鹿的腿是怎么样的?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两只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说起。出示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读课文,指名生读,及时引正。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出示了两次提示,提示一:()的鹿角()的鹿腿 提示二:鹿来到池塘边,看见自己水里的倒影,鹿非常欣赏自己(),而抱怨四条(),当狮子扑来时,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却挂住树枝上,险些让他丧命。 a、指名说。 b、出示答案,学生自由练说。 三、研读 (一)研读鹿角的美 1、找到鹿角赞美自己美丽的角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3、把自已的角比作什么?(珊蝴)出示珊蝴图片进行对比。 4、理解“精美别致”和“匀称”,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赞美鹿角? 5、看着自己美丽的角,鹿的心情如何?那么,你能快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吗? (二)研读鹿腿的丑 1、找到描写鹿腿难看的句子。

2、出示句子。 3、鹿是怎么抱怨的呢?读鹿说的话。 4、师出示两句话: a、这四条腿太细了,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b、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第二句) 5、这是鹿从语言上抱怨鹿腿的丑,鹿还从哪方面抱怨呢? 6、理解“撅”起嘴、“皱着眉”,这是从神态上描写鹿的抱怨。 7、感情朗读。 (三)鹿的认识转变 1、出示最后一段,读一读。 2、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师板书:鹿角美丽送命 鹿腿难看逃生 3、出示句子: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4、课件播放狮子追赶猎物的视频,感受狮子的凶猛。 5、师读课文: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 不一会儿,就把效能个猛的狮子甩在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识字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车扯,才把两只脚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在也没有追上。 6、你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鹿跑得非常快;生: 连凶猛的狮子都无法追上它,鹿腿真是太厉害了;生:鹿角被挂在树枝上的那一刻,我感到了紧张。)

人教版三年级上《陶罐和铁罐》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陶罐和铁罐》课文陶罐和铁罐 作者:黄瑞云 国王的御(yù) 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 一只是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 I )落他。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 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ruò) 的东 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 的语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 (biàn) 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chéng 〕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n a 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 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流逝(shì) 着,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

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中,上面盖满了厚厚的渣(zh a )滓(z I )和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些人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 堆(du 1 )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y o ),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 ”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陶罐被人捧起,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他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sù) 、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他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y a ng) 化,早已腐(f u )蚀成一堆锈土了。 《陶罐和铁罐》生字与组词 陶:陶罐陶醉陶艺陶冶 谦:谦虚自谦过谦谦辞 虚:虚心虚线虚实谦虚 嘴:吵嘴嘴巴大嘴嘴角嘴唇七嘴八舌 恼 : 恼怒气恼烦恼苦恼 怒:发怒恼怒愤怒怒气怒视怒火

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各位老师,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将去反思,在传统的听课、评课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思考新课程中关于听评课的观念需要哪些更新。 我们首先来看一些听课、评课的现象。比如说,有的老师是抱着学生的作业本进教室听课的。我们问他:“你批改着作业怎么听课呀?”他说:“没关系,只要记下主要环节就可以了。”坐在教室里,老师们常常是不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课堂教学上,而是交流讨论。比如说,大家会议论这样的话,“昨天开会的时候校长讲了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听说是搞什么盗学案。”“就知道卡老师。”“我下面还有两节课,这两天累死了。”等等。在听课过程中,大家就是没有集中注意力,没有明确的任务,而在集体评课的时候,往往是教研组长唱着独角戏,其他的老师,有的没精打采,有的交头接耳。那么,出现这些现象,问题出哪里?怎么样去改变呢?我们总说,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新的教研文化,那么“文”是怎么回事呢?我去查了一下古汉字,发现“文”这样写的,这是一个人,是一个壮汉,壮汉胸口化出了一些东西,这是“问”。“化”是什么意思?“化”,这是向左边睡的人,然后变成了向右边睡,这个就叫“化”。什么叫“文化”?我体会,就是用一个比较美好的东西,比如人心中、胸膛这个好看的东西,去影响人,去改变人。那么我们的观课、议课文化,就是参与者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共同认同一种价值,追求并且表现出一

种行为模式。我们建设观课、议课文化,就是想用一种共同的东西,去促进参与人员认同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并且在其中采取彼此理解和接纳的共同方式。 目前,关于观课、议课的文化观,我们有这样的一些观念——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以学论教的质量观,促进理解的对话观,境脉特征的真理观,等等。在这一讲里,我们将围绕“改善生活的实践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这三方面和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第一,我们说一说改善生活的实践观。 在我理解,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不要把课堂教学改革过于简单化处理。 我举一个前几年听过的例子。有一位校长在培训中听专家提出建议,说宽大的讲台,放在这个位置,阻碍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因此为了拉近师生的距离,建议把讲桌移到学生身边去。校长一听,觉得这样的建议很好,是可以实行的。回到学校里,校长给全体老师说了,老师们轰然答应。第二天上午,校长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没有一张讲桌在学生身边。校长德高望重,雷厉风行,他就走进一个老师的教室,把讲桌搬到了学生身边。然后校长就在校园里面逛了一圈,又经过这个教室,发现讲桌又从学生身边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校长再走进教室,再把它放在学生身边。他回到办公室坐了一阵儿,快要下课了,再过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导读:《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今天听了周倩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一课,周老师激情洋溢、落落大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的词语教学比较扎实。字词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从指导课题中“陶”字的写法入手,比较扎实地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词语,通过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及正音等形式使学生巩固对本课词语的认读,同时注意了多音字的区分。并从中理解“恼怒”“流逝”“和睦相处”等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奚落”一词的理解,自然地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周老师抓住“读、悟”这一条主线进行教学,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很明显,读是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采用了多种读的形式,自由初读——同桌分角色初读对话——同桌细读一组对话——教师指导下的情感朗读,引读等。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2—9自然段即对话部分,我觉得可以用这样八个字概括“以说促悟,以悟促读”。

就这节课,也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教“荒”的书写时,应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而不是书空,能让学生写完对这个字有个整体印象,并能观察写得是否美观、正确。 2、在学生词语读错时,应让学生对于读错的词,重新纠正,读正确,然后,在让全班同学读一读,以免再次出错。 3、概括课文内容的填空,有些多此一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概括出来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陶罐和铁罐》语文听课笔记评课发言稿

小学《陶罐和铁罐》语文听课笔记评课发言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陶罐和铁罐》听课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为我们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感谢罗老师与赵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课堂,每次听罗老师的课及讲座,我总是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整个身心不由自主随着罗老师入情入境。她犹如一位向导,更是一位朋友,伴着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下面我来谈听赵老师上《陶罐与铁罐》的感想: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处世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这堂课中,赵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注意做好“四字”,即立足“趣”字,倾注“情”字,落实“读”字,深化“理”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视角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从教材特点、学段目标的角度评价这堂课。 所谓寓言,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特殊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特点,赵老师将情趣带入课堂,课前和学生聊童话故事中最喜欢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畅游童话王国,童真童趣迎面而来。此外,这节课也紧紧围绕寓言“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的特点,抓住“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来展开教学,层层建构阅读话题,从而步步逼近中心意图。 再来对照三年级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其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中,对于整体感知的处理是完全符合的。老师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接着,老师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此外,课标中还有一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根据这一标准,这堂课中对“奚落”这个词

陶罐和铁罐课文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yù)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ī)落他。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ruò)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语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biàn)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chéng〕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nǎ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流逝(shì)着,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中,上面盖满了厚厚的渣(zhā)滓(zǐ)和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些人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duī)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yō),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陶罐被人捧起,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他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s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他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yǎng)化,早已腐(fǔ)蚀成一堆锈土了。 生字:罐厨弱恼何耻情堆洁朴氧腐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

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完整版)《陶罐和铁罐》课文

[教科版第七册课文]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yù)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ī)落他。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ruò)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语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biàn)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chéng〕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nǎ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流逝(shì)着,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中,上面盖满了厚厚的渣(zhā)滓(zǐ)和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些人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duī)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yō),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陶罐被人捧起,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他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s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他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yǎng)化,早已腐(fǔ)蚀成一堆锈土了。 生字:罐厨弱恼何耻情堆洁朴氧腐

三年级语文观摩课《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观摩课《陶罐和铁罐》评课 稿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练习朗读的材料。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从陶罐和铁罐两者不同的命运结果中,懂得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听了王老师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要注意“点”和“面”的协调。 王老师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只是老师太面面俱到,出示大量的句子进行逐句体会。由于句子既多又散,在加上学习方法、形式上的雷同,课堂上很难出现学习高潮。而且以独立的句子单个出现,学生缺少了句子间的对比感悟,铁罐子傲慢语气由弱到强的变化,学生很难发现,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把这种语气变化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由于老师要求学生感悟的“点”太多,不允许老师在每个点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发现他不能说出老师想要的那个答案,就急着请别的同学回答。让我感觉出示的每个句子都是来匆匆,去也匆匆。即便这样,王老师还是遗憾地说:“时间不够用,

后面还有一个分角色朗读的环节没法实施了。 我想老师出示的句子能否在少些。十来个句子都进行细致地感悟,那就没有重点了。“点”在量上减少了,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在质上提升了。例如:学生对“轻蔑”这个词的理解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时,老师是否可以让学生用眼神、面部表情来表演一下“轻蔑”或者老师例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事例来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中陶罐和铁罐的表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如:“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铁罐指哪方面,陶罐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呢?”是它们外表的美丑?是它们在人们心中的经济地位?是它们对人类贡献的大小?还是它们力量的强弱?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要变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废墟里。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终于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也跟着高兴得叫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厨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釉黑锃亮。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在什么年代便氧化了。人们只发现几块锈蚀不堪的铁片,而且不能断定那是否是铁罐的残余。 ——用自己的强点去比人家的弱点是不应该的,人家也会有比你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的拓展阅读——寓言简介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伊索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

【最新2018】读寓言讲故事评课稿-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读寓言讲故事评课稿 篇一:评课稿 《狮子和鹿》评课稿 《狮子和鹿》这篇寓言故事属于略读课文,聆听王老师的课,如同欣赏一支活 泼欢快的小曲,赏心悦目,令人如沐春风。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条理清晰,环环紧扣 王老师的课教学流程十分清楚,第一部分为字词、第二部分为句子,第三部分 为拓展延伸部分,每一步之间环环紧扣,教学重难点突出。 二、注重朗读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设计了很多的朗读指导环节,采用各种方法,比如对比读、看画面读、示范,强调读好语气词,我想运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后,孩子们 一定能将语气词读好。 三、教学设计符合三年级孩子的特点 1、读词语时,为孩子设计了不同的分数:第一行读正确100分;第二行读响亮200分,第三行读出感情300分;第四行读出动作400分。 2、交给读书的方法 在读词语时,王老师总结“看来读书不但要读正确,更要边读边思考,这样 就能读出别人读不出的东西”。又例如教孩子读课文时,让孩子把自己当成课 文的主人公。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王老师就采用了让孩子填空的方法。 4、注重说话训练 但是,对这节课我认为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王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明白语气词的对朗读语气的帮助; 3、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那本课的阅读提示建议将本文与《陶罐和铁罐》进行比较,是学生对寓言故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其实这应该是这篇课文需要突破的难点。虽然王老师将另外一个寓言故事《老鹰和鹿》进行了对比,但我想既然孩子们已经学习了《陶罐和铁罐》,那用这篇文章来进行对比会不会更好一些呢?王老师这堂课的设计环节中,在语气词的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这个难点问题只是一语带过,两者的比重其实应该对换好一点。 另外,本课的教学其实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 道理。通过读说到感悟,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篇二:评课稿 今天听了张老师这堂课,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非常值得我学习。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一、首先张老师在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让人眼睛一亮,她利用板书,简洁明了的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张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积累,例如:在讲“起死回生”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医术高明的词,“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这些便于积累的成语,她全用红色字体标出,让人醒目。 三、抓关键词语品读感悟在教学第5自然段时,借助课件通过红色的词: 皮肤、皮肉等感受蔡桓公病情越来越严重。蓝色的词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并进行朗读指导。四、张老师通过师生对话、练读蔡桓公的话,不知不觉使学生游历于文本之中,让学生想像蔡桓公的动作、神态从而体会到了蔡桓公的性格特点,从他一次又一次的生气,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你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几个孩子的发言都说出了自己个性的理解,揭示“讳疾忌医”这个词已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最后揭示寓言主题时,朱老师依次写出“微、渐、防、杜”,合成“防微杜渐”,巧妙地揭示了寓意。最后,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揭示寓意——防微杜渐,达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学以致用,从文本回归生活 课本要回归生活,学生“学”是为了“用”。(在揭示寓意时,张老师说我们遇到小事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今天,它只是指身上的病吗?它还指什么?)把寓言折射出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张老师问:学了寓言,你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启发?让学生自由交流发表,教师对正确的看法给予赞同并及时鼓励。 篇三:《坐井观天》评课稿

阅读教学复习课评课稿

阅读教学复习课评课稿 今天听了刘老师执教的阅读复习课,感受到教师的教学的水平很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敢于大胆的取舍教材,尤其是课文比较长的,能抓住重点段学习。二是有用教材教的意识,通过某一段或某一篇文章的学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三是不同程度的都重视了朗读指导,从课堂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四是不同程度地做到了读与写的结合。 1.目标把握较准,教学的目的性较强。如,如《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应是训练学生如何抓住提示语读出语气来。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重点是培养阅读的习惯。教师能站在阅读教学观这样的层面上确定教学目标。 2.很好把握课堂生成。让学生学习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写文章,学生不能很好的把物与人联系起来,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辅导,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再说说,从而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3. 语文味较浓,品词析句的环节较到位,在这方面课程标准是重视的,提出“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中年级要“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教学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任意肢解课文的弊端,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难点、精彩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品味积累的能力,还要重视引导借鉴,从读学写。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 4.朗读不能与理解相结合。情到深处自然发,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激情导语、优美的音乐、词语的玩味等形式,让学生对文章字里行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的理解之后,再读出感情来。而不是单纯的在朗读技巧上死扣。要加强个性化阅读,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极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鼓励学生交流个人感受。 5.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学生的能力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获

陶罐和铁罐原文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yù)厨(chú)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qiān)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脑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mù)相处吧,有什么可吵(chǎo)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chǐ),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shì),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fù)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yí)落在荒(huāng)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zǐ)和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jué)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掏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pǔ)素(s 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ji à)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mēn)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jí)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yǎng)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陶罐和铁罐》课文

《陶罐和铁罐》课文 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流逝着,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中,上面盖满了厚厚的渣子和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些人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陶罐被人捧起,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他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他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已腐蚀成一堆锈土了。 生字:罐厨弱恼何耻情堆洁朴氧腐

陶罐与铁罐

陶罐与铁罐》案例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课标版第五册《陶罐与铁罐》 授课教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 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 段至第9 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 至17 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认读“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等生字。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特别是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3 .在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的相关语句,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方法: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去朗读,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学习表达。 设计理念: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文章,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的。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教学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根据教学设计制作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陶”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陶罐” (缶字用彩粉笔写)。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缶)知道“缶”是一种口小肚子大的器具。 2.大家看到过陶罐吗?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 3.(屏幕出示陶罐图片)手指屏幕,这些是? 生:铁罐! 师:有一天,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评课

《陶罐和铁罐》评课 《陶罐和铁罐》这节课,王老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堂容量大,节奏快。 课堂抓住了“读、悟”这一条主线。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接触文本语言。在整个朗读感悟的过程中,王老师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傲慢”、“谦虚”等词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并用提示性的导语的跟进,让学生读出神态、读出画面,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角色。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朗读出“傲慢”“轻蔑”“懦弱”“恼怒”等重点词语的意味,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然后进入第二个板块:理解陶罐的品质。陶罐是怎么说的?用一句“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通过耐心地读读、诚恳地读读、温柔地说体会陶罐的修养。然后分角色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最后教师很自然地小结了课文: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傲慢的铁罐、谦虚的陶罐。感悟课文寓意: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1、整堂课节奏明快、教学设计完整、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想这都得益于王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的挖掘和把握。“抓

住重点词语有层次地会读、读懂、读好人物对话”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王老师这节课围绕着这个重点来展开。 2、王老师抓住了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全方位的训练了孩子的读。对话指导有层次地进行,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理解“傲慢”的意思后,加动作读出铁罐的傲慢。接着通过加表情读出铁罐轻蔑的语气。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加深了学生对用词准确、生动的理解,学生读的有滋有味。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 作者:郑月凤《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练习朗读的材料。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从陶罐和铁罐两者不同的命运结果中,懂得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听了王老师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思考一、要注意“点”和“面”的协调。王老师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通过抓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自悟体验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只是老师太面面俱到,出示大量的句子进行逐句体会。由于句子既多又散,在加上学习方法、形式上的雷同,课堂上很难出现学习高潮。而且以独立的句子单个出现,学生缺少了句子间的对比感悟,铁罐子傲慢语气由弱到强的变化,学生很难发现,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把这种语气变化在朗读中表现出来。由于老师要求学生感悟的“点”太多,不允许老师在每个点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发现他不能说出老师想要的那个答案,就急着请别的同学回答。让我感觉出示的每个句子都是来匆匆,去也匆匆。即便这样,王老师还是遗憾地说:“时间不够用,后面还有一个分角色朗读的环节没法实施了。我想老师出示的句子能否在少些。十来个句子都进行细致地感悟,那就没有重点了。“点”在量上减少了,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在质上提升了。例如:学生对“轻蔑”这个词的理解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时,老师是否可以让学生用眼神、面部表情来表演一下“轻蔑”或者老师例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事例来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中陶罐和铁罐的表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如:“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铁罐指哪方面,陶罐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呢?”是它们外表的美丑?是它们在人们心中的经济地位?是它们对人类贡献的大小?还是它们力量的强弱?二、要合理运用教师的课堂语言我看了张爱军老师的《关注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性》一文,感触很深。张老师说他在我们老师的教学中发现有许多无效的课堂教学语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复学生的发言2、无意义的提问或小结语3、看似商量的指令性语言4、前后矛盾的话语5、口头禅。我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例如:王老师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提问。学生提得不错:“陶罐和铁罐是怎样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接着,老师让学生自学并思考提出的问题。在反馈后,老师是这样评价地:“好的,看来这个问题你已经解决了”老师又分别在学生提的三个问题上打上“√”紧接着老师过度说:“同学们已经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但是王老师觉得:“这是怎样的铁罐?”“这是怎样的陶罐”这两个问题比较有价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既然同学们都已经解决了,那还研究什么呢?这是典型的前后矛盾。问题是学生提的,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个问题有价值。而不是老师说了算,这与学生主体性是背道而驰的。在理解“轻蔑”的这个句子中,有学生说:“铁罐觉得自己是老大,不怕别人”我纳闷这样的表达合理吗?老师在这里没有做引领性的评价语言,只有机械的应答:“好的,请坐。”又如:在感悟:“住嘴!”这个句子中,有学生说:“铁罐觉得自己很美,陶罐比不上它。”老师的评价是:“好的,你很会动脑筋。”在这里,我的理解是:铁罐骄傲的原因是铁罐觉得自身的价值比陶罐高,自己比陶罐更加经久耐用。并不是它的外表比陶罐美。总之,正如张老师所说的:我们要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与铁罐》

陶罐与铁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2.:与铁罐的坚固相对,陶罐有什么特点?(板书:铁罐坚固陶罐易碎) 3.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一件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 课前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要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词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开、朴素、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二、还原情境,品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学生练习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纠正读书姿势。) 2、故事里有两个场景,分别是哪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国王的御厨里,第二个是荒凉场地上。 那么课文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吧。怎么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后面是第二部分。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A. 指名朗读第一段,全班齐读一遍。 师:骄傲的铁罐对陶罐是什么态度?(看不起、奚落) 师:哪一个是心里对陶罐的态度?看不起。 师:心里看不起陶罐,表现出来就是常常奚落陶罐。什么是“奚落”? (嘲笑,挖苦,讽刺,让它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难堪。) B .铁罐怎么奚落陶罐?我们看第二至第九自然段,这些都是他们的对话。文章第一部分就是通过对话来写故事。他们说这些话时,语气一样吗?。 C. 对,每一句都不一样。请朗读这些对话,把描写他们神态、语气的词语画出来,好吗? (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 生:这些词语是: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 D.请大家再次练习朗读,抓住这些提示语去体会他们说每句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学生各自试读文句,后举手逐句朗读) (出示前三句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比较中体会“傲慢”“谦虚”“轻蔑”的神态和语气,从这些词语中感受人物的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