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典型案例

第三次科技革命典型案例
第三次科技革命典型案例

《第三次科技革命》典型案例

赵利

一、学情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另外多数学生的家里有电脑或智能手机,并可以上网,学生查找资料很方便,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布置导学案,引导学生结合三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同时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于人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四、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借鉴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先学后教)。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教学三个追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指的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六是指六个教学步骤。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通过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依据自学提示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讲解。配合使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指导学生自学,通过课前完成导学案,课上交流成果,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平板电脑

1、这是什么东西?

2、哪次科技成就?

过渡:的确,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而且,目前还正在进行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现在,请展示你的导学案完成情况?

(二)、合作展示自学成果 展自学成果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开始标志能源动力机器实质领先国家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上

半期

英国

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煤炭

电力、石油核能风能太阳能珍妮机的问

世电力的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在进行中电气时代信息化时代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三)、合作介绍新科技革命

合作介绍新科技革

命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标志: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

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3、起源于:

4、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注意: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美国计算机

术的发展

(四)、合作介绍科技革命在中国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⑵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我来介

绍工业革命在中国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中国人民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我来介

绍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 我来介绍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6年,地对地导弹实施核爆炸。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新科技革命在中国实施

“863

计划”

(五)、考考你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

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

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

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

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考考你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经济格构和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材料二: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

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

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

划”等,世界经济多走向多极化

考考你

(六)、说说你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或世界的影

响,你有哪些感悟?

说说你

在大力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生存环境

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由于祖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面临的机

遇和挑战,中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特别重

大,必须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

的腾飞作出贡献等等。

(七)、布置作业:《基础训练册——第17课》

(九)、教学反思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1.新村运动的背景与动因 韩国的“新村运动”,由朴正熙总统在1970 年发起,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勤 奋、自助、合作“为宗旨,旨在改变韩国当时农村落后面貌的一场农村运动。 政治因素:朴正熙通过1961年的军事政变上台后,急需通过政治改革和大力发展经济来证明自己领导的政府的合法性。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需要对农村地域开发来赢得农村居民对其政权的支持。 经济因素: 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社会因素: 农村人口老龄化、妇女化现象严重 社会保障落后: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城乡差距大。 2.新村运动过程简介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971-1973):改善生活环境工程,重点是拓宽村内道路,开设户外洗衣设施,将传统的屋顶、围墙、厨房、厕所更换成更耐用、更现代的设施:1970年11月到1971年7月,韩政府为全国3.5 万个村每村分配335袋水泥,要求开展政府拟定的20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换房顶,修整村内小巷,建公共澡堂、公共洗衣处、公共饮水设施,绿化荒山,改善厨房、厕所,修筑围墙、公路,改良作物、蔬果、畜禽品种等。)。由中央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建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并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同时建设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大批新村指导员。 扩散阶段(1974-1976):新村运动向城镇扩大,出现了工厂新村运动、公司新村运动、学校新村运动、街道新村运动等形式,演化成了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新村建设重点从基础阶段的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修建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新建住房,发展多种经营。着力帮农民增加收入:调整种植业结构,政府在财政和技术上支持开发21 种经济作物,在山区发展牧业、造经济林;推广农业技术,广泛普及高产水稻新品种“统一稻”。新村教育,推广科技知识充实提高阶段(1977-1980):政府重点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业与特产农业,并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发展。同时,为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政府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文化设施和开发区建设。 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1-1988):政府大幅调整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全国性新村建设民间组织。新村建设的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承担,政府的工作重点定位为制订规划、开展协调以及提供必要的财政、物质、技术支持,着重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流通业,继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和文化环境。这一时期农村居民普遍认为,其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城市居民的水准。 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韩国新村建设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特征逐渐强化,政府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倡导公民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并积极推动城乡流通业发展。运动初期为启动农村经济、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小弟认为无区别,科技革命只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纵观历史发展趋势,每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新科技的诞生,是科技推动了时代在不断地向前走动,从而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与革命相互伴随着驱动人类走向新纪元。所以小弟认为两者无区别。 追问 经过半天的研究,额,貌似,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4〕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 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有本书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不错。 不过,还是非常非常感谢你~~~ 评论|00 2012-12-25 19:56 醉心亦竹|四级 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影响不同等等 评论|00 2012-12-25 19:10 热心网友最快回答 电子工业重工业 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几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者们论述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张象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它们在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逐渐联系在一起,依次而出现,又在交错中进行。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5] 孙衔、刘迅等人认为,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科学理论突破的形式表现出来;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仅指人类在工业化社会中生产领域里所产生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而在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引起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所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中生产领域内的进步,而后者反映的则是任何社会中主导产业形式的变化。[13] 曾邦哲(21世纪的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认为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是不同的概念,而且产

最新整理初中历史导学案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doc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点击新目标 1、记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发明;知道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的成就与发展(重点); 2、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及其特点,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难点)。 3、学习科学家热爱科学,勤学进取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竞争为国贡献。 类别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原因 时间 标志 特点科技革命从一国到多国; 科学与技术没有统一 影响人类进入“时代”人类进入“时代” 加油吧! 课前小热身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其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2、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测定,开创了人类()的新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揭开了知识经济的帷幕,加速了()的发展。 1.课堂进行时 导入新课: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我们已经学习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由此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945年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苏联发射。 问题:这些科技说明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发明)其中你最熟悉感受最深的科技是什么?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 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生物工程技术 问题1:生物工程技术你知道它包含哪四方面的内容?其中核心技术是哪种?

问题2: 世界上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你知道“克隆”是什么意思? 问题3: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对待克隆技术?(“说一说”) 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一: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间 工业革命 蒸汽机 84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动机 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6年 移动xxx 4年 激光 2年 计算机 2年——0.5年更新 材料二:人类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主要标志 重大影响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后期 电灯、内燃机等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计算机、原子能等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问题:从以上表格材料分析,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2、识图:: 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微软公司的创办人是( ),“讲一讲”他的成功故事? 3、知识经济的含义: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它以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要求劳动者既要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能,又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知识经济所处的时代又称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出现的原因: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 知识经济出现的影响:(1) (2)、 (3)、 (4)、 课堂小结:填充指导从书课文P138“知识建构”图表 课堂大练兵:指导丛书P140 “能力提升”题(略) 课后谈收获1、我知道: ;2、我明白: 。 仔细思考,你一定能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第22课时 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第22课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专题七?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习任务 一、基础知识过关 1.时间:世纪年代以来 2.主要标志: 人类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概况: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随后波及到和等发达国家,后又向许多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4.主要成就: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核心是:的广泛使用,而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 (2)生物工程的核心是:,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尤其引人注目。 5.特点: (1)大大加快了。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3)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6.影响: (1)推动。 (2)引起了和的变化。 (3)推动了的多极化。 7.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进步推动着社会进步。 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中考命题分析及题型 中考命题分析 随着当今科技与经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越来越来成为中考的热点,涉及到主要知识点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领域、成果、特点、影响等。题型多为选择题,以图片作命题的切入点。命题趋向于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综合考查,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还要注意结合时政,如对于航天科技的考查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等联合在一起。 典型题型 1.(xx·湖南益阳中考)1914-1938年的25年中,资本主义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不到1.7%;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易错微析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例题1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 6.7% 5.6% 5.3% 2.9% 9.6% 3.5%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答案:B 解析: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当代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答案B。 例题2“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祸害。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了核泄漏 B.美国通过网络大量窃取中国经济和军事信息 C.北约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阿富汗造成平民伤亡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答案:D 解析:大量使用煤炭的情况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开始出现,这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D。

1.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2.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D.导致了工业化生产的出现 3.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英法成为工业强国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其共同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形成经济共同体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人物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共同点和区别,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运用史实,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感受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科技领域的重大飞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认识当今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由此培养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影响;发明大王“爱迪生”;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三.复习过程。 1、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人物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共同点和区别 2、养成用表格梳理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 3、获取科学的做题技巧,提升解题质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特点 影响生产力 社会关系 国际格局 四、思维冲浪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二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两幅图反映的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4)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分析这一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谁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 材料一 图10 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图11《南京条约》抄本 1860年1870年1880年1900年第1位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第2位法国美国英国德国 第3位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第4位德国德国法国法国 材料三:有人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每十年都有一次大发展,而且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用了2年,激光器仅用了1年的时间.特别是电子技术问世以后,其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从1973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微处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微处理机已更新了四代。——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 材料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超越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华为列第三。在国家排名上美国第一,日本、德国和中国列第二位至第四位。另外中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幅高达33.4%。超过日本、加拿大、韩国和美国。 ------《深圳商报》2012年3月7日问题一:阅读材料一,今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该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当时英国军舰“皋华丽”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英法、美德的工业生产排序各有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韩国新村运动历史背景及发展简介讲解

韩国“新村运动”历史背景及发展简介 从1970年到1982年,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村运动”。这项运动起源于农村,旨在改变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运动为提高韩国农民水平,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新村运动”定义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指在政府援助下,地方农民通过自助、协作开展各项活动提高自身收入,整顿生产基础,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意识,活跃集体生活,从而全面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地区开发运动。 二、“新村运动”的原型 韩国总统前总统朴正熙在考察庆尚北道清道郡一村庄时发现,该村农民自发组织起来,修缮村内桥梁和道路,改变村庄环境,当地农民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活态度。朴进尔设想如果在全国农村开展这种建设运动,韩国农村地区会有很大改观。在1970年4月召开的地方长官会议上,韩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新农村运动,简称“新村运动”。 三、“新农村运动”发展简况 (一)背景 1945 年韩国光复后, 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上世纪60年代后,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 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 贫富矛盾加剧, 社会分配不公, 官员腐败,学潮频繁。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成功, 随着国际交流扩大, 科学技术频繁引进,

国内经济结构出现失调; 而国民伦理道德, 无法用金钱购买也无法引进, 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调整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 政府有了雄厚的财力, 有能力支持农村建设, 客观的需要和实际可行, 催生了“新农村运动”。“新农村运动”中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农村开发项目, 围绕这些项目开发, 由政府支持、农民自主的家乡建设活动发动起来。政府向全国所有村庄每村免费发放水泥400 袋, 平均每户4 袋水泥, 并规定只能用于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修筑河堤、村级公路、改善饮水条件和房屋等公共事业, 不得他用。当年全国35000 个村中近半数村庄表现积极, 完全出乎政府预期。1971 年, 政府进行了一项调查,根据实际表现把各村分成三类, 成绩最佳为自足村, 表现一般为自助村, 表现最差的为基础村。对各类村庄采取奖勤罚懒措施, 对表现积极的村庄支持物资水泥每村由400 袋增加到500 袋,并另增1 吨钢筋。鼓励措施鞭策了后进, 1973 年时全国村庄中基础村还占1 /3, 到1978 年时基础村已全部晋升为自助村, 而自足村上升到2 /3。 (二)“新农村运动”发展阶段 韩国政府在推进“新农村运动”中, 还制订了阶段性目标, 每个阶段都超出了预期, 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基础建设阶段( 1971-1973 年):这一阶段由中央政府内务部直接领导并组织实施, 目标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部分公共事业。政府支持水泥钢筋等物资, 农民以勤勉、自助、协同精神自主开展家乡建设。为指导这项建设, 成立了全国性的新农村运动中央协议会, 并形成自上而下的网络。同时, 成立了新农村运动中央研修院, 培养了大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增加收入

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与启示(一)

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与启示(一)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以前,经济发展缓慢,一直是落后的农业国。自1962年开始实施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以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下被认为是导致农业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韩国政府发现,农业发展缓慢已经制约了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决定对农村进行全面扶持和改造。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韩国提出了“农渔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即“新村运动”(SaemaulUndong)。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农民树立“勤劳、自助、合作”精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业,提高农渔民的生活水平。 一、韩国新村运动五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韩国新村运动从兴起到今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国民人均收入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其五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为: 1.基础建设阶段(1970—1973)。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运动开始的前8个月里,韩国政府为每个村庄免费提供300袋水泥,用于村里公共事业,修筑村级公路、修建桥梁、公共浴池、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等。1972年活动事项扩大到改善农村的发展条件、精神教养和增加收入三个方面,但重点仍是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由中央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建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同时建立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大批新村指导员。农民人均收入从1970年的257美元增加到1973年的375美元。 2.拓展阶段(1974-1976)。此时新村运动进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的全面发展阶段。政府推出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农业的专业化经营和合作生产,积极寻求农业外的收入来源等。同时新村建设的重点从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的自立能力。政府对新村指导员、国家各级公务员、社会各界负责人分批进行了新村教育;对卓有成就的农村提供贷款,并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动员理工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科技人员轮流到农村巡回讲授和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和技术。农民人均收入从1974年的402美元增加到1976年的765美元。 3.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79)。这一期间政府推进新村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专业化经营和合作生产,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为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广大农村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住宅和农工开发区建设。期间,因国内政局动荡,新村运动受到种种批评和责难。经过调整,新村运动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转变为民间自发活动,更加注重活动内涵、发展规律和社会实效。农民人均收入从1977年的966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394美元。 4.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0-1989)。在这一阶段,政府大幅度调整新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民间组织,培训和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承担。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以及提供一些财政、物质、技术和服务等支持,着重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流通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继续提高农民收入等。农民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1507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4934美元。 5.自我发展阶段(1990年以后)。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繁荣气象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四周农村扩散,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特征。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并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同时,积极推动城乡流通业的发展。新村运动在转变为国民自我发展阶段以后,在运动初期为启动农村经济、文化活动而建立的政府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逐步弱化,而具有客观生存与发展规律,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组织,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力的速度。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发展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本正经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社会生活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社会进步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 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单元第八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执笔人:李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对垄断组织的理解和认识。 二、预习案 1、旧知回顾: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 2、教材导读: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 (2)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问世,与此同时,也制造出来。③出现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④、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为燃料的相继问世。 ②以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③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的交通工具和。 (3)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从煤和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4)钢铁工业的进步:在制造业和建筑中,人们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背景 (1)、石油工业和等新兴工业的诞生以及纺织、及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趋势日趋加强。 (4)为了适应的要求,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形式。 2.表现:在和,一些大企业放弃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渗入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人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许多新型和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随着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日益明显。 (4)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表现 (1)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 (2)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原材料,还直接。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3.结果:19世纪末20纪初,以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②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

韩国新村运动真相与启示

韩国“新村运动”真相与启示 [摘要] 韩国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为韩国农民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韩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能接近城市居民,归根到底是农民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余下的农民又有机会在城市经济部门得到兼业机会,这使得政府在支援农民时的负担得以相对减轻。 中国农村发展的问题与目前韩国这样的国家有很大不同。土地产权不清、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城市化程度低、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问题。起因: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此外,1960年,农户收入超过城市家庭收入,但到了1970年,反而减少到城市家庭收入的70%。农业的相对落后导致国内工业产品市场的缩小和粮食进口外汇的浪费,威胁到工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对这些严峻问题,韩国政府不得不推行“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福利、环境改善、精神启发和城市与工厂建设。1973年-1974年的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福利和环境改善方面。在其后几年,政府发现,如果居民收入没有增加,就不能保障居民参与农村建设,所以工作重点转变为增加农民收入。从1977年起,政府强调村容村貌的建设。成果:改善了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 这场实施了差不多十年之久的新村运动,旨在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的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果包括农村道路建设、农民住房改造、自来水设施建设、农村电气化、农作物高产新品种的普及、乡村礼堂建设以及大规模培训乡村领导人。具体内容如下: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增加了农民收入。到1979年,农村道路建设超过当初目标,达到61201公里。通过推广高产种子,农家经济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经济。同时还节省了农村劳动力并增产粮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据统计,1970-1980年期间,农户的平均收入由26万韩元增加到270万韩元,增长10.5倍。 三是重视教育和培训。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教育和培训,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机构。教育与培训内容包括地区开发、意识改革、领导培养、提高市民素质、技术推广等。教育与培训使农民培养起了“自立、自助、勤勉、合作”的思想观念。 弊端:政府主导造成农户负债更加严重 通过新村运动,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得到了改善,但负面影响也不小。 首先,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推进方式,虽然有利于高效率地推行国家政策,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不顾地方的特殊情况和地区差异而强求一律的推进方式。更重要的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不能保障农民的自愿,许多自愿的工作也变成了官办,造成了农民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探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 摘要从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暴露出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尖锐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危机,人和自然、物质和精神的深层矛盾;同时,在西方世界形成了反科学技术的思潮。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日显重要。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 什么是科学技术 “科学”一词的英文是Science,它源于拉丁语Scientia,意思是学问、知识,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技术”的英文是Technology,它源于希腊文Τεχγη,是指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技能和技艺,按照狭义的理解,习惯上技术指以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为主旨的生产技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整个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人利用科学技术认

识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历史。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导学案.doc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文 章来源 m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引导同学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所具有的 深刻影响,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要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就要把教育搞上去,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保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突出地讲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内容。 重点和难点: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科技和教育创新。 难点:作为中学生如何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做贡献,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前预习:

1、当今世界,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2、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或我国为什么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1) (2) (3)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的竞争、的竞争。 4、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5、为什么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 (2) (3) (4) 6、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7、推进科教兴国为什么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 (2) (3)

学习过程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活动一】☆什么力量是通信工具变得迅速便捷?答: 科学技术的力量。☆你还能设想一下未来的通信工具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答:能。微型 化、遥控化、智能化。 (1)科技的重要性:①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 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三次产业革命 时间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20世纪下半叶 代表蒸汽机工程技术信息技术 影响开创大机器工业时代,全面开创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工业文明。人类进入电气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时代,现代化大生产普遍发展。生产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 %1、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3)、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 姓名:张霞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专题解读: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生产力进步作为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尺度,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看历史,关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迁,是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重要选点。(二)“神五”、“神六”的飞天成功及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构想,使科技革命与自主创新愈来愈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三)在2006年高考中,全国卷Ⅱ考了“苏联工业化资金的来源”题和“10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差异”题;江苏卷考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题;天津卷考了“两次科技革命中科学发明的区别”题。不难看出近年高考主要集中在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特点考查。 命题预测: 本专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部分。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重大影响。各种题型都有,尤其是图片、文字题经常涉及。 从专题角度看,本专题内容可同中国史联系在一起,考查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可联系现实生活考查与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以及三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极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着眼点。 预测2007年高考中可能会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来设计题目,所以对于三次工业革命及相关内容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高考点击(近五年高考题统计):

复习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系统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复习设计: 运用投影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复习容量;采用学案导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进行分层递进教学;采用比较法推进课堂教学,展开知识的纵横迁移,帮助学生形成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认识;精选高考典例剖析,渗透学法、解法指导。 复习时数:一课时。 复习流程设计: (一)自主温故,构建知识结构 利用《学案》,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指导学生从5个方面把握每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情况。 (二)知识迁移与整合 设计一:请学生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必要性条件?又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展开?(由具体到一般) 投影表格一:“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社会特征及其启示韩.

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社会特征及其启示 提要:韩国在60年代迅速推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农业发展严重失去了均衡,农村问题十分突出。韩国政府和学者们基于国情和农情,经过科学论证,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国家伦理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一个资本主义体制和发展中的国家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文着重对韩国新村运动的发起依据、社会特征、社会效益和如何借鉴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比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韩国新农村建设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 (一国民伦理水平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1945年韩国光复后,国家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为60年代和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韩国国民的生活伦理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科技的发展速度。毁灭性的朝鲜战争,加上长年的政治动乱,以及循环往复的通货膨胀严重地破坏了韩国国民勤俭节约、相互信任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民风民俗。自60年代以来,韩国工农业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因贫富差距暴发户和贫困户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加上学潮频繁,社会不断动荡, 民愤一触即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年轻人纷纷涌入大城市,一次又一次冲击着农村原有的传统文化、伦理和秩序。一到政界选举之际,政治家们为了增加选票,提出很多不能兑现的口号作为政治资本,腐蚀了农民健康、淳朴、自助、自立精神。韩国人多地少,耕地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平均每户只有1公顷多。韩国的人口密度很大,每平方公里480人。由于人口对有限国土面积的压力日益增大,从而导致地价不断上涨,这种现象尤以城市近郊为显著。此外,韩国资源匮乏,只有劳动力资源。基于这种国情,韩国的决策者们一致认为,依靠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农业与经济是韩国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核心,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社会。 基础:_______生物学、遗传学、__________、微生物学等。 ②生物工程 核心:是_______工程,_____________成就引人注目。 意义: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①大大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缩短了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技术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___________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影响:①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空前发展。 ②进一步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③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其主要标志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核心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探究二: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 所占的比例)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1)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出本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不同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吗?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当堂达标】 一、基础过关:《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精思巧选”选择题。 二、能力挑战: 1、大家一定熟悉右图这两只小企鹅,它是QQ 标志,它的出现,改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