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综合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综合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模型探究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听说过房奴吗?房奴是怎样“炼”成的?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今社会,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一个令许多人头痛的民生问题了,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我们不禁感叹,会不会有一天我们连一个主的地方都没有?为什么国家的宏观调控没有抑制这种不健康的现象?要怎样才能彻底解决住房问题?经过多方面的研究证明我们只有走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研究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即包括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包括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还包括房地产市场完善与人居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内容。因为房地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解决好,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房地产可持续发展。

本小组经由对中国(全国)以及杭州市(地区)这大小两方面的住房问题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来对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通过结合全球房产行情建立“”数学模型探究下列问题的解决方案。(1)(2)(3)(4)(5)(6)

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房地产商单方需要努力的方向,更是深切联系了普通民众普遍需要了解及参与的方面,因此也还是国家将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先从最贴近我们公民住房问题说起。承认公民平等拥有几平方米自住用房土地使用权不是扶贫、不是恩赐,而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优越性的体现。

(一)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房地产及居民的住房情况

一、中国居民住房情况

1、国有土地上居民住房的实际状况(以杭州市为例)

全市国有土地上的居民住房建筑面积总量为12089.66万M2,其中:江南八区7717.14万M2;三区二县4372.52万M2。居民户均拥有住房户均套数为1.16套/户,其中:市区(11个区)1.15套/户;两县1.18套/户。全市户均面积为88.91M2,其中:市区87.51M2;两县127.77M2。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21M2,其中:市区31.78M2;三区二县43.53M2。这是我市国有土地上的居民住房的基本“家底”,总的态势两县最高,三郊区高于主城八区。从上述数据可知,目前我市全市城镇住房人均建筑面积已超过了30M2的小康目标,达到了32.21M2,到年底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还将进一步增加,我市居民住房情况已经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2、住房需求和住房保障情况

住房需求方面,我市居民对住房的满意率分别为:全市83.5%;市区83.3%;两县89.3%。其中江宁区的住房满意率达到97.7%,接近百分之百。城镇居民近几年有实际购房需求的户数占全市总调查户20.4%,其中:市区占20.5%;两县占20.9%。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方面,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M2以下且人均月收入在750元以下(住房保障双控线)的户数约有7.23万户,其中市区符合住房保障双控线的有7.13万户;江南八区符合住房保障双控线的有6.5万户;两县住房情况比较好,需要保障的人群相对较少。这只是官方的统计数据,而市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贫富差距过大产生的假象,现在的南京还有很多人一家挤在十几

平米的小房子里也有很多富人拥有不止一处的房产。今年是中国房改的第20年。20年了都没有解决。怎样在这个富人更富穷人却更穷的社会里达到一种平衡似乎是一个无法协调的世界性难题。

二、那么又是什么使我们无处安身?

拥有一个自己的家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最重要的事,但是现在的中国有无数的家庭面临着即将拆迁却又没钱买房的尴尬局面。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从01年到07年一季度,全国平均房价由2000元/平方米快速升至3500元/平方米,增速最高的05年曾达到20%。房价的上涨有不同因素的影响。以2007年为例,由于流动性过剩、土地购买价格和开发建设成本上涨较快、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和房地产投资性比例提高及住房有效供应不足等原因,全国商品房价格普遍加速上扬。1至4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还在5%至6%之间徘徊,进入5月,涨幅升到6%以上,6月涨幅突破7%,8月上涨8.2%,10月上涨9.5%,11和12月连续两个月涨幅高达10.5%。虽然局部地区房价在年底出现一定的回调和振荡,房价环比涨幅开始下降,但整体上仍在高位运行。2007年一至三季度,地价上涨也过快。导致土地资源过快、过度向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及上市公司集中。

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但商品住房市场有效供应不足,中小套型住房供不应求

2007年,商品住宅投资大幅度的增长,并没有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商品住房市场有效供应不足,一与一些开发商取得土地后没有按期开发有关;二与二手房交易和租赁市场不活跃有关;三与调整供应结构缓慢有关。开发用地,形成有效商品房市场供应的不足一半,一半以上的还未动工开发。二手房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不活跃,也是造成住房市场有效供应不足的重要原因。据40个重点城市2007年1-12月统计数据,二手住房成交总面积同比增长10.92%,低于新建商品住房登记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14个百分点;二手住房成交面积与新建商品住房登记销售面积的比例为40%。租赁住房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外来人口、年轻人和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选择的一种重要居住方式。但是,我国目前租赁市场也明显滞后。不少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住房闲置,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不利于改变目前住房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

3、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凸现

目前,这部分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资格不够,商品住房价格支付不起,二手房选择的余地有限,政府还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房价较高、涨幅较快的大中城市,此矛盾十分突出,应该引起政府和市场的高度重视。2006年以来,一些房价涨幅较快的城市,通过发展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等办法,帮助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同时也要看到,各地的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差异很大,要把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体系,需要增加大量的资金投入;经济适用房建设也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资源。当前,政府应当首先将有限的资金和土地资源给予最需要支持和补贴的低收入保障家庭。对于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的家庭,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问题;更需要政府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通过金融、财税等政策的支持,鼓励通过市场,包括二手房交易和租赁市场,逐步形成适度、多样、梯次供应和消费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三、真的无法解决么?

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能做的只是束手无策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世界各国都在为此做着努力,中国也不例外。在房改的20年中中国也走了不少弯路,从中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经验教训。其一,在住房体制转换上矫枉过正,甩包袱过疾,“全盘市场化”直接

导致保障短腿。保障体系严重缺失,百姓对高房价的切肤之痛由此而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全福利的方式解决安居问题,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用全市场的方式破解住房难题。

1998年,被看作房改纲领性文件的国发23号文令新中国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市场化”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主题词。同时,23号文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明确“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的商品住房”,甚至还规定经济适用房能够覆盖的群体占到城市人口的60%~70%。遗憾的是,在随后各地掀起疯狂的“造城运动”的背景之下、在“市场化”的冠冕掩盖起“借地生财”真实意图的潮流之中,经济适用房占住宅总投资的比例不到5%,且逐年下降;有的城市竟没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压根儿就没有经济适用房一说,截至2007年,全市享受实物配租的廉租房不过2万来户。

当时政府确定的方针是正确的,只是由于地方官员的私心作祟,没有落实把政策到位,倒霉遭殃的就是广大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老百姓。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国家监督部门的实效作用,及时了解居民生活情况,并做出正确的政策调整。统一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房的建设进度,控制高价甚至是“天价”商品房的建设。把房地产商向正确的投资方向引导。

其二,城市动拆迁过速,导致大量被动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冲进市场,加剧供求紧张;而政府因财力所限,补偿、安置又不到位,不和谐因素由此滋生,动拆迁产生的上访甚至成为一些城市“流动的伤痕”。

1980年代以前,国家城建欠账太多,旧城改造是改善底层市民居住环境的重要途径甚至是惟一途径,遂有“穷人安居靠动迁”之说。譬如上海,在1988年房改启动时,有危棚简屋365万平方米,市区住房成套率仅31.6%,绝大部分住房没有煤气和卫生设备,100万只马桶、80万只煤球炉仍在这座城市游走。动迁改造是必须的,也是市民期盼的。

问题出在规模与速度上。以东部沿海某城市为例,最近十年每年的动拆迁户数都在7万~8万,每年创造出800万平方米左右的住房需求。2002年,当地住宅总销售面积为1848万平方米,动拆迁导致的刚性需求占了近一半。

如此大拆大建尽管能带来种种好处: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可以从中获得大量商业用地和交通用地、城市面貌和功能得以优化,但受限于财力,动拆迁安置、补偿普遍引起不满,前些年强迁大量发生,甚至流血冲突也时有耳闻。近年来,不满动拆迁已成为各级上访的主要诱因。“钉子户”、“上访户”的大量存在需要反省的也许不应是个体,而是地方有没有掘地生财、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成分在?

看看于我们有着血脉关系的新加坡是怎么做的吧

1.经济适用房

新加坡:有87%的人住组屋,其余的人住住商品房,组屋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

2.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审查

新加坡:家庭月收入不到1500新加坡元的家庭可以租政府的房住,租金一般在30-40新加坡元;家庭月收入在1500-8000元的,可以申请买组屋,组屋一般有3室、4室、5室等不同户型,面积在60-100多平方米(新加坡计算室内使用面积);如家庭月收入在8000新加坡元以上,就不能买组屋了,而只能买高级公寓和私人住宅(类似于国内的别墅)。这些房子价格比较贵,有钱人才能买得起。新加坡的收入监控体系比较完备,通过个人纳税额可以清楚地了解其收入情况。所以,有钱人想买组屋也买不了,只能买更贵的房子。

3.购房压力

新加坡:上班族人人存公积金,最多可贷9成,公积金可用于首付,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8%,商业贷款利率为3.75%。一般月供仅为月收入的1/10,有些人仅靠夫妻的公积金就可支付月供。新加坡房价1500-2000新加坡元/平米比较常见,就按1800算吧,月均收入为5400新加坡元,住房痛苦指数为0.33.

数据需要对比才能显出不同在武汉:90平米以下可贷八成,超过90平米只能贷七成,公积金不可用于首付。商业贷款利率为6.84%,公积金贷款利率为4.59%,中国提高贷款利率本是为了抑制投资过热,但同时也给购房者增加了负担。某网站调查显示中国三成房奴月供超过月收入一半,房奴一次在中国流行。武汉今年一季度市民月均收入1177元,商品房售价按3600元/平米计算,市民住房痛苦指数为3.06.

4.宏观调控

新加坡:为防止有人利用组屋投机,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细致和周全的法律法规,对居民购买组屋进行严格的监控。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规定,任何人在买卖组屋时必须提供准确、翔实的资料。如果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当事人将面临5000新元的罚款或6个月的监禁,或者同时面临两项处罚。建屋发展局规定居民购买组屋必须自己住,对居民购买组屋的次数作出严格限定;组屋在购买后5年内不得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经营,否则将受到法律严惩。同时,新加坡还规定,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买新的组屋,旧的组屋必须退出来,防止有些人“多吃多占”。为了挤压泡沫,1996年5月,新加坡政府果断地推出一系列猛药。这些措施包括:任何房子在买入一年以内被卖出,卖家的所有收益必须缴税,最高税率达到28%;所有房子买卖要征收印花税,税率为1%-3%;房子购买之后3年内出售,将再次征收印花税;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外国人购房,所购房屋必须自住。

从新加坡的升上我们学到的有很多很多,但毕竟国情不同,我们还要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找出一天最合适的道路。解决全体中国公民住房问题应有全新的思路。一是回归全民所有制优越性,国有资产为全体公民提供包括基本住房在内的平等的经济支撑;二是吸收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又能与中国现有制度方便对接转换的安排。

中国在1949年后逐渐形成一种被称为福利分房的制度,一直实施到住房制度改革前。相当部分职工工作一辈子,终于分到一间或一套住房,也有少数人员分到了相对宽敞的住房。在这种制度下大体保障了城市居民低水平的住房需求。其政策含义是有条件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应该为其职工提供最低限度或达标的住房。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同时推行住房公积金等办法。住房制度改革推出后,少数有条件的单位以市场价购买住房(或自建住房),然后以本单位自有公房名义,按房改有关规定出售给职工。一方面,有条件的人员通过不同途径,享受到了不只一次的公有住房出售的利益,同时享受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另一方面,有相当部分从未分配到住房的老职工,因为遭遇下岗等原因,既没有得到住房补贴,也未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待遇,只能承受负利益(需自己出钱租房居住)。尽管近两年政府密集出台了强化和规范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逐步解决住房困难户的需求,但在政策思想上欠周延。由此看来,住房制度改革既奠定了房地产业大发展的基础,但也造成了巨大的分配不公。住房问题上分配不公的原因是什么?关键原因在于相关政策的断裂,以及推出重大改革时相应的配套和平衡举措未及时出台。住房制度改革后,单位原分配给职工的住房,由职工按房改价购买,这房改价很低,仅相当于建筑成本(不含土地成本),还有工龄折扣等优惠。有几十年工龄的老职工以房改价获得一套售后公房,这是多年低工资隐含住房福利的显性化,也是对老职工多年为国家积累作出贡献的承认,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合理的是有一部分老职工一辈子也没分到房。更不合理的是少数有条件的人员获得不止一次的住房分配利益,如有的单位在普遍的福利分房以后,在市区较好地段集资建房,以低价卖给本单位职工,所谓低

价与房价飞涨以后的现价比,只是几分之一而已。而福利分房(包括变相福利分房)职工按房改价购自住用房,隐含了一个事实,即房改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无偿获得了自住用房的土地使用权,而未分到房的人则没有享受到同等权益且未得到补偿,这正是住房问题分配不公的症结所在。不能忽视的还在于这种分配不公出现了世代接续,目前独生子女一代结婚,如双方父母都曾享受过福利分房,就出现两代人三个家庭供一套婚房的情况,这正是推高房价的一个因素;高房价则更加压缩了没有分到房职工子女的购房或租房的能力,且将长期压制他们的即期消费。

住房问题众说纷纭看似复杂,但复杂问题可以化繁为简即针对症结处理,解决之道就是老老实实承认住房的保障性,承认公民平等拥有自住用房几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这样改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何在呢?一,住房问题的分配不公包含了深刻的不平等,其参与催生的房价飞涨,使包括较高收入白领在内,住房都成了不能承受之重,更不用说新生代农民工了,其中蕴含的危机不能忽视;二,经过全体中国人几十年辛勤劳作,国家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建国60年后进入2010年代,中国已经有条件在新型公有制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善的公民福利体系;三,基于对全体公民提供平等支撑的新型公有制,将成为中国基于制度创新的软实力核心,为在21世纪中后期进入世界前列奠定基础;四,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吸收借鉴(借鉴新加坡组屋经验)。新加坡建国时间比中国晚,但建屋局已经成立50年了,今年将建第100万间组屋(2009年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74万人,家庭平均人数3.5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均能买得起组屋。在新加坡“我们去申请组屋吧”已经成了温馨浪漫的话语,这意味着这一对青年即将登上婚姻的殿堂。组屋已经上升到国家认同、公民风貌的“组屋精神”。

一位退休的中国农业银行经济师在联合早报讲述了他眼中的住房问题的解决之道。他说:“破解中国住房问题的新思路,就是全面落实公民基本住房保障的普惠性,一揽子解决住房问题的分配不公(为建国以来最大的分配不公),在回归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身份和国家认同。具体路线图如下:一,对从未分到房的老职工给予适当的补贴,可采用以工龄为主要根据,发给住房消费券。二,对不止一次分到房的给予清理,按照普惠但不特殊的原则,退出多享受的住房分配利益。三,考虑与现有制度对接,从扩大经济适用房覆盖面着手,逐步达到普惠目标。即原则上所有买不起商品房的城市居民都可有步骤地享受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权益。四,城市打工一族,包括白领和新生代农民工,只要在城市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在城市居住和参加社会保险一定年限,即可同等享有购买经适房的权利。五,经适房覆盖面扩大后,供不应求解决办法:一是调整结构,近几年以建设经适房为主;二是采用打分排号等方法确定顺序,如已婚及婚龄长的优先,男女双方父母均未享受福利分房的优先,工龄、参保年限长的优先等等。六,新生代农民工在购买经适房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后,若其在农村老家还有宅基地自留地的,视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交回集体。七,设立住房保障局,统筹协调全国经适房建设。在现有住房交易登记电脑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公民住房数据库,登记公民住房的前世今生(公房、售后公房、商品房)等情况。八,2009年土地出让金全国1万5000亿元(人民币,约3071亿新元),北京、上海几百亿元,是超常,必须善用,一是超额部分留作以丰补歉,二是用作经适房扩大建设后的财政后备资金。

(二)

杭州市房地产及住房问题又有什么发展呢?

房地产市场监管是政府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杭州房地产市场运行整

体上呈现积极变化,住宅产业化取得了积极进展,推动了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但仍需继续严格落实调控政策,巩固调控成果。钱江晚报曾报导有关杭州房价全国第一所言非虚,“关于杭州新房房价全国排名第一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据称,消息来源于《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杭州新房均价达25840元/平方米,北京上海紧随其后。随后,有媒体和专家对此提出质疑,称其为假新闻。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住宅销售价格统计调查方案》,基础数据来源直接采用当地房管部门的网签数据。今后将不再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平均数,重点发布各城市不同对比基期的分类指数和总指数。而据中国之声和新华社记者赵红燕快评:杭州的房价能排到北京、上海的前面,乍一看是挺唬人。但就算新闻是假的,就算杭州的房价不是最高,和杭州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比起来,购房的压力绝不亚于北京、上海。不过,换个角度,杭州的高房价对已购房者来说不是件坏事,起码如果他要转战北京上海去创业,房子卖了,到北京上海一样能买得起房,如果是到二线城市工作,那这笔房钱足够一家人悠哉地过日子了。

而新的住宅价格统计方法跟以前比起来有了进步,更科学也更系统。有了这样的指数,像“杭州房价排名第一”的新闻也应该不会再次出现了,毕竟同样拿市中心比,杭州可要比上海低一截啊。

(三)

增加保障性用房比例对房价影响

那么保障性用房影响房价升还是跌?15位业内人士参与本问题的调查,7人认为保障性用房对商品房价不会有影响或影响不大,8人认为会抑制房价上涨。网友非常欢迎保障性用房。

A.影响不大

张文彪:政府推出保障性用房有利于构筑和谐社会、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有利于房地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不会造成房价大的波动。商品房更多受市场规律调节,房价由供求、成本、政策等因素决定。

杨红:不会影响房价,但会减缓房价上升的势头,降低商品房购买的总量。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中的中低收入群体,这一群体并不是目前厦门商品住宅的目标购买群,他们购买保障性住房的行为并不会对房价造成直接的影响。

朱伍松:政府出台这种调控政策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抑制并稳定房价上涨的幅度。至于政府这样做是不是有效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政策的出台必

须有具体的实施细则配套执行,才可以保证政府对经济调控的有效性。而保障性用房主要解决买不起商品房的老百姓住房问题,但对商品房影响不大。

秦刚:对房价影响不大,因为保障性用房的购买者本身并不是普通商品房的主要购买客群,所以即使有大量的保障性用房推出,对普通商品房的客源分流也不大。另外,目前保障性用房供给量还是较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的潜在购房者的住房需求。

王世忠:政府推出大量保障性用房不会影响房价,因为保障性用房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范畴,其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阶层,而商品房则为市场经济的范畴,其供应对象为城市的中高收入阶层,但如果保障性用房过多过滥,而且享受群体不加严格限制,把社会公共资源变为一种个人福利,则短期内会冲击房地产市场,但长期来看则会推动房价的上涨,比如以前的经济适用房和房改房,不管收入高低均有可能享受,而这些人取得这些房源后往往不是自住或自住一段时间后转手,获取差价后进入商品房市场,进一步推高商品房价格。我认为社会保障性用房应以租赁为主,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

林凯:平均每年4000套保障性用房的供应,将很好地调整住宅市场供应结构,但从供应量看,目前只能解决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对房价的影响不会大,而且从供应的范围来看,今年保障用房以集美杏林、翔安区域居多,对聚集人气,完善配套设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加速区域房产市场的发展。

吴明晓:保障性用房与商品房的目标客户交叉面很小,房价受此影响不大。但保障性用房给部分群体带来居住梦想。

B.抑制上涨

戴亦一:作为商品房的替代品,政府大量推出保障性住房无疑会对房价的上涨产生抑制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导致房价的下跌还取决于如下三个因素:一是政府提供的保障性用房的供应量有多大;二是这些保障性住房的购买或租赁对象范围如何控制;三是这些保障性用房对商品房的替代性有多大,而其对商品房的替代性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户型大小。

李友华:国内有专家估计,廉租房与房价呈反比关系,廉租房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政府推出保障性用房除了廉租房,还有一定量的保障性商品房,故保障性用房肯定会一定程度对房价有平抑作用。但针对厦门,异地置业占50%以上,而廉租房供给每增加5%,就会迫使房价下降3%-4%是在固定消费群体中的作用,对异地置业来说影响不大。

邹毅:首先,从作用的层次上看。政府推出保障性用房可以说是一种非市场行为,其目的是从供给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起到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而真正的房地

产市场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只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问题对中高收入家庭的影响不会很大。由于保障性用房在建设标准等方面有很多限定,属于细分市场的产品,对中高收入家庭的吸引力会降低很多。从整个市场上来看,在供给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保障性用房,会进一步拉低中低价商品房的价格,但是定位中高收入家庭的商品房,由于供给数量减少,其价格有可能会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出现两极分化加大的格局。其次,从作用的时间上看。短期来说,由于保障性用房成交量上升,而中高端产品成交保持平稳甚至出现下滑,其结果是房地产平均成交价格将逐步走低。长期来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出现增长,一方面居民的居住改善性需求将更为突出,对中高端产品的消费倾向增强,另一方面收入增长传导至土地价格,以土地成本为定价基础的保障性用房价格也将出现一定幅度上调,此时中高端产品的上调幅度也许更大。在国外不少国家也早已有类似保障性用房的制度,但是这些国家的房地产价格从整体来看也还是持续走高的。根据各地方情况不同,制定各自的保障性用房制度,确实可以起到缓解社会矛盾,减慢房价增幅,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

谢凌锋:香港政府在1997年推出了“八万五”的居屋计划,直接导致了香港楼市的最后崩盘,成为压倒香港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上海市政府去年推出的“两个两千万”政策也导致上海楼市降温。厦门政府大量推出保障性用房,一方面扩大楼市供应量,另一方面减少对于商品房的需求,所以将使供求关系得到缓解,房价上升的势头得到抑制,但会不会出现下跌则要看这个城市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和政府这项政策实施的力度。

杜安:大量保障性用房的推出将有效平缓房价的上升空间,抑制投机与投资性需求。政府在此时适时推出该政策,可以有效防止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伏,实现经济软着陆;另一方面也通过大量保障性住房的推出,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因此,政策的推出有其必要性,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维护了市场和社会的稳定。

杨贵龙:将促使房价上涨趋缓。保障性住房最大的作用在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使中低价位住房在住宅供应中的比重增大,从而减缓快速上涨的商品房整体均价,但中高档住房价格不会因此下跌。

陈赛红:政府大量推出保障性住房对稳定房价起积极作用,有助于抑制房价上涨速度。

王玉灵:取决于政府设定的保障对象的条件,即门槛的高低。若门槛低,则使保障群体庞大,必然导致商品房购买群体的减小,从而使商品房需求减少,房价下跌。反之,门槛高则影响不大,甚至会促使房价上升。

C.网友观点

暴利长:那么小的量,再加上供给对象是特定的,可以肯定对商品房市场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用“保障”代替“福利”,这是住房制度的革命性进步,老暴一直强调:政府的责任是令“居者住其屋”,不让任何人流离失所,而不是“居者购其屋”,用财政资源补贴居民拥有房

产。如果厦门市政府能够下决心每年建设5000套甚至一万套以上的保障性住宅,若干年后,厦门就能够成为一个低收入者也能安居乐业的温馨城市。

sfgzz :坚决支持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但要把好事办好,要让保障性住房真正安排给需要保障的家庭,而不能成为腐败的温床。只要保障性住房体系完善了,商品房价格上涨就不会那么敏感了,因为对低收入者而言,再低的房价可能也买不起,商品房是卖给中高收入者的。

另外,增加保障性用房可以缓解商品房房价压力。

中央政府制定了一个规划,2009年到2011年,用三年的时间把保障性用房建成750万套,现在看来,能够超额完成这个任务。2009年,已经完成了200万套。今年将完成300多万套。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建设廉租房和普通租赁房。还要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去年棚户区改造大约完成了130万套,今年棚户区改造要完成200万套。

实行廉租房制度,不但为城镇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而且对城镇高收入者也是有益的。如果获得廉租房的群众占市民总数的30%,那么购买商品房的市民就减少30%。这样一下子会改变商品房的供求关系。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房价就会下跌。不过现实可能会出现偏差,只要能够坚决执行,相信房价会降。

在“侨鑫地产·创筑顶尖2011品牌盛典”发布会上,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冠,央视评论员王志安等专家学者就顶尖不动产的发展对于城市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部分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城市的房价不存在泡沫,房价大幅度下降在短期内不大可能。有专家也表示,在目前投资渠道缺乏的情况下,那些具有高度稀缺性的东西例如高品质的房产,仍是主要的途径。

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实行严格的调控措施,各地也纷纷出台房价涨幅目标。对此,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表示,大部分已经公布房价调控目标的城市,将调控目标与GDP挂钩,年增长都在10%左右。这说明起码房价较大幅度的下降不太可能,因此有需要还是可以买房的。他认为目前房价并不存在泡沫,房价总体上正常。因为泡沫是用所有的经济因素都不能解释的那一部分价格,但他看来目前的房价是可以解释的,那就是除了供求因素外,还有制度性因素,例如地方上的土地财政等。“如果这些制度性的因素不改变,老百姓所说的高房价基础仍然在。”王福重表示。王福重认为,今年上半年是楼市比较严厉的时期,他个人认为在4月份或者5月份的房价是全年最缓和的时期,下半年房价会涨得比上半年要明显一些。而央视评论员王志安表示,房价是一个城市公共设施水平的体现,广州在亚运会之后城市公共设施水平脱胎换骨,从这个角度来讲,广州的房价还有上升的空间。部分专家表示,房子是商品也是投资品,在目

前通胀压力下,房产是富裕阶层财产保值的主要途径。而对于目前有地方开征房产税对豪宅市场的担忧,王福重表示,房产税税率相当有限,不可能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而高端住宅由于其稀缺性会导致价格越来越高,购买者不会在意这个事情。他表示,房产税目前在重庆和上海试点,实施中仍有难点。他预计三年内房产税不会推广到主要大城市。

【国土部:当前土地财政形成机制牺牲子孙后代利益】

4月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国家土地督察公告相关内容和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各方面的情况。相关人士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土地财政形成的机制是有问题,地方政府主要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客观上促使了多卖地、快卖地、早卖地、贱卖地,牺牲了子孙后代的利益。点评: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城市政府一级的财政收入也有70%或80%主要是来源于土地税收,但其土地财政主要来源于土地保有的税收环节,而不是依赖土地的增量环节,我国要从机制上来研究土地财政的问题。

【骗购保障房拟按诈骗罪论处擅自出租罚5万】

实施不到10个月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将作出重大修改,备受公众质疑的骗购保障性住房罚款5000元的规定将成为历史。据悉,对骗购保障性住房的行为,深圳市拟根据《刑法》规定以诈骗罪论处,并可能处以高达20万元的罚款。点评:伴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申请,公众普遍担心以现有的监管手段和惩戒力度不足以抑制广泛存在的骗租骗购行为,修改后的条例将有利于打击保障房申请中的大量违规现象,使为数不多的保障房真正用到实处。

【房企资金面异常引监管层关注】

“资金问题已经反映在房价上,变相降价满天飞。”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就地产企业资金面异常发出如此风险提示,并表示在全国范围内,房地产企业“贷款下降,投资增加”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既有自有资金,也有境外融资,应引起监管部门和国际评级机构高度警觉。点评:房企在筹集资源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有神通”,银行贷款的从严审查并不能真正掐断房企融资源,监管部门要对房企的变相降价风高度警惕,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房企与调控政策“躲猫猫”。

【房企融资需过国土部审核关】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郑莉近日在“上海多层次蓝筹市场建设论坛”透露,目前所有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都要征求国土资源部的意见来审核,核查内容包

括项目涉及土地的农用地核用和征收、土地使用权取得、土地出让合同履行、国有土地使用证取得、动工和开发建设以及转让等情况。点评:这是国家相关部门首次将房企融资与土地审查结合起来,房企要想再融资必须不存在违规使用土地现象,这能大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房企屯地现象。

【中小房企初现亏损潮开发商降价求量二季度或出现】

截至21日,已有中关村、沙河股份[简介最新动态]、津滨[简介最新动态]发展等多家上市房企预告业绩将在一季度出现亏损。而2010年84家上市房企中,除3家ST公司,只有绿景地产[简介最新动态]1家亏损。业内认为,开发商下半年将遇到资金压力,部分开发商可能从二季度后期就会出现降价求量的情况。点评:由于信贷收紧和政策加压,今年一季度业绩出现亏损的上市中小房企明显多于去年,开发商将在下半年遇到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并面临销售萎缩和贷款收紧的双重压力。

【房价高企转移购买力机构预测零售业将年增15%】

瑞银证券消费品行业分析师梁裕昌在沪发布报告称,目前中国楼市存在高泡沫,房子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遥不可及,当买房的目标不复存在,社会大部分收入会转移到商品和服务上,未来十年将有利于支撑零售业,每年增长率将达15%。点评:目前房价和通胀的预期可能只会在短期内对消费者信息造成负面影响,未来十年甚至十五年内,房价都将维持高企状态,中国人买房压力仍然居高不下。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1、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说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说与时俱进,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总结实践新创造,深入回答时代新课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果,使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贯穿和体现了解放思想、

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地球系统科学》(考查) 题 目: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系 (部) 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系 学科门类 理学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陈永奇 学 号 200907074084 成 绩 2010年12 月 25日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3) 2 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3) 3 地球系统科学 (3) 4 全球化研究 (3) 5 可持续发展 (4) 6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几大体系 (5) 7 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 (5) 8 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推动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实施 (5) 9 全球变化研究为国际环境外交提供科学依据 (6) 10 全球变化与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7)

【摘要】针对当今全球性环境危机问题,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只有积极地进行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才能很好地协调自然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球系统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 GIS) 引言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地球科学面临的严重挑战。当前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暧、臭氧层的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加速灭绝等问题困扰着人们。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实质上是地球各圈层组成的统一系统即地球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早在10年前,科学家已普遍认识到,必须把地球作为一个由相互作用着的各个圈层或子系统即地球系统来研究,才能回答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种观念性的转变,标示着从传统地球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变。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并赖以生存。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生存空间,而且还是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不可再生和可再生物质源泉。因而地球既承受着人类社会物资需要的索取,也承受着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做的一切改造,特别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使人类社会全环化与可持续发展则是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基本矛盾,是地球科学面临的严重挑战。 2 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与全球增暖、臭氧屏蔽的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等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涉及地球各部分、各层圈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的可居住性问题。有科学家预言地球环境的变化,是世界科学家们面临的严重挑战。[1] 3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尺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1] 4 全球化研究 全球变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纪 70年代。当时国际社会科学团体使用“全球变化”主要是表达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愈来愈不稳定,特别是国际安全和生活质量逐渐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全套精选测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全套精选测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现有两只小灯泡L1、L2,它们的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 (1)如图甲是小明测定灯泡L1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不完整).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_____.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而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经检查,电流表是完好的,仅滑动变阻器或小灯泡存在故障,则电路中的故障是__.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仍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要使该小灯泡发光只需__。 ③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__W. (2)小华利用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灯泡L2的额定功率.图中R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还缺两个开关和一只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请在虚线框内补上这三个元件的符号,使电路完整,实验操作简单______. 【答案】A灯泡断路移动滑动变阻器0.8 【解析】 (1)①根据图中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从电源正极连接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求一上一下的串联在电路中,所以将C或D连到电源负极即可,如下图所示:

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路断路或电路的总电阻很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而导致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③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P 应处在使电路中电阻最大位置A端; 由乙图,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2A,所以灯泡L1的额定功率:; (2)由上面的分析知,右上边的是电压表;左边两虚线框内是开关,如图所示: ①只闭合S和中间的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8V;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动,断开中间开关,闭合左上边开关,测出灯与R 的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计算出R两端电压U R; ③由计算出R的电流,即灯泡此时的电流,由P=U额I额计算灯泡L2电功率即可.故答案为:(1). (2). A (3). 灯泡断路 (4). 移动滑动变阻器(5). 0.8 (6). 【点睛】本题是测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变阻器的使用、电表读数和功率计算以及特殊方法测功率的电路设计.特殊方法测功率时,只给电流表通常会使用并联电路,只给电压表时通常使用并联电路,利用已知阻值的电阻与电表的组合间接测电压或电流达到实验目的。 2..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汁时,t=5s 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离渠中心线距离 r/m 0.10.200.400.600.801.00

全球变化的应对:挑战与机遇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摘要】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烦人变化,包括大气与与海洋环流、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资源、土地利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等的变化。全球变化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对其认知程度不断深化而被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当今,人类正面临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全球性气候和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激增与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剧减与生物物种的快速灭绝、水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大气中的氧化作用的减弱、环境恶化与灾害频发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因此,人类对全球变化的研究与认识程度;如何合理地安排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各种灾害现象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在认识研究了全球变化后,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需要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全球变化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一、全球变化及其研究共识 1、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地球观,它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所有部分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下一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 全球变化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及相互作用(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地圈),其直接研究对象是地球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等子系统。显然,环境问题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直接涉及到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球的可居住性等重大的战略性科学与社会问题。因此,认识了解地球系统的科学,预测、延缓或适应全球变化,对于协调自然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全球变化研究共识 在2000年科学研究委员会议上,IGBP,IHDP,WCRP达成一致共识。全球变化研究共识主要包括:①地球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自调节系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各组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变化与反馈非常复杂,并且具有多尺度的时空变化。对地球系统动力学的认识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为评估人类所引起变化的影响与后果提供了合理的基础。②除了温室气体排放及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地球的环境。人类所引起的地球陆地表面、海

对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平等和可持续政策

对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平等和可持续政策 John Byrne a, Young-doo Wang a, Hoesung Lee b,1, and Jong-dall Kim c 过去两百年里,能源在工业生产和消费中的应用改变了大气的化学结构。自工业时代起,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甲烷和氯氟化物大幅增长(Cicerone, 1989; IPCC, 1990; IPCC, 1996a)。如果考虑到所有的社会活动,全球范围内约有60%的温室气体是与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的(Byrne 等,1992)。用气候学家Nicholas Shackleton的话来说,温室气体的排放程度以及对大气化学组成的影响远远超过大自然界在过去50万年所经历过的(New York Times,1990年1月16日)。 许多气候模型预测大气中高浓度的温室气体将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尽管对温室效应的精确度动态影响还有争议,由联合国组织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已得出结论空气中增加的温室气体正在影响最近的气候模式(IPCC,1990;IPCC,1996b,c)。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峰会及随后于1995年柏林,1996年日内瓦,和1997年京都举行的缔约方大会号召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行动都着眼于能源部门,以及能源部门所采用的燃料和技术。而大多数政策建议的共同点便是从常规能源向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转化。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常常引起关于成本和效率的争议,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政策提议采取减排不应过急过快(如Nordhaus,1991)。从广义上来说,在能源政策的制定中应采取两个预防准则――“无悔”和“保险”。然而,每一项准则都很难证实在国际政策中的应用。本文提议用平等和可持续性作为制定全球能源政策的基础,以此来定义和分配为减缓气候变化转化能源部门所需要的成本。 两个主要政策提议 到目前为止,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争议大都集中在“无悔”和“保险”的原则上。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无悔”政策(Cristofaro,1992;Shelling,1991)是要求国家减少那些没有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的成本有效的活动。基本上,这个政策提议国家加速实施低成本的节能措施比如更换变速电机和高效的荧光灯。由于有市场障碍,这些措施没有得到推广实施,而“无悔”政策可衍变为移除这些障碍的具体策略。 “保险”的政策则旨在采取减缓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全球变暖引起灾难性事件的风险(Cline,1992;Manne和Richels,1992)。这个政策提议实行适度的温室气体减排来避免未来风险,比起“无悔”政策来要更进一步。可是,“保险”的气候变化政策同样是希望通过加速实施低成本的能源效率措施来实现减排。 a.美国特拉华大学能源环境政策中心 b.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 c.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经济系 1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三工作组前任主席。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分析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quote]相关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真理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1.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是能够为人 们所感觉、所认识的,是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理论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可知论, 反对了形而上学。实践上则要求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 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意义。(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正确的理论指导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实践和认 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4.真理和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价值原则指人类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关知识点2: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期末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是学生设计的模拟调光灯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回形针,发现灯泡发光,但亮度几乎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的阻值太小B.铅笔芯的总阻值太小 C.灯泡被短路D.电源断路 2 . 两个不一样的灯泡串联在同一电源上,有一个灯泡发出了很强的光,而另一个灯泡却发出较暗的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强的灯泡中电流大 B.发光暗的灯泡中电流大 C.两灯中电流一样大 D.无法确定 3 . 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 B.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是并联的 C.电能表是测量家庭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D.电路中的总功率越大,电流就越大 4 . 某电视机的额定功率是200W,1kW?h的电能可以使它正常工作() A.0.005 h B.0.2 h C.5 h D.200 h 5 . 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磁场的N 极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 B .地球周围的磁感线从地球地理北极附近出发,回到地球地理南极附近 C .仅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 极指向地理的南极附近 D .宋代科学家沈括最早发现了地磁场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并不完全重合 6 . 为改善驻守在南沙某岛礁边防战士的工作、生活条件,今年在岛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为探照灯供电。这样白天与晚上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 ) A .晚上:化学能→电能→太阳能; B .晚上:化学能→电能→化学能。 C .白天:太阳能→内能→电能; D .白天: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7 . 下列自然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 .春天,百花飘香 B .夏天,雷雨交加 C .秋天,黄沙扑面 D .冬天,雪花飘飘 8 . 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应与正极相连 B .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发热并燃烧 C .该实验不能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 D .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9 . 甲、乙、丙三条相同材料制成的金属线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金属线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甲 10 10 乙 20 1

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

题目:基于你对全球变化的认识与理解,请论述:为什么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 一.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化,意指在地球环境方面的自然和人为变化导致的所有全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国际科学联盟将全球变化定义为“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它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变)”。狭义的全球变化主要指大气臭氧层的损耗、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和全球气候变暖。现在的理解,除这三个方面外,一般还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利用格局与环境质量的改变(水资源污染、荒漠化、森林退化等)、人口急剧增长等更为广义的内容。 全球变化的加剧,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这一事实已被大量研究结果所揭示, 被绝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定,并被政治家们所接受。8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此背景下得以广泛重视,并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战略和理论。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全球变化的现象 1.大气臭氧层的损耗 位于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能阻止过量的有害短波幅射(主要是紫外幅射)进入地球的表面。研究表明,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南部海洋上空的臭氧层已在每年9、10月会出现一个大洞,而且每年都在变深,这个臭氧洞现在所占的面积约3倍于美国本土48个州总面积。即使现在停止污染、损耗臭氧层,臭氧洞的恢复也要几十年的时间。北极也开始出现类似的问题,虽然还没有出现臭氧洞,但是北部在最近的40年间,至少在寒冷季节里,平流层的臭氧层已损耗10%。 2.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气本身能够通过氧化作用来清除那些干扰现有功能的气体和分子。但这种机能正在减弱。例如,大气的天然“清洁剂”羟基能与甲烷和一氧化碳起化学反应,从而清除它们。由于一氧化碳的活性强于甲烷,大气首先使用它的羟基来清除一氧化碳,然后才来清除甲烷。但由于人类过多地燃烧消费化石燃料和森林,过多地向大气排放一氧化碳,大气的羟基正在被用光,大气就无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此,笔者认真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思索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入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也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全面把握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正确认识其本质。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所作的最明确、最深刻、最全面的概括,是我们学习理解和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2003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后来又对这一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此又做了深入全面的论述。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和相互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只有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社会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在进入了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但是在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们有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本文首先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再针对性地对我们可持续发展提出几个发展思路。特别是要看到它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环境

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洁净能源比重提高 我国能源的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5~10%,按我国GDP增长速度,能源需求将在20 年内增长一倍。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煤炭比重过高,这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利用。自1993 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油气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我国洁净能源比重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据国际能源署最新估计,到2010 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 万~1 亿吨,净进口率达到41%。 1.2 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庞大的人口基数使资源紧张成为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战争威胁,我国资源发展实行的是立足于国内资源的内向型战略。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后,注重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不但使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得到缓解,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我国生态和环境问题。显然,这既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 经济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越来越强的物质基础 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后,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我国有能力在环境保护上进行更多的投入。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增加。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 世纪80 年代的0. 5%增加到2000 年的1. 5%。沿海发达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国现在实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都与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密切关系。

初中物理2020九年级全一册测试(有答案)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初中物理2020九年级全一册测试 一、单选题 1.(3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 B .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D .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2.(3分)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 B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放出了热量 D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3.(3分)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 ,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 熄灭,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 或电阻R 上。合理的判断是( ) A .若电压表有示数,一定是电阻R 断路 B .若电压表有示数,一定是灯L 短路 C .若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电阻R 短路 D .若电压表无示数,一定是灯L 断路 4.(3分)电现象中有三个同学非常熟悉的实验:a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 、 伏安法测电阻; c 、伏安法测电功率.这三个实验均要多次测量电压与电流值,但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a 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B .b 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C .c 实验是为了比较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D .b 、c 两个实验都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3分)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能源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

电?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 刁锐 (清华?学电机?程与应用电?技术系,北京,100084) 摘要:由于电?电?技术“响应性好”、“软控制的灵活性”、“?型轻量化的操控”、“?的效率”等?系列优越的性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更加?泛的应?,重要程度不断提升。本?综述了电?电?技术在混合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上不可低估的作?。 关键词:电?电? 混合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0 前? 为了满??们对汽车的动?性、操作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对环境的友好性等各??不断提?的要求,各种电?装置不断地被应?于汽车[1],使现代汽车成了?个?泛的电?系统,包含?量的电?设备[2].在汽车电?系统中,电?电?技术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不仅如此,电?电?技术也是?项对未来开发出具有新特性、功能的设备?分有?的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和化?能源的储量的减少,世界各国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到七?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许多??取得了明显进展,?如?亚迪汽车推出纯电动车e6,DM双模电动车和K9纯电动客车,在?些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平,北汽、荣威、众泰等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占有了?定的市场份额。在国家政策的???持和企业、?校的共同努?下,中国汽车?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技术成为“弯道超车”的关键。 1 三种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动?系统介绍 根据动?来源的多样性,电动汽车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

动汽车。这些种类均部分或全部地集成了电?动?系统。 通过对框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系统结构?致相同,混合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纯电动汽车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通俗的说,可以将混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冷溶 2006年07月24日08:44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最近,由中宣部组织编 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 本》一书出版了。结合对这 本书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 展观的重大理论。胡锦涛同Array志强调指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中”。 做好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它提出的重大意义?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对于正确、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做好武装全党、统一思想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发展观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它与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列宁领导俄国进行了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几乎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重大问题。这些思想尽管是初步的,但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毛泽东同志借鉴苏联发展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他认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没有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所以,他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这些重要观点,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理论来源。 应该强调,科学发展观更主要的,是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继承发展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理论思路、基本概念、丰富内涵和语言表述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实现温饱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发展思想。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并牢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 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建国以来20多年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党全国上下对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具有这样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是中国发展成功的第一位原因。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鲜明和坚定态度,我们党才真正牢固树立起了这个认识。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邓小平同志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并没有忽视全面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就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说,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

你如何看待中国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地作用和主张。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 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盛,逆之则衰亡。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国 的共同利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方愿同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 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世贸成员落实协定谈判 成果,支持最不发达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大幅 提升。 在贸易方面,中国积极参与与做大全球经济贸易“蛋糕”,与贸易伙伴各得其利。 在关税方面。 2018 年,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包括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营 商环境,大幅降低商品进口关税。 ·大幅降低 1449 种日用消费品、 1585 种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 ·将汽车 ·实现进口抗癌药全部零关税。 ·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5%。 在规则方面,中国支持完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面对根本不顾别国的利益,关起门来搞贸享 的根本逻辑。对此重大问题,中国交出的答案是协商、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升级换 代,谋性、开放性的新型全球治理机制体系。 2、中国经济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驱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意义重大。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黯 淡无光。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我们主张本 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增加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我们积极推动构建更好的国际发展合作格局,落实联 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国际社会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 努力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 3、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化发展新方向 (一)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支持贸易自由化。 世界各国“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规则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 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战略要求”,让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中国不仅要成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维护者, 还要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全球制度建设中作出贡献。 (二)提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 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 坚持包容普惠,造福各国人民 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

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10.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10章第4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奉城高级中学陆沛恒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和面临的威胁后,进一步了解人类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解放日报》对北大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教授的专访中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经历为主线,学生在了解体会专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感人行为和独特的爱国情怀中,不但了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在情感上激发了爱国的情怀,在行动上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3知道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归纳,提高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了解科学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感人行为和爱国情怀,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和文明不奢侈的生活消费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3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难点: ○1感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感触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组织学生分工搜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及生态伦理道德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练习: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使人类丧失一系列的生物资源,而且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国际上为保护各种生物物种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国际条约体系是() A、生物多样性条约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公约 D、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 C、人工种植,营造单纯林种 D、依据经济发展需要砍伐 3、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全套精选测试卷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全套精选测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 (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______。 【答案】断开短路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解析】 【详解】 (1)为了保护电路,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为L1的故障,只能是短路,此时电压表也被短路,故示数为零,若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会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所以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短路。 (3)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此时电流由负接线柱注入,正接线柱流出,即电流方向是反的,指针会反偏,所以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点睛】 重点是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实验,注意电压表的使用,在连接电压表时,电流方向不能接错,选择量程可用试触的方法。 2.在“测量小电灯的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30Ω 1A”字样 (1)连接电流表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的量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