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优秀论文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优秀论文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摘要】:

养成教育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从小为学生打下做人基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已日益成为一种共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中最为基础、至关重要的基本要素。本文以铁岭市银州区小学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研究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及意义入手,并就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来谈小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养成教育小学生行为习惯守则

【正文】:

曾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位记者问其中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你在那所大学、那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就是他们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

影响。

一、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指“养育→生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实际上就是通过训练指导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以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反复训练和体验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党和政府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视,曾强调指出:“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古人也说:“养其习于童蒙,则作圣人之基立于此。”可见抓好养成教育,形成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是促进健康成长和成就大业的基础。

二、目前小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孩子,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信息的输入,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孩子。可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了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乖乖宝贝,家庭中的小太阳,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要什么,父母长辈都尽量无条件无原则地给予满足,使孩子们养成了诸如任性、执拗、懒惰、自私、目中无人、不讲道

理,缺少起码的文明修养,诸如举止粗俗,随地吐痰,乱扔赃物,买东西、坐车不排队,上车抢座位,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不爱护公物,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平时与同学相处出口成“脏”,骂人,语言粗俗,见到邻里不主动打招呼问好,经常顶撞长辈、父母等等的坏习惯。

可是小学生天真活泼,思想比较单纯,可塑性大,容易学好。老师要求他们不乱丢纸屑,他们会做得很好。记得有位家长向班主任反映这样一件事,周日带女儿上街,要吃果冻,母亲答应要求,她吃得很开心。回到家,她把果冻壳交给母亲。但也容易学环,如父母过分溺爱,他会任性,不讲道理,不听劝说。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三、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我校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牢记《规范》和《守则》内容,做到“知”与“行”相结合,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的基础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明确细致地规定了小学生的思想、学习习惯、劳动、卫生、纪律、等方面要遵守的规则。它既是学生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依据,又是教师评判学生行为是否规范的标准。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经过一个“知”、与“行”的教育过程。学校应采取多种办法,如广播、图片、班队

活动、说唱、笔答等形式,让学生知道《守则》《规范》的主要内容,要熟记,能背诵出来,使其成为行动的指南。

学校还可以依学龄段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行为规范教育。一二年级学生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中段年级小学生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中年级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高年级可以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守则》《规范》内容。

行动来源于正确的认识,学生一旦懂得了怎么去做,就会根据具体的要求去行动。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爱参与的天性,给他们更多的尝试练习的机会,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积极的培养。为此“知”“行”结合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对他们一时过失不能横加批评,要多提醒,和颜悦色;二是要遵循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一段时间培养的习惯不要太多、太难,要讲实效。一种习惯一旦形成,便能自然发挥作用,并对其他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促进作用。三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精神,凡是学生能做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如校园劳动、值日生工作、收发作业本等。总之,要以“知”导“行”,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让学生积

极主动参与。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处事、学会评价,从而提高养成教育效率,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榜样的示范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的引领

小学生缺乏是非观念,辨别能力不强,哪些行为是值得效仿、发扬的,哪些习惯是该摒弃的,思想上不清晰。如果学生“模仿”的是“榜样”,就有利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形成,反之则不然。这教师在榜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儿童心底里,教师的威信最高,影响最大。学生爱模仿教师,其细微程度到举手之足。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巫婆学鬼神。”因此,教师的修养、品德、个性、习惯、知识水平是影响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新世纪人才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言谈举止,仪表风度,待人处世都得讲究,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另外,学校、年级、班级都要有榜样,都要搞有明显实效性的评比,比出先进,树立榜样。学校的宣传橱窗、常规评比公告栏、黑板报都要大力宣传、表扬、营造执行《守则》、遵守《规范》的良好氛围,以此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自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评价活动,是促使养成教育形成的重要手段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评价是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

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如:利用学校每学期在学生中评选的省、市、区、校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及“十小标兵”的评比活动这一契机,通过学生的公平竞争、公平民主的选拔,评选出自己身边的优秀者。这样一来,不仅使那些树为榜样的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巨大的荣耀,而且使他们周围的同学为之羡慕。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个个争着效仿榜样,向他们靠拢、看齐。在班级中营造一个人人争做榜样,人人争当先进的你追我赶的氛围,增强了大家不断进取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行为的训练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的关键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在训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必须突出“严、近、小、实”。严,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为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实际制定《贯彻实施行为规范细则》、《班风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训练。近,就是要求离学生实际生活近一点,有亲身的认同感,不要好高骛远;小,就是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以小见大,避免大而空;实,就

是要实在、具体,不抽象,扎扎实实,讲究实效。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训练呢?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在学校德育工作上提出了“五个一”的具体要求,进而规范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第一,整顿一个阵容: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升旗、早操、眼操。升旗、做操时要精神饱满、队伍整齐;早操、升旗和集会结束后要按要求有秩序地退场;做早操、眼操时,认真听口令,动作要准确;集会要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要致谢,听众要有礼貌鼓掌。

第二,建立一种秩序:进校,到校见到老师要问“好”或问“早”;到校后要自觉地在教室看书学习,保持室内安静;少先队员每天要戴红领巾,干部要佩带标志;不骑自行车进校。上课,听到预备铃响,应立即有秩序地走进教室;上课坐姿要端正,发言先举手,没有经过老师同意不得离开座位;注意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加讨论;回答问题时,站立端正,态度大方,声音要响亮.下课后不在教室或走廊奔跑、游戏,不大声喊叫;上下楼梯,要靠右侧走;课间不做危险活动,不扔废物,不玩沙土;不随便进教师办公室,不经允许不准走出校门。

第三,培养一种习惯:坚持讲普通话,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点头、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递送或接受东西起立并用双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长辈共

同就餐,要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回家与家长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家长离家或回家时要主动招呼、递接物品;对待宾客,起立迎送,主动问候,微笑致意,招手道别,遇到老、弱、病、残者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参加集会守时、肃静、观看演出、比赛适度鼓掌、致意。在公共场所,不随地吐谈,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喧哗吵闹,爱护花草树木,不在文物古迹、建筑物上涂抹刻画。自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读书方法,培养生存发展能力。

第四,坚持一项制度:保持个人卫生,认真负责做好值日工作,不随地吐谈,不乱扔纸屑,不乱倒脏物,不在校外买零食,不在校内吃零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桌椅门窗,注意节约用电、用水,保持校园整洁、优雅;按时回家,不在学校、路上等地方逗留,放学时要和老师、同学说“再见”,过马路要注意来往车辆,遵守交通规则,不到规定年龄不骑自行车,骑自行车不许载人,不许在路上争强斗胜。做好教师值班、学生劝导、检查工作,搞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防盗窃、抢劫、敲诈、挟持学生的问题发生,确保师生平平安安上学、安安全全回家。

第五,树立一种观念,要学习雷锋讲奉献,主动加入雏鹰行动,参加社区活动,为老弱病残者送温暖,为家庭贫困同学献爱心,为社区公益事业作贡献,爱护同学,特别是高中年级同学要爱护低年级小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要了解、亲近、关心、尊重、体贴长辈,不要影响长辈工作与休息,不要

惹长辈生气,不要顶撞长辈、不要独占独享,不要攀比享受。要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社会秩序。

只有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做到“严、近、小、实”,养教育才能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监督检查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的保证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所以在养成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制定严格、具体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培养效果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常常有明知故犯的现象,他们知道行为准则,做错事也脸红,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他们常常在外界或内部需求的推动下产生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因此学校要针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查监督。如:学校要充分发挥“文明监督岗”、“卫生监督员”的作用,对学生的“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进行监督检查、通报,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校内外相结合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的前提

养成教育是一项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要提高养成教育的水平,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力量,全方位、全过程、校内外结合以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在校内外结合中,与家庭的结合最为重要。一个

家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为了使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继续延伸,尽量减少负面影响,确保学校教育不功亏一篑。学校要通过家长座谈会,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特别对那些溺爱放任型家庭,更要注意沟通,形成共识。无数事实证明,家长在养成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作家老舍说过:“找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虽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亲密的血缘关系,其情感的感染力是强的,感化作用也是大的。好家长的活,子女会听;指出的问题,子女能接受;寄于希望,子女会记在心上,付之行动。所以说家长的表率能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和健康成长的行为规范。

同时班主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巩固学校养成教育的成果。利用电话交流、请家长到校面谈、家访等多种形式,共同研究小学生养成教育,齐心协力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

(七)、创设优良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的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导向、激励、传递文化信息、审美、娱乐以及育人的功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学校是学生养成习惯的最重要的场所,在校园创设优良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以形象化的宣传教育,树立学生的良好行为意识。如在教学楼环境布臵上,也充分体现人文化设计理念。应把教学楼每层分成区,各楼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同文化内涵,给学生设立不同的主题教育内容,并在每个楼层正厅放臵教师待课桌椅,每楼层正厅按秩序挂《规范》、

《守则》详细图解,把《规范》《守则》的文字进行形象化的解释。另外,在学校的每一处都要贴上相应的具有上进的的约束学生行为的宣传标语,进而约束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

总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小学养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2]林格.养成教育序列化训练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论文)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做什么人、接什么班的问题,“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俊俊是我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从一年级我接手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他实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个小男孩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他有一次,我发现他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不过过几天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他画满了,他家长一直提醒她,可他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协助他改掉。不要小看这仅仅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水准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乱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协助,一定要把他的习惯培养好。由此,我觉得一个学生的养成教育可比

他的书面成绩重要多了。 小学作为小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是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小学生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以前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勤引导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罗林塔尔效应”也曾启发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宽容,宽容在现实工作中做到也并不难,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操作和实践水平。在培养各种水平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只有增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养成教育问题,以期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教育要低起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水平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

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细化目标: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

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 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 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 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 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 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小学生1--6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内容安排知识分享

小学生1--6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 内容安排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内容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一年级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自己起床,自己吃饭。 (2)自己整理自己的课桌、书包等。 (3)自己做作业。 (4)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主题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1)勤洗手,勤剪指甲。 (2)勤洗澡,勤换衣服和袜子。 (3)注意口腔卫生。 (4)爱护环境卫生。 (5)主题活动:“干净每一天”。 3.按规则行动。 (1)限时看电视,玩电脑。 (2)遵守学校纪律和学生守则。 (3)遵守交通等社会规则。 (4)遵守游戏规则。 (5)主题活动:“按规则行动”。 4.讲文明、讲礼貌。 1)主动问好。 2)说到做到。 3)注意社交仪表。 4)不乱动别人东西,不给别人添麻烦。 5)主题活动:“讲文明,讲礼貌”。 5.勤俭节约。 (1)不浪费食物。 (2)爱惜文具。 (3)不乱花钱。 (4)节约资源。 (5)主题活动:“勤俭节约”。 6.兴趣浓、爱学习。 (1)背诵、朗读与复述。 (2)认真写字。 (3)细致观察。 (4)专心听讲,积极提问。 (5)主题活动:“我们爱学习”。

1.自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1)固定摆放物品。 (2)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 (3)爱惜公物。 (4)用完公共物品应该放回原位。 (5)主题活动:“东西不乱放”。 2.乐于助人。 (1)及时感谢他人帮助。 (2)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3)定期参与公益活动。 (4)爱护小动物。 (5)主题活动:“助人为乐数第一”。 3.今日事今日毕。 (1)不浪费时间。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3)每天有计划。 (4)专心致志做好每件事。 (5)主题活动:《明日歌》、《今日诗》、《昨日谣》。4.言必行,行必果。 (1)为自己找一个诚实守信的榜样。 (2)不随意许诺。 (3)遵守和他人的约定。 (4)遵守关于时间的约定。 (5)主题活动:“诚信歌”。 5.孝敬父母。 (1)认真听父母的话。 (2)了解父母工作的情况。 (3)体谅父母的难处。 (4)在特殊的日子里给父母送上祝福。 (5)主题活动:“孝悌故事会”。 6.热爱学习求上进。 (1)课前做好准备。 (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3)独立完成作业。 (4)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主题活动:“爱学习故事会”。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09-06-29T15:52:47.310Z 来源:《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6月第3期供稿作者:梁允霞[导读]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梁允霞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小学(134000)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2.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如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生养成教育及行为规范方面的论文

言传身教重在说理 ——浅谈我在班级养成教育的工作 摘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作为一名一线教育者,必须特别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有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 关键词: 养成教育基本原则教育途径落实过程 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下面是我在学生中进行养成教育工作的情况。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交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采取不同的方式,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学生的基础情况是不同的,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盲目武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及时发现他们的良性改变,及时表扬,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另一方面,行为规范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水平,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面向发展,逐步提高。 二、养成教育的途径 1、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的生日”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即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是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中,即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通过榜样感召 中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品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 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 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 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 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 (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 (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 (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 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教育者殚精竭虑的奉献,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更是如此。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习惯的养成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在我国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仍相对落后,为了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从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终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希望可以对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合力教育措施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英国作家萨克雷也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由此可见,儿童习惯的养成,对其今后性格、品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由于我国很多农村地域边缘化,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教育重视程度低,因此,农村小学生的习惯养成较之城市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差距。 一、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经实地调查,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小学生的家长与城市相比,整体素质不算高,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占大多数,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忙于生计,家长们大多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习惯养成的教育。因此,农村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相对城市学生就多一些。 二、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 1.独生子女增多造成的客观原因。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家长心理上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处处以孩子需要为主,过于溺爱孩子,造成很多孩子唯我独尊,目无他人的性格,很多农村家长为了减少孩子磕碰,很少或几乎不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视野相对较窄,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由于农村长期轻视教育,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很多学生家长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农村父母就很难完成指导孩子的道德认知、学习态度、是非观、价值观的任务,这也是农村孩子习惯养成教育在家庭中出现缺失,使孩子们失去了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环境。随着孩子年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20条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20条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十条”内容是: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学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的刊物。(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用涂改液,不用胶带。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借用工具书、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十条”内容是: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街道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完成,不留尾巴。(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长辈。(2)体贴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偷懒。(3)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4)要尊敬老师,虚心接受批评。]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2)放学时,要进行站队放学,不在回家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进出教室时,要自觉遵守秩序,不拥挤、不推搡。在教室时,自己要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4)爱护学校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进花池,不折花枝,不踩花草,不往墙壁上乱写、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自叠被褥,自己的衣物能洗则洗。(2)当自己用过的东西后,要放回原处,避免在用时不误事。(3)手工制作要自己做,不会下功夫学会。(4)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自己要独立完成或相互研究完成,不可

浅谈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应常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三)学会学习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领域。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老师应勤于教学,学生应孜孜求学,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个人的志趣,学校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自觉学习,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三步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必须抓好抓实,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低年级重在唤醒习惯养成意识 孩子刚跨人小学的大门,他们满怀欣喜和豪情地迈进学校,首先面临的是许多不同入学前的主导活动是做游戏,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后的学习是按外部一定要求或成人的指令而进行的活动,是由外部动机而引起的活动。学习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儿童在学习过程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等,有一定的约束性,这就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儿童要加以引导,采取多种方法,唤醒儿童的习惯养成意识。我们知道,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动随着兴趣而转移,之就需要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上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1、以人为本,立足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序列。这就

要求教师抓养成教育的计划性要强,工作思路要明确,方法要恰当。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从幼儿园跨进小学的大门,儿童首先产生的是一种新鲜感和自豪感,随后又会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应采取先入为主的原则,及时让儿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儿童原有的行为方式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如《小学生一日常规》、《低年级养成教育》、《十个好习惯》等。这样目标明确具体,儿童可以对照去做,从而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 2、严格要求,抓好第一次。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做作业、第一次做家务、第一次……这些事情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挥之不去。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连第一次都没有强化好,以后想要养成好习惯就难了。比如开学的入学教育,就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太小,只有抓住这第一次,才能让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当集体都具有这种约束力的时候,个体在其中就具有了一种从众心理,当他不自觉地想动的时候,由于受到集体的影响,他就会克制自己,跟随大家的习惯。如此良性循环,学生习惯就会越养越好。而老师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会累一些,等到学生养成了习惯,老师就不必费多少力气了。第一次做作业是这样,其他讲卫生、遵守课堂纪律、社会起码的公德等习惯都是这样。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之我见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之我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了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但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还体现了学生的文明气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特别重要。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班务工作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约束出来的。 为了让学生讲卫生,让班级环境整洁,不是安排几个人负责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学生提高认识,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和好处,自觉做到“我要讲卫生”。如,我每次一进教室就习惯性地巡视教室地面,如果发现有垃圾我就弯下腰把垃圾拾起来,久而久之,学生看见我进教室低头巡视时,他们都会弯下腰检查自己的课桌附近是否有杂物、桌子是否整齐;其次,实施规范约束,发挥规范的督促制约作用。要想让班级卫生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那就需要把常规细化,让学生的常规更具有操作性、检查性。因此在卫生安排上我实行了合理分工,59名学生分成12个小组,一天轮两个组,分别负责清洁区卫生和教室卫生,遇到周二学校大检查,再

细化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样分工具体、人员到位、责任明确的卫生管理运行机制,严格规范了学生行为,严格按章办事,不留卫生死角。 我们班实行值日班长制,值日班长督促并检查值日生做好当天的卫生工作、课间检查教室和清洁区的环境卫生。每天早晨、中午、放学,值日班长亲自督促,亲自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把问题反馈到小组或个人,确保了教室及清洁区环境的整洁。 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练习出来的。 我校根据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确定工作重点从四个大的方面来进行评估:安全纪律、清洁卫生、生活自理和文明礼仪。所有的值周老师和值周学生,分块对所有学生进行监督,工作的侧重各不相同。其中清洁卫生是班级整体风貌的一面镜子,既可以折射出学生爱劳动的观念,也可以折射出学生讲卫生的习惯。我在班会中,反复强调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保护校园环境,学会整理好自己的课桌凳等。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因此,我在工作中,做到了“三勤”,以促学生习惯的养成。即“手勤、嘴勤、腿勤”。“手勤”,就是要多做记录,记下每个同学一周的表现,记下每位同学的住址和家庭特点,看见脏乱差的东西躺在那儿,伸手给它搬开,帮

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一、礼仪习惯: 1、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问好; 2、尊重长辈,听老师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3、接受奖品或锦旗时要起立双手接,少先队员行队礼,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4、有客人来访,要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并能主动让座、倒水; 5、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同学之间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行; 6、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7、老师进课堂宣布上课后,全班学生起立、齐声道"老师好";学生迟到进教室,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老师同意后再出教室;下课铃响,在听到老师说"下课"后,全体学生起立齐声道"老师再见",待老师离开后再自由活动。 8、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骂,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9、学校集合,学生分班整队入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会中端坐静听。 10、升旗、出国旗时,全体同学肃立,行注目礼,升国旗时,唱国歌,少先队员行少先队礼。 11、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12、应放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点,整齐排列,不能在校内骑车。 二、学习习惯: 1、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9、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看书半小时以上;关心国家大事,多看多听广播电视新闻,阅读报刊。 三、生活习惯: 1、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英语(心得)之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英语论文之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二、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

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生动形像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如此,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