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系统是特殊的阴阳系统 ——探索阴阳观念的起源(五)

“三阴三阳”系统是特殊的阴阳系统 ——探索阴阳观念的起源(五)
“三阴三阳”系统是特殊的阴阳系统 ——探索阴阳观念的起源(五)

“三阴三阳”系统是特殊的阴阳系统

——探索阴阳观念的起源(五)

三阴三阳是一个纯哲学系统。它不是二阴二阳系统发展的继续,而是在四阴四阳系统的基础上,古代哲人思辨的结果。三阴三阳纯哲学系统与纯天文观测所产生的阴阳哲学系统,不同之处如下。

首先,阴阳系统的分项选取方法不同。三阴三阳系统与二阴二阳系统相比新增了“厥阴”和“阳明”两个分项。厥阴的科学基础数值就是夏至的晷影16寸。它在纯天文观测建立的阴阳系统里是作为一个基数,不作为一个分项。“阳明”的数值是四阴四阳系统的“二阳”,也就是二阴二阳系统的“少阳”,它的晷影长度是75寸,或者说阳影的长度是60寸。

三阴三阳纯哲学系统是建立在四阴四阳系统基础之上,而不是在二阴二阳系统基础上发展的继续,其依据就是《黄帝内经》中对“厥阴”和“阳明”这两个基本概念所作的解释。《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一文中明确的写道:“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听说阴阳各有三,这是什么道理?歧伯说,这是阴阳之气有多有少,它的性用也各不相同。黄帝问:阳明是什么意思?歧伯答:二个阳的阳影都显露出来了,所以称为阳明。黄帝问:厥阴是什么意思?歧伯说:两个阴的晷影都退完了,所以称为厥阴。

“两阳合明”就是说在四阴四阳系统中,“太阴”这个最大的阴,可以分有五段晷影,由于气候逐步变暖,一阴、二阴这两段晷影逐渐都变成阳影,只剩三段晷影就是“两阳合明”。如图│———□□(←晷影的运动方向)。这就是“阳明”。

“两阴交尽”就是说由于气候再进一步变暖,那么又有两段晷影变成阳影,只剩下一段的晷影,如图│—□□□□(←晷影的运动方向)。这一段晷影就是厥阴。其实它也就是夏至的晷影图,也可以说它是太阳的晷影图。

郭霭春先生在他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版 P489)里将“阳明”错误解释为“太阳”、“少阳”的二阳合明;将“厥阴”错误解释为“太阴”、“少阴”之气交尽。这种错误说法的根源之处,就在于认为三阴三阳系统是在二阴二阳系统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素问·天元纪大论》也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所以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阴阳气的多少来划分的。如果依据二阴二阳系统的晷影数值,太阳是指相比较最多的阳气,少阳是相比较少一点的阳气。如果认为“阳明”是“太阳”、“少阳”的二阳合明,那不是“超阳”。

用图来说明。如果将“太阳”、“少阳”的“两阳合明”按“加法”的意思来理解,那就是变成,少阳是│———□□,两段晷影变成阳影。再加上太阳的晷影是│—□□□□,四段晷影变成阳影,合起来一共需要六段晷影来变成阳影,而最大的晷影太阴也就是分成五段晷影。如果认为“阳明”是“太阳”、“少阳”的二阳合明,那晷影的数量不够变。

如果将“太阳”、“少阳”的“两阳合明”按“逐步变”的意思来理解,那就是先变成少阳,晷影是│———□□,两段晷影变成阳影;接着变成太阳的晷影就是│—□□□□。四段晷影都变成阳影,那就是成了厥阴。所以说“阳明”是“太阳”和“少阳”的二阳合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同理,因为太阴是指相比较最多的阴气,少阴是相比较少一点的阴气。如果认为“厥阴”解释为“太阴”、“少阴”之气交尽,这最大的阴气已经到了尽头,再加上比较少的阴气,那不是阴气冲过了。阴气过了头就是阳气,哪是厥阴呢?

用图说明,如果将“太阴”、“少阴”的“两阴交尽”按“加法”的意思来理解,那就是变成,少阴是│———□□(→晷影的运动方向)、两段阳影变成晷影,加上太阴的晷影是│—————,四段阳影变成晷影,合起来一共要六段晷影来变成阳影,而最大的晷影太阴也就是是五段晷影,晷影的数量不够变。

如果将“太阴”、“少阴”的“两阴交尽”按“逐步变”的意思来理解,先理解为太阴变成少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太阴只能像少阳运转。如图│———□□(←晷影的运动方向)

如果将“太阴”、“少阴”的“两阴交尽”按“逐步变”的意思来理解,解释为少阴逐步变成太阴,如图少阴的晷影是│———□□,两段晷影变成阳影;太阴接着变,需要晷影就是五段│—————。晷影数值那就不够。

如果太阴先变,立马就成了太阳,也就是厥阴。少阴就不用变了,那需要两阴交尽呐。

所以把三阴三阳系统理解为是二阴二阳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系统,不符合黄帝内经里《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的解释。只有结合四阴四阳的天文观测数据才能对“阳明”和“厥阴”的含义做出合理的解释。

孙国杰先生在《针灸学》中说:“阳气最盛者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他未讲理由。估计也是把三阴三阳作为二阴二阳发展而来的观点来理解《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有关“厥阴”、“阳明”那段话而得出错误结论。

对三阴三阳的产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二阴二阳是两分法,三阴三阳是用三分法产生的。遗憾的是只见结论,没有看到论述其原因、分法和标准。这种设想也不符合黄帝内经的明确的解释。所以可以说三阴三阳系统是在四阴四阳系统的基础上,古代哲人思辨的结果。

其次,阴阳系统的对应面不同。二阴二阳是门当户对相配:太阴配太阳、少阴配少阳。三阴三阳系统是老少配:太阴配少阳、阳明配少阴、太阳配厥阴。

三阴三阳系统在现存的中华文化中,除中医外鲜见运用,而中医主要理论几乎都使用三阴三阳系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为何单单要把阳明和厥阴这两个阴阳概念提出来探讨,而没有将太阴、太阳、少阴和少阳提出来一并讨论呢。可能就是因为阳明和厥阴是中医特殊的阴阳名词,有必要讲解一下。是否可以认定三阴三阳系统应中医需要说理工具而产生。三阴三阳作为中医的思维说理工具,设定“阴”与“阳”对、“大”与“小”配,更符合阴阳观念,突出其哲学性。而一阴一阳和二阴二阳的哲学侧重点在突出事物的阴阳属性,如天地、男女、春夏秋冬。

用五篇文章,基本上可以说大概讲清楚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学说的起源问题。那么中国的阴阳学说起源于现代哲学的矛盾论的起源有何异同呢?这是下一篇的内容。

谢如钢 2016-8-27定稿

20111021三阴三阳讲稿

各位同修,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汉传经方,真是殊胜的缘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复习三阴三阳理论。 一说到三阴三阳,大家都会想到“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这几个名词谁不知啊,很简单嘛。的确,大道至简,本来就是这么简单。但如果不能熟悉其来龙去脉,就很容易让脑袋糊涂。如果能理顺其运用关系,就能使思维清晰,运用自如。 一、三阴三阳概念起源 三阴三阳理论是阴阳学说的真正理论内涵核心。 是阴阳学说在临床辨证中的根本框架模型,是中医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更是指导六纲临床辨证的根本理论。 刘师前不久在YY语音中又特别进行讲解。 三阴三阳,和五行一样,是分类方法,老祖宗不知道从哪来的高智慧,“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掌握了这种方法,将自然界万事万物,用阴阳二分法归类,然后再将阴阳各自再进一步一分为三,进行细化分类。 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刘师说:一,就是太极,二,就是两仪阴阳,加上中气,就是三才。三才之道,是万物化生最基本的模型,所以老子说三生万物。 三才者,天地人,象阴、阳、中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故三才而两之,六位定矣。 孔子在易经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又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六者,三才两之而成。在卦曰爻,象万物之变化。 又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刘师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类比生矣。辨治者,类比之道耳。盖三才两之,则阳有三,阴有三,六纲出也。阳有太阳、阳明、少阳,阴有少阴、太阴、厥阴。太阳少阴,天之阴阳也。阳明太阴,地之刚柔也。少阳厥阴,人之贵贱也。此皆万物类象耳。 三阴三阳之六纲分类法,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六分法的宏观属性归纳和识别,六纲辨证理论、六气学说、经络的三阴三阳开合枢定位,都是在其指导下产生的。 二、三阴三阳不同运用 在中医学上,经络、六气、六纲辨证,虽然共用了三阴三阳理论进行分类和理论指导,但是其赋予的理论内涵和概念以及在时序上各不相同,各自有严格的对应标准。

精油与芳香疗法的前世今生

精油与芳香疗法的前世今生 近代现况 文艺复兴时代,草药学因活板印刷术的发明,可将先人用药草的智慧与知识出版而广为流传。最有名的就是1527年贝肯氏出版社出版的《贝肯氏药草集》,16世纪还有所罗门所写的《药方大全》,到了17世纪,是英国药草师的黄金时代,当时出了几位大师,他们留下来的药草知识对现代芳香疗法有莫大的帮助。 30-70年代 正式提出“芳香疗法”一词的化学家盖特佛塞有一次在家族的香水公司研发新产品时,不慎发生化学爆炸伤及手脚,情急之下,迅速把手伸进旁边的一碗液体中,不可思议的是,灼伤的手竟然不那么痛了,水泡和伤口也减轻许多,而这碗液体正是薰衣草精油。盖特佛塞研究出了薰衣草精油能消炎、杀菌疗伤的特性。彼此他便对各种植物精油产生兴趣,开始着手研究精油的治愈功能,写下最早的“芳香疗法”专书。 另一著名的芳香疗法研究者是珍瓦涅医师,他把植物精油用在治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的士兵,而使精油和医疗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获得法国正式医疗许可,他的著作《芳香疗法》是现代芳疗大师必备的参考书籍。 在盖特佛塞发表精油见解的时候,佛莱明爵士也同时发现抗生素盘尼西林。这也是“天然的”疗法,由霉菌培养分离而出。当然今天我们不再使用天然的盘尼西林。 在50年代,玛格丽特摩利研读许多盖特佛塞关于精油的著作,首次将“芳香疗法”用于美容回春上,并把芳香疗法传入英国。在《摩利夫人的芳香疗法》一书中,讲述了健康、美容、饮食、烹饪及精油的物理治疗。此外,摩利夫人除了致力于了解每一种天然精油的疗法外,还研究如何运用精油来护理皮肤,并提倡以复方精油来护理皮肤,所以摩利夫人是第一位将芳香疗法与美容结合的人。 70年代,雪丽普莱斯出现,芳疗的运用有了重大的改变。雪丽认为一位芳疗师更须懂得丰富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熟知各种芳熟专用精油之化学成分的疗效,并且具有特殊物理疗法的技术,所以她在1978年开办雪丽普莱斯芳疗学院。目前这个学会已受到大不列颠整体医疗组织所设立芳疗团体评鉴会的肯定及认定其教育功能和资格。 同一时期,法国的医生对精油发生兴趣,展开许多临床上的研究。人们对预防性的药物更有兴趣,同时更热衷于了解医学上的问题。 目前在欧洲已经有四十多所学校教导芳香疗法。而在法国,医生更可以专攻芳香疗法,并让芳香疗法成为患者治疗的选择之一,精油在法国更是医生认为可以服用的物质。 现在,芳香疗法使用植物精油的量只占全球市场极少部分。极大部分集中在香水业、食品和药品业的使用,这几个行业才是精油的主要消费者。不过,他们对精油纯度的关心当然不如芳香疗法这个领域。 90年代开始,芳香疗法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活络起来,融合了数千年来石文明智慧加上本世纪医学家及科学家的研究实证成果,它提供了我们有效又愉悦的保健选择,同时达到平衡身、心、灵的整体效果。 为了让精油的品质达到一定的标准,每种精油在萃取出后,其样品都须经过多项测试,其成分亦须合乎实验定所提出的书面报告的标准安全值,所以每种被运用于芳香疗法的精油都已有完整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报告来说明该精油的成分及功效。 从远古人类发现香药草植物影响人体健康的奥秘开始,演变至今日,芳香疗法不仅是具

芳香疗法发展历程

芳香疗法发展历程 近代现况 文艺复兴时代(14—16世纪),草药学因活板印刷术的发明,可将先人用药草的智慧与知识出版而广为流传。 最有名的就是1527年贝肯氏出版社出版的《贝肯氏的药草集》,16世纪还有所罗门所写的《药方大全》,到了17世纪,是英国药草师的黄金时代,当时出了几位大师,卡尔培波、帕金森、杰拉德等,他们留下来的药草知识,对现代芳香疗法有莫大的帮助。 30年代 正式提出"芳香疗法"一词的化学家盖特佛塞有一次在家族的香水公司研发新产品时,不慎发生化学爆炸伤及手部,情急之下,迅速把手伸进旁边的一碗液体中,不可思议的是,灼伤的手竟然不那么痛了,水泡和伤口也减轻许多,而这碗液体正是薰衣草精油。盖特佛塞研究出薰衣草能消炎、杀菌疗伤的特性。 自此他便对各种植物精油产生兴趣,开始着手研究精油的治愈功能,写下最早的"芳香疗法"专书。 另一著名的芳香疗法研究者是珍瓦涅医师,他把植物精油用在治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的士兵,而使精油和医疗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获得法国正式医疗许可。他的著作《芳香疗法》是现代芳疗师必备的参考书籍。 在盖特佛塞发表精油见解的时候,佛莱明爵士也同时发现抗生素盘尼西林。这也是"天然的"疗法,由霉菌培养分离而出。当然今日我

们不再使用天然的盘尼西林。 50年代 玛格丽特摩利研读许多盖特佛塞关于精油的著作,首次将“芳香疗法”用于美容回春上,并把芳香疗法传入英国。在《摩利夫人的芳香疗法》书中,讲述了健康、美容、饮食、烹饪及精油的物理治疗。此外,摩利夫人除了致力于了解每一种天然精油的疗效外,还研究如休运用精油来护理皮肤,并提倡以复方精油来护理皮肤,所以摩利夫人是第一位将芳疗与美容结合的人。 70年代 雪丽普莱斯出现,芳疗的运用有了重大的改变。雪丽认为一位芳疗师更须懂得丰富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熟知各种芳疗专用精油之化学成分的疗效,并且具有特殊物理疗法的技术,所以她在1978年开办雪丽普莱斯芳疗学院(ShirleyPriceAromatherapyCollege)。目前这个学会已受到大不列整体医疗组织所设立芳疗团体评鉴会的肯定及认定其教育功能和资格。 同一时期,法国的医生对精油发生兴趣,展开许多临床上的研究。人们对预防性的药物更有兴趣,同时更热衷于了解医学上的问题。90年代 开始,芳香疗法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活络起来,融合了数千年来古文明智慧加上本世纪医学家及科学家的研究实证成果,它提供了我们有效又愉悦的保健选择,同时达到平衡身、心、灵的整体效果。 从远古人类发现香药草植物影响人体健康的奥秘开始,演变至今

图1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图2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近现代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 ◆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从

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六经,有关六经的一些难题,大多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已故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曾指出: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近现代的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六经”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有人认为“六经辨证实即八纲辨证,六经名称本来可废”,甚而批评张仲景《伤寒论》“沿用六经以名篇,又未免美中不足”。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本文拟据运气理论对六经辨证的原义和实质试作阐释,藉此说明运气学说的重要意义。 探求“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 中医学中将疾病分属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习称“六经辨证”。《黄帝内经素问·热论》首先将热病分作三阴三阳六个阶段;至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树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光辉典范,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后世医家颇多争议。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目前通常的解释认为:三阴三阳是阴阳的再分,事物由阴阳两仪各生太少(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而为四象,进而又分化出非太非少的阳明和厥阴,形成三阴三阳。有人认为,《素问·热论》的六经以表里分阴阳,《伤寒论》六经则以寒热分阴阳。若按此理解,三阴三阳表达的仅是寒热的甚微和表里的深浅。但作为辨证纲领的六经,并没有把热象最著或阳气最盛的病叫太阳病,也没有把寒象最重或阳气将绝,抑或传变到最里的病叫太阴病。且太阳主表,何以不联系主皮毛的肺卫而与膀胱配应?为什么温邪外感就不是先犯太阳?太阴若为阴之极,为什么《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讲的仅是一般脾胃消化道症状?太阴病的第二条是“太阴中风,四肢烦痛”,第四条是“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均不能以寒盛里极作解释。日本汉方医家把少阴病说成是“表阴证”,但《伤寒论》少阴病多亡阳危候,论中列出的“难治”、“不治”、“死”的条文就有8条之多,远较太阴和厥阴病深重,其证候性质能以“表阴”概括吗?等等此类的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阴阳再分或八纲说所能解释清楚。 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 “三阴三阳”指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 三阴三阳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大特色。《黄帝内经素问》论述三阴三阳的篇名叫“阴阳离合论”,这就明确指出了三阴三阳与“阴阳离合”密切相关。什么叫“阴阳离合”呢?《史记·历书》说:“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说明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的,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

中医芳香疗法现代研究

中医芳香疗法现代研究 中医芳香疗法是指将气味芳香的中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适当的剂型,如香囊、烟熏、喷雾、精油等,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将药物渗透体内,发挥中药所具有的药效,用于防治人体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芳香疗法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疗效逐渐被广大医家及患者所肯定。我们将对芳香疗法的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芳香疗法的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起源与发展 “芳香疗法”一词虽源自欧洲,但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更为悠久,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早在殷商甲骨文中便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真正有文献记载的便是先秦时代《山海经》中薰草“佩之可以已疠”。由此说明了当时已形成使用芳香药物防治疾病、辟秽消毒、清洁环境的风俗习惯。至战国时期,芳香疗法逐渐从生活习俗发展为医疗手段,并记载于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皞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一丈,并内酒中……”。可见芳香疗法已从大量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并逐渐形成可治病防病的理论体系。唐代,芳香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

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太乙流金散烟熏,赤散搐鼻、辟瘟杀鬼丸香佩、粉身散作粉剂扑身、桃枝洗方外浴等外治方法可起防治温病的作用,并在“辟温”一节中详细记载。《本草纲目》更是对芳香疗法的用药方式,进行总结、创新及更全面的介绍,如涂法、擦法、敷法、扑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清代,吴师机编著的《理瀹骈文》对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辨证论治、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作了系统的阐述,使芳香疗法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直至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芳香疗法的发展逐渐完善,给药方式种类也多样化,如中药精油、中药香熏、中药喷雾等。 2 中医理论分析 2.1 药物种类及功效根据药性与药效,可将芳香中药分为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芳香温通、芳香解表5大类。①芳香辟秽药有苍术、石菖蒲、山奈、甘松、樟脑、冰片、丁香、雄黄等,多为具有除邪辟秽的功效。②芳香解表药有紫苏、荆芥、白芷、蒿本、生姜、桂枝、薄荷、菊花、柴胡等,以解表药为主,多具有解表透邪的功效。③芳香化湿药有藿香,佩兰、白豆蔻、草豆蔻、砂仁、石菖蒲、苍术等,以燥湿药为主,多具有燥湿健脾之效。④芳香温通药有细辛、高良姜、木香、檀香、桂枝、麝香、沉香、丁香等,

中医阴阳学说起源与临床应用

中医阴阳学说起源与临床应用 ——黎川县中医院付朝今 一、中医阴阳学说起源: 1、中医起源: “中医”一词早在东汉时代出现,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唐柳宗元《愈疾赋》云“尖与医疗未萌之兆,中医攻有兆之者”。此时中医有2种释义:中等医疗水平的医生,中等医生水平的治疗效果。真正有方位和地域概念的“中医”名词出现在鸦片战争前后,当时在中国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把起源于我国中原地区(古代中国)为主的医学简称为“中医”,与西医区别。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订《中医条例》法定“中医”这个名河。中医经典名著如《内经》名称《中医内经》、《本草钢目》不称《中药纲目》等等,20世纪50年代各地建立中医院。 2、阴阳起源: 阴阳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的涵义是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但阴阳的广大涵义是丰富的…… 如《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

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台也。”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的属性,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明代大医家张景岳曰“阴阳虽备于《内经》变化莫大乎《周易》。阴阳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周易》是阴阳的鼻祖,没有《易经》便没有中国的阴阳文化,更没有中医学。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唐太宗时宰相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运气学说,中医病机学说等无不眙始于《周易》其中: 1、《周易》阴爻阳爻的阴阳关系,以及《周易》卦象所寓的阴阳哲理是中医阴阳学说的起源。 2、《周易》无极,太极图是中医精气学说,阴阳学说的根基。 3、《周易》爻象卦象是中医藏象学说的导源。 4、《周易》交爻与中医六红,六经体学,六经辩证密切相关。 5、《周易》乾元坤牝阴爻阳爻八卦布阵是中医气化学说,运气学说干支格局的蓝图。 6、《周易》乾坤天地是中医气一元论的溯源。 7、《周易》的阿洛数理与中医九宫八风,子午流注,灵龟的法,七损八益密切相关。

八卦的起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八卦的由来和发展

[键入文字] 八卦的起源我国传统文化中八卦的由来和发展 八卦的起源:“八卦”的源起是远古先民对于宇宙空间的感触和认识表现,也是生活所需而产生的记事符号。“八卦”的最初用途与前面的四方台“结绳记事”一样,记录生产基地的状况和变化。后来逐渐演进用以推测气候变化和占卜未来事情。探讨“八卦”的由来还需回到“无字天书”的上古时代,由“八卦”的“阴阳爻”、“八卦成图”和“太极”三方面的概念形成开始。 “阴阳”概念是先民在整个“八卦”的形象和蕴涵结构中最先形成的自然观。在他们的原始意识思维中,因阳光、月色、飓风、雷响、电闪、暴雨、雪飘的演变形成了的炎热与寒冷、光明与黑暗。因此“光、暗、热、寒”的“阴阳气息”无时无刻牵系着他们的生存。这就是远古先民对宇宙大自然初期的气象概念,后来又领悟了“阴阳”会不断变化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在“1至10”自然数的计数概念形成以后,及对八方位宇宙空间的进一步认识,“阴阳”概念在先民原始思维中演化了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自然律意识观。进而联系到天地、日月、男女、上下等朴素的唯物辩证抽象思维。汉字形成之后,由“阴阳”概念再演衍生了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风水,占卜等“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的阴阳论范畴;阐述了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是如此。 第一、气体运动形成“阴阳”变化的原始气象学: 自然灾害严重危及原始人类的生存,引起先民对云行、风起、雨来、雷打、雪飘等“天象”的变化高度关注,逐渐的从现象中累积了经验和规律。例如大风刮起要变天,乌云密布要下雨等与“气流”相关的直觉反应。先民由观察天上的“气体”运动而产生对四季“节气”的领悟,渐渐的能正确区别自然界“光、暗、热、寒”不同阶段“阴阳气息”的运行规律。 1

三阴三阳买卖方法及跳蚤战术

三阴三阳”买卖绝技+“跳蚤”战术 一、“三阴三阳”买卖绝技 要想改掉追涨杀跌、过度交易的陋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一个 矫枉过正的平衡练习:你不是喜欢追涨吗?那么好了,就先从追涨的相 反方向开始——低吸,而低吸的最好办法就是阴线买人法 ;你不是喜欢 杀跌嘛,那就也来一个反向操作——高抛 ,而高抛的最好办法就是阳线 卖出法。 1.三阴买入法 三阴——是指当股价下跌出现连续三根阴线后再买人股票。为什么要 连续出现三根阴线后才能进场呢?这是因为大牛市中的下跌都是快速的、连续的,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消化丰厚的获利盘,为下一次的上攻作准备。在牛市,由于是多主题行情 ,板块往往出现多层次的轮动,所以盘 中机会显得非常多,投资者一旦看到自己持有的板块个股走弱了,就会 急忙抛出股票,转而去追逐其他趋势股 (这也是牛市中追涨杀跌得比熊 市还厉害的原因之一),于是抛盘时会显得很“大方”,反正都是获利盘,抛得早就获利多,抛得晚,就获利少 ,所以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地 出,而不像熊市 ,大家都是被套盘,想等反弹时再抛 ,所以我们就能理 解为什么牛市中的下跌大多是放量的,熊市中的下跌是缩量的了。 注意:三阴买人法中的“三阴”,并非机械地理解为一、二、三的“三”,这个“三”是一个虚数词,它的本质意义是“多”的意思,不要死板地理解为一定要在第三根阴线出现时去买股票,而是说股价出现了三根阴线后,就可以买了,至于是一下子都买完,还是分批进货,要看具体情 况而定。一般地讲,跌速越快,我们的买人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那么,具体而言,三阴买人法有没有可视的量化指标呢? (1)阴线实体逐级缩小时买人——实体的不断缩小,说明抛盘越来 越轻,空头能量即将释放完毕,多头即将进人反攻,这时买进比较安全。(2)阴线实体逐级放大时买人——这与实体逐级缩小正好相反,实 体的逐级放大 ,体现了做空能量的快速释放 ,它的释放节奏正好与前者相反 ,前者是先快后慢 ,后者是先慢后快,两者是殊途同归 ,其能量释 放的原理是一样的。 (3)不管阴线排列的次序是先大后小,还是先小后大 ,它们必须符 合以下两个条件 : 条件一 :三根阴线里有两根阴线的实体要大于 5%; 条件二 :三根阴线的成交量要与阴线的下跌幅度呈正比,即下跌阴 线越大,成交量也要越大,下跌阴线越小,成交量也要越小。 (4)三根阴线之间不能有阳线插人,阳线的插人是一种抵抗型下 跌 ,而多头的抵抗往往会推迟空头能量的完全释放 ,而只要空头能量还存在 ,下跌就不会真正停止。请看图 3-8:

《内经》三阴三阳理论与《伤寒论》六经病

《內經》三陰三陽理論與《傷寒論》六經病[转] (2009-09-20 23:10:34)转载 标签:杂谈分类:太极物理 作者:吳明珠 (注:伤寒论中疾病的传递规律如其順序是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实际上就是五行相生顺序,分析人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分布及相互关系从里面往外面顺次一圈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太阳、少阳、阳明正好与疾病传递规律阴阳相反,即依次太阳对太阴,阳明对厥阴,少阳对少阴,太阴对太阳,少阴对少阳,厥阴对阳明,这应该不是偶然的,人与天和而不同) 摘要 本文說明了《傷寒論》中大部份六經病主症包含了足六經循行部位的症狀;開樞闔從《內經》所云之三陰三陽從根本上講是指人體氣體的出入問題。並明說《傷寒論》六經病是合理繼承《陰陽離合論》三陰三陽理論基礎,結合《熱論》六經傳變理論而形成的。 關鍵詞:三陰三陽、六經病 前言 張仲景原序中說:“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可見張仲景著述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內經》的影響。《內經》對人體三陰三陽的論述見於多篇,從人體分部、陰陽氣的多少、生理功用等方面作了不少闡發。六經辨證作為《傷寒論》的重要學術成就,其六經病即以三陰三陽作為其理論基礎。 一、六經病主症與三陰三陽分部 《陰陽離合論》對三陰三陽的分部作了闡述,其原則是“外者為陽,內者為陰”。以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為少陰,少陰之上為太陽,根起于至陰;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為太陰,陽明位於太陰之前,根起於厲兌;厥陰之表為少陽,少陽根起于竅陰。太陰根起于隱白,在沖脈之上,少陰根起于湧泉,在太陰之後;厥陰根起於大敦,在少陰之前。綜上,三陰三陽在人體有確定的分屬部位,大致與足六經相同。 《傷寒論》大部分六經病之主症包含了足六經循行部位的症狀。如足太陽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下項,夾脊,故太陽病有頭項強痛。足陽明經下膈屬胃,故陽明病以胃家實為主。足少陽經起於目銳眥,入耳中,故少陽病見目眩。足太陰經入腹,屬脾故太陰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足厥陰肝挾胃屬肝,上貫膈,布胸脅,故厥陰病見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可見,《傷寒論》六經病與《陰陽離合論》三陰三陽均是以足六經為基礎。 二、六經病證治與陰陽氣的多少 《內經》是先秦哲學中陰陽理論與醫學結合的典範。《內經》的作者認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其陰陽的含義是廣泛的,其中三陰三陽是重要組成部分。何謂三陰三陽?《素問?天元紀大論》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三陰三陽也何謂?歧伯曰:氣有多少而異用也”。此處所謂陰陽之氣實指人體的正氣。因此,《內經》中的三陰三陽,除以足六經經絡循行作基礎外,其重要的劃分依據是陰陽氣的多少。 人體陰陽氣的多少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陽明陽氣最盛,《至真要大論》曰:“兩陽合明,謂之陽明”,因此,陽明病多邪正交爭劇烈,以裏熱實證為主;厥陰為兩陰交盡之處,《陰陽類論》曰:“一陰之厥作朔晦”,為陰盡陽生之處,故其病多寒熱夾雜。 六經病的治療也應當固護三陰三陽之氣,如太陽陽明陽氣充盛,故治療上太陽病採用辛溫發汗,如麻黃湯、桂枝湯;陽明病以清下為主,如白虎湯和承氣湯,總之,共治則總以去邪為要。少陽陽氣較少,故治療應以和解為主,小柴胡湯為代表方劑,其用人參、甘草、大

芳香疗法的历史

芳香疗法的历史 大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也正因大自然对人们的眷顾,使人们总能享受到大自然所赠与的种种宝物,植物精油即为其一,而人类应用精油的历史就如人类的历史一般久,真正确实的起源已难以考证,但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埃及就已开始了…… 精油的历史-埃及篇 从字源上来看,芳香疗法(aromatherapy)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来:Aroma代表芳香或是气味;而therapy所代表的便是治疗的意思。根据考证,芳香疗法几乎被大部分的古文明所爱用。一般认为,埃及人是最早使用芳香疗法的民族。公元前四千五百年的埃及,高级神职人员和炼金术士被大众委托,使用调和过的各式芳香精油涂敷在尸体上,以防止腐坏来制作木乃伊。 埃及的法老也会在重要的宗教仪式,如神职任命擦油仪式中,在不同的神像前燃烧并擦涂各种象征其意义的精油。另外每天还依场合不同用上好几种功能各异的精油。例如在备战时就会使用具有兴奋作用,且能引起攻击欲望的精油;若希望和平调停纠纷,就选用具有镇定安抚情绪的精油。当时的埃及人利用一种浸泡(infusion)的方式撷取香气植物中的香油,并且以加热熏染(incense)的方式来使用它们。在日出之际焚烧乳香(frankincense)作为对太阳神的献祭;至于没药(myrrh)等植物则用来作为对月亮的献礼。 在大约公元前1555年左右的时候,埃及人就开始使用一种具有治疗功效的纸草(papyrus)来治疗各式各样的疾病,而当时埃及人使用纸草的方式与今日人们使用芳香疗法或是草药的方式是相类似的。 除了当作药用之外,精油也是古埃及女子美容养颜的秘方。据说,当考古学家打开图唐卡门的陵寝时,奇斐(kyphi,古埃及人最爱用的精油之一)的气味迎面而来。考古学家宣称发现奈菲尔蒂狄(Nefertiti 公元前十四世纪初埃及皇后)传说中的美容秘方。她以蜂蜜、牛奶和花粉做成的敷面膜来清洁皮肤毛孔,用兰花叶和蜂蜜的混合剂来保持皮肤柔软,她的浴缸里则加入八十种从药草和水果中提炼出来的油。 当时的埃及人,常在沐浴之后以香精油按摩身体。古埃及的法老及皇后尤其视乳香精油为珍品,埃及艳后当年即是使用乳香精油,在沙漠恶劣的环境下保护她美丽的肌肤。乳香每年的生产量极少,大部分只能在宗教仪式或危及健康状况的情形下才能被使用;由于极其珍贵,以致于在亚历山大生产中心的工作人员,离开工作现场时,都被要求彻底搜身。目前乳香精油仍然必须经过苏丹的许可,才能在国际间交易,零售买卖中,是以黄金的计价方式来设定乳香精油的价格。 精油的历史-中国篇 有证据显示,大约与埃及人同一时期的古中国文明,已经有使用芳香植物的记载。中国人使用植物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年,当时神农氏遍尝百草,并且详细的纪录下来,成为神农氏草药书,在这本书中涵盖了大约300种植物的相关知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书,当时神农氏所记述的几种精油的属性,直

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文化中仅次于儒、释、道且影响深远的一种学说。“阴阳”一词最早出自《周易》,其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等诸多说法。五行之说最早出自《尚书·洪范》,具体是指水、火、木、金、土这五种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要素,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抽象概括。《尚书·洪范》还指出了五行的特点及其所对应的五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日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将阴阳与五行合而为一的学说—阴阳五行说,一些人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某些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出现了“五行之官”的说法。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史蔡墨对魏献子说过这么一段话:“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抵伏,郁淹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樱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日祝融,金正曰薄收,水正日玄冥,土正曰后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孔子不仅把五行看做化育万物之本,而且以五行相生解释朝代更迭,提出了“五德终始说”。他说:“天有五行,木金水火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改号,取法五行,

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也。故其生为明王者,死配五行。是以太昊氏配木,炎帝配火,少昊配金,撷项配水,黄帝配土。” (《孔子家语》)季康子问孔子为何要以太吴氏配五行中的木,孔子解释说:“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东方也,万物之初皆 出焉。是故王者作而首以木德王天下,以所生之行相转承也。”他的意思是说,东方是万物初生之地,五行配以木,所以王者起于东方,配以木德。此后则以五行之生相转承。如此一来,就把历史演进、社会变化、朝代更迭与五行联系在了一起。 战国时期的邹衍、邹爽在继承前人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创立了阴阳学派,成为战国诸子百家中较有影响的一个学派。邹衍著有《终始》56篇,把社会历.史的变化归之于五行的 变化生克,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秦汉时期,经过吕不韦、刘安、董仲舒、刘欲等人的继承和.发展,阴阳五行说遂广为流布,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将阴阳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特辟《五行志》,把自然界发生的许多灾异事变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联系在一起,对阴阳五行说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的史学家起而效之,各种官修正史大都设有《五行志》,将历朝历代的灾异 事变与阴阳五行的变化联系起来,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历史事件、人事吉凶福祸。在阴阳五行学方面,历

手足三阳经的分布规律

2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22.足三阴经在内踝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3.手三阴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 24.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 25.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外端 26.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D足大趾内端 27.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冲脉 28.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任脉 29.带脉的功能是: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30.冲脉的功能是:涵蓄十二经气血 31.任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与腹部 32.督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与头部 33.以下哪项不是经络的生理作用:蓄积渗灌气血 3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总穴歌》的内容:胸胁内关谋 35.俞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36.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只有一个穴位 37.有关奇穴,叙述正确的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的疗效 38.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多数对某些病征有特殊的疗效 39.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俞穴的住治特点还包括:特殊作用 40.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肺,喉病

41.手劂阴心包经的主治特点是:心,胃病 42.足阳明经的主治特点是:前头,口齿病,胃肠病 43.足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眼病,神志病,热病 44.手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咽喉病,热病 45.足三阳经主治相同的是:前阴病,妇科病 46.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特点是:肺,喉病 47.足少阴肾经的主治特点是: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48.任脉的主治特点是:回阳,固脱,强壮作用 49.督脉的主治特点是: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50.属于俞穴特殊作用的是:大锥退病 51.属于俞穴远治作用的是:合谷治疗五官病 52.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8寸 53.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的骨度分寸是:18寸 54.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9寸 55.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是:3寸 56.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头内上踝上缘的骨度分寸是:18寸 57.胫骨内侧踝下方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是:13寸 58.股骨大转子至国横纹的骨度分寸是:19寸 59.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9寸 60.肘横纹至腕掌(背)侧横纹的骨度分寸是:12寸 71.以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此种取穴方法属:简便取穴法

手足三阳经的分布规律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2.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足三阳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4.以下哪组经脉不属于表里关系: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 5.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E 手足末端 6.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头面部 7.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8.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目内 9.足太阳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内端 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11.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从头走足 12.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任脉,督脉,带脉 13.被成为“十二经之海”的是:冲脉 14.被成为“阴脉之海”的是:任脉 15.十二经之别络穴分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16.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加上:任脉络,冲脉络,脾之大络

17. 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的是: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 18.以下哪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行于体表,入于内脏 19.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头面部 20.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胸中 21.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22.足三阴经在内踝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3.手三阴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 24.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 25.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接部位是?:足大趾外端 26.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的交接部位是?D?足大趾内端 27.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冲脉 28.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任脉 29.带脉的功能是: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30.冲脉的功能是:涵蓄十二经气血 31.任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鸠尾分出散布与腹部 32.督脉别络的分布是:从长强分出散布与头部 33.以下哪项不是经络的生理作用:蓄积渗灌气血 3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总穴歌》的内容:胸胁内关谋 35.俞穴总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三阴三阳系统

“三阴三阳系统”有别于“阴阳系统”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 《伤寒论》三阴三阳与《内经》三阴三阳存在着先后关系,《内经》三阴三阳在先,《伤寒论》三阴三阳在后。《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内经》;二是源于《汤液经法》。持源于《内经》者必以《伤寒论》自序为本;持源于《汤液经法》者必因皇甫谧《甲乙经》而成说。然《伤寒论》自序有真伪之辩,《汤液经法》踪迹难寻,谁是谁非,真假难断。 1.《内经》与《伤寒论》三阴三阳之异同 若以十卷本,即398条的节本《伤寒论》来看,《伤寒论》对“三阴三阳”无过多的陈述。倒是《伤寒例》征引了《素问·热论》有关两感的内容,原文虽较《内经》有所出入但大义不韪。 纵观《伤寒论》398条,除每篇中专有名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伤寒”、“中风”等类似名词在字形上相似以外,《伤寒论》与《内经》相同者甚少。下仅以《素问·热论》所论“三阴三阳”病与《伤寒论》提纲证做一对比以示两者三阴三阳病的异同。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样的对比可使人们直观地看出两者的差异。 《素问·热论》有每日传经之说,《伤寒论》则无。并谓“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素问·热论》有经脉循行之说,《伤寒论》则无。如果将《素问·热论》与《伤寒论》对“太阳”、“太阴”二者视为相同,那么“阳明”、“少阳”、“少阴”则是部分相同,且需要求诸《伤寒论》提纲外的条文,而“厥阴”则基本不同。有关《素问》三阴三阳与《伤寒论》所论不同,清代柯琴看得很清楚,《伤寒论翼·六经正义》“夫热病之六经,专主经脉为病。但有表里之实热,并无表里之虚寒”、“但有可汗可泄之法,并无可温可补之例也。” 我们不能对《素问·热论》与《伤寒论》中“三阴三阳”做出逐一的甄别,因其不是本文的重点。只想告诉大家《素问·热论》与《伤寒论》的最大不同是:《素问·热论》三阴三阳病下无“证”,而《伤

中国古代阴阳观

中国古代阴阳观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古往今来,中国人常用“阴阳”来解释种种亊情,判断各种行为。它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 用“阴阳”和“五行”来解释自然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做法,可以追溯到殷商西周乊际。它起源于氏族社会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到西周春秋时期,形成了具有自然哲学性质的阴阳事气说,仍战国中后期至汉代,阴阳学说沿着朴素辩证法的阴阳观念和宗法伦理化的阴阳观念两条线索収展,形成了事元化的阴阳学说。西汉儒家大师董仲舒对阴阳学说的収展在于:他把宗法伦理化的阴阳观念提炼成“三纲”,深化了宗法伦理关系,同时构建了“天人阴阳”观念,形成了三元化的阴阳学说。 (一)夏商时期的阴阳观念: 1、表示自然现象 早期的阴阳,最初的意思非常简单,分别指太阳照到没照到:阳就是有太阳,晴天;阴就是没有太阳,阴天。后来,渐渐地被用来描述地,说地也有“阴阳”,比如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可见,阴阳的早期含义就是对天地现象或者说是最简单的自然现象的描述,没有任何哲学思想,神秘思想。 在传世文献中,甲骨文乊后很长的时间里,阴阳的意义只是用来表示下雨、不下雨;低处、高处;背阴、向阳等等,有时候也引申为白天和黑夜。 《诗经》为我们探讨阴阳思想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诗经·公刘》在描述周人先祖公刘率众迁徙时,使用了阴阳一词。这是我们迄今収现的最早把阴阳合用

的文献。诗中说:既溥既长,既景既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意思是说:“到了一个地方,先要搞清楚它的宽度和纵深,然后观测日影确定方向,再到山坡上,看高、看低,看东、看西;看南、看北来研究它的阴阳;再看看有没有可供使用的水源。”显然。这里的阴阳就是对地理环境阴阳向背的描述。 2、内涵不断抽象化,附加表征意义逐渐增加 随着文化、哲学的収展,阴阳的内涵日益抽象化。 阴阳可以指天上的两种现象,地上的两种现象,甚至于天地乊间的白昼和黑夜。也就是说,“阴阳”既可以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空间。请注意这里的阴阳是无形无象,介于虚实乊间的东西。它没有形状,你不能说阴阳是扁的还是圆的;它也是不可触摸的,但是它有“象”。形与象的不同在于前者更具体一些;后者更抽象一些。比如一个地方背阴,“背阴”只能是象,不能使形,形必须是长的或方的或圆的。阴天也是如此,只是一种现象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大小。所以,阴阳介于虚实乊间。 (事)西周时期的阴阳观念 经过提炼得以具有哲学意味的阴阳观念不断与《易经》结合。 仍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乊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亊态的収展迚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觃律理论的书。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单纯的卜筮乊书,在卜筮的形式和外壳乊下,通过生活经验和精神智慧的积累,易经孕育出哲学的内容,已经铸造出中国哲学的概念和具有哲学性质的世界模式,因而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开端。 《易经》有符号和文字两部分。最基本的符号是阴、阳。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易经》的文字部分共450条,4900多字。分卦辞和爻辞。

香熏的起源与发展

香熏的起源与发展——应用广泛美容又治病 香熏的起源与发展,在希伯莱文明、希腊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及欧洲文明均自远古时代便记载天然植物精华油的医疗用途,而最广泛应用的应该是古埃及。 充满传奇的埃及艳后Cleopatra对香薰情有独钟,从埃及、罗马的古籍及民间传说中得知,Cleopatra喜爱用玫瑰、薰衣草等香薰浸浴及保养皮肤,她在迎接罗马情人安东尼的船上抹上大量的丁香油,在房间内洒满玫瑰及依兰油,以增加她对男性的吸引力。持之以恒的香薰攻势,成功地获取了安东尼的心,而芳香美容也成为时尚。 1、公元前4500年,中国人已发现植物中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2、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些利用香薰进行宗教仪式的牧师了解到芳香植物对活人的治疗益处。 3、希腊人和罗马人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中将植物香薰精油广泛使用。 4、公元1000年左右,阿拉伯人首先蒸馏出玫瑰精油。 5、12世纪,这项芳香艺术传入欧洲,用于防御传染病。 6、15世纪,欧洲的将香水广泛用在人体、预防疾病、护理皮肤。 7、17世纪,香水能引起性欲的功能为大众所承认,当时伟大的草药师--库帕尔(Culpeper)奠定芳香疗法的理论基础。 植物用于治疗疾病的历史跟人类历史同样久远,薰香植物在医疗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古埃及的薰香疗法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宗教仪式与医疗上,诸如再切碎的雪松树皮、藏茴香籽与欧白芷根等薰香物质浸在洒或油中或燃烧使空气芳香,吸入后能提高感觉能力与精神敏锐度。 十七世纪堪称欧洲草药史上最灿烂的黄金时期,此时有许多的草药师投入植物的研究,到了十八世纪末,医生还广用精油。 二十世纪法国化学家暨学者,盖特佛塞博士,长篇大论地解释精油的特性与应用方法,并佐以其消毒与消炎功效的实例,在实验室灼伤手之后,他立即将手浸在薰衣草精油的容器中,很惊讶地发现疼痛产即消除,而且毫发无伤,他持续进行有关精油的实验,用于一次大战时的军医病患身上,使用诸如百里香、丁香、洋甘菊、柠檬的精油成为天然消毒剂及杀菌剂,用于薰病房、消毒外科与牙科专用的器具,随后医学持续使用精油,并详做记录研究,后来由法国生化学家摩利夫人扩大此研究,将薰香疗法带入化妆品界,联合医学、健康与美容。事实上天然疗法可刺激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

阴阳

第六讲阴阳、五行与《易传》 用“阴阳”或“五行”来解释自然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做法,可以追溯到殷商西周之际。 一、阴阳说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古往今来,人们常用“阴阳”来解释种种事情,判断各种行为。它似乎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 (一)早期的阴阳: 1、表示自然现象 早期的阴阳,最初的意思非常简单,分别指太阳照到没照到:阳就是有太阳,晴天;阴就是没有太阳,阴天。后来,渐渐地被用来描述地,说地也有“阴阳”,比如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可见,阴阳的早期含义就是对天地现象或者说是最简单的自然现象的描述,没有任何哲学思想,神秘思想。 在传世文献中,甲骨文之后很长的时间里,阴阳的意义只是用来表示下雨、不下雨;低处、高处;背阴、向阳等等,有时候也引申为白天和黑夜。 《诗经》为我们探讨阴阳思想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诗经·公刘》在描述周人先祖公刘率众迁徙时,使用了阴阳一词。这是我们迄今发现的最早把阴阳合用的文献。诗中说:既溥既长,既景既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意思是说:“到了一个地方,先要搞清楚它的宽度和纵深,然后观测日影确定方向,再到山坡上,看高、看低,看东、看西;看南、看北来研究它的阴阳;再看看有没有可供使用的水源。”显然。这里的阴阳就是对地理环境阴阳向背的描述。 2、内涵日益抽象化 随着文化的发展,阴阳的内涵日益抽象化。 阴阳可以指天上的两种现象,地上的两种现象,甚至于天地之间的白昼和黑夜。也就是说,“阴阳”既可以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空间。请注意这里的阴阳是无形无象,介于虚实之间的东西。它没有形状,你不能说阴阳是扁的还是圆的;它也是不可触摸的,但是它有“象”。形与象的不同在于前者更具体一些;后者更抽象一些。比如一个地方背阴,“背阴”只能是象,不能使形,形必须是长的或方的或圆的。阴天也是如此,只是一种现象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大小。 所以,阴阳介于虚实之间,确实就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 (二)《易经》的阴阳观念 经过提升得以具有哲学意味的阴阳观念还有待于与《易经》的结合。 1、《易经》: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单纯的卜筮之书,在卜筮的形式和外壳之下,通过生活经验和精神智慧的积累,易经孕育出哲学的内容,已经铸造出中国哲学的概念和具有哲学性质的世界模式,因而标志着中国哲学的开端。 ①何谓易? 为什么曰《易》?一说易是飞鸟的形状、蜥蜴的颜色,用以象征宇宙万物的千变万化。一说易由“日”“月”组成,日为阳、月为阴,用以象征阴阳二元论。东汉的郑玄对这个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