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转型视角下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94557229.html,

教育目的转型视角下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作者:周晓莹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4期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下,对“人”本身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大,我们的教育就是研究“人”的学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目的的定义不再受外界环境的约束,其转型成为历史的必然。在学校里,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是其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正是因为对“人”的地位的提升,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上来,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在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在教育目的转型的背景下所带来的对人才需求、人性观等的一些转变,从而讨论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教育目的学校心理咨询师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54-02

一、当下教育目的的转型之处

(一)对于人才需求的改变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更强调着教育的“主体间性”——即将人作为主体的社会性,将其放置于社会之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尊重与交融的发展趋向。

在对于“人”的认识上,学术界开始对“具体个人”进行特别重视。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就

中国目前教育学理论的现状来看,在有关‘人’的认识上,主要缺失的是‘具体人格’的意识,需要实现的理论转换是从‘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的转换。”在过去的教育目标制定中,将学生视为其与客体(自然、社会、他人)相对独立的主体,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成为被塑造的对象。在新时期、新的认识的背景下,其推动着今日我们教育目的的转型。

(二)新型的人性目标

新型的教育目的观建立在认同学生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培养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兴趣、职业。而这就致力于让学生达到“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的人性目标上。

“有限性”即强调人的差异性、平等性和未完成性。在追求这种人性的目标上,让学生认同和他人的差异,认同自身和他人的平等以及认同自身是永远走在未完成的旅途中是非常必要的。“生成性”即强调人的自治性、不确定性和超越性。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发展性咨询模式,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