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如何看待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如何看待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如何看待马克思经济学?

与刘国光老师商榷

上海财经大学杨君昌

缘由

前些日子我校朱为群老师用电子邮件发给我刘国光老师的一篇文章。刘国光老师是我的老师。1978年我有机会考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实经济系。第一年学习“资本论”,当时经济研究所的老师吴敬琏,刘国光,孙尚清,田光,刘国光等老师轮换给我们上课。刘老师的课,大家的评价很高。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我1979年公派到比利时留学,1981年底学成回国,就回到了上海。现在上海财经大学任教。

27年过去了。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刘老师的文章,不免一番感慨。想不到我与刘老师在思想上有那么大的分歧(当然也有共同的),思潮难以平服。下面我逐段或逐句摘录刘老师的原话,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求教于大家。如果我有断章取义之处,也望读者指正。

(1)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学习的经济学是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引申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是建立在对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否定基础上的,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而对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社会主义贬之为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弊病的揭露是深刻的,在当时也是正确的。引起了劳苦大众的共鸣。人们对没有资本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期待。希望有一个财富均等,人人幸福的大同世界。苏联的十月革命后,率先实践了马克思的主张,剥夺了私人资本,否定了商品生产,实施了计划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也实施了计划经济。我国1949年后也实施了计划经济。本以为,实施了计划经济,我们从此走上了康庄大道,但事与愿违,计划经济失败了。在经过沉痛的反思和激烈的政治斗争之后,我们否定了计划经济模式,重新搞了市场经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等,现都重新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现在大概只有北朝鲜和古巴实行计划经济,但经济状况很差,据说也在试图改革。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有必要作个区分。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灵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搞思维僵化。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我们现在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信仰,不是我们的教条。世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这是允许的。不同的信仰有许多的共通的,大家都追求好的东西。

对于“资本论”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现在的确是“过时”了。我作为一个学习过“资本论”的人,说这句话,是很痛苦的。但不得不这样说。道理很简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要消灭市场经济制度,但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有矛盾。因此,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甚至对上课的老师也产生了怀疑,认为是遗老遗少在“抱残守缺”。改革开放后,一部分老师试图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现在的市场经济联系起来讲,没有成功,

也不会成功。因此,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变,但从实际出发,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也不应当放在“指导地位”。今后建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放在经济学说史里介绍,历史的镜子,人们应当看看。

(2)在中国这样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学生嘲笑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很不正常。

学生是最能吸收新思想的。我也当过学生,同学间对每位老师和各种学术思潮也有都有评价。学生最不喜欢的是,固守教条,抱住本本不放的老师。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听课,有一位田光老师,他对资本论研究很深透,但在他看来,资本论里字字是真理,段段连接无懈可击。我们觉得,田老师,很认真,也很天真。

马克思主义真的是我们思想的锐利武器的话,学生是不会嘲笑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怕嘲笑。学生嘲笑的恐怕是假马克思主义。

(3)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对这个现象我感到忧虑。

刘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学生时,他给我们上过课。他上得不错,学生评价很高。我劝我的老师,不必忧虑。很正常。提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似乎说是“渗透”,过分了。

(4)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产阶级亡我之心不死,中国社会主义是美国继苏联之后又一个要消灭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既定的。

这是以前的提法。我们以前提过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非常英明,明确停止“姓社姓资”的讨论。胡锦涛总书记也很明智和正确,提出:“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样,我们可以摆脱意识形态上的无谓争论,致力于为人民造福。苏联没有被美国消灭。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矛盾激化和计划经济失败的结果。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怎么会被人家消灭呢?中国改革开放了,更强盛了。不管人家的目标怎么定,我们走我们自己的路。

(5)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不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行了。

社会主义阵营的提法,大概中苏发生分歧后,毛泽东主席就不赞成这个提法。中苏分歧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我们不做苏联的附庸是对的,但批判修正主义是错的。修正主义就是改革。我们后来也搞了“修正主义”,有些方面,比前苏联修正得还厉害。这些都没有错,从实际出发,错的,就应当修正过来。

社会主义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问题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政府有责任关注和解决市场经济所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公平,这就是社会主义。如果再把社会主义理解为整个社会大一统,把市场经济排除在外。那注定要失败的。也是没有“市场”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灵魂,是永葆青春的,不能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市场经济的不相容性,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不行了。

(6)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一些人因此误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行了,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行。

可以说,再给学生讲“资本论”,显然不合时宜。你想想,“资本论”的结论是商品经济必然灭亡,我们又要向学生强调现在还不能灭亡,逻辑上说不通。取而代之的只能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多多少少讲点市场经济的功效,讲资源配置的原则,比之“资本论”实际多了。不过,我们也不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功效吹得天花乱坠。

(7)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来教育和培养学生,还是双轨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并行。……表面上看是并重,实际上是西方经济学泛滥。……一些学校的研究生比如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不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考西方经济学。这是教育方针的问题,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根本错误的!

我是不赞成双轨制教学的。因为只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我所在的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原来“财政学”的教学也是双轨制,既讲“社会主义财政学”又讲“资本主义财政学”。学生和老师意见都很大。好在我们学院领导比较明智,老师大多比较年轻(我算老的了),在1992,1993年就把两门课合并成一门课:“财政学”,内容主要是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学,当然是吸收了国外的“财政学”教材。我校蒋洪教授主编的“财政学”在国内很有影响。主要是“早”,影响就大。现在财经类院校大多采用了合并的模式。

“西方经济学”是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理论的,与马克思主义没有冲突,与“资本论”有冲突。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不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只考西方经济学。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什么教育方针的问题,是正确的,是无可指责的!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与时俱进,现在的教材也在改进,这几年大有进步,特别是抓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但是还不够成熟,数量也不多,没有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同时,西方经济学教材大量流入。

刘老师也注意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过时”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要与时俱进。我也注意到现在出版的一些“政治经济学”教材,似乎没有成功。因为他们离不开资本“剥削”的理论,离不开的商品经济“必然”灭亡的结论,仅仅说在现阶段还需要商品经济,将来商品经济还是要灭亡的。把马克思的结论推向了遥远。有的教科书引入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内容,搞得不伦不类。我认为,这样搞下去是,没有出路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大量流入,不是坏事。改革开放以来,国泰民安,不是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功劳,也不要把它当成洪水猛兽。

(9)“海归”派回来很好,可以充实我们的经济学队伍,充实我们关于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再教育,就进入教师队伍和研究人员队伍,不经过评论、原本原汁地介绍西方的东西,却是有问题的。

我是1979年作为我国首批出国人员到比利时留学的,1981年底回国。可以说是最早的“海归派”。之前,我受过系统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里工作过14年。对计划经济的弊病有较深切的了解。对计划经济的否定,对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有真切的感受。是否一个人到国外留学一定要先“打预防针”呢?我看一点也没有必要。我在比利时留学时,当时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受到左的政策的影响和指使,多次对我们留学人员进行“提醒”,现在看来成为笑柄。人不会那样幼稚。小时候,父母对我们有许多灌输,正确的,我们会坚持,也会向下一代灌输。不正确的,灌输也没有用处。其实,一个人的行

为,更多是对现实思考的结果,而不是灌输的结果。

(10)没有经过马克思主义再教育,没有受过训练,就走上讲台的这种做法流弊很大。

有必要作这样的“训练”吗?“训练”的结果适得其反。我们不知搞过多少次“再教育”活动,不是都走过场吗?我们为什么不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11)我们自己培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师队伍在不断萎缩,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投入很少,奖励也很少。奖励也只有海外人奖励搞西方经济学的。这个情况很糟糕。

培养也好,投入也好,奖励也好,都是手段,手段的成功与否,要看目标是否正确。我记得在成都武候祠里的一幅对联的一句话:“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人治蜀要深思”。目标对了,手段正确得当才有效果。不然就白费劲。

(12)比如对党校省部级干部班的教育,如果让主张以西方经济学为主流的教师去教他们,那会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干部不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很高的鉴别能力。设想一下,一个人在讲台上胡说八道的人能站住脚吗?

(13)地方一些干部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在公有制和私有制问题上,在维护群众利益问题上,都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比如在房地产领域都是在维护开发商的利益,把老百姓的利益完全置于脑后,就是受影响的表现。

好像把西方经济学的功效放大了。西方经济学也讲市场失灵的问题,也讲垄断的祸害的问题。一些干部以权谋私是私心作祟,缺乏必要的监督所致,与西方经济学没有相关关系。

(14)一些地方提拔干部,规定必须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进修才能提拔。这都不是很正常,是崇拜西方。

我同意刘老师的观点。提拔干部,规定必须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进修,这是不对的。这是惟学历论。我从来认为提拔干部是要根据其素质与能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就是上大学讲台,也不能惟学历与职称。有的年轻人没有教授职称,也可能没有留洋的经历,但上课的水平很高,一点也不比洋博士差,为什么不能重用呢?

(15)领导权很关键。现在有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中央一再强调,社会科学单位的领导权要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我觉得应该检查一下,现在到底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复旦大学张薰华教授对这个状况很担心,他说只要领导权掌握在西化的人手中,他们就要取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排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以一定要注意,各级领导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不是红皮白芯。

这段话的火药味很浓。在讲阶级斗争。有必要这样上纲上线吗?的确,领导权很关键。我不是领导,对领导权没有兴趣。我作为一个群众,领导权希望掌握在能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

专门为自己打算的人手里,更不希望领导权在哪些贪官污吏手里,也不希望领导权在那些嘴上口口声声讲马克思主义,行动上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的人手里。我想,这与刘老师没有什么分歧的。问题是,领导人产生的途径和监督的方式值得研究。事实证明,领导权在真正的好人(包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不容易做到。在大学里,不能把讲授西方经济学的老师就说成是异己分子,就不能重用。那就会打击许多好人。讲“资本论”的人就可以掌权?这样识别干部未免太简单了一点。红皮白芯,什么是红,什么是白?

(17)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分析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一个是两种迷信、两种教条主义;一个是左倾右倾问题。我觉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所谓两种教条主义:一个是迷信、空谈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个是迷信、崇扬西方发达国家的、反映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学派、某些理论或者西方国家的政策主张奉为教条,向我国思想、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渗透。

社会科学研究是否采取一些新的思维方式。过去不是反左就是反右,脱不开这种思维方式。搞到后来,什么是左什么是右,越来越糊涂。我建议,研究是否能采取务实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东西,纠正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东西。这样,教条主义就没有了市场。我想,无论什么教条主义,都不会有什么市场的。不必担心什么“渗透”。真的教条主义是不会有什么大的渗透力的。我们倒需要思考一下,我们是否把外国的东西,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东西一概贴上了资产阶级的标签,然后大加批判,结果作茧自缚,妨碍了自己的思维,阻碍了自己的前进。过去,谁主张市场经济,谁就会被扣上资产阶级的的大帽子,这个教训不值得记取吗?

(18)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竟然只讲西方经济学,不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排除在外,这实际上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流毒很大。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影响上升是当前的主要危险。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写书是作者的权利和自由,不必非要人家如何写。我前面说,不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混为一谈。马克思也是务实的,只要他正视现实,他也会修正他以前的结论的。当前主要危险是什么?任何事业都有风险。当前的危险很多,政府要做的事太多太多。我认为,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影响上升不是主要危险,相比之下,危险之一就是用以前的封闭的眼光看待当前的改革开放,企图历史的车轮倒转。

(19)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包括经济学和经济领域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一切淡化或者取消马克思主义的企图都会削弱共产党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的方向,或者改变颜色,即共产党还在领导,但是已经变色了。所以这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此我们不能把经济领域里的东西看淡了。

又是颜色问题。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没有问题的。不光要坚持领导,而且要善于领导。经济学和经济领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不是以“资本论”为指导。一切淡化或者取消马克思主义的企图都会削弱共产党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的方向,也是无可非议的。问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预言要取消商品经济,难道我们就不能改变这个已经改变的结论?改变结论,就是改变颜色?何理之有?

(20)在思想理论领域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来自"左"的干扰已经日渐势微,当前突出的倾向性问题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声音和倾向正在复苏,并且在顽强地发展蔓延。

左的东西很值得警惕。过去反过资产阶级自由化,结果呢?伤害了好多人。不要再反了,现在提倡的是和谐社会。

(21)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差别。习惯上我们所称西方的经济学是指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从西方来的,所以把西方经济学称作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合适一点。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没有什么差别,对。习惯上我们所称西方的经济学是指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不算错。因为在马克思时代,马克思主张劳动价值论,反对效用论的。西方经济学的维护商品经济制度的。如果马克思否定商品经济的理论实际证明是正确的话,我们不需要西方经济学。问题是,马克思否定商品经济的理论错了,我们还要坚持吗?坚持,就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因此,前面说了,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经济学要有区分。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妨碍我们对马克思以前的结论作重大的修改。

(22)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从西方来的,所以把西方经济学称作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合适一点。

我也不主张“西方经济学“的提法。我们许多学科知识来自于国外。今后建议不叫“西方经济学”,就叫“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叫“马克思经济学”。

(2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该是指导、是主流,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该是参考、借鉴。前者是指导,后者是参考;前者是主流,后者是借鉴。

是否是这样的关系?实事求是,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只要是正确的东西,言之有理,就参考,就借鉴。参考和借鉴的东西,不一定不是主流。马克思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制度,风靡一时,曾经在前苏联成为一种主流。我们借鉴和学习了前苏联的经验,搞社会主义改造,也曾经成为一种主流。20世纪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制度失败了,现在改革成为了一种主流。

(24)如果西方经济学真的在中国成为主流、主导的地位,取代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那长远的后果可想而知。不管你愿不愿意,最终要导致改变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或使她变色。

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思潮从来没有停歇过,社会福利措施,或者社会主义的实践并不比我们差,这是与生产力的水平有关,也与社会主义思想有关。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坚决拥护,老百姓衷心希望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共产党是否能长期领导中国人民取决于共产党政策的正确,是否能给人民带来福祉。西方经济学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

(25)两门基础经济理论的观点不能成立,应该是一门基础经济理论,即用与时俱进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教学的主体、经济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导

向,不能是双轨的。

是的,不能双轨,但如何单轨?我在前面谈到我们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从双轨制转变到单轨制的做法,可以借鉴。

(26)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一是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二是资本主义经济;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四是微观经济;五是宏观经济;六是国际经济。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也可单独作为一门学科。问题是:一是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二是资本主义经济,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如何区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矛盾的,因此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容是重复的。再是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现在我们重新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我不赞成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分。没有什么好区分的。

(27)现代西方经济学也有科学的成份,有反映现代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成份,也有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成份,如私有制永恒、经济人假设等。

私有制永恒、经济人假设等,是否一定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呢?市场经济肯定私有制,但并不完全否定公有制。对公共产品实行公有制,在西方经济学里也有论述。经济人假设,就是说,人是有私心的,是为自己打算的。既有经济人假设,也有利他主义的假设,在经济学上用的是经济人假设,有什么错呢?我们都有私心的呀!工人就没有私心?这些都可以从常识上理解,为什么要给它戴上“资产阶级”的大帽子呢?我有感于邓小平停止“姓社姓资”的讨论,他出于国家最高权威的位置,有足够的权力平息这种妨碍改革进程的争论,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28)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核心理论大体上包括:第一,经济人假设。认为自私自利是不变的人性。这个假设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有"社会人"和"历史人"的人性理论,当然也不否定私有制下人有自私自利的一面;

如何看待这些假设呢?第一,经济人假设。上面已说了,不赘述了。

(29)第二,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是永恒的,是最符合人性的,是市场经济的惟一基础。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那么,历史事实是什么?没收私人资本搞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是什么,大家一清二楚,这是不需要争论的事实。难道还要一大二公?公有制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必要的,比如提供公共产品。

(30)第三,迷信市场自由化、市场原教旨主义,迷信完全竞争的假设和完全信息的假设。其实这些假设是不存在的,比如所谓的信息完全的假设就是不可能的,消费者的信息不如生产者,垄断者的信息优于非垄断的大众,两者在市场上是不平等的;

这些西方经济学就是这样讲的,有什么可以批判的呢?

(31)第四,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国外的经济学家对政府的作用有两种观点,有的看得比较重要,有点看得不那么重要,并不是千篇一律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的。

(32)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我国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权威学者、北京大学的陈岱孙先生就提出了几个观点:第一,因为社会经济制度根本不同,所以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不能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理论;第二,在若干具体问题的分析方面,西方经济学的确有可以为我们参考借鉴的地方;第三,由于制度上的根本差异,甚至在一些技术性的具体问题上,我们也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某些经济政策和措施;第四,对外国经济学说内容的取舍,根本原则是以我为主,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他说,我们既要承认外国经济学在其推理分析、计算技术、管理手段等方面有若干值得参考借鉴之处,但我们又不要盲目推崇、生搬硬套。

陈老的话,要看当时的背景。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说出这般话,是很不容易的了。当时我们还没有提出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呢!还在讲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现在过去了23年了,我们的思想要有所进步了。

(33)有些人不愿意别人批评新自由主义,说什么批评者把新自由主义当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其实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包括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们不是一概否定它,我们否定的是它的理论前提和核心理论,我们不能让它来指导、主导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新自由主义实际上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什么可以否定的呢?还是我们要不要实行市场经济是问题。

(34)马克思主义过去是开放的,现在也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开放的,但有些西方经济学者不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张五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要把马克思主义埋葬,并且钉上最后一个钉子。很多人到现在还在吹捧张五常,中央党校、北京大学请他讲学,怎么能够把给马克思主义定钉子的人请过来,到处吹捧,这是什么道理!

我对内地一些人盲目吹捧香港的学者的做法很有看法,大概“菩萨是远的好”。有的香港学者恣意贬低大陆学者,更显得他们的无知和浮浅。但嘴生在别人的身上,由他说就是了,无关痛痒。请谁讲学,也是各单位的权利,不必计较。有些人是靠骂人增加票房价值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过,不相信马克思的人世上很多,不一定是我们的敌人。

(35)经济学的教育既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也是分析工具的教育。但是那些提出中国经济学要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主流的人认为,经济学的教育不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而是分析工具的教育。一些人还提出经济学要去政治化。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奇怪的。但我们要明确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不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没有意识形态的问题,没有国界的问题,没有什么资产阶级的天文学与无产阶级的天文学、中国的天文学和世界的天文学之分,因为自然科学主要是分析工具的问题。但社会科学不同,它反映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不同社会阶层阶级的利益,不可能脱离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集团对于历史、对于制度、对于经济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经济学去政治化是有理由的。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既然是市场经济,西方经济学就可以引进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既然是市场经济,如何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呢?很难。我看,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形态是趋同的。现在主要区别是在政治制度上。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不是不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限于篇幅,不展开了。

(36)……会上我跟普林斯顿大学华裔教授邹至庄先生有一个交锋。他说,到美国学习经济学的中国理工科出身的留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因为理工科出身的学生逻辑接受能力强,而文科出身的就不适应,所以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招的主要应该是理工科的中国留学生,而不招学文科出身的。我当时就反对这个说法,我说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逻辑的科学,它也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或研究经济学只会逻辑抽象的方法而没有历史的方法、没有价值判断是不行的。

我完全同意刘老师的意见。现在的经济学变成了一门演绎数理的学科了。不搞数学,就不是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或者西方经济学的功效是值得怀疑的。经济学应当是致用之学,但用途究竟如何呢?很难说。经济的决策只需要常识。经济学的很多理论是常识问题数理化,简单问题复杂化。许多企业家没有学过经济学,照样能发财。20世纪美国的新政也没有受到什么凯恩斯思想的影响。这说明经济学的知识的用途是非常有限的。刘老师说,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逻辑的科学,它也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完全正确。它既可以用用逻辑的方法,又可以用数理的方法解释经济现象,但对经济现象的本质的了解,还是靠我们的判断和觉悟。许多结论是靠历史证明的。美国的新政说明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是有成效的,凯恩斯的理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在的经济学成了少数人搞数学游戏的场所,玩数学,一点也不对实践起到指导的作用。它成了当经济学教授和获得经济学博士的门槛。他们深知,玩数学的经济学论文如同垃圾,但为了混口饭吃,不得不在制造垃圾。这就是我对经济学的基本看法。因此,刘老师似乎把西方经济学的功效看得大了一些。我们国家不引进西方经济学,照样要改革。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不解决,不学“资本论”,必然要爆发革命。这就是价值判断。

(37)有人提出经济学没有国界,说基本的经济理论是反映人类共同的规律,没有什么东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没有什么各个国家的经济学。北京大学就有人明确提出这个观点。

有什么错呢?任何国家都在搞经济,都想把经济搞好。最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必然会趋同的。那就是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制度。政府的干预程度有大有小。市场有失灵,政府也有失灵。对政府失灵的研究和治理对策要比对市场失灵难。

(38)诺贝尔奖从来不奖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诺贝尔和平奖就更不用说了,因为社会科学有意识形态性,评奖者有政治上的偏见,有意识形态的偏见,因此诺贝尔奖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然,如果我们有些学者的经济学研究和理论,在不违反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这也不是坏事,但是我们不必吹捧这个奖,更不能把它作为我们经济学教育的奋斗目标。因为对于中国经济学理论真正做出马克思主义贡献的人一定是得不到诺奖的。现在,我觉得我们对诺贝尔奖吹捧得很厉害,弄那么大的规模,连主要国家领导人都重仪接见,根本没必要。

是的。我对诺贝尔经济奖也不看好。据说,诺贝尔家族对设经济奖本来是不同意的。看看那

些得主,他们对人类的经济生活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呢?比如,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奖授予了一位博弈论的学者,据说,他的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冲突和协调的理解。真是莫名其妙。没有博弈论,人们还不是天天在博弈?学不学博弈论,与博弈的成与败,是没有关系的。我不否认博弈论的研究是一种成果。但这种成果是艺术上的,好像同一个意思,他/她用一种美声唱法表示,使那些歌剧爱好者拍手叫好而已。

(3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期间经历了曲曲折折,主要是我们中国人总结我们中国的历史经验教训,也参考了外国的历史经验教训,包括前苏联的历史经验教训,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目标一步一步明确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不出西方经济理论有什么指导作用。

我有点同感,尽管我也是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我们前辈参加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也是对旧社会的不满才投身到革命队伍中的,他们也不是学了资本论才觉悟的。任何的社会行动都要寻找思想武器,思想武器是旗帜,思想武器是外衣。尤其是经济学。

有的人知道那种药能治什么病,他就会自己看病和治病,但他不懂病理学。我们看不出病理学对他看病与治病有什么影响。华佗大概不懂麻醉学,但能给人麻醉开刀。

(39)中青年的经济学工作者的大多数也能够以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少数人用自由化、私有化为暴富阶层代言,来冲击马克思主义,干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该说,这些人起的是干扰的作用,而不是指导中国经济改革的作用。我想,这些人倾向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是个历史的插曲,历史的误区,经过努力,可能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谁在用自由化、私有化为暴富阶层代言呢?亚当·斯密主张自由竞争,目的是要打破垄断。大家知道,垄断是暴富的原因之一。私有化的本质是尊重个人的产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竞争加剧,看不见的手会发挥作用,社会资源能够得到较好的配置,怎么仅仅理解为为暴富阶层代言呢?

诚然,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暴富阶层,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问题,也是政府要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产生暴富的原因很多,在我国,有些暴富与权钱勾结有关,这与西方经济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40)中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是一个定义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大概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吧?但他们的社会主义措施比我们强得多。他们的吉尼系数要比我们低!恐怕我们与他们的差别主要在政治制度上的。我们的政治制度就是完美的吗,不需要改革的吗?

(41)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私有化或者不断向私有化演变。

这是先验的提法。公有制的形式需要探讨。马克思说过,股份公司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对私有制的扬弃。马克思是否定商品经济的。现在商品经济不能否定,股份公司算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不能笼统谈那种所有制好,或者不好,要看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42)要坚持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而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主张市场万能论,把国家的一切正确调控说成是官僚行政的干预。

西方经济学也是主张宏观调控的,当然对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的大小是有分歧的。不能不看到,在我国许多场合,政府干预太多,效果很差。把国家的一切正确调控说成是官僚行政的干预是错的,倒过来,把官僚行政的错误干预都说成是国家的正确调控也是不正确的。我认为,现在的主要倾向是政府干预太多太多,其中,有的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资源和权力,在为自己牟利。

(43)坚持为保证效率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同时要强调社会公平、福利保障,而不是极力扩大社会鸿沟,为暴富阶层说话。

刘老师说得完全对的。这些都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即使讲西方经济学的老师也是这样的主张呀!为暴富阶层说话的人,往往是与富商勾结的官员和从富商那里取得利益的人。在大学里上课的人为什么为富商讲话呢?不会的。

(44)一旦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由西方新自由主义指导,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变,势必走向"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深渊。只要经济基础变了,共产党最后就掌握不了政权,私有制的代表就要掌握政权。

刘老师担心出现“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这种经济已经出现。那就是权力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45)现在我国的房地产商是咄咄逼人呐!发了那么大的财还对政府这也指责那也指责,就很说明问题。

近几年房地产价格大涨,许多房地产商发了大财。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许多问题,比如,土地使用权的获得,银行贷款的获得,房地产企业的资质和项目的审批,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的,有的是钱权交易的结果,都需要在前进中不断揭露和改进。只要企业是正当获利,不能因为发了财,就不能向政府提意见。倒要注意那些通过把政府官员搞定,“闷声不响发横财的人”,他们是亡党亡国的罪魁祸首。

(46)中国的改革一旦由西方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理论来主导,那么表面上或者还是共产党掌握政权,而实际上逐渐改变了颜色,那么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像噩梦一样的危险。

中国的改革是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不可能以别的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不是排斥世上真善美的东西的。就那各种宗教来说,本意都是美好的。你相信了基督教,就不要轻易否定别的宗教。林语堂说过,不可为了贪图方便,就说基督教是真的,儒家是假的,不能说耶稣谈及爱及谦虚的教训是对的,老子谈及爱及力量的教训是错的。这些思想系统甚少相互排挤,如果你细心观察,它们其实是相接近的。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执政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领导中国人民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历史的选择。到现在为止,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没有什么能与共产党相抗衡的政治力量。共产党要巩固政权,要进一步领导中国人民

前进,取决于共产党采取的政策的正确的和自律。对于大多数人说,最担心的不是什么“颜色”的问题,而是人民的福祉,对共产党充满着期待。

(2006年3月10日完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论)(一)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就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得关系。③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就是社会生存与发展得基础,就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④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内在得、本质得、必然得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得必然趋势。(研究 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得性质与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得要求;根本任务就是揭示经济规律) 2,商品得二因素与生产商品得劳动得二重性(马克思政经得枢纽)(二)★★ ①商品:用来交换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②使用价值:就是通过交换满足她人需要,体现商品得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 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得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得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 ④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统一体。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就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得基础。生产资料得价值就是借助生产者得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⑤商品得二因素就是由生产商品得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得. ⑥生产商品得劳动,一方面就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就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得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得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抽象劳动,商品得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抽象劳动量。②价值得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无差别得一般人类劳动. ③价值得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得数量.简单商品经济得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商品得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同类商品得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得。⑤复杂劳动创造得价值量等于倍加得或自乘得简单劳动创造得价值量 4,商品得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得关系(二)★ ①商品得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得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就是单位时间生产得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得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得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得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就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得 ③商品得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得本质与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因为金银得天然特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几个问题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值得我们重视的思想资源。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上,传统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过于狭隘,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的更加广阔和深刻的意识形态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总体上说,主要涉及到:意识形态的范围、价值问题;意识形态的主体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教育问题;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意识形态的种类;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观 无论你是否愿意,意识形态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你,无论你如何讨厌,意识形态都已经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回避意识形态,否定意识形态,甚至说“意识形态”已经终结,这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这就如同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防止自己被人抓住一样,是极其愚蠢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意识形态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值得我们重视的思想资源。 一、如何看待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 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主要表现在,他们认为,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看作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是一种简单的历史决定论的思想,实际上意识形态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他们看来,马克思简单地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对社会现实的歪曲反映,并用阶级根源来说明意识形态的产生的社会根源,把意识形态和阶级意识等同起来,把意识形态的斗争归结为阶级斗争。他们有人质疑,难道一种意识仅仅由于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就表明这种意识是颠倒的意识吗?就是错误意识吗?[1]这种指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修正和完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几乎是每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家的共同企图。 应该承认,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确实有僵化和教条化的问题,缺乏对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形式、内容和功能的深入思考。这也导致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多方面的质疑和思考。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思考,确实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在分析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念的时候,不同的人抓住了马克思思想中的不同方面来分析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比如,早期阿尔都塞抓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提出的下列思想:“整体,当它在头脑被作为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2]在他看来,头脑所专有的掌握方式是科学的掌握方式,而对于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是意识形态的。而卢卡奇则抓住了马克思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认为,这种商品拜物教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使人崇拜自己所创造的商品之间的交互关系,而忽视了交换关系背后的人和人之间的剥削关系。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功能的批判。或者说,马克思就是要揭示商品交换关系背后所存在着的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国内学者在研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的思想的时候,发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讨论的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3]。由此可见,人们在分析马克思的意思形态思想的时候,也发现了马克思也有不同的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观念。英国学者汤普森发现,在马克思那里有三个不同的意识形态概念。第一种意识形态概念是:“意识形态是一种理论学说和活动,它错误地认为,观念是自主的和有效的,它不了解社会—历史生活的真正情况与特点。”[4]这就是说,那些把人的观念看作是独立于社会历史条件的思想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批判的各种不同的理论都是意识形态。第二种意识形态概念是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归纳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 记重点(5)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究竟应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和绕开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各有自己的聚焦点和研究题域,借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而排斥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否定西方经济学,都是错误的。 一、西方经济学聚焦资源配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聚焦劳动解放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的主要聚焦点是资源配置问题,因而,它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经济学;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聚焦劳动解放,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学。双方聚焦点上的这种差别,使其具有明显的互补效应。 资源配置的主要研究维度是稀缺性和最大化问题,这是贯穿西方经济学的一条轴心和主线。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尽管学派林立、各种观点和见解异彩纷呈,但是,各派西方经济学都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殊途同归。对此,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曾明确指出:“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作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 “我们的定义视经济学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的科学”。 既然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宗旨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那么,经济学就必然具有价值中性、即非价值性或非目的性的“中立”特征。对此,罗宾斯进一步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用稀缺手段达到既定目的所引发的行为。因此,经济学对于各种目的而言完全是中立的;只要达到某一目的需要借助于稀缺手段,这种行为便是经济学家关注的对象。经济学并不讨论目的本身。” 这里隐含的逻辑前提是目的本身既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又是为全体人类所共同认可的。因而,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讨这些“常识性”的问题,经济学必须集中全部注意力来解决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困扰着人类的根本问题。因为,人们追求生活幸福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能够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要素相对于欲望本身来说则是稀缺的,因而,经济学就始终以这种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首要任务。 至于这些宝贵的资源会为什么人所“幸运”地获得和为谁带来更多的财富,这在他们看来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次要问题,只要交给市场自由竞争来处理就行了。市场竞争是一种建基于机会公平之上的合理竞争,它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法则,能够确保筛选的结果是“胜者必优、汰者必劣”。可见,西方经济学在把资源配置确定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时,是以秉持“市场经济体制完美论”这一逻辑假设为自己的前提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姓名孙明珠 班级 13国贸3班 学号 20131401307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题接近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在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社会主义三个问题的研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三个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 一、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独立于马克思学派之外,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很多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而形成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有深刻的分析批判,探索西方革命的途径,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的道路设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提出尖锐的批评,描绘了他们理想的社会主义蓝图。 二、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的认识及影响 当代西方马克思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它不同于流行的正统的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从阶级的和历史的观点出发,分析当代经济的结构特征,揭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展的现存的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1] 条件。 本文研究了以下主要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阐述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巴兰在《增长的政治经济》中分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在不发达国家, 由于缺乏西方国家的增长条件,使之不能有健康的资本主义发展; 2、弗兰克在《资本主义和拉丁美洲的不发展》中,认为资本主义的演变和扩张产生发 展和不发展,不发达国家的不发展是资本主义及其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内在矛盾包括少数剥削者对大多数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占有,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宗主国中心和从属国外围国家[2] 的结构; 3、沙米尔阿明在《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书中,论述了资本的对外扩 张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的原意在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的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至它们仅包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实在内在地产生的,它产生于阿明所说的自动集中的积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企业中使分工国际化,加深了不平等形式。 4、伊曼鲁尔在《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转化 为生产价格理论基础,论证了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对欠发达国家的国际剥削。 他认为,工资是独立的变量,而且决定资本有机构成和国际分工。因此,因工资不平等而引起的价值转移是首要的。要通过深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市场和对外扩展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物质资料生产上运用的产物。它是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体现的关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规律的理论体系;是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其他阶级的经济学相对的无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意识的理论表现,是近代以来无产阶级运动、革命实践的产物,并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社会发展看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两个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物质资料生产的范围,规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狭义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广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其哲学思想,提出了经济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包括: 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辩证法,因而又称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提示经济过程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2、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一个自然的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从而发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 3、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所谓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中再现现实经济运动的方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GDP 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构建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构建 摘要: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曲折,并呈现明显的陈旧化特征。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此,必须在继承与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特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新成果与新方法,形成新范式,努力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键词: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继承;创新发展;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9-0008-05 当前,在我国经济学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日益流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过程比较曲折,并呈现明显的陈旧化特征。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明显脱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轨道,另一方面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严重落后于现代社会生产 方式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类社会新的历史时代和经济学新

的历史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在继承与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特征,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新成果,不断扩展新视野,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范式,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以《资本论》为主要代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科学性与局限性。其科学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立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科学世界观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方法论;建立了“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一分析社会经济结构的科学理论框架;建立了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的基本原理。其局限性表现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据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实现形式的具体结论,其中一些结论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与新特征。克服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必须要走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路。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就必须摈弃“苏联范式”,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实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要点总结

导论 社会注意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主义本生固有的价值的规定性在社会经济关系上的体现,其内容和特征涵盖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社会注意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放弃探索一种适应我国国情和生产力状况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 1978 年开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济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创新和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面的制度创新,实现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需要有深入彻底的理论创新。 21 世纪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有适应中国国情、结识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学。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当代实践中新的理论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知识要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价值量的规定 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 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深化 小结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算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咨询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咨询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固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进展,在一定的阶段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咨询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是一具研究热点,别远的今后宏观经济学将浮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咨询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说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咨询题:首先,经济的增长咨询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受到财宝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受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那个咨询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向来对如今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就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 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咨询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咨询题,每个国家都采纳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往常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如今国家向来采纳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够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同时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具国家别再可能是彻底封闭的,因此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如此能够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能够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别再作为一具常量而是作为一具变量来思考,同时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能够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进展有启发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别断变动进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妨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别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在不少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基本上寻觅可以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咨询题则别予思考,如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局限性。因此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不少的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