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功练功故事 庞老师讲课当中

智能气功练功故事 庞老师讲课当中
智能气功练功故事 庞老师讲课当中

庞明老师讲课故事集锦

一贾文宿关于治病的论述

昔贾文宿说:“吾之所谓却病者,欲吾心之不病耳。盖人心本自清静,本自泰然,何病之有?惟遇财货则思争夺;遇功名则思排挤,遇势焰则思趋附,遇睚眦则思报复,遇患难则思推避。未遂则心病于患失,已遂则心患于己得。是以外物日攻于心,则内病日入肓肓。虽有外之所养,终不胜其内之所扰……苟欲治病,先治其心,一切荣辱得丧,俱不足为吾心累。即小之而疾病,不以疾病累其心,大之而生死,不以生死累其心,使清明之气常在吾躬。将见心日以广,体日以胖,不期寿而寿益增,他又何术焉!”(转引自《道家气功养生概要》)这段话全面地阐明了涵养道德、陶冶性情对养心、练功、祛病的重要意义。

下面是庞老师在书中引用并讲解——

精神致病这个问题,不只我这么讲,过去好多气功家都这么讲:关键是心,治心就是治精神。贾文宿说:“吾之所谓却病者,欲吾心之不病耳。”我要去的病是使我的心不病,即使自己的精神不病,要治病就是要使自己心不病。这把大前提说了。“盖人心本自清静,本自泰然,何病之有?”如果你这个人的心本来是很清静的,安然不动,这样就没病了。什么情况才能病呢?“惟遇财货则思争夺(看到财货想争夺),遇功名则思排挤(有功名排挤别人自己要),遇势炎则思趋附(遇到权势则趋炎附势)。未遂则心病于患失(没有时想得到),已遂则心患于已得(有了后又怕丢了)。是以外物日攻于心(这样外面的事情一天天攻击你的意识),则内病日入膏肓(则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虽有外之所养(外边虽然能够养,养包括治疗),终不胜其内之所扰(还抵不住里边对你精神的困扰)……苟欲治病(真想治病),先治其心(治病先治心)。”为什么咱们学员来了之后先搞学前教育,就是要先治心、治意识,如果先治病,病不容易治好。治心怎么办?“一切荣辱得丧,俱不足为吾心累……”荣辱得丧都不能在你心里困扰你,小的疾病不能累心,无所谓,大的生死也不能累心,生死都置之度外,如真能做到这点就不得了了。这样就使“清明之气常在吾躬。将见心日以广,体日以胖,不期寿而寿益增,他又何术焉!”心宽体胖,不想长寿也会增寿,还需要什么方法呢?不需要什么别的东西了。主要就在于精神,你精神健康了,无牵无挂了,精神里真正自由自在了,病就好了。原来我也讲过这个事例,80年代初,一个患乳腺癌的病人,没办法治了,索性自己就游山玩水去,游黄山,搞画画,一高兴,一年多癌症好了,她也没练气功。“她没练气功怎么好的?”她这种精神状态就是高级气功!练气功不是呼吸气才是练气功,气功关键是练意识。“她没讲修养意识啊?”她已经有了修养意识的结果了。我们修养意识,使意识稳定,不受外界影响,使自己高兴。她那样做已经是使意识高兴了:这个病对我没关系。她做到精神稳定这一点了。

二这位朋友的功夫究竟好不好?

现在修炼气功的人,多注重功法的修炼,而忽略意识上的修养。虽然很多人也会说“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修命不修性,万劫阴灵难入圣”等格言,但多未能落实到练功实践中去。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下面再结合一些实例进一步阐述之。有一位气功界的前辈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他有一朋友,练功数十年,身体极好,虽然年事已高却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气足形壮,人们都说他功夫好。后有事一度分别,半年后再见到这朋友时,他大吃一惊,这朋友变得非常憔悴,意懒神疲,郁郁寡欢,一下子就老了许多,前后判若两人。追问原因,得知他在数月前遇盗,损失了一大笔钱财,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久,这位朋友就去世了。讲完这个小故事,这位前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位朋友的功夫究竟好不好? 对这个问题的具体回答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心性的培育,意识的修养,对于练功者来说比常人更为重要。因为,“意为气之帅”,练功练的就是用自己的意念调制自身之气的能力。功夫越深,意念对气的调制能力越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凭借自我的意识能动地控制自己的生命运动。但是,“福兮祸之所伏”,在这件大好事的后面,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祸根。这是因为人的意识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环境因素是人自身无法完全控制的,而且往往是不理想的,所以古人说:“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在“不如意”的因素的刺激之下,往往容易产生不良的意识冲动,引起七情的偏激。对于练功者来说,七情的刺激引起体内气运失常从而危害自身健康的程度,要比常人严重得多。功夫越深,意念对气的控制能力越强,则危害愈甚。怎样才能在“不如意者常八九”的人生环境里保持情绪、感情的平稳,从而保证意念活动处于良性状态,不出偏颇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加强意识修养。这是练功的保证,也是练功的基础。练功者越是有功夫越需要情绪稳定,否则情绪产生后,将引起剧烈的气血循行失常,甚至招致死亡。历史上三国时的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就属于此。也有的气机严重失调而招致精神失常,这就是古人说的“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的道理。用一句现代话来说,这好比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上层建筑还是旧的,就显得不适应了。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精义庞明讲解

三、郭玉给王妃治病的故事

其实中医也很强调意识治疗,古人就讲“医者,意也”。针灸治病更强调意识的作用。中医过去讲的“迎之随之,以意合之”,就是说扎针的时候主要靠意念,有补有泄,用意念来合。“浅深在志,远近若一”,扎得深浅不是靠针的深浅,而是意念的深浅,扎的这个位置离病灶的远近不去分辨,意念就是一下扎到病上了。针灸只有这样去运用才能取得真正好的效果。过去中医讲:“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扎针的时候,病在左边扎右边,上下对称扎,但更重要的是用意念来通这个经。如牙疼,扎合谷穴,一扎这个地方,同时用意念想:通、通、通到牙上来。我这儿有个关于治病强调意识作用的最早的记载,说的是汉朝的一个医生,非常有名,叫郭玉。据《后汉书》记载,郭玉给一般老百姓治病特别卖力气,一治就好。当时有一个王爷,妃子病了,请他来治,却怎么也治不好。王爷就让王妃换上穷人衣服,去找郭玉,结果一针就扎好了。这个王爷很生气,就责问郭玉是怎么回事。郭玉答得好:“医之为言意也。”医生治病就是靠意念。“腠理至微随气用巧。”腠理、经络、血脉、纹理里面的气机是微妙的,你用的时候,须根据里面的气血流行来展开技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扎针、点石,差一点都不行。“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扎针的时候,手拿着针,精神通过手贯注在针上,我能够了解它,但是说不出来。“夫贵者,尊高以临臣”,您的王妃来找这儿居高临下地对待我。“臣怀怖慑以承之。”我怀着很害怕的心理来给她治病。“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这样我给她们治病就有四个难处。“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她是贵人,她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她用她的意念,不用我的,这是第一难。“将身不谨,二难也”,她自己不谨慎,你让她怎么着,她不听话,这是二难。“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她身体很柔弱,让吃药,嫌苦,不愿吃,这是三难。“好逸恶劳,四难也”。你让她动一动,她不干,这是四难。“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之裁慎之志”。扎针有分寸,弄不好有时候扎破了还出血,你是贵人,破了你的体,我有罪啊。所以就盼着千万别出问题,心里特别紧张,特别害怕。“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我这儿疑虑满脑丛生,想意念贯注不进去,还做得到治好病吗,这就是病不容易痊愈的原因呀。古人治病讲意念,治病时如果总担心不行,意念不纯了,就理不直气不壮,效果也就不佳了。

摘自庞明老师讲课

四混元气最公平

这个毅力,同学们应该在生活当中搞了,碰着什么事都要坚持。这个毅力在身体里边:我知道我自己要干什么,我必须干,自己为难自己。这怎么办呢?从练功搞起来——同学们练功,难受了,坚持,要有毅力。我说咱们智能功没有一个坟头是累死的,没有。再难受,坚持,坚持。这一坚持就是毅力,这本事就是功夫。有了毅力了,精神就强了,这个精神很顽强了,你本身就有力量了,再一支配气就起作用了。

这一点,我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

前几年在教功的时候,碰到一个领导的孩子。他对智能功挺热心,练功练的和刻苦。练了一年多,找我,说,“庞老师,你净说智能功混元气对谁都平等,对谁都一样。我练了一年多了还不如我们老头儿(他管他爸叫老头儿)。”

我说:“怎么呢?”

“我们老头儿他也不练,出去给人治病,比我治的还好。你说,这混元气就不公平了。”

我说,“谁不公平了?是你不公平。”

把他说楞了“我怎么不公平?”

“你不公平对待你们老头儿,”我说,“你才几岁?不才30几岁吗?比你们老头差一半去了。你们老头练了几十年,打仗时炮火连天,炮声咚咚,他那一坐还能稳如泰山,他什么都不理,不动弹。外界环境那么干扰他,他意识还能安静下来了。他经过几十年的锻炼了,他的意志多顽强啊。你呢,说你一句你就能蹦三丈高,气的那个样子。你那毅力比你们老爷子不知差了多少级。”

“他能会什么?”

“他会指挥打仗,他会指挥工作,他会想问题。他闭着眼睛想,他不说话,他不理你。就这个意志的力量,有毅力,他们过去不懂气功,他们就把意志,注意力集中于打仗,敌人。怎么把这个阵地卯上去,光虑这个。解放以后干工作,怎么做计划怎么弄,光考虑这个了。现在一学气功啊,这个混元气理论,身体里面有混元气,混元气一足了身体就好了。是关于身体生命工程的。

他们原来高的是外界建筑工程,农业工程,工业工程,科学工程,知识工程……现在又有生命工程。生命工程在哪?人体里面有混元气。他把精神注意到身体里面来了之后。好了,他开始搞生命工程。他指挥生命工程,照样指挥灵!他这事由于多少年的锻炼,他的精神很有力量。比你强多了。”

他一听,“练气功还有这么多歪词呐?”

“歪词?这怎么叫歪词?这才叫正词呐,”我说,“你那才叫歪词呐,你就练个捧气贯顶,就想比你老爷子强,哪才叫歪词呐。把意识忽略了。”

他一听,“意识怎么练呢?”

“意识怎么练呢?就是坚持,干什么都要坚持下去。”我说,“你能坚持的了吗?你干一会儿就坚持不了了。我先歇歇吧。干点这个干点那个。不行。平时都要坚持:这个坚持,那个坚持,干一件事情要坚持,意念想的事情要坚持。意念想混元气,坚持。我不生气,不动情绪,坚持。情绪来了,没坚持住,坚持。坚持,要坚持。这么搞。”摘自庞明老师讲课

五故事不要理它

我告诉大家,咒语的确念什么都行,这个问题得多讲一点.给大家反复讲.这也是思想基础。1983年我在北京潭柘寺那个时候,那里有个和尚曹云峰,讲他老师的师爷曾经碰上的一个真事:一个农家的女子,年岁不大.想修行但找不到去修行的地方。一天她们村有户老财家死人了,请来了和尚颂经,她晓得这是个机会.就去了.女的不能进经棚,她在经棚外边等着。当念完一本经间休时,一个小和尚出来上厕所.她就给小和尚磕头:师傅呀我要跟你学……”把小和尚吓坏了。说:我不行,我带你去找我师傅去,别人还以为这个和尚和这个姑娘还有什么亲戚关系,就把她从大门带进来了.进了二门到经棚外,小和尚对姑娘讲:站着别进去,在这儿等着。他就跟老和尚去说:“师傅,外面有个年轻女菩萨,她要学功修道,问女子修道怎么修?老和尚说:“不要理她!”那个女孩子听得很清楚:他问女孩子修道怎么修,老和尚说了“不要理她”,以为教她念咒呢,“不要理它”,念着就走了.回到家里老念“不要理它”,白天干活也“不要理它”,晚上没人也“不要理它”爸妈一看:坏了,这孩子疯了,以前农村里边女孩子要是疯在家里,一死叫做“孤女坟”。落到“孤女坟”怎么办?快点找个婆家聘出去算了。就在拜天地的时候,她还这幺“不要理它……”公公婆婆说哎哟.这是个疯媳妇。可是这个媳妇非常勤快,什么都干得好。不到一年生了大胖小子,收麦的时候,媳妇也上地里去,婆婆在家里烧水做饭,孙子一哭,她忘了手里端着的一瓢滚开的水,赶紧跑去抱孙子,“哗”一瓢水都浇到孩子光光的身上.马上全身都烫出燎泡。老太太赶紧把儿媳妇叫回来,媳妇一边给孩子吃奶,嘴里还在说:“不要理它”.一会儿孩子就不哭了.一会儿燎泡没了。老太太一看:哎哟。我媳妇不是个疯媳妇.是个活种仙.是什么道理呢?她一年多来干什么都是“不要理它”.她心定了,功夫就出来了。其实念什么都行,关键是心要定,意念专一。

摘自智能气功大专函授辅导材料智能气功科学概论

六故事--念咒并不神秘

为了说明念咒并不神秘,下面讲个故事,是见诸佛教书籍记载的。说的是一个云游和尚晚上走至半山腰,见一小屋内放光,暗喜有机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入室,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打过招呼便问:“施主练的什么功?”老叟答曰:“菩萨咒”。和尚更为高兴,自忖出家四十年,尚未听过有菩萨咒,忙向老叟请教。老叟说:“我练此咒六十余年,尚未传授过一人,就是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老叟把“吽”错念成“牛”。和尚一听笑了,告以此咒非菩萨咒,乃六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个字念“吽”(hong)而不念“牛”。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总是绕口而念不好。三个月过去,和尚又来至半山,心想老叟把“牛”改正念“吽”后,功夫当更高了,不料屋内一点光也没有。进门一看,老叟正念大明神咒,最后“吽”仍念不了。和尚满腹疑团,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吽”反无光。回庙后求教于方丈,方丈说:“你出家四十年,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住,能入定,身体的三昧真火出来,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六十年,念得一心不乱,三昧真火出来了。你让他改念,心乱了,三昧真火便出不来了。”方丈讲出了念咒之真谛:关键是把心定住,其实念什么都可以。摘自智能气功科学概论庞明著

七商丘开的故事

诚,是心念、意识,是看看你内心里忠诚不忠诚、忠实不忠实。诚来源于信。信得深便诚得甚,“诚”安怎么写?一个言字旁,一个成功的成,一说话就成功,这就是心诚。咱们干事情,得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得圆满成功。成功,要拿“功”来成——你必须得做功才行。什么是做功,真正心诚,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来了个病人,“怎么啦?”“腰痛”;“你好了”,这样一说他就会好,这就说明你的心诚——精神非常专一。从里到外是一致的,心念一专、一诚,就把意识的力量贯穿起来了。所以说“好”便好,并不是嘴上的功夫,这个力量是意识里面的力量,其中包括着神、气,也包括着形——一句话把神、气、形全部集中起来了。要做到这一点,得有基础才行。同学们总以为练好功有什么窍门,没有窍门。要想真正长本事,不是方法问题,而在于意识。过去讲“心”的作用,心诚,一句话就成,实际是说,在说话之前,先有意而后有言,有了意念才说出话来,意念和声音结合到了一起。如果这个“心”,这个意识,不是很专一,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那就不行了。练功就是要把意识练得专一。儒家不讲练功,但是《中庸》里就讲“诚能先知”,心要是诚,事没来,就能知道。诚能动天地、诚能动鬼神。“诚”是产生于意识里面,要做到它,在形式上一个是中,一个是和。不是随便说一句话就能成,这里面的关键是思想基础,是“信”。

讲个小故事。商朝有个商丘开,是黄河边上的一个穷人,他到财主那里说:“你们这么富,我这么穷,你们想个办法让我富起来。”大伙一听都笑话他,戏弄他说:“你想发财吗?从房上跳下去就发财了。”这个穷人就真地上了房,跳下来一看,没事,再跳一次,还没事。他们又说:“这样发财不行,你到黄河边的大旋涡里去,里面有金子,你挖挖去吧。”结果他跳到里面真地抱出一大块金子来。他们一看就害怕了,以为他是活神仙,赶紧给他磕头,商丘开感到很奇怪。他们解释说:“我们本来是拿你开玩笑的,让你跳房子是想摔死你,让你去河里是想淹死你,你不但没淹死,还抱出来一大块金子,那还不是活神仙吗?”当然这是历史故事,是不是真的不敢说,但是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出一些道理:内心非常诚,意念一动,里外意元体都一样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就会有质的不同。我们学意元体理论,对外界就要用超常智能与之联系,不再是普通智能,因为超常智能就是那么一个念头,形成一个特殊的通道,意识通道一建立,功能自然出来了。这用激光理论来解释非常合适:普通光线,光是分散的,方向不一致则力量不够;可是用激光器发光,光线的方向一致就产生出了强大的力量。意识也一样,左思右想,头脑中乱七八糟的;一旦集中起来变成一个,就把所有的思想都统治起来了,产生的力量也必然很强大。“诚”就是这样的作用。所以,有了“信”和“诚”,按道理来说就全有了,老师一说,就坚信不疑,至死不会改变。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怎么办?那就得练功夫。一般性地应付还不行,得苦练。

https://www.360docs.net/doc/ef5463842.html,

八李贽鼻烟壶的故事

当人把私有观念去掉了,人就得到解放了,解放的首先是我们的感觉、感知、意识的解放。私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物(如土地)的占有,私有观念则是比对物的占有更加深入、普遍、深刻。在私有制度下说“这是我的,这东西归我。”当它的所有权属于我时,那是我的。我吃、我穿、我要,我同它的关系就是:“这是我的。”这是私有制,私有观念。有了私有观念你的意识就不自由了,当你占有它的时候,它同时也就占有了你。如水杯是你的,那末你就是水杯的。为什么?你得总惦记着它,把意识拴在它身上了,它占有了你的意识,你就成为被动的了,不是自由的了。比如明朝的李贽(李卓吾),他学佛、道、儒三家功学得都很好。他对富贵的看法是:“佛家视富贵如枷锁,道家视富贵如蛇蝎,儒家视富贵如浮云。”他练功时虽懂得了这些道理,可自己还做得不够。他功夫很高,有本事,一练功把自己练得没有了,看不着了。阎王爷一看生死簿说:“李卓吾该死了”。可是李卓吾练了功不死,于是叫小鬼捉他。阴间也有一套系统,从阎王爷到县里的城隍,到村里的土地爷,都拿不到他,再找还是没人。阎王爷说,“你们到山前桌子上看看有没有一个鼻烟壶?鼻烟壶是李贽的心爱物,你们把他的鼻烟壶拿走他就出来了。”小鬼一看果然有鼻烟壶,就喊:“李卓吾出来,要不就把鼻烟壶摔了!”小鬼刚把鼻烟壶拿起来要摔,李卓吾出来了,小鬼拿链子一套,把鼻烟壶碰碎了,鼻烟壶碎了心不连着它了,人又没有了。当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讲练功人不能贪,你有了“贪”字,想占有它,它就占有了你,占有了你你就不自由了。你不是自由的就可能死。不是阎王爷抓你,是你的意识分散了,不是整态心理,心态变了,四分五裂了。我们学古人要学习积极合理的东西,扬弃坏的东西。私有财产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你要占有它,它就要占有你,你就不自由了。摘自庞明老师讲课

九故事-两个混蛋

“庞老师啊哪儿那么多高兴事儿啊?我没那么多高兴事儿,我净不高兴事儿。”其实这高兴不高兴就在自己。。过去有句话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找之”或者“庸人自扰之”,就是自己给自己捣乱,自己没事找事。

“庞老师这句话不对,怎么能没事找事呢?我没理他,他骂我。”他骂你你就生气啊?它骂你你生气也是自己找的。“庞老师,你说话太不公平了,啊,他骂我们,我生气了还是我自己找的?”什么叫‘骂’啊?他骂你是混蛋——如果用咱们中国话讲,骂混蛋就是好,混蛋就是好的意思你还生气吗?你就不生气了嘛。另外呢,如果一个外国人骂你@#¥¥%¥#,你听不懂你也不生气嘛。这说明他骂你,不等于你非生气不可。

他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就琢磨了,把他不好听的话往自己身上揽了。他骂我是个混蛋:我是个混蛋了,这个混蛋是坏的,我得跟他斗,跟他挣!你想你成混蛋了,你就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是混蛋。你既然不是混蛋,你还跟他争什么呀?你自己想我不是混蛋。你不是混蛋,他骂你混蛋,这说明他是混蛋,对不对?因为你不是混蛋,他说你是混蛋,这说明他混嘛。他是混蛋,你还跟他争

什么呀?你就跟混蛋争,如果你把这混蛋赢了,你有什么英雄的啊?你出去讲:我赢了混蛋,我把混蛋赢了。你赢了个混蛋有什么好英雄的好夸耀的?如果没赢,跟混蛋打个平手。你争了半天,跟混蛋争平了,你也就成了混蛋了,是不是?本来不混蛋,这一争,争来个混蛋,同学们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本来你这人挺好的,他骂你是混蛋,本来你不是混蛋,你这么一争,你就成了混蛋了,不是这个道理吗?如果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之后,你就有涵养了,这么做这么想,这就叫涵养。如果万一你输了呢?输给混蛋了。怎么输给混蛋呢?他骂你混蛋,你上去给他个嘴巴。你骂我混蛋,你看看谁厉害?比他还厉害,你就比他还混蛋。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呀?我们讲涵养就要懂这个道理,你本来是好的,一争,就争成这个样子了。所以同学们搞智能功就要把问题把道理想清楚。

摘自涵养道德庞老师讲课https://www.360docs.net/doc/ef5463842.html,

十故事和尚用功否?

可见不需意守,不需调息,心身合一便是上品丹法。佛家练功要求一行三昧(三昧为入定之意),即行、住、坐、卧都处于入定状态,精神专注而无杂念。佛教史籍记载,有一僧人向高僧求教,间:“和尚用功否?”答:“用功。”问:“练何功?”答:“吃饭、睡觉。”问:“与众人同否?”答:“不同,我吃饭只知吃饭,睡觉只知睡觉,而众人不是。”一般人吃饭爱品味或想别的事,不能专心致志于吃饭,睡觉亦如此。能够一心一意吃饭、睡觉,无有杂念,神形合一,便是高级练功。有人以为静功高级,动功低级,实则练功达于高层次不应有动静之分,只在盘腿打坐时静,动时不静,并非高级境界,举止动作精神专一,心如止水,才是高级境界。智能气功不搞虚无,不搞特殊意念活动,是在有为之中蕴无为,简单直接,直入本原。练功初级阶段如此,高级阶段也如此。而且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行、住、坐、卧总想着把意念结合于形体。以拿杯子喝水这一日常生活动作为例,看到水杯,手伸过去拿,意念只注意水杯,是神未与形合。看见水杯,意念注于伸手过去拿杯之动作,是形与神合。形神相合,气也就相合,形、气、神同时都得到了锻炼。时时事事注意锻炼形与神合,功夫层次便容易提高。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概论庞明著

十一和尚背女人过河的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跟他师兄去云游,前边有个河,正要走,过来个女的,女的过不了河,师兄说:“我背你过去吧。”把女的背过去了,就继续往前走。小和尚说:“咱们出家人怎么能背个女的,像话吗?”师兄说:“你老背着她干什么?”小和尚说:“谁背了?不是你背了吗?”师兄说:“现在你不是还背着吗?”这是什么意思呢?说明有了功夫以后,脑子里要事过情迁。背个人过河是个好事情,小和尚认为男女授受不亲,不应该背,老和尚背完了就完了,脑子里就没有了,小和尚脑子里还惦记着:“这多不合适”。情绪就压起来了,过去称为“覆”,有东西把它盖上了,这个心情、意念老压着你就坏了。情绪指的是这个样子。

道家讲“无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不预先预计、不追忆,但最后又可以无不想,什么都可以想。怎么理解?事情来了,你得反映。它是让你不要执者一点。上面说的老和尚把一个女人背过河去了,走过去后,小和尚说大师兄怎么能背个女人呢?大师兄说你怎么还背着个女人呢?意思是你脑子里着了。https://www.360docs.net/doc/ef5463842.html,

本来一个女人要过河,她不好过,背过去很自然。背过去放下女人,脑子里就空了。背时也没有想,这是个女人,我背着她。她需要过去,但有困难,我把她背过去,很自然。来个女人不需要你背,你说我背你过去吧,行吗?她需要,你帮她解决这个需要,两个一结合,过去了,就完了。

那儿需要,你满足了需要,成了个混元整体。干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混元整体,比如你要拿这个东西,你需要拿时,一拿,两个混元了,成一个整体了。当你不需要时,它有自己的独立性,它自己也是混元整体,你也是个混元整体。处处保持混元整体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摘自庞老师讲课

十二孩子是哑巴

第三类是有些不轻不重的病人。自己不要想病,要坚持练功,拼命练,并主动运用意识给自己加个良性信息,只想好的,不想坏的,没事时练功、收气,连好的意念带气就都有了。

家属要肯定自己亲人的病能好,随时随地给病人加好的信息。本来病人还没事,而陪护的人很痛苦,就很成问题。举个典型例子。以前我到贵阳教功,一个老头的腰椎摔坏了,人瘫了,练功,恢复得挺快。握手后自己能扶着轮椅走路了。后来照相,他挺高兴的,使劲地走路。他的女婿看老 走了好几圈心累坏了就不让走了。老头子还要走,他就说再走就坏了。连说了三次,老头一下就栽倒了。我赶紧让老头起来再走,不让他女婿看,怕他再次心。老头又站起来高高兴兴走了。还有一个小女孩,她的小脑发育不全,由她舅舅扶着走路。她当场看见那老 握手后能走路了,她也过来握手。由于紧张,一走一歪,她的舅舅就说:“坏了”,刚一说完,她就栽到地上了。一次上安徽阜阳办班,?握手的时候,有一个小娃娃,我知道他是个聋哑儿,就问他几岁了,孩子一看我,刚有反应,他妈妈赶紧说是个哑巴。本来孩子挺聪明,刚想张口说,他妈妈抢先发坏信息。我挺生气的,他妈妈问怎么办,我说只有好好练功了。https://www.360docs.net/doc/ef5463842.html,还有一个孩子,一生下来胳膊就抬不起来,握手时,我就让他的胳膊往上抬,他爸爸刚要说话,我把他支开了,这样坏信息被排除了,孩子的胳膊抬起来了。因为家属和病人信息相通,周围的气场容易起作用,经常加好的信息,病人就好得快。再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1987年,清华大学智能功的一个辅导员的丈夫得了脑溢血,挺严重,送到了北京天坛医院。一检查,出血量很大,瞳孔已扩大,血压也量不出来了,非常危险,到了频死状态。辅导员们就去找我,我说没问题,好得了。他们一听很高兴。回去后给他组场发气,没多长时间,发现瞳孔缩小。医生说只能活一夜,可是发气后,三天还没死。不但瞳孔缩小了,血压也可测出来了,从深度昏迷转入了半昏迷状态。我去清华大学讲课,他的家属又找我,说还是昏迷。我说他没事,你非得说他不好,你这样一嚷,信息传到了天坛医院对病人不利,他听我这样说后当时就走了。可是我还没开始讲课,她同系里的主任,又来让我去治,我就告诉她,让她想着自己丈夫好。她说:“我想好就能好?”我说我给你信息又不要,再这样闹,会坏事的。我跟他们的主任也讲了这些道理。我讲完课正在吃饭,她又来了。不但带了主任还加了个书记。我一看,坏了,前面两次的信息让她一吵成了坏信息,这次的坏信息又传过去了,病人已处于重昏迷状态。我说后,她的主任、书记连同她都愣了。等她们回去后,果然病人又再度进入重昏迷。活了三天之后,人死了。本来可以治愈的病给弄糟了。我们搞气功就要懂得这 道理,做家属的要善于给病人加好的信息。必须有稳定不乱的意识状态。

十三钻古气功不容易跳出来

对传统的理论渊源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有这些东西就行了,毕业后愿意钻研传统理论可以去钻钻,不过一定要告诉同学们,看传统气功理论非常容易进去出不来。我有个老同事,现在已去世,过去朋友相称、也以道友相称,多少年在一块儿相处,(我有两个老朋友都是这样子,进去就出不来,一个老朋友还活着,一个已去世)这个老朋友学识渊博,对传统气功了解得非常深刻,但是就不能灵活对待,而且执着在修炼功得有法,没有法就不叫气功。这个朋友反对说儒家有气功,他认为法才是气功。60多岁去世了,就没能够真正领会功夫的实质是什么,功夫的实质在哪。

我们说功夫实质在精神。古人强调精神对了,但是我们通过讲“唯识论”和传统气功理论知道他们把精神无限地扩大了,把精神作为世界本根了。因为他们不懂得宇宙是演化过来的,从没有人到有人的,认为原来就有人,有了人就有精神。我们讲唯识论是它讲的合理就合理,不合理的我们把它变过来。

我那老朋友搞了一辈子,从18岁就搞气功,抄气功著作,到67岁去世了,去世时比较痛苦。钻古气功不容易跳出来,他对好多功法都很精通,而且精通龙门功法。https://www.360docs.net/doc/ef5463842.html,

月初在教练员班答疑,有人说:“庞老师,我们学智能功希望再学点古典理论,学哪些理论好?”我说学智能功最好先别学古典气功理论,先把《简明智能气功学》读10遍以后再读10遍,再说学别的理论。参加了函授班,反复读大专教材。传统气功书跟智能气功有关的,最少有几百部书,几百部书我才用了几句话,好多地方还是反过来用的,有的是直接用的。看古书就是比较难,智能功还把古人理论翻过来了,你要是不会翻就容易掉到坑里边去,把你翻进去了。

现在有些搞哲学的研究生,研究佛学,最后掉到佛学坑里出不来了。北大有一个哲学系研究生,1986年认识他,搞了佛学之后,怎么也跳不出来了。我希望你们几年之内不要多去搞那些东西,就把我们的书好好地学,好好地钻。给大家讲理论渊源,不是让同学们去搞它,知道智能功的理论不是凭空来的,不象别人说的“你们智能功就瞎编一套”,我们有所“本”,同学们能树立这个思想就初步达到目的了。(摘自辅导材料《混元整体理论》,第一章绪论,第二节混元整体理论的理论源渊)

十四松腰的经历

腰是人体形体里边最重要的地方。人的形体的活动,必须靠腰来支撑,上肢、下肢也靠脊柱连接到一起。过去练武功叫“一身备五弓”,两下肢两张弓,都与脊柱相联系。要发力量,武功有“力由脊发”之说,力量由脊背发出去。实际不是完全力由脊发,而是脊柱要支撑,要把它撑住。但是脊柱要不牢固,脊柱撑不住,气发不出去。脊柱支持住了,脊柱有多大力量,你就能发多大力量。周身膜络的气才能全出去。脊柱有个中心点,相当于命门的地方。人体上面一半、下面一半,其中心也在这里,中心点是力量集中的地方,气往这集中。若松了腰就有

体会了,松了腰时什么也干不了,提壶水提不动,使劲抬腿抬不动。

60年代我把腰练松开时,腰刚一松开使不得劲,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松。当时一次球赛之后,我骑自行车出诊,骑着骑着觉得腰“咕噜”一声,哗啦上下松了,正好前边碰红灯了,抬腿都抬不动、下不来了,蹬车也不好蹬,坐住了勉强还蹬着,只要腰部不使劲,腿就抬不动。到病人家门口了,身体往前趴到车把上,用手摁着大梁,才把腿慢慢挪下来。推车门槛都进不去,推不动,往上提提不动。也可能受我师爷的影响,师爷讲:“那时候我松腰时一壶水提不动。”也可能他给了我这么个信息,所以我也疼得比较历害。因为松腰不一定那么疼。那时我营养也跟不上,上、下顿都是窝头、咸菜,一个月的伙食费最少一次9元钱,一个月总共15元生活费,这点钱还要拿出一些孝敬家里老人,帮助别人,敬老师去,还得买衣服、买书等。营养不够看来功夫也受些影响。腰是生命活动的支持点,功能用得多,气也往这集中。而不太会动的小娃娃,他的气怎么分布呢?小娃娃刚刚生下来时,全身是个整体,丹田气的分布不显著。

躯体混元气集中在脐中,因此我们练智能功第一步功就先得完成这个集中。一开始练三心并站庄,守肚脐,往里边贯气、收气,先把形体充一充,壮一壮,身体都不壮,弱不禁风,还怎么练气功。一个人身体非常脆弱,还能有本事?即使有往往他的本事也就是阿Q的精神本事。好名的和尚就是这个样子,“老子动口不动手”,他没劲怎么动手?因此必须先把身体搞好了。当然练功也不能就满足于形体健康,智能功还要往上走,因为身体本来就有三个集中点。再往上走就到混元窍了。(摘自辅导材料《混元整体理论》,第四章人的混元气,第一节人的混元整体)

十五练什么有什么

传统气功里为什么那么多功法,光练周天就有好多种周天,怎么都能练得出来呢?就靠意念。比如你编一个周天,是围着胳膊朝一方向转,转一圈再回来,反复转。这么练一段时间之后,胳臂相应部位就有气感了。你加意念总这么练,意念支配气,你让它怎么转它就怎么转,慢慢固定了,一固定这不就是功夫了吗?别人一查,哎唷,他的气是这么转的。同学们必须要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创造一种功法,你总这么练,练多了,气就在身体中固定了。你老在一个地方练功,周围这个气场也是你这个气场了。你教徒弟,徒弟跟着你练,他慢慢地不知不觉也就出你那种周天了。

我有一个老朋友,他会练一种周天,他就围着体侧转圈。从丹田,到体左侧上升,从左臂内侧到手从手外侧到头顶,右侧下来至右手,再右手至体右侧,从旁边下来到右腿,从腿外侧下去,再从腿内上来,从左侧下去,外侧上来,围着身体这么转,这也是个周天。他是跟一个老师练的,老师说了这么个周天,他一练就出来了。他教徒弟,也不跟他们讲周天路线,他们练练也都出这样的周天。其实这是气场感应,是意念和气的感应。

过去老师给你带什么功你就出什么功,这也是气场影响,当然还要靠你自己努力练。过去练功老师就带几个徒弟,整天在一块死磨硬泡,老师一动弹,几个

徒弟都跟着,吃、喝、住都在一起,徒弟对老师真比对父母还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整天在一起有影响了。现在咱们就不这么搞了,把理教给大家,自己练去吧,懂得意念能带着气走,那你要加强哪处的功能就把意念集中于该处。你要想加强意元体的功能,就老想里边,把里边气想足了,功能就出来了。里边的气不足,找窍门,开天门、开天目也都白费。(摘自辅导材料《混元整体理论》,第四章人的混元气,第一节人的混元整体)

十六夏莲居居士和释迦牟尼弟子

一般讲练练功情绪变好了,这是一开始;等再练练,气足了,养那个神,神也开始足了,要是那个“邪”神足了,碰到事就容易发脾气,容易吵了。记得1964年,佛教界大居士夏莲居居士,80岁跟老伴打架。怎么回事?那是有点功夫了,意识要变。意识到了一定层次,它影响到混元气,在这个时候,能不能定住心,能不能按照道德要求去做是关键。你的意识上升了,你的气就跟着清明了。练功的时候,这些情绪、道德情操很关键。我们一开始练功还觉不着道德混元气,以后你觉得情操变了,气场也在变。这时要注意这是在清你自己里边呢。不少人,清不过去,私字、我字占了上风,这样,弄不好就是心脏堵塞,要不就是脑出血。

不要以为练气功这么简单,真到一定层次,弄不好就出事。释迦牟尼活着时据历史记载,有百十个弟子冲死了,若要修低点,还不如不修好。过去因为人们不懂得这些道理,也就解决不了。不过意识问题虽然懂了,解决起来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大家可能想,将来我可别冲死。冲死也得有个资格,别以为练几天就冲死了,不那么简单。意识在变时,不变到关键的时候,冲不死你。你这儿一变,这个私字占了上风了,你总也过不去。一般的练气功脑出血,那可不是这么冲死的。道德对混元气的影响,就这么简单的说一说。(摘自辅导材料《混元整体理论》,第六章道德论,第二节道德及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十七叶天士调整病人意识巧治疗

病人不会用意识怎么办?”书本上写了几个方法,至于怎么调动起病人的意识,就需要你多想辙。像“心死神活法”,有的人你怎么说他心也不死,神也不活。你说:“你这么想:我要是死了怎么办?”他说:“我就怕死,你还让我想死?你真不像话,我来治病你非让我想死干什么?我死了,家里谁管?”他放不下。所以就得学会千方百计地找方法,光说这些词还不够。怎么找方法呢?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个例子。明末清初的大医学家、温病学家叶天士,治杂病的医术也很好,在中医里是一大学派。一个病人手心长了一个疮,两年多了,好多名医都看过也好不了,最后找到叶天士。叶天士一看一摸脉:“哎呀!你这病我治不了,你走吧!”“怎么了?”“你这病已毒气归心了。十指连心,长在手心病就入心里去了。再有七天就死了,没有办法了。”“啊,你瞧出来七天就死,那你怎么也得给我治治!”“不行,治不了,回去吧!”病人就磕头:“你想办法给治治吧!”“那好,我还有个偏方试试,能好你就来,七天若不好,你就死了,也别来了。回家后把这药涂在手背上,这药把毒气拔出来,手上就起泡泡。这七天你得总看着它,一起泡马上

用针挑破了,得赶紧挑。如果泡一起来没看到它,没及时挑出,那个泡长足了,毒水一渗进去马上就死。”病人回家,涂了药之后就看着,吃饭也一手拿着针,睡觉的时候让别人看着。看了七天手背也没起泡,手心的疮却好了。“这叶天士说我七天就死了,而我好了!泡没起,找他算账去!”这人有点权势,到那儿把叶天士门口的匾就砸了。叶天士就对他说:你这个病本来就不大,因为你家有点钱,第一次看病请了一个当地不太高明的医生,吃了几付药没好,他就说你这个病不好治。本来你对这个医生挺信任,一说治不好了,脑子就打上个“我的病不好治”的印象。又找到当时一个最有名的外科医生,外科医生说“这病没问题,好治。”本来那个外科医生很有名,一般的病用他的药很快就好。可是,给你吃一付药不见效,上一付外敷药又不见效,因为你嫌一上药很痒,就把它挠掉了。过去的医生都很自信,不听话不给治了。以后这么一拖再拖,老也不好,就中了心病。我一摸脉,知道你病并不重,但有郁闷心理,思想负担太重。若说病好治你不信,索性说你要死,吓得你够呛,才真听医生的话。然后把药给涂在手背上,说应该如何如何。其实是让你把意念集中在手背上,不想手心了,气通了,不用药也好了。这叫“移情”。病人听完赶紧磕头,“你真是好医生!”

https://www.360docs.net/doc/ef5463842.html,智能气功

十八神巫给壶丘子相面的故事

?,《列子?黄帝》中记叙了神巫给壶丘子相面的故事,说的是自齐国

到郑国的神巫季咸,能知人的生死、存亡、祸福、寿夭,而且能准确地说清其日期。列子见到这种情形非常佩服。于是告诉他的老师壶丘子,说以前认为老师的道术高超,但季咸的道术却更高于老师。壶丘子说,由于你把道术和世俗巫术等同看待,看到他的奇妙,就信其神异,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不信的话,让季咸给我相面,看看如何!次日列子与季咸来见壶丘子,相完后季咸对列子说:“你老师就要死了,因为我看到他的气色如湿灰那样,死期过不了十多天了。”列子闻言哭以告壶丘子。壶丘子说,没事,是我故意展现出的一种块然如土的无生机气象(“示之以地文”),所以他看不到生机,就以为我要死了,让他明日再来。

次日列子与季咸又来见壶丘子,然后对列子说:“你老师见到我是很幸运的事情,看来他死不了啦,能够活下来了。”列子把这一结果告诉壶丘子。壶丘子说:我对他显示出来和柔之气(“示之以天壤”),而生机发动于踵(即深之义),让

他明日再来。次日两人又来见壶丘子。看完后,季咸对列子说:“对你老师没有办法相面了,似乎是找不到什么特征,是不是‘不斋’(不能齐一其意志而散漫不齐)的缘故。请你老师斋戒以待之,我再来观相吧!”列子又告壶丘子,壶丘子说我向他展示出太冲莫朕之气,漠然无迹,荡然有形,好像水的变动而有不同名字,但总未离渊澄之本性。所以季咸得不到一定的象状进行分辨,让他明日再来。次日又来见壶丘子,刚一见面,季咸就表现出精神失常,而慌慌张张的跑了。壶丘子要列子追赶,结果也未赶上。壶丘子对列子说:我向他展现“未始出吾宗”的本虚之相,这种景象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化,季咸不知道是什么,而且可以是“茅靡”,可以是波流……所以他见到这情景就被吓跑了。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①神巫季咸有超常智能,可以预知人之吉凶、福祸、

寿夭……;②壶丘子可以调整自身神、气的功能状态,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生机状态,并且能迷惑季咸,使之不能做出正确判断;③超常智能有不同层次,低层次超常智能难以在高层次超常智能人身上发挥作用。这后二者与我们今日研究气功

科学的超常智能所得到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

摘自气功发展简史庞明著

精神集中半部经文威力大

和尚、老道真正修行的地方,都是有要求的,上殿怎么走路,怎么拜佛,怎么烧香,怎么打磬、打钟,怎么坐着、怎么念经,吃饭怎么吃,睡觉怎么睡,都有规定。不过现在的和尚、道士他们都不这么做了。一次我上五台山去,和尚们正念经呢,这个环境应该使人很安详、很自然了,不是。我往那一站,给他们发气,看他们沉得住气沉不住气。一发气大伙都看着,说明沉不住气了。念经时往周围看还行啊?那还叫修行?念经就得是音发到嘴上,眼睛看着经,心里边想着,耳朵还得听着。过去不要说和尚念经了,孩童念书背千家诗,都讲心、眼、口三到,当和尚念经那么念还行啊?我记得一位老前辈跟我讲和尚怎么念经,当然讲宗教的东西都是有点神话性质。以前富人信佛摆佛堂,非常穷的人真信佛不好信。有一个老太太生前是一个佛教徒,死后她儿子请和尚给她念经。念了三天经,老太太给她儿子托梦来了,说行了,有个和尚念了半卷经,我就超渡了。儿子听了找老方丈,说很感谢你,我母亲说超渡了,咱们这些和尚给念了半卷经。(儿子懂佛法不多。)老方丈一听念半卷经,怎么能念半卷经?就说,我们这都是一棚经,一下念完了,怎么念半卷经?老和尚以为她儿子提意见来了,准是对念经有意见。就找念经的和尚们,说怎么给人家念了半卷经?大家说没有,从头念完了。旁边一个和尚笑了笑,那个和尚不是参加念经的,是随喜的。他说你们念经,我在旁边听着,听了半卷就走了。他精神非常集中,一个字一个字地听,比念的人起的作用还大。这个老前辈跟我讲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等你真正精神集中的时候,身、口、意集中到经文上去,这个经就有无限威力了。慢慢我懂了,不是经文有这么大的威力,是精神集中了的威力。

不应该把问题放在脑子里

我记得85年我第一次办学习班。快结束了,一个学员愁眉苦脸的对我说;"庞老师,我难受。"我说;"难什么受啊?有什么事情啊?"她本来有神经衰弱,为什么发愁呢?“我女儿要分配,大学毕业分配,分配到海南去。”我说:“这发什么愁啊?”“我就这么一个女儿。”“那发愁就解决问题了?你怎么办呢?”我这么一说就哭起来了,我说:“我也帮你哭,呜……我也帮你哭,把你女儿哭回来。”我说:“哭的回来吗?如果哭的回来我们全体同学都帮你哭,把你女儿哭回来。-------这能哭回来吗”?她说:“哭不回来”“哭不回来你还哭什么?”

咱们搞智能功要实事求是,你看你能不能解决问题。一个人有了问题应该千方百计去解决问题,不应该把这个问题放在脑子里。

我耐心地跟她讲:“就这么一个女儿,你准备找倒插门女婿啊,还是怎么着?”她说还没考虑,我说还没考虑,你女儿结了婚不也得走吗?让你女儿一辈子不结婚,你女儿干吗?”说着说着她说“倒也是”.。“让你女儿看你一辈子,你女儿不结婚了?就为了不离开妈妈就让女儿一辈子不结婚?你那时要也不结婚看你妈一辈子,哪你就没你女儿了。”一说她不哭了。

过去有修养的人,那叫圣人。咱们智能功就要变圣人,从常人变成圣人。你既然要变圣人,那你人之常情还行吗?你要想变成圣人,就必须把人之常情去掉。和普通人不一样了,

改变你普通人的面貌。不生气,不着急,心里没那么多事儿。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有所作为,这样才能称为圣人。比如,在农村有的人丢个老母鸡就三天睡不着觉,这还能当圣人吗?今天母鸡下个蛋给丢了,就伤心地厉害。丢个鸡蛋就那么伤心,那还行吗?我们应该

增加我们的能力,我们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的话,我们的精神就稳定了。

一念相隔万重山,百年修持在心缘,东岳咫尺叶障目,厮守高师

亦枉然。”

“一念相隔万重山,百年修持在心缘,

东岳咫尺叶障目,厮守高师亦枉然。”

一念相隔万重山一念相隔,指一念之差。万重山,形容距离遥远,难以逾越。一念相隔万重山,意为人的一念之差(一念发出来是对整体的体察还是对局部的胡思乱想,是内求还是外求,是集中专一还是四分五裂,是重道尊师还是俗念丛生,等等)对自身的身心状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意识产生出迥然不同的结果。百年修持在心缘百年修持:长期不懈的修炼。缘,结缘之意,也可为追溯之意,可通“源”字,“在心缘”即为与心结缘,追溯心的源头。这时一种主人翁灵明在躬的姿态。意为追溯意念的源头处(即意念的发韧点),在“自我”那里用功夫。也就是说,要坚持不懈的反求诸己。东岳咫尺叶障目东岳,指代整体。咫尺,形容距离近。叶,比喻偏执。目,指神明、“自我”。本句意为本来气势宏伟的东岳就在面前,却因为被一片小小的叶子遮住了眼睛而看不到它;本来整体近在咫尺,应该向内求得,却要向外求,从而被偏执参照系蒙蔽了神明(自我),体会不到整体。厮守高师亦枉然高师,可指高明的师傅,更指“道”。本句意为人们如果向外求而被偏执参照系蒙蔽了神明的自我,那么,虽然时时刻刻都生活在道中,也不能体悟到

道。这好比禅宗所说“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意即鱼活在江湖里,却不知江湖是什么,人活在道里,却不能体认道。

其他故事搜集整理附:

一.登山者的发现

刘燕敏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他的这一壮举1993年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过去,不带氧气瓶登上乔戈里峰是许多登山家的愿望,然而,自1881年有人携带氧气袋登上这座山峰以来,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扔掉过他。因为一旦超过6500米,空气就稀薄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程度,攀登者在这个高度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大口大口地喘上十几分钟才行,想不靠氧气瓶登上近8000米的峰顶,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可是,蒙克夫做到了,这位美籍印度人为了实现这一夙愿不断摸索,最终他发现了无氧登山的奥秘,在颁发证书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是这样描述的:我认为无氧登山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杂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气级度稀薄的情况下,为了登上峰巅,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登过高山,更没有在极度缺氧的环境里停留过,然而,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在贫困中支撑过,在金钱始终不甚宽裕的日子里生活过,你是否发现,我们的心中一旦充满欲望,就会感到需要钱,而且欲望愈大就会感觉到需要更多的钱,尤其是沉迷于享乐时更是如此,这样的人在生活和事业上是登不上顶峰的。

二十本无分别豁然大悟

四祖曾说:“外面的境界,本身来讲,是没有好丑的分别;而好丑的分别,是从心中生起的啊!心若不是硬要去分别的话,妄想执著也就无从生起的啊”!

唐朝的时候,高丽国的元晓法师,不远千里徒步跋涉来到了中国,想要寻找一位高明的师傅学习佛法;有一天的夜里,因为赶路,就睡在荒凉的坟墓堆里,这时候又渴又累,想要喝水,他见到身旁有泓清水,就用钵舀起来一饮而尽,当时感觉真是痛快好喝啊!等到天亮之后一看,旁边原来是一摊死尸流出来的汁啊!元晓法师立即感到一阵恶心,就把昨晚所喝的水,全都吐了出来。当下就豁然大悟说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六道轮回,都是由我们的心所造作的;宇宙万法的现象,也都是由我们的情识所分别出来的啊!所以美意丑的感受,都是我们的心在那里分别,跟水没有任何的关系啊!”

二十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作者:寂寞我就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这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书中是这么写的:“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意思即是:“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记得杨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位女士向老师请教,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天天很晚才回家,她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挽救这个家庭,对于夜夜晚归的丈夫,自己心里很痛苦却又无所适从。杨老师即问了她一句:“你是不是真的要挽救这个家?”那位女士点点头,杨老师即教给她一个方法,女士便回到家里。

大家都知道,温柔是女人天生的特长,自此,这位妻子便天天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也着装整齐,白天上完班,晚上带孩子复习功课,等孩子睡着后,一切安排妥当,便坐着等丈夫回来,十一点,十二点,时间一分分过去,她仍耐心地等着,大概到了一、二点,丈夫才回来,她立刻微笑迎向前去,为丈夫拿拖鞋,又帮他倒水,然后让丈夫坐下,问:“您这么晚回来,一定累了,肚子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丈夫很惊讶,没等丈夫反应过来,她马上就去做了碗面条给丈夫吃,什么也没有问。

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始终保持着微笑,不管多晚,一直等到丈夫回来,什么也没有问,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有一天,丈夫回来得特别早,一进门,“咚”地一声,就向妻子跪下去,说:“你不要再这样折磨我了,我全招了。”一个快破碎的家庭就这样被挽救回来。

所以,蔡老师说,不是没有方法,是你肯不肯用,是你有没有这个真心、耐心真正去做,你不肯做,不相信,当然没有用,老师讲了也是白讲。

像这位女士,很显然,我们看到,错的是她的丈夫,而她没有去指责丈夫的不是,而是尽心尽力扮演好妻子的角色、母亲的角色,用一颗仁爱之心去感化自己的丈夫。人都是有良心的,当丈夫看到自己的妻子在自己犯错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宽容,还能如此尽责,他自己最终也忍受不了内心的遣责,回头改过。

当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这丈夫将来对妻子一定是爱护有加,一个幸福的家庭,不是靠等来的,自己就可以打造一个美满的家庭。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个很难,好像很吃亏,其实,主要还是要看你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去改。

要做的人,会朝着一个目标进行到底;不做的人,可以给自己找一千个理由。

就如同今天,我不小心踩到一个同事的脚,按理说,我踩到她,她应该不高兴,可是,她却笑笑地对我说:“不好意思,真对不起”。我一下子感到很惭愧,也想起了另一个同事教我如何不要嗔恨的话:“当别人踩到你的时候,就连…这个人怎么这样?的念头都不应该有”。我原本想,这是不容易做得到的,没有想到,别人轻而易举就做到了,所以,不要给自己任何的理由与借口。

蔡老师说过,当下就要认真努力去做,当下即是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不是等到将来才要达到这个效果。当你的起心动念与

此不相符时,就要警戒自己,即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用一颗恭敬的心对一切人,也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是啊,当你遇到任何不顺意的事情的时候,马上提起“行有不得,反求诸已”,看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行为,有哪儿做得不好,马上检讨改过,或是向对方道歉,不去指责他的不是,对方即会感受到你的德行,自然会惭愧万分,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而自己也不容易生起嗔恨心。

而当你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时,于人于已都没有好处,事情也难得得到圆满的解决,只会越演越烈,最后以悲剧告终。

所以这“行有不得,反求诸已”的确可以作为我们终身依靠的准则与教诲,时时提醒自己,每天认真反省改过,日日进步,时时修身,自然“德日进,过日少”,成为一个贤达之人,幸福美满的人生即唾手可得!

二十二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

过去有一个人问佛陀:“我家境不好,我到处求神问卜,但是却毫无帮助,请您指示我到底要不要信神呢?”

佛陀听了就亲切的问他:“请你看前面那一个村落的农民,假使在春天时,他们不去耕田播种,而只是天天在神的前面祈求赐给他们丰收,您想到了秋天,神会赐给他们丰收吗?”

“我想不会的。”

“你答得好。现在再问你,如果一个农夫在春天很努力、很正确地去耕耘、播种、灌溉、施肥、除草,但他并没求神赐给丰收,你想他在秋天会不会有收获呢?”

“我想他仍然会有收获的。”

“现在我再问你,一个人如果不循正途,不去运动,你想这个人的家境会好吗?身体会健康吗?”

“这是不大可能的。”

佛陀的开示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没有偶然或侥幸的成功,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因此,人人向往的福报也是需要认真在福田里耕种才能得到的,而不是只凭空口的祈求或错误的方法而能实现的。

二十三、顺其自然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

“不好,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许多麻雀飞来,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的说:“不好,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草籽多,小鸟是吃不玩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

夜里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担心草籽被冲走。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晚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的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许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的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这位师父真是位懂得人生乐趣之人。凡是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反倒能有一番收获。

为求一份尽善尽美,人们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而每遇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更是为之寝食难安。

其实,就如我们遇上难越的坎儿,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可以看出人要懂得“顺其自然”这样人才会自在不去烦恼.

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摘自西游记

摘自西游记下卷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

四众到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拜罢,又向左右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复向佛祖长跪,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了,还递与三藏。三藏俯囱作礼,启上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言曰:“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般不载。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叫:“阿傩、伽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

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的小故事大全

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的小故事大全 课前三分钟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做为课前演讲稿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可以作为课前演讲稿的小故事,供参考! ? ?有趣演讲稿:跳鼠 在加州,生活着一种和袋鼠差不多的跳鼠。它们出去觅食时,谁都没有把握,不知道自己今天是否可以平安地回来。因为,一旦离开自己安全的巢穴,生死就在一线之间,一不小心,自己就会成为别人的晚餐。它们绝对不敢在外面玩耍,甚至不敢在外面吃东西,而是把食物全部塞到嗉囊中,带回安全的巢穴中才慢慢地享用。如果,它们这天出去找到的是种子类的好食物,它们的嗉囊就不会塞得太满;如果找到的是草类食物,嗉囊就会塞得很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它们一天的消耗。跳鼠的身体很小,不及我们的手掌大,它的大脑应该只有黄豆般大小,但它们知道生命充满了挑战和变量,活过一天就多赢了一天。有教育意义的演讲稿:在森林中的人 有一个人走在森林中。突然,一只饥饿的老虎扑了上来。他赶快逃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悬崖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活活地咬死,还不如跳下悬崖,说不一定还有一线生机。他纵身跳下了悬崖,非常幸运地被卡在了一棵长在悬崖上的梅树上。树上结满了梅子。却有一对黑白老鼠在啃着树干。他想赶走老鼠,可是,他办不到,他被卡得太死了。他正在为这事发愁,谷底传来一声巨大的狮吼,低头一看,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盯着他。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这时,他反倒清醒了: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趁没死时好好享受一番。于是,他采来梅子吃了个饱,接着,美美地睡起觉来。 ?励志的故事: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幺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

课前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三篇

课前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三篇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xx小学xx班的xxx。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5年的夏天,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的贫困家庭里,有个小女孩出生了。孩子出生后,亲戚们在那个刚刚诞生了一个新生命的妈妈脸上看到的,除了欣慰,还有一丝丝的愁容。是啊,她的出生,真的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但同时也增加了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的负担。 但是,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放弃。在小女孩两个月大的时候,为了生活,女孩的母亲开始四处打零工,维持家用,照顾孩子生活的重任就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在这个陋巷的小屋里,一家三口相依相伴。 爸爸想给她最温暖的照顾,温饱的生活,可却总会因为生活的贫困而倍感无助。家里买不起奶粉,爸爸就用饼干一点点把她喂大。从她记事起,她就知道爸爸只能坐在轮椅上

生活,不能工作。渐渐地她懂事了,听大人们说,爸爸是因为车祸高位截瘫了,是妈妈守护爸爸两年多,不顾家里人反对嫁给了爸爸。从此,每当听大人们说她妈妈是多么不容易的时候,她的眼睛里都会泛起泪花。 普通的妈妈没能给她物质优裕的生活,但却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她什么是爱,什么是无悔的付出,而这些,都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小女孩从小乖巧懂事,非常听话。她从小就帮助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妈妈白天上班时,她就承担起照顾爸爸的责任。每次放学,小女孩总要比别的同学走的更匆忙一些,因为她放心不下家里生活不能自理的爸爸,她要快些回家照顾他。由于女孩的爸爸大小便失禁,每天需要洗很多尿布。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女孩家里没有炉子。她只能在冰冷的凉水中,用柔弱的小手为爸爸一遍遍细心地洗着尿布。爸爸看见她的小手冻得通红,哭着说:”孩子,是爸爸对不起你啊!爸爸以后再也不喝水了,为了爸爸不能冻坏你的小手啊!”女孩却笑了笑说:”只要和爸爸在一起,我从来没觉得冷过。”这是在安慰爸爸,也是自己真实的心声。这个家里,从来不缺少的就是爱的温暖,又怎么会觉得冷呢? 夏天来了,一天傍晚,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哎呀!女

”好老师讲好故事“师德小故事 10篇

师德小故事(一)注重阅读二三班李老师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难!可见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重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师德故事。 所以,我能够骄傲地说,我们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师德师风其实是一种状态,就是老师们的温文尔雅,精益求精;师德师风是一种行动,就是老师们对学生的悉心呵护,耐心辅导;师德师风也是一种精神,是老师们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师德师风更是一种风格,是老师们的朝气蓬勃,安定从容。你看,在晨露微曦的清晨,匆匆赶往学校的李老师,她总是第一个到校, 大伙依然在紧张的忙碌着,尽管葛校长一遍遍的催促着大家赶紧回家,赶紧回家,嘴上虽然答应着,但是,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要批阅孩子们刚刚收上来的作业呢;要准备明天的课呢;要和淘气的孩子家长沟通呢;要完成领导分配的新任务呢。。。。。。忙碌的手实在是停不下来啊!耳畔时常回响着葛校长的殷切嘱托:“我们要打造精品学校,我们要为人民奉献优质的教育。”没有超常的付出,没有加倍的努力,怎样去达成那个完美的誓言呢?忙碌的身影还在继续出现,还有更多的人自愿加入这个队伍。领导没有要求,学校也不给付费,但是他们依然停止不住加班的脚步。 在我身边的范例不胜枚举,那我就说一说和我搭班的吕老师。吕老师她虽然没什么豪言壮语,也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我却从她身上我却看到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优良品质。吕老师是个十分爱孩子的一个人,很少严厉地批评过谁,她性格十分温和,说话总是很温柔的,就连批评孩子的口气都柔柔的,但调皮的孩子听了也会难过的掉下眼泪,因为他们明白吕老师说的十分有道理。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在刚转来我们班的时候,每一天的家庭作业一个字也不写,吕老师每一天不厌其烦得教导他,慢慢的,从不写到开始写一点儿……这位学生在这半个学期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吕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潜力,比如:在每一天的午饭之后,她会要求学生在家里看一本课外书,这不仅仅能使学生养成每一天阅读的好习惯,还让学生明白饭后乱跑乱跳会影响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比比皆是。 以前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堵枪眼一样壮烈,向瞿秋白就义一样凛然。此刻我想说高尚是朴素的,它不仅仅没有闪闪的金光,而且朴素的不着痕迹,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浸润着同事的心。此刻我就工作在这些朴实、高尚的人们身边,他们的高尚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他们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小而言之,他们是身边的师德榜样;大而言之,他们是祖国教育的脊梁。这就是我身边的师德故事。

幼儿教师讲故事考题

试卷一 1、词语朗读 脑瓜儿省亲怂恿强求手套儿 粗糙有劲儿剥削抹桌子浑水摸鱼 本事加油儿虐待湖泊奄奄一息 拟人解剖束缚部分忧心忡忡 2、故事表演 乐乐和靴子 清晨,乐乐去树林里玩。忽然,他发现树边有一样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光滑。“咦,这是什么好象是个皮袋子,是谁丢的呢” 乐乐手里拿着这东西,嘴里叫着:“谁丢了袋子谁丢了袋子” 树上的八哥鸟听见了,叽叽喳喳地说:“乐乐,这不是袋子,是一顶漂亮的红帽子啊!”“噢,不是袋子是帽子。”乐乐连忙带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叫:“谁丢了帽子谁丢了帽子” 狐狸看见了,嘻嘻嘻地笑起来:“乐乐,这不是帽子,这是一只好看的瓶子啊!”“噢,这瓶子真不错。”乐乐采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放进瓶子里。连忙带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叫:“谁丢了瓶子谁丢了瓶子”乐乐捧着瓶子走一步,叫一声。 这时候,来了一只小狗。小狗知道了这件事,对乐乐说:“没人丢,没人领,就送给生病的小熊吧!” 乐乐和小狗来到小熊家,把这个没人领的瓶子,还有满瓶的花送给小熊。小熊一看,高兴地跳了起来:“哇,这不是瓶子,是我心爱的红靴子啊!”小熊乐得病也好了。三个好朋友嘻嘻哈哈,庆祝红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试卷二 1、词语朗读 聊天儿比方允许脚印儿倾盆大雨

窗户随声附和有劲儿瞬息万变部分 投奔蹉跎怨声载道档案和泥 狭隘省亲湖泊包庇扒手 2、故事表演 找尾巴 一天,狮子坐在草地上呜呜的哭,哭得很伤心。 小老鼠跑过来问:“狮子,你为什么哭呀”“我的尾巴找不到了。” “别着急,我帮你找。”小老鼠东找找,西找找,找不到。狮子又哭了起来。 小猴跑过来问:“狮子,你为什么哭呀”“我的尾巴找不到了。” “别着急,我帮你找。”小猴前找找,后找找,还是没找到。狮子又哭起来。 小乌龟走过来问:“狮子,你为什么哭呀”“我的尾巴找不到了。” “别着急,我帮你找。”小乌龟围着狮子转了一圈,还是没找到。狮子又哭起来。小乌龟说:“狮子,请你站起来!”狮子站了起来。小动物们都笑了:“狮子的尾巴找到了!” 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狮子的尾巴藏在哪了 试卷三 1、词语朗读 口罩儿质量濒临答应宁死不屈 汲取手套儿刺猬乒乓凑合加油儿耷拉包庇潜移默化参与解剖打扮蹉跎档案和泥 2、故事表演 小铃铛

培训管理者必讲小故事

培训管理者必讲小故事 培训管理者必讲小故事 故事一、生命的悲剧 有一天,我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栓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 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 我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不会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 这时,老农靠近了我,压低声音(好象怕牛听见似的):“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草料了。你说,有意思吗?” 我顿悟。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黄作恩注解: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总是一种定势思维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结果,怎么也走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牢狱,终生与成功无缘。想想看,这个世界,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拥有自由? 故事二、做别人的尾灯 在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李先生。早听说李先生创业的传奇了,于是我便问起他的创业秘诀是什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五年前,李先生还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事。他们的老板不但是个在多国拥有众多公司的大企业家,同时还是个教授,是学者型商人,既有很好的经济头脑,又有很高的学术成就。李先生就是冲着这一点,进了他的公司。由于李先生勤奋,肯动脑,老板很快就提拔他做了部门经理,专管家具的销售。他也一直做得没什么差错。有一次,公司进了一套家具,标价是二十万元。可不知为什么,放了四个月都没有一个人问过价。好不容易有一天,一位顾客一进来就看中了这套家具,问了价格后,就一直想压低点,问李先生,十八万元卖不卖。李先生也很想把这套家具出手,可是老板只给了他一万元钱的浮动权限,偏偏那位顾客也固执,说十八万元不行就不买了。僵持了好久,李先生想打电话找老板请示一下,可老板去国外出差了,手机也关了,他不敢擅自做主,这笔生意就这样黄了。过了两天,老板回来,李先生汇报了这件事。老板有些不悦,他说,你没看到现在这套家具已经很难脱手了?你应该知道我的心理,既然四个月没人问,就说明这套家具已经没有什么买点了,应该越早脱手越好。别说十八万元,就是十七万元你也应该卖的,不然,下次连十六万元恐怕都没人要了。李先生有些委屈地低着头,心想,我那有那么大的胆子呀。看见他的样子,老板宽厚地笑笑,说算了,先开车送我,我们一起去吃饭吧。他们上了车,李先生发动了车子,空中有些雾,路上的车子很多,走得有些慢。过了十几分钟,雾越来越大,路况都看不太清了。老板到不着急,一边由着他慢慢蜗牛似地在车流中爬,一边和他说这话。他问李生,在这样的大雾天气开车,你怎么样才能走得更安全?李先生说,只要跟着前面车子的尾灯,就没什么事。老板沉默了一会,突然问,如果你是头车,你该跟着谁的尾灯呢?李先生听了,心中一阵震动,是呀,如果自己是头车,又有谁会给自己指路?老板的眼外之意他一下就领悟了:在一般情况下,你可以依靠上司,让上司替你拿主意,也使你不用分担责任。可是特殊情况下,你应该用自己的慧眼,看清前面的路该怎么走,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利弊,选择自己的方向。比尔.盖茨能跟谁?只会跟在别人的尾灯后面的人,永远不会领头的。这以后,李先生工作得更加出色了,没多久,他就发现了一个新的别人没有开拓的创业领域,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很快就成功了。他的创业秘诀就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做别人的尾灯。(生命的悲剧)和(做别人的尾灯)这两个故事是有关联的,连在一起看会有更佳的效果。这两个故事互为注解,要想做别人的尾灯,就必须拥有自由的头脑,依靠自己的思考选择自己的方向;要想拥有自由的思想,就必须有期望做别人尾灯的意志,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想追求自己更有价值的人生吗?如果

(教学案例)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走近老师》教学案例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中学秦宗惠 近几年来,一些学校以新课改之名,把思想品德(或者《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为几个步骤,如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展示反馈(解决问题)、当堂训练等,其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就是围绕课本的知识点展开的活动。师生共同寻找答案,找出答案后就开始记忆、背诵并进行巩固练习。表面上看课堂很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找答案、划重点、又读又背,课堂气氛很热闹。但却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目标基本没有体现,背离了本学科的主旨,片面追求成绩和分数,到头来学生即使得了高分,也未必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我认为不能以课改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是中轴和根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其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人,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创新,而不是会考试的机器。因此,我在讲课时,喜欢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创设情景,利用所讲故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追问学生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内容编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状态,在形式上有“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使用新教材以来,我的学生已经非常喜欢这种开放、生动、多样、平等的上课方式。教材的各个环节设计精妙,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整合一些教学资源,如时事图文、视频、漫画、故事等等,将教材内容适当拓展,以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尤其是把课堂变成一个故事会,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学生们乐意上《道德与法治》课,参与的热情挺高。 以我在讲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生之间》第1课时《走近老师》为例,我想加深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和了解,让孩子们对不同风格的老师都产生亲近感,于是,我给学生看了一个视频《泰迪的故事》。视频只有音乐,我就自己给学生配音讲解。故事是这样的: 汤普森太太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在她执教的第二年班上来了一位叫泰迪的学生,她第一眼看到这位学生就不喜欢他。泰迪不但肮脏,头发留得长长的盖住眼睛,而且身上还不时散发出一股莫名的臭味。功课呢?总是落后。她试了又试,怎么也不喜欢泰迪,每次批改他作业时,总是用一支大大的红笔划了一圈又一圈。

适合老师课堂上讲的10个经典(励志)小故事

教师课堂上讲的10个经典(励志)故事 目录 凳子拿的 (1) 断箭 (1) 分苹果的故事 (2) 胡萝卜、咖啡和鸡蛋 (3) 五岁的小男孩 (4) 十元钱 (4) 一个著名的实验 (4) 孩子,我没有收到你还的钱 (5) 蒋母苦心教子 (6) 当范文 (6) 凳子拿的 “老师,我的钱丢了,30多块呢。”张滑边说边掉眼泪,我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班里竟发生这样的事。 我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就在走向讲台的一霎那,突然意识到:如果此时去批评全班,效果一定不会好,毕竟拿钱的是一个人。倒不如…… 于是,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高声告诉大家:“同学们,不要慌,我知道谁拿了张滑的钱了。”同学们都惊讶地望着我。“是凳子,请大家对凳子说一句话。”聪明的孩子马上领会了我的意图。一个同学说:“凳子,你这样做不对,快还给人家吧。”一位说:“你是一时糊涂,改了还是好孩子。”……孩子一个个激动不已,只有刘虎红着脸,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此时,我心里已经明白了。 第二天,刘虎早早地来到学校,把30元钱交给了我。我告诉他:你真勇敢,这件事是我们俩之间的秘密,谁都不要告诉别人。他哭了。 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

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分苹果的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 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 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谈的是同 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这样写到: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 大最红的那个。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 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 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 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讲故事1

浅谈如何更好的给幼儿讲故事 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来吸引众多的小听众,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总爱缠着我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其实这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故事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工具、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在幼儿园里,如果老师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经常讲给幼儿听,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通过讲故事,能使幼儿学习语言,能向幼儿传授知识,还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爱听,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不爱听,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呀,给幼儿讲故事也是一门有讲究的学问。 讲故事有什么诀窍呢?不外乎如何选材、如何讲述、如何启迪。 一是选择好的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幼儿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

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凳和小瓶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他们一般不感兴趣。 二要掌握讲述的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定会兴味索然。首先应分析一下主题,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语气,需要突出什么,讲到哪儿应提个什么问题让孩子回答,等等。 讲故事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要和蔼可亲,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情景导入等等,以引起幼儿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②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③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④要有动作,有表情、多借助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有高潮,有起伏有高潮,而且应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

卢勤老师讲10个故事

卢勤老师讲10个故事,告诉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如同孕育生命的太阳和水一样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误区: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关心、过多的指责……这些扭曲的爱,会使孩子无望、无奈、无能、无情、无措……有时候,似乎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感到越痛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这些父母没有弄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才能表现爱!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一次,我乘火车出游,睡中铺,邻床下铺有个小女孩在看书。我喜欢读书的孩子,就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小女孩发觉了我的目光,看得更认真了。我从中铺下来跟她聊天,说话时我一直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小女孩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第二天,她非要跟我一起去餐车吃早饭。她姑姑说:“别捣乱了,你从来没把碗里的饭吃光过。”小女孩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爽快地说:“好,我请你吃早饭。”餐桌前,我问她:“你能吃多少?要吃完,一点儿不剩才行。” 小女孩想了想,说:“半碗粥,半个鸡蛋。”“好。”我给了她半碗粥、半个煮鸡蛋。小女孩吃了几口,就玩了起来。她姑姑数落她:“我早就说过,你不会好好吃的。”“她会吃完的。”我笑着对孩子的姑姑说,又给小女孩使了个眼色。小女孩什么也没说,端起碗就把里面的粥喝完了。“真了不起,说到做到!”我伸出大拇指。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孩子交流时,成人通过目光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往往胜过语言。 假如孩子烦躁不安,你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孩子沉默寡言,你应该再问问自己,你给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2.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一次,我去一所小学与孩子们见面。一个女孩站起来问:“知心姐姐,我们的老师不会笑怎么办?”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曾到北京一所小学采访,在一本中队日记里,我发现了一篇《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所有的老师都是绷着脸来上课的,只有美术老师是笑眯眯的。结果,美术课上有高声讲话的,有离开座位的,有借东西的……乱糟糟的,后来美术老师不得不收起笑脸,也绷着脸来上课。 我总结说:说句不好听的,这叫“给脸不要脸”。同学们大笑起来。笑后,我问提问的女孩:“你们有没有过‘给脸不要脸’的时候呢?”“有。”女孩坦白地说,“只要老师给个好脸,有的同学就开始闹腾。”台下又是一片笑声。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调查一下“老师的笑脸到底哪儿去了”。 几天后,我收到同学们写来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份这样写道:“下课,我路过办公室,听到了爽朗的笑声,是我们班主任。我想看看她笑起来是什么样子,可是我刚叫了一声老师,班主任转过身来一看是我,脸上顿时一点笑容也没了,她冷冷地问:‘你有什么事?’这让我明白了,老师不是不会笑,只是不朝我们笑。” 孩子们渴望得到微笑,因为你冲他微笑,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所以说,父母再忙再累,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3.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孩子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久而久之,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就变成了一种对抗情绪,潜伏在心里。初一女生小雪吃安眠药自杀,幸亏抢救及时,醒了过来。苏醒后,她拒绝跟爸妈说话。后来,我赶到她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听她说。“我是分两次吃的。第一次吃完,我想起爸妈的好,有些舍不得离开他们。可又一想,活着太没意思了,就又把剩下的药倒进了嘴里……”

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汉江小学徐利 于永正给新教师的二十条贴心建议中,就有这样一条: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的。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的学生亲近你……。 记得刚毕业时,我教低年级时就亲身得出了这一结论,并决心要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当时我还买了很多故事书,如养成好习惯100个故事、名人教育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等等,但最后还是有了冲动没了行动。直到后来我有了儿子,为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他慢慢长大了,我就跟他一起读故事,有时他还会给我讲故事呢,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子很喜欢读书、听故事。在给儿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跟儿子一同成长,我自己积累了很多故事,而且能讲得有声有色,起码能吸引我的宝贝儿子。 今年,我又教一年级了,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的念头又在我心中燃起。对于一年级的小豆丁来说,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了。记得开学的前几天,天天都要跟一年级的小朋友讲学校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排队纪律,还要训练上课口令……,老师讲得很认真,很卖力,口都干了,但一年级的小豆丁一点也不买账,而且听得很不耐烦,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所以老师上课特别累,喉咙特别干。怎么办呢?纪律常规必须得讲哦,上课口令也得练习哦,怎么办呢?我们换一种方式吧。对啦,就是讲故事。 一、故事比唠叨的说教更能深入人心 我结合小朋友们在学校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冲跑,把它编成动物学校里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附:《好奇的小白兔》 今天,小白兔特别开心呀,为什么呢,因为它要到动物学校上小学一年级啦。来到动物小学,它惊呆了,学校很大很漂亮,有绿油油的足球场、大大的篮球场、高大宽敞的室内体育馆、各色功能室……学校里还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和很多老师呢,学校里的一切,都让小白兔觉得新奇好玩。上课了,小白兔很认真地听鹿老师讲话,它觉得鹿老师很漂亮很温柔,听着听着,小白兔就喜欢上鹿老师了。“铃铃铃”,铃声响,下课了。小白兔很高兴,它马上冲出课室,冲去操场玩,就在它转变时,跟迎面跑来的小熊撞了个正着,“唉呀,疼死我了。”小白兔和小熊的额头都起了一个大包,他们痛得大哭起来,鹿老师闻声赶来,把他们扶到办公室,并给他们擦油,鹿老师温柔地对他们说:“在动物学校里,小动物们很多,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规定课间是不能冲跑的哦,你们记住了吗?”小白兔和小熊连连点头,说:“知道了,知道了,对不起。”鹿老师微笑着摸摸他们的头。”我一边讲一边留意小朋友们的反映,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本来开小差的小朋友,很快地,他们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我讲故事。有时我故意夸张某些情节或根据故事内容做些夸张的动作,这下小朋友完全被我吸引住了,个个静下来,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故事讲完了,我问小朋友们:“听完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呀?”小朋友们马上把小手举得高高,唯恐我看不到,“下课时,我们要第一时间去上厕所,不能冲跑。”“对,说得真好!”“下课时,我们要慢慢走,不然会撞到小朋友的,小朋友就会很疼了。”每听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就能自己悟出这些道理,真是了不起,同时也说明了故事的魅

2012.11.15.听黄老师讲《中国童话》的故事

听黄永松老师讲《中国童话》的故事 汉声北京办公室 2012-11-15 20:00~21:30 ·口耳相传的“老方法” 我们先看《中国童话》的序言叫做《让汉声中国童话成为十亿中国人的故事》,现在的人口是十三亿、十四亿……我们自己的故事,当然要做给我们的孩子知道。但是碍于现在的文化形势,常常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他们获得信息都是从电视、从传媒来,所以我们这部书应该扮演这个角色,让孩子有故事听。什么意思呢?你想想看,你家有个孩子,你跟他说故事,他是最认真听的,他是最爱听的,你跟他讲完故事他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你跟大人讲故事是没有用的,因为他右边耳朵进左边耳朵就出去了,或者他们就搞别的事情去了。所以给孩子讲好故事就是他生命的形塑。虽然只是讲故事,但是很重要。但是这个故事要好故事。 我们讲过去的祖先们,在农业社会里面,没有这么多传媒设施。那时候没有电,晚上就点着灯火,但是孩子还不愿意睡觉。我记得吕胜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系主任)告诉我,他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最多的就是他们全家人在剥玉米粒的时候。玉米收了,晚上要把它剥成一粒一粒的。大家围着灯火剥玉米。爷爷的任务就是讲故事。所以这些故事影响了他一辈子。这个是剥玉米讲故事,更何况还有妈妈抱着孩子讲故事。妈妈抱着孩子、围在跟前、一边做家务事一边讲故事,那种情境是无法取代的。抱着讲故事,妈妈的语气、妈妈的心跳,都会跟孩子互动的。孩子可以发问,妈妈可以说明,这种珍贵的经验都是口耳相传,也是这一件事情的重点。大家记得,我们就是口耳相传,积累下来的中国童话。 相对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们今天科技太发达,小孩子都会玩电脑、玩iPad。这个现象要检讨。这会给你带来什么,让你损失什么。手拿笔,指头的运用、笔触跟纸面的摩擦、造成的线条,跟你这样在手机或iPad上刷刷刷是不一样的,这个一定要去作比较。今天苹果最大的服务就是让人用指头拨来拨去就什么都拥有了,这不就是过去的梦想吗?过去的梦想就是说阿拉丁神灯摸一摸,你要什么就都有,是吧?那么,心想事成,这是一个追求。但是这个追求要看放在哪里。这个要思考一下。它是很好的工具,来让孩子接触一个新的世界,去理解一个新的世界。那我们说故事,也是让他理解一个新的世界。有亲情、有妈妈的语气,这种沟通,跟使用电子设备是不同的方式,这是要检讨的。你说老法没有新法好用吗?也不见得哦。 过度依赖电子设备有可能会带来生理上的伤害、情绪上的伤害。情绪上的伤害就是说他就越来越隔离人际关系了嘛,他自己拥有一个魔堡,就像阿拉丁神灯,他这样摸摸摸就可以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陈金才 一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几个朋友小聚,其中有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老马。酒至半酣,对面那桌过来一位年轻人敬酒,自称是马特的学生。马特倒是有点记不起来了。 年轻人非常恭敬,敬过大家的酒,又特意来到马特面前单独敬酒。年轻人兴奋地说:“马老师啊,我是您走上教学岗位教的第一个班的学生。我应该是您的大弟子了。我们那个班啊,调皮鬼特别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过去很多老师都头疼。您一接手教我们班,就把我们全镇住了。我们都很佩服您。” 我们都齐声赞许马特。马特也露出得意之色,脸上越发红扑扑的。 年轻人继续讲到:“那时候啊,我们最喜欢上您的语文课了,每天都盼着。您跟我们约定,只要我们在课堂上不捣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每堂课留下10分钟给我们讲故事。您还记得您给我们讲的什么故事吗?” 马特一时疑惑起来,答不上。 年轻人大声说:“您怎么会记不得呢?故事连播——《一双绣花鞋》啊!说老实话,您当时给我们讲的什么语文课我都记不得了,可是您讲的那个故事我到现在都清清楚楚地记得!” 哈哈哈……朋友们一阵大笑。马特也笑了,只是有点不太自然。 那位学生到是一个实在人。想想也是啊,我们自己也可以回忆一下,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的东西,你能记住多少呢?绝大多数都已经淡忘了,有的连影子都没有了,能让你记住一点点印迹的老师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了。马特的不自然,其实是语文老师集体的尴尬——我们的教学到底给了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呢。 二 我想起了我上初中时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姓王,教我们地理。王老师教我们地理,不带课本,不带讲稿,只是一支粉笔、一杯茶、一张嘴。可是,我们都像着了魔似的喜欢王老师的地理课。他教的地理,每次考试,我都用不着复习,准能考到九十五分以上,班上其他同学的地理考试的分数也出奇地高。是什么原因让王老师的地理课有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原来,王老师有一个绝招——讲故事! 王老师每堂地理课都会穿插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他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巧妙地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他“文革”串联时的见闻趣事联系起来,常常让我们开怀大笑而又引发思考。

哄女朋友睡觉的小故事讲课教案

1、奔跑的小白兔 有一只小白兔快乐地奔跑在森林中, 在路上牠碰到一只正在卷大麻的长颈鹿, 小白兔对长颈鹿说: "长颈鹿长颈鹿,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 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长颈鹿看看大麻烟,看看小白兔,于是把大麻烟向身后一扔, 跟着小白兔在森林中奔跑. 后来牠们遇到一只正在准备吸古柯碱的大象, 小白兔对大象说: "大象大象,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 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大象看看古柯碱,看看小白兔,于是把古柯碱向身后一扔, 跟着小白兔和长颈鹿在森林中奔跑. 后来牠们遇到一只正在准备打海洛因的狮子, 小白兔对狮子说: "狮子狮子,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 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狮子看看针筒,看看小白兔,于是把针筒向身后一扔, 冲过去把小白兔狠揍了一顿. 大象和长颈鹿吓得直发抖:"你为什么要打小白兔呢? 牠这么好心,关心我们的健康又叫我们接近大自然." 狮子生气地说:"这个混蛋兔子,每次嗑了摇头丸就拉着我像白痴一样在森林里乱跑." 2、小白兔钓鱼 第一天,小白兔去河边钓鱼,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去河边钓鱼,还是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三天,小白兔刚到河边,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冲着小白兔大叫: 你他妈的要是再敢用胡箩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3、小白兔买胡萝卜 一天一只小白兔来到一家商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摇摇头:“没有。” 小白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生气的摇摇头:“没有。” 小白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三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愤怒的大喊:“没有没有!再问我就用钳子把你的牙齿拔掉!” 小白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四天小白兔又来到这家商店,怯生生的问:“老板,有钳子吗?” 老板说:“没有。” 小白兔于是问:“有胡萝卜吗?”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一只小黑兔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吗?”老板生气的摇摇头:“没有。” 小黑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二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问:“老板,有胡萝卜吗?” 老板非常生气:“没有没有!再问我就用钳子把你的牙齿拔掉!” 小黑兔听完就“嗖”的跑了。 第三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怯生生的问:“老板,有钳子吗?” 老板生气的说:“没有。” 小黑兔于是问:“有胡萝卜吗?” 老板愤怒了,捉住小黑兔,拿出一把小锤子,把小黑兔的牙齿敲掉了。 第四天小黑兔又来到这家商店,含糊不清的问:“老板,有胡萝卜汁吗?”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比赛方案

2016年盈江县城区幼儿园 教师讲故事比赛方案 为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全面提高教师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掌控能力,使教师较好地掌握“讲故事”技巧,提高语言感染力并使其能在教学中发挥语言能力和水平,为今后进行语言活动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特举行本次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及地点 2014年4月29日下午2:30 县幼儿园活动室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 幼儿故事比赛。按抽签次序依次讲述故事(4月29日13:50抽签)。 四、参赛对象 各幼儿园在职教师。 五、名额分配 盈江县幼儿园支部6人;阳光幼儿园支部3人;城区幼儿园联合支部4人。 六、比赛要求: 1、教师自然大方、语言有感染力、普通话标准。 2、故事内容为幼儿故事,重点突出、内容清晰。 3、讲故事过程中可以插入音乐,表演等内容。 4、脱稿讲述。 5、讲述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七、比赛评分标准

1、仪态(10分)教师精神饱满,着装得体大方,态度自然,仪表端庄体现幼儿教师的精神风貌。 2、语言(40分):(1)、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表达准确流畅,语言生动、感染力强,语速适合故事内容。 (2)、讲究讲故事的技巧,紧扣故事情节,富有节奏,富有感情。 (3)、语感丰富、语速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 3、讲述技巧(30分):感情丰富,声情并茂,能再现故事情境,感情真挚,能够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和表情,有创意的表演形式、表演得体,表达生动。 4、讲述内容(10分):故事内容积极富有教育意义。 5、讲述时间(10分):脱稿独立完成,时间在3—5分钟,超时或时间不足适当扣分。 八、设奖办法 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颁发获奖证书,予以表彰。 九、评委及评分原则 1、评委组成人员: 2、记分员: 2、要求评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给各位教师打分。 十、主持人: 盈江县幼儿园支部城区幼儿园联合支部阳光幼儿园支部 2016年4月8日盈江县城区幼儿园幼儿教师讲故事比赛评分表

庞明老师讲的小故事

庞明老师讲的小故事(九)──智能功的“电梯”! 余洋 (一) 有一次我和庞老师见面的时候,谈到了关于功法的问题。我开玩笑的对庞老师说:“我在广州参加捧气贯顶法培训班,结业时考试,我的动作都不及格,老师说,我的动作虽然气感很强,但是离标准的要求差的太远,所以还是要给我不及格!也就是说,在辅导员培训班,我连辅导员的资格都没有考上……” 我又问庞老师:“老师,我三步功法都学过了,我要多练那一套功法?” 老师告诉我:“你要多练‘三心并站庄’,每天练站庄,要不少于两个小时,其它的功法练不练都可以!” 我又问老师:“为什么为什么单练‘三心并站庄’就可以了? 庞老师说:“‘三心并站庄’贯穿于我们智能功每一部功法之中,我们智能气功的六步动功,就好像六层高的一座大厦一样,‘三心并站庄’就好像贯穿于这座大厦中的电梯一样,‘三心并站庄’可以由低层直达高层!” 我又问:“老师,练‘三心并站庄’的意念活动是什么?” 庞老师反问我:“一棵生长在大自然中的树,他的意念活动是什么?” 我回答说:“一棵树它没有什么意念活动呀,顺其自然呗!” 庞老师说:“如果你练‘三心并站庄’,真的能练到像一棵树一样,立在那里,你的功夫就很高了!” 老师又突然一转话题,问我,:“你看过别人敲木鱼念经吗?” 我回答说:“我看见过!小的时候,我的隔壁邻居是位老先生,他就天天敲木鱼在那里念‘阿弥陀佛’,一念就是面几个小时……” 我的脑子里突然“当!”的一响,好像有谁拿木鱼棒敲了我一下,我知道了‘三心并站庄’要怎样的练了! 我又问老师:“既然您说‘三心并站庄’这样的重要,那又为什么要编排出那么多功法出来呢?直接告诉大家多练‘三心并站庄’多好!何必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庞老师就反问我:“假如你是开服装商店的老板,认为‘中山装’最好,你是不是在商店里只卖‘中山装’呢?那你就可能要赔得个净光!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人懂得穿中山装好呢?

1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几个朋友小聚,其中有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老马。酒至半酣,对面那桌过来一位年轻人敬酒,自称是马特的学生。马特倒是有点记不起来了。 年轻人非常恭敬,敬过大家的酒,又特意来到马特面前单独敬酒。年轻人兴奋地说:“马老师啊,我是您走上教学岗位教的第一个班的学生。我应该是您的大弟子了。我们那个班啊,调皮鬼特别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过去很多老师都头疼。您一接手教我们班,就把我们全镇住了。我们都很佩服您。” 我们都齐声赞许马特。马特也露出得意之色,脸上越发红扑扑的。 年轻人继续讲到:“那时候啊,我们最喜欢上您的语文课了,每天都盼着。您跟我们约定,只要我们在课堂上不捣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每堂课留下10分钟给我们讲故事。您还记得您给我们讲的什么故事吗?” 马特一时疑惑起来,答不上。 年轻人大声说:“您怎么会记不得呢?故事连播——《一双绣花鞋》啊!说老实话,您当时给我们讲的什么语文课我都记不得了,可是您讲的那个故事我到现在都清清楚楚地记得!” 哈哈哈……朋友们一阵大笑。马特也笑了,只是有点不太自然。 那位学生到是一个实在人。想想也是啊,我们自己也可以回忆一下,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的东西,你能记住多少呢?绝大多数都已经淡忘了,有的连影子都没有了,能让你记住一点点印迹的老师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了。马特的不自然,其实是语文老师集体的尴尬——我们的教学到底给了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呢。 二 我想起了我上初中时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姓王,教我们地理。王老师教我们地理,不带课本,不带讲稿,只是一支粉笔、一杯茶、一张嘴。可是,我们都像着了魔似的喜欢王老师的地理课。他教的地理,每次考试,我都用不着复习,准能考到九十五分以上,班上其他同学的地理考试的分数也出奇地高。是什么原因让王老师的地理课有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原来,王老师有一个绝招——讲故事! 王老师每堂地理课都会穿插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他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巧妙地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他“文革”串联时的见闻趣事联系起来,常常让我们开怀大笑而又引发思考。 有一次讲“黄河”。他首先问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跳进黄河洗不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中国还有一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呀?”我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问道。

20个经典小故事

20个经典小故事,每个故事里都蕴藏着一个哲理,这20个小故事将让您终生受益。如果家长看到,请一定讲给您的孩子听;如果老师看到,请一定传播给您的学生;如果是孩子看到,请一定好好领会! 1、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3、昂起头来真美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