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35629329.html,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探讨

作者:王娟

来源:《商情》2013年第25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特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发展历程及新型融资模式,针对我国基础设施融资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公私合营打包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量与日俱增,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显著。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是介于公益事业设施与具有竞争性生产设施之间的设施,因此它们大都具有二重性:既有为城市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成分,也有可以通过运营获得经济效益,甚至可以进行竞争的一面。城市基础设施是其他一切生产部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条件,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公共物品性质,需要政府在整个融资活动中适当参与。正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二重性才导致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特殊和紧迫性。

二、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经历了从传统经济体制下财政主导型融资方式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融资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该时期,政府几乎包办了所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管理和经营,各级财政投资是唯一资金来源。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改革中实施的减税让利政策使财政收入比重下降,居民储蓄提高。银行贷款开始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从1992年开始,国务院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多元化融资主体和渠道的政策法规,逐步形成中央、地方、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体制。对国家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国家通过扩大控股、参股、贴息、合资、合作以及直接投资等办法进行投资,并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吸引一部分企业和社会的资金进行建设。从这个时期开始,城市基础设施就开始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尝试。融资规模也越来越大。

三、新型融资模式

相对于我国传统融资模式,我国现有融资方式新增公私合营制度,该方式通过政府出让一定时期内的公共设施所有权实现。根据各类基础设施不同属性,公私合营制下有PPP、BOT、BTO、BBO、BOO等多种模式;资产证券化则是通过发行资产支持债券来融资的一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