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锋时代

90年代中锋时代
90年代中锋时代

常太息

以掩涕兮,哀中锋之生之多艰!

1991—1992 赛季刚刚开始,NBA 爆出惊天巨闻,魔术师向世人宣布自己感

----------------------- Page 6-----------------------

染了艾滋病,并放弃了NBA 生涯。一位五届总冠军、三届MVP 得主就以这种

方式突然告别了NBA。而另一位与魔术师同时代的巨星伯德,也因为伤病在赛

季结束后宣布退役。伯德这个赛季仅仅打了45 场比赛,但仍有场均20.2 分6.8 次助攻9.6 个篮板的惊人表现。但从此一个掩盖在中锋时代的巨大阴影终于被

移去,暗自窃喜的不仅仅是这几个已经有绝对统治能力的中锋,还有一直被两人

甚至是微笑刺客压制的上帝。这一年脾气一直暴躁的奥拉朱旺在一次眼睛受伤后

改变了性格,在和金州勇士队比赛之后,奥拉朱旺在他的名字黑肯之前加上一个“H”,以示他对真主的忠诚。并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天进行5 次祈祷。东部

的尤因只能看着炙手可热的乔丹轻松地将骑士和开拓者击败,开始了继凯尔特人

后连续两个三连冠的历程。这一年,NBA历史上的四届最佳防守球员迪肯贝?穆

托姆博入主掘金。

没有中锋对决的日子,提起来总是乏味,尽管此时的乔丹更能让球迷着迷。

尤因在1992—1993 赛季的战绩已经超过了乔丹,可在东部决赛中还是被乔丹轻

松地击败,麦迪逊花园广场此时已经成了乔丹的福地。这一赛季值得一提的是

NBA 历史上最大的巨无霸奥尼尔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毕业,进入NBA,本赛

季奥尼尔场均23.4 分13.90 个篮板3.53 次盖帽,这位魔术当年的状元轻松地把最佳新秀握在手中。而另外一名也将在NBA 竖起自己旗帜的球星阿朗佐?莫宁

在第二顺位被黄蜂选中,他那年的数据是21 分10.30 个篮板3.47 次盖帽。从一开始,奥尼尔和莫宁就在数据上为自己赢得了个满堂彩。

至此NBA90 年代的 6 大中锋全部到位,“大梦”、“上将”、“猩猩”、“木桶

伯”、“鲨鱼”、“硬汉”慢慢地为自己的事业一步步打拼。1993—1994 赛季注定

要在NBA 历史上抹上浓浓一笔,因为这一赛季的总决赛终于再现两位伟大中锋

的对决。这一年的10 月6 日,三届常规赛MVP 和三届总决赛MVP 得主、七届得分王迈克尔?乔丹宣布退役,这一年乔丹刚满30 岁。这一赛季的常规赛竞争

异常激烈,共有七支球队超过了55 胜,西雅图超音速队以63 胜19 负排名联盟首位,而奥拉朱旺领衔的休斯敦火箭以58 胜24 负排名第二。在东部,两支防守型球队纽约尼克斯和亚特兰大鹰队都取得了57 胜。没有了乔丹的芝加哥公牛表

现令人赞叹,和“海军上将”罗宾逊领衔的马刺均为55 胜27 负。这一赛季最

先神奇的是木桶伯,他带领的年轻掘金一开始就创造了奇迹,先输两场后连赢

三场实现惊天大逆转,以西部第八名的身份击败头号种子西雅图超音速队,书写

6

----------------------- Page 7-----------------------

7

了NBA 历史上经典的黑八传奇。2 号种子休斯敦火箭则发挥正常,他们在奥拉

朱旺的带领下,以3∶1淘汰开拓者、4∶3击落太阳、4∶1轻取犹他爵士,时隔

8 年重新杀回总决赛。在东部,纽约尼克斯凭借其顽强凶悍的防守,在季后赛首

轮以3∶1淘汰新泽西网后,又和公牛大战七场,最终以4∶3淘汰了皮蓬领衔的

公牛队。尤因咆哮道:“我没打败迈克尔,但我打败了公牛”,此中压抑的郁闷可

见一斑。不过这一年的奥拉朱旺已达到人生的巅峰,他一人包揽了常规赛MVP,总决赛MVP 和最佳防守球员,迄今为止,尚无第二人达到。NBA 又开始混乱,

出现了被认为是20 世纪90 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唯一总决赛,两个混乱制造者奥拉朱旺和尤因恶斗七场,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防守之严谨,进攻之艰辛,过

程之曲折,场面之震撼,均达到篮球本质上的巅峰之战、经典之战的高度,奥拉

朱旺在最后时刻将斯塔克斯的投篮盖出,获得总冠军。

1995年,乔丹在赛季中段突然又宣布回归,身穿45号公牛战袍的乔丹这次

没有走多远,这一年蛰伏了两个赛季的“ 鱼”终于露出了凶残的本性,第二轮

奥尼尔就率领魔术4∶2 淘汰了公牛。在接着战胜了步行者后,“鲨鱼”有了直接

和“大梦”对话的机会,可惜“大梦”现在已经成神成圣,4∶0奥拉朱旺没有给

奥尼尔一点机会。1996—1997赛季,穆大叔被送到了老鹰,大叔率领鹰队在同赛

区的战绩竟然仅仅落后上帝,热火队在硬汉莫宁的带领下取得了61胜21负的球

会历史最佳战绩,同时稳居大西洋赛区头名。季后赛第二轮,莫宁也从“猩猩”

面前夺走了和上帝对话的机会。在西部,奥拉朱旺领着巴克利和“滑翔机”第二

轮战胜了超音速后就被状态颇佳的爵士斩落马下。NBA又开始了乔丹的独舞。

被莫宁击败后,还是没有看到“大猩猩”尤因的眼泪,但猩猩面容中积淀起

来的苍老和无奈一直让我们非常心痛。人生的悲剧有时候真的太残酷,在和奥拉

朱旺的血战中败下阵来的尤因在1999 年还是重复着痛苦。也许从一开始那一系

列最匪夷所思堪比奇迹的辉煌只是让最终的痛苦更深入人心。又见黑八奇迹,尼

克斯在尤因的带领下以东部第八的身份杀入季后赛,令人瞠目的是尼克斯开始先

后淘汰了迈阿密热火、亚特兰大鹰和印第安纳步行者。这一切的辉煌最终在总决

赛对马刺时被大卫?罗宾逊无情地扼杀,1∶4的比分让纽约人最终再也无法容忍

这个悲剧英雄,次年在鲨鱼登顶之后,落寞的尤因被送到了超音速。1999—2000 赛季可以说是“鲨鱼”最辉煌的一个赛季,8 年后的首个总冠

军终于让他位列尊者,而他也在这一赛季收获了除最佳防守球员外的所有荣誉。

全明星周末他和邓肯分享了MVP;总决赛4∶2战胜步行者后,“鲨鱼”的场

均38.0 分和16.7 个篮板又让他无可争议地当选为总决赛MVP;最后在常规赛MVP 的评选中,沙克更是得到121 张选票中的120 张,差点成为NBA 历史上第一个全票当选的常规赛MVP。3 个MVP 就像1995—1996 年的上帝一样炫目风光。如果非要让我想一个“鲨鱼”爆发的原因,我常常想起张大帅,1999 年

10 月12 日,这个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名人堂中锋在他63 岁那年与世长辞,冥冥中自有天意,一个中锋的辉煌在被命运带走后却被他的追随者接着释放。次年

3 月6 日,奥尼尔在他的28 岁生日时,用61 分血祭了同城德比的对手快船。次鲨

年“ 鱼”更可怕地先后横扫开拓者、国王和马刺,以11∶0的战绩挺入总决赛。

总决赛中,第一场失利后,“鲨鱼”又轻松地斩掉了当时势不可当的“小鬼魂”

艾弗森。奥尼尔也以场均33 分15.8 个篮板的表现蝉联了总决赛MVP。这年的赛季中段转会到费城的中锋穆大叔当选为最佳防守球员,并获得了肯尼迪好市民奖;阿伦?艾弗森被评为本赛季的常规赛MVP。莫宁虽然因肾病缺席了大半个

赛季,但最后十三场还是重新投入战斗,直到季后赛第一轮被黄蜂以3∶0 淘汰,尤因去了超音速。

再接下来“鲨鱼”还有辉煌,但已经不再是1990 年代的中锋时代了!书到

此,慷慨系之焉!

数据和成就:

奥拉朱旺:2 枚总冠军戒指,1 次MVP,2 次最佳防守球员,6 次入选NBA

第一阵容,5 次入选NBA 第一防守阵容,12 次入选全明星,2 次盖帽王,2 次篮板王。职业生涯平均单场得分21.8分,篮板11.1个,盖帽3.1个。

尤因:11 次入选全明星阵容,1 次NBA 第一阵容,2 枚奥运金牌,职业生

涯平均单场得分21分,篮板9.8,盖帽2.4次。

“海军上将”罗宾逊:2 枚总冠军戒指,1 次常规赛MVP,2 次最佳防守球

员称号,1 次篮板王、1 次盖帽王、1 次得分王,6 次入选NBA 第一阵容,5 次入选NBA第一防守阵容,10次入选全明星阵容。职业生涯平均单场得分21.8分,篮板11.1个,盖帽3.1次。

莫宁:1 次总冠军,2 次最佳防守球员称号,2 次盖帽王,2 次入选NBA 第

一防守阵容,1次入选NBA第一阵容,职业生涯平均单场得分17.6分,篮板8.7 8

----------------------- Page 9-----------------------

9

个,盖帽2.9个。

奥尼尔:4 枚总冠军戒指,3 次总决赛MVP,4 次入选NBA 第一阵容,2

次入选第二防守阵容,2 次得分王,14 次入选全明星(历史第二),职业生涯截至2006—2007赛季场均得分25.9分,篮板12.6个,盖帽2.5个。

穆托姆博:2 次篮板王,4 次最佳防守球员称号,7 次入选全明星阵容,3

次入选NBA 第一防守阵容。职业生涯平均单场得分10 分,篮板10.5 个,盖帽2.8 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调整。即:1994-1997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高通胀率,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一次“软着陆”;1998-2002年财政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有限度扩张,扩大内需,降低高失业率,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二次“软着陆”;2003年下半年至今政府采取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减缓物价上涨压力,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避免大起大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中国这些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证明,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及相关宏观政策措施,解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以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和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1994-1997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适度从紧 198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于是中国政府从1988年的第四季度起实行严厉的“治理整顿”,利用各种手段紧缩投资和货币投放,结果使得价格的上升速度迅速下降。1990年零售商品价格降到只比上年上升2.1%,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1%。严厉的紧缩也引起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滑。为了扭转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随即放松。从1991年开始经济又加快增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南方谈话”推动了新的改革热潮,也促进了经济的上升势头。在1992年国民经济新一轮高涨中,地方、部门、企业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但中央政府的领导部门对于推进改革显得消极被动,没有采取措施来推进财政、金融、国有企业等改革长期落后的部门。同时,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增长。各地把注意力放到了划开发区、铺基本建设摊子等方面,很快掀起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债券热、股票热、期货热等经济气泡,经济迅速达到过热状态。由此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通货膨胀开始攀升,并且在达到高位后长时间居高不下。到1993年上半年,由于投资急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迅猛增加,各地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结果导致了比1988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1993年6月,中国政府决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保

90年代的中国

90年代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中国幸福的90后与中国经济-2015中国经济25年: 【摘自中国信仰——90后与中国走过的25年!】 1990年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 1990年4月7日——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商用卫星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简称上证所,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1990年11月28日——.CN域名完成注册 1991年 1991年1月4日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1991年1月28日—2月18日—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指出,上海开放晚了,要努力干啊!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他又同时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届“3·15晚会” 1991年4月11日,中国第二个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1991年12月26日—西安至延安铁路贯通 1992年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2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当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一元、五角、一角金属人民币 1993年 199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正式施行 1993年1月5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3年1月22日邓小平同上海各界人士共迎新春佳节。他充分肯定了上海的工作,同时指出:走一步,回头看一下是必要的。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回头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就是了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一) 在历史的年轮刚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划上句号的今天,回头考察一下这段历史,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存在,都在这十年的现实舞台上拥有着自己的空间。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尽管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文革”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下,它迅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被卷入了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并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它所思考、关注与批判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所谓艺术问题,而是全部的文化社会问题。85运动不是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某个艺术流派和风格的问题,而是如何使艺术活动与全部的社会、文化共同进步的问题。因此,它对艺术的批判是同全部文化系统的批判连在一起的。”1](p.206) 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

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伤痕美术以写实再现“文革”现实为手段,突出它留给整个民族几代人的心理创伤。它抛弃了“文革美术”虚假的“高大全”和“红光亮”模式,将目光对准普通人在这段历史中的生活场景,用冷、灰、暗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渲染记忆中的伤痛情感。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何多苓的《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伤痕美术以有限的语言方式开启了新时期美术的情感表现闸门,将美术引领到关注人性深层感受的方向上来。乡土自然主义的题材从“文革记忆”转向更宽泛的小人物生活和风土人情,愤懑、感伤的情绪让位于平静的人性慨叹和风景陶醉。其中以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和罗中立的《父亲》最为突出。与此同时,惟美画风在追求形式美、反对主题先行的旗帜下开始了对美术形式因素的张扬回归。袁运生的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吴冠中的江南小景、靳尚谊的人体、人物油画使美术语言形式因素得到极度的突出。其间伴随着“抽象”、“形式美”“艺术本体”的理论探讨,为新时期的美术形式和语言研究确立了地位。 至此,美术界开始走出在政治话语中充当工具的命运,呈现出按自治原则发展的趋势。但是时代并没有赋予它足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充分稳定的环境,随着85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文化思想运动中。应该说,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全过程中,语言的开掘尝试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发展线索。在短短两三年内,当代美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时装发展与流行的研究报告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时装发展与流行的研究报告 20世纪最后十年的时尚界(1990~1999) 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能源危机进一步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成为时装设计新主题。生态热不断升温,各种自然色和未经加工的本色原棉、原麻、生丝等织造物成为人们追捧的面料。 服装造型上,追求无拘无束和舒适感,因而休闲服和便装迅速普及。重叠穿衣再次成为时髦的穿着方式,内紧外松、内短外长成为流行。衣着开始简化,内衣外穿和无内衣现象愈演愈烈。 90年代出现的“中性风潮”即女装的男性化和男装的女性化,体现出男女社会角色的趋同的现实以及人们淡化性别差异,追求个性的思想,也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著名设计师: 比利时设计师诺顿(Dries van Noten )和马丁﹒马杰拉大举进军巴黎,法国设计师长久以来缺乏新意,只剩戈尔蒂埃勉强支撑大局,不过巴黎仍是世界的时尚中心,每年两次的时装发布会,仍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马丁﹒马杰拉比利时设计师,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他和诺顿同样毕业于比利时皇家安特卫普学院,他的第一份工作在米兰,从事流行分析,接着在法国设计师戈尔蒂埃旗下担任助手。1988年,他离职并自行创业,隔年在巴黎举办时装秀,立即受到瞩目。 马杰拉的作品充满实验风格,80年代的川久保玲掀起一股前卫风潮,马杰拉则更向前推进一步。马杰拉的作品富有创意,在他的设计中,裙子可以用西装布拼接毛衣直套到头顶,让头部和脖子结合为一……不过这些创意仅用于他自己的品牌产品中,1998年接任爱玛仕后推出的作品相对而言收敛很多,不过爱玛仕在他的主掌下的优雅风格,加上简洁的裁剪仍令人刮目相看。2004年开爱玛仕,结束了设计总监的生涯。 马克·雅各布斯 Marc Jacobs 有“坏孩子”之称的这位美国服装设计师,作为Louis Vuitton 品牌的设计师依旧我行我素:长发、纹身,一幅摇滚的打扮,在行为上也是如出一辙:如拒绝CFDA 奖,出席正式场合还是不加梳理的头发,脚上穿着网球鞋的模样。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赢得“纽约金童”的赞誉。 1963年4月9日,于纽约出生,16岁为Charivari 做过设计,活跃于54工作室1981年,毕业于Highof Artand Design ,后就读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与Robert Duffy 合伙组成Jacobs Duff Designs Inc 。1997年,加盟Louis Vuitton 为Artistic Director 设计总监。 让·保罗·戈尔蒂埃法国设计师,受英国“朋克女王”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影

90年代后中国电影

1992年,观众人次持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体制不得不开始了改革。改用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方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94年底,广电部终于批准这一建议,允许每年从国外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俗称“10部大片”。华纳公司的《亡命天涯》因为内容不涉及任何敏感问题,票房与口碑也不错,于是有幸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片,在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的57家电影院率先公映。好莱坞从此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旅。从此中国电影开始了“狼来了”的激烈竞争。在引进分账大片的头几年, 由于天生的“亲民性”,电影院普遍倾向于开在人流量大、周围综合设施完备的商业区,但这些商业区通常都是房地产大鳄们的“地盘”。记者了解到,前几年,许多地产商十分乐意与影院“联姻”,一方面电影院能吸引客流量、拉动其他业态的消费,另一方面,影院可以大幅提升商场的整体商业形象。 除非你能像卡梅隆那样有本事从中国得来13亿多元票房,即便只能拿走13%,那也还有近两亿元的收成。如果票房本就有限,所得比例又这么小,就不值得折腾一回了。所以很多国外片方对中国市场望洋兴叹,一些试过水的也犹如哑巴吃黄连,苦在心里头。 除了分账片,引进片还有一种操作方式,被业界称为“批片”。这些影片通过“版权买断”的形式由中影进出口公司在海外购入,国外片商只进行“一锤子买卖”,不参与中国票房分账。引进片的“政策风险”是第一大难题。面对严格的审查,很多片商都频频遭遇“不通过”厄运,那买片的钱就算是打了水漂儿了。即使审查通过,由于在发行布局上不得不听从老大哥中影或华夏的安排,影片的宣传规模、拷贝数量、放映时间上的种种不确定性,都会使影片票房成绩产生不可控后果。 记得曾经有一部日本引进片《我的机器人[21.580.61%股吧研报]女友》,因为在中国公映时间拖后,观众多已在网上看过了此片,造成在中国的票房仅收回不足120万元,惨烈收场。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承诺“将在现在每年进口10部左右影片的基础上提高到20部”。在严峻的条件下,国产电影开始绝地反击。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创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大宣传市场化营销模式,中国电影市场化之路初见曙光。 当年首次采取了许多国产影片从未有过的营销宣传方法,强大的宣传攻势,带动了空前的观影热潮。电影《英雄》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拉开了商业大片的帷幕,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 新的营销的方法与当时旧权威形成抵触,有了一些坏的评论,在全面推进产业化后的次年即2004年,国产影片票房就首次超过进口大片,以后年年如此 本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评审团大奖即银熊奖,而影片《十七岁的单车》正是王小帅用自己独特的目光对成长故事这个创作母题新的演绎。表现了一种被权力压制下的残酷的青春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1995)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尽情的歌颂青春与热情

90年代国企改革时多少人下岗

90年代国企改革时多少人下岗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至今已完成十二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缩影,是观察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切入点。十二个五年计划可谓成就斐然,但中国这艘巨轮也曾屡次偏航甚至触礁。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锚之年,攻坚克难之旅再次开启。本期“未完成的KPI(下)”是新闻百科“攻坚十三五”系列策划第3期,旨在盘点第九个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未完成的既定指标,及其背后原因。【上期回顾】一五到四五计划盘点:大跃进对中国经济破坏有多大五五到八五计划盘点:90年代初通货膨胀有多严重九五计划期间,下岗潮席卷全国。十一五规划末期,房价高涨根本停不下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九五计划(1996-2000):通货紧缩时代九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前期抑制通货膨胀,后期应对通货紧缩。在高通胀得到控制后,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从前一年的20%猛跌至0.5%,利用外资额跌至20年来最低点。在国内,通货紧缩来临,内需不足成为突出问题。企业开工不足,国企改革,下岗潮席卷全国。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首当其冲的是东北,尤其是辽宁和黑龙江,以及两湖地区。就业状况的恶化使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势大幅减缓,九五计划的城

镇居民收入指标完成率也因此仅96%。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如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九五计划主要经济 增长指标也因此基本完成。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内需,与 普通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房产三大市场化改革相继启动。首先是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始于1999年。不可否认,高校扩招让更多人获得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但教学质量的下滑更是不争的事实。高校扩招之外,医疗、房产的市场化改革,其巨大影响力更是一直延续至今,看不起病、买不起房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十五计划(2001-2005):高增长、低通胀十五计划期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间,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保持了高速、平稳、健康的增长。从 实施情况来看,十五计划完成总体良好,提出的目标大部分实现。值得一提的是上图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这是部分未完成的指标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沙尘 暴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制约因素。时至今日,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环境问题,更是成为即使立下提头来见的军令状都难以解决的顽疾。此外,十五计划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行业间收入差距,尤其是竞争性行业与垄断性行业

从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internet

----从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internet,已经飞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被其丰富无穷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深深吸引。但是,许多人没有能力或条件购置上网所需的微机与线路,比如学生、流动人口和收入较低者。为了满足这些人群的上网需求,网吧应势诞生了。就我国民目前的收入情况分析,投资网吧是一大商机。 [星酷网][星酷网]一、概述 [星酷网]二、----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让网吧所有的计算机共享一条pstn、isdn、hdsl\ddn等线路访问internet。投资者需要考虑局域网的组网方式、接入internet的方式、软件硬件以及耗材。选择不同的方式,将决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多少、网络的整体性能如何以及管理维护是否方便。 [星酷网]以一家网吧为例。假如该网吧有机器21台,其中一台性能较好机器做服务器星型网络局域网ip地址段192.168.0.0至192.168.0.255,掩码255.255.255.0,intenet ip地址段202.102.236.216至202.102.236.219,掩码为255.255.255.252,前者可以自定,后者需要向isp申请ddn专线10mb/s 接入internet。 [星酷网][星酷网]二、局域网 [星酷网][星酷网]---- lan的网络拓扑结构广泛采用的主要有总线型和环型。lan使用的星型结构主要是指用双绞线构成的网络。这种使用集线器(hub)构成的星型网,实质上仍然是总线型网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太网(ethernet)。 [星酷网]----下面对这两种网络结构进行比较。 [星酷网]----1、总线型网络 [星酷网][星酷网]c:client(客户机) s:server(服务器) [星酷网][星酷网]----优点: [星酷网]结构简单:网络各节点通过简单的搭线器(t头)即可接入网络 [星酷网]走线量小:星型网络需要从中心集线器向每个网络节点单独甩线,如果不用线槽走线的话,地面上经常爬满一捆一捆的网线。对于装修考究的网吧,必须要用线槽、接线盒走线,这会大量增加布线成本和工作量,在需要移动节点位置时,更是麻烦。而总线型网络所有节点共用一条电缆,走线量要比星型小许多倍,并且看起来很规整,除个别处外,可以不用线槽。所以这种布线方式最适合对网速要求不高,单个房间内有大量节点相临摆放的网吧使用 [星酷网]成本较底总线型网络因用线量小,无需集线器等昂贵的网络设备,不用线槽、接线盒等结构化布线材料,成本要大大低于星型网络。如果再采用无盘工作站,是网吧最廉价的解决方案。 [星酷网]扩充灵活:星型网络在增加节点数目时有时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如果在网络最初规划时留的空间较小,可能会遇到下列情况:可能会因为只增加一个接点而必须购买一个集线器要将线槽打开重新下线如果线巢已满或用胶沾死,就要重新布线而总线型网络只需增加一段电缆和一个t头就可增加一个节点。 [星酷网]---- 缺点: [星酷网]最高速度为10m [星酷网]无法应用交换技术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20世纪初~20世纪末90年代末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6 巴黎和会 ◇1921.11~1922.2 华盛顿会议 ◇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 苏联成立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 ◇1933.1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 慕尼黑会议 ◇1939.9.1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6 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4.6.6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5.8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 联合国成立 ◇1947.8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 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3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 美国开始“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 匈牙利事件 ◇1959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 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 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3 第四次中东战争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年底苏联解体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

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案例分析 一、经济过热的表象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3.2%,CPI 达到14.7%,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21.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6.5%,对外贸易逆差34.5亿美元。到1994 年经济还在走热,CPI 达到了24.1%。 二、经济过热的原因: (一)为防止89年、90年以来的经济进一步下滑,国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方面:投资急剧膨胀,这是最主要的。 国内投资:90年代初期,政府财政出现大量盈余,政府就会考虑把钱花出去,就出现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等。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有体制改革,个人的投资热也随之出现,特别是沿海地带。 外资直接投资(FDI):19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是实现高新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要手段,所以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国内投资,外国投资不仅可以起到弥补发展中国家物资资本的缺口的初级作用,而且由于蕴含着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起到带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二级资本深化的作用。 2、货币政策方面

(1)降低利息 1990年4月15日至1993年5月14日。央行两次降息(1990年4月15日的利率调整不计),利率从10.08%降到7.56%。 (2)货币供给飞速增加 91年-93年M2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1.7%。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西部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市场机制的诱导下流到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从低附加值的务农转移到高附加值的企业,对经济增长作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在短期内增加了沿海地区的需求。 三、国家宏观调控 (一)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抑制经济的过快发展。本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适度从紧而不是全面紧缩,在结构上则做到有松有紧。主要措施如下: 1、货币政策 (1)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 M2的同比增长率由93年的37.3%逐年回落到97年的19.6%; (2)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大力增加储蓄存款。 1993年5月15日至1996年4月30日。央行两次升息,利率上升至10.98%的高点。 (3)相关金融市场制度的确立

20世纪90年代艺术_理论的回顾_易英

文章编号:0257-5876(2002)05-0112-11 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 易 英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发展的,艺术运动、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潮都与具体的社会条件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在90年代的特定条件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构成现代艺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背景。艺术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与前卫艺术、后殖民主义、架上艺术与观念艺术等一系列问题都在90年代艺术中体现出来。本文从社会批评的角度在理论上对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与批判。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殖民文化 政治波普 策划人 架上艺术 观念艺术作者简介 易英,1953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 图一 燕灵路来福面馆(2002) 翁云鹏 在谈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时候,首先要提出经济的问题,这与80年代总是谈到思想解放运动大不相同。这不仅因为中国社会发生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刻变化,也因为这个大环境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艺术的生产不可能孤立于经济制度之外,在市场经济的大系统内,逐渐形成艺术生产的制度,从前卫艺术到体制文化,无不在这个制度内运作。90年代初是现代艺术运动陷入低潮的时候,而 艺术市场恰恰在这时出现,尽管这时的艺术市场还很不成熟,完全是境外的买方市场,但对现代艺术的冲击是很大的。1992年的/广州油画双年展0是1989年后最大规模的现代艺术展,这个同样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展览却为理想涂上一层金钱的颜色。展览的宗旨是要把中国的前卫艺术推向市场。当时的现实困境是前卫艺术后继乏力,在经济的压力与诱惑下,前卫艺术严重分流。一些艺术家看到前卫艺术前途无望,一部分人接工程做装修,一部分人转而制作迎合市场趣味的绘 ) 112)

1978-1989年中国经济大事件

1978-1989年间中国经济大事件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除了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重大历史事件的拨乱反正之外,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会议还提到我国经济管理体质的一大缺点是“权利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这一思想直接奠定了79年以后实行的改革方针的基础,即“放权让利”等方式进行。此次会议确定了改革的重心在农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提出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展开、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2、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3月)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继设立。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影响:使我国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月1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键是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共社强调一大二公,削弱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特征是包产到户,虽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但是因为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它带领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三步走的第一步。此外,这次在农业生产中的制度变迁,没有党的号召、群众运动和计划指令,而是中央顺从民意和尊重经济发展本能而进行适当引导,开创了一个先例。 4、八二宪法诞生(1982年12月4日) 1982年宪法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申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同时,该宪法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4次修正,先后将市场经济制度、私有财产权保护、依法治国和人权保障等写入《宪法》。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奠定了国家治理的框架和基础。 影响;该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给予的明确支持,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标志着

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

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然而,最近几年里,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以及各国政府担心由此引发经济动荡而频繁实施高强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又让人们重新反思现代经济中有关泡沫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事实上,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思索: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扩张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吗?本文把泡沫问题放到现代金融经济这个大框架内来讨论,以揭示泡沫扩张向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一演变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一资产价格、金融不稳定假说与经济泡沫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中的泡沫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某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陡然涨价,使人们形成远期价格将继续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主。这些买主中,大多属于只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而对资产本身的用途及其盈利能力不感兴趣的投机者[1]。但是,资产价格上升通常伴随着预期的反向变化并带来价格的暴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K·加尔布雷斯不仅详尽地描述了历史上发生过的泡沫事件,而且还将 由金融过度投机而引起的资产价格飚升,继而价格狂跌并使经济陷入大萧条的现象称之为“泡沫”[2]。 J·斯蒂格利茨在他的《关于泡沫的讨论》一文中认为,如果投资者相信某种资产能以高于他们的预期时,这种资产的现实价格就会上升。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达成对泡沫状态的一致定义,但是一些基础性的解释却是共同的: (1)泡沫最直接的表现是资产价格的暴涨和暴跌; (2)泡沫期间的金融投机活动异常的盛行和猖獗; (3)基础经济因素对资产价格变动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4)泡沫发生的主要载体是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费雪是最早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金融不稳定性的机制与经济泡沫进行系统性研究的经济学家。费雪认真总结了以往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同时出现负债过度(over-indebeteness)和通货紧缩(defla-tion)现象是多种市场产生大动荡和经济泡沫的最根本原因。在“负债过度”和“通货紧缩”并存的情况下,各经济主体为减轻债务而采取的行为导致物价下跌,以致陷入实际利率上升、借款人实际负债增多的恶性循环之中。负债-通货紧缩理论对1873-1879年的美国经济不景气、1929-1933年的全球性大萧条具有很强的解释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莫尔顿利用这一理论对上述两次危机产生时的情形作了富有说服力的详尽描述。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无法进行定量的测算,财富最容易受到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负债-通货紧缩理论难以解释财富效应。为了解释经济主体在不定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各种选择,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金融不稳定的运行机制,凯恩斯提出了“不确定性”模型[3]。 凯恩斯以前的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生产的诸要素是确定的,其他的相关情况也都是预知的,所以,对未来的预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风险也是可以测量而不是变幻莫测的。而在凯恩斯构建起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将市场经济中的金融交易作为不确定的、充满风险的经济行为来分析,并十分重视考察与经济主体行为密切相关的变量,诸如货币持有量、利率、资产价格、设备投资等。在凯恩斯模型中,列举出了“危机”的概念,重点关注的是在不确稳定条件下人们的预期,对风险形成的判断以及信心。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凯恩斯建立了一个在不确定前提下,投资的变化使得整个经济态势发生变化的模型:投资由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贴现率决定。由此推断危机的形成机制在于,在组织有序的投资市场上,如果一旦人们意识到存在“过度乐观引致抢购风潮的市场”,觉醒的力量将势不可挡,资本的边际率倘若受到冲击,则可能使经济出现泡沫。1987-1977年日本经济泡沫、以及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为凯恩斯“不确定性模型”的应用性提供了佐证。 海曼·明斯基提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 thefinancial instability hpythesis)进一步完善、丰富了凯恩斯理论,特别是在下列三个方面所作的贡献,为当今理论界研究经济泡沫提供了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分析框架: (1)在“以投资为中心解释经济周期”中融入“投资的金融理论”,并将金融制度、金融惯例的变革等因素一并考虑进去; (2)在资本资产的价格形成和设备投资决定方式的框架下,考察经济主体的债务结构及将来还本付息的合约内容; (3)重视预期的形成,并强调贴现率与金融市场的利率随资本资产的流动性评估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4)根据借款人金融债务派生出的本息及其实际经济活动带来的收益,将资金借方的金融理财划分为套期保值金融、投机金融和庞兹金融三种类型,并强调景气时期泡沫的扩张过程,其实就是借款人从避险金融向投机性金融的转移过程,而在金融缩水和泡沫崩溃过程中,主要的变化趋势是由套期

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泡沫

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累积了大量财富。1990年与1970年相比,香港银行存款增加了81倍。财富的积累使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极其旺盛,而每年50公顷的土地供应量更使房地产价格易升难跌,房地产市场成为“资金市”,各类资金以及银行贷款都投入到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价格狂升不已。这种暴炒房地产的行为本可通过政府调节而加以适当控制,但当时处于“后过渡期”的港英当局,泡沫主要着眼于政治问题,根本无心他顾。而香港全社会也乐此不疲,房子倒来倒去不断升值,经济不断吹胀。 香港楼市泡沫的形成,既有经济本身的因素,也是特殊历史时期下的产物。 据专家粗略估计,20世纪90年代前7年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一共为香港带来约7万亿港元由“通货制造”的额外财富,相当于香港在这7年间生产创造出来的本地生产总值的总和。也就是说,1997年以前香港由生产创造和通货创造而产生的财富造就了经济的表面繁荣。 香港回归的第二天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香港经济泡沫应声而破,房地产价格急速回落,社会财富大量萎缩,香港由此进入经济的衰落期。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10月到2002年年底,5年的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生产创造的本地生产总值还要多,也超过1997年前7年因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上升而增加的财富总量。 香港楼市泡沫破裂的主要原因 此间专家认为,造成香港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点。 1、是经济结构中房地产比重长期太大、依赖性太强。香港地域狭小、寸土寸金,“需求拉动”香港房地产长期在经济中“独占鳌头”,与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三足鼎立”。到1997年时,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的增加值,占香港GDP的比重已超过四成,整个经济活动几乎都围绕着房地产业而转。财政收入则长期依靠土地批租收入以及其他房地产相关税收。房地产投资长期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3。房地产股历来是第一大股占港股总市值1/3,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互相拉扯,荣辱与共”。房地产和银行业也互相依赖,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住宅按揭始终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以上。 2、是长期采取高地价政策,造成地价和房价长期上涨太快。1984至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其中1990至1994年“豪宅”价格猛涨了6倍,甲级办公楼价格猛涨2.5倍,沙田等非市中心的中档楼盘价格猛涨近3倍。房价中位线长期是居民收入中位线的8倍以上,不少年份为4倍甚至更高。房价大幅度上涨后,居民还贷压力巨大,很多居民从每月收入40%用于还贷上升到60%甚至80%。20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中环、湾仔、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已经高达10几万港元,元朗、屯门等新镇地区每平方米房价也要3至4万港元,而大部分居民年薪却只有10几万甚至不到10万港元。 3、是房价上涨太快形成巨大的“财富效应”,炒楼成风。房价上涨太快之时必是炒楼成风之日,炒楼越烈也就说明离泡沫崩溃不远了。由于地少人多资本集中,香港房地产投资回报率长期比世界其他主要城市高2至3倍。在房价狂涨的时候短期炒作更加有利可图,转手之间就可以赚20万、50万港元。 当年的香港房地产泡沫属于典型的房地产投资泡沫。当初的香港,房地产价格持续飞涨,人们寄希望于一种虚无缥缈的预期,一个劲儿地置房投资,甚至当月租金收入低于月供时也不例外。 最终的结果是,金融危机致使经济泡沫破灭,房屋租赁市场需求一路下降,房租收入与月供差距日益拉大……香港楼价从1997年最高峰开始持续下跌,到非典时期累计跌幅已达65%,港人财富蒸发了2.2万亿港元,平均每个业主损失267万港元,负资产人数达到17万人。

90年代中国青年中的主要社会思潮

90年代中国青年中的主要社会思潮 本文所说的中国青年,主要指城市里、有文化、有可能影响其它阶层青年的那一部分青年。本文主要是强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那些方面,其它方面从略。 80年代里,中国青年的主要社会思潮是作为民族理想的“振兴中华”、作为政治理想的“民主与法制”、作为道德理想的“精神文明”、作为生活态度的“个人奋斗”。当时的青年普遍认为:在一个美好的社会里,“知识精英”应该处于各个阶层的顶端。因此,他们一般都把“知识精英”作为自己个人发展的理想。 总结起来,当时青年的主要社会思潮,就是“80年代的新一代”这样一种自我定位。它的基本倾向是朝气蓬勃的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它虽然仍然主要是当时社会总体变化的产物和当时的社会领导人刻意引导的结果,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青年的独特色彩与主动创新,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发展迅猛。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急剧变化,原来的各种理想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尤其是对于青年的政治理想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因此青年的主要思潮迅速地改变为: 在民族理想方面,“各人顾各人”的思潮已经相当普遍。在这种表面现象的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沉船”(认为中国已经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了)或者“大酱缸”(认为中国人有一种“窝里斗”的劣根性,因此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搞好。来源于台湾柏杨所说的中国是一种“酱缸文化”)的思潮开始上升。因此,就连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都不能在大多数青年里再次激发出80年代青年的那种“登高一呼,万众响应”的热烈景象。 在政治理想方面,保守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潮占据上风。“唯生产力论”(认为一切政治方面的问题都必须等待经济高度发达以后才应该讨论,才有可能解决)的影响越来越大。“赶上末班车”(认为与其批评现行体制,还不如抓紧时间,在现行体制里先捞些实惠再说)的实用想法日益增加。 在道德理想方面,80年代的青年普遍认为:“文革”以来所形成的“传统道德”,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巨大阻力,应该予以破除。但是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怀念毛主席”,其实是怀念50年代与60年代那种相对单纯与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他们对这种人际关系又没有切身的体验,对“雷锋叔叔回来了”缺乏信心。因此,所谓“一点正经没有”(什么都不反对,什么都不主张,但又什么都不想遵守)的道德准则正在扩展。 在个人发展理想方面,青年日益在“红(入党,升官)、黄(黄金,发财)、黑(博士帽,做学问)、蓝(海洋,出国)”这样四种个人发展道路之间徘徊。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等级分化

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和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特点和阶段划分 中国现代经济史或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真正起步和繁荣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此前,虽然薛暮桥、许涤新、沈志远、吴承明、赵德馨等人已经开始研究新民主主义经济,研究社会主义改造,研究新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但是这种研究更多地是从当时社会变革和经济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党和国家需要认真总结过去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从1978年开始,研究革命根据地和新中国前29年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逐渐成为当时党史和经济史研究的热点。30多年来,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段。 (一)20世纪8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抢救历史资料和总结经验并重,以国家成立的有关机构和各部门成立的专职机构为主体。这个阶段,由于有一大批从事经济工作的老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他们认为有责任、有义务总结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经验,而且有关机构也认为时不我待,必须抓紧进行。这个时期的科研工作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牵头搜集整理出版的系列有关经济史的历史文献,例如多卷本的有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资料;二是由财政部等单位牵头搜集整理出版的大量有关革命根据地的财经历史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三是由《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牵头组织各有关经济部门编写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有关经济各卷及其大量的副产品(如资料选编,大事记等)。 (二)20世纪90年代为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研究为主的相对沉寂的阶段。一是经过十多年的历史资料搜集和整理,80年代提出的任务已经逐步完成,而且当时退下来的大批顾问和老同志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再继续深入开展研究;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确定为改革和发展目标,这与80年代改革是围绕着如何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而展开已经不同了,因此许多人认为时过境迁,

90年代的我们眼中的中国革命史

“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 90年代的我们眼中的中国革命史 在悠悠历史长河之中,中国的历史浮沉牵引着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在其中起起落落,自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这个延续千年的庞然大国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动静,而今的我们,作为90后的一代,又是如何认知这一历史性的变动的呢,我先从我自己讲起。 儿时,不喑世事的我就总听老一辈人谈起那段所谓铁血的光辉革命史,因为出生在湖南这一比较特殊的地界,多少对蔡锷、毛泽东、贺龙、彭德怀等名字有着不一样的情怀。还记得年少时常和小伙伴爬家后面的那座岳麓山,除了茵茵绿草树丛很诱人之外,一座座公墓在松柏的荫蔽下,也格外显得庄严肃穆,那时的我们并不懂得太多,但是每当瞎闯进了那儿时,都会不禁耷拉着小脑袋,四处张望张望,怎么说呢,可能是生在革命红色根据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怀吧。 学生时代,最起初,相信大家记忆最为深刻的不是学了多少篇课文,不是邻桌或者对桌坐着什么或帅气或美丽的异性同学,也不是哪个老师最凶残哪个老师最和蔼,而是每学期固定的春游秋游活动,带上一大包零食,和三五个要好的同学结伴,沐浴在阳光里。每次去的地方也都比较固定,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彭德怀故居等等这样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景点是我们常去的季节游地点,以班为集体,排着整齐的小队,听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解说着上一代革命先驱为中国做出的一系列杰出贡献,经过反复地熏陶,我也明白了不少,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一个氛围的问题,大家都在关注,都在提及的问题,你要是不知道,你就会被历史所遗忘的,你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往前走,还得时不时往后瞅瞅。 又大了一些,开始真正接触所谓的历史,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讲到罗斯福新政,从黄帝炎帝夏商周讲到晚清的颓弊凋零,在书本中,我认识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在历史中,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渐渐地,我开始思考些什么,关于人生,关于自己,关于一些在历史明镜中照亮的真知灼见。慢慢地,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接触到了中国近代史。自1856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这块大蛋糕就被列强争来抢去,这里切一点那儿来一刀,但也不乏有些义勇吹响奋起反击的号角,以清末的林则徐为典型代表,他粉碎了英国侵略者多次的武装挑衅,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坚持维护中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利益,还提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抑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经典观点,被马克思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后几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创,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轰然倒塌,新的曙光降临神州大地。 说到这里,我必须讲一讲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我到目前为止所讲的这段历史的意义,个人看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在我看来,清王朝的破灭只是一个契机,恰逢列强瓜分中国,分金银,谈出口,圈领地等等这一些,其实都基于一个大的历史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逐步推进,使得西方列强的资金需求一再地膨胀起来,本国内部供需已达不到其要求,就开始四处扩张,三角黑奴贸易,航海大发现等等,中国的历史发展显然是慢于那时世界的脚步的,因此,淘汰是个必然的趋势,并不是说清王朝的机制多么的迂腐无能,本身的属性就是封建世袭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从辛亥革命之初的风风火火又延伸到辛亥革命的意外落幕,中华民国的成立又到袁世凯称帝,一帮热血且有抱负的青年涌现于历史的浪潮之中,在这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