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它不但是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问题。也是文字题、计算题等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特征

1、典型类型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具有不同的类型,但是由于小学是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小学数学中的题目一般是较为基础简单的,如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属于典型类型的例子,运用到数学中的整数运算,但是由于题目组合的不同,其中所运用到的知识也就有所不同,但是只要通过归类的解答方法,找到此类题目的解答技巧,利用相应的知识去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就可以更好的去应对此类型的数学应用题了,这是一个知识总结的过程,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小学一到六年级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所解答的数学应用题也是不一样的,数学应用题也分为许多不同的解答方式,如一步解答,二步解答,一步解答一般是求和问题,简答的对数字进行比较,比较数字之间的差数,这是处于运算的一个较为基础的阶段,而二步运算则对于加减乘除之间有一个较为复杂组合,这是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增长而逐步了解的。

2、语言特点

2.1语句简洁,意思明确

普通语言由于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运用的,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具有多样性、模糊性,使得某些句子存在歧义,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但是由于小学生是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语言的领悟能力有限,同时应用题中所表达的意思一般是数字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小心数学应用题中的语言表达准确,语句简洁,意思明确,为小学生进行应用题解答带来一定的便利,符合其成长趋势。

2.2流水型语句

为了使得数学应用题额意思表达更为明确,所以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意思表达一般使用若干个小句所共同组成的,各个小句之间极少使用关键词,同时每一个小句并不是主谓宾俱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流水句,有时一个主语搭配几个谓语,或几个补语由同一个谓语所支配,这种语句结构形式便于小学生对于题目意思的理解,通过对于不同的小句之间的组合理解,分析题目意思,从而进行题目解答。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容,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数学习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题目虽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变化,但在解答过程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使学生建立对于数学问题的整体认知,逐渐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位好的数学教师,不仅会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路更加开阔,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会更高。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鼓励猜想,通过发散思维解题 小学生的思维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想,通过猜想明确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解题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自觉沟通数学知识的某种联系,构建数学对象,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方式,找出解题途径,克服思维僵化,生搬硬套,解题呆板,运算繁琐等不良倾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是在思维过程中不受解决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寻找共性,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拓展。如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时,教师往往去尝试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等训练,较好地培养和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例如,一题多问是以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后,课件出示:一本故事书有15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2/5,第二天看了全书3/10,?根据屏幕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接着学生?思考边回答,并在本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是怎样让学生高效地获得新知,在数学方面获取新知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有效呢?著名教育家赞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体会: 一、用爱心为学生搭建求知的桥梁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 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积极给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下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对数学课的看法,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求知的过程,让学生有的放矢 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成功的快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去获取新知,放手让学生去学数学。 3、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对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 1、独立思考习惯。 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

小学数学的几种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的几种解题策略 张继荣 摘要:小学数学问题的策略还很多,教师要根据各种数学问题的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实时的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解题思想枚举策略替换的策略假设策略转化策略 所谓数学解题方法是指解决数学问题中,学习者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它既是由多种具体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体系,同时又是由多个步骤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有序的思维活动程序。数学解题策略既是考察学习效果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帮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尽可快的解决数学问题。 一、枚举(列举)策略 枚举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有很多较复杂的问题,常常是从具体情况一一枚举,从中找出 规律和方法再加以解决的。 妈妈买来7个鸡蛋,每天至少吃2个,吃完为止,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 解:需要考虑吃的天数和吃的顺序不同。一天吃完:7;两天吃完:5+2,2+5,4+3,3+4;三天吃完:3+2+2,2+3+2,2+2+3。 答:一共有8种不同的吃法。 二、替换的策略 所谓替换策略,就是用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想去替代变换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的一种策略。 例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504元。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 本题中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单价两个未知量,我们在解答时,可以根据“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这一条件,将桌子和椅子分别进行替换,就可以消去一个未知量,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量,从而得出该题的答案。 解法一:用椅子替换桌子。由于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则4张桌子和(3×4)12张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这样,4张桌子和9把椅子的价钱就和(12+9)21把椅子的价钱相等,共是504元。于是便可以先求出椅子的单价再求出桌子的单价了。即:504÷(9+3×4)=504÷21=24(元),24×3=72(元)。 解法二:用桌子替换椅子。由于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则9把椅子就和(9÷3)3张桌子的价钱正好相等。这样,4张桌子和9把椅子的价钱和(4+3)7张桌子的价钱正好相等,共是504元。于是便可以先求出桌子的单价再求出的单价了。即:504÷(4+9÷3)=504÷7=72(元),72÷3=24(元)。 三、假设的策略 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量,解题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相等或先假设要求的一个未知量与题目中的某一已知数量相等,使题意明朗化、简单化。再按照题里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把假定的加以纠正和调整,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小学级的数学应用题分类专项训练.doc

简单应用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除了和、差、积、商以外;还包括以下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收入-支出=结余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简单应用题(一步) 1.求总数 小明有8 支铅笔;小华有 4 支笔;两人一共有几支铅笔? 2.求剩余 学校有11 个皮球;借走了9 个;还剩几个? 3.求两数相差多少 有 12 只白兔; 7 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黄花有 5 朵;红花比黄花多 3 朵;红花有几朵? 5.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学校买红黑水8 瓶;买的兰黑水比红黑水少 3 瓶。买兰黑水多少瓶? 6.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一辆小汽车有 4 个轮子; 6 辆小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7.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15 只皮球;平均分给 3 个班。每班分得几只? 8.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24 个同学做旗子游戏;每班分给 3 把;够分给几个班? 9.求一个数的几倍 某车间有女工28 人;男工人数是女工的 4 倍。男工有多少人? 10.求一倍数 饲养小组有母鸡12 只;恰好是公鸡的 3 倍;公鸡有几只? 应用题(两步) 1.求总数、求总数 学校里原有7 棵梨树;12 棵杏树;又栽了15 棵桃树。现在有多少棵果树?

2.求剩余、求剩余 小小图书室有图书85 本;其中;有连环画25 本;画报有15 本;剩下的是故事书。 故事书有多少本? 3.求比-多、求比-多 小红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得了81 分;政治比语文多 5 分;数学比政治又多 6 分;数学得多少分? 4.求比-少、求比-少 食堂一月份吃大米45 袋;二月份比一月份少吃 3 袋;三月份比二月份少吃 2 袋。三月份吃大米多少袋? 5.求总数、求剩余 同学们做了16 只红风车;20 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 只;还剩多少只? 6.求总数、求两数相差多少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数学习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题目虽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变化,但在解答过程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使学生建立对于数学问题的整体认知,逐渐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位好的数学教师,不仅会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路更加开阔,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会更高。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鼓励猜想,通过发散思维解题 小学生的思维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想,通过猜想明确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解题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自觉沟通数学知识的某种联系,构建数学对象,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方式,找出解题途径,克服思维僵化,生搬硬套,解题呆板,运算繁琐等不良倾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是在思维过程中不受解决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寻找共性,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拓展。如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时,教师往往去尝试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等训练,较好地培养和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例如,一题多问是以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后,课件出示:一本故事书有15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2/5,第二天看了全书3/10,根据屏幕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接着学生思考边回答,并在本子上填空,然后指名学生板演。通过这个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鼓励画图,通过数形结合解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实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能够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理解》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来说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实行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实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理解》时,要求学生: 1.能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水平;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部编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

五年级下学期应用能力测试 1、 张大伯收了一批西瓜,第一天卖出了总数的 51,第二天卖出了总数的61,两天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 2、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它的高是12分米,底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3、王彬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9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全书的27 4。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4、张大伯收了 1 2 吨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 1 5 ,第二天卖出总数的 1 10 。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5、李庄有耕地90公顷,其中24公顷是旱地,66公顷是水地。 (1)旱地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旱地的面积相当于水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6、一盒糖果,5个5个地数,或者6个6个地数都正好数完。请问这盒糖果最少有多少个? 7、把两根分别长24分米和30分米的木料锯成若干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

8、大厅里挂着一只钟,它的时针长12厘米,这根时针的尖端一昼夜走了多少厘米? 9、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7,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人有多少岁? 10、小明和小芳原来共有80枚邮票,小明给了小芳8枚后,两人的邮票数相同,原来两人各有多少枚邮票? 11、东方广场有一个圆形喷泉,周长是37.68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36厘米。这辆自行车通过一条720米长的街道时,车轮要转多少周? 13、公园里有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形花坛,花坛的周围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将自然数排列如下, 一共可以盖住多少个不同的和?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30类)汇编大全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这本资料主要研究以下30类典型应用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鹤鸣山小学:佘莎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够,问题解决就成为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难点。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策略: 一、理解题意是前提,如何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低年级审题能力从“看图说话”开始培养。即从图中找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在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看到主题图大部分孩子会说出3+1=4这个加法算式,但却不会完整的表述数学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看到的数学信息,小丑的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3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这样反复的说,反复的训练只到大部分孩子看到图的第一反映不是列出算式,而是找出相关数学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提出问题,这就是数学中的看图说话,也是看图编题,为以后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图示解题法在低年级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掌握的知识大部分是具体的,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才能对所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用直观教具一一演示,而应该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一年级上册看图解决问题即大括号和问号的认识这一节课中,同样先让孩子们说信息提问题,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再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即把看图理解图意,说出图题意,再把图意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表示出来,在画图中建立数学模型,开始渗透图示解题法。 具体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用具体化、形象化的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实物——直观教来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启发诱导学生抛开具体实物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一年级下册第12面。思考题我们一共有10个男生,老师让我们每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要站进多少个女生?可以先把题目改成我们一共有5个男生,老师让我们每2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一共要站进多少个女生?先让几个学生上讲台站一站,再让孩子们画图理解,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道题目。 三、数量关系是基础,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训练。 小学低年级问题解决所涉及到的数量关系都是基本的数量关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苏教版小学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一、解答题(共50小题,满分300分) 1.某班有女生24人,男生比女生多4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某厂上月用钢材308吨,比原计划节约了42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3.张师傅过去生产150个零件需要3小时,现在减少到2小时,每小时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4.一辆汽车从仓库里运化肥,第一天运了全部的,第二天运了余下的,第一天运的是第二天的几分之几?第二天运的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 5.某厂4月份完成二季度生产计划的32%,5月份生产效率比4月份提高了5%,6月份生产效率又比5月份提高了10%,该厂二季度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百分之几?(每月按30天计算) 6.甲数是28,是乙、丙两数之和的,甲数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几?

7.甲、乙两车同时从A站开往B站,到达B站时,已知甲车所用时间的正好是乙车所用时间的,甲车速度是乙车的几分之几?乙车速度是甲车的几分之几? 8.小芳看一本224页的书.一周看了全书的,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9.粮店运来450袋大米,第一天卖出了一部分,还剩总袋数的74%,卖出了多少袋? 10.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20%,第三天比第二天少看50%,小明第三天看书多少页? 11.某厂计划6月份生产彩电585台,实际每天产量比原计划增加,照这样计算,可以提早少天完成生产计划?(按30天计算) 12.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还有180米没修,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13.某班男同学占全班人数的,比女同学多8人,该班共有多少人? 14.周师傅1小时加工零件54个,小时加工了一批零件的还多12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1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行了余下的40%,这时还剩下9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千米? 16.一批石料,先用去总数的,又用去总数的,这时用去的比剩下的多21方,这批石料共有多少方? 17.养鸡场有肉鸡和蛋鸡共4500只,其中肉鸡只数占,后来又买回一批小肉鸡,这时肉鸡只数相当于总只数的40%,此时这家养鸡场共养鸡多少只? 18.甲数的倍等于乙数的,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一) 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3、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 5、甲、乙两人在河中游泳,先后从某处出发,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游进。现在甲位于乙的前方,乙距起点20米,当乙游到甲现在的位置时,甲将游离起点98米。问:甲现在离起点多少米?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时,慢车到甲地停留0.5小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 9、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时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时40分到达。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 10、已知甲的步行的速度是乙的1.4倍。甲、乙两人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11、猎狗发现在离它10米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马上紧追上去。兔跑9步的路程狗只需跑5步,但狗跑2步的时间,兔却跑3步。问狗追上兔时,共跑了多少米路程?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是经过思维而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具有较强的价值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和掌握,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指导的一些尝试探索。 一、 工具法 工具法就是狠抓学生对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性质、定律、公式、数量关系、计算法则等的理解和掌握,这些工具性的知识要让学生理解吃透。比如: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学生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后,应用这类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跳168下,陈亮跳的是李红的87,王伟跳的是陈亮的76。王伟每分钟跳多少下? 学生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很快就知道了要求王伟每分钟跳的,先要求出陈亮跳的。求陈亮跳的,就是求168下的87, 算式为:168×87=147(下),求王伟跳的就是求147下的7 6,

算式为:147×76=126(下) 又例如:水果店运来苹果20筐,运来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1,又是桔子筐数的95.运来桔子多少筐? 学生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苹果筐数的41=桔子筐数的9 5 ,根据分数 乘法的意义,把等量关系变为:苹果筐数×41=桔子筐数×9 5,根据题里告诉的苹果20筐,等量关系变为:20×41=桔子筐数×9 5,要求桔子的筐数,就设桔子筐数为X,这样就列出方程: 95X=20×41,求出方程的解,问题就解决了。 又如: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C 长=(a+b )×2、C 正=4a 、 C 圆=2×3.14×r 或C 圆=3.14×d 、S 长=ab 、S 正=a 2 、S 平=ah 、 S 三= ah ÷2、S 梯=(a+b )h ÷2、S 圆=3.14R 2、 S 环=S 外圆-S 内圆=3.14(R 2-r 2)等。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式,能大大得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小强骑这辆自行车通过一座1000米长的大桥,如果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大约几分钟能通过?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时间,就要知道路程与速度。路程题里直接告诉的,是1000米。速度题里没有直接告诉,就要先求速度,根据题里的信息,这辆自行车的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周,那么就要先求车轮1周转的米数,也就是求车轮这个圆的周长:3.14×70=219.8(厘米),这样就能求车轮的速度:219.8×100=21980(厘米)=219.8(米),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本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近年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千姿百态。然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只拥有教学模式还远远不够,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个框架,就好像是一个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教学中,让其指导教学,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达到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为了新授课的优化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上好每一节新授课,是摆在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项任务。下面结合自己新授课的教学实际介绍几点做法: 1、新授课是以传授、探究和学习新知识为主的课,主要是通过教与学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它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授课要突出一个“新”字,把握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技能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识。注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以旧引“新”、变式递进、降低难度,使学生知识有序积累,从分组测量到分组合作学习,达到把握新内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固着点的潜在距离,确立合适的梯度,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作业的设计等,不论是什么层次的设计,都应以优化设计为标准。对于新授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认为: 首先从构建情境入手,即教师通过构建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老老实实坐着听、一动不动规规矩矩举手发言的模式,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 其次要组织学生根据新授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组合作教学、开放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使学生彼此提高学习技能、增加自信,学生不是直面结论,而是直面问题,鼓励学生冒险,宽容失败。 最后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忘记学法指导,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新授课不同的内容因材施教地指导学法、鼓励创新,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指导。

(完整)小学六年级数学典型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典型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1、 两桶油共重45千克,把A 桶的 6 1 倒入B 桶后,这时A 桶与B 桶油重量相等,求A 、B 两桶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 2、 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加工需要12小时,徒弟单独加工需要15小时。师徒二人合作,完成 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2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一段路两队合修15天能完成。甲队单独修6天,乙队单独修7天,共完成全部工程的 。 ①乙队单独修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天? ②甲队单独修完这段路的 需要多少天? 4、 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0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2小时。快车和慢车 同时开出,快车开出后因修车在路上停了2小时,多少小时后两才车相遇? 5、 一根圆柱形水管,外直径是32厘米,管壁厚1厘米,水在管内的流速是每秒4.5米。这根 水管每秒钟能流出多少千克水?(1立方厘米水重1克) 6、 堆煤共有1680千克。第一堆用去31,第二堆用去4 1 后,两堆煤所余下的相等。问原来 这两堆煤各有多少千克? 7、 一份稿件,甲独抄10小时抄完,乙独抄12小时抄完。现在由甲乙两人合抄2小时,抄完 这份稿件的3/4 还差20页,这份稿件有多少页? 8、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 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9、 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做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完成任务时,乙 给甲87个零件,两人零件的个数相等。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0、 甲、乙两车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7小时相遇后,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两车的速 度比是5:6,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2天可以完成。如果要甲队先做6天,乙队接着做8天,只能完 成全部工作的3 2 。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12、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0天,乙独做要20天,现在由甲、乙两人合做2天,余下的由乙 独做,还要多少天可以完成全工程的一半? 13、一辆客车到某站有107的乘客下车,又有10人上车,这时车上人数是原来的5 2 ,原来这 辆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14、有两袋米,甲袋装米10千克,如果从乙袋倒入3 1 给甲袋两袋米一样重,乙袋原来装米多 少千克?

小学数学 经典应用题

小学数学经典应用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 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 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 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 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 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 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16. 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7. 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18. 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19. 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20. 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瓦寨镇中心小学聂双双 摘要: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知识块是应用题。数学课程改革,解决问题这一块也随之而来。这是培养目标的变化,是新事物,体现观念更新。特别是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在内容结构上,也将其分散到运算之中,结合“数的运算”抽取和理解数量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算用结合”。不再作为独立的知识块来教学,淡化数量关系的教学,加强“解决问题”与情景的联系,注重实践——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量关系情景联系 一、想象情境,提取信息 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了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案例1:五年级下册第41页练习九的第10题“解决问题”。可将题目的情景再现,小组讨论题目情景,利用画图法展现情景,观察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已经具备了提取信息的能力,他们会很快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原来的水池水是满的,放入两根石柱后水才会溢出,那么溢出的水的容积就是石柱的体积,在想象情景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画图理解题意,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并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案例2: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测验“排水法解决问题”。同样将题目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课前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操作,并将本组观察到现象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上课时请某组同学演示并讲解题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加入铁块后水先上升再溢出。利用情景再现,学生自己体验题目的真实性,得出的结论又是学生归纳的,所以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参与度极强。想象情景实实在在出现过,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 二、整理信息,转化问题 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这一环节,我不过多地引导,而是让学生在思维的互相碰撞中完成。如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把题目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