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开发前景的主要药用真菌

中国最有开发前景的主要药用真菌
中国最有开发前景的主要药用真菌

中国最有开发前景的主要药用真菌

来源:三真作者: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黄年来(365000)更新日期:2005-3-21 阅读次数:45

一、前言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菌类25万种,中国已报导的食用菌近1000种,人工栽培种类近70种;有药用价值的真菌有300多种,而迄今真正作为药物使用的只有20~30种。仅是大型真菌种类的极少部分。中国又是利用真菌治病最早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以及其后历代本草医药专著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马勃、冬虫夏草、白僵菌学名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等种类治病的记载,在药用菌中,以茯苓应用最广,含有茯苓的秘方在治疗各种癌症的秘方中见到最多。

二、为了信息交流和开发药用菌,现将笔者所知的、最有开发前景的药用菌列举如下:

1.茯苓Wolfiporia cocos (Schw.) Ryv. et Gilbn. = Poria cocos (Schw.) Wolf.

2.猪苓Grifola umbellate (Pers.: Fr.) Pilat = Polyporus umbellatus

3.竹苓(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er

误用Polyporus mylittae Cooke et Muss.

4.灵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

5.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6.松杉灵芝(铁杉树芝)Ganoderma tsugae Murr.

7.紫芝(中华灵芝)Gan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

8.树舌(平盖灵芝)Ganderma applanatum (Pers.) Pat.

9.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Li:Fr.) Quél.

10.隐孔菌(松橄榄)Cryptoporus volvatus (Peck.) Hubbard

11.裂褶菌(白参)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12.灰树花(舞茸)Grifola frondosa (Fr.) S.F.Gray

13.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 (Jacq. Fr. )Kaest.

14.桦褶孔菌Fuscoporus obliqus (Pers.: Fr.) Aoshi.

15.桑黄(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 Pilat.

16.巴西蘑菇(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

17.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 (Fr.) Sing.

18.虎乳灵芝Polyporus rhinoceros Cooke = Lignosus rhinoceros (Cooke) Ryv.

19.乌灵参(鸡土从胆)Xylaria nigripes (kl.) Sacc.

20.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21.蛹虫草(北冬虫夏草) Cordyceps militaris (L: Fr.) Link.

22.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

23.樟芝 Antrodia cinnamonea T.T.Chang et W.N.Chou

希望各地科研单位、有实力的公司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开发,为中国人民的

健康长寿服务。

注:有许多食用菌都有药用价值,但本文所指的“药用菌”,是《中国药典》已承认的,真正的药用真菌,即不一定能直接食用的大型真菌或所谓的药用菇。

三、主要药用菌药用价值介绍

1.茯苓Wolfiporia cocos (Schw.) Ryv. et Gilbn. = Poria cocos (Schw.) Wolf.

茯苓的菌核是传统的中药材。茯苓性干,味甘,入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透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能,是中药“八珍”之一。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

茯苓的主要成分是β-茯苓聚糖(β-Pachyman)及三萜为化合物茯苓酸Pachym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菌酸eburicoc acid、脱氢齿孔菌酸、松苓酸pinicolic acid、茯苓新酸及戊聚糖葡萄糖、果糖、组氨酸、蛋白质、脂肪、甲壳质、腺嘌呤、粗纤维、胆碱、卵磷脂、麦角甾醇、酶、灰分,灰分中含钙、镁、钾、钠、锰、磷。

茯苓多糖用化学方法制成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白鼠S-180实体瘤、腹水癌、子宫颈癌14实体型(U-14)及腹水转实体型(U-4→S)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猪苓Grifola umbellate (Pers.: Fr.) Pilat = Polyporus umbellatus

猪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其药用部分是猪苓的菌核。菌核含麦角甾醇、蛋白质7.89%,醚熔性浸出物024%,粗纤维46.06%,可溶性糖分0.5%,水分13.44%,灰分6.46%,含有一种无晶形多糖类、微量的生物素。

1973年日本学者从猪苓菌核中分离一种以(1→3)β-葡萄糖为主链(3-4)(1→6)β-D吡喃葡萄糖基为侧链结构的多糖。

药理研究表明,猪苓有利尿作用,抗肿瘤作用,有提高细胞免疫力的作用,有保护肝脏作用,并有抗辐射作用,几无任何毒副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配合肺癌患者的化学治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

3.雷丸(竹苓)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er

历来误定为Polyporus mylittae Cooke et Muss.

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雷丸“有除小儿百病”。雷丸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为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虫的有效成分,为棕灰色无臭无味的物质,易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加热失效,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强。在酸性溶液中无效。0.06μg在10ml弱碱性(pH8)溶液中即分解蛋白质的作用。此外,还含有灰分3.96%(以铁盐为主),有机质89%,水分6.5%及钙、铝、镁等无机盐。

雷丸主要药理作用是驱绦虫。该药对人感染钩或无钩绦虫、犬绦虫均有驱虫作用。

4.据统计,中国已知的灵芝科药用真菌超过100种,人工栽培最多的赤芝(又叫丹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和松杉灵芝(铁杉树芝)Ganoderma tsugae Murr.还有紫芝(中华灵芝)Ganderma sinense Zhao, Xu et Zhang。

现代药理药化和临床研究表明,灵芝子实体中药效成分是有机锗、多糖和多种三萜类化合物。长期服用能改善血液循环,使血流畅通,红血球携氧功能增强,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并与体内的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结合而排出体外。

现代医学临床证实,灵芝提取物(精粉)对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排泄生殖系统均有综合性疗效;对高血压、血管硬化、脑血栓、气管炎及癌症均有疗效。灵芝以整体成分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正常化,无任何副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真菌药物和居家必备的健康食品。

5.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在中国医药学中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药用菌。历代的医药学认为,银耳甘乎毒,能强精、补肾、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气、和血、强心、补脑,据张仁安《本草诗解药性注》云,“此物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要品。足与人参、鹿茸、燕窝媲美。

6.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理学、免疫学和临床研究表明,银耳不仅是一种较理想的滋补强壮剂,而且可治疗气管炎、心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银耳子实体中含有α-甘露聚糖为主链,以β(1→2)L-木糖,β(1→2)葡萄糖醛酸和少量岩藻糖为侧链构成的酸性异多糖(Acidic heteroglucan)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起扶正固本的作用,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起护肝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对原子能辐射的防护能力,提高人体抗缺氧的能力,对实验动物小白鼠肉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桦褶孔菌是俄罗斯、东欧、波兰、芬兰等民间广泛利用一种叫“Chaga“的药用真菌,用于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癌症(胃癌)、肝癌、肠癌、各种消化器官的癌症、心脏病、糖尿病。日本的研究人员高度评价俄国这种民间的药物,并认为这是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一种奇特的礼物。可用来防治肝癌、艾滋病、

O-157大肠杆菌中毒,是一种“万能药”。据说俄罗斯的一家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糖尿病的治愈率达93%。

桦褐孔菌的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据初步研究,桦褐孔菌含桦褐菌醇(Inonodol)、氧化三萜类化合物(Oxygenated triterpenes)、栓菌酸(Tremetenolic acid)、单宁化合物、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等。

8.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r.俗称姬松茸,原产于巴西圣保罗山区、秘鲁及美国加利福利亚南部及佛罗里达州海边草地上的一种美味食用菌和奇异的药用菌。1965年夏天由日裔侨民古本降寿采集并把菌种(孢子)送给日本三重大学农学部的岩出亥之助教授,经过几年的试验性栽培获得成功。1992年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土壤肥料研究所进行栽培研究,1994年在福建宁德、罗源、松溪、仙游等进行小规模的栽培和推广。据分析,巴西蘑菇新鲜子实体含水份85~87%,每百克干菇中含粗蛋白质40~45%、糖质38~45%、纤维质6~8%、粗灰分5~7%、粗脂肪3~4%。巴西蘑菇是一种含糖分和蛋白质非常丰富的食用菌。

0.3mg、烟酸4.92mg。此外,因含有比较多的麦角维生素类每份干菇含维生素B

1

甾醇(0.1~0.2%),所以经过光照和加热这种维生素D原就会变成维生素D

2

巴西蘑菇提取物中所含的甘露聚糖对肿瘤,特别是腹水癌、痔疾、增强精力等方面都有神奇的功效。日本国际健康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岗本丈曾著书称巴西蘑菇是地球上最后的食品,晚期的癌症患者也可救,是一种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的食用菌。

9.樟芝 Antrodia cinnamonea T.T.Chang et W.N.Chou

樟芝是一种引起牛樟的木材腐朽菌(引起树干基部木材褐腐)。分布在我国台湾省桃园复兴乡、角板山苗栗南庄乡、三湾乡、南投竹山乡、水里乡、高雄六龟。

据台大医学院苏庆华教授等研究,樟芝的生理活性功能:抗肿瘤、增强免疫能力、抗病毒抗过敏、抗高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糖、降胆固醇、抗细菌、保护肝脏、具有解毒作用,可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樟芝具有许多复杂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超级氧化物歧化酶(Sod)、腺苷、蛋白质(含免疫球蛋白)、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麦角固醇、微量元素、核酸、外源凝集酸及薄孔菌酸(樟芝酸)。

10.隐孔菌(松橄榄)Cryptoporus volvatus (Peck.) Hubb.

春~秋生于马尾松,云南松、赤松枯干或倒木上的一种药用菌。子实体煎服可治疗气管炎和哮喘,主要含多糖和9种隐孔菌酸(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当于Sod,是一种抗衰老的保健食品。

11.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

猴头菌是一种食用菌,也是一种药用菌。其药用价值是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近年来通过临床试验,证明猴头菌确是一种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良药。能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慢性胃炎、胃闷胀、胃痛等病,对止腹痛、上腹饱胀、肠炎胃气泛酸、大便隐血、食欲不振等病,也有较好疗效。

另外,猴头菌菌丝体制剂对消化道肿瘤也有一定疗效。对慢性乙型肝炎也有效。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剂。长期服用无任何副作用,对人体有很好的扶正固本作用,食欲改善,睡眠良好,精神振奋,疼痛减轻。

12.乌灵参属于子囊菌纲、炭角菌科的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kl.) Sacc.,是一种传统的药用真菌。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乌苓(灵)参具有补气、固肾、健脾除湿、镇静安神功效。属于滋补性药用真菌。由于乌灵参生长环境特殊,采掘困难,自然资源极为稀少,1992年由杭州大学生物系陈宛如女士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和杭州享达生物技术公司开发成特种营养食品,1994年又研制成保健药品——护龄神胶囊。

乌灵参菌体含蛋白质30.5%,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在发酵的菌丝体就含17种,而其中有7种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1%,半必需的氨基酸占总量7.2%。人体必需的18种矿物元素,在发酵菌体中含16种。

发酵菌丝体粗多糖的含量高达12.0%,含纯多糖为3.0 %,其多糖主要由甘露醇、葡萄糖、果糖、鼠李糖和乳糖构成的。

通过深层发酵培养的乌灵参菌丝体,其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含量皆超过天然的乌灵参。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乌灵参菌丝体及其提取的粗多糖具有如下的药理功能:

1.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2.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3.对贫血动物有提高造血功能的作用。

临床应用证明乌灵参胶囊具有调节内分泌、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特别对因性激素的变化引起的内分泌失调,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都有扶正固本作用(如更年期综合症等)。

13.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 (Fr.) S.F.Gray

灰树花,日本人称之为舞茸(maitake),是一种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用菌。灰树花干菇含蛋白质24.6%、脂肪2.42%、碳水化合物47.5%(其中粗纤维1%)、水分18.4%;含18种氨基酸,特别是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灰树花性平、味甘,可以用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肝硬化腹水、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症等症状,灰树花子实体及液体发酵的菌丝体入药,所含

的多糖是一种β-葡萄聚糖,和猪苓多糖相似,具有的抗肿瘤效果。

14.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为名贵的中药材,全草入药,虫草味甘性平,主要功效可保肺肾、补精髓、化痰止劳咳。多用于肺肾两虚症。中医多用来治疗肺结核、老人畏寒、咳嗽、衰弱、产妇及老人贫血虚弱、遗精、阳痿、自汗盗汗、腰膝酸痛、神经衰弱、病后久虚、咯血吐血、慢性肾炎,常食可促进消化,调节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是一种理想的温性缓补剂。

现在利用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无性型菌株已开发出许多保健食品或药品,如至灵胶囊、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心肝宝胶囊。临床研究证明这些产品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机体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应急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同时还有抗炎、抗病毒原微生物、抗肿瘤,在医疗临床上能够治疗多种疾病。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11-18. [5] Depoortere I,Thijs T,van Assche G,et al.D ose2depen2 dent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11on con2 tractile properties in rabbit2,4,62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colitis[J].J Pharmacol Exp Ther,2000,294(3): 983-990. [6] Thielemans L,Depoortere I,Assche G V,et al.Dem on2 stration of a functional m otilin receptor in TE671cells from human cerebellum[J].Brain Res,2001,895(1/2): 119-128. [7] Alcalde AI,Plaza M A,Marco R,et al.S tudy of the bind2 ing of m otilin to the membranes of enterocytes from rabbit jejunum[J].Peptides,1996,17(7):1237-1241. [8] P oitras P,M iller P,Dickner M,et al.Heterogeneity of m otilin recept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the rabbit [J].Peptides,1996,17(4):701-707. [9] Satoh M,Sakai T,Sano I,et al.E M574,an erythromycin derivative,is a potent m otilin receptor ag onist in human gastric antrum[J].J Pharmacol Exp Ther,1994,271 (1):574-579. [10] Depoortere I,Peeters T L,Vantrappen G,et al.Develop2 ment of m otilin receptors and of m otilin2and erythromycin2 induced contractility in rabbits[J].Gastroenterology, 1990,99(3):652-658. [11] Lebenthal A,Lebenthal E.The ontogeny of the small in2 testinal epithelium[J].J Parenter Enteral Nutr,1999,23 (5Suppl):S3-S6. [12] Depoortere I,Peeters T L.T ransduction mechanism of m otilin and m otilides in rabbit duodenal sm ooth muscle[J]. Regul Pept,1995,55(3):227-235. [13] He X D,G oyal RK.Inhibitory junction potentials in the m ouse pyloric sphincter:roles of ATP,VIP and NO[J]. Gastroenterology,1995,108(4):A975. [14] P orter A J,Wattchow DA,Brookers S J,et al.The neuro2 chemical coding and projections of circular muscle m otor neurons in the human colon[J].Gastroenterology,1997, 113(6):1916-1923. [15] Clark M J,Wright T,Bertrand PP,et al.Erythromycin derivatives ABT229and G M611act on m otilin receptors in the rabbit duodenum[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1999,26(3):242-245. [16] Pasricha P.Identifying the m otilin receptor:science,seren2 dipity,or sim ply business[J]?Gastroenterology,1999, 117(6):1502-1504.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盛春泉,季海涛综述 张万年审校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摘要: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主要是发现了一些新的作用靶点和新的先导化合物。本文综述了作用于真菌细胞壁、抑制真菌蛋白质合成、抑制鞘脂生物合成和电子转移抑制剂四类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971(2001)0620347205 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真菌病尤其是深部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两大类:干扰真菌细胞膜脂质合成的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和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52氟胞嘧啶)。然而,两性霉素B由于具有肾毒性而大大限制其应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虽然毒性较小,但  收稿日期:2001205208是它们易产生耐药性而使治疗指数大为降低;52氟胞嘧啶也存在着抗菌谱窄、复发率高等问题;而特比萘芬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效。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开发出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型抗真菌药物。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一些新的作用途径、作用靶点被发现,并有数个具有开发前景的化合物进入了临床研究。本文就新型的抗真菌药物作一综述。 1 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 以真菌细胞壁为靶点的新型抗真菌药物研究是

矿物药鉴定之浅谈

矿物药鉴定之浅谈 林娴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本文对矿物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现代鉴定技术等方面加以综述。这些鉴定方法对于完善矿物药鉴定的标准化和科学性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矿物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14)05-0286-003 Comment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eral medicine LIN Xian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Fuzhou350002,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aimed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mineral medicine,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and modern identification.Thos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make up an important meanings and prospect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neral medicine. Key words:Mineral medicine;Source;Character;Microscopic;Physical and chemical;New technology 矿物药作为传统的中药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以其独特显著的疗效,几千年来为民众治病、养生、抗老抗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是祖国医药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矿物药由原始矿物药、矿物制品药及矿物药制剂三部分组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认识,并应用于临床。原始矿物药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原始矿物:朱砂、磁石、雄黄、雌黄、石膏、滑石、自然铜、大青盐……;矿物制品药:白矾、金箔、胆矾、铅粉等;矿物药制剂:小灵丹、红粉、白降丹、轻粉……以及古生物化石类龙骨、龙齿、石燕、石蟹……等组成。 矿物药是治疗疾病和卫生保健的特殊物质,它的使用价值是由其属性所决定的,其属性构成了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而使用价值集中体现为品质。矿物药的质量不合格,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必须对其品质进行科学的鉴定。 矿物药的鉴定,在我国许多本草里都有记载,特别是宋代出现了多种鉴定方法,当时已能用矿物的外形、颜色、比重以及物理、化学方法来鉴别真伪与优劣。如《图经本草》载有“绿矾石”的鉴定方法是:“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又如《本草衍义》在密佗僧条载:“坚重,唯破如金色者佳。”传统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这四种[1]。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学科理论和实验技术不断渗透到药材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理化分析为重点的,进一步推动矿物药鉴定研究的发展。使矿物药鉴定已成为多学科的汇集点,并向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方向迈进。现将近年来矿物药的鉴定鉴别发展概述如下。 1矿物药的来源鉴定 来源鉴定又称“基源鉴定”,是应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鉴定矿物药的来源,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真实性,这是进行矿物药鉴定的根本,也是矿物药加工生产、新药研究工作的基础。如有药品级与一般用途的滑石,药用重晶石与一般工业用途的散装碎重晶石的区别。由于各书记载矿物的深度不同,对同一种矿物的记述有时也会不一致,必要时借助《中国药典》和全国性或地方性的中药书籍和图鉴,加以分析。若是有条件、时间,则可以对照相应的矿物药的标本。 2矿物药的性状鉴定 作为矿物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矿物药的性状鉴别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世代传承下来的最常用的鉴定矿物药的方法。首先应根据矿物的一般性质进行鉴定,除对矿物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气味进行鉴别外,还应注意对其硬度、相对密度、条痕色、透明度、光泽、解理、断口、有无磁 DOI:10.13506/https://www.360docs.net/doc/ed6618715.html,ki.jpr.2014.05.013 作者简介:林娴,女,研究方向:中药学,E-mail:tangyuan_9421@https://www.360docs.net/doc/ed6618715.html,

食用菌抗衰老研究进展

食用菌抗衰老研究进展 张智1,焦春伟2,胡惠萍1,潘鸿辉1* (1.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63; 2.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70) 摘要衰老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发展很快,但由于化学药物的广泛使用及其毒副作用,研究者已将研究重点转向中药和食药用菌。食药用菌具有天然、营养、健康和多功能的特性,其保健功效的研究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而关于其抗衰老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目前食药用菌抗衰老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关键词抗衰老;食药用菌;衰老 中图分类号Q94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021(2010)03-0078-04 Advance m ent on Ant-i Agi ng E fficacy of Edi ble and O ffici nal Fungi Z HANG Zhi1,JI A O Chun-w ei2,HU H u-i ping1,PAN H ong-hui1 (1.Guangd ong In st.ofM icrobiol.,Guangdong P rov.K ey L ab.of M icrobial Cu lt u re C oll.&App lic., Guangd ong Op e n L ab.of App l.M ic robiol.,Guangzhou510663;2.Yue w eiEd ible F ung i Tec hn ology Co.L t d.,G uangzhou510070,C hina) Ab strac t A g i ng has becom e one o f the hottest topics that dra w n people attention.T he research o f ant-i ag i ng m ed-i c i ne has been rap i d l y dev e l oped bo t h i n Chi na and abroad.M any researchers had turned t he ir f ocuses t he ir stud i es on Ch i nese trad iti ona lm edic i ne and ed i ble and offi c i nal fung i(EOF)because o f the w idespread use of che m ica l m ed-i c i nes an d t ox ic si d e e ffects.EO F has characteristics o f na t ura,l nutr iti on,hea lth and mu lt-i functi on and the research o f hea lth care e fficacy has been a roused ex tens i ve attenti on.S i nce t here are f ew repo rts about the an t-i ag i ng f uncti on o f E O F,research prog ress on ant-i ag i ng efficacy o f EO F w ere i n troduced in this artic l e. K eywords ant-i ag ing;EOF(ed i ble and offic i nal f ung i);ag i ng 近年来关于衰老的研究以及根据衰老的机制寻找高效的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衰老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衰老产生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国际上提出一系列衰老学说,包括自由基学说、线粒体DNA损伤学说、衰老端粒学说、免疫学说、内分泌学说等,为揭开衰老机制及开发抗衰老药物奠定了基础。尽管这些学说都各自获得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但至今仍不能全面解释衰老现象。伴随不同衰老假说的提出,各种抗衰老药物也大量涌现市场,目前食药用菌抗衰老药物已成为研究领域的新宠儿。食用菌是人类食药用的大型真菌。中国已知的食药用菌中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各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及生态环境中。食用菌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并含有多种维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B080701065) 作者简介:张智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用菌研究与开发。Te:l020-********,E-m ai:l z h angzh i2000@21cn.co m *通讯作者。T e:l020-********,E-m ai:l phhgan l an l v@yahoo.co https://www.360docs.net/doc/ed6618715.html, 收稿日期:2010-03-19;修回日期:2010-04-26 78微生物学杂志2010年5月第30卷第3期J OURNAL OF M ICRO BI O LOGY M ay2010V o.l30N o.3

药用真菌开发研究及最具开发前景的主要药用真菌概述

药用真菌开发研究及最具开发前景的主要药用真菌概述 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和肯定。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药品生产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大力开展药用真菌的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具有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1 药用真菌的发展史 真菌类药物的药用历史悠久,在我国远古时代,对其就有了较深的了解。古代对真菌入药应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用某一种真菌的子实体、菌核入药,现称为药用真菌,始见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00年左右。明代的《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用真菌包括木耳、香菇、马勃等大约20余种;清代又增加冬虫夏草与银耳,到本世纪60年代药用真菌总数达到30余种。另一类是经一种或者多种真菌在各种培养基质上自然发酵形成各种曲、酒入药,共约10种,可以称为真菌药物,例如唐代《药性论》记载“神曲”,清代《纲目拾遗》记载的“酒酿”也有300年历史。但是直到本世纪60年代历经1900余年,药用真菌有名可查的也仅有40种左右,其中有些已经失传。 从人工栽培的历史看,中国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在历代本草农书中可以看到药用真菌栽培技术的有关记载。如中药“八珍”之一的茯苓,其栽培起源于南北朝;中国人工栽培香菇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对于灵芝、黑木耳等药用真菌栽培在一些古籍中也都有记载。这都是华夏祖先对人类的贡献。 2 药用真菌开发研究的意义 2.1 药用真菌在医药中的应用 药用真菌在中国现代医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中草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药用真菌的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近年来已经陆续发掘出一些新品。但目前大量用于医疗临床的只有几十种,在中国加入WTO,医药行业面临十分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大力进行药用真菌的研究开发,为中国医药行业尽快地提供尽可能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药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药用真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药用真菌是公认的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保健食品。其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及其他许多保健功能已经收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市场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猴头、蜜环菌等药用真菌及其多糖等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品为热销。 2.3 药用真菌在药理临床的应用 2.3.1 抗肿瘤上的应用 药用真菌以抗肿瘤为特色。在已经研究的品种中,多数具有抗肿瘤活性,这在当今抗癌药缺乏、疗效不明显而且副作用大的医药界,药用真菌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类真菌代谢产物

药用真菌金耳的rDNAITS序列分析与鉴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 at Prod R es D ev 2007,19:2162220 文章编号:100126880(2007)022*******      收稿日期:2006206219 接受日期:20062082283通讯作者Tel:86221262232019;E 2mail:wiqn@bi o .ecnu .edu .cn 药用真菌金耳的r DNA I TS 序列分析与鉴别 刘春卉,瞿伟菁3 ,张 雯,焦 磊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摘 要:研究了两个居群的金耳Tre m ella aurantialba 以及近似品的r DNA I TS 区碱基全序列的特征及其差异,首次报道了金耳的I TS 和5.8Sr DNA 完整序列,序列总长度为467~468,长度变异较少。聚类分析表明两个居群金耳亲缘关系非常密切,金耳药材和近似品金黄银耳形成一个稳定的独立分支,近似品黄金银耳形成另一个分支。I TS 序列的差异为金耳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为金耳菌类药材基原入药建立了遗传基础。关键词:金耳;核糖体DNA;I TS 序列;居群;近似品;DNA 分子鉴别中图分类号:R28415 文献标识码:A D NA M olecul ar I den ti f i ca ti on of M ed i c i n a l M ushroo m Trem ella au ran tia lba Ba sed on I TS Sequences L I U Chun 2hui,QU W ei 2jing 3 ,Z HANG W en,J I A O Lei School of L ife Science,East China N or m al U 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The r DNA I TS sequences fr om t w o populati ons in China were studied and three anal og s pecies were discussed t ogether .The whole sequences of r DNA I TS regi ons (including I TS 21,5.8S and I TS 22)of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were re 2ported first ti m 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ttle difference in length bet w een the sequences was f ound and the length was 467bp and 468bp,res pectively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and T re m ella aurantia f or med a separate stable branch in the t opol 2ogy trees,while T re m ella m esenterica clustered on another clade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 w o populati ons of Tre m ella aurantialba in Yunnan and Shanxi p r ovinces and Tre m ella aurantia is cl osely related,and they can rep lace each other as the sa me medicine according t o the r DNA I TS .The character of I TS sequences can be used f or p r oviding the molecular markers f or identifying Tre m ella aurantialba and exp l oring its genetic basis of fungal s ources . Key words:Tre m ella aurantialba ;r DNA;I TS sequence;populati on;anal og s pecies;DNA molecular identificati on 金耳来源于担子菌纲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金耳 (Tre m ella aurantia lba )的金黄色脑状子实体,为珍稀濒危真菌,民间对其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和陶弘景《名医别录》有记载,《中国药用真菌》述其主 治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等症[124] 。同属还有近似种金黄银耳T re m ella aurantia Sch w:Fr 、脑状银耳Tre m ella encephala Pers .、黄金银耳(与橙黄银耳同物异名)Tre m ella m esenterica Retz .:Fr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耳富含水溶性多糖,连续服用金耳子实体能化痰止咳并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高血糖模型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5] ,金黄银耳子实体多糖也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及链脲霉素致高血 糖小鼠血糖和血浆胆固醇水平[6,7] ,黄金银耳子实 体有较强的平喘作用[8] ,其多糖也有降低大鼠高血 糖作用的报道[9] 。 由于金耳颜色和外形与几个近似种极为相似且易混淆,金耳种名一直被误定为Tre m ella m esenterica [10,11] ,原产中国的金耳药材主流资源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确认并正式定名T re m ella aurantial 2 ba Bandoni et Zang [12,13] 。鉴于同属的近似品种较多,依据单纯形态学方法和化学成分难以鉴别,同时近似种已有相似药理作用的报道,为防止品种源头混乱,保护种质资源,解析其它近似种的种质差异及可替代性,因此对金耳药材基源及其遗传基础进行准确界定,不仅有助于规范资源的生产和保存,也可丰富生药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基础信息。通过检索Gen Bank 和E MBL 数据库,发现近似种金黄银耳Tre m ella aurantia 、脑状银耳Tre m ella encephala 、黄金银耳Tre m ella m esen terica 的r DNA I TS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均已注册,而金耳Tre m ella aurantial 2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_刘正印

文章编号:1001-8689(2006)02-0069-03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antifungal agents 刘正印 王爱霞 Liu Zheng -y in and Wang Ai-x ia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100730) (P eking U nio n M edical Co llege Ho spit al,Chinese A cademy of M 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0) 摘要: 近20多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骨髓和脏器的移植、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各种导管的介入和真菌检测技术的提高,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感染逐渐增多。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在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血培养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发生率为8.1%;2000年为6.7%。20年149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已有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耐两性霉素B 的曲霉存在。因此需要新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即将推出和已上市的新药有:多烯类的制霉菌素脂质体、两性霉素B 脂质体剂型A mBisome 、两性霉素B 脂质体复合物A belect 、两性霉素B 胶样分散体Amphot ec 、伊曲康唑口服液和注射剂、伏立康唑注射剂和口服片剂以及卡泊芬净注射剂。各种新药均有其特点与不良反应,但总的是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将会对侵性真菌感染提供有力的治疗措施,真菌感染的治疗前景将会有进一步的改观。 关键词: 抗真菌药; 多烯类; 三唑类; 棘白菌素类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A 第十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大会报告。 作者简介:刘正印,男,生于1966年,硕士,副主任医师。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骨髓器官移植的开展、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逐渐增多。资料显示,上述人群中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约为11%~40%,病死率为40%[1~3] 。北京协和医院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培养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达8.1%[4];2000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达6.7%。20年149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5]。去氧胆酸两性霉素B(AMB)作为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广谱抗真菌药已成为治疗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临床上已经发现有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耐两性霉素B 的曲霉存在,因此近年来一些新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毒性较小的两性霉素B 衍生制剂不断出现,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6] 。 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药物现共有多烯类(两性霉素B 及其衍生物)、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嘧啶类(如氟胞嘧啶)、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等。第一个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由于毒性大而逐渐被停用;1959年两性霉素B 产生,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和80年代分别研究出氟胞嘧啶和酮康唑,随着氟胞嘧啶的 临床应用很快出现对氟胞嘧啶耐药现象,而酮康唑的毒性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由于疗效确定且不良反应较少,迅速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自1990年至今的14年中,先后上市并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的不同剂型[包括两性霉素B 脂质体(L -AM B )、两性霉素B 胶体分散体(ABCD)、两性霉素B 脂质复合物(ABLC)],卡泊芬净(caspo fungin)及伏立康唑等。不久还有其它更多的药物将应用于临床如普沙康唑(po saco nazo le)、拉夫康唑(r av uconazole )、制霉菌素脂质体(lipo som al nystatin ,nystatin LF,商品名:Nyotran)以及micafung in (FK-463)这些药物不但毒副作用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两性霉素B 效果还好[6]。1 多烯类药物 (1)制霉菌素脂质体 制霉菌素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曲霉等均有良好作用,经皮肤黏膜用药不吸收,口服几乎全部自粪便排出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注射用药肾毒性大。临床上仅限于局部治疗口咽部、胃肠道及阴道真菌感染。Aronex 公司将游离制霉菌素包裹在多层脂质中,研制出注射用制霉菌素脂质体(lipo som alny statin ,Ny s- ? 69?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2月第31卷第2期

铁皮石斛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铁皮石斛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绘芳1,郭慧2 【摘要】铁皮石斛主要含石斛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微量元素和菲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促进消化液分泌、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和退热止痛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归纳,对铁皮石斛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为开发利用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皮石斛;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为兰科(Orchidiaceae)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铁皮石斛又名铁皮枫斗、耳环石斛、铁皮兰、黑节草等,为石斛之上品,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其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具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功效,药用价值历代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就近年来对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情况做一次较全面回顾,旨在使该种传统中药的独特药用价值被更多地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1 有效化学成分 1.1 多糖 多糖是铁皮石斛中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且含量较高。研究表明,多糖成分与铁皮石斛的药效,如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杭肿瘤、杭衰老、杭疲劳、降血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验证明从铁皮石斛中能分离纯化得到三种多糖I、II、III,并确定它们为一类0-乙酸葡萄甘露聚糖。杨虹等运用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及NMR等方法研究铁皮石斛多糖DT2、DT3的化学结构,主要以。α-(1-4)-D-Glc为主链。这种多糖具有增长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 1.2 生物碱 生物碱类成分是石斛属植物中最早分离并进行结构确认的化合物,其研究开

药用真菌金耳的rDNAITS序列分析与鉴别_刘春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a t Prod R es Dev 2007,19:216-220 文章编号:1001-6880(2007)02-0216-05 收稿日期:2006-06-19 接受日期:2006-08-28 *通讯作者Te:l 86-21-62232019;E-m ai:l w i qn@b i o https://www.360docs.net/doc/ed6618715.html, .cn 药用真菌金耳的r DNA I TS 序列分析与鉴别 刘春卉,瞿伟菁* ,张 雯,焦 磊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摘 要:研究了两个居群的金耳T re mell a aurantialba 以及近似品的rDNA I T S 区碱基全序列的特征及其差异,首次报道了金耳的ITS 和5.8Sr DNA 完整序列,序列总长度为467~468,长度变异较少。聚类分析表明两个居群金耳亲缘关系非常密切,金耳药材和近似品金黄银耳形成一个稳定的独立分支,近似品黄金银耳形成另一个分支。I T S 序列的差异为金耳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为金耳菌类药材基原入药建立了遗传基础。关键词:金耳;核糖体DNA;ITS 序列;居群;近似品;DNA 分子鉴别中图分类号:R 28415 文献标识码:A DNA M 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M edici nalM ushroo m Tre m ell a auranti alba Based on I TS Sequences LI U Chun-hu,i QU W e-i ji n g * ,Z HANG W en ,JI A O Lei School of L i fe Science ,East Ch i na N 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The r DNA I T S sequences from t w o popu l a ti ons in Ch i na w ere stud ied and t hree analog species were discussed togethe r .The w ho le sequences o f r DNA I T S reg i ons (i nc l ud i ng I T S -1,5.8S and I T S -2)of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w ere re -ported first ti m e .The resu lts showed that little difference i n length be t w een t he sequences w as f ound and the length w as 467bp and 468bp ,respec ti ve l y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and T re m ella auranti a for m ed a sepa ra te stable branch i n the t opo-l ogy trees ,wh ile T re m ella m esenterica c l ustered on another c l ade .The relati onsh i p bet ween t w o populations o f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i n Y unnan and Shanx i prov i nces and T re m ella auranti a is c l osely related ,and they can rep l ace each othe r as the sa m e medic i ne acco rding to the rDNA I T S .T he character of I T S sequences can be used for prov idi ng t he mo lecu lar m arkers for i dentify i ng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and explor i ng its gene ti c bas i s of f unga l sources . K ey word s :T re m ella aurantialba ;r DNA;I T S sequence ;population ;ana l og spec i es ;DNA m o l ecular i dentificati on 金耳来源于担子菌纲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金耳(Tre m ella auran tialba )的金黄色脑状子实体,为珍稀 濒危真菌,民间对其药用历史悠久,5本草纲目6和陶弘景5名医别录6有记载,5中国药用真菌6述其主治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等症[1-4] 。同属还有近似种金黄银耳Tre m ella aurantia Schw :Fr 、脑状银耳T re m ell a ence phal a Pers .、黄金银耳(与橙黄银耳同物异名)Tre m ella m esenterica Retz .:Fr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耳富含水溶性多糖,连续服用金耳子实体能化痰止咳并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高血糖模型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5] ,金黄银耳子 实体多糖也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及链脲霉素致高血 糖小鼠血糖和血浆胆固醇水平 [6,7] ,黄金银耳子实 体有较强的平喘作用 [8] ,其多糖也有降低大鼠高血 糖作用的报道[9] 。 由于金耳颜色和外形与几个近似种极为相似且易混淆,金耳种名一直被误定为Tre m ella m esen terica [10,11] ,原产中国的金耳药材主流资源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确认并正式定名Tre m ella aurantial -ba B andoni et Zang [12,13] 。鉴于同属的近似品种较多,依据单纯形态学方法和化学成分难以鉴别,同时近似种已有相似药理作用的报道,为防止品种源头混乱,保护种质资源,解析其它近似种的种质差异及可替代性,因此对金耳药材基源及其遗传基础进行准确界定,不仅有助于规范资源的生产和保存,也可丰富生药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基础信息。通过检索GenBank 和E MBL 数据库,发现近似种金黄银耳Tre m ella aurantia 、脑状银耳Tre m ella encephala 、黄金银耳Tre m ella m esenterica 的r DNA I TS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均已注册,而金耳T re m ella aurantial -

药用真菌应用

药用真菌的应用 唐为芷 摘要: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价值的真菌。其中有一些种类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还可以食用,被称为药食兼用真菌,广义都称为药用真菌。 关键词:治疗疾病,医疗保健,真菌 它们在生长、发育的代谢活动中,能于菌丝体、菌核或子实体内产生酶、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肽类、多糖(见碳水化合物)、生物碱、甾醇、萜类、苷类以及维生素等具有药理活性或对人体疾病有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物质,临床上或是直接利用菌丝体、菌核或子实体,或是利用从菌体中分离出来的有效物质。 1 药用真菌的分类 药用真菌按其功效可分成滋补强壮类:如冬虫夏草、银耳、灵芝等;利尿渗湿类:如猪苓、粟白发等;止血活血消炎祛痛类:如麦角、肉球菌、木耳、安络小皮伞、马勃、朱红栓菌;止咳化痰类:如金耳、竹黄;安神类:如茯苓;驱虫类:如雷丸;祛风湿类:如空柄假牛肝菌、大红菇;平肝息风类:如蝉花、变绿红菇;降血压类:如草菇;调节机体代谢类:如蜜环菌、香菇、鸡油菌等。 2.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岁还未能解释一些真菌治病的机理,但已知道用神曲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等疾病,用霉菌治疗疮等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发现,才弄清某些霉菌对疮作用的机制,使过去一些实践医疗经验升华到现代医学的理论水平。在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应用最多的还是一些大型真菌,如灵芝,茯苓,猪苓等。 东汉末年编制的《神农本草经》共记载中药365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等10余种真菌药物。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编辑的《本草经集注》与《名医别录》,以及唐宋年间编著的本草中,除记载有茯苓,雷丸,木耳等外,还增添了马勃,蝉花,银耳等,对真菌药物的记载也更加明确。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药用真菌40余种,如香菇,马勃,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并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真菌药物归类,大部分收载于菜部卷中,说明李时珍已注意到有些药用真菌同时具有食用的价值,并根据其功效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在清初汪昂的《本草备要》中,最早论述了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这些被历代要药物学家推崇的大型真菌,并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药用真菌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价值。 3.1 药用真菌药理作用 药用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很多研究,其主要药理作用有: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的大量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剧增等,使真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大,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40倍。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从中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进行了化学及药理研究,至今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研究范围从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研究和探索抗真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为发现和研制抗真菌药物提供有利的线索和理论依据。目前中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水煎剂,乙醇、乙醚、稀醋酸等的浸出制剂。另外研究中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管碟法、固体培养基法、纸片抑菌法、平皿稀释法以及平板打孔扩散法等,它们通常只用于对中药的抑菌活性作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常用二倍稀释法。本文就近年中药抗真菌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字中草药抗真菌研究 1、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1.1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 近百年来,人们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王理达等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了黄柏等13种生药醇提物的抗真菌作用,发现黄柏、丁香、乌梅等有强烈抑制真菌活性。宫毓静等采用体外半固体药基法对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进行筛选,发现牡丹皮、土槿皮等22种中药对一种或几种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纪丽莲[证明野菊花、艾叶等8种菊科中草药有抗霉菌活性。王昊、付爱

华[5~6]发现茵陈、黄精、白头翁等中药对浅部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尹秀芝报道苍术浸出液致真菌细胞壁及细胞内部结构破坏。屠鹏飞测定龙血竭对多种真菌的MIC在18.8~750μg/ml,其作用靶位是真菌的细胞壁。刘小琴等发现紫苏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侯幼红等[10]发现飞龙掌血等药性苦寒的中药表现出类似几丁质酶和刀豆蛋白A的作用,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体外粘附作用.何进测定了大蒜油的抗真菌活性(MIC为6.25~50μg/ml),认为其作用机理为延长真菌生长的迟缓期。付爱华等发现东北刺人参挥发油、藿香精油等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对常见皮肤癣菌及烟曲霉等18种深部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杜青云报道姜黄挥发油对动物皮肤藓菌感染模型的有效率达87.5%。夏忠弟、方芳等]采用同位素标记和电镜证实山苍籽油乳剂干扰白色念珠菌蛋白质和细胞壁的合成。 1.2中草药复方的抗真菌作用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理复杂,有些方剂中的单味药并无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复方却呈现一定疗效。邱莹等在对中药祛屑洗药抗马拉色菌体外药敏试验研究中发现,中药复方制剂(桑白皮、鱼腥草、川椒、皂角、硼砂、红花及其混合液体)的MIC值最低为312.5ms/L,而其他单味中药制剂的MIC值除鱼腥草外均在 600ms/L以上。纳猛等用藿香、香薷、茵陈、土槿皮和石榴皮5味中药组成复方洗剂,该复方水煎剂稀释到40%(v/v),10%(v/v)和5%(v/v)时能够完全杀灭不同的表皮真菌。隋芝芹等取足癣患者损伤处皮屑培养,加入苦甘洗剂(由苦参、当归各30g,白藓皮、枯矾各20g,甘草40g组成),絮状表皮癣菌菌落明显减少或不出现。郭建辉Ⅲ1发现癣净散(地肤子、土荆皮、白藓皮、苦参、金银花、夏枯草、丁香)对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具有较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