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2011-11-22更新)

202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2011-11-22更新)

虹桥

South Shanghai

华东理工大学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35)》成果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公示 一、规划背景 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法定性、纲领性文件,是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预控性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建设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环节的上层次规划依据。 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结合东莞市新时期产业升级、分区统筹、中心扩容等方面发展需求,遵循轨道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开展东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构建公共交通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优化出行结构,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及策略 (一)规划目标 构建与粤港澳湾区发展战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与东莞市新型城市空间结构相契合,支持城市经济、产业、民生、环境发展,实现区域地位提高、组团发展统筹、城市中心提质,促进并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可持续轨道交通网络。 (二)规划策略 总体规划策略:开放外联、统筹内聚、强心提质。 1、对外连通,提升地位:谋划高铁资源,提高与内地、湾区城市连通便捷性,扩大经济腹地;完善城际铁路,连通湾区核心、机场及高铁枢纽,提升区域地位。 2、加强统筹,内部聚合:站在市域视角,优化轨道快线,快速连通城市中心及组团中心,强化一心两核的引领作用,促进统筹内聚,空间格局形成。 3、强化中心,提升品质:站在中心区、镇街中心发展视角,规划通勤轨道,积极提升出行品质,构建满足通勤需求的高品质新公交系统。 三、网络规划方案 全市轨道交通网络由市域快线和轨道普线两个层次构成,共规划线路17条。 到远期2035年,规划形成4条城市轨道快线(224公里),8条城市轨道通勤普线(242公里),深圳延伸线路在东莞境内线路1段(7公里),规划总里程

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

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 发表时间:2018-10-23T13:56:48.990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8期作者:乔娅冯敏 [导读] 在此基础上,探讨重庆市在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加强轨道交通导向作用过程中对 BPR 理念的实践。 (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 400041) 摘要:在我国交通压力逐渐增大的环境下,轨道交通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基于轨道交通中的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等工作,结合我国轨道交通实际情况来讲,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综合交通规划(Rail Base Planning:RBP)”理念。首先简要回顾了城市交通规划理念的发展,分析 RBP 与传统交通规划的区别。结合世界城市轨交通百余年演进历程,提出“优化用地布局、优化交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的RBP“三优论”,以及“轨道交通网络引导圈层用地格局、轨道交通线路引导复合客流通道、轨道交通车站引导高强度用地开发”的RBP“三导法”。在此基础上,探讨重庆市在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加强轨道交通导向作用过程中对 BPR 理念的实践。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交通;RBP;土地利用;优化生态环境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有 100 多年历史。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基本形成了适合各自用地布局和交通特征的轨道交通网络,在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国内近20年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特征,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并探讨了 RBP 的应用价值。依据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沿着 RBP “三优论”和 “三导法”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深化,并以重庆市多年来建设综合交通规划以及轨道交通规划为例,并深入探讨了 BPR 理念在整合城市用户格局和加强轨道交通导向中的具体实践。 1 交通规划理念的发展 1.1 传统交通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 传统交通规划[1]一般包括基于道路网络的交通规划和基于公交网络的交通规划,前者亦称基于小汽车的交通规划(Car Base Planning, CBP),后者又称基于公共汽车的交通规划。CBP 是 20 世纪初期随着机动化发展而形成的,其对象主要是小汽车使用者,是以解决小汽车出行问题为主的道路网络发展规划。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RailBase Planning, RBP),亦称轨道交通导向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传统交通规划有显著区别。RBP 不再是单一的道路网络或公交网络规划,也不是单纯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而是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RBP有三大重要特征:交通结构的优化。在城市机动化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是其发展基础。生态环境的优化。轨道交通的发展,有助于减缓小汽车数量增长,减少道路交通压力,实现了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节能环保的目的。用地布局的优化。轨道交通网络推动了城市用地组团集约化。 2 RBP“三导法” 2.1 轨道交通网络引导圈层用地格局 轨道交通线路引导复合客流通道。轨道交通线路导向的复合通道包括轨道交通本身的复合通道,以及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的复合通道。轨道交通本身的复合通道简称为“轨道交通宽通道”,指双向布置4条及以上运营正线股道的线路或区段。它便于组织“大站快车”运营,也提高了通道本身的轨道交通运能。 图1 圈层式轨道交通网络 2.2 轨道交通线路引导复合客流通道 轨道交通本身的复合通道简称为“轨道交通宽通道”,指双向布置4条及以上运营正线股道的线路或区段。它便于组织“大站快车”运营,也提高了通道本身的轨道交通运能。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的复合通道是指起讫点相同,由各类轨道交通和城市干路构成的平行通道。复合通道上轨道交通承担了主客流(尤其通勤客流),同时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发挥各自优势、功能互补。复合通道中的道路系统一般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汽车专用路)、城市主干路等,轨道交通包括城际铁路、市域轨道交通、通勤铁路、市区地铁等。 2.3 轨道交通车站引导高强度用地开发 与传统道路交通不同,轨道交通导向的用地规划体现为,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递远递减。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应以商务办公、居住类等高强度用地为主,围绕轨道交通车站的用地密度和建筑容积率呈现“同心圆金字塔”结构,距离轨道交通车站越近,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越高,反之越低。基于轨道交通车站的用地规划应突破传统基于道路及行政区划的用地规划,城市外围区、郊区城镇化地区的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等,要充分体现轨道交通车站主导原则,适应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用地规划要求。 3 RBP 在重庆的实践 重庆市具有独特的山地地形特征,长江、嘉陵江与中梁山、铜锣山等几大主体山脉共同构成的天然屏障将主城区分隔成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五大片区、十六个组团及八个功能区,形成“多中心、多组团”的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充分考虑各个组团相互联系和平衡,最大限度与城市独特的空间格局吻合,进一步完善中心放射形线网结构形态,最大程度地实现轨道站点周边用地集约、综合的布局模式。 在交通体系中,轨道交通是城市机动化和综合交通体系得以迅速发展的根基,是多种交通方式如小汽车、公共汽车、自行车、出租车

2012-2020上海轨道交通详细规划

上海市轨交最新规划图 轨道交通2012-2020年详细规划图,部分站点名尚未确定。 规划背景及概况 (1)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 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呈现网络化特征,网络效应初步显现。2007年随着―三线两段‖(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1号线向北延伸3个车站,4号线实现环线运营)开通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总数达到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235km,覆盖全市13个行政区域,形成了―一条环线、七条射线、九个换乘站、九站共线‖的网络运营格局。建成线路运营情况总体呈现出客流总量逐年增加、客流效益显著提高、运营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的特点。近年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表1 上海轨道交通现状运营线路一览表 序号线路名称线路范围运营线路长度(km) 车站数(座) 1 轨道交通1号线莘庄—富锦路36.9 28 2 轨道交通2号线淞虹路—张江高科24.2 17 3 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南站—江杨北路40.2 28 4 轨道交通4号线环线33.8 17 5 轨道交通5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16. 6 11 6 轨道交通6号线港城路—灵岩南路31.1 27 7 轨道交通8号线市光路—耀华路21.9 21

8 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新城—宜山路30.5 12 合计235 161 (2) 2005年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 2005年4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至2012年,包括已运营的线路长度,上海将形成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约567km,见表2。在上述规划基础上,我院编制完成了《上海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的审批。 表2 2012年形成的基本网络 线路起讫长度(km) 车站 (座) 1号线莘庄~富锦路37.8 28 2号线徐泾~浦东机场64.0 31 3号线上海南站~江杨北路40.7 29 4号线虹桥路~宝山路22.3 17 5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17.2 11 6号线港城路~济阳路33.1 28 7号线罗店~浦东博览中心45.0 33 8号线市光路~航天公园41.9 32 9号线松江新城~民生路46.3 23 10号线虹桥枢纽~新江湾城36.0 31 11号线北段嘉定~安亭~罗山路66.9 34 11号线南段龙阳路~临港新城59.5 12 12号线七莘路~上川路39.5 31 13号线一期华江路~南京西路16.3 14 合计567 354 (3) 新一轮近期规划的建设项目规模和构成 今年,在原有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支持城市重点地区开发建设、服务郊区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对外交通枢纽配套能力、继续支持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完善和加密中心城轨道交通网络‖等原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又一次组织编制了近期建设规划,新一轮建设项目在2010-2020年期间共 13项,包括5条延伸线和8条新建线,线路总长合计约310km,车站189座,见表3。至此,2020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总规模将达到约 877km,见图1。 表3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建设项目(2010-2020年)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35)》成果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 规划(2035)》成果-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公示 一、规划背景 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法定性、纲领性文件,是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预控性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建设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等环节的上层次规划依据。 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结合东莞市新时期产业升级、分区统筹、中心扩容等方面发展需求,遵循轨道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开展东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构建公共交通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优化出行结构,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及策略 (一)规划目标 构建与粤港澳湾区发展战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与东莞市新型城市空间结构相契合,支持城市经济、产业、民生、环境发展,实现区域地位提高、组团发展统筹、城市中心提质,促进并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可持续轨道交通网络。 (二)规划策略 总体规划策略:开放外联、统筹内聚、强心提质。 1、对外连通,提升地位:谋划高铁资源,提高与内地、湾区城市连通便捷性,扩大经济腹地;完善城际铁路,连通湾区核心、机场及高铁枢纽,提升区域地位。 2、加强统筹,内部聚合:站在市域视角,优化轨道快线,快速连通城市中心及组团中心,强化一心两核的引领作用,促进统筹内聚,空间格局形成。 3、强化中心,提升品质:站在中心区、镇街中心发展视角,规划通勤轨道,积极提升出行品质,构建满足通勤需求的高品质新公交系统。 三、网络规划方案 全市轨道交通网络由市域快线和轨道普线两个层次构成,共规划线路17条。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网络化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网络化运营管理 发表时间:2017-07-14T11:03:30.1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孙晔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化运营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客运三分公司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化运营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化运营提高了乘客网络出行的可达性,但乘客在线路间的多次换乘使得网络上的客流分布规律难以准确把握,这大大増加了运营管理的难度,使得运营管理者在进行以拥堵客流特性为决策基础的拥堵控制时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网络化的运营管理,以期为后续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网络化运营管理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发展轨道交通的先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规划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并于 1965 年正式开工,1969年 10 月正式通车。北京地铁一号线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起点,自此,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一些一线城市的基本需求,我国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使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建设进入黄金时期。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同时也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为了解决一些大城市市中心区域愈发明显的交通拥堵问题,上海、广州分别开始建设地铁;九十年代,深圳、重庆、武汉等多个城市开始修建城市轨道交通;1998 年,政府开始实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政策,并分别将深圳、广州的地铁建设(一期)及地铁二号线的修建和上海东方明珠地铁线确立为国产化依托项目批复立项。此后,随着另外十多个城市上报申请的二十多个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得到批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高效的发展阶段。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已建成的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为城市带来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使得各地政府大力支持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放眼全国,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及速度都在飞速发展。截至 2016 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路运营总里程达到 3687 公里。根据目前已获准修建的待建项目及发展速度,预计到 2020 年末“十三五”结束时,50 个城市将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总里程将突破 6000 公里。 据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经验,如要使得轨道交通系统充分发挥其交通功能,显示出相比于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优越性,达到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的目的,则需要以网络式的布局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路线。这种科学合理的布局方式不仅能够为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和换乘提供很大的便捷,也因为避免了不科学、不必要的投资而为城市节省了资源。 2 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是指从网络而非单线角度建立包括“构架运营体制架构、配置运营维护资源、确定线网联动职责、制定应急联动机制以及运营管理措施”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运营管理体系,以确保轨道交通网络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营即将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从网络层面采取组织措施以实现各线路间的运营协调。相比于单线运营,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下特点:(1)区域结构差异性 区域结构差异性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按区域划分后,各区域内网络拓扑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市中心区域线路密度较大,区域拓扑结构较复杂,而郊区线路密度较小,区域拓扑结构较单一。区域拓扑结构的差异性,使得网络中一些车站节点或者是一些区域成为影响轨道交通路网的关键节点或关键区域。当这些关键节点或区域出现功能失效、运营瘫痪时,会严重影响轨道交通整体运营。 (2)客流分布失衡性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失衡性是,指客流分布的不均衡性,从网络整体的角度来看客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时间分布不均匀性和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客流时间分布不均衡性表现为平日和节假日客流量的差异性,其中平日又分为工作日和双休日。在一日之内,客流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又表现早、晚高峰与平峰时段客流量的差异。客流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是指在路网中不同的空间单元(车站、区间、线路等)在同一时间所承担的客流量存在差异。 (3)路网状态动态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客流、列车、基础设施、纪织策略等多个子系统相结合的综合体,各子系统动态特性相互作用决定了轨道交通路网状态的动态性,最终体现在客流分布随列车运巧和组织措施的动态性发生变化。 (4)风险危害关联性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实现了站一站,站一线和线一线之间的互连互通,但同时也为风险危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当某线路因客流与运输能力匹配度较低或突发状况出现路网拥堵时,拥堵状态可能通过换乘站传播至邻线,并通过进一步的传播影响其他线路的运营,由此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级联失效现象。 (5)运营管理协调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要安全、高效、高质量的完成运输任务,应从协调性的角度实施运营管理措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运营协调是对系统既有资源统筹安排,各线路间运力配置能充分满足客流衍变规律和乘客出行需求,使客流在网络上的流动趋于平衡,确保各线路列车安全、准点运行,确保高水平的乘客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6)风险因素多样化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影响安全运营的风险因素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运力运量矛盾突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增加,客流量也大大增加,部分线路的折返能力、通过能力和车辆使用率已经达到极限,从而造成运力和运量矛盾突出。例如:2012年4月28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中4条线路客流量均突破百万,其中1号线突破了160万人次,其承受能力已达到极限;2013年3月8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②车站的基础设施能力难以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客流需求,部分换乘车站早晚高峰期间的客流量大大超过其设计通行能力,造成安全隐患。 设备设施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各条线路建设时期不一样,设备设施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物理和化学因素(如磨损、腐蚀、疲劳、老化等),随着使用时间增加,部分线路设备设施开始老化,造成安全隐患; ②部分线路列车车辆属于长期“超负荷”运行状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逐渐降低;③刚刚投入运营线路的大量新设备未经充分调试和磨合就投

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史

早在1958年上海就开始地铁建设前期准备,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不宜建设隧道工程。但中方专家并未放弃,1963年在浦东塘桥采用结构法钢筋混凝土管片衬内试挖了直径4.2米的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1964年在衡山公园附近又开挖了代号为“60工程”的地铁试验工程。正当专家们欲进一步试验时,文革开始了,上海地铁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被迫停止。 1979年上海地铁建设再次启动,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1989年5月,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4.6亿马克的地铁专款贷款协议书,1990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地铁工程新龙华站(今上海南站)至新客站(今上海火车站)开工兴建。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1月9日进行试通车,计划第一列车从新龙华开往徐家汇,列车由内燃机车调车至新龙华车站。由於是历史上的首次,缺乏经验导致上行线供电触网无法送电,最后只能将列车调车回梅龙车辆段。第二天即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历史上第一列列车在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进行车辆试运行。(地铁建成后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试通车,不载客运行;试运营,载客运行;正式运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经过地铁工程建设者不懈的努力,上海地铁1号线终于在1995年4月10日,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锦江乐园车站是在试通车后加出来的,原来这一段线路是试车线。由于居住在附近康健新村、梅龙地区的市民在出入市区时感觉非常方便(到徐家汇只有10分钟),并且当时乘车方便、车票便宜(只有1元钱),故一下就吸引了大量的市民移居到梅龙地区,最后才决定正式建造锦江乐园车站并建设成大楼跨越式车站,大楼上部用于商业用房。 【建设发展大事纪】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4月,1号线南段线路(徐家汇—锦江乐园)开始观光试运行。 1995年4月,1号线主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试运营。 1995年12月,1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莘庄)试运营。 1999年9月,2号线(中山公园—张江)试通车。 2000年6月,2号线(中山公园—张江)试运营。 2000年12月,3号线(上海南站—江湾镇)试运营。 2003年11月,5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试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初探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初探 1.影响运营成因分析 在轨道通历史资料中,笔者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轨道交通运营中可能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主要分为类:一类是运营突发事件,它包括大客流、车辆设备故障、线路设故障、供电系统故障等;是治安突发事件,包括:爆炸火灾、毒气、劫持、枪击等事件;是自然天气的影响,括:雨(水灾)、雪、雾、大风。 北京轨道交路网的构成涵盖了地下线、地面及高架线,构成十复杂。为了便于分析,这以自然天气变化引发北京铁13号线的大客流为例,对路运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影响行讨论。 1.1.大客:某一时刻全线(或某一车站)客突然骤增 其原笔者认为有三:一是特殊天(如大雾、降雪),致使面交通瘫痪,大量地面客流涌轨道交通线网,例如:2006年11月21早高峰,地铁13号线立水-霍营、上地-五道口区段因大雾影响致使列车运行慢,加之地面公共交通受大雾响而瘫痪,造成大量客滞留上述车站,出现客流爆满象;二是有社会大型活,造成部分车站乘客大滞留;三是由于相关线原因,造成换乘通道客流增,使正常运营的本线客流大量积,无法换乘。 1.2.火灾事故:人或设备突发火情 轨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具,其安全性直接系到广大乘客的生

命安全有资料显示,火灾事故是威胁城市道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事故量占轨道通总发事故量的63%左右。震世界的韩国大邱地火灾中,1078次和1080次列车共12节车厢全部烧,并造成198人死惨案。 因此加强火灾的预警和控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从以往的经验中不发现:现在,易燃品种类繁多,获渠道简单;爆炸也可引发火灾。时,因乘客违规携带易燃品进入地也是导致地铁起火的重要素;再则,受通风条件限制,地铁起火产生的有毒烟雾,将给乘客命带来严重威胁;外,发生在列车上的人纵火,其危害也是极大,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2.运营组及应对措施 2.1.路网指挥中心各运营企业应采取防范措施 一是高通过能力,其方法是:短列车间隔,13号线运行间隔已3分30秒、缩短为3分钟,设备达到现有列车间隔的极限。同,适时加开临客缩短平峰运营隔;扩大列车编组数,建议13号线由4辆编组改为6辆组。 二是峰时段限制进站:由于13号线回龙观站周边小区对集中,早高峰乘车常出现滞留现象,当流量危及运营秩序和安全时,适采取限制进站客流可有效减少列车站延误的时间,据地铁客经验值估算:①.当流量达到车站容量70%时采限流措施;②.当客流量达到站容量90%时采封站措施;③.适时取全路网联动限流措。 三是加强疏导13号线全长40.85KM,有16座车,其中有5座(现3座,与10号线衔接2)换乘站,如果没有相的客运组织预案作支撑,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城市的轨道交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管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发展趋势,了解城市的轨道交通现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诸多特征,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客流量、行车组织等的分析,发现现存的问题,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0.引言 现今社会,对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指数在翻倍上升。在综合因素的推动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就需要城市交通规划部门能够积极规划建设城市的交通,另一方面还是快速提高经济。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及发展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分析 在现代化高科技的推动下,城市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交通工具,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当今,在一些大城市中,轨道交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在快速的拓展进程中。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已经逐渐从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阶段。截至2010年6月,北京已建成9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交通路网客运量持续上涨,1月到6月日均客运量在480万人次左右,同比前一年增长30%;上海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与北京的发展相协调,一同快速增长中。 1.2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 目前,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都会采取“分线管理”的模式,就是将各条路线分别委托相应地现代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管理负责,互不影响,互不干涉。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线管理,为轨道交通的管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减轻各个管理公司的工作量和压力,提出更好的管理理念,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献上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以上海为例,5条线路总共有150列/900节车辆在投入使用中,假如1条线路设置1个维修厂,1个车辆段设置1个大维修厂的维修管理模式,那么上海就需要大量的维修厂来确保车辆的正常使用状况,因此,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模式:专业保障、分线设点、委外维修与自主维修相结合、核心技术自主维修。 2.网络化行车组织特征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首都北京现有地

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 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1958年8月,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以“平战结合”的功能要求,对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领导机关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地铁尽可能深埋入基岩层。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科研、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对深埋方案探索后认为:如将地铁置于地下300~350米的基岩层,对功能要求、工程技术和建设经济均不合理。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在浦东塘桥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 1964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至1967年7月,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止。11年后,地铁试验工程才得以继续,1978年,漕溪路段试验工程批准开工,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至1983年底,完成一井一站和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试验成果:盾构掘进的轴线误差和地表沉陷都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隧道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可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要求,防水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初步掌握槽壁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市区“乘车难”的矛盾日渐突出。1983年初,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探讨上海的多平面、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工程。4月,市计委向市政府上报《关于建设本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建议建设南起金山卫、北抵宝山、纵贯南北的快速有轨交通干线,穿越市区的中段为地下铁道。8月,市政府批准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的地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1986年7月,市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的请示报告。8月,国务院批准立项。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石礼安兼任指挥。

上海市地铁发展现状

上海市地铁发展现状 王艳明 13 一、基本概况 上海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中国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止2010年4月2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87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1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近期及远期规划则分别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截至2012年年底,上海轨道交通通车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中国第一。 二、运营情况 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区间:莘庄—人民广场—富锦路。长约37公里,共设28座车站,是一条纵贯上海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识别色:大红色。 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区间:徐泾东—江苏路—人民广场—浦东国际机场。长约68公里,共设30座车站,是一条横贯上海市区连接浦江两岸的东西向线路。线路识别色:淡绿色。 轨道交通3号线:运营区间:上海南站—江湾镇—江杨北路。长约公里,共设29座车站,是一条环绕中心城区以高架为主的地铁线路(地下站:铁力路;地面站:上海南站、江杨北路)。线路识别色:黄色。 轨道交通4号线:运营方式为环线:宜山路—西藏南路—南浦大桥—中潭路—虹桥路。长约公里,共设26座车站,环线(除宜山路外与轨道交通3号线接轨为高架,其余为地下车站)。线路识别色:紫色。 轨道交通5号线:运营区间:莘庄—剑川路—闵行开发区。长约17公里,共设11座车站(除莘庄为地面车站,其余10座为高架车站)。线路识别色:紫红色。 轨道交通6号线:运营区间:港城路—源深体育中心—东方体育中心。长约36公里,共设28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8座,地下车站20座)。线路识别色:品红色。 轨道交通7号线:运营区间:花木路—东安路—美兰湖。长约37公里,共设32座车站。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一条南北向的骨干线。线路识别色:橘红色。 轨道交通8号线:运营区间:航天博物馆—老西门—市光路。长约41 公里,共设30座车站。在人民广场与1、2号线形成大型轨交换乘枢纽,并且往航天博物馆方向的列车两边车门同时开启。线路识别色:深蓝色。 轨道交通9号线:运营区间:杨高中路—陆家浜—七宝—松江新城。长约46公里,共设23座车站,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重要的市域级骨干线路。线路识别色:淡蓝色。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及特点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及特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24T17:05:51.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侯杰 [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我国城市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某个城市的发展水平。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我国城市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某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用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水平,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就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点 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中,普遍都会根据城市特点采用不同的运用模式,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时候,也要坚持这一原则,以此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在以往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过程中,我国专家逐渐加强了对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的研究,显著提高了轨道交通的运营范围和运营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运营成本,这就充分体现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逐渐趋向于科学化。然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模式依旧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的研究,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基本概率及类型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实施网络化运营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社会效益,通过网络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已有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使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运营整体。就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模式划分为换乘协调模式和资源共用模式。就换成协调模式来说,就是以乘客角度作为出发点,对交通过程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比如列车的衔接、乘车的站数等等[1]。就资源共用模式来说,就是以运营者角度作为出发点,在满足乘客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协调,以此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的网络化发展情况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前期和后期,而换成协调模式显然就是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的前期产物,虽然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较好的功能效用,但是其本身存在较强的制约性,普遍存在角度过少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共用模式被制定出来,并被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通过各种协调手段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但是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以上两种运营模式都具有其相应的优势,不能简单的将换乘协调模式替换下来,而是要做到对其进行结合运用,充分发挥两者所具备的优势,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2.资源共用模式的分析及其特点 在后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过程中,普遍都是采用资源共用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其中所共用的资源主要是指检修资源和车辆资源,这里就针对车辆资源的共用进行简单分析。 2.1车辆资源的共用 对于车辆资源的共用来说,一般都是采用列车编组实现该目的的,主要就是指利用分解手段和重联手段对车辆资源进行有效协调。比如在列车线路的交汇处,使多个方向驶来的列车汇编到一起,进而成为一趟列车,相应的也可以将交汇处的列车分为几节,使其能够驶向不同地方。通过对这种资源共享模式进行运用,能够实现信号灯资源和线路资源的高效共享,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以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但是这种资源共享模式比较适用于大规模线路,如此才能够保证列车及节点的数量,进而对其进行资源调配,且线路的支路也要达到规定要求,并根据运营要求提高通信设备及连挂装置的整体性能,以此确保运营过程的安全性。就目前来看,由于受到铁路规模的限制,我国对这种运营模式的应用较少,这就需要注重线路网建设,加强对列车分解和重联的研究。 在资源共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对列车运行的通信、信号和线路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进而实现列车的跨线运行,有效提高列车的使用效率。比如对列车的停站方案进行改变,根据乘客的出行需求设立快慢车,使列车调度更具有灵活性,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2]。由于受到轨道交通规模的限制,这种模式无法进行大规模应用,比较适用于线路集中的局部地区。 2.2运营特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为充分满足发展需求,需要对各个线路进行有效整合,使各个单线运营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运营,结合各地区的空间布局形式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运营计划,实现空间上对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扩展[3]。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周转时间也要突破以往的束缚,按照需求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实现时间上对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扩展。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概念来说,其主要就是对单线运营的线路进行整合,使其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以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运营计划,这就充分体现出该整体中的各个线路存在一定联系,比如某个线路上存在相同的中转站或是可共享的地方,对线路之间的相同点进行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同时,各个线路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比如线路的长短和列车的运行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想要实现对各个线路中相同处和不同处的管理,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协调,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的发展是迎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途径,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或采用科学的网络化运用模式,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及特点分析[J].通讯世界,2015(23):291-292. [2]尹小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模式实践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08):196.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从多方面出发,介绍了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对轨道交通的未来的展望和发展对策。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动因,问题,发展对策 Abstract:With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mobility, traffic congestion is rapidly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traints for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rail traffic which is energy conservation, fast-arrived and having an excellent transportation ability has aris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 Considering many factors,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s rail traffic, analyses problems which can be fac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rail traffic and provide the blueprint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Rail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 motivation,existed problem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扩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载客量高、占地面积少、环境外部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能大、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人均噪声小、乘座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特点。因此,发展轨道交通、建设集约型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我国大中型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出路。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1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 15.6km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 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 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 起点 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 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 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 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 -2019 - - - - - - - - - 终点 车总投站数资(亿元) 工期 5号线轻轨 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 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 号线 17号线 18号线

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 在建项目 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 龙阳路站 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 拟建项目 外高桥保税 高速铁路客 区站临港新城2 城北路 站 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 二、设备现状及发展 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 先水平。 车辆分别选用德国和法国技术制造的宽体长身贯通式的电动列车,每节额定载客为310人,最大载客为410人,最高时速80公里,运营平均时速35公里,高峰时段最短行车间隔2.75分钟。 信号采用ATC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由ATP (列车自动保护)、A TO (列车自动运行)、ATS (列车自动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实现全自动驾驶,并可监测列车位置,调整续行列车的车速,按照预定要求完成列车调度。 轨道交通各线均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设有多功能的自动售票机,使用的票卡主要有公共交通“一卡通”和单程票,实现了“一票换乘”。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的增加,上海轨道交通设施也大幅增加。 199 6 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