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知识点整理笔记word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笔记word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笔记word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

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ngement System,DBMS定义1: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定义2:由一个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和一组用于访问这些数据的程序组成。

DBMS的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定义功能(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用户通过它可以方便地定义数据库表、索引、视图等数据对象。

数据操纵功能(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输入、转储、性能监视等)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用户构成。

数据管理:是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特点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无共享、冗余度极大;数据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

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优点:数据可长期保存;把数据组织成内部有结构的记录; -------“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进行存取”。缺点: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部分相同,也要各自建立文件);独立性差,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

程序。完整性问题原子性问题并发访问异常安全性问题

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现在):不仅解决了数据的永久保存,而且真正实现了数据的方便查询和一致性维护问题,并且能严格保证数据的安全。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整体结构化:不再仅仅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不仅数据内部结构化,整体是结构化的,数据之间具有联系)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库系统从整体角度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面向整个系统,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数据共享的好处: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使系统易于扩充

数据独立性高: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DBMS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

(3)并发(Concurrency)控制

(4)数据库恢复(Recovery)

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对数据进行操作。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数据模型分为两类(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

(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

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2)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物理模型: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客观对象的抽象过程---两步抽象

1、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概念模型;

2、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人们通常按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及有关的操作规则。类型分为:查询、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

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数据模型对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反映和规定本数据模型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例如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两个条件。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以反映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遵守的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

概念模型的用途: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

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是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

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对概念模型的基本要求

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模拟现实世界)

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容易为人们所理解)

可以用实体---联系图(E-R)来表示概念模型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1)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人、银行账户)

(2)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实体通过属性集合描述)(某个账户)

(3) 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4)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5) 实体型(Entity Type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6) 实体集(Entity Set ):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7) 联系(Relationship ):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

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

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二、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 中至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

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 与实体集B 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一对多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 中有n 个实体(n ≥0)与之联系,

反之,对于实体集B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 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

A 与实体集

B 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

多对多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 中有n 个实体(n ≥0)与之联系,

反之,对于实体集B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 中也有m 个实体(m ≥0)与之联系,则称实

体集A 与实体B 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

用E-R 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 方法也称为E-R 模型

E-R 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方法。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

联系本身: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

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1:n 或m:n )

联系的属性:联系本身也是一种实体型,也可以有属性。如果一个联系具有属性,则这些属

性也要用无向边与该联系连接起来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1、非关系模型(格式化模型)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

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层次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无相应的双亲结点值就不能插入子女结点值

如果删除双亲结点值,则相应的子女结点值也被同时删除

更新操作时,应更新所有相应记录,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优点: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比较简单清晰

查询效率高,性能优于关系模型,不低于网状模型

层次数据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缺点:多对多联系表示不自然

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多,应用程序的编写比较复杂

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

由于结构严密,层次命令趋于程序化)

(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网状数据库系统采用网状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网状模型是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

1. 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2.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表示方法(与层次数据模型相同)

实体型:用记录类型描述

每个结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实体)

属性:用字段描述

每个记录类型可包含若干个字段

联系:用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记录类型(实体)之

间的一对多的父子联系

网状模型与层次模型的区别

网状模型允许多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允许结点有多个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允许两个结点之间有多种联系(复合联系)

网状模型可以更直接地去描述现实世界

层次模型实际上是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

优点: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

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最终用户掌握

DDL、DML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

2、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计算机厂商新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支持关系模型。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关系(Relation):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Tuple):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Attribute):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年级)

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

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满足一定的规范条件。最基本的规范条件: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不允许表中还有表

数据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即若干元组的集合

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蔽,用户只要指出“干什么”,不必详细说明“怎么干”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都用表来表示

表以文件形式存储

优点

1、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2、概念单一:实体和各类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对数据的检索结果也是关系

3、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缺点

1、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导致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

2、为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DBMS的难度)

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对象关系模型(Object Relational Model)

数据库系统结构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是数据库系统内部的系统结构

从数据库最终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系统外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多层结构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隐藏关于数据存储和维护的某些细节,而为用户提供数据在不同层次上的抽象视图,这就是数据抽象,即不同的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库中的数据所得到的结果。对用户来说,了解数据库中用来表示数据的复杂的数据结构没有太大的必要。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如下三个层次的抽象来向用户屏蔽复杂性,简化系统的用户界面。

1、物理层抽象:最低层次的抽象,描述数据实际上是如何存储的。物理层详细描述复杂的低层数据结构,是开发DBMS的数据库供应商应该研究的事情。(内模式)

2、逻辑层抽象:比物理层稍高层次的抽象,描述数据库中存储什么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间存在什么关系。因而整个数据库可通过少量相对简单的结构来描述。虽然简单的逻辑层结构的实现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层结构,但逻辑层的用户不必知道这种复杂性。逻辑层抽象是由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使用的,他们必须确定数据库中应该保存哪些信息。(模式)

3、视图层(概念层)抽象:最高层次的抽象,但只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个部分。尽管在逻辑层使用了比较简单的结构,但由于数据库的规模巨大,所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数据库系统的多数用户并不需要关心所有的信息,而只需要访问数据库的一部分。视图抽象层的定义正是为了使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更简单。系统可以为同一数据库提供多个视图,而视图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外模式)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模式(Schema):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型的描述;反映的是数据的结构及其联系;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实例(Instance):模式的一个具体值;反映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同一个模式可以有很多实例;实例随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更新而变动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Schema)、外模式(External Schema)、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模式的地位: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无关,与具体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模式的定义: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的地位:介于模式与应用之间

模式与外模式的关系:一对多

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用户的应用需求、看待数据的方式、对数据保密的要求

对模式中同一数据,在外模式中的结构、类型、长度、保密级别等都可以不同

外模式与应用的关系:一对多

同一外模式也可以为某一用户的多个应用系统所使用

但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

外模式的用途: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每个用户只能看见和访问所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包括:记录的存储方式(堆存储,按某个属性值升、降序存储,聚簇存储)、索引的组织方式(按照B树结构存储,按hash方法存储)、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数据是否加密、数据存储记录结构的规定(变长、定长)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二级映象在DBMS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

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当模式改变时(新关系、属性等),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2、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中模式/内模式映象是唯一的

该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模式描述中

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

2、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

数据的存取由DBMS 管理:用户不必考虑存取路径等细节;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

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一、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对硬件资源的要求

(1) 有足够大的内存,来存放操作系统、DBMS 的核心模块、数据缓冲区、应用程序。

(2) 足够大的外存,要有足够大的磁盘或磁盘阵列来存放数据库,有足够大的光盘、磁带作

数据备份

(3) 较高的通道能力,提高数据传送率

二、软件

DBMS ,DBMS 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配置的软件

支持DBMS 运行的操作系统

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便于开发应用程序

以DBMS 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应用开发工具是为应用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提供的高

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

第四代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三、人员

数据库管理员:具体职责:

1.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

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周期性转储数据库(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系统故障恢

复;介质故障恢复;监视审计文件

5. 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性能监控和调优;定期对数据库进行重组织,以提高系统的

性能;需求增加和改变时,数据库须需要重构造

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

系统分析员: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与用户及DBA 协商,确定系统的硬软件

配置: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

数据库设计人员:加用户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确定数据库中的数据设计数据库各级模式

应用程序员: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进行调试和安装

用户:是指最终用户(End User )。最终用户通过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口使用数据库。

1. 偶然用户:不经常访问数据库,但每次访问数据库时往往需要不同的数据库信息 (企业

或组织机构的高中级管理人员)

2. 简单用户:主要工作是查询和更新数据库 (银行的职员、机票预定人员、旅馆总台服务

员)

3. 复杂用户:直接使用数据库语言访问数据库,甚至能够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API 编制

自己的应用程序(工程师、科学家、经济学家、科技工作者等)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应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从集合论的角度给出关系数据结构的形式化定义。

1.域(Domain):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D1,D2,…,Dn的笛卡尔积为: D1×D2×…×Dn ={(d1,d2,…,dn)|di Di,i=1,2,…,n}

元组(Tuple):笛卡尔积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作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Tuple)

分量(Component):笛卡尔积元素(d1,d2,…,dn)中的每一个值di叫作一个分量

基数(Cardinal number):若Di(i=1,2,…,n)为有限集,其基数为mi(i=1,2,…,n),则D1×D2×…×Dn的基数M等于所有mi的和。

笛卡尔积的表示方法:笛卡尔积可表示为一个二维表

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3. 关系(Relation):D1×D2×…×Dn的子集叫作在域D1,D2,…,Dn上的

关系,表示为R(D1,D2,…,Dn) R:关系名 n:关系的目或度(Degree)元组: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通常用t表示。

单元关系与二元关系

当n=1时,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Unary relation)或一元关系

当n=2时,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Binary relation)

关系的表示: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属性:关系中不同列可以对应相同的域,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n目关系必有n个属性

候选码(Candidate key):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简单的情况: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全码(All-key):最极端的情况: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主码(Primary key):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 key)主属性(Prime attribute):候选码的诸(所有)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Non-Prime attribute)或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

D1,D2,…,Dn的笛卡尔积的某个子集才有实际含义

三类关系

基本关系(基本表或基表):实际存在的表,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

查询表: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视图表: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基本关系的性质

①列是同质的(Homogeneous)

②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

③列的顺序无所谓,,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相同

⑤行的顺序无所谓,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⑥分量必须取原子值

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是型,关系是值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元组集合的结构:属性构成、属性来自的域、属性与域之间的映象关系

◆元组语义以及完整性约束条件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R(U,D,DOM,F)

R 关系名 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 F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关系模式通常可以简记为R (U) 或 R (A1,A2,…,An)

R: 关系名A1,A2,…,An : 属性名

注:域名及属性向域的映象常常直接说明为属性的类型、长度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静态的、稳定的

关系: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关系模式和关系往往统称为关系。通过上下文加以区别

并关系数据库模式,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

关系数据库模式包括:若干域的定义、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

关系数据库的值: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简称为关系数据库

关系模型给出了关系操作的能力的说明:不对RDBMS语言给出具体的语法要求,不同RDBMS 可以定义和开发不同的语言来实现这些操作。

常用的关系操作:

查询:选择、投影、连接、并、交、差、除,黑体是5中基本操作

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查询的表达能力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关系操作的特点:集合操作方式: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

关系代数语言(代数方式):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

关系演算语言(逻辑方式):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域关系演算语言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代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不仅具有查询还具有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

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实体完整性规则的说明

(1) 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而言的。一个基本表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

(2) 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即它们具有某种唯一性标识。

(3) 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

(4) 主码中的属性即主属性不能取空值:主属性取空值,就说明存在某个不可标识的实体,即存在不可区分的实体,这与第(2)点相矛盾,因此这个规则称为实体完整性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描述的,因此可能存在着关系与关系间的引用。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 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

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

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

目标关系S的主码Ks 和参照关系的外码F必须定义在同一个(或一组)域上

外码并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当外码与相应的主码属于不同关系时,往往取相同的名字,以便于识别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例1]:学生关系中每个元组的“专业号”属性只取两类值:

(1)空值,表示尚未给该学生分配专业

(2)非空值,这时该值必须是专业关系中某个元组的“专业号”值,表示该学生不可能分配一个不存在的专业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应用领域需要遵循的约束条件,体现了具体领域中的语义约束

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关系模型应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以便用统一的系统的方法处理它们,而不要由应用程序承担这一功能。

关系代数:分为传统集合运算符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符

传统集合运算符

1.并(Union)

R和S:具有相同的目n(即两个关系都有n个属性),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R∪S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R∪S = { t|t∈R∨t∈S },去重复元组

2. 差(Difference)

R和S:具有相同的目n,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R - S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成?R -S = { t|t∈R∧t?S } 3.交(Intersection)

R和S:具有相同的目n,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R∩S:仍为n目关系,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R∩S = { t|t∈R∧t∈S } R∩S = R –(R-S)

4.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严格地讲应该是广义的笛卡尔积(Extended Cartesian Product)

R: n目关系,k1个元组

S: m目关系,k2个元组

R×S :列:(n+m)列元组的集合

元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

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

行:k1×k2个元组

R×S = { |tr∈R ∧ ts∈S }

专门的关系运算

(1) R,t∈R,t[Ai]:设关系模式为R(A1,A2,…,An),它的一个关系设为R,tR表示

t是R的一个元组, t[Ai]则表示元组t中相应于属性Ai的一个分量

(2) A,t[A],A:若A={Ai1,Ai2,…,Aik},其中Ai1,Ai2,…,Aik是A1,A2,…,An中的一部分,则A称为属性列或属性组。

t[A]=(t[Ai1],t[Ai2],…,t[Aik])表示元组t在属性列A上诸分量的集合。

A则表示{A1,A2,…,An}中去掉{Ai1,Ai2,…,Aik}后剩余的属性组。

(3):R为n目关系,S为m目关系。

tr∈R,ts∈S,称为元组的连接。

是一个n + m列的元组,前n个分量为R中的一个n元组,后m个分量为S中的一个m元组。

(4)象集Zx:给定一个关系R(X,Z),X和Z为属性组。

当t[X]=x时,x在R中的象集(Images Set)为:

Zx={t[Z]|t∈R,t[X]=x}

它表示R中属性组X上值为x的诸元组在Z上分量的集合

1. 选择(Selection)

1) 选择又称为限制(Restriction)

2) 选择运算符的含义

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

σF(R) = {t|t∈R∧F(t)= '真'}

F:选择条件,是一个逻辑表达式,基本形式为:

X1θY1

3) 选择运算是从关系R中选取使逻辑表达式F为真的元组,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

在关系代数运算中我们规定,凡是涉及到与空值null的比较,其结果都是false。

2. 投影(Projection)

1)投影运算符的含义: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R) = { t[A] | t∈R } A:R中的属性列

2)投影操作主要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但投影之后不仅取消了原关系中的某些列,而且还可能取消某些元组(避免重复行)

3. 连接(Join)

4)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

自然连接还需要取消重复列,所以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外连接:如果把舍弃的元组也保存在结果关系中,而在其他属性上填空值(Null),这种连接

就叫做外连接(OUTER JOIN )。

左外连接:如果只把左边关系R 中要舍弃的元组保留就叫做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 或

LEFT JOIN)

右外连接:如果只把右边关系S 中要舍弃的元组保留就叫做右外连接(RIGHT OUTER JOIN 或

RIGHT JOIN)。

4. 除(Division

2)除操作是同时从行和列角度进行运算

除运算用符号"÷"表示,适合于包含诸如"对所有的……"此类短语的查询。

设关系R 的属性集为{X,Y},S 的属性集为{Y,Z},则R ÷S 的结果是一个关系P ,P 的属性集

为{X},并且P ×S 包含在R 中

R ÷S 的计算方法

T = ∏ X (R)

W =(T × ∏ Y(S) )-R

V = ∏ X (W)

R ÷S =T -V

数据库系统原理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SQL 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SQL/86:ANSI 跟 ISO 的第一个标准;

SQL/92(aka SQL2):被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生产商广泛接受;

1970: E.F. Codd 发表了关系数据库理论(relational database theory);

SQL 的特点---

1.综合统一:

(1)集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功能于一体。

(2)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定义关系模式,插入数据,建立数据库;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更新;

数据库重构和维护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等

(3)用户数据库投入运行后,可根据需要随时逐步修改模式,不影响数据的运行。

(4)数据操作符统一

2.高度非过程化:

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纵语言“面向过程”,必须制定存取路径

SQL 只要提出“做什么”,无须了解存取路径。

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 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非关系数据模型采用面向记录的操作方式,操作对象是一条记录

SQL 采用集合操作方式

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SQL 是独立的语言: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

SQL 又是嵌入式语言:SQL

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例如C ,C++,Java )程序中,供程序员设

计程序时使用

5.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SQL 功能极强,完成核心功能只用了9个动词。

SQL 的基本概念

基本表:

◆ 本身独立存在的表

◆ SQL 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 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

◆ 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

存储文件:

◆ 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

◆ 物理结构是任意的,对用户透明

视图:

◆ 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 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

◆ 视图是一个虚表

◆ 用户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学生表: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

课程表: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

学生选课表:SC(Sno,Cno,Grade)

SQL 的数据定义功能: 模式定义、表定义、视图和索引的定义

模式

一、定义模式

定义模式实际上定义了一个命名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可以定义该模式包含的数据库对象,例如基本表、视图、索引等。

在CREATE SCHEMA中可以接受CREATE TABLE,CREATE VIEW和GRANT子句。

CREATE SCHEMA <模式名> AUTHORIZATION <用户名>[<表定义子句>|<视图定义子句>|<授权定义子句>] 方括号中可不写,<>括号在写时不需要加括号

如果没有指定<模式名>,那么<模式名>隐含为<用户名>

[例1]定义一个学生-课程模式S-T

CREATE SCHEMA “S-T” AUTHORIZATION WANG;

二、删除模式

DROP SCHEMA <模式名>

CASCADE(级联)

删除模式的同时把该模式中所有的数据库对象全部删除

RESTRICT(限制)

如果该模式中定义了下属的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等),则拒绝该删除语句的执行。

当该模式中没有任何下属的对象时才能执行。

[例4] DROP SCHEMA ZHANG CASCADE;删除模式ZHANG

同时该模式中定义的表TAB1也被删除

基本表

一、定义基本表

CREATE TABLE <表名>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如果完整性约束条件涉及到该表的多个属性列,则必须定义在表级上,否则既可以定义在列级也可以定义在表级。

[例5] 建立“学生”表Student,学号是主码,姓名取值唯一。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9) PRIMARY KEY, /*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Sname CHAR(20) UNIQUE, /* Sname取唯一值*/

Ssex CHAR(2),

Sage INT,

Sdept CHAR(20) );

SQL中域的概念用数据类型来实现

定义表的属性时:需要指明其数据类型及长度、选用哪种数据类型、取值范围、要做哪些运算

每一个基本表都属于某一个模式

一个模式包含多个基本表

定义基本表所属模式

方法一:在表名中明显地给出模式名

Create table “S-T”.Student(......); /*模式名为 S-T*/

Create table “S-T”.Cource(......);

Create table “S-T”.SC(......);

方法二:在创建模式语句中同时创建表

方法三:设置所属的模式

修改基本表

ALTER TABLE <表名>

[ ADD <新列名>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

[MODIFY <列名> <数据类型> ]

[ DROP <完整性约束名> ]

[DROP COLUMN<列名> <数据类型> ]

[RENAME COLUMN <新列名> TO <旧列名> ]

[MODIFY <列名> <数据类型> default<值>]

[MODIFY <列名> <数据类型> not null]

[例8]向Student表增加“入学时间”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_entrance DATE;

不论基本表中原来是否已有数据,新增加的列一律为空值。

[例9]将年龄的数据类型由字符型(假设原来的数据类型是字符型)改为整数。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Sage INT;

[例10]增加课程名称必须取唯一值的约束条件。

ALTER TABLE Course ADD UNIQUE(Cname);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sage not null;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sname default ‘rose’);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fk_sc foreign key(cno) references course(cno);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ck_sc check(grade>=0 and grade<=100);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pk_sc primary key(cno,sno);

删除基本表

DROP TABLE <表名>[RESTRICT| CASCADE constraints];

RESTRICT:删除表是有限制的。

欲删除的基本表不能被其他表的约束所引用

CASCADE:删除该表没有限制。

在删除基本表的同时,相关的依赖对象一起删除

[例11] 删除Student表:DROP TABLE Student CASCADE constraints ;

基本表定义被删除,数据被删除

表上建立的索引、触发器等一般也将被删除

(Oracle 主键外键触发器; 视图不删除,但不能用)

索引的建立与删除

索引:关系数据库中存放每一条记录位置的一种对象。

建立索引的目的:加快查询速度

谁可以建立索引

DBA 或表的属主(即建立表的人)

DBMS一般会自动建立以下列上的索引

PRIMARY KEY

UNIQUE

谁维护索引:DBMS自动完成

使用索引:DBMS自动选择是否使用索引以及使用哪些索引

一、建立索引

语句格式: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

[例13] CREATE CLUSTER INDEX Stusname

ON Student(Sname);

在Student表的Sname(姓名)列上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所谓聚簇索引是指索引项的顺序与表中物理记录的顺序一致的索引。

在最经常查询的列上建立聚簇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一个基本表上最多只能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经常更新的列不宜建立聚簇索引

Oracle 中的聚簇索引

--聚簇:如果一组表有一些共同的列,则将这样一组表存储在相同的数据库块中。--聚簇索引:

-- 在Oracle当中,聚簇不是索引的组织形式,而是表的组织形式。

--多用于表之间的连接字段。

--1.先创建一个聚族

CREATE CLUSTER emp_dept_cluster(deptno number(6))SIZE 1024;

--2.在聚簇索引上建立索引

CREATE INDEX emp_dept_cluster_index ON CLUSTER emp_dept_cluster;

--3.创建表

CREATE TABLE dept1(

deptno NUMBER(6) PRIMARY KEY,

dname VARCHAR2(50)

)CLUSTER emp_dept_cluster(deptno);

[例14]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Student,Course,SC三个表建立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 Stusno ON Student(Sno);

CREATE UNIQUE INDEX Coucno ON Course(Cno);

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 ASC,Cno DESC);

Student表按学号升序建唯一索引、Course表按课程号升序建唯一索引

SC表按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建唯一索引

二、删除索引

DROP INDEX <索引名>;

删除索引时,系统会从数据字典中删去有关该索引的描述。

[例15] 删除Student表的Stusname索引:DROP INDEX Stusname;

数据查询:有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

语句格式:

SELECT [ALL|DISTINCT] <目标列表达式>[,<目标列表达式>] …

FROM <表名或视图名>[, <表名或视图名> ] …

[ WHERE <条件表达式> ]

[ GROUP BY <列名1> [ HAVING <条件表达式> ] ]

[ ORDER BY <列名2> [ ASC|DESC ] ];

单表查询

一、选择表中的若干列

查询仅涉及一个表

查询指定列

[例1]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例2]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学号、所在系。

SELECT Sname,Sno,Sdept

FROM Student;

选出所有属性列:在SELECT关键字后面列出所有列;将<目标列表达式>指定为 *

查询经过计算的值:SELECT子句的<目标列表达式>可以为:算术表达式、字符串常量、函数、列别名

SELECT Sname,'Year of Birth:',2012-Sage,LOWER(Sdept) FROM Student;

使用列别名改变查询结果的列标题:

SELECT Sname [as] NAME,'Year of Birth: ’ BIRTH, 2012-Sage BIRTHDAY,LOWER(Sdept) DEPARTMENT FROM Student;中间有空格

二、选择表中的若干元组

1. 消除取值重复的行:如果没有指定DISTINCT关键词,则缺省为ALL

[例6] 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no FROM SC;等价于: SELECT ALL Sno FROM SC;

指定DISTINCT关键词,去掉表中重复的行 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2.查询满足条件的元组

确定范围:谓词: BETWEEN … AND …

NOT BETWEEN … AND …

SELECT Sname,Sdep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BETWEEN 20 AND 23;

确定集合:谓词:IN <值表>, NOT IN <值表>

SELECT 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 'IS','MA','CS' );

字符匹配:谓词: [NOT] LIKE ‘<匹配串>’ [ESCAPE ‘ <换码字符>’]

(1)匹配串为固定字符串

[例14] 查询学号为200215121的学生的详细情况。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 LIKE ‘200215121';

(2) 匹配串为含通配符的字符串(%表示多个字符,_表示单个字符)

[例15] 查询所有姓刘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性别。

SELECT Sname,Sno,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刘%’;

(3) 使用换码字符将通配符转义为普通字符

[例19] 查询DB_Design课程的课程号和学分。

SELECT Cno,C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name LIKE 'DB\_Design' ESCAPE '\‘;

ESCAPE '\' 表示“\”为换码字符

涉及空值的查询:谓词: IS NULL 或 IS NOT NULL “IS”不能用“=”代替[例21] 某些学生选修课程后没有参加考试,所以有选课记录,但没有考试成绩。查询缺少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相应的课程号。

SELECT Sno,Cno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多重条件查询:逻辑运算符:AND和 OR来联结多个查询条件,AND的优先级高于OR

可以用括号改变优先级,可用来实现多种其他谓词 [NOT] IN

[NOT] BETWEEN … AND …

三、ORDER BY子句

ORDER BY子句

可以按一个或多个属性列排序

升序:ASC;降序:DESC;缺省值为升序

当排序列含空值时(空值认为最大)

ASC:排序列为空值的元组最后显示

DESC:排序列为空值的元组最先显示

[例25]查询全体学生情况,查询结果按所在系的系号升序排列,同一系中的学生按年龄降序排列。

SELECT * FROM Student

ORDER BY Sdept,Sage DESC;

四、聚集函数

计数:COUNT([DISTINCT|ALL] *)

COUNT([DISTINCT|ALL] <列名>)

计算总和:SUM([DISTINCT|ALL] <列名>)

计算平均值:AVG([DISTINCT|ALL] <列名>)

最大最小值:MAX([DISTINCT|ALL] <列名>) MIN([DISTINCT|ALL] <列名>) [例28] 计算1号课程的学生平均成绩。

SELECT AVG(Grade) FROM SC WHERE Cno= ' 1 ';

[例30]查询学生200215012选修课程的总学分数。

SELECT SUM(Ccredit) FROM SC, Course

WHER Sno='200215012'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ec6760645.html,o=https://www.360docs.net/doc/ec6760645.html,o;

五、GROUP BY子句

GROUP BY子句分组:细化聚集函数的作用对象

未对查询结果分组,聚集函数将作用于整个查询结果

对查询结果分组后,聚集函数将分别作用于每个组

作用对象是查询的中间结果表

按指定的一列或多列值分组,值相等的为一组

注:group by 后面可以跟多个列

[例31] 求各个课程号及相应的选课人数。

SELECT Cno,COUNT(Sno) FROM SC GROUP BY Cno;

[例32] 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no FROM SC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 >3;

HAVING短语与WHERE子句的区别:

◆作用对象不同

◆WHERE子句作用于基表或视图,从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

◆HAVING短语作用于组,从中选择满足条件的组。

连接查询

连接查询:同时涉及多个表的查询

连接条件或连接谓词:用来连接两个表的条件

一般格式:

[<表名1>.]<列名1> <比较运算符> [<表名2>.]<列名2>

[<表名1>.]<列名1> BETWEEN [<表名2>.]<列名2> AND [<表名2>.]<列名3>

连接字段:连接谓词中的列名称

连接条件中的各连接字段类型必须是可比的,但名字不必是相同的

嵌套循环法(NESTED-LOOP)

首先在表1中找到第一个元组,然后从头开始扫描表2,逐一查找满足连接件的元组,找到后就将表1中的第一个元组与该元组拼接起来,形成结果表中一个元组。

表2全部查找完后,再找表1中第二个元组,然后再从头开始扫描表2,逐一查找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找到后就将表1中的第二个元组与该元组拼接起来,形成结果表中一个元组。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表1中的全部元组都处理完毕

排序合并法(SORT-MERGE)(常用于=连接)

首先按连接属性对表1和表2排序

对表1的第一个元组,从头开始扫描表2,顺序查找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找到后就将表1中的第一个元组与该元组拼接起来,形成结果表中一个元组。当遇到表2中第一条大于表1连接字段值的元组时,对表2的查询不再继续

找到表1的第二条元组,然后从刚才的中断点处继续顺序扫描表2,查找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找到后就将表1中的第一个元组与该元组拼接起来,形成结果表中一个元组。直接遇到表2中大于表1连接字段值的元组时,对表2的查询不再继续

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表1或表2中的全部元组都处理完毕为止

索引连接(INDEX-JOIN)

对表2按连接字段建立索引

对表1中的每个元组,依次根据其连接字段值查询表2的索引,从中找到满足条件的元组,找到后就将表1中的第一个元组与该元组拼接起来,形成结果表中一个元组

一、等值与非等值连接查询

等值连接:连接运算符为=

[例33] 查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课程的情况

SELECT Student.*,SC.*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dent.Sno = SC.Sno;

自然连接:[例34] 对[例33]用自然连接完成。

SELECT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Cno,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dent.Sno = SC.Sno;

二、自身连接

自身连接:一个表与其自己进行连接

需要给表起别名以示区别

由于所有属性名都是同名属性,因此必须使用别名前缀

[例35]查询每一门课的间接先修课(即先修课的先修课)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ec6760645.html,o,SECOND.Cpno

FROM Course FIRST,Course SECOND

WHERE FIRST.Cpno = https://www.360docs.net/doc/ec6760645.html,o;

三、外连接

外连接与普通连接的区别:普通连接操作只输出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

外连接操作以指定表为连接主体,将主体表中不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一并输出

[例 36] SELECT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Cno,Grade

FROM Student LEFT OUTER JOIN SC ON (Student.Sno=SC.Sno);

等价于:SELECT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Cno,Grade FROM Student ,Sc where Student.Sno=SC.Sno(+);(+表示添上空的)

左外连接:列出左边关系(如本例Student)中所有的元组

右外连接:列出右边关系中所有的元组

四、复合条件连接

复合条件连接:WHERE子句中含多个连接条件

[例37]查询选修2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所有学生

SELECT Student.Sno, Sname FROM Student, SC

WHERE Student.Sno = SC.Sno AND /* 连接谓词*/

https://www.360docs.net/doc/ec6760645.html,o= ‘2’ AND SC.Grade > 90;/* 其他限定条件 */

[例38]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SELECT Student.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SC,Course /*多表连接*/

WHERE Student.Sno = SC.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ec6760645.html,o = https://www.360docs.net/doc/ec6760645.html,o;

嵌套查询

一个SELECT-FROM-WHERE语句称为一个查询块

将一个查询块嵌套在另一个查询块的WHERE子句或HAVING短语的条件中的查询称为嵌套查询

SELECT Sname /*外层查询/父查询*/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内层查询/子查询*/

FROM SC WHERE Cno= ' 2 ');

子查询的限制:不能使用ORDER BY子句

层层嵌套方式反映了 SQL语言的结构化

有些嵌套查询可以用连接运算替代

不相关子查询:子查询的查询条件不依赖于父查询。由里向外逐层处理。即每个子查询在上一级查询处理之前求解,子查询的结果用于建立其父查询的查找条件。

相关子查询:子查询的查询条件依赖于父查询。首先取外层查询中表的第一个元组,根据它与内层查询相关的属性值处理内层查询,若WHERE子句返回值为真,则取此元组放入结果表。然后再取外层表的下一个元组,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外层表全部检查完为止

一、带有IN谓词的子查询

(整理)SQLServer数据库基本知识点.

SQL Server 数据库基本知识点一、数据类型

二、常用语句 (用到的数据库Northwind) 查询语句 简单的Transact-SQL查询只包括选择列表、FROM子句和WHERE子句。它们分别说明所查询列、查询的 表或视图、以及搜索条件等。例如,下面的语句查询Customers 表中公司名称为“Alfreds Futterkiste”的ContactName字段和Address字段。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WHERE CompanyName='Alfreds Futterkiste' (一) 选择列表 选择列表(select_list)指出所查询列,它可以是一组列名列表、星号、表达式、变量(包括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等构成。 1、选择所有列 例如,下面语句显示Customers表中所有列的数据: SELECT * FROM Customers 2、选择部分列并指定它们的显示次序查询结果集合中数据的排列顺序与选择列表中所指定的列名排列顺序相同。 例如: SELECT ContactName, Address FROM Customers 3、更改列标题 在选择列表中,可重新指定列标题。定义格式为: 列标题 as 列名 列名列标题如果指定的列标题不是标准的标识符格式时,应使用引号定界符,例如,下列语句使用汉字显示列标题: SELECT ContactName as 联系人名称, Address as地址 FROM Customers 4、删除重复行

SELECT语句中使用ALL或DISTINCT选项来显示表中符合条件的所有行或删除其中重复的数据行,默认 为ALL。使用DISTINCT选项时,对于所有重复的数据行在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中只保留一行。 SELECT DISTINCT(Country) FROM Customers 5、限制返回的行数 使用TOP n [PERCENT]选项限制返回的数据行数,TOP n说明返回n行,而TOP n PERCENT 时,说明n是 表示一百分数,指定返回的行数等于总行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 SELECT TOP 2 * FROM Customers SELECT TOP 20 PERCENT * FROM Customers (二)FROM子句 FROM子句指定SELECT语句查询及与查询相关的表或视图。在FROM子句中最多可指定256个表或视图,它们之间用逗号分隔。在FROM子句同时指定多个表或视图时,如果选择列表中存在同名列,这时应使用对象名限定这些列 所属的表或视图。例如在Orders和Customers表中同时存在CustomerID列,在查询两个表中的CustomerID时应 使用下面语句格式加以限定: select * from Orders,Customers where Orders.CustomerID =Customers.CustomerID 在FROM子句中可用以下两种格式为表或视图指定别名: 表名 as 别名 表名别名 select * from Orders as a,Customers as b where a.CustomerID =b.CustomerID SELECT不仅能从表或视图中检索数据,它还能够从其它查询语句所返回的结果集合中查询数据。 例如: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CustomerID in (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此例中,将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给予一别名CustomerID,然后再从中检索数据。 (三) 使用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 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行。例如下面语句查询年龄大于20的数据:select CustomerID from Orders where EmployeeID=4

(考研复试)数据库笔记

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维语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具有,数据定义,数据组织管理,数据操纵,数据库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4: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简称数据库。 5:数据管理技术3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好,冗余低,易扩充,独立性高。 6:数据模型分为:第一类: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物理模型: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库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式。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转换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工具完成,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就由DBMS完成。 7: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对象的操作的集合),完整

性约束(数据和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三部分组成。 9:层次模型:简单清晰,查询效率高,良好的完整性支持,但是和现实世界不符,查询子女必须通过双亲。网状模型:更直接的表达现实世界,存取效率高,但是结构复杂。关系模型:简历在严格的数学模型上。概念单一,简单易懂,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高独立性,保密性,但是查询效率不高。10: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外模式有多个,就是视图的意思,模式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内模式就是物理结构。 11:三级结构有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外模式不变,保证逻辑路理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模式不变,保证物理独立性。 12: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13:关系数据库:候选码:某一列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主码:候选码之一。候选码们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14:实体完整性:主码不为空。参照完整性:关系的外码一定为其他关系的主码,或者外码全部为空。用户定义完整性:比如XX不能为空,XX只能取指定值。 15: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 16:查询:select。定义:create,drop,alter。操纵:insert,update,delete。控制:grant,revoke。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3)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数据库原理学习笔记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1 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存储中的基本对象,描述事务的符号记录。 数据解释;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成为数据的语义。 2,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以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1),数据定义功能(DDL,数据定义语言),对数据库重的数据对象进行定义(2),数据操纵功能(dml 数据操纵语言)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系统恢复,多用户对数据库的并发使用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输入,切换,数据库的存储,回复功能,数据库的重组功能,性能监视分析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由DB DBMS DBA 应

用系统组成。 1.2 数据的处理指的是对各种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和传播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和检索和维护 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与文件系统的根 本区别,可以存储数据库中的 某一个数据项,某一组数据项,, 一个记录或一组记录。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的独立性高 a)物理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a)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b)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即正确性 c)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数据库 a)硬件平台及数据库; i.要求有足够大的内存 ii.要有足够大的磁盘的直接存储设备 iii.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提高数据的传输率 b)对软件的要求 i.DBMS 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使用 配置的软件 ii.支持DBMS运行的操作系统 iii.具有数据库借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 iv.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v.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c)人员数据抽象级别不同,具有不同 的数据视图 i.数据库管理员 1.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 策略(为了提高存取效率和空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 1.1.1 四个基本概念 (1) 数据(Data) (1)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 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 基本特征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数据定义功能 (1)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 数据操纵功能 (2)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2)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2) 其它功能 (2) 数据库系统(DBS) (2)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 数据管理 (3)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3) 人工管理特点 (3) 文件系统特点 (4) 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4) 数据结构化 (4) 整体结构化 (4) 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4)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独立性高 (5) 物理独立性 (5) 逻辑独立性 (5)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5)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5) 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6) 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7)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8) 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8) 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8) 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8) 模式(Schema) (8) 实例(Instance) (8) 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9)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9) 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9) 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9) 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9)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0)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0)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0) 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10)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 E-R图 实体:矩形框表示 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 联系: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数据库学习笔记

数据库学习笔记 图形化界(Navicate Premium)面操作数据库 1、工具---->命令行操作 2、选中某个表对象--->右击---->逆向表到模型---生成各表的关系模型 3、选中某个表对象-->右击-->对象信息--->DDL查看创建表的信息 Sql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控制语言于一体,可以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工作。 数据定义语言:完成创建,修改或删除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有create,drop,alter的命令。 数据查询语言:按各种条件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有select及其相关命令。 数据操纵语言:对已经从在的数据库对其进行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有insert,update,delete命令。 数据库控制语言:用于授权或收回访问数据库的某种特权,控制数据操纵事物的发生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进行监视。有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等命令。 一、数据库操作 1、启动数据库:net start mysql 2、关闭数据库:net stop mysql 3、打开数据库:mysql -u root -p123 4、显示所有数据库:show databases;

5、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mydb1; 6、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mydb1; 二、单表操作: 1、选择并使用数据库:use mydb1 2、创建表:(宠物表) 宠物表:id名字、主人、种类,性别、出生和死亡日期。create table pet(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owner varchar(20), species varchar(20), sex char(1), birth date, death date ); 3、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pet values(1,’ergou’,’zx’,’dog’,’f’,’2013-09-06’ null); 4、查询所有内容 select * from pet; 5、删除一条数据: delete from pet where id=1;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概念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关系,元组,属性,码,域,分量,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这些操作必须满足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数据库读书笔记 李辉

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意思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被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一个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被称作表格的对象组成。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或信息都被保存在这些数据库表格中。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表格都具有自己唯一的表格名称,都是由行和列组成,其中每一列包括了该列名称,数据类型,以及列的其它属性等信息,而行则具体包含某一列的记录或数据。 SQL 语句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SQL语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组: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修改数据;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比如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对象; 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的权限。 DML 组可以细分为以下的几个语句: SELECT:用于检索数据; INSERT:用于增加数据到数据库; UPDATE:用于从数据库中修改现存的数据 DELETE:用于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DDL 语句可以用于创建用户和重建数据库对象。下面是DDL 命令: CREATE TABLE ALTER TABLE DROP TABLE CREATE INDEX DROP INDEX DCL 命令用于创建关系用户访问以及授权的对象。下面是几个DCL 命令: ALTER PASSWORD GRANT REVOKE CREATE SYNONYM 下面主要介绍几个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句的格式: 数据查询:select 语句主要被用来对数 据库进行查询并返回符合用户查询标准的结果数据。Select 语句的语法格式如下:select column1 [, column2,etc]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 ([] 表示可选项) select 语句中位于select 关键词之后的列名用来决定那些列将作为查询结果返回。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任意列,还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设定返回表格中的所有列。select 语句中位于from 关键词之后的表格名称用来决定将要进行查询操作的目标表格。Select 语句中的where 可选从句用来规定哪些数据值或哪些行将被作为查询结果返回或显示。 向表格中添加、更新、删除记录 添加新记录 SQL 语言使用insert 语句向数据库表格中插入或添加新的数据行。Insert 语句的使用格式如下: insert into tablename (first_column,https://www.360docs.net/doc/ec6760645.html,st_column)

数据库原理笔记 (1)

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简介(理解) 1.数据库的重要性:数据库无处不在:它们是电子商务和其他WEB应用程序的主要组成部 分,是企业操作和决策支持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 2.数据库的目的: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数据。 3.关于列表的问题:过于简单的列表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其他问题,如删除行会 丢失过多的数据,改变行会导致不一致的数据,插入行会导致数据遗漏。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列表含有的数据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情时,修改数据就会出现问题。 4.可以用关系模型的方法解决列表所产生的问题。一个关系数据库含有一个独立表的集 合。在很多情况下,每个表中的数据有且仅有一个主题。如果一个表含有两个或多个主题,我们就需要将其分割为两个或多个表。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数据库系统的4个基本元素是:用户、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 数据库。 2.数据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库就是关联记录项的自描述集合。对于所有的关系数 据库,该定义可以修改为:数据库就是关联表的自描述集合。自描述意味着数据库本身含有对数据库结构的描述。 关于数据库结构的数据称为元数据。元数据的示例是表名、列名和列所属的表、表和列的属性等。应用元数据用于描述应用程序元素,如表单和报表。 3.DBMS的目标是创建、处理和管理数据库。 DBMS的功能包括:(1)创建数据库(2)创建表(3)创建支持结构(如索引等) (4)读取数据库数据(5)修改(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库数据(6)维护数据库结构(7)执行规则(8)并发控制(9)提供安全性(10)执行备份和恢复 4.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1)创建并处理表单(2)处理用户调查(3)创建并处理报表 (4)执行应用逻辑(5)控制应用 关系模型 一、关系 ●关系是具有如下特征的二维表: ●表的每一行存储了某个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表的每类包含了用于表示实体某个属性的数据。 ●关系中的每个单元格的值必须单值。

数据库复习整理笔记.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加密的基本思想 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原始数据(术语为明文,Plain text)变换为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术语为密文,Cipher text)。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 的内容。 触发器( Trigger) 用户定义在关系表上的一类由事件驱动的特殊过程,一旦定义,任何用户对表的增加、修改和删除 工作均由服务器自动激活相应的触发器,在DBMS 核心层进行集中的完整性控制。 触发器类似于约束,但是比约束更加灵活,可 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检查和操作,具有更精细和 更强大的数据控制能力。 重点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关系模式规范化的 方法和关系模式分解的方法,这也是本章的 难点。 关系数据库: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利用关 系来描述现实世界。 关系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即它是一个五元组: R(U,D,DOM,F) R:关系名

U: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 :属性到域的映象集合 F: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由于 D 和 DOM 对模式设计关系不大,因此可以 把关系模式看做一个三元组: R 。 例如: 关系模式: S(Sno, Sdept, Sno→ Sdept)当且仅当 U 上的一个关系r 满足 F 时,r 称为关 系模式 R 的一个关系。 数据依赖是数据库模式设计的关键,它是一个关系内部属性与属性之间的一种约束关系,这种约束关系是通过属性间的值是否相等体现出来的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现实世界属性间相互联系的抽象,是数据内在的 性质,是语义的体现。 数据依赖有很多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 函数依赖( Functional Dependency,简记为 FD )多值依赖( Multivalued Dependency,简记为 MVD ) 其中,函数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是模式分解和模式设计的基础,范式是模式分解的标准。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期末复习顺便总结下,书本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一章知识点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之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1,数据库数据特点P4 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2,数据独立性及其如何保证P10,P34 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互相独立。(内模式保证) 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外模式保证) 3,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P13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4,用ER图来表示概念模型P17 实体、联系和属性。联系本身也是一种实体型,也可以有属性。 第二章 1,关系的相关概念(如关系、候选码、主属性、非主属性) P42-P44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2关系代数运算符P52

自然连接是在广义笛卡尔积R×S中选出同名属性上符合相等条件元组,再进行投影,去掉重复的同名属性,组成新的关系。 给定关系r(R)和s(S), S? R,则r ÷s是最大的关系t(R-S) 满足tx s?r 3,关系代数表达式 第三章

1,SQL的特点P79-P80 1. 综合统一 2. 高度非过程化 3.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5.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2,基本表的定义、删除和修改P84-P87 PRIMARY KEY PRIMARYKEY (Sno,Cno) UNIQUE FOREIGN KEY(Cpno) REFERENCES Course(Cno) ALTER TABLE <表名> [ ADD <新列名><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 [ DROP<完整性约束名>] [ALTER COLUMN<列名> <数据类型> ]; DROP TABLE<表名>[RESTRICT|CASCADE]; 3,索引的建立与删除P89-P90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 唯一索引UNIQUE、非唯一索引或聚簇索引CLUSTER

数据库读书笔记

数据库读书笔记 导语: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数据库读书笔记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数据库读书笔记n 物化视图——物化视图是包括一个查询结果的数据库对象,物化视图不是在使用时才读取,而是预先计算并保存表连接或聚集等耗时较多的操作结果,这样在查询时大大提高读取速度,特别适用于多个数据量较大的表进行连接操作及分布式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分布在多个站点的表进行连接操作时使用。 物化视图可以进行远程数据的本地复制,此时物化视图的存储也可以成为快照。主要用于实施数据库间的同步。 物化视图对于数据库客户端的使用者来说如同一个实际表,具有和表相同的一般select操作,而其实际上是一个视图,一个定期刷新的数据视图。物化视图的刷新可采用自动刷新和人工刷新两种方式,具体刷新方式和刷新时间在定义物化视图的时候可以定义。使用物化视图可以实现视图的所有功能,因物化视图不是在使用时才读取,而大大提高了读取速度,特别使用抽取大量数据表中某些信息以及分布式环境中跨节点进行多表数据连接的场合。 n 聚集 在数据库运行初期,数据库对SQL语句各种写法的性能

优劣还不敏感,但是随着数据库正式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断增加,劣质SQL语句和好的SQL语句之间的速度差异就逐渐显示出来。 n 合理使用索引 n 避免和简化排序:通常在运行order by和group by 的SQL语句值,会涉及到排序操作,应当简化成避免对大型表进行重复排序,因为磁盘排序的开销是很大的。与内存排序相比,磁盘排序操作很慢,从而会花费很长时间,降低数据库性能,而且磁盘排序会消耗临时表空间中的资源。 当能够利用索引自动以适当的次序产生输出时,优化器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排序步骤,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由于现有索引的不足,导致排序时索引中不包括一个或几个待排序的列;group by或order by 子句中列的次序与索引的次序不一样;排序的列来源于不同的表。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排序,就要正确建立索引,合理地合并数据表。如果排序不可避免,那么应当试图简化它,如缩小排序的范围等。 n 消除对大型表数据的顺序存取:嵌套查询中,对表的顺序存取对查询效率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避免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连接的列进行索引。还可以使用并集来避免顺序存取,尽管在所有的检查列上都有索引,但某些形式的where子句强迫优化器使用顺序存取。

access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SELECT查询包括条件项、内连接、分组汇总(含HAVING)、排序、简单子查询(不考EXIS TS)及一些输出选项。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共享性好、冗余度低、(3)数据独立性强(4)DBMS统一管理。 数据库(DB),就是相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D BMS、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员(DBA)和数据库用户构成。 关系模型是一种数据模型关系模型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关系。关系(Relation),直观的看,就是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表,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关系中的一列称为关系的一个属性(Attribute),一行称为关系的一个元组(Tuple)。 组称为候选键(Candidate Key),从候选键中挑选一个作为该关系的主键(Primary Key)。一个关系中存放的另一个关系的主键称为外键(Foreign Key)。并不是任何的二维表都可以称为关系。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关系中的每一列属性都是原子属性,即属性不可再分; ?关系中的每一列属性都是同质的,即每一个元组的该属性取值都表示同类信息; ?关系中的属性间没有先后顺序; ?关系中元组没有先后顺序; ?关系中不能有相同的元组。 关系模型,就是对一个数据处理系统中所有数据对象的数据结构的形式化描述。将一个系统中所有不同的关系模式描述出来,就建立了该系统的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是依据关系模型建立的数据库,是目前各类数据处理系统中最普遍采用的数据库类型。依照关系理论设计的DBMS,称为关系DBMS。数据库设计指:对于给定的应用环境,设计构造最优的数据库结构,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有效地存储数据,对数据进行操作和管理,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过程。 联系有三种类型,转化为关系模式后,与其他关系模式可进行合并优化。 1:1的联系,一般不必要单独成为一个关系模式,可以将它与联系中的任何一方实体转化成的关系模式合并(一般与元组较少的关系合并)。 1:n的联系也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关系模式,可将其与联系中的n方实体转化成的关系模式合并。 m:n的联系必须单独成为一个关系模式,不能与任何一方实体合并。

数据库笔记整理

01 数据库课程导入 一、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可组织可共享的信息的集合。 数据库特征: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冗余度较小 数据独立性较高 易扩展 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1)层次型 2)网状型 3)关系型 4)面向对象型 三、提高数据库效率方式 1)缓存数据 2)索引 3)高性能硬件 四、数据库模型 1)概念模型:从用户角度分析,绘制E-R图 2)逻辑模型:从计算机角度分析的,绘制数据库模型图 3) 物理模型:指的是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以及索引。 五、数据库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分析需求) 2)概要设计阶段(从用户角度分析,绘制E-R图)3)详细设计阶段(从数据库角度分析的,绘制数据库模型图) 4)实施阶段(创建数据库、数据表、建立关联、索引,并对数据表进行规范化检查) 六、学好数据库能做什么 1)DBA数据库管理员 2)数据挖掘 02 数据模型 一、数据模型分类 1)概念模型 2)逻辑模型(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 3)物理模型 二、数据模型的三大要素1)数据结构 2) 数据操作 3)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三、概念模型组成部分 1)实体:用矩形表示,表示客观存在的可以描述的事物。 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表示实体的特征。 3)码:用于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 4)域:代表属性的取值范围,例如Sex取值范围是男,女。 5)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同类实体的(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系,入学时间)) 6)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 7)关系:表示实体间的关系(有1:1 ,1:n,n:1 ,m:n)用菱形表示。 四、绘制E-R图步骤 1)标识实体 2)标识实体的属性 3)标识实体关联 五、逻辑模型 层次模型:是最早的逻辑模型 a)每个节点的父节点都是唯一的 b)只能表示1对多的关系 c)每个记录类型可以选择一个属性排序,叫做码字段 b)任何记录只有按照路径查看才有意义 e)任何子女记录都不能脱离父记录而存在 f)根节点没有父节点 1)多对对关系在层次模型中的表示 a) 采用冗余节点法:也就是通过增加2个节点,把多对多关系分解成2个1对多关系。 例如: 学生与课程是m:n关系,分解成:学生到课程1:n,课程到学生1:n。 b) 采用虚拟节点法:是通过增加2个虚拟节点,把多对多关系分解成2个1对多关系。 所谓虚拟节点就是一个引用,指向所引用的节点。 2)对层次模型的操作 a) 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同时必须满足完整性约束(指的是数据记录能够正确的反应实际情况)b) 层次模型的完整性约束: 1)添加的子节点必须拥有父节点

数据库基础知识答案版

数据库基础知识 (A)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C)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DB包含DBS和DBMS B)DBMS包含DB和DBS C)DBS包含DB和DBMS D)没有任何关系 (B)3.DBMS的含义是:()。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管理员 D)数据库(A)4.英文缩写DBMS代表含义是()。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定义语言 C)Visual FoxPro D)数据库操作语言(A)5.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核心软件是()。 A)DBMS B)DB C)OS D)DBS (C)6.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文件 (B)7.VFP支持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数据模型 B)关系数据模型 C)网状数据模型 D)树状数据模型(A)8.Visual FoxPro 支持的数据模型是()。 A)关系数据库模型 B)网状数据库模型 C)线性数据库模型 D)层次数据库模型(D)9.用数据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A)实体–联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C)10.Visual FoxPro 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谓关系是指()。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D)数据库中各个字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C)11.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系是指()。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Access 桌面DBMS VFP 4 1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 图),E-R 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 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 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 ):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2 ② ① ② ③ ① ②可以处理多对多的实体关系。 ③查找网状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快。 三、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重要术语: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 元组:二维表的一行,即实体; 关系模式:在实体型的基础上,注明主码。 关系模型:指一个数据库中全部二维表结构的集合。 2.特点: ①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

②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③查找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慢。 小结:数据有三种类型,DBMS就有三种类型,DB亦有三种类型。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一、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①单机结构: DBMS、数据库、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 ②C/S结构:局域网结构 客户机:装开发工具、应用系统 ③ 1 ① ② ③ 2 ① ② 3 ① ② 1. ① ② ③数据控制:包括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2.DBMS的组成: DDL语言 DML语言 DCL语言 实用程序 注意: ①SQL集DDL,DML,DCL功能于一体; ②所有应用程序通过SQL语句才能访问数据库 一、基本概念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第五版学习笔记

第一章 1.数据库的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称为数据。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人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2.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手机、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数据管理: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3.数据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4.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现实世界的模拟)。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物理模型:描述数据在计算机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 数据模型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5.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联系:失误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实体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个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 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各种类型。 6.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实体完整性:检查主码值是否唯一,检查主码的各个属性是否为空。实体完整性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