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源:考试吧(https://www.360docs.net/doc/ec7101374.html,)2011-3-25 11:19:00【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

明生通讯矿井无线通讯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ec7101374.html,

矿井无线通信安全监控,自动化控制,咨询电话: 0755-********

《中国健康月刊》抢排12月https://www.360docs.net/doc/ec7101374.html,

卫生部主管,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主办具有ISSN和CN双刊号

百度推广

关闭

关闭

论文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人在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人类社会正迈向信息网络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正在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与思维方式。信息网络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既开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新途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因势利导、兴利除弊,这成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互联网是一个集通讯、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具有信息量大、传受平等、交流直接和预警及时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同时,网络还具有形象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这也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无法比拟的,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天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并形成对其的严峻挑战。

第一,西方网络文化在网络中的强势手段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倾斜。目前,国际信息秩序极不平衡,存在着信息富国和信息穷国的巨大差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技术和语言上的巨大优势,其信.息的数量、品种、规模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网络信息构成了垄断。他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

语言优势,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推销他们的价值标准和社会文化。在国际互联网中,英文信息占90%以上,而中文信息还不到1%。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强势手段的冲击,对于世界观、价值观都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极为有害的误导。一些人在这些媒体信息的影响下,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并且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后认同并依赖;进而削弱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动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倾斜和迷失。

第二,网络信息尤其是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一些色情机构或不法分子在网上公开色情信息,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因特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是与色情有关的。在网络上,音乐、影像、游戏等也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信息,且很容易调阅,也可以下载。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谋求商业利益和政治目的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有个别成年人利用网络上交友的便利欺骗诱拐青少年,网上交友潜伏着与不可靠的人交往的危险。此外,网上赌博、网上贩毒等对青年大学生也会带来极坏的影响。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网络信息基本上是无法控制和过滤的,各种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特别是那些淫秽、反动、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上网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些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很有可能在不良的信息情感威逼和暗示作用下,由欣赏走向趋附,由无意识模仿走向有意识追求,以致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第三,互联网络极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在传统社会中,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旁人的监管,他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相对严谨。然而他们合乎道德的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尤其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从本质上说,他们的自律意识还是较差的。因此,一旦他们进入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那条由熟悉人的眼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容易崩溃。同时,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特点,使得人们彼此之间不再熟悉,因而很难对其行为加以确认和监管,造成学生因无人干预而放纵自己,如:出现计算机网络犯罪、网上交友过度、浏览色情信息、痴迷电脑游戏等行为,从而导致学生道德人格的不健全。

第四,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网络的虚拟化特征,还会使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形成障碍,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出现情绪低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等精神症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严

重的负面影响。主要症状有:“上网成瘾”,俗称“网痴”,表现为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浮躁不安,有的人甚至为了上网而不惜荒废学业;“电脑狂暴症”,其病因一般来自出现故障后产生的沮丧和焦躁,主要表现为向电脑发泄无名怒火,或将不满情绪转嫁给同学甚至不相关的人;“消极孤僻”,上网者上网时,由于多用化名,可以毫不遮掩地倾吐自己的心声,极容易得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而当面对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的时候,容易引发其消极避世的思想。另外,由于长时期痴迷于虚拟的数字世界,必然会减少其与同学、朋友的交往,容易导致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形成孤僻离群之性格。

虽然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加以限制和禁止,毕竟社会的网络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关键是如何在继续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同时通过有效途径消除其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运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切实转变德育工作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目前,德育工作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更具个性化。但是目前大多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没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搬家,在形式设计上依然单调刻板,没有突破单向灌输的模式,只是将“人灌”改成了“网灌”而已。因此,德育工作者一是要正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不断更新观念,这样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才能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时代特点;二是要利用好网络信息量大、功能强大、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优势,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不断进行网络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在网上创造一种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三是要坚持疏导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长期和艰巨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在网络面前,德育工作者不再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和权威,因此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利用信息,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开展网上讨论,正确进行思考和判断。

第二,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和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高技术犯罪的不断增加,信息安全日显重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所产生的社会道德问题,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要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并有必要将其引入计算机等级考试中,使学生将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要通过切实有效的网络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严密监视和检测由国际互联网入口传播

的信息,对进入我国和高校校园的信息进行严格而有效的过滤,消除信息垃圾,开展网上“环保”工作,减少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毒害。对上网学生要加强管理,建立信息反馈渠道,若发现有违反网上道德与法规的,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将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第三,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网络素质包括对互联网的认识水平以及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只有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熟悉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德育工作者才能将互联网技术灵活而有效的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而现在许多德育工作者由于知识结构和技术上的缺陷,在网络环境下并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日前对2001年度获得“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的100名同志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百名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拥有电脑初级证书的占45%,有电脑中级证书的占4%,没有证书的占51 %。回答能使用电脑写作的占43%,能上网查询的占64%,不会使用电脑的占9%。调查表明政工干部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能力还不够强。应该指出的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管理是高科技管理,必须启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目前存在的一些间题,比如网站的内容更新周期长,并且与学生课堂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不多,造成师生对一些德育网站兴趣和认可度不高;对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仅局限于零星、琐碎的了解,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等,是和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分不开的。因此,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环境,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又善于运用网络工具从事管理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当务之急。通过培训,使德育工作者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具有对信息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要能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与学生的对等交流互动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活动,教师的参与引导不可缺少。而考察现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人员结构,会发现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设置偏重于行政管理部门。如许多高校明确党委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和网络技术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机构,教学院系中参与其中的也只是院系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而真正从事大学生马列理论和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线教师却被忽视,而正是这些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心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才是真正能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信息的需求,从而能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造成教师参与不够的原因还来自于教师自身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许多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对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存有偏见,有顾虑,怕麻烦,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育

脱节,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吸引力发挥不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工作量计算政策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许多教师因此感到吃力不讨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此持消极态度。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考核内容、方式、制定相应措施,把教师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并给予经费支持。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