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大纲

心理学复习大纲
心理学复习大纲

师范生《心理学》课程的复习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心理状态。例如,注意状态、灵感状态。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自我意识等。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3、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描述与测量、

2、解释、

3、预测、

4、控制

4、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作用在于探讨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探索心理的起源,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作用。

?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知、情、意活动的规律,关于个性形成的规律以及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知识,成为教育学阐明教学原理和教育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种种教学法的知识基础。

?掌握心理学的科学认识,使人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精神现象,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破除迷信、摒弃偏见的理论武器。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

7、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这开始,心理学才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为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8、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9、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

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在结构上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来进行和实现的。通过突触传递,一个神经元能够作用于许多其他神经元,同时,也可以接受许多不同神经元的作用。

3、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

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

4、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包括脊髓和脑。

4、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其功能

1、初级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和听觉区。

躯体感觉区是躯体感觉的主要投射区,主要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

视觉区与视觉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有关。

听觉区接受由耳朵所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

2、初级运动区:初级运动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的姿势、位置以及躯体各部位的运动,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

3、言语区

言语区是高级心理机能和运动控制的中枢,一般可以分为运动性言语区、听觉性言语区、视觉性言语区和书写区。

4、联合区

联合区主要处理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

5、脑功能的学说

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鲁利亚(苏联)、模块说

6、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差异

左半球是语言的优势半球,被称作“学术脑”和“语言脑”,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

右半球被称为“创造脑”和“艺术脑”,其优势功能则主要体现在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等方面,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1、概念:

意识:意识—是人对环境、自我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察状态。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叫做随意注意,是指预先有自觉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兼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优点,是注意的最佳形态,是一种更为高级

的注意形式。

2、意识有哪些水平?

焦点意识水平、边缘意识水平、下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非意识水平

3、意识的不同状态有哪些?

?自然发生的正常的意识状态:包括醒觉状态、睡眠状态、做梦(包括夜梦

和白日梦)状态。

?意识的改变状态:指经人为的方法(如催眠术、静默术、瑜伽、气功、禅

宗和生物反馈等)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状态:是由于中毒、缺氧、高热等病理情况所导致的心理活动的

普遍抑制状态,可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内容改变和意识清晰度降低。

4、注意有哪些种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5、注意有什么功能?、

选择的功能。保持的功能。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6、注意有哪些品质?各有哪些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个体和年龄差异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对象的特点和主体状态、人的身体状况、兴趣、期待等、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3、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都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吃饭-看电视)、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唱歌-跳舞)。

4、注意的转移:依赖于原来注意的强度、依赖于新注意的对象的特点。

7、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方向性:

1. 将讲授的东西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

2. 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

3. 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

二、利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自觉性:

1.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利用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

3.做中学

三、利用有意后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效率性: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2.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

3.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四、考虑注意品质因素,合理开展教学活动

1.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广度因素

2.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稳定性因素

3.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分配因素

4.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转移因素

五、注意类型灵活转化,保证学生的注意更加稳定

第四章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二者有什么关系?

(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事物的属性的感觉越丰富精确,知觉就越完整正确。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在知觉的映象中不仅包含着作为感觉的个别属性,而且还同时反映了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事物的整体反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对这种关系的反映中包含着人的知识经验、思维、言语活动等心理成分,对各种感觉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得到整体的反映

(3)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个别属性与整体总是同时被反映着,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到脑,知觉也就随之产生,即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除新生婴儿外,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所以一般把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

2.感觉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各种感觉的适宜刺激与对应感官是什么?

感觉包括两大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肤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四种;内部感觉分为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3.感觉有哪些基本规律?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实践能提高和发展人的感受性。

4.知觉的主要分类形式有哪些?

(一)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

(二)根据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三)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把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四)根据知觉体验是否是由真实的刺激所引起,把知觉分为真实的知觉和幻觉。

5.联系实际说明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6.感知规律在教学中有什么具体的应用?

一、尽可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运用感知规律促进教学的直观性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第五章记忆

1.记忆的特点、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

保持: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加工和储存的过程;

再认或重现:对存储的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

2. 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不均衡,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3.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学习策略与学会学习的关系;

学习策略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合理的学习计划能保障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优秀的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并对活动过程进行积极地监控,及时发现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第六章思维

1.名词解释: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分析: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的思维成果的认知活动。

表象:

想象: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思维定势:思维定势(set of thinking)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

功能固着: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

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

直觉:

灵感:

2.思维有哪些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过去经验的影响、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概念系统、

4.哪些因素会影响推理的正确性。

推理材料的性质、前提气氛效应、赌徒谬误、题外知识的介入

5.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

河内塔问题:1、手段—目的分析、2、爬山法、 3、逆向反推法、4、类比思维6.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问题表征、思维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原型启发、迁移、7.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创造动机(2)丰富的表象储备和必要的知识经验(3)原型启发(4)积极的思维活动(5)灵感的作用

8.试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造性思维分成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2)多有直觉思维出现(3)创造想象参与(4)多有灵感出现

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4、鼓励直觉思维

5、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6、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第七章智力

1.名词解释:智力,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智力三元理论,PASS模型,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测量,斯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标准化,常模,信度,效度。

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

象力等),是个体对生活环境适应时,运用已有知识,从事抽象思维以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过程。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

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它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流体智力是晶体智力的基础。

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把智力活动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

物。

智力三元理论:这三部分智力是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

PASS模型:是指个体智力活动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认识功能系统组成,这三个

系统是注意唤醒系统、编码系统和计划系统,分别与大脑的三个功能联合区相对应。

多元智力理论: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智力测量:智力测量,又称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种,是指为了科学、客

观地测定个体的智力水平,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研究人员在一定的智力理论指导下采用经过标准化程序编制的测验量表对人的智力水平进行科学测量的过程。

斯旦福-比奈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量量表最早出版于1916年,

它是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共有90个题目组成。其编制是按年龄分组,每个年龄组有6个项目,项目内容包括绘画、区分概念、下定义、算术推理等多个方面。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所编制的各种智力测量量表中都包含有言语

分量表和操作分量表两部分。一般按先言语测验后操作测验的顺序进行。最广泛使用的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由11个分测验组成。言语测验包括6个分测验: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和词汇。操作测验包括5个分测验:数字符号、填图、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

智商:智商是通过测验所得的心理年龄(mental age,MA)除以实际年龄

(chronological age,CA)所得商数再乘以100(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之后的值,因此也叫比率智商(ratio IQ)。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IQ(智商)= MA(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100

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的Z是标准分数,X是某一年龄组中某个个体的测验分数,是该年龄组整个团体的平均分数,S是团体分数的平均差。

标准化是指为了尽可能的控制误差,在测验中建立一系列的测验编制、实施、

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标准,从而得到可靠结果的过程。

常模是指具有代表性并且容量足够大的样本(人群)在某项测验所测特性上的

普遍水平,它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均分数。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它是指某一测验经反复测量能得出一致结果的程度。

效度即测验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它是指一个测验能够确实测量出其要测得的心

理特质的程度,它是衡量一个智力测量量表好坏的重要指标。

2. 了解智力及智力测验的相关概念。

(1)能力、成就、性向、智力

能力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个人现在“所能为者”,二是个人将来“可能为者”。

成就:个人现在“所能为者”即目前个人已经表现出来的能力。像这种由实际行

为表现出来的具体能力,经过学习或训练之后效果显现的被称为成就。

性向:是指个人在尚未参与某种学习或接受某种训练之前,在相关行为上所展现的一种潜能。像这类属于个人的潜在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性向。

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

象力等),是个体对生活环境适应时,运用已有知识,从事抽象思维以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过程。

(2)心理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

心理测验是各种心理测量工具的总称。凡是经过心理测验编制程序完成标准化用以测量心理特质的一切工具,都称为心理测验。

能力测验是指心理学家研究能力上的个体差异时,特别设计来鉴别个体能力高低的一类科学工具。能力测验分为成就测验和性向测验。

智力测验:同上智力测量的概念。

心理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三者的关系:智力测验在性质上属于能力测验。将范围再放大一层,能力测验在性质上又属于心理测验中的一种。

3. 掌握智力的种类与结构。

一、智力的因素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

(二)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三)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二、智力结构成分理论

(一)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二)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

(三)戈尔曼的情绪智力

三、智力的认知理论

(一)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二)戴斯的智力PASS模型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四)塞西的智力生物生态模型

4. 理解智力测验的发展史。

(1)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称号的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2)西方,高尔顿最早尝试进行智力测量,被称为“差异心理学之父”。他观察到聪明人的亲戚往往也很聪明,认为遗传是决定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进行谱系调查、双生子研究等,为智力可以进行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3)首次系统采用科学方法编制测量量表来测量人的智力的是阿尔弗雷徳·比奈。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的智力测量量表,比奈——西蒙量表。

(4)1908年,比奈和西蒙对原来的智力量表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这测的年龄方面,从3岁扩展到了15岁,每个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有4—5个。此次修订首次采用智力年龄的概念来表示个体的智力水平。(5)1916年比奈——西蒙智力测量量表引进到美国,并对此量表进行了本土化的修订,修订后的量表被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1937年、1960年和1972年,斯坦福——比奈量表又经过了先后三次修订,并以德国心理学家斯腾1914年首先提出的“智商”(比率智商)概念来表示个体的智力水平,成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应用广泛的智力测量工具之一。

5. 把握智力测量的种类,进行科学施测。

智力测量的种类:(一)斯旦福-比奈智力测量量表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6. 了解智力测量的编制及其标准化。

为了能够真实、准确地测量出人们的智力,就要求编制的智力测量应该具备四方面的条件,即标准化、常模、信度和效度。只有达到这几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对个体的智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它们也是评定一个智力测量量表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

7. 掌握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个体差异,有意识地进行智力开发。

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人生时期的智力在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内容方面都是不同的。智力发展有着相同的一般的发展规律,但是每个人的智力发展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了解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个体差异,明白影响智力发展的各种因素,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使用合适的手段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

第八章动机

1、动机的概念和功能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2、动机的形成

(一)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

动力和源泉。

(二)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

件或刺激物。

3、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同一种动机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即好的行为产生好的效果,坏

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但二者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①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等

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②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

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

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5、动机的归因理论

(一)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个基本假设

*归结为以下6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

其他。

*根据各因素的性质,归纳为3个维度:

外在控制——内在控制(来源)

稳定——可变(可变性)

可控制——不可控制(能否被控制)

(二)韦纳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1. 可以预测他以后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

2.学生对学业成败的自我归因虽不一定正确,但却透漏了教育者所需要的

重要信息。

3.长期的消极归因倾向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

4.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6、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基本需要特征

◆为所有人所共有。

◆它一旦获得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减弱。

◆成长需要的强度不会随着满足而减弱,相反会因获得满足而增强。

◆成长需要和基本需要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二)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育意义

◆第一,保障学生基本需要的充分满足。

◆第二,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实施创造性

教育的基本前提。

7、学习动机的含义

唤起与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8、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二)通过满足基本需要引导学生追求成长需要

(三)从学业成败的经历中学会合理归因

(四)利用教师正确的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1.情绪情感的定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

◆从反映特点看差异

◆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

容。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

生巨大的影响。

◆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情绪形式表

现出来,又能表现为深沉而持久的情操;与生理性需要相联

系的情绪,都可能由所赋予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

形式,从而表现为情感。

3、情绪情感的表达

(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

4、情绪的基本类别

(一)依据情绪的性质分类

喜怒哀惧

(二)依据情绪的状态分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5、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6、情绪情感的功能

(1)、动机功能

(2)、调控功能

(3)、信号功能

(4)、健康功能

7、情绪调节的含义

(一)具体情绪的调节

(二)唤醒水平的调节

(三)情绪成分的调节

8、情绪调节的策略

(一)合理宣泄

(二)身心放松法

(三)暗示法

(四)思维转化法

第十章人格

1、概念:人格、认知方式、气质、性格、人格特质、测验法、投射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人格特质:(1)共同特质: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

相同的共同特质;

(2)个人特质: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分为三种: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测验法:也称客观化测验,即让被试自己提供关于个人人格特征的报告,具体

来说就是对拟测验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量题目,要求受测者做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量这项特征。

投射法: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该理论强调人

的行为由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这些内驱力受到压抑,不为人们觉察,但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2.人格结构包含哪些?

(一)知—情—意系统

(二)心理状态系统

(三)人格动力系统

(四)心理特征系统

(五)自我调控系统

3.影响人格形成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人格的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三种基本特质在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二)早期童年经验

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三)自然物理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而且多体现在行为层面上。

(四)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差异对人格的影响

2.文化价值差异对人格的影响

(五)家庭环境因素

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

(六)学校教育因素

1.教师管理风格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

2.同伴群体

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自我调控系统

使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和谐统一,使人格达到统合与完善。

4.人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气质差异(2)性格差异(3)认知风格差异

5.人格测验的方法有哪些?

(1)测验法(2)投射测验

6.如何形成健康的人格?

第十一章人际交往

1.人际交往理论;(一)社会比较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在1954年提出来的构思,是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二)自我成长论(Self-Growth Theory)

由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提出,即友谊能促成个人的成长,能协助我们完成独立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友谊中互相接纳及彼此探索,了解情感及经验的意愿,对个人成长特别重要。(三)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社会学家霍曼斯(G.C.Homans,1958)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寻求奖赏、快乐并尽少付出代价的倾向,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四)公平论(Equity Theory)

判断两个人之间的友谊能否保持,要看这个友谊对彼此有无益处来做决定。(五)得失论(Gain-Loss Theory)

虽然一个人的条件与个性,影响我们是否喜欢那个人,但个人的自我意识与感觉往往直接影响他人的反应与对待自我的态度,影响人际关系,当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有所改变时,更能影响我们对那个人是否喜欢的程度。

2.人际关系的特点:(一)个人性(二)社会性(三)复杂性(四)情感性

类型:(8种)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 无规则型

3.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1.影响信息来源的因素

(1)信息源所使用的传播技术,包括信息源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手势、表情等方面的表达优劣程度;

(2)信息源的态度,包括自信、尊重对方、竭力使对方对沟通感兴趣等;(3)信息源的知识程度,包括丰富的知识、社会经验、人情世故等;

(4)信息源的社会地位。

2.影响信息的因素

(1)语言和其他符号的排列与组合次序;

(2)信息的内容;

(3)信息的处理情况。

3.影响信息渠道的因素

同一信息经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传递,其效果大不一样。因此,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信息渠道,使之与传播的信息相配合,并符合接收者的需要。

4.影响接收者的因素

(1)接收者的心理选择性。

(2)接收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4.影响人际吸引的条件;(一)相似

(二)个人品质

(三)外表

(四)接近

5.社会影响的概念;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社会影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6.社会影响的理论研究。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一)社会助长社会助长是指

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二)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二、从众与服从

(一)从众

从众是指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以使自己的认知及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

(二)服从

服从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三、模仿与暗示

(一)模仿

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其特点是:第一,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第二,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

(二)暗示

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语言、行动等刺激手段对他人的心理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某一观念,或按某一方式进行活动。

第十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概念: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

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正是以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标准的确立作为依据的。常用的判别标准主要有一下4种:①统计常模。②社会常态标准。③社会适应标准。④心理成熟度。

2、心理健康标准:(一)智力水平正常

(二)情绪稳定乐观

(三)意志行为健全

(四)人际关系和谐

(五)社会适应良好

(六)自我悦纳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二)人格心理健

康教育与辅导(三)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4、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一)全体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尊重性

原则(四)主体性原则(五)差异性原则(六)整体性原则(七)保密性原则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途径:1.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开展面

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5.建立家庭、学校与社区相互沟通的心理辅导渠道

6、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Ellis)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人的情绪是由其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情绪。人有很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的认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等。

7、强化:当某一行为在某种情境下出现后得到一种满意的结果,下次遇到类似情境中,这一特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这整个的历程便称为强化。

第十三章毕生发展

1.毕生发展取向的特征:

发展是延续一生的;

发展是多维度的;

发展是多方向的;

发展是可塑的;

发展是情境性的;

发展研究是多学科的;

发展包括成长、保持、调节

2.纵向研究:是指对一个或多个研究对象心理或行为的变化进行长时间跨度的追踪研究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比较,从而提供不同年龄组个体发展差异的信息。

序列研究的定义: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考察

3.关键期的含义:指在个体成长的某一段时间,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

4.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的怀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对角色混乱;亲密与疏离;再生力对停滞;自我完善对失望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6.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 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阶段2. 相对功利阶段(二)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阶段阶段4服从权威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 法制观念阶段阶段6价值观念阶段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西方: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扩大②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我国: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我国:("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职业心理学-复习大纲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王锋 email: f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87103479.html, 职业心理学 第一讲:导论 ●Work /job 工作 ●Occupation 职位/职业/岗位 ●Career 职业/生涯/事业 ●V ocation 使命 一、职业与职业的特征 1.什么是职业? ●工作(job):有目的,有结果(价值)的,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而且持续一定时间的活动。 ●职业(occupation):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某一类确定的独立于个人的工作活动。 ●职位、岗位(position):指在一个组织中个人所从事的一组任务,有一系列重复出现或持续进行的任务相伴随 的一个工作单元。 ●生涯(career):是一个人工作、职位的变化及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 2.职业的特征 (1)同一性(2)差异性(3)层次性(4)基础性 (5)广泛性(综合)(6)时代性 生涯特点(金树人2007):1、方向性2、时间性3、空间性4、独特性5、现象性6、主动性 3.个体的生涯心理结构:三个相辅相成的系统。 导向系统(职业价值观、世界观、职业伦理);动力系统(职业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功能系统(气质、性格、能力) 二、职业心理学与职业心理咨询 1.职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与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的一们学科。 内容:职业选择与职业平衡,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选拔、指导与咨询。 2.职业心理咨询: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个体提供寻找职业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建 议、信息与帮助的互动过程。本质:互动过程 三、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1.职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908年美国弗兰克·帕森斯(PARSONS)教授开设波士顿地方职业局,标志着职业心理学诞生,帕森斯因此被誉为职业心理学之父。 2.职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三大阶段:应用心理学阶段:个体自我发展;心理动力阶段:关注个体需求、性格、价值观;非直接阶段:提供全面信息 3.我国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第一,社会分工变革在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新职业种类涌现出来。 第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职业比重继续不断增加。 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将发生变化。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容。 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师、教学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第二章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概括。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

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化: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化。 场依存性: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风格。 场独立性: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在的参照(主体感觉)的一种认知风格。 反思型:能够做出缓慢但仔细而准确反应的一种认知风格。 冲动型:能够做出快速但不准确反应的一种认知风格。 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用多种方式表述教学容;主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梳理有关资料,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出来三个重要倾向,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doc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心理咨魂与治疗服务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24学时。考查课。1.5学分。 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木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心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理论、内容、基木方法、常见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 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引导。学习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木要求: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及其生涯性和心理健康科学的发展,掌握不适应问题的表现和症状;了解精神障碍与疾患,理解社会不适应的病理行为,了解儿童身心发展障碍。 (2)掌握人格理解的基木原则,掌握人格诊断的基木理论,理解临床面接中的人格理解方法的基木运用。 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具体理论和技术 (1)掌握心理援助、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心理援助中人际关系建立的意义和基木方法;理解临床面接技术的要点。 (2)掌握来谈者中心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原理和要点,理解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和案例, 理解现代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的形式。 (3)掌握游戏疗法、箱庭疗法、感觉统合疗法的心理学基础和主要技术,理解音乐疗法的主要技术,了解各种疗法的案例。 3.社会层面的心理健康 (1)掌握家庭生活心理咨询和社区心理服务的基木内容和方法,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咨询、职业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教材名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临床心理学》,徐光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4,分数:14.00) 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解析: 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 A.感知运动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前运演阶段 D.具体运演阶段 解析: 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解析: 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解析: 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左右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左右√ 解析: 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 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解析: 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 段是()。 (分数:1.00)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解析: 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解析: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解析: 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咨询心理学教学大纲(0530) _43406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咨询心理学》 供4年制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使用 执笔人:谢静涛 审定人: 学院负责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各流派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理论观点、心理障碍产生的病理观以及治疗观。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主要治疗方法,熟悉心理治疗的分类、基本程序、适应症和技术等,为未来的心理治疗实践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咨询心理学的先修课程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咨询基本技能训练、人格心理学。后续课程为心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理解运用,在咨询实践中能灵活运用,消除或缓解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消除心身症状,缓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各种疗法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2 理解和掌握各种疗法的理论观点及其治疗特点。 3 熟悉各疗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人本主义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本疗法的来源及发展历程 马斯洛简介 罗杰斯简介 罗洛·梅简介 第二节人本疗法的基本观点 人性观 存在观

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来访者中心疗法 人本治疗的病理观 人本治疗的治疗观 第四节案例分析 【目的要求】 了解人本疗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熟悉人本疗法的病理观和治疗观。 【教学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课堂讲授为主。 【参考学时】 4学时 第二章行为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行为疗法的概述 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 行为治疗的过程 第二节放松疗法 音乐放松 意念放松 呼吸放松 肌肉放松 第三节系统脱敏 等级量表的建立 脱敏的实施 系统脱敏疗法的注意事项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职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职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为什么会产生各种行为? 元动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积极的、能动的心理能量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基本动能来自于人为了保持有机体“活”性,而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过程。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与环境相互作用改变自身结构以适应环境,也是一种自组织过程。 3,所谓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此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由一系列在社会分工中具有相似特点的工作组成的活动。 职业心理学:研究职业发展和职业行为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发展:个体的职业发展指从个体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并在职业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社会,个体为进入职业做准备、做决策、获得职业角色、建构职业自我、适应职业角色,最终在职业中成功的过程。在组织中,职业发展是组织用来帮助员工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 行为:是人们对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 人类是通过与外界进行继续不断的物质及能量交换的自组织过程,维持有机体的“活”性的。 保持“活”性是人类的生物性本质特征,“活”得长,“活”得好是生物活性的本原目的。 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资源的单位是“臼”,一臼就是满足不同需要的一个单位的资源。 1,职业成功 学会分析与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管理职业 观点: 1.主动性 2.自信心 3.应变能力 4.学习发展能力 5.分析判断能力 6.风险决策能力 7.自我控制能力 8.坚韧性 9.团队建设能力 10.领导能力 11.监督管理能力 12.工作关系构建能力 17.创新能力: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学习方法,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解决工作问题,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职位分析:职位描述职业数据政府与行业的公开资料 工作描述分析 工作任务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咨询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08 (二)课程英文名称:Counseling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学生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即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课程属专业教育课。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技能,形成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必须以心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作为基础,同时与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有着交叉联系。 (五)教学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员的基本职责,养成心理咨询员的职业素养,学会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咨询的一般概述、心理咨询的历史简介、心理咨询员的职业素养、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章节。通过教学和课堂互动训练,使学生掌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54学时 分数: 3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 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谈话与练习相结合。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试类型:开卷或闭卷考试。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互动练习,课堂口头练习成绩与书面作业成绩一起记入平时成绩。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咨询心理学绪论 教学要点: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及类型,掌握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二、心理咨询的性质与作用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四、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一、心理咨询的内容 二、心理咨询的类型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原则 考核要求: 1.1心理咨询的综合定义(识记) 1.2心理咨询的性质(领会) 1.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区别(识记) 1.4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领会) 2.1心理咨询的内容(识记) 2.2心理咨询的类型(识记) 3.心理咨询的原则(领会)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作用机制

职场心理学

职场心理学 说真的,很高兴能在抢课大战中抢到职场心理学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如拾一宝。梁老师讲课真和蔼幽默,容易让人听懂,尤其是结合ppt,典型的例题,清晰的脉络更是让我受益非浅。这次的学习,发现职场心理学是营养品,会滋养我们的 人生。积累小自信,成就大雄心,积累小成绩,成就大事业。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 会接触这门有趣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人才竟争激烈的情况下,每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充实、和提高,才能胜任不断提高各项工作业务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让我深受感悟。 此次课程让我感到在工作时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心态,本着对企业及自身负责的 态度来工作。其实人最重要的是心态,一个人如果用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也 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喔,因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其人生道路上成长的高度。只有 摆正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第一节课,老师说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求学,求偶,求职。在人的一生中,能在一所好的学校学习,找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以及一份理想的职业,那么人生就接近圆 满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职场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学习力,改变了不良习惯,带来良好的用处。用积极和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的工作。学习这门课程,能让我们做 好就职准备,让我们知己知彼,同时了解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洞察上司心中所想, 学会与同事相处,读懂同事心中玄机,与下属相处,控制下属的驾驭力,学会办公哲学,这是须知的职场的生存术,学会职场解压,积极向上级放飞心灵,了解职场定律,积极主动造就升迁。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应在大学四年逐渐培养自己的各方面技能。 1.学习心理保健知识:你可以阅读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书籍,多听相关讲座,咨询心理医 生等等。 2、培养心理防卫机制:在矛盾、挫折、失意和双重角色的压力面前,应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学会优化心理环境,维护心理平衡,促进心理解脱。懂得如何善解人意:在处 理人际关系上,要善于了解他人,遇到矛盾和纠葛时,应尽量减轻对别人的刺激,灵活地 调整关系。 4、树立信心悦纳自己: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障碍。对此,职场女性应学会“悦纳自己”,肯定自己的进步。树立“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勇气和信心。 5、要主动去适应环境:生活总是复杂和多变的,社会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因此,要能够面对现实,让自己适应环境。应该以现实为基础来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整,确立可行的 理想和抱负,使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 二、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 总学时:24(一学期) 总学分:2 五、开课单位:音乐教育学院 六、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教育理论必修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体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意蕴,进而产生学科兴趣并形成对人心理与行为的探索态度。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好基础。 本课程共分九章,包括: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脑与心理、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人格、个体心理发展、学习心理。 七、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演示法、图式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诱导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进行教学。 八、课程教材: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九、参考教材: 陈录生等主编《新编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叶奕乾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十、考查与考试: 每学期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十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脑与心理 (一)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弧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 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升的 C. 技能就是潜能 D. 技能一下子就能学会 B. 系鞋带 打电话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 单选题 (本题共 15 道题,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 为正确 答案,每道题 1 分,共 15 分 ) 1. 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 )的不同解释上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 )阶段会出现“集体的独白”这一现象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 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 并规 划、引到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A. 语言智能 B. 逻辑 - 数学智能 C. 空间智能 D. 内省智能 4.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表 现出 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 A. 扇贝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 巴纳姆效应 D. 天花板效应 5. 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主题分类( ) A. 人类学习 B. 网络学习 C. 机器学习 D. 动物学习 6. 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而完成的( ) A. 顿悟 B. 形式条件作用 C. 尝试 -错误 D. 模仿 7. 幼儿在没有家长的教导下,也会自发的学会爬行,这种现象叫做( ) A. 试误学习 B. 创造性能力 C. 潜伏学习 D. 客体永恒 8.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 实事件或真题问题上的教学称为( ) A. 支架式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探索学习 D. 合作学习 9. 随机通达教学是由谁提出的( ) A. 斯波罗 B. 马斯洛 C. 维特罗克 D. 列昂节夫 10. 根据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 教师应使其紧张程度 控 制在( ) A. 较高的水平 B. 较低的水 C. 非常低的水平 D. 中等水平 11. 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 ) A. 符号学习 B. 词汇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原理学习 12. 下列对技能描述正确的是( A. 技能就是活动程序 B. 13. 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后,计算 3*5= ? C. 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D. 14. 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 A. 分散学习 B. 谐音联想法 C. 画出系统结构图 D. 多种感官参与 15. 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二、 多选题 (本题共 6 道题,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为 正确答 案,每道题 2分,共 12 分) 1. 以下哪几个不属于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发展 8 阶段论( ) A. 主动感对自卑感 B. 自主对羞怯 C.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D. 友爱亲密对寂寞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