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惠济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通过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评价方案的依据

1.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对不同年段的具体要求,主要考查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情况。

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二、评价的内容

《信息技术》课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操作实践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对有关信息技术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来确定。

操作实践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评价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四、评价主体

教师、学生

五、评价方式

为了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学期的评价形式用均采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过程评价占30%,展示性评价占30%,终结性评价占40%,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一)过程性评价30%

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从课堂纪律、遵守机房规则等几个项目进行评价。总分30分,基本分25分,违反评价项目进行扣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分和扣分。具体评价项目和记录表详见附件1。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以我在每班选举3-4名课堂观察员,在课后将一些观察到的重要信息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则针对一些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对于“不合格”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帮助与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新评价,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展示性评价30%

每节课学生都要通过展示完成作品(任务)的情况进行学习情况的总体把握。在评价时,让学生自己评,小组评、教师评三种评价方式。学生完成后自己说创作说明。

评价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以下为评价表

姓名自评学生评教师评总评

(三)终结性评价40%

根据各年级段本学期所学习的模块内容,进行综合的作业、作品制作,按照平角等级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以40%的比例参与期末总的学业评价中来。

六、评价等级评定

考核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将过程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综合后,考核等级分为:

1、A级:85—100分

2、B级:75—84分

3、C级:60—74分

4、D级:60分以下。

附件1:

A.评价项目

具体项目

1.无故迟到早退或缺课扣1至2分

2. 上课路队不能做到安静有序

3.上课无故讲话、大声喧哗,不认真听讲,影响课堂

纪律扣1至2分

4.捣乱影响他人上课学习扣至3分

5.擅自玩游戏或做学习任务以外的事扣至3分

6.删除或擅自偷看、修改他人文件,侵犯他人隐私扣

1至3分

7.故意破坏机房设备或窃取学校财产扣1至5分

8.故意使机房机器感染病毒扣1至3分

9.上课不带相关教材的扣1至2分

10.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在校获奖加1至3分,在区

或区级以上获奖加2至6分

11.课后帮助整理机房加1至3分

12.上课积极发言或发言特加精彩加1至3分

B、记录表

每个人基本分均为25分,因此在过程性评价时,只记录加分和扣分情况,最后和本人的分数相加,超过30以30计算,低于0以0算(扣分分数记录为负值)

加分、扣分记录表

姓名时间分值理由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知识讲解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 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

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2。态度明确而不含混。 3。逻辑关系要清晰,先针对主要矛盾,其次是次要矛盾的评析。 4。评析方案应着眼与方案的整体,避免以偏概全。 5。评析方案应从总体着手,其次对局部进行。

信息技术调查问卷(1)

信息技术调查问卷 1. 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A)很喜欢(B)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请注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对课堂教学内容()(A)很感兴趣(B)感兴趣(C)一般(D)不感兴趣 3. 你喜欢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可多选,按你喜欢的顺序写)(A)计算机基本知识(B)创作活动(章节作品等)(C)休闲(游戏,影音) 4. 你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A)完全掌握(B)大部分掌握(C)部分掌握(D)一点都没有掌握 5. 老师课堂上能否经常设置问题激励你的思考()(A)经常(B)偶尔(C)从没有 6. 信息技术老师给你们布置课外作业吗()(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7. 信息技术老师布置作业的类型()(A)基本理论知识(B)实际操作练习(C)个人电子作品(D)没有作业 8. 你完成信息技术作品的方式()(A)自己独立完成(B)与他人合作完成(C)几乎完不成作品(D)没有作品 9. 如果是以小组形式完成的作品,你们是如何分配任务的?()(A)全体组员共同讨论,明确分工(B)有能力者独自完成(C)无法及时完成10. 通过交流平台,你认为它的最大的优势在于() (A)能够将没有做完暂存至个人档案袋(C)评价比较公正 (B)可以在平台上和小组成员进行实时的聊天(D)有和没有都一样 11. 你对信息技术课考试重视吗()(A)非常重视(B)一般(C)不重视 12. 信息技术考试试题()(A)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B)难度适中,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C)比较难,与实际使用相差很远13. 你的学习成果()(A)老师经常给于评价(B)偶尔给于评价(C)从不评价 14. 你认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能否满足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求() (A)能(B)基本能(C)部分满足(D)没什么用,情愿不上计算机课 15. 你所具有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主要来自()(A)自学(B)父母教(C)学校的课堂学习(D)社会培训班(E)网吧(F)其他 16. 你认为最有效的信息技术评价手段是什么()(可多选)(A)上机考试(B)笔试(C)作品评价(D)平时课堂小练习 17. 由于信息技术课课时数比较少,知识在不经常用的情况下,总是容易被遗忘,你认为教授更好?(A)循序渐进,就按照平时上课的进度来上(B)把知识点压缩,放到最后考前一起上(C)把时间留给我们,让我们自己看书、操作,老师解答疑问 18. 你认为信息科技课上交流平台中的自我评价、组员互评能否真实地反映你们的学习掌握的情况?(A)能(B)不能 19. 你希望中的信息技术课是怎样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①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③能节约教学时间 ④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的闪光点 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而板书正是最好的 手段。 ②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地准备, 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的全部,因此,板 书是必要的补充。 ③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做 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出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合理地改变等等。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摘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业评价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合理、有效地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本文将探讨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的几点看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年轻的课程,也从本次课程改革中吸取了营养,正在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这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操作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表达思想,实现交流,开展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还建议教师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学习过程注重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因此,从教学评价方式的角度看,仅用教学结束后的纸笔测验显然难以适应新课程教与学的需要。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先教后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方面要树立“全程式的评价观”,另一方面还需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全程式评价观是指在教育教学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阶段中,就需要对即将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之后的计划实施的评价需要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工作,使评价量规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地应该是“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作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一)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中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潘桥中学信息技术考查评价方案 吴建永 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其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还应该包括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我校在期末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的考核包含了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1、操作能力(平时完成操作任务情况记录) 2、理论知识(笔试) 3、创作能力(期末命题自由创作) 4、品德修养(在课堂上的自律能力,包括纪律、浏览信息的自觉性、操作的协同性等) 5、应用拓展(在其它学科中表现出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师建立学生小档案,每堂信息技术课及整合课都要作出相应记录,期末依此综合评价以我校的课题研究“等级+评语+特长”的方式给出。 其实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一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作为学生的综合评价: 1、传统的考试形式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操作的熟悉程度,利用限时完成的模式来检查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与熟练程度。考试一般会包括笔试与操作两部分。 2、大作业评价形式 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布置一个大型的作业,这个作业是围绕着学生本学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设置的。要求学生在平时课堂已经完成老师的任务后或者在课外完成,作业量比较大,通常会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作品制作,通过这个作品来检查学生对一个学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里通常还会包括其他的一些基本素养的考查。 3、平时活动表现 在每次活动中,都要求学生作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而这个评价着重于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在合作中的表现、对小组作品的贡献与建议等。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着重于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的考查。 通过这些评价,给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袋,把学生一个学期的练习作品、创作作品、每次自我评价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等收集在一起,使学生、老师、家长能了解到其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我想这样的评价体系会更加科学和更加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 根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中学阶段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等原则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设计 1、基本思路:采用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估占30%,由备课组提供标准,任课教师可视具体情况操作;学生参与课时数占1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操作;综合性评价占60%,由备课组集体命题,三者分数相加即为模块验收成绩(百分制)。 2、根据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过程性评价赋分标准如下: (1)作业完成情况(共15+10分) 本模块要求完成7次课堂作业,按时完成作业者可得10分,视作业质量可加至11~15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已经十几年了,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目睹了这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今天领导安排我坐在这儿做经验介绍,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教学经验,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只是结合十多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历,和一些零散的个人看法和心得,来向大家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在上级教研部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内,针对我校实际,突出评价和点拨,提出了“以评导学,以点导讲”的教学模式“以评导学,以点导讲”,概括地说:以教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以教师适时的点拨,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走向前台讲知识、讲方法、讲规律、质疑难、破疑惑,做勇敢“小先生”。 “评”指“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言行表现给予评定价值。评价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学生展示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是多方面的:自评、同学评、小组评、老师评等;评价的形式有语言表述、文字表达等;评价过程又有过程和终结两种。评价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评价,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评价要做到:一是评价要适时。有时一句适时的轻声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尝试到胜利的欢乐;二是评价要客观,避免使用言过其实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三是不能打压、责备、挖苦、简单行事。 在我们听课时,时常觉得我们的教学正在被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扭曲着。时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和“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的赞扬声,

智能评价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doc

智能评价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 智能排队管理系统 技术方案 南京瀚之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系统简述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凝聚更多的客户资源对窗口服务行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直接客观的服务评价系统,企业能更了解自己的客户,弥补自身不足,挖掘潜在需求,推出更贴心的服务。 根据窗口服务行业的实际需要,推出了“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该系统既可以用来直接进行客户满意度评价、员工服务考核、客户流量统计,又可以动态显示业务宣传信息及人性化信息,并集成了短信息提醒服务等更多附加功能,是一种新型的高附加值评价管理系统。 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由服务评价器、通讯控制器,总线分配器、后台服务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等部件组成。窗口容量可自由扩充,组件即插即用。系统集合了顾客评价、窗口对讲二种功能,可实现柜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讲,以省却另外购置对讲设备的烦恼。其中服务评价器采用了精致的蓝色背光液晶显示器,4行*8汉字大屏幕显示,对顾客的操作进行智能导航,同时可以播放编辑的一些宣传图片或者人性化信息。 统计分析软件可以从服务态度、服务效率、业务水准等几个

方面对客户的意见进行实时的采集,并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统计客流量,计算出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的不满意业务数,员工的客户满意度等,并针对一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决策依据。 EQMS智能排队管理系统可广泛适用于政府行政机关、外事机关、工商、税务、公安、金融、邮政、保险、电信、医院等单位。 采用“服务评价系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实现员工通过控制器登录工号上岗,透明服务,接受监督,提高柜面服务质量。 ?体现顾客权利,提供顾客与员工的交流平台,倡导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优美语音提示、大屏幕液晶显示导航信息、宣传信息,统计方便快捷,不增加顾 客负担。 ?通过网络,管理员可在电脑管理终端上查询到各网点上的工作人员的评价情况。 ?通过SMS短信息提醒,各网点负责人及时处理顾客的服务不满意和潜力客户信息。 ?统计员工业务量、服务满意度,作为其业绩的一个辅助指标。

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及评价表

曹马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学生的迫切要求。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技能转变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需求。 二、评价原则 a)评价方法多样化 《信息技术》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如:面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竞赛、操作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b)评价时间全程化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应该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及时总结,及时进行评价。 c)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信息技术》课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操作实践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对有关信息技术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来确定。 操作实践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见下表: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欧阳玲下面我们壹起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设计和实施作进壹步的研讨。研讨的流程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评价的作用和原则(理论指导) 评价的类型和方式(以案例呈现) 实施评价的建议(从实践中提出) 关注评价的若干问题(反思) 壹、评价的作用(W.JamesPopham) 许多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对教学评价的作用有关联论述,这里,我们结合专家的观点对评价的作用作了如下的理解: 对学生的作用方面—— ·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监控学生的进步: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发展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对教师的作用方面—— ·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 ·影响公众对教育效果的认识 ·有助于评估教师 评价的原则 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三个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我们能够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方案、学习建议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弱化评价的选拔性。 2、发挥教师于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不但能够是教师、学生,仍能够是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壹方面要让不同起点的学生于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均得到认可,另壹方面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评价的类型和方式 教学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俩大类,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实施评价。于评价方式上,能够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等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成长记录档案袋”是壹种值得关注的评价方式,后面的内容我讲着重介绍它。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评价被划分为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俩大类。但实际上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且非截然对立的俩个极端,我们可将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以下四种大类型: (1)选择-反应测验: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各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测验、是非题测验(或判断题)和匹配题(又称连线题)等。

基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基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而不同的评价方式自然会引领我们的学生向着不同的预设方向前进,从而建构他们各有特色和侧重点的信息素养。 很多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叫做“电脑课”,说起玩电脑个个学生眼冒火花,这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优势,就是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天生的一种兴趣。可是随之的,学生在平时课堂中能够随着教师和教材的思路完整地把课上下来而不“开小差”还真有一定的难度。常见情况如: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三两下完成教学任务,便开始自辟领地,东看看西瞧瞧,对于自己更深一步的学习,或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等大都学生不感兴趣;再比如有部分学生一节课下来磨磨蹭蹭,随便玩玩,玩得很开心,可是真正能收获的却不多,这类学生对电脑课的学习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的缺失,比如最明显易见的是操作水平不高,不能用自己所学到的信息技术来服务于自己的学习或是对未来的发展作好铺垫。 在教学中,如何以好的评价去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信息技术,从而使课堂更有效。下面就谈谈教学时运用教学评价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一、利用评价的多元性进行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以前我们一般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的,甚至有时还会忽视了评价。而众所周知,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目标、需要激励,我们只有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即时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新认知的产生中去挖掘知识的更深内涵;在这些反馈信息中,我们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一个个学习的个体,而是在潜意识中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有时候对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的综合评价,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果。而事实上在一个大课堂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给予每一个学生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新教材扩大了评价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价中来,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却是用意深刻。 二、利用评价的层次性进行评价 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等原因,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的区别很大,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的层次化是比较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同一对待,就会产生一部分学生对电脑有一种距离感,而一部分学生却是做完了没事干,自我感觉良好,缺少更进一步探究的载体。想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得不运用层次化的评价。而想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评价内容上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此激发每位学生都去积极思考,各自进步。 三、利用多样化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 第一节(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 一、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内容 1.简述经济效果的评价的基本内容? 答: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 (1)盈利能力; (2)偿债能力; (3)财务生存能力。 经济效果评价是对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选择技术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简述技术方案盈利能力分析的对象和分析指标? 答:(一)技术方案盈利能力分析的对象:技术方案计算期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 (二)技术方案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包括: (1)财务净现值; (2)财务内部收益率; (3)静态投资回收期; (4)总投资收益率; (5)资本金净利润率。 3.简述技术方案偿债能力分析的对象和分析指标?答:(一)技术方案偿债能力分析的对象: 财务主体 (二)技术方案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 (1)利息备付率; (2)偿债备付率; (3)资产负债率; (4)借款偿还期; (5)流动比率; (6)速动比率。 4.简述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对象及分析指标? 答:财务生存能力分析也称资金平衡分析: (一)对象: 分析技术方案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 (二)根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三)计算指标: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 (四)判别标准: 基本条件:有足够的经营净现金流量必要条件:整个运营期内,允许个别年份的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但累计盈余资金不能出现负值。 (五)经营性技术方案分析的内容对于经营性方案,现行市场价格,分析拟定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此考察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财务可接受性, (六)非经营性技术方案分析的内容对于非经营性方案,经济效果评价应主要分析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 二、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法 5.简述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法? 答:(一)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1)确定性评价。 (2)不确定性评价。 (二)按评价方法的性质分类 (1 )定量分析。 (2)定性分析。 (三)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分类: (1)静态分析。(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动态分析。(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四)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融资分类: (1)融资前分析(不考虑融资方案,分析投资总体获利能力); (2)融资后分析(在拟定的融资条件下,分析三个能力,以便融资决策。) (五)按技术方案评价的时间分类: (1)事前评价(实施前); (2)事中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跟踪评价); (3)事后评价(实施完成后的后评价)。 6.简述按照是否考虑融资分类?答:步骤:融资前分析;初步确定融资方案;融资后分析。 (一)融资前分析 (1)不考虑融资方案,分析投资总体获利能力; (2)编制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技术方案投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3)初步投资决策和融资方案的依据和基础。 (二)融资后的分析以融资前和初步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考察技术方案在拟定融资条件下的盈利能力、

评价方法

有哪些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步骤 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技术TOPSIS、秩和比法( RSR )、灰色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一.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1确定综合评价的目的 2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4确定评价指标的同向化和同度量化方法 5建立/选择评价模型 6计算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或分类 二.层次分析法(AHP)一般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第二层开始用比较矩阵和1~9尺度。 3.计算单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每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4.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下层对最上层总排序的权向量。利用总排序一致性比率进行检验。若通过,则可按照总排序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CR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

三.模糊综合评价 1.建立因素集 因素集是指以所评价系统中影响评判的各种因素(指标/着眼点)为元素所组成的有限集合, 通常用U表示, 即: U ={u1,u2,…,um}。各元素ui(i=1,2, … ,m) 即代表各影响因素。 2.确定因素集权重(确定权重集) 一般说来, 因素集U中的各因素对安全系统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对各个因素应赋予一相应的权数。由各权数所组成集合 : A={a1,a2, … ,am},A 称为因素权重集,简称权重集。各权数比应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条件,它们可视为各因素对"重要”的隶属度。因此, 权重集是因素集上的模糊子集。一般使用专家共同讨论、两两对比法、AHP方法。 3.建立评语集(等级集) 评语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将评语化划分为若干有限等级)所组成的有限集合, 即 :V =( v1,v2, …, vn),各元素vi 即代表各种可能的总评判结果。 4.单因素模糊评判(构建评判矩阵) 单独从一个因素进行评判, 以确定评判对象对评判集元素的隶属度,称为单因素模糊评判。设对因素集U中第 i 个因素 ui 进行评判, 对评判集 V 中第 j 个元素vj的隶属度为rij,则按第 i 个因素集的评判结果 , 可得模糊集合Ri=(ri1,ri2,…,rin),同理 , 可得到相应于每个因素的单因素评判集R。将各单因素评判集的隶属度行组成矩阵R , 即为评判 (决策) 矩阵,模糊矩阵。 5.模糊综合决策

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评价方案(最新)

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标 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接受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自信心、创意意识、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二、评价原则 “公平原则”,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后一般由学生开始上机操作,不管是谁,只要完成操作,就可以给自己打满分。 “优先原则”,同时采取谁完成的又好又快,通过同学互检确认,在评价表中表扬一项加分。用于激励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真实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整个过程,都要求根据当堂现实的学习情况来开展评价活动,不允许当堂不评课后补评。 “诚信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整个过程,教师要教育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要事实求是,不要虚报成绩。 “全面原则”,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整个过程,不仅要关注到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为主的原则。 三、测试内容 三年级:考试题目:古诗配画 教师提供:古诗《春晓》(word文档)、图片(文件夹) 学生要求:1、打开word文档; 2、插入相应图片; 3、对文字进行“格式”设置; 4、对题目(春晓)艺术字设置; 5、背景设置; 6、图片格式“衬于文字下方” 四年级:

(一)、基础要求 教师提供:十二生肖邮票和毛泽东纪念邮票,毛泽东简介 学生要求: 1、PPT需包括四张幻灯片。 2、幻灯片1为标题——我的集邮册。 3、幻灯片2为目录——十二生肖邮票和毛泽东纪念邮票,并将目录“十二生肖邮票”链接到幻灯片3。 4、幻灯片3为“十二生肖邮票”,其中应包含至少一张生肖邮票,自己调整到合适大小,并加入“下 一张”动作按钮。 5、幻灯片4为“毛泽东纪念邮票”,其中应包含毛泽东邮票和毛泽东简介。 6、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保存到桌面),并上传到教师机。 (二)、加分项目 能应用背景填充、首页加“结束放映”功能、幻灯片设计、幻灯片版式、幻灯片切换等对幻灯片进行进一步修饰加工。 五年级: 考试题目:地球自转 教师提供:世界地图(图片) 学生要求:1、新建flash文档; 2、导入相应图片; 3、插入图层; 4、画圆 5、地图运动 6、遮罩 四、测试形式 上机操作。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精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监督与激励,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学评价对反馈孩子的表现,促进孩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活动中,主动参与,有效学习——教学活动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师幼互动有效学习,优化学习的过程。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化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使教师、媒体、学生融为一个整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以体育活动为例,我们在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视频展示台、照片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去直观的看动作的分解,初步形成动作表象 2.活动后,分享经验,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师生共同分享经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教学活动后的经验分享,或者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欣赏、为了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将课堂评价还延伸到集体教育活动后。因为,学生在欣赏、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在共同学习、分享他人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分析、概括、表达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他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促进了他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果。

欣赏型课件,我将体育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动作,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制作而成,供学生学习时进行欣赏的课件。这种课件一般在主题过程中初步形成动作表象。 例如,体育跨栏跑,教师可以通过刘翔的视频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通过观赏对比自己的动作,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

评价模式方案

县职业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现状: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主要是“普教+实训”的培养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采用的是终结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社会、企业、几乎未参与学生评价,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与企业行业和社会脱节,不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近几年,学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带动了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如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的路子,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实训室建成车间,把实训工件变成产品,用企业(行业)标准评价学生,用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大缩短了学校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的距离。但是始终未摆脱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企业未介入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操作性较强的由学校、企业、行业、社会、学生、家长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 二、对评价模式改革的认识: 1、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树立全面的“人才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合格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

有用”,以及“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促进学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2、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针对目前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教学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材选取上,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以“应用”为目的,在专业技能教学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正确处理“工学结合”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顶岗实习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3、改革评价模式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贴近岗位实际,跟进产业发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 4、改革评价模式国家级示校建设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带动评价模式的改革,评价模式改革是国家级示校涵建设的重要容。 三、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训练为主线”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评价观;按照“用企业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强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改革;学业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树立全面人才观,注重成功教育,改进考试方法和手段,深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改革;高度重视企业、行业、社会、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的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儿童评价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领域教学 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教学目的与目标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设计评价和选取评价方法时首先要考虑期望通过评价得到什么信息,是知识、理解、应用、思维能力、操作技能还是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直接地将评价与期望的学习结果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讲,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理论测试、上机考核、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电子档案袋或观察等方法进行不同方面的评价,这些方法由于侧重点不同,评价所反映的内容与操作手段也会随之不同。 (一)理论测试与上机考核相结合来测试知识与技能地掌握情况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目标要求,不仅要理解有关概念及特征,还要熟练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评价中,不仅要有理论测试还要进行技能考核。理论测试适合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对于实际操作技能却不能很好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上机中考查学生的上机技能。实际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上机考核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反过来说,理论测试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还对以后上机技能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知识基础。 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语法、算法的理论掌握,还要求设计的程序能在具体环境中的真实性运用。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一个真实性环境,来体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从而归纳出算法与程序设计应用的一般规律。 (二)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进行过程评价 新课改中要求“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这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么进行过程评价呢?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我认为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方法进行。 1、自评 学生自评法可由教师提供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加入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等。让他们对照标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是优秀的,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等。这种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还会为我们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表1-1是我在讲授Flash动画课时,给予学生的一张自评表。 2、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是建立在合作协作的基础上的。通过小组互评,不但让学生知道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协作共进的习惯,而且从横向上进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小组互评适合于大型任务或作品的制作中,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大家需要分工协作来完成任务,而且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中,要求有一定的环境支持。 例如,让同学们协作制作一个网页,需要搜集材料、素材加工、脚本编写、程序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 遂宁中学吴俊(编辑整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于2014年5月27日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该标 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 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 要求。其中,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 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 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 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能力自评I II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 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注: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II代表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红色区域代表 不合格,黄色区域代表合格;绿色区域代表优秀。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查看详细解释 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水平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水平技术 素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 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待提高 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 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 间。 5.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待提高计划与准备 1.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 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 2.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