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3

科学3
科学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植物:(1---7)课,以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动物:(8---14)课,以“学生对身边动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我们周围的材料:(15--21)课,以“学生对周围的材料"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和空气:(22---28)课,以‘‘学生对水和空气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最新]小学科学三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最新]小学科学三上作业本答案(供参考) 植物单元 1、我看到了什么 活动记录: 树皮光滑、灰褐色、树杆有大可乐瓶那么粗、叶子大大的上面绿油油的背面暗红色等等 课堂练习: 称重的方法不打勾,其他都可以打勾。 2、校园的树木 活动记录(略) 判断题 1、ⅹ 2、√ 3、√ 4、ⅹ 3、大树和小草 活动记录: 1.(简图略),狗尾草的特点:茎细长、柔软,在地上有点躺倒的,叶子长长的有15——20厘米,宽只有1—2厘米,顶点有一个毛茸茸的象狗尾巴一样的果实,果实长3—7厘米,根细细的,轻轻一拔都断在地中。狗尾草最高有1米左右。根像胡须 2.(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 2、B 3、C 4、观察水生植物 活动记录: 1.用简图画一种水生植物(略) 2.以水葫芦和金鱼藻举例 大树 高大 茎很硬 叶片宽阔 寿命长 小草 矮小 茎软 叶子细长居多 寿命短 …… 有生命 有根、茎、叶 会开花、有种子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水葫芦 浮在水面 叶柄膨大 会开花 叶片较大 金鱼藻 长在水底 叶片细小 没看到开花 …… 生长在水里 有根、茎、叶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选择题1、C 2、B 3、A 5植物的叶 活动记录: 1统计(略) 图略 叶芽嫩叶老叶枯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记录(略) 1多项选择题(1)ABCF (2)ABCDF 2狗尾草叶片会慢慢枯黄,直至死亡。 7、植物有哪些同特点 活动记录: 1陆生植物:樟树、凤仙花、茶花、菊花、桂花、梧桐树等 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浮萍、水花生、茭白等 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都会生长,都会有后代… 2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蕾→开花→结果→枯死 单元练习 1选择题。(1)ⅹ(2)ⅹ(3)√(4)ⅹ(5)ⅹ(6)√ 2选择题。(1)C (2)E 3、B 3(略) 4简答题 (1)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相同的生长需要是:水、阳光、空气、相适应的生存环境。 (2)本单元的观察植物的方法有:运用感管观察,看、摸、闻,运用工具观察,比较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温度与温度计 教材依据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以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正确的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温度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 1 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 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

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 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13.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 、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像粉笔和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性)。 二、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水(不会)漏下 去,因为空气(占据着)瓶子的空间。 三、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 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到杯子里,所以纸团不会湿。 四、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口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 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五、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将针筒口堵住橡皮,用力压活塞,等压不动时松 手,我们发现(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松手后活塞又弹回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六、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答: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 床垫等。 2、空气有质量吗 一、在一根细长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它保持平衡,将其中一个气球中 的气放掉,看到(木棍不再平衡,气球里的气没被放掉这一端往下倾斜),这说明空气有质量。 二、虽然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电子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三、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①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②按“归零” 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③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数字即可。 四、17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 五、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 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 1.29)克,相 于(30)枚回形针的质量。 3、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是(上升的人空气)使蜡烛火焰上方的纸蛇转动。如果熄灭了蜡烛,纸蛇就(停止) 转动。 二、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三、热气球会上升是因为热气球里面充满了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是上升的人空气带 着热气球上升。 四、空气受热会(膨胀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五、两个同样大小的冷、热玻璃瓶,让热瓶充满烟雾,把冷瓶倒放在热瓶上,(热 瓶中的烟雾就会流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上升,如 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如果把热瓶倒放在冷瓶上(没有什么 现象发生)。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冷热空气相遇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六、空气的性质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透明的气体,要 占据空间,能被压缩,有质量,会流动。 七、、暖气片安放在房间的低处,是因为暖气片周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能较快提高室 内气温。 八、冷藏柜不加盖是因为冷藏柜产生的冷空气不断下沉包围住食物,使食物尽快达到冷却的目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11.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叶腋处(茎和叶柄之间)。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 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 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卷须) 匍匐茎:南瓜,番薯…… 22.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科版2018年度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④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

12、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3、凤仙花果实是由雌蕊发育面来的,果实的形状是椭圆形,里面一般有十几粒种子。 14、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5、植物的生长以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6、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17、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节在某些植物的茎上很明显,如玉米、甘蔗;但很多植物茎上的节并不清楚,如杨树、柳树等。 18、像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做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二、问答题: 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关于凤仙花在三周里的生长变化情况你知道哪些? 答:大约5-7天破土而出;初出的芽是嫩色的;茎的颜色是绿色的,稍微喧点红;刚出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以后长出的叶是披针形,前端渐尖,边缘有锐锯齿,叶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附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附答案)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1、(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 ,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3、(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X”)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V ) 2、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V ) 3、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X ) 4、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V ) 5、科学只和科学家有关。(X ) 6、让小物品站在手指上不倒的关键,是要想办法保持平衡。(V) 7、我们探究事物的经历与科学家工作的过程有相同的地方。(V ) 三、写出你已知的科学探究步骤(按顺序写) (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实验证明)-(实验成功获得结论)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里) 1、( 4 )发明了用接种牛痘的方法预防天花;电影是根据( 1 )解释 制作而成的。 (1)罗杰特(2)居里夫人(3)李时珍(4)琴纳 2、科学家工作的一般顺序是(3142) (1)作出假设(2)得出结论(3)提出问题(4)寻找证据 第二单元

填空题: 1、校园里 _________________ 是有生命的。 2、有牛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有会死亡需要营养能长大会繁殖后代_。 3、在下面圆圈里的恰当位置填写: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物体。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X”) 1、动植物的主要不同点是动物能靠自己的力量移动,而植物不能。(“) 2、分析是发现事物共同特征的最好方法。(X ) 3、树叶虽然存在形态上的差异,但它们的生长方式完全相同。(X ) 4、植物的花千姿百态,五彩缤纷。(V ) 5、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 样。(V) 三、请你分类: 家鸽、鸟、螳螂、斑马、乌龟、非洲象、大熊猫、娃娃鱼、蜻蜓、 蛇、马、海鸥、蛙 1、地上跑的:女口非洲象大熊猫马 2、地上爬的:如_____________ 3、天上飞的:如家鸽鸟蜻蜓海鸥螳螂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三年级复习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复习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科学三年级阶段性素质检测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君山路小学武璇 一、填空:(16分) 1.水是由许许多多的组成的。水表面的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 、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3.热水变凉时,水温变化的规律 是。 4.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既有的一面,也 有的一面。 5.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墨水,这种现象称为水 的现象。 6.我们一般从、、、 、等方面来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二、选择题:(14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

2.将干燥的纸团放入杯底,再将杯口朝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面没过杯底,杯内的纸团不会湿。此实验说 明:。 ①空气占据空间②水中有空气③空气不占据空间 3.一只完好的乒乓球放在水中。 ①会浮②会沉③可能会浮 4.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①牛顿②爱因斯坦③伽利略 5.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的 是。 ①西风②南风③东风 6.的空气最新鲜。 ①居民区②森林里③教室里 7.田野里空气新鲜,主要原因是()。 ①田野污染少,绿色植物多 ②田野人口稀少,没有生活垃圾和废气 ③田野没有污染 三、小实验:(5分) 探究改变沉浮的方法──改变物体形状。 准备:牙膏皮、剪刀、水槽。

步骤: (1)将废牙膏皮的下半部分剪开,并小心地撑开(不能漏水)放在水面上,观察牙膏皮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2)将牙膏皮压扁后放入水中,观察它上浮还是下沉。 观察记录 名称撑开的牙膏皮压扁的牙膏皮 现象 我的结论是:。 四、连线题:把下边的天气预报符号与对应的天气连线。(7分) 晴转多云阴雾晴小雨雨夹雪雷阵雨 五、实验与应用:(8分)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科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1-2、常 降来测量温度的。 1-3、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组成的。 1-4、体 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对低于(20℃)的水温 就会感觉凉或冷。 2-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2-2、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降温下降的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水的温度不会无限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时,就不再下降了。 2-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1、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画成维恩图) 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温度低、很光滑、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 水液体、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 3-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是温度的变化(下降)使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3、在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的目的是: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4-1、冰块融化实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紧靠烧杯外侧的温度下降了。 4-2、我们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1、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但它的形成又与冰有关系。 6-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 6-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到。 6-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都会使水蒸气蒸发加快。 6-4、再加满热水的小杯子外套上大杯子,发现:大烧杯内有小水珠。这是因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6-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

班级:姓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3、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5、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8、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9、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0、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 知识要点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一、水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像水、醋、牛奶这样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像石头、木头这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体叫固体。 像空气、水蒸气这样没有一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叫气体。 2、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4、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将相同大小的水滴和油滴滴在玻璃上,油滴比较扁平,水滴比较圆。 2、将水和食用油倒入同一容器,观察到油在上层,水在下层,说明水比油重。 油滴到水中,油浮在水面。水滴到油中,水沉到油底。 3、将同一根木条分别放入盛水和盛油的容器中,我们发现木条在水中上浮,在油中下沉。 三、谁流得快一点 1、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黏度大的液体流动速度慢,黏度小的物体流动速度快。 2、洗洁精、食用油和水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从快到慢排列顺序是水、食用油、洗洁精。 3、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同一物体表面。 水 无色、无气味 完全透明、 流动快 不黏手、水滴更圆 水重 食用油 淡黄色、有气味 有点透明、 流动慢 黏手、油滴不够圆 油轻 会流动 透明 无固定形状 是液体 液体 能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 固体 不能流动 有固定形状 看得见 摸得着 有重量 占据空间

四、比较水的多少 1、你有什么方法来比较不同瓶中水的多少? (1)倒在同一个大杯子 (2)用小杯子来量 (3)比较重量 (4)用量筒量 2、量筒是带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液体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常见的塑料可乐瓶盖大约能装5毫升的水 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的气体。 2、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 3、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六、空气占据空间吗 1、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发生变化。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篮球、打气筒、轮胎等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3、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底部,把玻璃杯倒过来,直立按入水底,纸没有湿是因为里面的空气占据着空间,水进不去。 七、空气有重量吗 1、空气有重量,但空气的重量很轻。 2、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 3、将挂在细木棍上的两只气球中的一只刺破,细木棍失去平衡,说明空气有一定的重量。 水 液体 看得见、摸得到 不易被压缩 空气 气体 看不见、摸不着 容易被压缩 无色、无气味 透明、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有重量 占据空间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1课影子 1、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2、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玩手影游戏或者用手电筒照射竖起来的铅笔) 答:光源的位置、照射方向以及遮挡物的形状等会影响物体影子的变化。 3、影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有利:(1)知道时间:日晷(2)皮影戏(3)手影(4)电影(5)乘凉等。 不利:(1)晚上写字,手影子影响写字(2)医生做手术,手的影子影响手术。所以用无影灯。 第2课太阳和影子 1、太阳与影子有什么关系? 答: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长短的变化,还有方向的变化。 (1)长短不同。物体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越来越短,而从中午到傍晚会越来越长,也就是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最长的时候是早上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2)方向不同。物体的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早晨太阳升起,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第三课日晷 1、日晷的特点:晷面倾斜是的,晷针朝北,晷针和晷面要垂直。 2、古人计时的工具有(沙漏、日晷、水钟、圭表等)。 用太阳计时的工具:日晷、圭表。用物质漏滴分量计时的工具:沙漏、水钟。 3、人们根据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发明了现代计时工具(钟表)。 第四课怎样加快溶解 1、像食盐、小苏打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你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2、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研碎)。 3、水不仅能溶解固体物质,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 4、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5、让冰糖溶解最快的方法是:多种方法一起用。 第五课谁在水中溶解的多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不能无限溶解。 2、通过对50ml水加入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得出结论:在水温相同的情况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把它们分离 1、分离豆子(大的)和小米(小的):用筛子 2、分离木屑和铁屑:用磁铁 3、分离沙子和白糖:溶解——过滤——蒸发 第七课玻璃 1、玻璃一般具有易碎、透明的特点。 2、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同。

三上科学复习要点

---------------------------------------------------------------最新资料推荐------------------------------------------------------ 三上科学复习要点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7 课) 1. 从小到大,我们的体形、身高、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指纹、血型、DNA 等没有变化。 2.我们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色是指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香是指)气味);通过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味是指味道)。 3.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 4.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 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臭味。 ⒎食物进入口腔、食道、胃、小肠、营养被消化吸收,吸收不了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随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⒏很多时候仅用一种感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是不够的。 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判断对错。 1 / 9

1.牛奶是植物类食物。 () 2.小明体重 27 厘米。 () 3.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 4.小学生每天可以摄入肥肉 150 克。 () 5.食物主要在大肠里消化。 () 6.瓜果用水洗后存放容易变质。 ()⒎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⒏既含有动物性成分又含有植物性成分的食物我们称之为混合性食物。 ()⒐我们吃东西可以偏食。 ()⒑应用感觉器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时可以用口尝。 ()⒒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三、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把你经常吃的食物分类填写在空线上。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 肥肉、花生、芝麻、鸡皮、鸭皮等动物皮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米饭、面条、馒头、蛋糕、面包、土豆、红薯等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牛奶、牛羊猪肉、鸡鸭肉、鸡蛋、鸭蛋、鱼虾蟹、黄豆等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

小学科学三下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5.种植绿色开花植物的步骤是:1、选种2、放土3、下种4、浇水 6.做实验时,为什么在试管中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答:防止水分蒸发。 8.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9.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和空气等。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2.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茎的本质特征是(茎上都有节)。 1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 14.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15.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四个时期:(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 什么叫蚕的生命周期?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56天。6次蜕皮。 3. 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四种形态?答: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蚁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蚕卵是扁圆形的。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小蚕就要孵出来了,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一个竹匾,里面放上新鲜的、干燥的、切成条的桑叶。刚孵出的小蚕什么样?答:很小,黑色,像小蚂蚁,叫蚁蚕。 4.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在它的幼虫阶段,要蜕(四)次皮。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5.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长有胸足。腹足、尾足消失。胸部、腹部都有环节。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体色呈褐色。 6.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7. 一条蚕吐的丝大约有多长?大约1500米。 8.(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 9.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10.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1.人的一生按年龄段怎样分组?儿童(15岁以前);青年(16---35岁);中年(35----60岁);老年(60岁以后) 12.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13.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乳牙阶段;2混合牙阶段;3、恒牙阶段。 14.你会为动物分类吗? (1)根据动物的一生中是否经历变态分为两类:一类是变态动物,一类是不变态动物。有些动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举例:如蚕,蝴蝶,苍蝇,蚊子,蝉、蜻蜓等;这变态还得看它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就是完全变态,如蚕,蝴蝶,苍蝇,蚊子等,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的是不完全变态,如蝉、蜻蜓等;有的动物一生中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不变态的动物。如狗,猫,鸡等。(2)根据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卵里孵化而来的,也就是卵生,如鸡,鸭、鹅、龟等;一类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也就是胎生,如狗,猫,猪、马等。 第三单元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教育资料:_________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第 2 页共 6 页

三上教科版科学

三上教科版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浙教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总复习详细资料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1. 〈〈植物》单元 ?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看颜色、形状、大小;闻气味; 听声首;摸粗糙、软硬;量粗细、长短等。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 光和空气。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 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 2. 〈〈动物》单元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靠触角来感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但是眼睛看不见;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气孔,用来呼吸,能看到它一张一合;还有一个排泄孔,用来 排泄。 ?蜗牛有25000多颗牙齿,叫齿舌。它喜欢吃菜叶,也吃果皮、面包、水果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肉类、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它夜间出来活动,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要会画蚯蚓的图,并标出口、环带、肛门的位置)环带 离口较近的位置。 ?蚯蚓柔软,有环节,身体伸缩爬行,摸上去黏黏的。遇到水会乱跳,下雨大会爬到地面。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用脚爬行。?金鱼用鳍游泳;用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吃鱼食或面包屑。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里;会运动;会吃食物;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 〈〈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